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476C -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4476C
CN100514476C CNB2004100054296A CN200410005429A CN100514476C CN 100514476 C CN100514476 C CN 100514476C CN B2004100054296 A CNB2004100054296 A CN B2004100054296A CN 200410005429 A CN200410005429 A CN 200410005429A CN 100514476 C CN100514476 C CN 1005144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ddress information
address
recording medium
un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54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2812A (zh
Inventor
金大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42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2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4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4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22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clock-related aspects, e.g. phase or frequency adjustment or bit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30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 G11B20/1039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 G11B20/1042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by counting out-of-lock events of a PL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改变预定单元信息的物理长度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从其中轨迹被分隔成一个预定第一单元的区域并且每个第一单元的区域以根据预定时钟调制的方式已预先形成支持信息的记录介质上检测时钟。所述支持信息包括第一单元每个区域的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另外,该方法和装置对重新形成的时钟计数预定值,以便将该轨迹分隔成第二单元的区域,并对应于第二单元将用户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本案是申请日为1997年6月27日、申请号为97113979.2、发明名称为“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技术,特别是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其中信息被记录到已预先形成诸如位置信息等之类支持(support)信息的记录介质上。
背景技术
通常,为向记录介质上记录和从记录介质重放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必须准确识别待存取的位置。为此,需要预先记录,就是说需要预先形成表示盘的具***置下文称之为支持信息的地址和其它信息。通常,该支持信息允许用户信息记录在确定单元中,并允许由记录装置提供诸如每个记录单元的地址之类的识别信息。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已预先形成支持信息的记录介质的实例。图1表示以所谓摆动(wobbling)方法一次性写入的密致盘(CD-WO)型的盘。如图1所示,下文称之为“沟纹轨迹”从盘中心摆动到盘的外圆周的沟纹以确定周期重复,下文称之为“沟间表面轨迹(land track)”的平坦部分在沟纹之间与沟纹轨迹平行排列。上述支持信息预先形成在下文称之为“摆动凹槽”的沟纹轨迹每一侧摆动的部分上。
可利用图2所示的预先形成装置在光盘上预先形成这种摆动方法的支持信息。图2中,该支持信息预先形成装置包括从时钟发生器14分别向其输入44.1Khz的时钟信号的第一和第二分频器16和18,从第二分频器18向其输入载波信号的频率调制器22,和经输入线15向其输入沟道比特流PCHB的双相(或两相)调制器20。第一分频器16将来自时钟发生器14的44.1Khz的时钟信号频率除以7以产生6.3KHz的双相时钟PCLK。第二分频器18将来自时钟发生器14的44.1Khz时钟信号频率除以2以产生22.05Khz的载波信号。双相调制器20对来自输入线15的沟道比特流PCHB进行双相调制以产生双相信号DPS。在利用载波信号调频的频率调制器22中对其进行调频后经输出线17输出该双相信号DPS。另外,由支持信息的沟道编码产生沟道比特流PCHB,其包括同步信号部分和识别码部分。这些识别码部分通常包括表明光盘的物理位置和与盘有关的其它信息的地址信息。下面将假设识别码中仅存在地址信息进行说明。此外,支援信号可进一步包括在重放识别码时纠错的纠错码,例如“循环冗余检验”(CRC)码。
因此,由下文被称为“帧”的同步信号SYNC分段的单元定义待记录的用户信息单元。通过该帧定义用户信息的物理长度。换言之,用该帧将用户信息单元1对1地匹配,以使用户信息单元占据恒定物理长度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每帧的地址信息表示相应帧的物理位置。
下面参考图4至图7描述记录用户信息时以摆动方法使用该支持信息的实例。
