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2192C - 可变气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变气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2192C
CN100552192C CN200580029112.9A CN200580029112A CN100552192C CN 100552192 C CN100552192 C CN 100552192C CN 200580029112 A CN200580029112 A CN 200580029112A CN 100552192 C CN100552192 C CN 1005521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control shaft
angle
valv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91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7464A (zh
Inventor
立野学
浅田俊昭
江崎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7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7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21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219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01L1/185Overhead end-pivot rocking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21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rocker arm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63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cam contact point by displacing an intermediate lever or wedge-shaped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Tourtelo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01Cams
    • Y10T74/2107Foll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气门装置,能够降低气门进行升程运动时从凸轮轴到气门的驱动力传递损失。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运动经由中间辊(172、174)传递到摆动部件(140)。中间辊(172、174)由连接部件(164)可自由摆动地连接在固定于控制轴(132)上的摆动支点(166)。摆动支点(166)设在从控制轴(132)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上,并且,当控制轴(132)处于规定的旋转角度时,摆动支点(166)配置在隔着控制轴(132)与中间辊(172、174)相反一侧的位置上。优选的是,将摆动支点(166)、控制轴(132)以及中间辊(172、174)大致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Description

可变气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特别涉及能够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的开启特性的可变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公知有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况来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的升程量、气门正时的可变气门装置。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可变气门装置(以下称现有技术)中,在与凸轮轴平行地设置的控制轴上固定有控制臂,从动件的一端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该控制臂上。并且,在控制轴上可自由摆动地安装摆动凸轮,摇臂被推碰到该摆动凸轮面上。在从动件上同心地安装可相互独立旋转的第一辊和第二辊,第一辊与凸轮轴的气门凸轮抵接,第二辊与在摆动凸轮的与摆动凸轮面相反一侧形成的平面(抵接面)抵接。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控制轴的旋转改变控制臂的旋转位置,使从动件移动,从而使从控制轴至与摆动凸轮和第二辊的抵接部位的距离发生变化,由此改变气门的升程量。并且,在凸轮轴的相同的旋转角度位置上,由于与第一辊抵接的气门凸轮的圆周方向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气门正时也同时发生变化。即,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技术,通过利用电机控制控制轴的旋转角,能够同时改变气门的升程量和气门正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3-239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2-371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平7-63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4-10830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技术中,驱动力从气门凸轮经由辊传递到摆动凸轮。辊随着气门凸轮的旋转而以从动件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凸轮随着该辊的摆动运动进行连动而以控制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此时,辊推压摆动凸轮的抵接面的同时,在抵接面上滚动而进行往复运动。具体而言,当辊与气门凸轮的凸轮基础圆相接时,辊位于摆动凸轮的抵接面的前端侧,当气门凸轮旋转而使辊升程时,辊在摆动凸轮抵接面上的位置向控制轴一侧移动。