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3242C -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3242C
CN100513242C CNB2005101140984A CN200510114098A CN100513242C CN 100513242 C CN100513242 C CN 100513242C CN B2005101140984 A CNB2005101140984 A CN B2005101140984A CN 200510114098 A CN200510114098 A CN 200510114098A CN 100513242 C CN100513242 C CN 10051324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mentioned
vehicle
frame part
engagem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140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5678A (zh
Inventor
坂本守一
安藤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65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5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32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324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身下部结构,在提高拴紧卡合部的安装刚性同时,不会使辅助车架的安装作业性能恶化。该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通过连接于后纵梁(3)的下底面的连接支架(9),将辅助车架(8)予以紧固。在该连接支架(9)上,形成从主体部(91)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延伸部(95),在该延伸部(95)上紧固有拴紧卡合部(2)等。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尤其是设置有拴紧钩的卡合部的车辆车身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的车身下部,设置有通过拖车或铁路货车等运送车辆时,固定该车辆的拴紧钩的卡合部(以下称拴紧卡合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3-40141号)中,公开了一种在与前纵梁及辅助车架连接的连接部件上设置拴紧卡合部的车身下部结构。
但是,由于在拴紧时有较大的负荷作用在上述拴紧卡合部上,所以该拴紧卡合部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具备较高的安装刚性。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辅助车架的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拴紧卡合部时,不能充分确保上述拴紧卡合部的安装刚性,所以拴紧卡合部或连接部件等有可能会发生变形。
因此,为了确保较高的安装刚性,不单只把拴紧卡合部连接固定在连接部件上,还可以考虑把它连接紧固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上。
但是,拴紧卡合部固定在连接部件及纵梁上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
在将辅助车架安装在车身上时,由于设置于连接部件上的拴紧卡合部会形成阻碍而使安装作业性能恶化。
即,辅助车架从车辆的下方经连接部件被紧固到纵梁上,但是拴紧卡合部也固定在连接部件和纵梁上,而且向车辆的下方突出,所以从车辆下方一侧安装辅助车架时拴紧卡合部会与辅助车架等产生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在提高拴紧卡合部的安装刚性的同时,不会使辅助车架的安装作业性能恶化。
本发明的车辆车身下部结构,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部件、与该车架部件接合的连接部件,以及位于该车架部件的下方、与该车架部件相距一定的距离、且通过该连接部件与该车间部件连接的辅助车架,上述连接部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包括下侧面承受上述辅助车架的上端部的***台阶部、且两侧面设置有上述车架部件的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的コ状剖面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向与辅助车架的设置位置相反一侧的方向延伸、与上述车架部件的两侧面及下底面接合的コ状剖面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可设置有拴紧卡合部,该拴紧卡合部,在下部形成有卡合用于固定车辆的拴紧钩的卡合孔,该拴紧卡合部可与上述连接部件上形成的延伸部和及车架部件紧固在一起。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连接部件上形成有比辅助车架的连接部更向车辆前方或后方延伸的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上设置用于固定车辆的拴紧卡合部,并且使拴紧卡合部与连接部件及车架部件紧固在一起,因此,拴紧卡合部,在连接部件的延伸部,不仅固定在连接部件上,而且还固定在车架部件上,另外还固定在比辅助车架的连接部更位于车辆的前方或后方一侧的位置上。
即,通过在连接部件的延伸部上设置拴紧卡合部,将拴紧卡合部固定在对辅助车架的安装作业影响较小且位于辅助车架的连接部的车辆前方或后方一侧的位置上,同时可以使之紧固在连接部件和车架部件上。
另外,关于连接部件的延伸部的形状,只要是沿车架部件伸延的形状,没有特定的局限。
另外,延伸部的伸延方向不管是车辆的前方或后方,任意一方都可以采用,最好是采用在安装辅助车架的状态下,可以向没有辅助车架的一侧延伸的方向。因为作业者在把拴紧钩卡合到拴紧卡合部时,没有辅助车架会使卡合更容易进行。
