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2569C - 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2569C
CN100492569C CNB031483305A CN03148330A CN100492569C CN 100492569 C CN100492569 C CN 100492569C CN B031483305 A CNB031483305 A CN B031483305A CN 03148330 A CN03148330 A CN 03148330A CN 100492569 C CN100492569 C CN 1004925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termittently
operating portion
key top
butt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83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2457A (zh
Inventor
山田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2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2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25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25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01H13/807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contact sites, e.g. superimposed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4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buckling of disc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6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wherein the switch has more than two electrically distinguishable positions, e.g. multi-position push-button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05Connections to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5/00Switch site location
    • H01H2225/01Different switch sites under one actuator in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5/00Switch site location
    • H01H2225/028Switch site location perpendicular to base of keyboard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可延长使用寿命,增大负荷特性的自由度,减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0)上的面积。用并列地配置在间歇板收放凹部(13)内的第1、第2间歇板(6、7)形成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间歇板,将操作部(82)设在这样的位置,即以施加动作负荷P1(P2)的按压点K1(K2)为支点时键顶(8)的力矩平衡时操作部(82)上的动作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位置。例如,使第1、第2间歇板(6、7)的负荷特性相等,使操作部(82)的形成位置偏离中心的垂直轴(85(20))。因此,通过对操作部(82)的第一档的按压,第1间歇板(6)反向而进行第一阶段的连接,通过对操作部(82)的第二档的按压,第2间歇板(7)便反向而进行第二阶段的连接。

Description

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照相机、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机)等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涉及例如用于带有照相机的移动电话机的照相机快门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众所周知的有图13~图19所示的开关。
即,在壳体200内形成有收放间歇(tact)板240的间歇板收放凹部201,在壳体200的底板上固定着第1、第2、第3端子210、220、230,使第1、第2、第3端子210、220、230的连接部212、212、222、232向壳体200的外部突出。
用盖250覆盖间歇板收放凹部201的开口面,使键顶260的操作部从穿设于盖250中央部的键顶用孔251向外部突出,将形成于盖250侧面的卡合弹簧部252~252卡合在突设于壳体200的外侧面上的卡合突起203~303上,而将盖250固定在壳体200上。
间歇板240如图19所示,具有拱顶状的中央接触部241、在中央接触部241的外周侧被半圆弧孔242、242隔开并且用连接部243、243连接起来的环状部244、及突设在环状部244外周侧的相向位置上的水平矩形板状的周边接触部245、245,环状部244设成外周侧向下方倾斜的形状,沿着环状部244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地、在中心角度为90°的位置上形成颈缩部246~246。
间歇板240在初期状态时如图16、图17所示,在壳体200的底板内面与键顶260的下面之间以销产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被收放在间歇板收放凹部201内,周边接触部245、245与第1端子210的接触部211、211接触。
然后,将键顶260往下按压时,则键顶260的按压突起将间歇板240的中央接触部241按压下去而使环状部244反向.假设该变形为第一阶段变形,则由于该变形,中央接触部241的周边部与第2端子220的接触部221、221接触,使第1、第2端子210、220之间在电气上连接起来。
接着,进一步将键顶260往下按压,则键顶260的按压突起进一步将间歇板240的中央接触部241按压下去而产生变形。假设该变形为第二阶段变形,则由于该变形,中央接触部241的中心部与第3端子230的接触部231接触,使第1、第2、第3端子210、220、230之间在电气上连接起来.
