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1606C - 安全针筒 - Google Patents

安全针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1606C
CN100581606C CN200510108567A CN200510108567A CN100581606C CN 100581606 C CN100581606 C CN 100581606C CN 200510108567 A CN200510108567 A CN 200510108567A CN 200510108567 A CN200510108567 A CN 200510108567A CN 100581606 C CN100581606 C CN 1005816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liability
inner barrel
outer cylinder
need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08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7806A (zh
Inventor
杨仲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Boliang
Wang Zhi Ming
Zeng Xixun
Zhuang Junjie
Original Assignee
王治明
曾锡勋
李伯良
庄俊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治明, 曾锡勋, 李伯良, 庄俊杰 filed Critical 王治明
Priority to CN200510108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1606C/zh
Publication of CN1947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7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16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160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针筒的结构,通过内筒体内的低压吸引力,将针组件自动回收隐藏于内筒体之中,其主要组成元件包含:外筒体、可挠性承座、可挠性活塞、内筒体、针组件、抗压力结构体以及可挠性封闭体。回收安全针筒时,当内筒体前端趋近可挠性承座至一预设距离,位于可挠性封闭体内的抗压力结构体的连结部向前移动并与针组件的针座相结合,内筒体推抵至可挠性承座,以解放针组件以及可挠性承座的结合,且可挠性封闭体受针组件的一反作用力,以解放可挠性封闭体与内筒体的收敛部的结合状态,之后可挠性封闭体及针组件受到内筒体筒身内的低压吸引而内缩回内筒体筒身内。

Description

安全针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利用低压吸引的方式,于药剂注射完后迅速将针头回收至针筒内的安全针头,特别是一种可更换针头的安全针筒。
背景技术
图1为传统针筒的结构示意图。传统针筒的针筒结构10包含:表面有刻度、而内部可容置药剂的外筒体1002;具有可挠性橡胶塞部1043的推杆1004;以及针组件1003。外筒体1002前端具有开口(未在图中表示),可以让针座1030里具有内螺纹(未在图中表示)的针组件1003,从外筒体1002的前端螺合。注射针1031的后端穿透针座1030而与外筒体1002内部空间相通。而外筒体1002的后端具有一截面积较大的开口1024,可以让推杆1004置入外筒体1002的内部。可挠性橡胶塞部1043外径稍大于外筒体1002的内径,于此,当由后方对推杆1004施加压力时,即可将药剂由注射针1031的针口挤出(或是于推杆1004后方施加拉力,而将药剂通过注射针1031的针口由外界吸入)。
当针筒注射完毕,医护人员必须以人手将针组件1003套上针套后回收。一旦操作不慎,即可能不小心被针头刺伤,而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因此,许多医疗器材业者致力于开发不需人手回收针头的安全针筒,使医护人员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安全针筒通常使用一内部中空的内筒体取代传统针筒的推杆,通过一机制使内筒体内部产生引力,以便在注射完成后将针头自动吸纳于内筒体内。例如,美国第5,395,337号专利揭露了一种安全针头结构,其利用夹具夹制的方式夹住针头,并通过内筒体内弹簧的弹力,于注射完毕时可以将针头自动拉回内筒体之内,而达到回收的目的。