这样一来,通过使辊在抵接面上进行往复运动,将气门凸轮的旋转运动分为摆动凸轮的摆动运动和辊在抵接面上的往复运动,从而降低了从凸轮轴到气门的驱动力传递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从凸轮轴到气门的驱动力传递损失的可变气门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发明的可变气门装置,可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相对于凸轮轴的旋转的开启特性,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凸轮,设在上述凸轮轴上;控制轴,与上述凸轮轴平行地设置,可连续或多阶段地改变旋转角度;摆动部件,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控制轴上,以上述控制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摆动凸轮面,形成于上述摆动部件上,由如下部分构成:非作用面,距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一定;和作用面,与所述非作用面连续设置并且距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朝向前端逐渐变大;气门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气门,以与所述摆动凸轮面接触并且所述摆动凸轮面上的接触位置根据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角而变化的方式配置;滑动面,在上述摆动部件上与上述驱动凸轮相对地形成;中间辊,配置在上述驱动凸轮和上述摆动部件之间,与上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和上述滑动面都接触;控制部件,固定在上述控制轴上,在从上述控制轴的中心偏心的位置具有摆动支点;和连接部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上述中间辊,并且将上述中间辊可自由摆动地连接在上述摆动支点上;当上述控制轴处于规定的旋转角度时,上述摆动支点配置在隔着上述控制轴与上述中间辊相反一侧的位置上。
第二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动支点、上述控制轴以及上述中间辊大致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发明,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规定的旋转角度是指上述气门产生最大升程时的旋转角度。
第四发明,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规定的旋转角度是指使用最频繁的旋转角度。
发明效果
在第一发明中,当凸轮轴旋转时,其旋转运动从驱动凸轮的凸轮面经由中间辊传递到摆动部件的滑动面上,转换为摆动部件的摆动运动。此时,伴随摆动支点和控制轴之间的偏离,以摆动支点为中心的中间辊的旋转轨迹和以控制轴为中心的滑动面的旋转轨迹产生偏离,在滑动面上产生中间辊的往复运动。根据第一发明,当控制轴处于规定的旋转角度时,通过将摆动支点配置在隔着控制轴与中间辊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可抑制中间辊的旋转轨迹和滑动面的旋转轨迹之间的偏离,可抑制中间辊在滑动面上的往复运动。因此,可以降低从凸轮轴到气门的驱动力传递损失,从而使气门高效地进行升程运动。
并且,中间辊从驱动凸轮受到的载荷的一部分,经由连接部件输入到摆动支点。根据输入到摆动支点的载荷的方向,在控制轴上产生转矩。由于中间辊从驱动凸轮受到的力随着驱动凸轮的旋转而发生变化,因而当在控制轴上产生转矩时,其转矩的大小也随着驱动凸轮的旋转发生变化。当作用在控制轴上的转矩发生变化时,控制轴被扭转,有可能使旋转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控制精度的降低。关于这一点,根据第一发明,当控制轴处于规定的旋转角度时,由于通过将摆动支点配置在隔着控制轴与中间辊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可以抑制作用在控制轴上的转矩本身,所以可抑制转矩变化引起的控制轴的旋转角度的变化。因此,根据第一发明,能够以高精度对气门的开启特性进行可变控制。
根据第二发明,通过将摆动支点、控制轴以及中间辊大致配置在同一直线上,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以摆动支点为中心的中间辊的旋转轨迹和以控制轴为中心的滑动面的旋转轨迹的偏离。因此,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中间辊在滑动面上的往复运动,能够使气门高效地进行升程运动。并且,还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转矩变化引起的控制轴的旋转角度的变化。
根据第三发明,在气门产生最大升程时的旋转角度,通过将摆动支点配置在隔着控制轴与中间辊相反一侧的位置上,能够在产生最大载荷时使从凸轮轴到气门的驱动力传递效率最大。并且,由于能够将作用在控制轴上的转矩抑制到最小,所以即使在产生最大载荷时也能够抑制转矩变化引起的控制轴的旋转角度的变化。
根据第四发明,在使用最频繁的旋转角度,通过将摆动支点配置在隔着控制轴与中间辊相反一侧的位置上,能够在频率最高的状况下使从凸轮轴到气门的驱动力传递效率最大。并且,即使在频率最高的状况下也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因转矩变化引起的控制轴旋转角度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较大升程时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动作的图,(A)表示气门关闭时,(B)表示气门开启时。
图3是表示较小升程时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动作的图,(A)表示气门关闭时,(B)表示气门开启时。
图4是表示摇辊在摆动凸轮面上的位置与气门的升程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气门正时和升程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标号说明
100可变气门装置
104气门
110摇臂
112摇辊
120凸轮轴
122驱动凸轮
124(124a、124b)驱动凸轮面
130可变机构
132控制轴
150摆动凸轮臂
152(152a、152b)摆动凸轮面
156滑动面
162控制臂
164连杆臂
166销
172第一辊
174第二辊
P1第一辊在驱动凸轮面上的接触位置
P2第二辊在滑动面上的接触位置
P3i摇辊在摆动凸轮面上的初始接触位置
P3f摇辊在摆动凸轮面上的最终接触位置
C0控制轴的轴心位置
C1连杆臂的摆动支点位置
C2辊的轴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结构的侧视图。本可变气门装置100具有摇臂方式的机械式气门机构,凸轮轴120的旋转运动通过设在凸轮轴120上的驱动凸轮122转换为摇臂(气门支撑部件)110的摆动运动,并转换为支撑在摇臂110上的气门104的沿上下方向的升程运动。驱动凸轮122具有轮廓不同的两个凸轮面124a、124b。作为一个凸轮面的非作用面124a是凸轮基础圆的圆周面,距凸轮轴120的中心的距离一定。作为另一个凸轮面的作用面124b形成为:距凸轮轴120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变大,在越过顶部后逐渐变小。在本说明书中,在不区分非作用面124a和作用面124b时,简单记作驱动凸轮面124。