但是,图13~图19所示的现有例子中,由于用一块间歇板240进行二个阶段的连接,故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过大的压力(应力)施加在间歇板240的连接部243、243上,经过较少的动作次数间歇板240便破损。
例如,通过间歇板240的第一阶段变形,经弯曲加工形成的环状部244反向,通过间歇板240的第二阶段变形,经深冲加工形成的中央接触部241反向,故存在着在两者交界处的连接部243、243因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的问题。
另外,由于用一块间歇板240进行二个阶段的连接,故存在着第一档的负荷特性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的自由度小、不能增大负荷特性的变化的问题。
例如,使第一档的负荷特性与所希望的特性一改时,由于其影响对第二档的负荷特性有影响,故存着第二档的负荷特性的自由度小、难以得到所希望的特性的问题。
本申请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图20~图27所示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特愿2002-186830)。
即,壳体300上形成有间歇板收放凹部301,使固定在壳体300上的第1、第2、第3端子310、320、330的接触部311、311、321、321、331在间歇板收放凹部301内底面的外侧周边部、内侧周边部、中央部露出,使第1、第2、第3端子310、320、330的连接部312、312、322、332向壳体300的外部突出。
间歇板收放凹部301的开口面用盖340覆盖,使键顶350的操作部从穿设于盖340的中央部的键顶用孔341向外部突出,将形成于盖340侧面的卡合弹簧部342~342卡合在突设于壳体300外侧面上的卡合突起303~303上,便将盖340固定在壳体300上。
在间歇板收放凹部301内用上下分离地配置的第1、第2间歇板360、370形成收放在间歇板收放凹部301内的间歇板。
第1间歇板360如图25~图27所示,由长方形板状的中央接触部361、在该中央接触部361的外周侧被大致半圆形的孔362、362隔开的且用带状的连接部363、363连接起来的环状部364、及突设在该环状部364外周侧的相向位置上的周边接触部365、365形成。在中央接触部361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下方鼓出的凸部366,在长度方向的端缘上形成有加强用的竖立片367、367。在环状部364上,沿着圆周方向等间距地形成有颈缩部368~368。
第2间歇板370如图22所示,是二片重叠地收放在间歇板收放凹部301内的,中央部形成向上方鼓出的拱顶状。
当将键顶350向下按压时,则键顶350的按压部将第1间歇板360的中央接触部361按压下去而使连接部363、363反向,并且使环状部364产生弹性变形。假设该变形为第一阶段变形,则由于该变形,第1间歇板360的凸部366与第2间歇板370的中央部接触,于是,第1、第2端子310、320之间在电气上连通。
然后,进一步将键顶350往下按压时,第1间歇板360的凸部366将第2间歇板370的中央部按压下去而使第2间歇板370反向。假设该变形为第二阶段变形,则由于该变形,第二间歇板370的中央部与第3端子330的接触部331接触,使第1、第2、第3端子310、320、330之间在电气上连通。
这样,将间歇板设成第1、第2间歇板360、370二块板,不会在第1、第2间歇板360、370上产生过大的压力,故与间歇板设成一块的现有例子相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增大第一档的负荷特性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的自由度,可扩大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负荷特性的变化。
但是,图20~图27所示的提案例子中,由于第1间歇板360的外形尺寸增大,故存在着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面积增大的问题。
例如,第1间歇板360的环状部364的外径为5.5mm、第2间歇板370的外径为2.3mm时壳体300的外形尺寸在图20的俯视图中为纵向7.8mm,横向5.7mm。
另外,图13~图19所示的现有例子中,也由于用一块间歇板240进行二个阶段的连接动作,故存在着间歇板240的外形尺寸大、安装到印刷电路布线基板上的面积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档动作按钮开关,该开关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增大第一档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的自由度,并且可以减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面积。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二档动作按钮开关,该开关是在壳体内形成有收放间歇板的间歇板收放凹部,使固定在壳体上的第1、第2、第3端子的接触部在间歇板收放凹部的内底面上露出,通过对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使间歇板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进行二个阶段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用并列配置在间歇板收放凹部内、且各自的中央部向离开间歇板收放凹部的内底面的方向鼓出的拱顶状的第1、第2间歇板形成上述间歇板,将第1间歇板的中央部、周边部设置在临近第1、第3端子的接触部处,将第2间歇板的周边部、中央部设置在临近第3、第2端子的接触部处,键顶具有第1、第2按压部,该第1、第2按压部根据对操作部的按压而分别对第1、第2间歇板的中央部进行按压使其反向,将操作部设在下述的位置,即,以第1、第2按压部按压在第1、第2间歇板上的按压点K1、K2为支点的键顶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上的动作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位置,通过对操作部的第一档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中的一个的中央部反向,便进行第一阶段连接,通过对操作部的第二档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中的另一个的中央部也反向,便进行第二阶段连接。
上述结构中,根据对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键顶的第1、第2按压部依次对第1、第2间歇板的各自的中央部进行按压而使其反向。
即,由于操作间设在P3≠P4成立的键顶上的位置,故通过对操作部的第一档的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中的一方的中央部反向而与接触部中的对应的二个相接触,即进行第一阶段的连接,通过对操作部的第二档的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中的另一方的中央部也反向,而与全部接触部相接触,即进行第二阶段的连接。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为了使第1、第2间歇板的结构简单,将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设成相等,使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为了简单地规定操作部的形成位置,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将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设在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间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为了更增大第一档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例如卡搭声感)的自由度,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使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2、3或4所述的发明中,为了设成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方向与基板面相平行的横置型且将壳体安装在印刷电路布线基板上,第1、第2、第3端子的连接部从壳体上向着与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方向相同的方向并列地突出设置。