如何自动回收针头是研发安全针筒的重要议题之一,其涉及提高使用效能与降低制造成本,而上述美国专利利用弹簧提供拉力以将针头回收仅为其中一种解决方案。然而,于内筒体内设置弹簧的设计,当使用在小如1cc、2cc的针筒上时,将造成制造组装上的困难。再者,一般安全针筒更有一不便之处,在于其针组件通常于制造贩售时即固定在针筒上,而无法随意取出更换。因此,当安全针筒的针头有问题而无法使用时,必须直接换新的针筒,而无法仅以新的针组件取代,这将增加医疗院所的医疗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说明中,传统针筒与一般安全针筒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安全针筒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诸多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针筒的结构,通过内筒体内的低压吸引作用力,将针组件自动回收隐藏于内筒体之中。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可自由更换针头、针组件的安全针筒的结构,可避免传统安全针筒因针头损坏却必须更换整只针筒所造成的医疗浪费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则是提供多种安全针筒的针组件结构,可自由地拆卸替换并安装于本发明所揭露的安全针筒之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安全针筒的组成元件包含:外筒体、可挠性承座、可挠性活塞、内筒体、针组件、抗压力结构体以及可挠性封闭体。其中,外筒体具有一中空筒身,前后端分别有一前端开口及一后端开口,前端开口的截面积小于该后端开口截面积;以及位于中空筒身前端内的结合座,前端开口贯穿于结合座而与筒身相通。可挠性承座具有一前后走向的通孔并卡制于该外筒体内。针组件包含针体与针座,其组设于外筒体的前端,其中针体穿过结合座而外露于外筒体。内筒体前端具有一截面积较针组件为大的一穿孔,其内壁面接近前端处形成一内径较窄的收敛部,内筒体设于外筒体内,于内筒体前端趋近可挠性承座位置以及该内筒体前端远离该承座的一位置之间移动。抗压力结构体具有一颈部及一连结部位于抗压力结构体的前端,于注射药剂时抵抗药剂的反作用力以防止可挠性封闭体滑入内筒体之中。可挠性封闭体,与抗压力结构体结合而使其抗压力结构的连结部外露于可挠性封闭体,且可挠性封闭体抵接紧迫于该内筒体的径向收敛部,而封闭住该内筒体前端的穿孔,使得内筒体的筒身内封存有一低于安全针筒外部的一气压。
回收安全针筒时,当内筒体前端趋近可挠性承座至一预设距离,位于可挠性封闭体内的抗压力结构体的连结部向前移动并与针组件的针座相结合,且抗压力结构体的抗压功能解除。内筒体推抵至可挠性承座,以解放针组件以及可挠性承座的结合,且可挠性封闭体受针组件的一反作用力,以解放可挠性封闭体与内筒体的收敛部的结合状态,之后可挠性封闭体及针组件受到内筒体筒身内的低压吸引而内缩回内筒体筒身内。
配合以上本发明提出的安全针筒,本发明更提供了多种可更换的针组件。一实施例的针组件具有针体与注射针两部分,其中针体具有一手持部,以及设置于针组件两侧的卡勾结构以旋入卡制针组件于外筒体前端。当安全针筒还未进行注射之前,欲更换针头时,即将针组件朝向外筒体前端开口的方向向外旋转取出,则针组件会脱离结合座,然后再沿着外筒体前端开口,取出针组件以进行更换针头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传统技术的针筒结构的简单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安全针筒结构的剖视图;
图2B至图2F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说明从针组件与安全针筒结合以及针组件向内吸回藏置于内筒体的过程中各组件相关位置变化关系图;
图3A至图3E为揭露本发明可更换针头的安全针筒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说明具有卡勾结构的针组件与具有结合座的安全针筒结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4A至图4E表示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更换针头的安全针筒的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说明具有针套的针组件与无结合座的安全针筒结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所揭露的安全针筒的又一较佳实施例,说明具有较短针套的针组件与安全针筒结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6A至图6C表示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更换针头的安全针筒的再一较佳实施例,说明具有螺纹形状的针体与安全针筒结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2         外筒体        20        外筒体筒身
21        前端          22        后端
210       前端开口      212       结合座
220       后端开口
2100      滑轨          2110      凹陷部
3         可挠性承座    31        通孔
33        倒U型塞部     330       螺纹
4         可挠性活塞    42        向内凹陷的环状部
5         内筒体        50        内筒体筒身