参考图4,常规光盘记录装置包括用于转动光盘24的主轴电机26,连接到光拾取器28的伺服部分30,连接到主轴电机26的电机驱动器32。如图1所示,光拾取器28向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上照射单一的一束主光束MB和两束支持光束SB1和SB2,以便通过主光束MB记录信息和通过支持光束SB1和SB2读出预先形成的支持信号信息。为此,光拾取器28包括用于检测光盘24反射的三束光MB、SB1和SB2的光检测器PD。伺服部分30借助从光检测器PD输出的信号驱动光拾取器28中的传动装置ACT,从而执行聚焦伺服功能、跟踪伺服功能及类似功能。另一方面,电机驱动器32响应来自控制部分44的信号控制主轴电机26的转速。
另外,常规光盘记录装置包括一个连接到光拾取器28中的光检测器34的载波信号检测器34和一个连接到载波信号检测器34的支持信息解码器36。载波信号检测器34从光检测器PD的输出信号检测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上预先形成的载波信号Pc。为此,载波信号检测器34包括对第一高频信号RFt1进行带通滤波的第一带通滤波器46,对第二高频信号RFt2进行带通滤波的第二带通滤波器48,和用于将第一带通滤波器46的输出信号与第二带通滤波器48的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放大器50,如图5所示。加法器/放大器50将第一和第二带通滤波器46和48的输出信号相加并放大以检测载波信号Pc的确定周期。
因此,支持信息解码器36从来自载波信号检测器34的载波信号Pc重新形成盘上预先形成或预先记录的支持信息。为此,支持信息解码器36包括一个双相时钟发生器54,和分别并联到频率解调器52的同步检测器56和双相信号解码器58,如图6所示。该频率解调器52对来自图5中加法器/放大器50的如图7所示重新形成的载波信号Pc进行频率解调,以重新形成双相调制信号。另外,双相时钟发生器54从来自频率解调器52的双相调制信号重新形成如图7A所示的双相时钟PCLK,然后将重新形成的双相时钟PCLK施加到同步检测器56和双相信号解码器58。另外,同步检测器56利用双相时钟PCLK从双相调制信号分离如图7A所示的同步信号PYre,然后将同步信号PYre施加到双相信号解码器58。双相信号解码器58又借助同步信号PYre从双相调制信号检测识别码部分,并重新形成识别码部分中包含的地址信息Padd。另外,如果支持信息中包含纠错码部分,双相信号解码器58则利用重新形成的纠错码校正重新形成的地址Padd产生的差错并同时产生表示纠错状态的差错信号,将这样重新形成的地址信号Padd与用户数据一起记录到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上。
此外,常规光盘记录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产生参考同步信号SYre和参考时钟的参考信号发生器38,如图4所示,和一个连接在记录信息处理器40和光拾取器28内的激光二极管LD之间的光控制器42。记录信息处理器40依照来自参考信号发生器38的参考同步信号SYre加入来自支持信息解码器36的地址信息Padd,以形成用户数据的识别码部分ID,与此同时借助该支持信息根据预定单元对记录数据进行分块。具体地说,由下文称之为“用户信息块”的如图7B所示的唯一定义的单元UDB与上述识别码部分一起构成用户信息单元。
为如上所述进行用户信息记录,参考同步信号SYref的周期必须变得与支持信息同步信号PYre的周期相同。作为用户信息一个单元的“用户信息块”UDB与作为支持信息一个单元的“帧”具有相同物理长度。
依照参考信号发生器38产生的参考时钟SCLK将这样构成的用户信息经光控制器42提供给激光二极管,以便将其记录在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上。
如上所述,通过光盘上预先形成的支持信息定义的单元,即帧单元记录用户信息。换言之,除构成其长度等于帧的物理长度的用户信息块外不存在任何内容。
根据用户信息的特征,需要使用户信息的物理长度不同于由帧定义的物理长度。例如,在信息数量重要的情况下,必须相对缩短对应于单元信息的物理长度,而在信息质量重要的情况下,必须相对加长对应于单元信息的物理长度。然而,如上所述的常规用户信息记录方法存在不能与此相适应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其中通过改变预定单元信息的物理长度可将用户信息记录到预先形成的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其中在通过改变预定单元信息的物理长度将用户信息记录到预先形成的记录介质上时可有效地产生用户信息的地址。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信息记录方法包括步骤:从已在一个预定第一单元的每个区域以根据一个预定时钟调制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的方式预先形成该同步信号和该第一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上检测该预定时钟,其中同步信号将一个轨迹分隔成第一单元的区域并且第一地址信息指示该第一单元的区域;对所检测的时钟计数预定值以便将该轨迹分隔成第二单元的区域,然后响应所述第二单元将用户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信息记录装置包括从已在一个预定第一单元的每个区域以根据一个预定时钟调制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的方式预先形成该同步信号和该第一地址信息的记录介质上检测该预定时钟的装置,其中同步信号将一个轨迹分隔成第一单元的区域并且第一地址信息指示该第一单元的区域;对所检测的时钟计数预定值以便将该轨迹分隔成第二单元的区域,然后通过响应第二单元分配用户信息将用户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再一方面的信息记录装置包括一个光拾取器,用于向记录介质的轨迹上照射光束以便将用户信息记录在轨迹上,和用于拾取轨迹上记录的用户信息和支持信息;信号检测装置,用于从由光拾取器拾取的信息中检测经调制的支持信息;解码器装置,用于从由信号检测装置输入的经调制的支持信息重新形成时钟;区域重组装置,用于利用该时钟将轨迹分成第二单元的区域;记录信息处理装置,用于对应于由区域重组装置分隔的第二单元区域将用户信息分块;和光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来自记录信息处理装置的块式用户信息控制光拾取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所做的描述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以及特性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通过摆动方法预先形成支持信息的光盘示意图。