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为了减小壳体从印刷电路布线基板的端缘突出的长度、并且可容易地将壳体安装在印刷电路布线基板的缺口部内,壳体具有档块,在将壳体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切口部上时该档块与切口部的端缘附近的基板面相抵接。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二档动作按钮开关,该开关具有并列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面的第1、第2按钮开关和设置在临近第1、第2按钮开关的第1、第2键顶一侧的键顶,第1、第2按钮开关具有对应的第1、第2间歇板,第1、第2间歇板的中央部形成向对应的第1、第2键顶侧鼓出的拱顶状,键顶具有突设在一侧的操作部和突设在另一侧的第1、第2按压部,根据操作部的按压,第1、第2按压部对第1、第2键顶进行按压,便因第1、第2间歇板的一方的反向而进行第一阶段的连接,和因另一方接着反向而进行第二阶段的连接,即进行二个阶段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将操作部设在这样的位置,即分别以第1、第2按压部按压在第1、第2键顶上的按压点K1、K2为支点时的键顶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上的动作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位置。
上述的结构中,根据对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键顶的第1、第2按压部便对第1、第2按钮开关的第1、第2键顶进行按压,而依次使第1、第2按钮开关的第1、第2间歇板各自的中央部反向。
也就是说,由于操作部设在P3≠P4成立的键顶上的位置,故通过对操作部的第一档的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中的一方的中央部反向而进行第一阶段的连接,通过对操作部的第二档的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中的另一方的中央部也反向而进行第二阶段的连接.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为了使第1、第2按钮开关的结构简单,将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设成相等,使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为了简单地规定形成于键顶的操作部的形成位置,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将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设在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上。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为了更加增大第一档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例如卡塔声感)的自由度,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使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8、9或10所述的发明中,为了将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方向设成与基板面平行的横置型、且可将第1、第2按钮开关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将第1、第2按钮开关并列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面,使对应的第1、第2键顶的按压方向与印刷电路布线基板的基板面相平行。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用并列地配置在间歇板收放凹部内的第1、第2间歇板二块板形成有利于进行二个阶段连接动作的间歇板,第1、第2间歇板的中央部形成鼓出的拱顶状,将操作部设在这样的位置,即以按压点K1、K2为支点的键顶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上的动作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键顶上的位置,通过对操作部的第一档的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的一方的中央部反向,通过第二档的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的另一方的中央部也反向,由于设成这样的结构,故可以延长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增大第一档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的自由度,还可以减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面积。例如,将第1、第2间歇板各自的外径设为2.3mm时,可以将图2的外形尺寸中的纵向尺寸(W)设为2.9mm,横向尺寸(L)设为6.5mm,可以比提案例的尺寸(图22中,将第2间歇板370的外径设为2.3mm时,纵向尺寸为7.8mm,横向尺寸为5.7mm)减小。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将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设成相等,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对应的位置,故可以使第1、第2间歇板的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将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设在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对应的位置,故可以简单地决定操作部的形成位置。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对应的位置,故可以更加增大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第一档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例如卡搭声感)的自由度。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2、3或4所述的发明中,从壳体上、朝着与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并列地突设着第1、第2、第3端子的连接部,故可以设成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方向与基板面平行的横置型而将壳体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可以降低离基板面的高度。例如可以将图2中的高度(H)设为1.7mm,可以比提案例(高度为1.85mm)的高度降低。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壳体具有档块,在壳体安装到印刷电路板的缺口部内时,该档块与缺口部的端缘附近的基板面抵接,故可以减小壳体从印刷电路板的端缘上突出的长度,并且可容易地将壳体安装到缺口部内。