51        前端          510       前端开口
52        后端          520       后端开口
53        收敛部        54        环状突出部
6         针组件        60        针座
62        注射针        63        前端
7         抗压性结构    71        连结部
72        头部          73        颈部
8         可挠性封闭体
9           尾盖
10          针筒结构
1002        外筒体               1024     后端开口
1003        针组件               1031     注射针
1004        推杆                 1043     可挠性橡胶塞部
3000        具卡勾结构的针组件   3100     卡勾结构
3120        似漏斗形状的凹陷结构 3140     手持部
3160        注射针头             3200     轨道
3210        移动轨迹             3220     轨道上的凹槽
4000        具针套的针组件       4010     针组件的上半部
4020        手持部               4100     针套
4110        卡勾结构             4200     针体
4210        似漏斗形状的凹陷结构 4220     注射针
5000        针组件               5100     针套
5102        前端开               5104     后端开口
5110        卡勾结构             5200     针体
5220        针体
6000        针体                 6100     螺纹
6210        似漏斗形状的凹陷结构 6220     注射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详细描述的内容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它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
参考图2A,图式中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表示了利用低压吸引方式以自动回收针头的安全针筒于组装之前的结构剖视图。图2B则是组装后的安全针筒结构剖视图。本发明的安全针筒的主要组成元件包含:外筒体2、置于外筒体2内部下方的可挠性承座3、内筒体5、套在内筒体5下方外测的可挠性活塞4、组装时置于外筒体2前端的针组件6;置于内筒体5下方,外观形状约成一圆筒状,用以封闭内筒体5前端开口的可挠性封闭体8、以及设置于可挠性封闭体8内的抗压力结构体7。以上各个主要组成元件的功能、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附图中其它细部元件将于以下段落中介绍说明。
外筒体2具有垂直走向的中空筒身20可容置药剂,而上下两端分别形成针筒的后端开口220与前端开口210。后端开口220可让内筒体5置于中空筒身20之中;而通过前端开口210,注射时药剂即可由此处并通过针组件6挤出针筒之外。外筒体2下方具有一结合座212,针组件6可以经由后端开口220,由上至下地放置于结合座212之上,而针头63则贯穿结合座212而伸出前端开口210之外。其中,结合座212可以与外筒体2一体成形,或是作为一可分离的独立元件设置于外筒体2的前端21,对此本发明并不限制。
针组件6包括一针座60,以及穿设于其中的注射针62,其前端有一开孔63。可挠性承座3内具有一上下走向的通孔31,其内径略小于针座60的外径以便与针组件6结合(针组件6的针座60置于可挠性承座3的内部)。可挠性承座3与针组件6结合后,即可组装于中空筒身20的前方。必须注意的是,组装后可挠性承座3与外筒体2的前端21内壁间仍留有部分的空隙(参考图2B),其作用将于后面说明本发明的运作原理时予以解释,目前暂且略过不表。
内筒体5用来取代传统针筒的推杆,其截面积需小于外筒体2后端开口220的截面积。与外筒体2相似,内筒体5内部具有与外筒体2相同延伸方向的中空筒身50,且筒身50下方具有一开口510。开口510的内径需大于针座60的外径,以便将来容置回收的针组件6。筒身50的上方亦具有一开口520,当将尾盖9与可挠性封闭体8分别组装于上方开口520之上以及填塞于内筒体5下方开口51内侧时,筒身50即可形成一密闭空间。在组装尾盖9与可挠性封闭体8时,通过将筒身50内部份(或全部)的空气抽出,密闭空间内即可形成为低压(或真空)的状态。此低压的密闭空间于将来回收针组件6时可以提供吸引作用力,以将针组件6吸引入筒身50之中。另外,尾盖9可以与内筒体5一体成形,或如图2A般分开设置,本发明并不限制。
内筒体5外侧可套上一可挠性活塞4,当内筒体5置入外筒体2的中空筒身20之时,可挠性活塞4可封闭内外筒体之间的间隙,以避免药剂由此空隙中溢出。为确保可挠性活塞4不会松脱,可挠性活塞4内侧可做一向内凹陷的环状部42,组装后套在内筒体5下方两侧的一环状突出部54上。另外,内筒体5的筒身50内径并非完全一致,而是于下方逐渐缩小而形成一内径较上侧筒壁内径为窄的收敛部53。换言之,筒身50的上方较宽,而下方于收敛部53处则较窄小。可挠性封闭体8组装时即置于收敛部53处。