图2是用于在记录介质上预先形成支持信息的支持信息预先形成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3是图2所示每个部分的操作波形图。
图4是常规光盘记录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5是图4所示载波信号检测器的详细方框图。
图6是图4所示支持信号解码器的详细方框图。
图7A是图6所示支持信号解码器每个部分的操作波形图。
图7B是如图4所示参考信号发生器和记录信息处理器的操作波形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记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记录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10是图8所示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第一实施例的详细方框图。
图11是图8所示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第二实施例的详细方框图。
图12说明用图9所示光盘记录装置记录在光盘轨迹上的用户数据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的实施例。下面将参考图8详细描述该记录方法。
在此,假设支持信息已预先形成在记录介质上,即如前所述的盘上。
首先,在步骤60,从记录介质,具体地说是图1中的沟纹轨迹检测载波信号。检测方法与如前所述的相同。然后,在步骤62,从所检测的载波信号重新形成或解调支持信息。经解调的支持信息在预定单元,即帧中包含同步信号和地址信息PAdd,在所述解调步骤中按照地址信息进行纠错操作。另外,支持信息包含调制支持信息时使用的时钟,即双相时钟PCLK。
接下来,在步骤64,对该时钟重复计数至预定数量(R)单元,然后,在步骤66,根据该计数值单元产生用户信息单元。换句话说,通过时钟数量“R”定义每个用户信息块的长度并产生识别这些块的同步信号部分。以比与支持信息的一帧对应的时钟数量M小或大的值建立该计数值R。图12表示以比一帧中的时钟数量M小的值建立计数值R的情况。接下来,在步骤68,构成用户信息块的识别码部分ID。该识别码包括以将在后面描述的方式分配的地址CAdd。最后,在步骤70,将用户信息与识别码ID一起记录在盘上,使其与所建立的块单元对应。
换句话说,如图12所示,在长度与帧的预定长度不同的块单元中记录用户信息。因此,虽然块的长度变得与常规情况的不同,每个块中记录的用户信息量不会如上所述改变。换句话说,这表明每个单元信息占据的物理长度改变。
在步骤68,参考用户信息块识别码中的地址信息CAdd,可考虑不使用帧地址信息PAdd而独立产生地址信息CAdd的方法;否则采用帧地址信息PAdd产生地址信息CAdd的方法。前一种方法的实例包括在记录启动时以第一地址开始每次一个块单元顺序增加的方法。然而,在记录操作以盘的中间位置开始的情况下,该方法会产生地址信息不能相对于整个盘区具有连续性的问题,由于一个地址对应于多个位置,因此不能指示盘的绝对位置。
后一种方法能够消除如上所述的前一种方法中的问题。下面参考图12详细描述后一种方法。
参考图12,例如,在以块编号j开始记录用户信息的情况下,可通过将从轨迹的第一位置延续到块编号j开始的位置的时钟PCLK的总数量Ctotal除以每一个块的时钟数量R计算地址CAddj。通过首先将当前对应帧的地址值PAddi乘以每帧的时钟数量M,然后将所得到的值与从当前帧开始的位置延续到现在的时钟数量Ci相加。就是说,该公式表达式变成Ctotal=PAddj×M+Ci
因此,计算块编号j的地址CAddj的公式可表示如下:
CAddj=(PAddi×M+Ci)/R   (1)
另一方面,在不直接使用以上述方式计算的块地址CAddj作为目的块地址时,可考虑作为根据其它规则再一次将其转换获得的目的块地址。
结果是,根据如上所述的用户信息记录方法,能够以用户信息长度加长或缩短每个单元记录信息的预定物理长度,即与该帧对应的轨迹长度的方式记录用户信息。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光盘记录装置。现在参照图9,该光盘记录装置包括用于转动光盘24的主轴电机26,连接到光拾取器28的伺服部分30,连接到主轴电机26的电机驱动器32。如图1所示,光拾取器28向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上照射单一的一束主光束MB和两束支持光束SB1和SB2,以便通过主光束MB记录信息和通过支持光束SB1和SB2读出预先形成的支持信号信息。为此,光拾取器28包括设置在激光二极管LD和光检测器PD之间用于分解激光束的光束分解器BS,和一个排列在光盘24和光束分解器BS之间的物镜OL。该物镜OL会聚从光束分解器BS射向光盘24的光束。光束分解器BS使激光二极管LD产生的激光束经物镜OL照射到光盘24的表面,同时,使光盘24反射的光束经读出透镜SL射向光检测器PD。读出透镜SL会聚从光束分解器BS射向光检测器PD的光束,以便借助所谓的像散方法控制聚焦。借助衍射栅格GT将激光二极管LD产生的光束分离成三条光束MB、SB1和SB2。然后,由衍射栅格GT分离的光束MB、SB1和SB2通过光束分解器BS,此后由物镜OL会聚以使它们如图1所示分配在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上。另一方面,由光盘的沟纹轨迹反射的光束MB、SB1和SB2通过物镜OL和光束分解器BS,然后由读出透镜SL会聚到光检测器PD的表面。另外,光检测器PD将支持光束SB1和SB2转换成电信号,以产生第一和第二高频信号RFt1和RFt2。伺服部分30通过由来自光检测器PD的第一和第二高频信号RFt1和RFt2驱动光拾取器28中的传动装置ACT执行聚焦伺服功能、跟踪伺服功能等。另外,电机驱动器32根据来自伺服部分30的信号控制主轴电机26的转速。