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其结构是具有第1、第2按压开关和键顶,第1、第2按压开关具有第1、第2间歇板,将第1、第2间歇板的中央部设成鼓出的拱顶状,将操作部设在这样的位置,即以按压点K1、K2为支点的键顶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上的按压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位置,基于对操作部的按压,因第1、第2间歇板的一方反向而进行第一阶段的连接,和因紧接着第1、第2间歇板的另一方的反向而进行第二阶段的连接,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故可以延长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使用寿命,同时可增大第一档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的自由度,并且可以减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面积。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将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设成相等,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对应的位置,故可以使第1、第2按钮开关的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将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设在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对应的位置上,故可以简单地决定操作部的形成位置。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使第1、第2间歇板的负荷特性不同,并使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对应的位置,故可以更加增大第一档和第二档的负荷特性(例如卡搭声感)的自由度。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7、8、9或10所述的发明中,为使对应的第1、第2键顶的按压方向与印刷电路板的基板面相平行,可将第1、第2按钮开关并列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面,故可以设成键顶的操作部的按压方向与基板面平行的横置型,而将第1、第2按钮开关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可以减小离基板面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1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一实施形式例子即图2之剖视图,图1(a)是沿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b)是沿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c)是沿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1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一实施形式例子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图2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1~图4中的壳体1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正视图。
图7是图5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5的剖视图,图8(a)是沿A-A线的剖视图,图8(b)是沿B-B线的剖视图,图8(c)是沿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1~图4中的键顶8的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正视图,图9(c)是仰视图,图9(d)是图9(a)的右侧视图,图9(e)是图9(a)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图4中的盖9的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正视图,图10(c)是图10(a)的右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2的一实施形式例子之图,图11(a)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2的其它实施形式例子之图,图12(a)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2(b)是图12(a)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现有例子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的正视图。
图15是图13的右侧视图。
图16是图1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3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3~图18中的间歇板240之图,图19(a)是俯视图,图19(b)是图19(a)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申请人的提案例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的正视图。
图22是图20的剖视图,图22(a)是沿A-A线的剖视图,图22(b)是沿B-B线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0~图22中的壳体300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的正视图。
图25是表示图20~图22中的第1间歇板360的俯视图。
图26是沿图2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图20~图25中的第1间歇板360之图,图27(a)是图25的B-B线的剖视图,图27(b)是图25的C-C线的剖视图,图27(c)是图27(b)的D-D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图1~图1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图图1~图10对发明1的一实施形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图4是表示整体结构之图,在这些图中,符号3、4、5为第1、第2、第3端子,符号6为第1间歇板,符号7为第2间歇板,符号8为键顶,符号9为盖,符号10为印刷电路板。
壳体1是用绝缘性合成树脂成形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如图5~图8所示,具有长方形的底板11和从该底板11的外周边一体地直立而包围的侧板12,由底板11和侧板12形成上方开口的间歇板收放凹部13,该间歇板收放凹部从开口侧观察时呈椭圆形。
间歇板收放凹部13由分别收放第1、第2间歇板6、7的第1、第2收放凹部14、15和连通两者的连通凹部16构成。
第1收放凹部14的内底面具有圆形的中央部和与该中央部的周边连接的环状周边部,中央部的表面高度形成得比周边部的稍低一些,周边部的一部分、即与连通凹部16相向的一侧(在图5中为左侧)形成有与第1间歇板6的周边部抵接的第1台阶部17。
第2收放凹部15的内底面具有与第1收放凹部14的内底面一样的中央部和周边部,周边部的一部分、即与连通凹部16相向的一侧(图5中为右侧)形成有与第2间歇板7的周边部抵接的第2台阶部18。
