CN101014808A - 湿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湿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4808A
CN101014808A CN 200580030226 CN200580030226A CN101014808A CN 101014808 A CN101014808 A CN 101014808A CN 200580030226 CN200580030226 CN 200580030226 CN 200580030226 A CN200580030226 A CN 200580030226A CN 101014808 A CN101014808 A CN 101014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adsorption heat
water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302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5799C (zh
Inventor
薮知宏
池上周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4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4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57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579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B30/64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使湿度控制装置(1)成为一种:包括冷水/热水流通的冷水/热水回路(10)、被设置在该冷水/热水回路(10)中且表面承载有吸附剂的吸附热交换器(20)以及将在热水流通时已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0)的空气供向室内的空气通路(30)的结构。

Description

湿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度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构成为能够至少进行加湿运转的湿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到目前为止,有这样的至少能够进行加湿运转的湿度控制装置,它包括:吸附剂由具有蜂窝状的基材的空气通路的表面承载的吸附构件和使用了制冷剂回路的热泵装置(参考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该湿度控制装置包括一对吸附构件,各个吸附构件能够吸附来自空气的水分,还能够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交替地进行以下两种运转来对室内加湿。一种运转是,一边在第一吸附构件中从第一空气中吸附水分并将水分排向室外,一边在第二吸附构件中将水分释放给第二空气而将水分供向室内的运转。
另一种运转是,一边在第二吸附构件中从第一空气中吸附水分并将水分排向室外,一边在第一吸附构件中将水分释放给第一空气而将水分供向室内的运转。
[0003]在所述装置中,为了在让供向室内的空气在吸附构件中流动之前将该供向室内的空气加热,而使用了上述热泵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276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325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但是,在所述装置中,需要设置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这样就有了结构复杂、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0005]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使至少能够进行加湿运转的湿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小型化。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6]使本发明为:在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交换器(21,22)的表面承载吸附剂,以构成能够进行加湿运转的湿度控制装置。
[0007]具体而言,第一方面的发明以至少能够进行加湿运转的湿度控制装置为前提。该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冷水/热水流通的冷水/热水回路(10)、设置在该冷水/热水回路(10)中且表面承载有吸附剂的吸附热交换器(20)以及将已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0)的空气选择性地供向室内或者室外的空气通路(30)。
[0008]在该第一方面的发明中,若让热水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流动来将吸附热交换器(20)加热,则水分从该吸附热交换器(20)的吸附剂中脱离出来,该吸附剂得以再生。若此时将已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0)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将室内加湿。当之后水分不再从吸附热交换器(20)脱离出来的时候,则通过操作进行将水分补充到吸附剂中的处理,为下一次加湿动作做准备。
所述操作是,或者使热水停止在该吸附热交换器(20)中流通,或者边让冷水在该吸附热交换器(20)中流通来将吸附剂冷却,边使含有例如水分的别的空气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0)。就这样,通过间断地将水分供向室内便能够进行加湿运转。
[0009]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吸附热交换器(20)包括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冷水/热水回路(1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下,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而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1(A)和图2(A)所示的状态)。在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下,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而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1(B)和图2(B)所示的状态)。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下,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图1(A)和图2(B)所示的状态)。在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下,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图1(B)和图2(A)所示的状态)。
[0010]在该第二方面的发明中,若如图1(A)所示,让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让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给吸附剂,边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将室内加湿。若如图1(B)所示,让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让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
水分施加给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边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即能够连续地对室内加湿。
[0011]若如图2(B)所示,让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让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若如图2(A)所示,让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让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即能够连续地对室内除湿。
[0012]因为若让热水或者冷水中的任一种水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流动,将已通过热水或者冷水正在流动的一侧的吸附热交换器(21,22)的空气供给室内,则一开始进行潜热变化的空气不久就由于吸附剂的饱和而开始发生显热变化,所以只能仅进行制暖或者制冷运转。
[0013]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内空气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0014]在该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室内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中被处理后,又被作为供给空气再次供到室内;室外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中被处理后,又被作为排出空气再次被排出到室外。也就是说,该发明中的湿度控制装置是所谓的循环扇型湿度控制装置,即在室内侧空气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而循环,在室外侧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而循环。
[0015]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内空气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0016]在该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室外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中被处理后,将室外空气作为供给空气供到室内;室内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中被处理后,将室内空气作为排出空气被排出到室外。也就是说,该发明中的湿度控制装置是所谓的换气扇型(第一种换气方式)湿度控制装置,即供气、排气都是利用机械换气强制地进行。
[0017]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5所示,空气通路(30)构成为:在冷水/热水回路(10)已停止的状态下,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供向室内;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
[0018]在该第五方面的发明中,能够在冷水/热水不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流动的状态下只单纯地进行换气。在例如室外空气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的情况下,将室外空气原样地供到室内即可进行室内的制冷,亦即能够进行室外空气制冷运转。在这一情况下,仅仅是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后,被作为供给空气供到室内;仅仅是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后,被作为排出空气释放到室外。
[0019]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6和图7所示,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0020]在该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室外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中被处理后,将室外空气作为供给空气被供到室内;室外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中被处理后,将室外空气作为排出空气再次被排出到室外。也就是说,该发明中的湿度控制装置是所谓的供气扇型(第二种换气方式)湿度控制装置,即供气是利用机械换气强制地进行,排气是自然排气。
[0021]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8所示,冷水/热水回路(10)构成为:能够进行仅让冷水或者热水中的一种水流通,另一种水停止流通的运转。
[0022]在该第七方面的发明中,边在冷水/热水回路(10)的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的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边仅让冷水或者热水中的一种水流动,这样来进行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中的任一种运转。
[0023]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各个四通换向阀(11,12)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状态是:第一阀口(P1)与第二阀口(P2)连通、第三阀口(P3)与第四阀口(P4)连通。
第二状态是:第一阀口(P1)与第三阀口(P3)连通、第二阀口(P2)与第四阀口(P4)连通。热水流入管(13)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一阀口(P1)上,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传热管连通的第一流通管(14)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二阀口(P2)和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三阀口(P3)上。热水流出管(15)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四阀口(P4)上,冷水流入管(16)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阀口(P1)上,与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传热管连通的第二流通管(17)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阀口(P2)和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三阀口(P3)上。冷水流出管(18)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四阀口(P4)上。
[0024]在该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如图1(A)和图2(A)所示,若将各个四通换向阀(11,12)切换为第一状态,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热水通过热水流入管(13)和第一流通管(14)流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后,从热水流出管(15)中排出,冷水通过冷水流入管(16)和第二流通管(17)流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后从冷水流出管(18)中排出。而且,如图1(B)和图2(B)所示,若将各个四通换向阀(11,12)切换为第二状态,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热水通过热水流入管(13)和第二流通管(17)流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后,从热水流出管(15)中排出,冷水通过冷水流入管(16)和第一流通管(14)流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后从冷水流出管(18)中排出。
[0025]于是,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若通过将各个四通换向阀(11,12)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来将冷水/热水回路(10)切换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则热水就会在到那时为止冷水一直在流动的流通管(14,17)和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流动。相反,冷水就会在到那时为止热水一直在流动的流通管(17,14)和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流动。
[0026]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包括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各个吸附冷却构件(41,42)具有: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使空气中的水分脱离的湿度控制通路(40a)和由冷却用空气吸收在该湿度控制通路(40a)中吸附水分时的吸附热的冷却通路(40b)。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设定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和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9(A)所示的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以及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9(B)所示的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以及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0(B)的状态)是:
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以及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0(A)的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以及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
[0027]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若如图9(A)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使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吸附剂,边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此时,再生侧的空气,在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时吸收吸附热而被加热后,又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中被加湿后再被供向室内。若如图9(B)所示,让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让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吸附剂,边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此时,再生侧的空气,在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的时候吸收吸附热而被加热后,又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中被加湿后再被供向室内。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就能够对室内连续地加湿。