另外,对拴紧卡合部也没有特定的局限,可以采用在平板部件上穿设卡合孔的结构,由棒材形成的环状卡合孔结构等等。
在上述结构中,还可设置一端与上述连接部件的延伸部连接,另一端沿着该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而与上述车架部件连接的延伸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置有一端与连接部件的延伸部连接,另一端沿着该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而与车架部件连接的延伸部件,所以连接部件的延伸部和车架部件通过延伸部件可予以连接。因此,连接部件的延伸部就被延伸部件牢固地连接在车架部件上。由此,连接部件延伸部的安装刚性得到提高,即使承受了来自拴紧卡合部的较大负荷,延伸部也不会变形,并能确实可靠地承受拴紧负荷。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的车架部件的车宽方向内方一侧可设置燃油箱,上述延伸部件可设置有比燃油箱底部更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延伸部件上设置有比燃油箱底部更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延伸部件就比燃油箱先与路面产生抵接(干涉)等。因此,延伸部件可兼有作为保护燃油箱的保护部件的功能,所以就不必要另外设置在车辆行驶于恶劣路面时所使用的保护部件。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延伸部可安装有车轮的悬架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可在通过延伸部件加固的延伸部上,安装车轮的悬架装置(例如悬架臂等)。因此,不用另外设置安装悬架装置的加强部件就可以提高悬架装置的安装刚性。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悬架装置中规定车轮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纵臂可安装在上述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一端部,上述拴紧卡合部可设置在上述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另一端部,上述延伸部件的一端可与上述延伸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相接合。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纵臂安装在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一端部,拴紧卡合部设置在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另一端部,延伸部件的一端与延伸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相接合,所以施加于延伸部的负荷的作用位置,被分至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从而使延伸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被牢固地紧固。
这样,可以有效率地发挥通过延伸部件提高延伸部的安装刚性的功能。即,通过将延伸部件接合在延伸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针对来自位于车宽方向一端的纵臂的前后方向的负荷,以及来自位于车宽方向另一端的拴紧钩的负荷,都能有效地发挥通过延伸部件提高延伸部的安装刚性的功能。
因此,即使在延伸部上存在纵臂和拴紧卡合部等多个负荷入力点,也可以通过延伸部件有效地提高安装刚性。
采用本发明,通过在连接部件的延伸部上设置拴紧卡合部,可将拴紧卡合部固定在对辅助车架的安装作业影响较小且位于辅助车架的连接部的车辆前方或后方一侧的位置上,同时可以使之紧固到连接部件和车架部件上。
因此,通过上述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在提高拴紧卡合部的安装刚性的同时,不会使辅助车架的安装作业性能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在拴紧状态时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的底面示意图。
图3是连接支架及其附近的底面详细示意图。
图4是连接支架及其附近的详细侧视图。
图5是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各个部件相对于延伸部的紧固位置所产生的效果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通过图1,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加以说明。图1是表示车辆在拴紧状态时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的底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是轻便客货两用车(pick up track),在车辆的后部备有货台。
该车辆V下部的中央部位后方,设置有装燃料的燃油箱1。该燃油箱1的车辆后方一侧,设置有在运送车辆V时与用于固定该车辆V的拴紧钩H相卡合的拴紧卡合部2。
在运送车辆V时,由于拴紧钩H被卡合在拴紧卡合部2中,所以拴紧皮带T在车辆V和运送手段C之间被紧固。通过上述紧固,拴紧皮带T就会对拴紧卡合部2施加较大的拴紧负荷。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下部结构,备有一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后纵梁3,3,一对在后纵粱的外侧、于车辆的中央部位(附图的左侧)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4,4,以及位于后纵梁3与下纵梁4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抗扭箱5等。另外,在上述后纵梁3,3之间、上述燃油箱1以其长度方向位于车宽方向的方式予以设置。