连通凹部16的内底面具有大致正方形的中央部和与该中央部的相向的对边(图5中为上边和下边)连接的梯形的周边部,中央部的高度形成得与第1、第2收放凹部14、15的周边部高度相同,周边部的表面高度形成得比中央部稍高些.
假设通过连通凹部16的中心的、与底板1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20,通过第1、第2收放凹部14、15中心的、与底板1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21、22,则垂直轴21、20之间和垂直轴20、22之间的间距设成相等。
在壳体1的侧板12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卡合盖9用的卡合突起24~24和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0的缺口部10a上时防脱用的档块25、25。
壳体1成形时在壳体1的底板11上一体地设有第1、第2、第3端子3、4、5。例如将导电性金属板通过冲压成形所形成的第1、第2、第3端子3、4、5配置在金属模内,通过树脂的注入、凝固而一体成形。这时,在第3端子5的一端侧形成有接触部51,在另一端侧通过露出部52形成有连接部53。
接触部51,其中心与垂直轴20一致,并且位于连通凹部16的内底面中央部,从周边的内底面露出,其上面设成与第1、第2台阶部17、18的上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露出部52从底板11的一方的长边中点附近露出到外部,沿着底板11的外侧面折弯,并且与底板11的短边大致平行地配置,直至底板11外侧面的大致中央部.
连接部53从露出部52的前端部与底板11的外侧面大致垂直地突设在外侧。
另外,在第1、第2端子3、4的一端侧形成有接触部31、41,在另一端侧通过露出部32、42形成有连接部33、43。
接触部31、41,其中心与垂直轴21、22一致,并且位于第1、第2收放凹部14、15的内底面的中央部,从周边的内底面露出,其上面比周边部的上面稍高,并且比第1、第2台阶部17、18的上面稍低。
露出部32、42从底板11的一方长边的两端附近露出到外部,沿着底板11的外侧面折弯,并且与第3端子5的露出部52大致平行地配置。
连接部33、43从露出部32、42的前端部与底板11的外侧面大致垂直地突设在外侧。
第1间歇板6是将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板通过冲裁、深冲加工形成的,收放在第1收放凹部14内,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中央部向离开第1收放凹部14内底面的方向鼓出的圆板形(即拱顶形)。
第2间歇板7是将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板通过冲裁、深冲加工形成的,收放在第2收放凹部15内,形成与第1间歇板6同样的圆板形。
键顶8是用于按压第1、第2间歇板6、7使其按二个阶段产生弹性变形的部件,如图9所示,具有椭圆板形的主体部81、突设在该主体部81的上面侧的大致圆柱形的操作部82及突设在主体部81的下面侧的大致圆柱形的按压部83、84。
假设通过主体部81的中心的、与主体部8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符号85,通过第1、第2按压部83、84的中心的、与主体部8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符号86、87,通过操作部82的中心的、与主体部8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符号88,则将垂直轴86、85之间和垂直轴85、87之间的间隔设成相等,垂直轴88设成位于垂直轴86、85之间。
盖9是覆盖间歇板收放凹部13的开口部且固定在壳体1上的部件,如图10所示,其外缘形成与壳体1的外缘大致相同的长方形,中央部形成键顶用孔91,用于使键顶8的操作部82可上下动作地突出来,外周部形成有卡合弹簧部92~92,用于压入壳体1的卡合突起24~24内进行卡合。
下面,对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组装进行说明。
(1)在成形壳体1时,如图5~图8所示,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在壳体1的底板11上形成第1、第2、第3端子3、4、5。
(2)然后,将第1、第2间歇板6、7收放在壳体1的间歇板收放凹部13内的规定位置上.即,分别将第1间歇板6收放在第1收放凹部14内,将第2间歇板7收放在第2收放凹部15内。
这时,使通过第1间歇板6中央部的中心的垂直轴与第1收放凹部14的垂直轴21相一致,使通过第2间歇板7中央部中心的垂直轴与第2收放凹部15的垂直轴22相一致。另外,使第1间歇板6的周边部的一部分与第1台阶部17和第3端子5的接触部51抵接,第1间歇板6的中央部以规定间隔临近第1端子3的接触部31设置,使第2间歇板7的周边部的一部分与第2台阶部18和第3端子5的接触部51抵接,第2间歇板7的中央部以规定间隔临近第2端子4的接触部41设置。
(3)接着,将键顶8的主体部81收放在壳体1的间歇板收放凹部13内,从其上面盖上盖9,使操作部82从键顶用孔91中突出来,将盖9的卡合弹簧部92~92压入壳体1的卡合突起24~24进行卡合,便完成图1~图4所示的组装。将该键顶8向间歇板收放凹部13内收放时,分别使主体部81的垂直轴85、86、87与壳体1的垂直轴20、21、22相一致地进行收放.
上述组装完毕的状态,在第1、第2间歇板6、7以其中央部被键顶8的第1、第2按压部83、84按压而稍产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收放在第1、第2收放凹部14、15内,如图1(a)所示那样,成为使周边部的一部分始终与第3端子5的接触部51接触的状态。
另外,该组装完毕的状态也可以是这样的状态,即,键顶8的第1、第2按压部83、84只与第1、第2间歇板6、7的中央部抵接或通过缓冲材料抵接触,第1、第2间歇板6、7不产生弹性变形,第1、第2间歇板6、7的周边部的一部分与第3端子5的接触部51接触或不接触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对键顶8的操作部82的第一档的按压,使第1间歇板6的中央部、周边部与第1、第2端子3、5的接触板31、51接触,通过对操作部82的第二档的按压,使第2间歇板7的中央部、周边部与第2、第3端子4、5的接触部41、51接触。
(4)上述那样组装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如图1(b)、图1(c)、图2~图4所示,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0的缺口部10a内后,将第1、第2、第3端子3、4、5的连接部33、43、53软钎焊在印刷电路板10上的对应的接合区上,与布线图形在电气上进行连接。这时,键顶8的操作部82的按压方向与印刷电路板10的基板面平行。即,二档动作按钮开关为横置型的。
另外,向印刷电路板10上安装时,壳体1的档块25、25与印刷电路板10的缺口部10a的端缘附近的基板面抵接而成为防脱状态,故向印刷电路板10上的安装容易进行。
下面,对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的作用加以说明。
为便于说明,如图1(a)所示,假设第1、第2间歇板6、7的动作负荷(按压负荷)为P1、P2,垂直轴86、85之间和垂直轴85、87之间的间距为L,垂直轴88、85之间的间距为M(M<L),第1、第2按压部83、84的按压第1、第2间歇板6、7的按压点为K1、K2。
(1)假设以按压点K1为支点时的、键顶8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82上的动作负荷P为P3,则下式(1)成立。
P3=(2L×P2)/(L—M)…(1)
假设以按压点K2为支点时的、键顶8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82上的动作负荷P为P4,则下式(2)成立。
P4=(2L×P1)/(L+M)…(2)
(2)由于第1间歇板6和第2间歇板7的负荷特性相同,故P1=P2,根据式(1)、(2),P3>P4。
P3相当于使第2间歇板7反向的动作力,P4相当于使第1间歇板6反向的动作力,故当对键顶8的操作部82进行按压时,首先,第1按压部83对第1间歇板6的中央部进行按压,使第1间歇板6反向而产生卡搭声感,第1间歇板6的中央部便与第1端子3的接触部31接触。因此,第1、第3端子3、5之间在电气上连接而进行第一阶段连接。