[0028]若如图10(B)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使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此时,吸附侧的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被减湿后,同时在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时候被进一步减湿,同时将吸附热释放给冷却通路(40b)中的空气后被供向室内。若如图10(A)所示,让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让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此时,吸附侧的空气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被减湿后,在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时候被进一步减湿,同时将吸附热释放给冷却通路(40b)中的空气后被供向室内。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即能够连续地对室内除湿。
[0029]第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包括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50)。该制冷剂回路(50)中的热交换器由表面已承载吸附剂的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50)构成为:能够在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成为冷凝器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成为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1(A)和图12(A)的状态)、在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成为冷凝器而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成为蒸发器的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1(B)和图12(B)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1(A)和图12(B)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1(B)和图12(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在该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
[0030]在该第十方面的发明中,若如图11(A)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50)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边使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若如图11(B)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50)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边使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就能够对室内连续地加湿。
[0031]若如图12(B)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50)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若如图12(A)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50)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即能够连续地对室内除湿。
[0032]补充说明一下,在该发明中,可以进行使得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中的任一个吸附热交换器成为空气通路(30)的上游侧的配置,也可以进行使得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4)中的任一个吸附热交换器成为空气通路(30)的上游侧的配置。
[0033]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包括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60)。
该制冷剂回路(60)中的热交换器由借助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而发生显热变化的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6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成为冷凝器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成为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3(A)和图14(A)的状态)、在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成为冷凝器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成为蒸发器的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3(B)和图14(B)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3(A)和图14(B)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3(B)和图14(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的空气排向室外。在该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的空气排向室外。
[0034]在该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若如图13(A)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60)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边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此时,再生侧的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被加湿,同时在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中被加热后被供向室内。若如图13(B)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60)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边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此时,再生侧的空气,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被加湿,同时在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中被加热后被供向室内。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就能够对室内连续地加湿。
[0035]若如图14(B)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60)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此时,吸附侧的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被减湿,同时在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中被冷却后被供向室内。
若如图14(A)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使制冷剂回路(60)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而且使空气通路(30)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此时,吸附侧的空气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被减湿,同时在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中被冷却后被供向室内。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即能够连续地对室内除湿。
[0036]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包括辅助热交换器(70)。该辅助热交换器(70)包括: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通路(71)和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通路(72)。在第一通路(71)中流动的空气和在第二通路(72)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全热交换或者显热交换。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5(A)和图16(B)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5(B)和图16(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该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一通路(71)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二通路(72)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在该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二通路(72)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一通路(71)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
[0037]在该第十二方面的发明中,若如图15(A)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使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边使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此时,再生侧的空气,在辅助热交换器(70)中被加热/加湿,同时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被加湿后被供向室内。若如图15(B)所示,让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让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水分施加给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边使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并将该再生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加湿。此时,再生侧的空气,在辅助热交换器(70)中被加热/加湿,同时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被加湿后被供向室内。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就能够对室内连续地加湿。
[0038]若如图16(B)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使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此时,吸附侧的空气在辅助热交换器(70)中被冷却/减湿,同时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被减湿后被供向室内。若如图16(A)所示,使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使空气通路(30)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则通过边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再生,边由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并将该吸附侧的空气供向室内,就能够对室内除湿。此时,吸附侧的空气在辅助热交换器(70)中被冷却/减湿,同时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被减湿后被供向室内。于是,通过交替地切换以上两个运转状态即能够连续地对室内除湿。
[0039]第十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包括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根据室内的潜热负荷来设定对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空气通路(30)的空气流通状态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室内的潜热负荷越大,就使所述时间间隔的设定值越小。
[0040]在该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室内的潜热负荷越大,对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空气通路(30)的空气流通状态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就越小,潜热处理量就越多。相反,室内的潜热负荷越小,所述时间间隔就越大,潜热处理量就越少。
[0041]第十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提供已被冷冻机(90)冷却的冷水的冷热源(81)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这里,所述“冷冻机”,可以是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蒸气压缩式冷冻机、利用让吸收剂等吸收制冷剂蒸气的过程进行冷冻循环的吸收冷冻机等,只要具有冷冻能力,什么冷冻机都可以。
[0042]在该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冷热源(81)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已被冷冻机(90)冷却的冷水在该冷热源(81)中流动,该冷水被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中。该冷水被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进行冷却。
[0043]第十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四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提供已被冷冻机(90)冷却的冷水的冷热源(81)和提供已被从该冷冻机(90)释放出的热加热的热水的热热源(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0044]在该十五方面的发明中,冷热源(81)和热热源(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这里,已被冷冻机(90)冷却的冷水在该冷热源(81)中流动,该冷水被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中。该冷水被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进行冷却。
[0045]另一方面,已被从该冷冻机(90)释放出的热加热的热水在热热源(82)中流动,该热水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该热水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
[0046]第十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提供已被冷冻机(90)或者锅炉(95)加热的热水的热热源(81,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0047]在该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中,热热源(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已被冷冻机(90)或者锅炉(95)加热的热水在该热热源(82)中流动,该热水被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中。该热水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
[0048]第十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提供已被蓄热装置(101)中所储蓄的冷热冷却的冷水的冷热源(81)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所述“蓄热装置”,可以是利用水的温度差来得到冷热的显热式蓄热装置,也可以是利用冰的溶解潜热来得到冷热的潜热式蓄热装置。
[0049]在该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已被蓄热装置(101)中所储蓄的冷热冷却的冷水在冷热源(81)中流动,该冷水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该冷水被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进行冷却。
[0050]第十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湿度控制装置中,提供已被蓄热装置(102)中所储蓄的热加热了的热水的热热源(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0051]在该第十八方面的发明中,被蓄热装置(102)中所储蓄的热加热了的热水在热热源(82)中流动,该热水被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中。该热水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
发明的效果
[0052]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冷水/热水在流动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中设置了热交换器,且使该热交换器为吸附热交换器(20),所以利用在让热水在该冷水/热水回路(10)中流动的时候水分从吸附热交换器(20)的吸附剂中脱离出来的作用,就能够对室内加湿。于是,这样使其成为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设置了
吸附热交换器(20)的结构后,和现有的利用了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装置小型化。