该燃油箱1、其各个角部紧固在纵梁3,3上,从而相对于车身被牢固地固定。另外,在位于燃油箱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在车宽方向拥有规定宽度的保护板6,沿车辆前后方向跨越设置在位于燃油箱1前后的位置上。
在燃油箱1的两侧,设置有在车辆行驶于恶劣路面时保护燃油箱1的保护杠7,7。该保护杠7,7,由圆柱形的管材构成,为了保护燃油箱1的侧部,沿燃油箱1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另外,该保护杠7,通过设置在其前端及后端的凸缘部71,72,紧固在后纵梁3上,从而相对于车身被牢固地固定。
在燃油箱1的车辆后方一侧,设置有支承后轮(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等的辅助车架8(图2中用点划线围住的部分)。
该辅助车架8,位于后纵梁3,3的下方,且架设在该后纵梁3,3之间,其前端的固定部等,通过与后纵梁3,3的下底面接合的连接支架9,9而紧固在后纵梁3,3上。
如上所述,上述拴紧卡合部2,2,设置在燃油箱1的车辆后方一侧的位置上,通过上述连接支架9,9被紧固在后纵梁3,3上。
有关上述的连接支架9和拴紧卡合部2等的详细结构通过图3-图5加以说明。图3是连接支架9及其附近的底面详细示意图,图4是连接支架及其附近的详细侧视图,图5是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支架9,设置在比下纵梁4的设置位置更靠向车辆后方的后纵梁3,上,与该后纵梁3的向车辆上方弯折的折曲部3a的下侧接合。
该连接支架9,其主体部91由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呈コ状剖面的支架部件构成。在主体部91的下侧面形成有承受辅助车架8的上端部的***台阶部92,该***台阶部92的中央部位,形成有作为辅助车架8的连接部的螺拴贯穿孔93。另外,主体部91的两侧面,设置有与后纵梁3的侧面牢固接合的接合部94,94。
另外,在该连接支架9上,形成有从主体部91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延伸部95。该延伸部95,也呈コ状剖面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分别与后纵梁3的两侧面及下底面接合。
上述的拴紧卡合部2等被紧固在该延伸部95上。即,如图5所示,拴紧卡合部2,被紧固在延伸部95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上,保护杠7的后端凸缘部72和悬架装置的纵臂82的安装凸缘部81被紧固在延伸部95的下底面上。
上述拴紧卡合部2,由平板状的部件构成,在其下部中央部位形成有用于卡合拴紧钩H的长孔形卡合孔21。
另外,通过在拴紧卡合部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缘部形成折曲部22,22,可提高拴紧卡合部2自身的刚性。
另外,在拴紧卡合部2的上部,形成有构成正三角形的三个贯穿孔23(参照图5),通过三根紧固螺拴24,,把拴紧卡合部2和后纵梁3及连接支架9确实可靠且牢固地紧固在一起。
如上所述,当拴紧车辆时,拴紧钩H与拴紧卡合部2卡合,所以会有较大的拴紧负荷作用在拴紧卡合部2上,但通过将拴紧卡合部2和后纵梁3及连接支架9紧固在一起,可提高拴紧卡合部2的安装刚性,破损变形的可能性也就随之消失。
另外,由于上述紧固在一起的位置位于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延伸部95上,当进行辅助车架8的安装作业时,拴紧卡合部2就不会对安装作业形成阻碍,也不会使安装作业性能恶化。
另外,由于该延伸部95,向与辅助车架8的设置位置(车辆后方位置)相反一侧(车辆前方位置)的方向延伸,所以当作业者将拴紧钩H与拴紧卡合部2卡合时,辅助车架8不会成为阻碍,从而可提高卡合作业的操作性能。
上述保护杠7,由位于其前端和后端的凸缘71,72,以及向车辆下方突出的管状突出部73构成。
其中,突出部73向车辆下方突出的突出量,被设定为比燃油箱1的底部1a(参照图4)更向车辆下侧突出。突出部73,采用上述设定,可在车辆行驶于恶劣路面等时,使保护杠7比燃油箱1先与路面产生抵接(干涉)等,从而能保护燃油箱。
另外,由于保护杠7的后端凸缘部72被紧固在连接支架9的延伸部95上,前端凸缘部71被紧固在后纵梁3上,所以可提高延伸部95的安装刚性。特别是保护杠7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由此可以提高延伸部9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安装刚性。
这样,延伸部95,通过保护杠7可与后纵梁3牢固地接合,从而可提高安装刚性。因此,即使受到来自拴紧卡合部2的较大的拴紧负荷,延伸部95也不会产生破损变形等,从而能确实可靠地承受拴紧负荷。
另外,上述利用(兼用)保护杠7来作为提高安装刚性的部件的结构,无需分别设置各个部件,从而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布局空间。
悬架装置的纵臂82(用点划线表示的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是用于限定后轮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环形部件。因此,在上述纵臂82的安装凸缘部81上,会输入较大的车辆前后方向悬架负荷。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该安装凸缘部81,被紧固在通过保护杠7予以牢固连接的延伸部95上,所以安装刚性较高,并能确实可靠地承受上述悬架负荷。特别是该安装凸缘部81,被紧固在连接支架9的延伸部95上,所以无需另外设置加强部件就能提高悬架装置的安装刚性。
如上所述,通过把各种部件紧固在连接支架9的延伸部95上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功效。另外,从各个部件被紧固后的位置关系看,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图6是说明各个部件相对于延伸部95的紧固位置所产生的效果的模式图。在这里,各构成要素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
如图6所示,保护杠7的后端凸缘部72,被紧固在连接支架9的延伸部95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纵臂82的安装凸缘部81,被紧固在延伸部95的车宽方向外方一侧,另外,拴紧卡合部2被紧固在延伸部95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面上。