然后,进一步对键顶8的操作部82进行按压时,第2按压部84对第2间歇板7的中央部进行按压,使第2间歇板7反向而产生卡塔声感,第2间歇板7的中央部便与第2端子4的接触部41接触。因此,第2、第3端子4、5之间也在电气上连接而进行第二阶段连接。
(3)当解除对键顶8的操作部82的按压时,因第1、第2间歇板6、7自身的复原力将键顶8推上来,第1、第2间歇板6、7的中央部离开第1、第2端子3、4的接触部31、41,在电气上成为非连接状态,恢复到图1(a)所示的初期状态。
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中,为了可容易地将壳体1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0的缺口部10a内,在壳体1上形成有档块25、25,安装壳体1时使该档块25、25与缺口部10a的端缘附近的基板面抵接,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在省略档块25、25而安装在没有缺口部10a的印刷电路板10上的场合也可以利用。
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中,将第1、第2、第3端子3、4、5的连接部33、43、53的突出方向设成与键顶8的操作部82的按压方向大致相同,用于操作部82的按压方向与印刷电路板10的基板面大致平行的横置型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安装到印刷电路板10上时,可降低离基板面的高度,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用于操作部82的按压方向与印刷电路板10的基板面大致垂直的竖直型的二档动作按扭开关。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中,将键顶8的操作部82的垂直轴88设成位于垂直轴86、85之间,通过对操作部82的第一档的按压,使第1间歇板6反向,通过第二档的按压,使第2间歇板7反向,但本发明不局限这种结构,也可以用于设计成下述结构的场合,即,将键顶8的操作部82的垂直轴88设成位于垂直轴85、87之间,通过对操作部82的第一档的按压,使第2间歇板7反向,通过第二档的按压,使第1间歇板6反向。
在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中,对于第1、第2间歇板6、7的负荷特性相等,且将操作部82的形成位置设成其垂直轴88偏离键顶8的中心的垂直轴85的位置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这样的场合,即,使第1、第2间歇板6、7的负荷特性不同,并且操作部82的形成位置设成其垂直轴88与键顶8的中心垂直轴85相一致的位置的场合,或者使第1、第2间歇板6、7的负荷特性不同,并且将操作部82的形成位置设成其垂直轴88偏离键顶8的中心的垂直轴85的位置,并且设成的设成以按压点K1、K2为支点的键顶8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82上的动作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位置的场合。
下面,用图11对发明2的一实施形式例子加以说明。
图11中,符号110为印刷电路板,符号120为主体壳体,符合130、140为第1、第2按钮开关,符号150为键顶。
主体壳体120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上板121和侧板122,由该上板121和侧板122形成上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按钮开关收放凹部123。
主体壳体120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10的上面,上板121的一部分形成有与按扭开关收放凹部123连通的键顶用孔124。
在印刷电路板110的面对按钮开关将收放凹部123的上面固定着第1、第2按钮开关130、140,该第1、第2按钮开关130、140的连接部被软钎焊在印刷电路布线基板110的对应的接合区上,与布线图形在电气上连接。
第1、第2按钮开关130、140具有对应的第1、第2开关主体131、141和第1、第2键顶132、142,在第1、第2开关主体131、141内设有对应的第1、第2间歇板133、143,该第1、第2间歇板133、143具有相同的负荷特性。
第1、第2按钮开关130、140设成这样的,即通过将第1、第2键顶132、142向下方按压,便使对应的第1、第2间歇板133、143反向,引起卡搭声感而开关闭合。
键顶150具有长方形状的主体部151、突设在该主体部151的上面侧的大致圆柱形的操作部152及突设在主体部151下面侧的大致半球形的第1、第2按压部153、154,操作部152从键顶用孔124向外部突出。
假设通过主体部151中心的、与主体部15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155,通过第1、第2按压部153、154中心的、与主体部15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156、157,通过操作部152中心的、与主体部151的板面垂直的轴为158,则垂直轴156、155之间和垂直轴155、157之间的间距设成相等,垂直轴158设成位于垂直轴156、155之间。
下面,对图11的实施形式例子的作用加以说明。
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如图11(b)所示,假设第1、第2间歇板133、143的动作负荷为P1、P2,垂直轴156、155之间和垂直轴155、157之间的间距为L,垂直轴158、155之间的间距为M(M<L),假设以第1按压部153按压第1按钮开关130的按压点K1为支点时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152上的动作负荷为P3时,与图1~图10的实施形式例子一样,上述(1)式成立,以第2按压部154按压第2按钮开关140的按压点K2为支点时施加在操作部152上的动作负荷为P4,上述(2)式成立。
因此,与图1~图10的实施形式例子一样,当对键顶150的操作部152进行按压时,首先第1按压部153对第1按钮开关130的第1键顶132进行按压,使第1间歇板133反向而产生卡搭声感,第1按钮开关130便成为开关闭合状态。
然后,进一步对键顶150的操作部152进行按压时,则第2按压部154对第2按钮开关140的第2键顶142进行按压,使第2间歇板143反向而产生卡搭声感,第2按钮开关140便成为开关闭合状态。
另外,解除对键顶150的操作部152的按压时,因第1、第2间歇板133、143自身的复原力,通过第1、第2键顶132、142将键顶150推上来,恢复成图11(b)所示的初期状态(即开关断开状态)。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对于用于竖置型二档动作按钮开关的场合进行了说明,该开关是将第1、第2按钮开关130、140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10上,使第1、第2开关主体131、141的底面与印刷电路板110的基板面抵接,对键顶150的操作部152按压的按压方向与印刷电路板110的基板面垂直,但本发明不局限于用这种场合,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用于横置型二档动作按钮开关,该开关是将第1、第2按钮开关130、140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10上,使第1、第2开关主体131、141的侧面与印刷电路板110的基板面抵接,对键顶150的操作部152按压的按压方向与印刷电路板110的基板面平行。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将二档动作按钮开关装在印刷电路110上时,可以降低离基板面的高度。
另外,在图11、图12中,为了说明方便起见,主体壳体、第1和第2按钮开关、键顶等用相同的符号表示,但实施上图12的横置型是将图11的竖置型变更为横置型用的结构。
图11、图12的例子中,设成这样的结构,即将操作作部152的垂直轴158设在垂直轴156、155之间,通过对操作部152的第1档的按压,使第1按扭开关130成为开关闭合状态,通过第二档的按压,使第2按钮开关140成为开关闭合状态,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设成下述结构的场合,即将键顶150的操作部152的垂直轴158设成位于垂直轴155、157之间,通过对操作部152的第一档的按压,使第2按扭开关140成为开关闭合状态,通过第二档的按压,使第1按钮开关130成为开关闭合状态。