由于在注射药剂时内筒体5推压药剂时的反作用力,甚至密闭空间的低压形成的吸引力,均可能使可挠性封闭体8滑开了其原本的位置(即收敛部53处)。对此,本发明于可挠性封闭体8的下方设置一抗压力结构体7,以避免可挠性封闭体8滑开其原本的位置。抗压力结构体7可区分为头部72、颈部73与下方的连结部71三个部分。其中,颈部73两侧展开的半径大于内筒体5的内径,当由下向上施加一作用力时,颈部73两侧会张开并卡在内筒体5的前端51上(参考图2B),因而可抵抗注射时推压药剂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同时,颈部73张开时的半径亦略大于可挠性承座3的通孔31的开孔内径(其作用容后再述)。头部72则是用来与可挠性封闭体8的凹孔互相嵌合,使可挠性封闭体8与抗压力结构体8产生连带运动效应。通过此设计,当颈部73卡住内筒体5时,即可连带的使可挠性封闭体8仍维持于原本位置。连结部71配合针座60内的空间大小形状而设计(或相反针座60配合连结部71),分为左右两瓣,当由两侧施加作用力时即可向内侧合并。当施加应力将内筒体由后向前推时(或是由上向下推),即能将合并起来的连结部71挤入针座60的空间而与针座60相结合,且抗压力结构体的抗压功能解除。而其主要目的在于,当回收针组件6时,可带动针组件6以收进内筒体5的筒身50之内,其详细功能作用将描述于后。
到目前为止,以上段落已大致介绍了本发明的安全针筒的各组成组件。对应到图2B,则更可以清楚了解组装、抽取药剂后各个组件的相关位置。于图2B中,筒身20已抽取注入了药剂。接着从图2C至图2F,则分别绘制了安全针筒在各个使用阶段(注射→注射完毕→回收针组件)时各组件的相关位置关系。
参考图2C,该图表示当下推内筒体5至接近注射完毕时,安全针筒内各元件的相关位置。而根据前述,因为可挠性承座3的内径略小于张开时的抗压力结构体7的颈部73,当内筒体5向前推时,可挠性承座3的内壁将压迫颈部73向内闭合,颈部73的抗压功能解除,并带动前端的连结部71向内合并。换言之,原本分开的抗压力结构体7会向内并拢。
接下来,参考图2D,此时使用者若进一步对内筒体5向前施加压力,则针筒的药剂将完全注射完毕,此时可将针头由被施打物体上移开,而安全针筒亦可开始其自动回收针组件的机制。当内筒体5向前推时,抗压力结构体7的连结部71将被挤入针座60内的空间而与针组件6互相嵌合。而一般来说,注射后针筒内不能残留药剂,以免溢出针筒造成污染。因此,注射完毕时内筒体5的前端51处应抵着可挠性承座3的上方。不过,若不考虑将针头拔离受施打物体后的药剂溢出问题,根据抗压力结构体7或可挠性承座3的高度不同,此时内筒体5的前端51与可挠性承座3之间留有少许空隙是被允许的。
接着图2E则显示了当更进一步下推内筒体5时,安全针筒内各元件的位置。于图2D时,连结部71卡进针座60之中。由于结合座212顶住了针座60,当继续推压内筒体5向前时,抗压力结构体7与可挠性封闭体8均无法再继续向前移动。因此,相对于外筒体2而言,当继续下压内筒体5时,可挠性封闭体8、抗压力结构体7与针座60将会停留在原本的位置上,而仅有内筒体2的筒壁继续向前,并带动可挠性承座3向前而与针座60分离。另一方面,相对于内筒体5的位置来说,可挠性封闭体8与抗压力结构体7相当于被针座60向上的作用力推离了收敛部53,而由一个内径较窄小处进入较为宽敞之处。
之前曾提到,内筒体5的筒身50内是处于低压的状态。因此,当于图2E时,可挠性封闭体8与抗压力结构体7逐渐脱离较窄内径的收敛部53而进入内径较宽处时,因筒身50壁面(即内筒体5的前端51)挤压可挠性封闭体8的径向作用力下降,低压的吸引力将会于一瞬间将可挠性封闭体8、抗压力结构体7、以及因连结部71的带动而连带地将针组件6吸入内筒体5的筒身50内,从而完成了整个自动回收针组件的过程。最后回收针组件6后的安全针筒如图2F所示。
根据以上图2B至图2F,人们可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安全针筒其内部各元件如何配合运作以完成针组件的自动回收。上述的可挠性元件,如可挠性承座3、可挠性活塞4与可挠性封闭体8,其制造上可以使用橡胶或其它可挠性材料;而抗压力封闭体7则可以使用如硬化树酯、塑料材料等材质实施,本发明并不硬性规定。另外,于实际应用制造时,某些小修改,例如,内筒体5的收敛部53并不一定限定为由下向上“逐渐”变宽,亦可以于特定高度时如断层般一次性地由窄变宽;内筒体5的环状部54可以是一圈或两圈以上;可挠性封闭体8亦不限定如附图般为圆柱状而中间有一凹孔;或是抗压力结构体7亦不限定只能分为左右两瓣,3瓣或以上均是允许的。类似此类小幅度的修正均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精神。
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置换针组件的安全针筒与相应可替换的针组件,其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A至图3E所示。与前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其针组件以及外筒体的结合座部分有所不同。参考图3A、3B,于实施例的可替换针组件设计下,针座60与针组件3000是分离的,组装时仅有针座60套置于可挠性承座3之中。另外,针座60更设置有一倒U型塞部33,其可用来结合针组件(容后说明)。其它元件如内筒体、可挠性承座、可挠性滑塞...等并未做变更,此后若与创新之处无甚关连,说明书中将不再赘述。