另外,光盘记录装置包括载波信号检测器34和自适应支持信息解码器80,二者与光拾取器28中的光检测器PD串联。载波信号检测器34处理第一和第二高频信号RFt1和RFt2以检测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上预先形成的支持信号Pc。为此,可如图5所示构成载波信号检测器34。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从由载波信号检测器34输出的载波信号Pc重新形成预先记录和预先形成在盘上的支持信息。另外,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通过重新形成的支持信息以使其不同于预定物理单元(长度)或帧长度的方式分配盘的轨迹,以便产生新转换的地址信息CAdd。为此目的,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可采用将在后面描述的图10和图11所示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产生参考同步信号SYref和参考时钟的参考信号发生器38,和一个连接在记录信息处理器40和光拾取器28的激光二极管LD之间的光控制器42。记录信息处理器40将来自自适应支援信号解码器80的经转换的地址信号CAdd加到来自参考信号发生器38的参考同步信号,以形成识别码部分ID,并使用户信息分块成为具有新规定的物理长度的用户信息块UDB。
依据参考信号发生器38产生的参考时钟将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用户信息提供给光控制器42。因此,光控制器42根据记录信息处理器40的输出信号中断激光二极管LD以记录用户信息。与同时,即使在用户信息块的长度如上所述改变的情况下,由于参考时钟必须起到恒定地保持每一块记录的信息量的作用,它也必须起到响应块长度的变化改变时钟周期的作用。
此外,光盘记录装置包括一个伺服部分30,和一个一同连接电机驱动器32和光控制器42的控制部分44。控制部分44控制伺服部分30和电机驱动器32二者的操作并控制光控制器42的操作模式。另外,该控制部分44可指明由来自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经转换的地址信号CAdd,即与上述块单元对应的双相时钟PCLK的数量R识别的光盘24的沟纹轨迹12中单元区域的尺度。图9中的虚线表示控制部分44的这种操作。虽然上面已描述的是改变时钟数量的实例,可将时钟数量固定为一个具体数量。
图10表示如图9所示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第一实施例的详细构成。参照图10,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包括一个从图9所示的载波信号检测器34接收经检测的载波信号Pc的频率解调器82,与频率解调器82并联的双相时钟再生器84,一个同步检测器86和一个双相信号解码器88。频率解调器82对载波信号Pc进行频率解调以便重新形成双相(或两相)信号DPS。双相时钟再生器84利用相位同步环路从频率解调器82产生的双相信号DPS再生双相时钟PCLK。同步检测器86利用来自双相时钟发生器84的双相时钟PCLK从双相信号DPS检测同步信号PYre。该同步信号PYre施加到双相信号解码器88和“与”门94。
另外,双相信号解码器88通过同步信号PYre从双相调制信号检测识别码和纠错码,以便重新形成识别码并同时对其进行纠错。这样可获得重新形成的识别码中存在的帧地址PAdd,并可获得用于判断识别码中差错的信息。可通过输出表明产生差错的逻辑信号“0”和表明未产生差错的逻辑信号“1”判断识别码中的差错。
此外,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包括一个乘法器100和一个计数器90,以便对从轨迹的第一位置延续到其当前位置的双相时钟PCLK的总数计数。乘法器100接收与来自双相信号解码器88的当前位置对应的帧地址的值PAdd并将每一帧的双相时钟数量M与该值相乘,然后将所得到的值输出到计数器90。与此同时,所得到的值,即PAdd×M变成从轨迹的第一位置延续到最当前帧的开始位置的双相时钟数量。
另外,计数器90通过一个规定的控制信号装入乘法器100的输出值PAdd×M并同时以所装入的值开始对双相时钟PCLK的数量计数,然后输出该计数值。所规定的控制信号是从如图10所示的“与”门94输出的号,仅在识别码中不存在差错并且检测到支持信号的同步信号,即帧的情况下该控制信号变成逻辑信号“1”。换句话说,仅在正常地检测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允许装入乘法器100的输出值并开始在计数器90中计数。具体地说,假设从自乘法器100向计数器90装入的时刻,即检测到当前帧同步的时刻延续到当前时刻的双相时钟PCLK的数量是“Ci”,计数器90的输出值变成从轨迹的第一位置延续到当前位置的总双相时钟数量Ctotal,即PAdd×M+Ci
另一方面,在当前识别码中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双相信号解码器88通过向“与”门94输入逻辑“0”输出使计数器90的计数操作保持连续。就是说,由下面的公式获得计数器的计数值。
Ctotal=PAddi-1×M+Ci-1    (2)
在此,PAddi-1表示前一帧的地址,Ci-1表示从检测到前一帧的时刻延续到当前时刻的双相时钟PCLK的数量。
因此,即使在识别码中出现差错的情况下,从轨迹的第一位置延续到当前位置的总时钟数量Ctotal为PAddi-1×M+Ci-1
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当前帧的同步信号PYre的情况下,同步检测器的输出变成逻辑“0”,使“与”门94的输出变成逻辑“0”从而连续地保持计数器90的操作,以便可象上面那样获得双相时钟PCLK的总数量。
此外,支援信号解码器80还包括一个接收计数器90输出值的除法器96,和一个连接到除法器96的锁存器98。该除法器96接收计数器90的输出值,即PAdd×M+Ci,以进行将其除以预定值“R”的运算,然后向锁存器98输出除法运算的商CAdd。另外,每当运算的余数为0时,除法器102产生预定参考信号BYre并输出到锁存器98。锁存器98又接收除法器96的输出,并在每当产生参考信号时将商CAdd输出到图9所示的记录信息处理器40。因此,由参考信号BYre识别的区域变成记录单元或新规定的用户信息块,而商CAdd变成与每个块对应的经转换的地址CAdd。换句话说,象上面公式(1)那样获得经转换的地址CAdd。通过发送到记录信息处理器40使该转换地址CAdd变成用户信息块的地址。另外,可以说是乘法器100、计数器90和除法器96执行了将盘的轨迹重组成具有长度比由支持信号识别的帧区域长度长或短的用户信息记录单元的区域重组功能。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记录装置中的参考信号发生器38产生与新规定的块单元对应的参考时钟SCLK和参考同步信号SYref。具体地说,在参考信号发生器38产生参考时钟SCLK的同时,参考信号发生器38产生与图10所示除法器96输出的参考信号BYre的产生周期具有相同周期的参考同步信号SYref,可用将与一帧支持信息对应的信息量容纳在新规定的块中的方式设定参考时钟SCLK的周期。在记录装置预先具有固定块长度,即如前所述预定值“R”已固定的情况下,参考信号发生器38输出长度与对应块长度一致的固定参考时钟和固定参考同步信号;而在记录装置可改变块长度的情况下,即值“R”变化的情况下参考信号发生器38输出可变参考时钟和可变同步信号。否则,可采用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产生的参考信号BYref本身作为参考同步信号SYref。