在图11、图12的例子中,对于第1、第2按钮开关130、140的第1、第2间歇板133、143的负荷特性相等,且将操作部152的形成位置设成其垂直轴158偏离键顶150中心的垂直轴155的位置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以下场合,即,使第1、第2间歇板133、143的负荷特性不同,且将操作部152的垂直轴158设在与键顶150中心的垂直轴155一致的位置的场合,或者,使第1、第2间歇板133、143的负荷特性不同,并且将操作部152的垂直轴158设在偏离键顶150中心的垂直轴155的位置,而且设成以按压点K1、K2为支点的键顶150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152上的动作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位置的场合。

Claims (6)

1.一种二档动作按钮开关,该二档动作按钮开关是在壳体(1)内形成有收放间歇板的间歇板收放凹部(13),使固定在壳体(1)上的第1、第2、第3端子(3、4、5)的接触部(31、41、51)在间歇板收放凹部(13)的内底面上,通过对键顶(8)的操作部(82)的按压,使间歇板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进行二个阶段的连接,其特征在于,用并列配置在间歇板收放凹部(13)内、且各自的中央部向离开间歇板收放凹部(13)的内底面的方向鼓出的拱顶状的第1、第2间歇板(6、7)形成上述间歇板,将第1间歇板(6)的中央部、周边部设置在临近第1、第3端子(3、5)的接触部(31、51)处,将第2间歇板(7)的周边部、中央部设置在临近第3、第2端子(5、4)的接触部(51、41)处,键顶(8)具有第1、第2按压部(83、84),该第1、第2按压部根据对操作部(82)的按压而分别对第1、第2间歇板(6、7)的中央部进行按压使其反向,将操作部(82)设在下述的位置,即,以第1、第2按压部(83、84)按压在第1、第2间歇板(6、7)上的按压点K1、K2为支点的键顶(8)的力矩平衡时施加在操作部(82)上的动作负荷为P3、P4时,P3≠P4成立的位置,通过对操作部(82)的第一档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6、7)中的一个的中央部反向,便进行第一阶段连接,通过对操作部(82)的第二档按压,使第1、第2间歇板(6、7)中的另一个的中央部也反向,便进行第二阶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将第1、第2间歇板(6、7)的负荷特性设成相等,使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使第1、第2间歇板(6、7)的负荷特性不同,将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设在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使第1、第2间歇板(6、7)的负荷特性不同,使动作负荷P3、P4的作用力点偏离与按压点K1、K2之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第1、第2、第3端子(3、4、5)的连接部(33、43、53)从壳体(1)上向着与键顶(8)的操作部(82)的按压方向相同的方向并列地突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档动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1)具有档块(25),在将壳体(1)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0)的缺口部(10a)上时该档块与切口部(10a)的端缘附近的基板面相抵接。
CNB031483305A 2002-10-22 2003-06-30 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5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06794A JP4180877B2 (ja) 2002-10-22 2002-10-22 2段動作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306794/2002 2002-10-22
JP306794/02 2002-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2457A CN1492457A (zh) 2004-04-28
CN100492569C true CN100492569C (zh) 2009-05-27

Family

ID=3206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83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569C (zh) 2002-10-22 2003-06-30 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09272B2 (zh)
EP (1) EP1414053A3 (zh)
JP (1) JP4180877B2 (zh)
CN (1) CN10049256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0154A (ja) * 2004-03-12 2005-12-08 Fuji Denshi Kogyo Kk 二段動作スイッチ
FR2868874B1 (fr) * 2004-04-09 2010-09-10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mmutateur electrique du type normalement ferme
JP4445837B2 (ja) * 2004-04-21 2010-04-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KR101086403B1 (ko) * 2004-09-10 2011-1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채용한디지털 촬영 장치
US7808486B2 (en) 2005-02-09 2010-10-0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feedback to facilitate navigation and the entry of inform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1691257A1 (en) * 2005-02-09 2006-08-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feedback to facilitate navigation and the entry of inform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DE112006003312T5 (de) * 2005-12-05 2008-10-23 OMRON DUALTEC Automotive Electronics Inc., Oakville Elektrischer Schalter
JP2007329022A (ja) * 2006-06-08 2007-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00538953C (zh) * 2006-11-10 2009-09-0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合一的按键结构
US7241957B1 (en) * 2006-11-16 2007-07-10 Altek Corporation Two-in-one button structure
FR2924858B1 (fr) * 2007-12-06 2011-04-01 Coactive Technologies Inc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actionnement lateral et ensemble comportant un tel commutateur