在本可变气门装置100中,使可变机构130介于驱动凸轮122和摇臂110之间,而不是通过驱动凸轮122直接驱动摇臂110。可变机构130是能够使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运动和摇臂110的摆动运动之间的连动状态连续地发生变化的机构。本可变气门装置100,通过对该可变机构130进行可变控制来改变摇臂110的摆动量、摆动时间,从而能够连续地改变气门104的升程量、气门正时。
如下所述,可变机械130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控制轴132、控制臂162、连杆臂164、摆动凸轮臂150、第一辊172以及第二辊174。控制轴132与凸轮轴120平行地设置,其相对于凸轮轴120的相对位置固定。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器(例如电机等)将控制轴132的旋转角度控制成任意的角度。
控制臂162,一体固定在控制轴132上。控制臂162向控制轴132的径向突出,在其突出部上安装有弧状的连杆臂164。连杆臂164的后端部通过销166可自由旋转地连接在控制臂162上。销166的位置从控制轴132的中心偏心,该销166作为连杆臂164的摆动支点。
摆动凸轮臂150,可摆动地支撑在控制轴132上,使其前端朝向驱动凸轮12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地进行配置。在摆动凸轮臂150的与驱动凸轮122相对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二辊174接触的滑动面156。滑动面156形成为:向驱动凸轮面122一侧平缓地弯曲,距作为摆动中心的控制轴132的中心越远,与驱动凸轮122的凸轮基础圆(非作用面124a)之间的距离越大。
在摆动凸轮臂150的与滑动面156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摆动凸轮面152(152a、152b)。摆动凸轮面152由轮廓不同的非作用面152a和作用面152b构成。其中,非作用面152a是凸轮基础圆的圆周面,距控制轴132的中心的距离一定。作为另一个表面的作用面152b设在摆动凸轮臂150的前端侧,其形成为:与非作用面152a平滑地连续而连接,并且距控制轴132的中心的距离(即凸轮高度)朝向摆动凸轮臂150的前端逐渐变大。在本说明书中,在不区分非作用面152a和作用面152b都时,简单记作摆动凸轮面152。
在摆动凸轮臂150的滑动面156和驱动凸轮122的驱动凸轮面124之间,配置有第一辊172和第二辊174。第一辊172和第二辊174,均由固定在上述连杆臂164的前端部上的连接轴176可自由旋转地进行支撑。由于连杆臂164能够以销166为支点进行摆动,因而上述第一辊172和第二辊174也能够与销166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沿着滑动面156和驱动凸轮面124进行摆动。驱动凸轮122和摆动凸轮臂150在轴向上位置偏离,第一辊172与驱动凸轮面124接触,第二辊174与滑动面156接触。
并且,在摆动凸轮臂150上挂住未图示的空动弹簧。空动弹簧是压缩弹簧,来自空动弹簧的作用力作为将滑动面156推碰到第二辊174上的作用力,并且作为将与第二辊174同轴一体的第一辊172推碰到驱动凸轮面124上的作用力。由此,第一辊172和第二辊174被滑动面156和驱动凸轮面124从两侧夹持而进行定位。
在摆动凸轮臂150的下方配置有摇臂110。在摇臂110上,与摆动凸轮面152相对地配置有摇辊112。摇辊112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摇臂110的中间部上。在摇臂110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气门104的气门轴102,摇臂110的另一端被油压间隙调节器106可自由转动地支撑。通过未图示的气门弹簧向关闭方向、即顶起摇臂110的方向对气门轴102施力,通过该作用力和油压间隙调节器106将摇辊112推碰到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凸轮面152上。
另外,图1表示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气门104产生最大升程时的控制轴132的旋转角度为基本旋转角度。控制轴132,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从该基本旋转角度向产生更小升程时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当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如图1所示,作为摆动支点的销166配置在隔着控制轴132与辊172、174相反的一侧,辊172、174以及控制轴132的轴心都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2至图5说明本可变气门装置100的动作。
(1)可变气门装置的升程动作
下面,参照图2说明可变气门装置100的气门104的升程动作。图2表示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升程动作,图2的(A)表示升程动作过程中气门104(在图2中省略)关闭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状态;并且(B)表示升程动作过程中气门104开启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状态。
在本可变气门装置100中,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运动首先被输入到与驱动凸轮面124接触的第一辊172上。第一辊172与同轴一体设置的第二辊174一起以销166为中心进行摆动,该运动被输入到支撑第二辊174的摆动凸轮臂150的滑动面156上。此时,虽然驱动凸轮面124和滑动面156之间存在速度差,但由于两个辊172、174可独立旋转,因而可降低传递驱动力时的摩擦损失。由于滑动面156始终被空动弹簧(图示省略)的作用力推碰到第二辊174上,所以摆动凸轮臂150随着经由第二辊174传递的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而以控制轴132为中心进行摆动。
具体而言,当凸轮轴120从图2(A)所示的状态旋转时,如图2(B)所示,第一辊172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从非作用面124a向作用面124b移动。相对地,第一辊172被驱动凸轮122压下,摆动凸轮臂150的滑动面156被与第一辊172一体的第二辊174压下。由此,摆动凸轮臂150以控制轴132为中心在图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凸轮轴120进一步旋转,使第一轴172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超过作用面124b的顶部时,通过空动弹簧以及气门弹簧产生的作用力使摆动凸轮臂150以控制轴132为中心在图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通过使摆动凸轮臂150以控制轴132为中心转动,使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发生变化。另外,在图中,将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记作P3i、P3f,这是为了区分下文描述的初始接触位置P3i和最终接触位置P3f。在本说明书中,在仅指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时,记作接触位置P3。