图11表示图9所示自适应支持信号解码器80的第二实施例的构成。除乘法器100和计数器90之外,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与图10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相似。该第二实施例适用于可将支持信息每一帧的双相时钟PCLK的数量“M”表示为2N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省略乘法器100并设定计数器90的“n”个低位比特为“0”。这种情况下;如果来自双相信号解码器88的帧地址PAdd装入计数器90剩余的高位比特,则可得到象第一实施例中装入“PAdd×M”值的效果。换句话说,由于第二实施例不需要乘法器,因此具有比第一实施例速度更快的优点。
图12表示以使信息单元变得比预定信息单元的物理长度,即支持信息的帧短,就是说使“R”变得小于“m”的方式将用户信息记录到预定盘上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可将用户信息以信息单元不同于预定信息单元的物理长度,即比预定信息单元的物理长度长或短的方式记录在预先形成的记录介质上。换句话说,本发明可提供根据待记录用户信息的特征参考同样预先形成的记录介质以不同于预先建立的信息单元物理长度的信息单元记录用户信息的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不仅可参考单个记录装置通过固定可改变的物理长度记录用户信息,而且可通过以多个数量改变物理长度有选择地记录用户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理解,可适当地产生用户信息单元(或块)地址。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理解,即使在预先形成的支持信息,即帧支持信息的识别码中出现差错,或未出现帧同步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产生用户信息单元和其地址。
虽然已通过前面附图中说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很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从上面的描述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由所说明和描述的实施例确定,而应由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确定。

Claims (34)

1.一种用于记录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重现在记录介质上预先形成的支持信息;
基于该支持信息检测预定时钟信号,该支持信息包括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所述同步信号将记录介质上的轨迹分隔成多个预定的第一单元区域,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将轨迹重新形成成具有与第一单元区域不同的长度的第二单元区域;
产生指示所述第二单元区域的第二地址信息;和
根据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将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和用户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相关的预定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是从对所述所检测的预定时钟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的结果中获得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用户信息量等于与所述第一单元对应的用户信息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小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大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乘以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的预定条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如下的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相关的预定的条件:
CAddj=(PAddi×M+Ci)/R
其中:
CAddj:当前第二地址,
PAddi:当前第一地址,
Ci:从所述第一地址的参考位置延续到记录介质上的当前位置的预定时钟信号中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M:在所述第一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R:在所述第二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中存在差错的情况下,按照下列公式,基于前一第一地址(Paddi-1)来产生所述第二地址:
CAddj=(Paddi-1×M+Ci-1)/R
其中:
CAddj:当前第二地址,
Paddi-1:前一第一地址,