图3A表示一具有卡勾结构的针组件3000,包含置于针组件3000两侧相对180度的侧面的卡勾结构3100;上方顶部具有似漏斗形状的凹陷结构3120;以及位于针组件3000的下半部,接近注射针头3160的部分为手持部3140。其中,漏斗状的凹陷结构3120与注射针3160的穿孔相通,药剂可流经凹陷结构3120并通过注射针3160而挤出安全针筒之外。
图3B表示具有轨道的安全针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轨道3200位于外筒体2的内壁面上(相当于图2A结合座212的部分),其细部结构可参考图3C。通过轨道3200,使用者可以手握于手持部3140将卡勾结构3100置入轨道3200,然后顺着轨道3200的方向向上推入针筒内。参考图3D-E,针组件3000顺着轨道3200向上移动,之后再以纵轴为中心,循着移动轨迹3210旋转即可将卡勾结构3100卡入外筒体内壁上的凹槽3220内,并迫紧针座60上的倒U型塞部33与针组件3000的上端,以完成固定针组件3000的程序。而依相反的方向旋出,即可将针组件3000与凹槽3220分开。
于此实施例,抗压力结构体7的连结部71将卡入针座60的内置中空空间中。而通过迫紧倒U形塞部33与针组件3000的上端,于回收针组件时,筒身50的低压将提供吸引力拉动可挠性封闭体8、抗压力结构体7,而连带地拉动针座60与针组件3000,因此针座60与针组件3000将一并被吸入筒身50之中。
必须说明的是,卡勾结构3100并非限定为一对,亦可以使用3个或3个以上的卡勾结构3100来实施。再者,卡勾结构3100亦可采取非均匀方式分布于圆周上,例如,于使用3个卡勾结构时,其中两个夹角为160度,而与另一卡勾结构的夹角为100度。对于卡勾结构3100的数量与位置分布夹角,本发明并不限定,以下的数个实施例亦是如此。
图4A至图4E显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更换针头的安全针筒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显示另一可更换的针组件的结构图,其具有针套4000以及位于针套4100内的针体4200。针套4100外侧相对180度处具有一对卡勾结构4110,针体4200则是设置于针套4100内,两者可以分离。针体4200顶部设有一漏斗形状的凹陷结构4210,针体下方则是注射针4220。注射针4220穿过针套4100并外露于针套4100。
图4B显示了可更换针组件的安全针筒的截面示意图。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外筒体2上用来固定卡勾结构的部分(图中4C局部)直接设设置于外筒体2的前端21边缘,其结构如同图3C的上半部,而图4C则是其纵向剖视图。参考图4D-E,使用者可手握手持部4020将针套4100(带着针体4200)向上置入安全针筒,而卡勾结构4110将沿着滑轨2100逆时针旋转而卡进凹槽2110之中并固定针套4100的位置,而针座60的倒U形塞部33亦会与针体4210的上半部4010迫紧,且顶端贴在针座60的下方。沿相反方向旋转即可将针组件4000旋开取出。替换针组件时,可以只替换针体4200,而针套4100可重复使用以节省成本。于回收针组件时,同样是通过连结部71卡住针座60,并带动针体4200脱离以吸入筒身50内,而针套4100并不会移动。
图5A至图5C显示了可替换的针组件与安全针筒的再一实施例。如图5A,针体5200由针套5100的后端开口5104置入,注射针5220穿过针体5100的前端开口5102而外露。与上一实施例不同在于,针套5100于卡勾结构5110以上较短,针体5200的上半部大部分露出于针套5100之外。这样一来可减少针套5100的用料而减少成本。于此例中,针套5100并不会抵着针座60下方,其稳定性可能略差。人们可以将卡勾结构5110做得略大,或增加其数量以提高其固定的稳定性。固定卡勾结构5110的部分设计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参考图4C),而回收针头时的连动方式亦无二致,故此处不在赘述。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的安全针筒、针组件的又一实施例。图6A的针组件,其针体6000上端具有螺纹6100以及一漏斗状的凹陷结构6210,针体6000下端则是有一注射针6220。而于本实施例中,利用类似将螺丝钉锁紧于螺孔的方式,将针座60与针体6000相结合,以便之后跟着可挠性封闭体8一起被吸入内筒申50之中。参考图6B,可挠性承座3内的针座60内壁刻有螺纹630,可以与针体6000上端的螺纹6100相螺合,以固定针座60与针体6000。本例中并未使用针套。如图6C,使用者旋转针体6000以将针体6000锁进针座60之中,将来回收针头时,即可连带地被连结部71带入筒身50内。
以上列举了四种可替换的针组件与相对应的安全针筒的设计,说明如何配合本发明的低压吸引方式的机构,来得到可替换针组件的安全针筒。而其基本精神在于,让针组件的针体与安全针筒内的针座结合,而通过抗压力结构体7连结部71的牵引,连带地被内筒体5的低压吸引入内筒体筒身50之中。