即,提高延伸部95的安装刚性的保护杠7被紧固在延伸部95的中央部位,向延伸部95输入负荷的纵臂82的凸缘部81及拴紧卡合部2,分别在延伸部95的车宽方向外方和内方与延伸部95紧固。
通过上述紧固,针对来自纵臂82或拴紧钩H任意一方的负荷,都能有效地发挥通过保护杠7提高延伸部95的安装刚性的功能。
特别是针对来自纵臂82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负荷以及来自拴紧钩H的沿车辆前后方向负荷(此外,从拴紧钩H也会有沿车宽方向的负荷产生作用,但是拴紧卡合部2被紧固在延伸部95的侧面上,所以上述沿车宽方向的负荷就被后纵梁3的侧面承受),由于保护杠7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以提高了延伸部95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安装刚性,由此可适当地提高延伸部95的安装刚性。
另外,如果将保护杠7紧固在延伸部95的车宽方向的一端,将拴紧卡合部2及纵臂82的安装凸缘部81都紧固在延伸部95的车宽方向的另一端,由于较大的负荷总是从紧固保护杠7的一端予以传入,所以保护杠7的负担就会增大,从而为了确保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安装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紧固力,由此则无法有效率地提高延伸部95的安装刚性。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各个部件的紧固位置关系上下功夫,可以有效地确保延伸部95的安装刚性。
但是,在上述位置关系,即使将纵臂和拴紧卡合部的紧固位置加以交换,仍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9设置有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延伸部95,拴紧卡合部2紧固在该延伸部95上,但是也可以采用沿着后纵梁3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在进行辅助车架8的安装作业时不形成阻碍的延伸部。
另外,延伸部95的形状除了コ状剖面外,也可以采用L状剖面或平板状。
另外,与拴紧钩H卡合的拴紧卡合部2,没有特别的限定,除采用板状部件外,也可以采用由棒状部件构成环状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针对车辆后部的后纵梁3进行说明,当然设置于车辆前部的前纵梁的拴紧卡合部2以及连接支架9等,本发明都可以适用。
本发明并非只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其包含一切适用于车辆车身下部结构的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部件、与该车架部件接合的连接部件、以及位于该车架部件的下方、与该车架部件相距一定的距离、且通过该连接部件与该车架部件连接的辅助车架,
上述连接部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具有:
包括下侧面承受上述辅助车架的上端部的***台阶部、且两侧面设置有与上述车架部件的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的コ状剖面主体部;和
从该主体部向与上述辅助车架的设置位置相反一侧的方向延伸、与上述车架部件的两侧面及下底面接合的コ状剖面延伸部,
该延伸部上设置有拴紧卡合部,该拴紧卡合部,在下部形成有卡合用于固定车辆的拴紧钩的卡合孔,
该拴紧卡合部,与上述连接部件上形成的上述延伸部和车架部件紧固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延伸部件,其一端与上述连接部件的延伸部连接,另一端沿着该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而与上述车架部件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架部件的车宽方向内方一侧设置有燃油箱,
上述延伸部件,设置有比燃油箱底部更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安装有车轮的悬架装置。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悬架装置中规定车轮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纵臂,安装在上述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一端部,
上述拴紧卡合部,设置在上述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另一端部,
上述延伸部件的一端,与上述延伸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位相接合。
CNB2005101140984A 2004-10-26 2005-10-21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2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0798A JP4506406B2 (ja) 2004-10-26 2004-10-26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04310798 2004-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5678A CN1765678A (zh) 2006-05-03
CN100513242C true CN100513242C (zh) 2009-07-15

Family

ID=36718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409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242C (zh) 2004-10-26 2005-10-21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06406B2 (zh)