[0053]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使冷水/热水回路(1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能够在冷水和热水在各个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流动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同时使空气通路(30)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构成,这样便能够将再生侧的空气或者吸附侧的空气选择性地供向室内。
结果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和吸附热交换器(21,22)连续地进行加湿运转、除湿运转的湿度控制装置。
[0054]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在所谓的循环扇型的湿度控制装置中,通过使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交换器成为吸附热交换器(21,22),便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简单化。
[0055]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在所谓的换气扇型的湿度控制装置中,通过使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交换器成为吸附热交换器(21,22),便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简单化。
[0056]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在所谓的换气扇型、能够进行单纯的换气、室外空气制冷的湿度控制装置中,通过使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交换器成为吸附热交换器(21,22),便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简单化。
[0057]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在所谓的供气扇型的湿度控制装置中,通过使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交换器成为吸附热交换器(21,22),便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简单化。
[0058]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使冷水/热水回路(10)构成为:能够进行只有热水或者冷水中的一种水流通而另一种水停止流通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和权利要求2中的装置相比,加湿能力或者除湿能力有些下降,但若使装置本身成为只让热水或者冷水中的一种水流通的结构,就不需要冷水供给***或者热水供给***了,从而能够使结构简单化。
[0059]根据所述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使用了两个四通换向阀(11,12)而能够在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以在对流通状态进行切换的时候,到那时为止冷水在流动的吸附热交换器(21,22)内的冷水被热水压着流动,相反,到那时为止热水在流动的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的热水被冷水压着流动。因此,冷水/热水不会残留在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热交换效率也就不会下降。
[0060]这里,如图17所示,利用了四个电磁阀(开关阀)的结构也能够对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进行切换。在该例中,将各个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传热管分为热水侧通路(101a,102a)和冷水侧通路(101b,102b),同时将热水流入管(103)分支为两根管,各个分支管(104a,104b)经由电磁阀(开关阀)(105a,105b)连接在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热水流入侧。利用两根合流管(106a,106b)将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热水流出侧和热水流出管(107)相连接。
而且,使冷水流入管(108)分支为两根管,各个分支管(109a,109b)经由电磁阀(开关阀)(110a,110b)连接在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冷水流入侧。利用两根合流管(111a,111b)将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冷水流出侧和冷水流出管(112)相连接。
[0061]但是,若使其成为这样的结构,则因为在将冷水/热水回路(100)切换为图17(A)所示的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图17(B)所示的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的时候,冷水会残留在热水正在流通的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冷水侧通路(101b,102b)中,相反,热水会残留在冷水正在流通的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冷水侧通路(101a,102a)中(水在流通的部分参看图17中的粗实线部分,残留有水的部分参考图17中细实线部分),所以热交换效率下降。
[0062]补充说明一下,在热水流入管(103)和两根分支管(104a,104b)的连接处、冷水流入管(108)和两根分支管(109a,109b)的连接处设置三通阀(未示),来代替四个电磁阀(105a,105b)(110a,110b),也能够组成同样的回路。在那种情况下,也是冷水会残留在热水正在流通的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冷水侧通路(101b,102b)中,相反,热水会残留在冷水正在流通的吸附热交换器(101,102)的冷水侧通路(101a,102a)中。
所以所产生的问题和使用电磁阀(105a,105b)(110a,110b)的回路一样。
[0063]根据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因为除了使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1,22)以外,还使用吸附冷却构件(40),所以能使装置的除湿加湿性能提高。虽然性能这样高,却因为使用了吸附热交换器(21,22),也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
[0064]根据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因为除了使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交换器(21,22)以外,还使用制冷剂回路(50)中的吸附热交换器(53,55),所以能使装置的除湿加湿性能提高。
虽然性能这样高,却因为使用了吸附热交换器(20,53,55),也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
[0065]根据所述第十一方面的发明,因为除了使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交换器(21,22)以外,还使用制冷剂回路(60)中的空气热交换器(63,65),所以能使装置的制冷制暖性能提高。
虽然性能这样高,却因为使用了吸附热交换器(21,22),也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
[0066]根据所述第十二方面的发明,因为除了使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1,22)以外,还使用辅助热交换器(70),所以能使装置的制冷制暖性能以及/或者除湿加湿性能提高。虽然性能这样高,却因为使用了吸附热交换器(21,22),也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
[0067]根据所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室内的潜热负荷越大,对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空气通路(30)的空气流通状态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就越小,潜热处理量就越多。相反,室内的潜热负荷越小,所述时间间隔就越大,潜热处理量就越少。正因为如此,而能够进行对应于室内的潜热负荷的舒适的运转控制。
[0068]根据所述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为了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冷却,而使用了已在冷冻机(90)中被冷却了的冷水。因此,能够在简单的结构下很容易地将吸附剂冷却,从而能够提高该吸附剂对水分的吸附效果。
[0069]根据所述第十五方面的发明,为了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冷却,而使用了已在冷冻机(90)中被冷却了的冷水。同时,为了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而使用了利用从冷冻机(90)释放出的热加热了的热水。因此,能够在简单的结构下很容易地将吸附剂冷却,同时还能够利用冷冻机(90)的排热对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
[0070]根据所述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为了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加热再生,而使用了已在冷冻机(90)或者锅炉(95)中被加热了的热水。因此,能够在简单的结构下很容易地对吸附剂进行可靠的加热再生。
[0071]根据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为了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冷却,而使用了已被储蓄在蓄热装置(101)中的冷热冷却了的冷水。因此,能够谋求热源容量的下降,而且还能谋求受电设备容量的减少、电费的减少等。
[0072]根据第十八方面的发明,为了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加热再生,而使用了已被储蓄在蓄热装置(102)中的热加热了的热水。因此,和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一样,能够谋求热源容量的下降,而且还能谋求受电设备容量的减少、电费的减少等。
附图的简单说明
[0073][图1]图1是显示第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图2是显示第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3]图3是显示第二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4]图4是显示第二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5]图5是显示第三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室外空气制冷状态的回路图。
[图6]图6是显示第四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7]图7是显示第四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8]图8是显示第五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9]图9是显示第六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0]图10是显示第六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1]图11是显示第七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2]图12是显示第七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3]图1 3是显示第八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4]图14是显示第八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5]图15是显示第九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6]图16是显示第九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17]图17是显示在冷水/热水回路中使用四个电磁阀的情况下的构成的图。
[图18]图18是应用了第十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回路图。
[图19]图19是显示应用了第十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制冷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0]图20是显示应用了第十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制暖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1]图21是应用了第十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回路图。
[图22]图22是显示应用了第十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制冷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3]图23是显示应用了第十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制暖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4]图24是应用了第十二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回路图。
[图25]图25是显示应用了第十二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制冷除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6]图26是显示应用了第十二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的制暖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7]图27是显示其它的第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8]图28是显示其它的第二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的加湿运转状态的回路图。
[图29]图29是其它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外部控制***的回路图。
符号说明
[0074](1)湿度控制装置
(10)冷水/热水回路
(11)第1四通换向阀
(12)第2四通换向阀
(13)热水流入管
(14)第一流通管
(15)热水流出管
(16)冷水流入管
(17)第二流通管
(18)冷水流出管
(20)吸附热交换器
(21)第一吸附热交换器
(22)第二吸附热交换器
(30)空气通路
(31)空气通路
(32)空气通路
(40)吸附冷却构件
(40a)湿度控制通路
(40b)冷却通路
(41)第一吸附冷却构件
(42)第二吸附冷却构件
(50)制冷剂回路
(51)压缩机
(52)第3四通换向阀
(53)第三吸附热交换器
(54)膨胀阀
(55)第四吸附热交换器
(60)制冷剂回路
(61)压缩机
(62)第3四通换向阀
(63)第一空气热交换器
(64)膨胀阀
(65)第二空气热交换器
(70)辅助热交换器
(71)第一通路
(72)第二通路
(P1)第一阀口
(P2)第二阀口
(P3)第三阀口
(P4)第四阀口
(81)第一热源回路(冷热源)
(82)第二热源回路(冷热源或者热热源)
(90)冷冻机
(95)锅炉
(101)蓄热装置
(102)蓄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75]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76](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所涉及的湿度控制装置(1)
包括:冷水/热水流通的冷水/热水回路(10)、设置在该冷水/热水回路(10)中的吸附热交换器(20)以及将已通过该吸附热交换器(20)的空气选择性地供向室内或者室外的空气通路(30)。吸附热交换器(20)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构成。各吸附热交换器(20)是表面已承载有吸附剂的热交换器,利用吸附剂吸附水分或者将水分脱离出去,即能够对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
[0077]所述冷水/热水回路(10),是用管道将所述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连接起来后而构成的。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分别能够在第一阀口(P1)与第二阀口(P2)连通、第三阀口(P3)与第四阀口(P4)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A)、图2(A))、第一阀口(P1)与第三阀口(P3)连通、第二阀口(P2)与第四阀口(P4)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B)、图2(B))之间进行切换。
[0078]热水流入管(13)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一阀口(P1)上,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传热管连通的第一流通管(14)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二阀口(P2)和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三阀口(P3)上,热水流出管(15)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四阀口(P4)上。冷水流入管(16)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阀口(P1)上,与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传热管连通的第二流通管(17)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阀口(P2)和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三阀口(P3)上,冷水流出管(18)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四阀口(P4)上。
[0079]所述冷水/热水回路(10)构成为:能够在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而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的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图1(A)、图2(A))和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而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图1(B)、图2(B))之间进行切换。