与传统针筒相比,本发明的安全针筒可避免让医疗人员暴露于手动回收针头的感染风险之中。与先前提到的美国专利相比,使用低压吸引方式不需要耗费其它对象(如弹簧)来产生拉力,可谓为一较环保的实施方案。同时,配合各式各样的针组件结构,可以让本发明的安全针筒可以自由地更换其针头,从而可减少每次针头一有受损即需整个更换安全针筒所导致的无谓浪费。因此,本发明的安全针筒不仅较为节省成本,亦比较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下述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筒体,具有一前端开口与一后端开口,以及一结合座位于该前端开口处;
一可挠性承座,卡制于该外筒体内壁的该前端开口处;
一针组件,与该可挠性承座相结合而设置于该外筒体的该前端开口处,该可挠性承座结合该针组件后设置于该结合座之上,该针组件包含一针座且该针组件与该针座相互分离;
一内筒体,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及位于该前端及该后端之间的一中空筒身,该内筒体由该外筒体的该后端开口置入该外筒体中;
一可挠性活塞置于该内筒体的该前端外侧壁上;
一可挠性封闭体,设置于该内筒体的该前端内壁,以封闭该内筒体的该中空筒身以形成一低压密闭空间;以及
一抗压力结构体,与该可挠性封闭体相嵌合,以抵抗该内筒体向前推挤容置于该外筒体内部的液体时的反作用力;
当该内筒体趋近该外筒体的该前端开口时,该抗压力结构体与该针组件相结合,该内筒体的该前端推抵该可挠性承座以解放该针组件与该可挠性承座的结合,且该可挠性封闭体受该针组件的一反作用力使该可挠性封闭体推离该内筒体的该前端内壁,之后该可挠性封闭体及该针组件受到该内筒体的该低压密闭空间吸引而内缩回该内筒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可挠性承座内部具有一通孔以与该针座相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抗压力结构体包含:
一头部,该头部容置于该可挠性封闭体的一凹孔内使该抗压力结构体与该可挠性封闭体相嵌合;
一颈部,该颈部张开时的半径大于该内筒体的该前端内壁的内径并抵于该内筒体的该前端上,以抵抗该内筒体向前推挤容置于该外筒体内部的液体时的反作用力;以及
一连结部,该连结部推进该针座内一空间中而与该针组件相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内筒体的该前端形成一收敛部,该可挠性封闭体设置于该收敛部处。
5.一种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筒体,该外筒体具有一中空筒身,该中空筒身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前端具有一前端开口,该后端具有一后端开口,该前端开口的一截面积小于该后端开口的一截面积,于该外筒体的该前端的内侧具有一轨道以及一凹陷结构设置于该轨道的一末端;
一可挠性承座,该可挠性承座卡制于该外筒体内,具有一前后走向的一通孔;
一针组件,具有一针体及具有一微小穿孔的一针套,使得该针体套设于该针套时,该针体的一注射针穿透过该微小穿孔外露于该针套,该针套的外侧具有两个卡勾结构及该针体的一顶部具有一似漏斗形状的一凹陷部,该针组件组设于该外筒体的该前端开口内,使得该针组件经由该外筒体的该轨道朝向外筒体的该筒身内推入,使得该两个卡勾结构顺着该轨道的一轨迹向该外筒体的该筒身方向旋转移动,且该卡勾结构与凹陷结构结合而卡制于该凹陷结构内;
一针座,具有一塞部迫紧推入该针组件,该针座卡制于该可挠性承座的该通孔内;
一抗压力结构体,具有一连结部位于该抗压力结构体的一前端;
一内筒体,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及位于该内筒体的该前端及该后端之间的一中空筒身,该内筒体的该前端具有一截面积较大于该针组件外径的一穿孔,及该内筒体内壁面的前端具有一收敛部,该内筒体设于该外筒体内,于该内筒体前端趋近该可挠性承座位置以及该内筒体前端远离该承座的一位置之间移动;
一可挠性活塞设置于该内筒体的该前端的外侧壁上;以及
一可挠性封闭体,与抗压力结构体结合而使其抗压力结构体的该连结部外露于该可挠性封闭体,且该可挠性封闭体抵接紧迫于该内筒体的该收敛部,而封闭住该内筒体的该前端的该穿孔,使得该内筒体的该筒身内封存有一低于该安全针筒外部的一低压,当该内筒体前端趋近该可挠性承座至一预设距离时,位于可挠性封闭体内的该抗压力结构体的该连结部朝向该外筒体该前端移动,经由位于该可挠性承座内的该针座与该针组件结合,该内筒体推抵至该可挠性承座,以解放该针座以及该可挠性承座的结合,且该可挠性封闭体受该针座的一反作用力,以解放该可挠性封闭体与该收敛部的结合状态,该可挠性封闭体及该针组件受到该内筒体的该筒身内的该低压吸引,而内缩回该内筒体的该筒身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轨道设置于相对180度的该外筒体的该前端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卡勾结构设置于该针套外侧相对180度的侧面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针体具有较长的一上半部突出于该针套,该卡勾结构设置于该针套的一顶端,使得该针组件经由该轨道朝向外筒体的该筒身内推入,并使得该针组件的该顶部的该似漏斗形状的该凹陷部与该针座内的该塞部结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卡勾结构与该凹陷结构结合设置于该外筒体的该前端的内侧上。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针筒,其中,该针体具有较短的一上半部突出于该针套,使得该针组件经由该轨道朝向外筒体的该筒身内推入,并使得该针组件的该顶部的该似漏斗形状的该凹陷部与该针座的该塞部结合。