如图2(A)所示,在摇辊112与非作用面152a接触的情况下,由于非作用面152a距控制轴132的中心的距离一定,因而与其接触位置无关地,摇辊112在空间内的位置不变。因此,第一摇臂110不会摆动,气门104可以保持在一定位置上。在本可变气门装置100中,当摇辊112与非作用面152a接触时,调整各部位的位置关系,以使气门104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2(B)所示,当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从非作用面152a切换为作用面152b时,第一摇臂110根据作用面152b距控制轴132的中心的距离被压下,以油压间隙调节器106的支撑点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气门104被第一摇臂110压下,从而开启。
伴随驱动凸轮122的旋转,第二辊174压下滑动面156时,伴随销166从控制轴132发生偏心,以销166为中心的第二辊174的旋转轨迹和以控制轴132为中心的滑动面156的旋转轨迹产生偏离。伴随该旋转轨迹的偏离,根据第二辊174的摆动运动,第二辊174在滑动面156上的接触位置P2在滑动面156上移动。该移动量越大,从凸轮轴120到气门104的驱动力传递损失就越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中,如图2(A)所示,如果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的气门104关闭,则作为摆动支点的销166的轴位置C1、控制轴132的轴位置C0以及第二辊174的轴位置C2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在气门104升程时,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以销166为中心的第二辊174的旋转轨迹和以控制轴132为中心的滑动面156的旋转轨迹之间的偏离,如图2(B)所示,第二辊174在滑动面156上的接触位置P2几乎不发生变化。当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气门104的升程量达到最大。因此,从驱动凸轮122传递到辊172、174的驱动力也达到最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在产生这种最大驱动力时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第二辊174和滑动面156之间的驱动力传递损失。
并且,从驱动凸轮122传递到辊172、174的驱动力,其一部分通过连杆臂164输入到销166。由于输入到销166的载荷的方向,在控制轴132上产生转矩。由于从驱动凸轮122传递到辊172、174的驱动力随着驱动凸轮122的旋转发生变化,因而在控制轴132上产生转矩的情况下,该转矩大小也随着驱动凸轮122的旋转发生变化。由于作用在控制轴122上的转矩发生变化时,控制轴122的旋转角度发生偏离,因而不能以高精度控制气门104的开启特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中,如上所述,当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的气门104关闭时,作为摆动支点的销166的轴位置C1、控制轴132的轴位置C0以及第二辊174的轴位置C2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当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由于气门104的升程量最大,所以输入到销166的载荷也最大,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因载荷的作用线(销166的轴位置C1和第二辊174的轴位置C2的连线)通过了控制轴132的轴位置C0,因而在控制轴120上几乎不产生转矩。因此,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因转矩变化引起的控制轴120的旋转角度的变化。
(2)可变气门装置的升程量变化动作
接着,参照图2和图3说明可变气门装置100的气门104(参照图1,在图中省略)的升程量变化动作。其中,图3表示可变气门装置100使气门104产生较小升程地进行动作的状态。在图3中,(A)表示在升程动作过程中气门104关闭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状态;(B)表示升程动作过程中气门104开启时的可变气门装置100的状态。
当将图2所示的升程量变化为图3所示的升程量时,驱动控制轴132从图2的(A)所示的基本旋转角度向规定的方向旋转,并使销166的位置C1向图3的(A)所示的位置旋转移动。第一辊172和第二辊174,通过连杆臂164与销166的位置C1保持一定距离。因此,伴随销166的位置C1从图2的(A)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3的(A)所示的位置,第二辊174沿着滑动面156向远离控制轴132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辊172沿着驱动凸轮面124向其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通过使第二辊174向远离控制轴132的方向移动,从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中心C0到第二辊172在滑动面156上的接触位置P2的距离变长,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减小。这是因为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与从摆动中心C0到振动的输入点的距离成反比例。如各图的(B)所示,气门104的升程,当第一辊172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位于作用面124b的顶部时达到最大,并且气门104的升程量由此时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f(以下称最终接触位置)决定。图4是表示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位置和气门升程之间的关系的图。如该图所示,最终接触位置P3f由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和各图的(A)所示的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接触位置P3i(以下称初始接触位置)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中,滑动面156形成为:距其摆动中心C0的距离越大,与驱动凸轮122的凸轮基础圆(非作用面124a)之间的距离越大。因此,上述接触位置P2距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中心C0越远,摆动凸轮臂150越向滑动面156靠近驱动凸轮面124的方向倾斜。