Ci-1:从所述前一第一地址的参考位置延续到记录介质上的当前位置的预定时钟信号中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M:在所述一个第一单元区域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R:在所述一个第二单元区域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9.一种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再现在记录介质上预先形成的支持信息,基于该支持信息检测预定时钟信号,该支持信息包括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所述同步信号将记录介质上的轨迹分隔成第一单元区域,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单元区域;和
控制器,用于通过具有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相关的预定条件的第二地址信息将轨迹重新形成成第二单元区域,然后根据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将用户信息记录到记录介质上或从记录介质中再现该用户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是从对所述所检测的预定时钟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的结果中获得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用户信息量等于与所述第一单元对应的用户信息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小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大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乘以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的预定条件。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如下的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相关的预定的条件:
CAddj=(PAddi×M+Ci)/R
其中:
CAddj:当前第二地址,
PAddi:当前第一地址,
Ci:从所述第一地址的参考位置延续到记录介质上的当前位置的预定时钟信号中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M:在所述第一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R:在所述第二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计数器单元,用于对从轨迹的第一位置延续到当前记录位置的预定时钟信号中的时钟脉冲的总数进行计数;和
第二地址产生单元,包括运算单元,用于用所述总时钟数除以对应于所述第二单元区域的预定时钟数,以便每当通过所述除法运算得到的余数变为“0”时生成所述除法运算得到的商作为所述第二单元区域的地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数器单元包括:
乘法器,用于将与包含在所述第一单元区域中的时钟脉冲对应的时钟数与所述重新形成的第一地址信息相乘;和
计数器,用于接收所述乘法器的输出和对来自所述乘积值的所述时钟信号进行计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数器单元包括计数器,用于在包含在所述第一单元区域中的时钟脉冲数变成2N的情况下,在接收N个低位比特的“0”值的同时,将剩余的高位比特装入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其中N是整数,并用于从所述装入值对所述时钟进行计数。
19.一种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到或从记录介质的装置,在该记录介质中,轨迹被分隔成预定第一单元的区域且在该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单元区域中预先形成了支持信息,使用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调制了所述支持信息,所述光记录装置包括:
光拾取器,用于将光束照射到记录介质的所述轨迹上,以将用户信息记录到所述轨迹上,和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支持信息;
信号检测单元,用于从由所述光拾取器再现的所述支持信息中检测预定时钟信号;
解码装置,用于产生第二地址信息;
区域重组装置,用于将所述轨迹分隔成与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对应的第二单元的区域;
记录信息处理装置,用于对应于所述第二单元区域的长度分隔用户信息;和
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光拾取器将分隔后的用户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相关的预定的条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区域重组装置包括:
计数器,用于对时钟脉冲数进行计数;和
除法器,用于将从所述计数器输出的计数值除以预定值,和用于将所述轨迹分段成所述第二单元区域,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不同于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解码装置还包括运算装置,用于计算从所述轨迹的开始位置延续到光束照射到的所述第一单元区域的开始位置的第二地址信息。
22.一种用于记录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重现在记录介质上预先形成的支持信息;
基于该支持信息检测预定时钟信号,该支持信息包括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所述同步信号将记录介质上的轨迹分隔成多个预定的第一单元区域,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使用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产生第二地址信息;
将轨迹重新形成成对应于第二地址信息的具有与第一单元区域不同的长度的第二单元区域;和