JP2010040428A (ja) * 2008-08-07 2010-02-18 Smk Corp スイッチ
EP2175463B1 (en) 2008-10-08 2013-04-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wo-Stage Switch Assembly
JP2010118336A (ja) * 2008-10-14 2010-05-27 Panasonic Corp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する電子機器
US10061411B2 (en) * 2016-08-19 2018-08-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ual-function switch for stylus tail eraser
FR3075457B1 (fr) * 2017-12-19 2019-11-15 Airbus Helicopters Mecanisme de commande electrique et aeronef
JP2022074170A (ja) * 2019-03-11 2022-05-18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6935A (en) * 1974-02-22 1978-06-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put device
GB1467308A (en) * 1975-08-12 1977-03-16 Burgess Micro Switch Co Ltd Electric switches
US4707765A (en) * 1984-07-26 1987-11-17 Nihon Kaiheik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d wiring board mounted control instrument
DE3441129A1 (de) * 1984-11-10 1986-05-15 Telefunken electronic GmbH, 7100 Heilbronn Mit schaumstoff umspritzter tastschalter
US5430261A (en) * 1994-01-18 1995-07-04 Eaton Corporation Switch assembly including sequential switch rocker/lever operating mechanism
DE4401314C2 (de) * 1994-01-19 1998-01-22 Nbb Nachrichtentech Gmbh Mehrstufenschalter
US5834716A (en) * 1996-08-09 1998-11-10 Packard Hughes Interconnect Company Four position two dome switch
US5719361A (en) * 1996-08-09 1998-02-17 Packard Hughes Interconnect Company Mechanism for multiple dome dual detent
DE19755988A1 (de) * 1997-12-17 1999-06-24 Elmed Dr Ing Mense Gmbh Schalteinrichtung für mit Hochspannung arbeitende Elektrogeräte wie z. B. tragbare Oberflächenprüfgeräte
DE29815108U1 (de) * 1998-08-22 1998-10-29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Wilmington, Del. Doppelschalter
JP3959916B2 (ja) * 2000-01-25 2007-08-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その装着方法
JP4547800B2 (ja) 2000-12-22 2010-09-22 株式会社Ihi 脱硫排水中の難分解性成分の分解法及び装置
JP2002245895A (ja) * 2001-02-14 2002-08-30 Yazaki Corp ドームスイッチ
US6303887B1 (en) * 2001-02-23 2001-10-16 Shin-Etsu Polymer Co., Ltd. Pushbutton switch element for pushbutton switch structure
JP2004031171A (ja) * 2002-06-26 2004-01-29 Smk Corp 2段動作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46095A (ja) 2004-05-20
US20040099519A1 (en) 2004-05-27
EP1414053A2 (en) 2004-04-28
CN1492457A (zh) 2004-04-28
US6809272B2 (en) 2004-10-26
JP4180877B2 (ja) 2008-11-12
EP1414053A3 (en) 2005-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2569C (zh) 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US4194105A (en) Switches
CN100576400C (zh) 滑动操作式开关
US5898147A (en) Dual tact switch assembly
JP4445837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20140110237A1 (en) Push switch
CN100365749C (zh) 多向操作开关
EP1218903A1 (en) Improved multiway electrical switch having a tactile effect and a single tripping member
US709748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conductive terminals
US6605786B2 (en) Electrical switch single sliding/rotary actuator
US20110114463A1 (en) Side key modul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01176357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JP4026211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2004031171A (ja) 2段動作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2352664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404087A (zh) 按钮开关
US6710276B2 (en) Keyswitch for an electronic instrument
CN109003855A (zh) 微动开关
JP4867783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CN216648142U (zh) 一种硅胶按键
WO2013011802A1 (ja) 接触部材
CN100501890C (zh) 按压接通开关
KR200297764Y1 (ko) 택트 스위치
KR200319306Y1 (ko) 피씨비형 택트 스위치
CN112053873A (zh) 一种轻触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1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1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