在图中,摆动凸轮臂150以控制轴132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图3的(A)所示,摇辊112在摆动凸轮面152上的初始接触位置P3i向远离作用面152b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使控制轴132从基本旋转角度向规定的方向旋转,使摆动凸轮臂150的摆动角幅度减小,并且初始接触位置P3i向远离作用面152b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摇辊112能够到达的最终接触位置P3f向非作用面152a一侧移动,气门104的升程量减少。并且,摇辊112位于作用面152a上的期间(曲柄转角),产生气门104的作用角,但因最终接触位置P3f向非作用面152a一侧移动,所以气门104的作用角也减小。并且,通过使第一辊172向凸轮轴12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移动,使凸轮轴120处于同一旋转角时的第一辊172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向驱动凸轮122的提前角一侧移动。由此,相对于凸轮轴120的相位的摆动凸轮臂150摆动正时提前,其结果是,气门正时(最大升程正时)也提前。
图5是表示通过可变气门装置100实现的气门104的升程量和气门正时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该图所示,根据可变气门装置100,使作用角随气门104的升程量的增大进行连动而增大,并且能够推迟气门正时;相反地,使作用角随气门104的升程量的减小进行连动而减小,并且能够使气门正时提前。因此,例如在气门104为进气门的情况下,不使用VVT等的气门正时控制机构,也能够对开启特性进行可变控制,以使气门104的打开时间基本一定。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优点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0,通过对控制轴132进行旋转驱动而使控制凸轮134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使第二辊174在滑动面上的接触位置P2和第一辊172在驱动凸轮面124上的接触位置P1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使气门104的升程量、作用角以及气门正时连动地发生变化。
并且,由于当控制轴132处于基本旋转角度时,作为摆动支点的销166的轴位置C1、控制轴132的轴位置C0以及第二辊174的轴位置C2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能够抑制第二辊174伴随驱动凸轮122的旋转而在滑动面156上的往复运动,减少从凸轮轴120到气门104的驱动力传递损失,从而能够使气门104高效地进行升程运动。并且,由于可以抑制因作用在控制轴132上的转矩变化导致控制轴132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所以能够以高精度对气门104的开启特性进行可变控制。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摇臂方式的气门装置上,也可以应用于直动式等其他形式的气门装置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对气门104产生最大升程时的旋转角度作为控制轴132的基本旋转角度,但是也可以将产生最小升程时的旋转角度作为基本旋转角度,还可以将中间的旋转角度作为基本旋转角度。并且,也可以将使用最频繁的旋转角度作为基本旋转角度。由此,能够在频率最高的状况下使从凸轮轴120到气门104的驱动力的传递效率最大,并且,在频率最高的状况下,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因转矩变化引起的控制轴132的旋转角度的变化。

Claims (5)

1.一种可变气门装置,可机械性地改变气门相对于凸轮轴的旋转的开启特性,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凸轮,设在所述凸轮轴上;
控制轴,与所述凸轮轴平行地设置,可连续或多阶段地改变旋转角度;
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轴固定在与目标气门升程对应的旋转角度;
摆动部件,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控制轴上,以所述控制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摆动凸轮面,形成于所述摆动部件上,由如下部分构成:非作用面,距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一定;和作用面,与所述非作用面连续设置并且距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中心的距离朝向前端逐渐变大;
气门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气门,以与所述摆动凸轮面接触并且所述摆动凸轮面上的接触位置根据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角而变化的方式配置;
滑动面,在所述摆动部件上与所述驱动凸轮相对地形成;
中间辊,配置于所述驱动凸轮和所述摆动部件之间,与所述驱动凸轮的凸轮面和所述滑动面都接触;
控制部件,固定在所述控制轴上,在与所述控制轴的中心发生偏心的位置具有摆动支点;以及
连接部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中间辊,并且将所述中间辊可自由摆动地连接在所述摆动支点上;
当将所述控制轴固定到使所述气门产生大升程的旋转角度时,与将所述控制轴固定到使所述气门产生小升程的旋转角度时相比,更加靠近隔着所述控制轴与所述中间辊相反一侧的位置地配置所述摆动支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轴处于规定的旋转角度时,所述摆动支点、所述控制轴以及所述中间辊大致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旋转角度是指当所述气门产生最大升程时的旋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旋转角度是指使用最频繁的旋转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轴处于使用最频繁的旋转角度时,所述摆动支点配置在隔着所述控制轴与所述中间辊相反一侧的位置上。
CN200580029112.9A 2004-08-31 2005-08-30 可变气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1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52562A JP4103872B2 (ja) 2004-08-31 2004-08-31 可変動弁装置
JP252562/2004 2004-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7464A CN101027464A (zh) 2007-08-29
CN100552192C true CN100552192C (zh) 2009-10-21

Family