根据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将用户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乘以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的预定条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如下:
CAddj=(PAddi×M+Ci)/R
其中:
CAddj:当前第二地址,
PAddi:当前第一地址,
Ci:从所述第一地址的参考位置延续到记录介质上的当前位置的预定时钟信号中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M:在所述第一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R:在所述第二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基于预定时钟来调制预先形成的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地址是从所述调制的第一地址信息中获得的。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大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小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29.一种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再现在记录介质上预先形成的支持信息,基于该支持信息检测预定时钟信号,该支持信息包括同步信号和第一地址信息,所述同步信号将记录介质上的轨迹分隔成第一单元区域,所述第一地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单元区域;和
控制器,用于使用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产生第二地址信息,将轨迹重新形成成对应于第二地址信息的第二单元区域,和根据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将用户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或从记录介质上再现用户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具有与第一单元区域不同的长度。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乘以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的预定条件。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大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区域在长度上小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区域。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信息具有如下的与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相关的预定条件:
CAddj=(PAddi×M+Ci)/R
其中:
CAddj:当前第二地址,
PAddi:当前第一地址,
Ci:从所述第一地址的参考位置延续到记录介质上的当前位置的预定时钟信号中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M:在所述第一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R:在所述第二单元区域之一中包含的时钟脉冲的数量。
CNB2004100054296A 1996-07-13 1997-06-27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144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9960028322 1996-07-13
KR28322/96 1996-07-13
KR28322/1996 1996-07-13
KR12570/97 1997-04-04
KR12570/1997 1997-04-04
KR1019970012570A KR100253805B1 (ko) 1996-07-13 1997-04-04 정보 기록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39792A Division CN1145934C (zh) 1996-07-13 1997-06-27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2812A CN1542812A (zh) 2004-11-03
CN100514476C true CN100514476C (zh) 2009-07-15

Family

ID=369839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5429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14476C (zh) 1996-07-13 1997-06-27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CNB9711397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5934C (zh) 1996-07-13 1997-06-27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397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5934C (zh) 1996-07-13 1997-06-27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963519A (zh)
JP (3) JP3462044B2 (zh)
KR (1) KR100253805B1 (zh)
CN (2) CN100514476C (zh)