[0080]虽然未示,所述吸附热交换器(20)分别由横向肋片式的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该管片型热交换器包括:形成为长方形板状的多个肋片和穿过该肋片的传热管。在所述吸附热交换器(20)中,在各个肋片和传热管的外表面上承载有吸附剂,利用的是浸渍成形法。可以使用以下材料作吸附剂,沸石、氧化硅胶、活性炭、具有亲水性或者吸水性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具有羧基或者磺酸基的离子交换树脂系列材料、感温性高分子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
[0081]补充说明一下,所述吸附热交换器(20)并不限于横向肋片式管片型热交换器,其它型式的热交换器,例如波纹肋片式热交换器等也可以。另外,在吸附热交换器(20)的各个肋片和传热管的外表面承载吸附剂的方法,并不限于浸渍成形,只要是不损害作为吸附剂的性能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0082]所述空气通路(30)由两个空气通路(31,32)构成,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A)、图2(B)的状态)、与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图1(B)、图2(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083]该湿度控制装置(1)构成为循环扇型的湿度控制装置(1),即对室内空气(RA)进行处理后再次供向室内,另一方面,对室外空气(OA)进行处理后再次排向室外。于是,所述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内空气(R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室内空气(RA)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外空气(O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室外空气(OA)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0084]该湿度控制装置(1)包括:根据室内的潜热负荷来设定对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空气通路(30)的空气流通状态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构成为:室内的潜热负荷越大,就使所述时间间隔的设定值越小。
[0085] -运转动作-
(加湿运转)
在进行加湿运转时,交替地进行图1(A)的第一运转和图1(B)的第二运转。在进行第一运转时,将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切换到第一状态;在进行第二运转时,将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切换到第二状态。
[0086]在进行第一运转时,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从热水流入管(13)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吸附剂加热后,从热水流出管(15)中排出。从冷水流入管(16)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冷却后,从冷水流出管(18)中排出。
[0087]此时,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室内空气(RA)在通过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通过将吸附剂再生而被加湿(潜热处理)后慢慢地被加热(显热处理),该室内空气(RA)作为供给空气(SA)返回室内。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借助室外空气(OA)通过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而将水分施加给吸附剂,该室外空气(OA)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088]在进行第二运转时,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从热水流入管(13)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加热后,从热水流出管(15)中排出。从冷水流入管(16)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吸附剂冷却后,从冷水流出管(18)中排出。
[0089]此时,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室内空气(RA)在通过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通过将吸附剂再生而被加湿(潜热处理)后慢慢地被加热(显热处理),该室内空气(RA)作为供给空气(SA)返回室内。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借助室外空气(OA)通过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而将水分施加给吸附剂,该室外空气(OA)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090]如上所述,通过交替地进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即能够连续地进行加湿运转。此时,通过调节对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便能对加湿量(潜热处理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若使所述时间间隔变短(切换频度变多),则能够使加湿量增加。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通过使切换频度增多,使加湿量增多,便能够提高室内的舒适性。相反,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通过使切换频度减少,使加湿量减少,便能够使节能性提高。
[0091]在进行该运转时,可以不对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进行切换,而是仅进行二者中之一,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中的冷水停止流通,仅让热水流通。因为若这样做,则吸附剂饱和而成了空气和热水进行显热交换,所以能够进行制暖运转。
[0092](除湿运转)
在进行除湿运转时,交替地进行图2(B)的第一运转和图2(A)的第二运转。在进行第一运转时,将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切换到第二状态;在进行第二运转时,将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切换到第一状态。
[0093]在进行第一运转时,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从热水流入管(13)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加热后,从热水流出管(15)中排出。从冷水流入管(16)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吸附剂冷却后,从冷水流出管(18)中排出。
[0094]此时,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室内空气(RA)在通过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借助水分被吸附剂吸附而被减湿(潜热处理)后慢慢地被冷却(显热处理),该室内空气(RA)作为供给空气(SA)返回室内。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借助室外空气(OA)通过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时吸附剂被再生,该室外空气(OA)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095]在进行第二运转时,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从热水流入管(13)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吸附剂加热后,从热水流出管(15)中排出。从冷水流入管(16)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冷却后,从冷水流出管(18)中排出。
[0096]此时,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室内空气(RA)在通过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借助水分被吸附剂吸附而被减湿(潜热处理)后慢慢地被冷却(显热处理)后,该室内空气(RA)作为供给空气(SA)返回室内。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借助室外空气(OA)通过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时吸附剂被再生,该室外空气(OA)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097]如上所述,通过交替地进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即能够连续地进行除湿运转。此时,通过调节对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便能对除湿量(潜热处理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若使所述时间间隔变短,则能够使除湿量增加。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通过使切换频度增多,使加湿量增多,便能够提高室内的舒适性。相反,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通过使切换频度减少,使除湿量减少,便能够使节能性提高。
[0098]在进行该运转时,可以不对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进行切换,而是仅进行二者中之一,使冷水/热水回路(10)中的热水停止流通,仅让冷水流通。因为若这样做,则吸附剂饱和而成了空气和热水进行显热交换,所以能够进行制冷运转。
[0099]-第一个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该第一个实施例,因为是利用在表面承载有吸附剂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00]在该第一个实施例中,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01]根据该第一个实施例,因为利用两个四通换向阀(11,12)构成冷水/热水回路(10),所以与参考图17已经说明的那样利用电磁阀等开关阀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使结构简单化,而且,因为冷水/热水回路(10)中不残留水,所以性能也不会下降。
[0102]图3和图4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一个使空气通路(30)的构成和第一个实施例不一样的例子。
[0103]在该第二个实施例中,冷水/热水回路(10)也是构成为:能够在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而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的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图3(A)、图4(A))和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而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图3(B)、图4(B))之间进行切换。
[0104]所述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3(A)、图4(B)的状态)、与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图3(B)、图4(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105]该湿度控制装置(1)构成为换气扇型的湿度控制装置(1),即对室外空气(OA)进行处理后供向室内,另一方面,对室内空气(RA)进行处理后排向室外。于是,所述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外空气(O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室外空气(OA)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内空气(R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室内空气(RA)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0106]该第二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其它地方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
[0107]在该第二个实施例中,在进行图3的加湿运转时,室外空气(OA)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3(A))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3(B))加湿后被供向室内。室内空气(RA)将水分施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3(A))或者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3(B))后被排向室外。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室外空气(OA)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4(B))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4(A))加湿后被供向室内。室内空气(RA)将水分施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4(B))或者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4(B))后被排向室外。
[0108]在该第二个实施例中,因为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09]而且,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10](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5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能够让冷水/热水回路(10)中的冷水/热水停止流通的例子。
[0111]在该第三个实施例中,空气通路(30)构成为:在冷水/热水回路(10)已停止的状态下,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OA)供向室内;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RA)排出到室外。
[0112]通过使第三个实施例成为这样的一个构成,则在该第三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中,不仅能进行加湿运转、减湿运转,还能进行室外空气制冷运转。该室外空气制冷运转,是为了:在室外空气(OA)的温度比室内空气(RA)低的情况下,通过将室外空气(OA)原样地供向室内来对室内制冷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一情况下,室外空气(O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室内空气(R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113]在该第三个实施例中,也是和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在这一情况下,只要选择图5(A)的运转和图5(B)中的运转中的任一个运转即可,切换是不需要的。
[0114](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
图6和图7所示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一个使空气通路(30)的构成和所述各个实施例不一样的例子。
[0115]在该第四个实施例中,冷水/热水回路(10)也是构成为:能够在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而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的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图6(A)、图7(A))和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而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图6(B)、图7(B))之间进行切换。
[0116]所述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6(A)、图7(B)的状态)、与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图6(B)、图7(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117]该湿度控制装置(1)进行第二种换气,构成为:供气扇型的湿度控制装置(1),即:将室外空气(OA)处理后供向室内,另一方面,将室外空气(OA)处理后再次排向室外。于是,所述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外空气(O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室外空气(OA)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外空气(OA)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室外空气(OA)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0118]该第四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其它地方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
[0119]在该第四个实施例中,在进行图6的加湿运转时,室外空气(OA)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6(A))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6(B))加湿后被供向室内。室内空气(RA)将水分施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6(A))或者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6(B))后被排向室外。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室外空气(OA)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7(B))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7(A))加湿后被供向室内。室内空气(RA)将水分施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图7(B))或者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图7(B))后被排向室外。