CN200510108567A 2005-10-10 2005-10-10 安全针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160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8567A CN100581606C (zh) 2005-10-10 2005-10-10 安全针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8567A CN100581606C (zh) 2005-10-10 2005-10-10 安全针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7806A CN1947806A (zh) 2007-04-18
CN100581606C true CN100581606C (zh) 2010-01-20

Family

ID=3801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8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1606C (zh) 2005-10-10 2005-10-10 安全针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16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6529B (zh) * 2009-04-07 2012-07-11 曾锡勋 安全针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7806A (zh) 2007-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1876C (zh) 伸缩的针安全装置
TW295549B (zh)
CN1251770C (zh) 带有针头回缩装置的注射器
JPS59120166A (ja) 予備充填式アンプル注射器
CN101884823A (zh) Iv导管插管器
RU2534405C2 (ru) Шприц с убирающейся иглой и режущей коронкой
CN101951980A (zh) 具有能缩进的针并包括接纳在套筒内的柱塞的安全医疗注射器
CN104338211A (zh) 注射笔
CN105561443A (zh) 可伸缩针式注射器
JPH04500621A (ja) 皮下注射器
TW200422068A (en) Disposable syringe
CN100581606C (zh) 安全针筒
CN200987815Y (zh) 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
CN204219525U (zh) 注射笔
CN203634583U (zh) 预充式注射器
WO2000048651A1 (en) Interchangeable needle safety syringe
CN102553036B (zh) 二级分离式安全自毁注射器
CN2810627Y (zh) 安全式注射器
CN113577456B (zh) 一种储存、注射一体化注射器
CN215741351U (zh) 一种赋活疗法用美容微针
EP3159029A1 (en) Liquid injector for continuously injecting fixed quantity of charged liquid
CN215741021U (zh) 一种自动去针头注射器
CN221106613U (zh) 胰岛素针头
CN212547847U (zh) 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
CN100471532C (zh) 一种改进的自毁式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NG ZHIMING; APPLICAN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G ZHONGYU

Effective date: 200803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307

Address after: Taiwan, Keelu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Wang Zhi Ming

Co-applicant after: Zeng Xixun

Co-applicant after: Li Boliang

Co-applicant after: Zhuang Junjie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Yang Zhongy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