CN (1) CN10051324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9970B2 (ja) * 2005-05-09 2011-07-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緊締具の係合部構造
JP5000219B2 (ja) * 2006-07-07 2012-08-1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JP6070473B2 (ja) * 2013-08-07 2017-02-0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ボディ床下構造
JP6520569B2 (ja) * 2015-08-25 2019-05-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構造
JP6235637B2 (ja) * 2016-02-29 2017-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10723212A (zh) * 2019-10-17 2020-01-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铝合金安装支架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6570A (ja) * 1982-02-09 1983-08-1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リヤジヤツキアツププラケツト
JPS6359784U (zh) * 1986-10-09 1988-04-21
JPH0248276A (ja) * 1988-08-09 1990-02-19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動農機の車輌フレーム
JPH0619361Y2 (ja) * 1988-12-27 1994-05-2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トランスポートフックの構造
JP2554738Y2 (ja) * 1991-03-29 1997-11-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ク装置
JPH058757A (ja) * 1991-06-29 1993-01-1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後部構造
JP3674175B2 (ja) * 1996-09-03 2005-07-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JP2002168237A (ja) * 2000-11-28 2002-06-14 Fuji Xerox Co Ltd ラジアル動圧空気軸受、光偏向器及び露光装置
JP3959962B2 (ja) * 2000-12-27 2007-08-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緊締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5678A (zh) 2006-05-03
JP2006123585A (ja) 2006-05-18
JP4506406B2 (ja)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4596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6994374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7883113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252326B2 (en)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CN100513242C (zh)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US7559402B2 (en) Vehicle chassis
US6866333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20150158530A1 (en) Structure for rear part of vehicle body
CN100999232A (zh) 车体后部构造
EP1867558B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working vehicle
MX2007009614A (es) Montadura de remolque frontal extendido.
JP2006513082A (ja) 多用途自動車用前方フレーム部品
US20220119060A1 (en) Motorcycle seat rail structure
CN100532143C (zh) 牵引钩安装结构
US8251268B2 (en) Carrier for vehicle
US20180037270A1 (en)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JP5332286B2 (ja) スペアタイヤの収納構造
JP3419435B2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220615948U (zh) 一种车架结构
JP6457768B2 (ja) 多軸高積載トラック
JP4580532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構造
CN109823396A (zh)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US11254267B2 (en) Vehicle undercover mounting bracket and vehicle undercove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JP4497649B2 (ja) 自動車のタイダウンフック
JP4712434B2 (ja) 車両の緊締フッ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