[0120]在该第四个实施例中,因为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21]而且,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22]进一步地讲,在该第四个实施例中进行除湿运转的情况下,因为夏季用温度高的室外空气对吸附剂进行再生,所以再生所需要的热量就减少,从而能够节能。
[0123](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
图8所示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不进行冷水的流通的例子。
[0124]在该情况下,冷水流入管(16)和冷水流出管(18),不用连接在冷却水***上,只要将端部密封起来即可。
[0125]在该第五个实施例中,空气通路(30)构成为:将已经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OA)供向室内,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RA)排向室外。
[0126]在该第五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中,因为不对吸附侧的吸附剂进行冷却,所以和第二个实施例相比,吸附量会减少一些,但伴随于此加湿能力也会下降一些。但因为无需设置冷却水***,所以能够使装置结构简单化。
[0127]在该第五个实施例中,也是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而且,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28]补充说明一下,图8的例子,是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不让冷水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流通,只让热水流通。不仅如此,还可以不让热水流通,而仅让冷水流通。而且,在第一个实施例、第四个实施例中的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仅让冷水或者热水中的一种水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流通,而让另一种水停止流通。
[0129](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
图9和图10所示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在第二个实施例的装置中又设置了吸附冷却构件(40)后而得到的例子。
[0130]所述吸附冷却构件(40)由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构成。各个吸附冷却构件(41,42)具有: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使空气中的水分脱离的湿度控制通路(40a)和由冷却用空气吸收在该湿度控制通路(40a)中吸附水分时的吸附热的冷却通路(40b)。
[0131]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设定图9所示的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和图10所示的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
[0132]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9(A)所示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9(B)所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以及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第二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以及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
[0133]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0(B)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0(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以及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第二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以及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
[0134]在进行图9(A)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室外空气(OA)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之际,室外空气(OA)吸收由于室内空气(RA)通过湿度控制通路(40a)所产生的吸附热而被加热,之后由于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而被加湿,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时候,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135]在进行图9(B)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室外空气(OA)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之际,室外空气(OA)吸收由于室内空气(RA)通过湿度控制通路(40a)所产生的吸附热而被加热,之后由于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而被加湿,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时候,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136]在进行图10(B)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30)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时候被减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在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中由流过冷却通路(40b)的室内空气(RA)吸收吸附热,从而能够抑制供给空气(SA)的温度上升。此时,室内空气(RA)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而被加热后,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将吸附剂再生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137]在进行图10(A)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同时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时候被减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在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中由流过冷却通路(40b)的室内空气(RA)吸收吸附热,从而能够抑制供给空气(SA)的温度上升。此时,室内空气(RA)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被加热后,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将吸附剂再生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排向室外。
[0138]在该第六个实施例中,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39]而且,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40](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
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七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在第二个实施例的装置中又设置上制冷剂回路(50)之例。
[0141]所述制冷剂回路(50)是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冷冻循环的闭回路。依次将压缩机(51)、第3四通换向阀(52)、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膨胀阀(54)以及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连接起来即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50)。这样一来,该制冷剂回路(50)的热交换器便由表面已承载了吸附剂的吸附热交换器构成。
[0142]所述制冷剂回路(50)中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能够反向。所述制冷剂回路(50)构成为:能够在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成为冷凝器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成为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1(A)、图12(A)的状态)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成为冷凝器而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成为蒸发器的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1(B)、图12(B)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143]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1(A)和图12(B)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1(B)和图12(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在该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
[0144]在进行图11(A)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被加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时候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45]在进行图11(B)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被加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时候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46]在进行图12(B)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被减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时候将吸附剂再生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47]在进行图12(A)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50)成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被减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时候将吸附剂再生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48]在该第七个实施例中,也是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49]而且,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50]进一步地讲,在该湿度控制装置(1)中,除了使用冷水/热水回路(10)中的吸附热交换器(21,22)外,还使用了制冷剂回路(50)中的吸附热交换器(53,55),所以除湿、加湿性能提高。
[0151]若假定是一个仅利用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吸附热交换器进行加湿、除湿的湿度控制装置,则因为在该第七个实施例中,能够使制冷剂回路(50)的制冷剂循环量少一些,所以能够利用小型压缩机(51)来谋求低噪音化。
[0152]补充说明一下,在该第七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中的任一个吸附热交换器配置在空气通路(30)的上游侧,也可以将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4)中的任一个吸附热交换器设置在空气通路(30)的上游侧。
[0153](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
图13和图14所示的第八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在第二个实施例的装置中再设置上制冷剂回路(60)的另一个例子。
[0154]该制冷剂回路(60)中的热交换器由表面上尚未承载吸附剂的空气热交换器构成。具体而言,所述制冷剂回路(60)是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冷冻循环的闭回路。依次将压缩机(61)、第3四通换向阀(62)、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膨胀阀(64)以及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连接起来即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60)。这样一来,该制冷剂回路(60)中的热交换器,便由利用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而发生显热变化的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构成。
[0155]所述制冷剂回路(60)中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是可以反向的。所述制冷剂回路(60),能够在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成为冷凝器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成为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3(A)和图14(A)的状态)、在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成为冷凝器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成为蒸发器的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图13(B)和图14(B)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156]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3(A)和图14(B)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3(B)和图14(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的空气排向室外。在该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的空气排向室外。
[0157]在进行图13(A)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60)成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被加湿之后,在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之际被加热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在通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之际向制冷剂放热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58]在进行图13(B)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60)成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被加湿后,在通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之际被加热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在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之际向制冷剂放热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59]在进行图14(B)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60)成为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被减湿之后,在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之际被冷却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将吸附剂再生后,在通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之际将制冷剂冷却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60]在进行图14(A)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制冷剂回路(60)成为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被减湿后,在通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之际被冷却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将制冷剂再生后,在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之际将制冷剂冷却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61]在该第八个实施例中,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62]而且,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63](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
图15和图16所示的第九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是在第二个实施例的装置中又设置上辅助热交换器(70)之例。
[0164]所述辅助热交换器(70)包括: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通路(71)和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通路(72)。在第一通路(71)中流动的空气和在第二通路(72)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全热交换或者显热交换。也就是说,辅助热交换器(70)由全热交换器或者显热交换器构成。