HK (1) HK10704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0773A (ja) * 1997-05-19 1998-12-0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538966B1 (en) * 2000-10-06 2003-03-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data marks and spaces relative to groove wobble on a rewritable optical disc
JP5175413B2 (ja) * 2001-03-12 2013-04-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再生装置、記録装置
JP5170605B2 (ja) * 2001-03-16 2013-03-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ィスク媒体
JP4534387B2 (ja) * 2001-03-19 2010-09-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ィスク媒体
JP2005108370A (ja) * 2003-10-01 2005-04-21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メディア駆動装置、メディアへのデータ記録の処理方法、メディアから読み出したデータの処理方法及びメディアからのデータ読み出し処理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3826A (ja) * 1992-04-24 1993-1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H07130092A (ja) * 1993-11-05 1995-05-19 Sony Corp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
JPH07176141A (ja) * 1993-12-15 1995-07-14 Nippon Columbia Co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2812A (zh) 2004-11-03
HK1070460A1 (en) 2005-06-17
CN1174371A (zh) 1998-02-25
CN1145934C (zh) 2004-04-14
JP3462044B2 (ja) 2003-11-05
JP2006221799A (ja) 2006-08-24
KR100253805B1 (ko) 2000-04-15
US5963519A (en) 1999-10-05
JP4363883B2 (ja) 2009-11-11
JP4229950B2 (ja) 2009-02-25
JP2003308662A (ja) 2003-10-31
JPH1083629A (ja) 1998-03-31
KR980011082A (ko) 199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2499C (zh) 光盘、光盘的地址读取装置以及方法
CN100429720C (zh) 光盘和物理地址格式
US5638350A (en) Multibeam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in which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plurality of light beams is determined based on order in which each of light beams crosses track
CN1617250B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
CN101689387A (zh) 信号处理装置
CN100514476C (zh)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CN1750161B (zh) 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
CN100463053C (zh) 地址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以及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KR970019111A (ko) 기록 신호 작성 장치(writing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JP2785368B2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ィスク状記録体の再生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JP2615564B2 (ja) データ記録方法
JP2003308662A6 (ja)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CN101447196B (zh) 光盘和物理地址格式
CN101019173A (zh) 记录介质中记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S61147686A (ja) アドレスコ−ド再生装置
CN101093676B (zh) 光盘记录装置
JP2830228B2 (ja) トラッキング方法
JPH10241267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S61147685A (ja) アドレスコ−ド再生装置
JPH03119520A (ja) 信号記録方法
CN101504849A (zh) 光盘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光盘和光盘再生装置
JPH0474363A (ja)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JPS61147684A (ja) アドレスコ−ド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04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04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