ID=3600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91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192C (zh) 2004-08-31 2005-08-30 可变气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44689B2 (zh)
JP (1) JP4103872B2 (zh)
CN (1) CN100552192C (zh)
DE (1) DE112005002054B4 (zh)
WO (1) WO2006025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1145A1 (ja) * 2007-07-16 2009-01-22 Joho Corporation 可変リフト機構によるバルブ総開角可変システム
US7836863B2 (en) * 2007-12-14 2010-11-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Variable valve lift apparatus of engine for vehicles
KR100974763B1 (ko) * 2008-04-01 2010-08-06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 밸브 액츄에이터
KR101080796B1 (ko) 2008-12-04 2011-11-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속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KR101086506B1 (ko) * 2008-12-05 2011-11-23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속 가변 밸브트레인
US8522736B2 (en) * 2009-03-31 2013-09-03 Nittan Valve Co., Ltd. Phase variable device for engine
CN206889048U (zh) * 2017-06-09 2018-01-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配气机构、发动机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4489B2 (ja) * 1992-09-16 1999-07-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
JP3092390B2 (ja) * 1993-04-28 2000-09-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機構
EP0638706A1 (de) 1993-08-05 1995-02-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ntil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H1136833A (ja) * 1997-07-22 1999-02-09 Otix:Kk 可変動弁機構
JP4108295B2 (ja) * 2001-06-14 2008-06-25 株式会社オティックス 可変動弁機構
JP2003239712A (ja) 2002-02-18 2003-08-27 Nippon Soken Inc 弁制御装置
JP4063622B2 (ja) 2002-09-19 2008-03-19 株式会社オティックス 可変動弁機構
JP4128086B2 (ja) 2003-01-23 2008-07-30 株式会社オティックス 可変動弁機構
JP2005194986A (ja) * 2004-01-09 2005-07-21 Honda Motor Co Ltd 弁作動特性可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02320A1 (en) 2008-12-11
WO2006025569A1 (ja) 2006-03-09
DE112005002054B4 (de) 2010-07-29
CN101027464A (zh) 2007-08-29
JP2006070738A (ja) 2006-03-16
DE112005002054T5 (de) 2007-06-21
US7644689B2 (en) 2010-01-12
JP4103872B2 (ja)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2192C (zh) 可变气门装置
JP2944264B2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CN100400807C (zh) 可变气门操纵装置
EP1873362B1 (en) Variable valve mechanism
CN101014755A (zh) 可变气门装置
KR101234651B1 (ko) 연속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JP2007198363A (ja) 可変動弁機構
JP2007146733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03161543A (zh) 驱动装置、具有该驱动装置的内燃机和使用该内燃机的车辆
CN101705851B (zh) 机械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256088A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JP2004138058A (ja) 可変動弁機構
KR100974763B1 (ko) 가변 밸브 액츄에이터
CN102966391B (zh) 双凸轮控制的摇臂机构
JP2006258067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02678215A (zh) 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简化机构
JP3330640B2 (ja) エンジン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可変装置
JP2004239249A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
JP2005054700A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デコンプ装置
KR100969381B1 (ko)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CN101457676B (zh) 车辆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提升装置
JP4157649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097209B2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動弁機構
KR100969018B1 (ko) 연속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CN101922325A (zh) 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