[0165]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图15(A)和图16(B)的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图15(B)和图16(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第一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一通路(71)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二通路(72)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在该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中,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二通路(72)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一通路(71)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
[0166]在进行图15(A)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内空气(RA)加热/加湿后,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被加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外空气(OA)加热/加湿后,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67]在进行图15(B)所示的加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内空气(RA)加热/加湿后,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被加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外空气(OA)加热/加湿后,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68]在进行图16(B)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一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内空气(RA)冷却/减湿后,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被减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外空气(OA)冷却/减湿后,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1)之际将吸附剂再生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69]在进行图16(A)所示的除湿运转的第二运转的时候,冷水/热水回路(10)成为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空气通路(30)成为第二空气流通状态。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O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内空气(RA)冷却/减湿后,在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被减湿并被作为供给空气(SA)供向室内。此时,室内空气(RA),在流过辅助热交换器(70)之际被室内空气(RA)冷却/减湿后,在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2)之际将水分施给吸附剂后,被作为排出空气(EA)释放到室外。
[0170]在该第九个实施例中,也是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71]而且,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大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增多,而当室内的潜热负荷较小的时候使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频度减少。这样一来,便能够进行室内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的平衡良好的运转。
[0172]再就是,在该湿度控制装置(1)中,能够谋求除湿、加湿性能与/或制冷制暖性能的提高。
[0173](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
如图18所示,第十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被用到了办公室、旅馆等中同时进行多个室内的显热和潜热处理的总潜热处理型的外部控制***(80)中。外部控制***(80)构成为:能够在夏季的除湿制冷运转和冬季的制暖加湿运转之间进行切换。该外部控制***包括第一热源回路(81)和第二热源回路(82),作湿度控制装置(1)中的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热源和热水热源。
[0174]第一热源回路(81)经由第一连接管(83)和第二连接管(84)连接在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上,同时连接在后述的冷冻机(90)上,来构成水的循环路径。锅炉(95)和多个空调机(96,96,…)分别并列地连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上。所述锅炉(95)由热水锅炉构成。所述多个空调机(96,96,…)由双管式风机盘管型空调机构成,被配置在各个室内的壁面、天棚面等上。第一热源回路(81)中设置有:将第一热源回路(81)的水进行压送的泵、和改变流过该第一热源回路(81)的水的流路的开关阀(省略图示所述泵和开关阀)。
[0175]第二热源回路(82),经由第三连接管(85)和第四连接管(86)连接在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上,同时连接在后述的冷冻机(90)上,来构成水的循环路径。第二热源回路(82)上并列地连接有冷却塔(97)。所述冷却塔(97)构成为:能够利用从未示的风扇送来的空气对流过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进行冷却。而且,第二热源回路(82)中设置有:将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进行压送的泵、和改变流过该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的流路的开关阀(省略图示所述泵和开关阀)。
[0176]冷冻机(90)由所谓的水冷式冷却设备构成。该冷冻机(90)中包括:充填有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91)。制冷剂回路(91)中设置有冷却器(92)、压缩机(93)、冷凝器(94)以及未示的膨胀阀。
[0177]冷却器(92)由例如管壳式热交换器构成。除此以外,还可以由板式热交换器等任意的热交换器构成。该冷却器(92)构成为:能够使流过制冷剂回路(91)的制冷剂和流过第一热源回路(81)的水进行热交换。冷凝器(94)由一对管壳式热交换器构成。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由任意的热交换器构成。该冷凝器(94)构成为:能够使流过制冷剂回路(91)的制冷剂和流过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进行热交换。
[0178]第十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和所述第二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一样构成为换气扇型湿度控制装置(1)。与第二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第十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将已处理了的室外空气(OA)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将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处理后排向室外。
[0179]-运转动作-
下面,对应用了第十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的外部控制***(80)的制冷除湿运转和制暖加湿运转进行说明。
[0180](制冷除湿运转)
在进行制冷除湿运转的时候,冷冻机(90)成为运转状态,另一方面,锅炉(95)成为停止状态。未示的泵在运转,未示的开关阀被切换,第一、第二热源回路(81,82)的水的流动被变更为图19所示的样子。因此,第一热源回路(81)成为将已在冷冻机(90)的冷却器(92)中被冷却的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热源(cold heat source)。另一方面,第二热源回路(82)成为将被从冷冻机(90)的冷凝器(94)放出的热加热了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热源(hot heat source)。
[0181]具体而言,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流入冷却器(92),该水便与制冷剂回路(9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结果是,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被夺取了制冷剂的蒸发热而被冷却。被冷却器(92)冷却了的水(冷水)有一部分被送到各个空调机(96,96,…)。在各个空调机(96,96,…)中,被冷水冷却了的空气被送到各个室内,各个室内便被制冷。被冷却器(92)冷却了的冷水的剩下的部分经由第一连接管(83)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182]若在第二热源回路(82)中流动的水流入冷凝器(94),该水便与制冷剂回路(9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结果是,流向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接受了制冷剂的冷凝热而被加热。在冷凝器(94)中被加热了的水(热水)有一部分被送到冷却塔(97)中。在冷却塔(97)中热水向空气排放热量。另一方面,在冷凝器(94)中被加热了的热水的剩余部分经由第三连接管(85)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183]和所述第二个实施例一样,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交替地进行图4(B)的第一运转和图4(A)的第二运转。具体而言,在进行第一运转的时候,从第一热源回路(81)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冷却。之后,冷水被返送到第一热源回路(81)的第二连接管(84)中。而且,从第二热源回路(82)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加热。之后,热水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的第四连接管(86)中。
[0184]此时,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室外空气(OA)被减湿和冷却。被减湿和冷却了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将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加热再生。被用于对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185]另一方面,在进行第二运转的时候,从第一热源回路(81)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冷却。之后,冷水被返送到第一热源回路(81)的第二连接管(84)中。而且,从第二热源回路(82)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加热。之后,热水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的第四连接管(86)中。
[0186]此时,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室外空气(OA)被减湿和冷却。被减湿和冷却了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加热再生。被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187](制暖加湿运转)
在进行制暖加湿运转的时候,冷冻机(90)成为停止状态,另一方面,锅炉(95)成为运转状态。未示的泵在运转,未示的开关阀被切换,第一、第二热源回路(81,82)的水的流动被变更为图20所示的样子。因此,第一热源回路(81)成为将被锅炉(95)加热了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热源。另一方面,第二热源回路(82)成为将被冷却塔(97)冷却了的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热源。
[0188]具体而言,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流入锅炉(95),该水便被锅炉(95)加热。被锅炉(95)加热了的水(热水)有一部分被送到各个空调机(96,96,…)。在各个空调机(96,96,…)中,被热水加热了的空气被送到各个室内,各个室内便被制暖。在锅炉(95)中被加热了的热水的剩下的部分经由第一连接管(83)被送到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189]另一方面,若在第二热源回路(82)中流动的水流入冷却塔(97),该水便被冷却塔(97)的送来空气冷却。结果是,被冷却塔(97)中冷却了的空气经由第四连接管(86)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190]和所述第二个实施例一样,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交替地进行图3(B)的第一运转和图3(A)的第二运转。具体而言,在进行第一运转的时候,从第一热源回路(81)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加热。之后,热水被返送到第一热源回路(81)的第二连接管(84)中。而且,从第二热源回路(82)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冷却。之后,冷水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的第三连接管(85)中。
[0191]此时,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室外空气(OA)被加湿和加热。被加湿和加热了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将水分施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已将水分施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192]另一方面,在进行第二运转的时候,从第一热源回路(81)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将该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加热。之后,热水被返送到第一热源回路(81)的第二连接管(84)中。而且,从第二热源回路(82)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将该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的吸附剂冷却。
之后,冷水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的第三连接管(85)中。
[0193]此时,在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室外空气(OA)被加湿和加热。被加湿和加热了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中,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将水分施给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吸附剂。已将水分施给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的空气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194]在该第十个实施例中,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195]在该第十个实施例中,在夏季进行制冷除湿运转的时候,是将已在冷冻机(90)的冷却器(92)中冷却了的冷水供到冷水/热水回路(10)中。因此,能够在简单的结构下很容易地将湿度控制装置(1)的吸附剂冷却,同时进行供给空气(SA)的除湿和冷却。而且,还能够利用已在冷却器(92)中冷却了的冷水由空调机(96,96,…)进行室内的制冷。
[0196]在进行制冷除湿运转的时候,是将被从冷冻机(90)的冷凝器(94)中放出的热加热了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因此,能够利用冷冻机(90)所排出的热量来对湿度控制装置(1)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从而能够利用该外部控制***(80)进行能量效率高的制冷除湿运转。
[0197]另一方面,在进行制暖加湿运转的时候,是将已在锅炉(95)加热了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因此,能够在简单的结构下很容易且可靠地将湿度控制装置(1)的吸附剂加热再生。而且,还能够利用已在锅炉(95)中加热了的热水由空调机(96,96,…)将室内制暖。
[0198]在进行制暖加湿运转的时候,通过将已在冷却塔(97)中冷却了的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即能够很容易地将湿度控制装置(1)的吸附剂冷却。
[0199]补充说明一下,在进行该制暖加湿运转的时候,还可以不让所述冷却塔(97)运转。在该情况下,仅有热水被供给湿度控制装置(1),和所述第五个实施例一样,进行图8(B)的第一运转和图8(A)的第二运转。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室内空气(RA)的水分被处于尚未被冷却的状态的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自然吸附,另一方面,由于被热水加热而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脱离出来的水分被加给供给空气(SA)而被供向室内。
[0200]另一方面,在进行所述制冷除湿运转的时候,能够仅将已在冷冻机(90)中冷却了的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不供给热水。在该情况下,室内空气(RA)中的水分由处于已被冷却的状态的第一、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1,22)吸附,另一方面,用室外空气(OA)的热来进行第一、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1,22)的再生,脱离出来的水分被施给供给空气(SA)而被供向室内。
[0201]补充说明一下,能够将其它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应用到该实施例中所叙述的外部控制***(80)中,这是当然的事情。
[0202](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
如图21所示,是将第十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应用到与所述第十个实施例不同的外部控制***(80)中的情况。外部控制***(80)中,包括:第一热源回路(81)、第二热源回路(82)以及冷却塔回路(87)作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中的冷水热源和热水热源。
[0203]和第十个实施例一样,第一热源回路(81)经由第一连接管(83)和第二连接管(84)连接在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上,同时连接在冷冻机(90)上,来构成水的循环路径。与第十个实施例一样,锅炉(95)和多个空调机(96,96,…)分别并列地连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上。第一热源回路(81)中设置有:将第一热源回路(81)的水进行压送的泵、和改变流过该第一热源回路(81)的水的流路的开关阀(省略图示所述泵和开关阀)。
[0204]第二热源回路(82),经由第三连接管(85)和第四连接管(86)连接在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上,同时连接在上述锅炉(95)上,来构成水的循环路径。第二热源回路(82)中设置有:将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进行压送的泵、和改变流过该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的流路的开关阀(省略图示所述泵和开关阀)。
[0205]所述冷却塔回路(87),经由和第十个实施例一样的冷却塔(97)与冷冻机(90)连接而构成水的循环路径。
[0206]与所述第十个实施例一样,冷冻机(90)由所谓的水冷式冷却设备构成。该冷冻机(90)中的冷却器(92)构成为:在制冷剂回路(91)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能够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冷冻机(90)中的冷凝器(94)构成为:在制冷剂回路(91)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在冷却塔回路(87)中流动的水能够进行热交换。
[0207]与第十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一样,以将已处理了的室外空气(OA)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将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处理后排向室外的换气扇型湿度控制装置构成湿度控制装置(1)。
[0208] -运转动作-
下面,对应用了第十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的外部
控制***(80)的制冷除湿运转和制暖加湿运转进行说明。
[0209](制冷除湿运转)
在进行制冷除湿运转的时候,冷冻机(90)和锅炉(95)成为运转状态。未示的泵在运转,未示的开关阀被切换,第一、第二热源回路(81,82)的水的流动被变更为图22所示的样子。因此,第一热源回路(81)成为将已被冷冻机(90)的冷却器(92)冷却的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热源。另一方面,第二热源回路(82)成为将被锅炉(95)加热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热源。
[0210]具体而言,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流入冷却器(92),该水便与制冷剂回路(9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结果是,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被夺取了制冷剂的蒸发热而被冷却。被冷却器(92)冷却了的水(冷水)有一部分被送到各个空调机(96,96,…)。在各个空调机(96,96,…)中,被冷水冷却了的空气被送到各个室内,各个室内便被制冷。被冷却器(92)冷却了的冷水的剩下的部分经由第一连接管(83)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211]另一方面,若在第二热源回路(82)中流动的水流入锅炉(95),该水便被锅炉(95)加热,被锅炉(95)加热了的水(热水)经由第三连接管(85)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
[0212]在冷却塔回路(87)中循环的水,剥夺从冷冻机(90)的冷凝器(94)放出的热后流入冷却塔(97)。在冷却塔(97)中从循环水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
[0213]和所述第二个实施例一样,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交替地进行图4(B)的第一运转和图4(A)的第二运转。也就是说,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冷却后,经由第二连接管(84)被返送到第一热源回路(81)中。另一方面,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加热后,经由第四连接管(86)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中。
[0214]此时,室外空气(OA)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被减湿和冷却后,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被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215](制暖加湿运转)
在进行制暖加湿运转的时候,冷冻机(90)成为停止状态,锅炉(95)成为运转状态。未示的泵在运转,未示的开关阀被切换,第一、第二热源回路(81,82)的水的流动被变更为图23所示的样子。第一热源回路(81)成为将被锅炉(95)加热了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热源。
[0216]具体而言,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流入锅炉(95)中,该水便被锅炉(95)加热,已被锅炉(95)加热了的水(热水)有一部分被送到各个空调机(96,96,…)。在各个空调机(96,96,…)中,被热水加热了的空气被送到各个室内,各个室内便被制暖。被锅炉(95)加热了的热水的剩余部分经由第一连接管(83)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
[0217]另一方面,在第二热源回路(82)和冷却塔回路(87)中,不进行水的循环。因此,不将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
[0218]具体而言,与所述第五个实施例一样,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交替地进行图8(B)的第一运转和图8(A)的第二运转。也就是说,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不进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及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的冷却,让吸附剂自然地吸附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中的水分后,再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219]另一方面,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加热后,经由第四连接管(86)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中。因此,室外空气(OA)被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加湿及加热后,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
[0220]在该第十一个实施例中,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221]在该第十一个实施例中,在冬季进行制暖加湿运转的时候,是停止将冷水供给冷水/热水回路(10),让吸附剂自然地吸附室内空气(RA)中的水分的。因此,能够在较单纯的运转下将室内制暖加湿。
[0222]补充说明一下,能够将其它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应用到该实施例中所叙述的外部控制***(80)中,这是当然的事情。
[0223](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
如图24所示,是将第十二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应用到与所述第十个、第十一个实施例不同的外部控制***(80)中的情况。外部控制***(80)中,包括:第一热源回路(81)、第二热源回路(82)以及冷却塔回路(87)作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中的冷水热源和热水热源。
[0224]和第十个实施例一样,第一热源回路(81)经由第一连接管(83)和第二连接管(84)连接在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上,同时连接在冷冻机(90)上,来构成水的循环路径。多个空调机(96,96,…)分别并列地连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上。与所述第十个实施例和第十一个实施例不同,所述多个空调机(96,96,…)由四管式管壳机组型空调机构成。多个空调机(96,96,…)的四根管道中剩下的两根管道分别并列地连接在第二热源回路(82)上。而且,第二热源回路(82)中设置有:将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进行压送的泵、和改变流过该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的流路的开关阀(省略图示所述泵和开关阀)。
[0225]第二热源回路(82),经由第三连接管(85)和第四连接管(86)连接在湿度控制装置(1)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上,同时连接在上述锅炉(95)上,来构成水的循环路径。第二热源回路(82)中设置有:将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进行压送的泵、和改变流过该第二热源回路(82)的水的流路的开关阀(省略图示所述泵和开关阀)。
[0226]与所述第十一个实施例一样,所述冷却塔回路(87),经由冷却塔(97)与冷冻机(90)连接而构成水的循环路径。而且,冷冻机(90)由与第十一个实施例一样的水冷式冷却设备构成。
[0227]与第十个和第十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一样,以将已处理了的室外空气(OA)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将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处理后排向室外的换气扇型湿度控制装置构成湿度控制装置(1)。
[0228] -运转动作-
下面,对应用了第十二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的外部控制***(80)的制冷除湿运转和制暖加湿运转进行说明。
[0229](制冷除湿运转)
在进行制冷除湿运转的时候,冷冻机(90)和锅炉(95)成为运转状态。未示的泵在运转,未示的开关阀被切换,第一、第二热源回路(81,82)的水的流动被变更为图25所示的样子。因此,第一热源回路(81)成为将已被冷冻机(90)的冷却器(92)冷却的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热源。另一方面,第二热源回路(82)成为将被锅炉(95)加热了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热源。
[0230]具体而言,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流入冷却器(92),该水便与制冷剂回路(91)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结果是,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被夺取了制冷剂的蒸发热而被冷却。被冷却器(92)冷却了的水(冷水)有一部分被送到各个空调机(96,96,…)。在各个空调机(96,96,…)中,被冷水冷却了的空气被送到各个室内,各个室内便被制冷。被冷却器(92)冷却了的冷水的剩下的部分经由第一连接管(83)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231]另一方面,若在第二热源回路(82)中流动的水流入锅炉(95),该水便被锅炉(95)加热,被锅炉(95)加热了的水(热水)经由第三连接管(85)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
[0232]在冷却塔回路(87)中循环的水,剥夺从冷冻机(90)的冷凝器(94)放出的热后流入冷却塔(97)。在冷却塔(97)中从循环水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
[0233]和所述第二个实施例一样,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交替地进行图4(B)的第一运转和图4(A)的第二运转。也就是说,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冷却后,经由第二连接管(84)被返送到第一热源回路(81)中。另一方面,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加热后,经由第四连接管(86)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中。
[0234]此时,室外空气(OA)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被减湿和冷却后,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被用于对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生,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235](制暖加湿运转)
在进行制暖加湿运转的时候,冷冻机(90)和锅炉(95)成为运转状态。未示的泵在运转,未示的开关阀被切换,第一、第二热源回路(81,82)的水的流动被变更为图19所示的样子。因此,第一热源回路(81)成为将已在冷冻机(90)的冷却器(92)中被冷却的冷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热源。另一方面,第二热源回路(82)成为将被锅炉(95)加热了的热水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热源。
[0236]具体而言,若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流入冷却器(92),该水便与制冷剂回路(9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结果是,在第一热源回路(81)中流动的水被夺取了制冷剂的蒸发热而被冷却。被冷却器(92)冷却了的水(冷水)经由第一连接管(83)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237]另一方面,若在第二热源回路(82)中流动的水流入锅炉(95),该水便被锅炉(95)加热。被锅炉(95)加热了的水(热水)有一部分被送到各个空调机(96,96,…)。在各个空调机(96,96,…)中,被热水加热了的空气被送到各个室内,各个室内便被制暖。在锅炉(95)中被加热了的热水的剩下的部分经由第三连接管(85)被送到冷水/热水回路(10)中。
[0238]而且,在冷却塔回路(87)中循环的水,剥夺从冷冻机(90)的冷凝器(94)放出的热后流入冷却塔(97)。在冷却塔(97)
中从循环水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
[0239]与所述第二个实施例一样,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交替地进行图3(B)的第一运转和图3(A)的第二运转。也就是说,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冷却后,经由第二连接管(84)被返送到第一热源回路(81)中。另一方面,被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热水将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吸附剂加热后,经由第四连接管(86)被返送到第二热源回路(82)中。
[0240]此时,室外空气(OA)在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被加湿和加热后,作为供给空气(SA)被供向各个室内。另一方面,来自各个室内的室内空气(RA)将水分施给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或者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吸附剂,作为排出空气(EA)被排向室外。
[0241]在该第十二个实施例中,也是利用冷水/热水回路(10)的吸附热交换器(20)对室内空气(RA)进行加湿和除湿,所以与现有的使用吸附构件和热泵装置的湿度控制装置(1)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化、使装置小型化。
[0242]在该第十二个实施例中,因为是使用四管式管壳型空调机(96,96,…),所以能够在比较单纯的动作下切换着进行制冷除湿运转和制暖加湿运转。
[0243]补充说明一下,补充说明一下,能够将其它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应用到该实施例中所叙述的外部控制***(80)中,这是当然的事情。
[0244](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中的所述各个实施例可以是以下的结构。
[0245]例如,所述各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装置(1),构成为不能够进行除湿加湿运转亦可,只要至少能进行加湿运转即可。因此,只要空气通路(30)做到:将热水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中流动的时候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0)的空气供向室内即可。
[0246]在所述各个实施例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中,利用四通换向阀(11,12)对冷水/热水的流动进行切换。但是,例如象图27和图28所示的那样,利用三通阀(105)、二通阀(开关阀)(106、107)来代替四通换向阀(11,12)对冷水/热水的流动进行切换也是可以的。
[0247]具体而言,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第二个实施例相似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中,设置了四个三通阀(105)来代替四通换向阀(11,12),这些三通阀(105)能够切换为图27(A)所示的状态和图27(B)所示的状态。若三通阀(105)被切换为图27(A)所示的状态,则进行与第二个实施例一样的第一运转。若三通阀(105)被切换为图27(B)所示的状态,则进行与第二个实施例一样的第二运转。补充说明一下,虽然图27的例子显示的是湿度控制装置(1)的加湿运转,但通过这样的三通阀(105)的切换和空气流通的切换,即可进行和第二个实施例一样的除湿运转或者是其它实施例的加湿运转、除湿运转。
[0248]在图28所示的例子中,在和第二个实施例相似的冷水/热水回路(10)中,设置了八个二通阀(106,107)来代替四通换向阀(11,12),二通阀(106,107)能够开、关切换为图28(A)所示的状态和图28(B)所示的状态。也就是说,若各个二通阀(106)成为开状态(图28(A)中涂白所示的状态),则进行与第二个实施例一样的第一运转;若各个二通阀(107)成为闭状态(图28(A)中涂黑的状态),则进行与第二个实施例一样的第二运转。补充说明一下,在图28所示的例子是湿度控制装置(1)的加湿运转。但是但通过这样的二通阀(106,107)的切换和空气流通的切换,即可进行和第二个实施例一样的除湿运转。还可以进行其它实施例的加湿运转、除湿运转。
[0249]与四通换向阀(11,12)相比,这些三通阀(105)、二通阀(106,107)对冷水和热水具有优良的耐压。因此,能够确保该湿度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0250]在从所述第十个实施例到第十二个实施例中,为向冷水/热水回路(10)供给冷水、热水而使用了冷冻机(90)、锅炉(95)。但是,也可以利用同时取出冷水和热水的热泵冷却装置来代替它们。在这一情况下,能够将被冷水侧的热交换器冷却了的冷水和被热水侧的热交换器加热了的热水都供给冷水/热水回路(10),或者是将二者中之任一个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这种热泵冷却装置中,能够用一个热源***提供冷水和热水,而且,还能够进行对应于外部控制***(80)的空调负荷的运转。
[0251]能够在蓄热装置(101,102)中得到供向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热水。在例如图29所示的例子中,在所述第十二个实施例的外部控制***(80)中,设置有蓄热装置(101,102)来代替冷冻机(90)和锅炉(95)。蓄热装置(101)在夜间将冷热储蓄在蓄热槽中,在白天利用该冷热将第一热源回路(81)的水冷却成冷水的冷却用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101)由显热式的蓄热装置、或者是静止型、动态型等潜热式蓄热装置构成。蓄热装置(1021)在夜间将热热储蓄在蓄热槽中,在白天利用该热热将第二热源回路(82)中的水加热而成为热水。该蓄热装置(102)由显热式的蓄热装置等构成。若这样利用蓄热装置(101,102)作向冷水/热水回路(10)供给冷水、热水的热源,则能够谋求热源容量的减少,进一步能够谋求受电设备容量的减少、电费的减少等。补充说明一下,这些蓄热装置(101,102)并不限于用到图29之例,还可以用到其它实施例中。
[0252]以上实施例示出的是本质上最好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意味着限制它的应用物或者是它的用途范围。
工业实用性
[0253]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构成为至少进行加湿运转的湿度控制装置(1)很有用。

Claims (18)

1.一种湿度控制装置,至少能够进行加湿运转,其特征在于:
包括:冷水/热水流通的冷水/热水回路(10)、设置在该冷水/热水回路(10)中且表面承载有吸附剂的吸附热交换器(20)以及将已通过吸附热交换器(20)的空气选择性地供向室内或者室外的空气通路(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吸附热交换器(20)由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构成;
冷水/热水回路(10)构成为:能够在热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而冷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的第一冷水/热水流通状态、热水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而冷水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第二冷水/热水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而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的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内空气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内空气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空气通路(30)构成为:在冷水/热水回路(10)已停止的状态下,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供向室内;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排向室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空气通路(30)构成为: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供向室内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1,22)中;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个吸附热交换器之后,将室外空气作为排向室外的空气供到该吸附热交换器(22,21)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冷水/热水回路(10)构成为:能够进行仅让冷水或者热水中的一种水流通而另一种水停止流通的运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冷水/热水回路(10)包括:第1四通换向阀(11)和第2四通换向阀(12);
各个四通换向阀(11,12)构成为:能够在第一阀口(P1)与第二阀口(P2)连通、第三阀口(P3)与第四阀口(P4)连通的第一状态、第一阀口(P1)与第三阀口(P3)连通、第二阀口(P2)与第四阀口(P4)连通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热水流入管(13)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一阀口(P1)上,与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传热管连通的第一流通管(14)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二阀口(P2)和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三阀口(P3)上,热水流出管(15)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四阀口(P4)上;
冷水流入管(16)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阀口(P1)上,与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传热管连通的第二流通管(17)连接在第2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阀口(P2)和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三阀口(P3)上,冷水流出管(18)连接在第1四通换向阀(11)的第四阀口(P4)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各个吸附冷却构件(41,42)中具有: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使空气中的水分脱离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由冷却用空气吸收在该湿度控制通路(40a)中吸附水分时所产生的吸附热的冷却通路(40b);
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设定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和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
加湿运转用空气通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以及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所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以及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
除湿运转用空气通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冷却通路(40b)、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以及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所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冷却构件(42)的冷却通路(40b)、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以及第一吸附冷却构件(41)的湿度控制通路(40a)的空气排向室外。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50),该制冷剂回路(50)中的热交换器由表面已承载吸附剂的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构成;
所述制冷剂回路(50)构成为:能够在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成为冷凝器而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成为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成为冷凝器而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成为蒸发器的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所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四吸附热交换器(55)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三吸附热交换器(53)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60),该制冷剂回路(60)中的热交换器由借助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而发生显热变化的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构成;
所述制冷剂回路(6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成为冷凝器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成为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剂流通状态、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成为冷凝器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成为蒸发器的第二制冷剂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的空气排向室外,所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65)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和第一空气热交换器(63)的空气排向室外。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辅助热交换器(70),该辅助热交换器(70)包括: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通路(71)和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通路(72),该辅助热交换器(70)构成为:在第一通路(71)中流动的空气和在第二通路(72)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全热交换或者显热交换;
空气通路(30)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空气流通状态和第二空气流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一通路(71)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二通路(72)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排向室外,所述第二空气流通状态是: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二通路(72)和第二吸附热交换器(22)的空气供向室内,同时将已通过辅助热交换器(70)的第一通路(71)和第一吸附热交换器(21)的空气排向室外。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根据室内的潜热负荷来设定对冷水/热水回路(10)的冷水/热水流通状态和空气通路(30)的空气流通状态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的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室内的潜热负荷越大,就使所述时间间隔的设定值越小。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供已被冷冻机(90)冷却的冷水的冷热源(81)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供已被冷冻机(90)冷却的冷水的冷热源(81)和提供已被从该冷冻机(90)释放出的热加热的热水的热热源(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供已被冷冻机(90)或者锅炉(95)加热的热水的热热源(81,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供被储蓄在蓄热装置(101)中的冷热冷却了的冷水的冷热源(81)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供被储蓄在蓄热装置(102)中的热加热了的热水的热热源(82)连接在冷水/热水回路(10)上。
CN 200580030226 2004-09-09 2005-09-08 湿度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7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2707 2004-09-09
JP262707/2004 2004-09-09
JP022955/2005 2005-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4808A true CN101014808A (zh) 2007-08-08
CN100575799C CN100575799C (zh) 2009-12-30

Family

ID=38701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302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799C (zh) 2004-09-09 2005-09-08 湿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5799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857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庄雅凤 温度控制***
CN106016858A (zh) * 2016-05-12 2016-10-12 上海交通大学 空气调节装置
CN108507050A (zh) * 2018-04-20 2018-09-07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除湿***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986467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空调洗碗机一体机
CN112443896A (zh) * 2019-08-28 2021-03-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加湿装置、空调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857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庄雅凤 温度控制***
CN106016858A (zh) * 2016-05-12 2016-10-12 上海交通大学 空气调节装置
CN106016858B (zh) * 2016-05-12 2019-06-21 上海交通大学 空气调节装置
CN10986467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空调洗碗机一体机
CN109864679B (zh) * 2017-12-01 2020-10-30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空调洗碗机一体机
CN108507050A (zh) * 2018-04-20 2018-09-07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除湿***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8507050B (zh) * 2018-04-20 2024-01-19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除湿***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2443896A (zh) * 2019-08-28 2021-03-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加湿装置、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5799C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6308C (zh) 调湿装置
US6324860B1 (en) Dehumidifying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864035B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7428821B2 (en) Dehumidifying system
US5966955A (en) Heat pump device and desiccant 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7260945B2 (en) Desiccant-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rocess
JP3624910B2 (ja) 調湿装置
US7905108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0904592B1 (ko) 조습장치
US7930896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3891207B2 (ja) 調湿装置
CN101889177A (zh) 调湿装置
CN100575799C (zh) 湿度控制装置
CN106016858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0230730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5195285A (ja) 空気調和機
JPH1113259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114443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595106B (zh) 一种热泵***
CN210718200U (zh) 一种热泵***
CN112880067B (zh) 吸附式制冷与除湿复合***及其方法
JP200514037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179052B2 (ja) 調湿装置
CN108953673B (zh) 一种多通换向阀和热泵机组
CN118361793A (zh) 基于吸附涂层的模块化热泵湿度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