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0096C - 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0096C
CN100450096C CNB2006100575894A CN200610057589A CN100450096C CN 100450096 C CN100450096 C CN 100450096C CN B2006100575894 A CNB2006100575894 A CN B2006100575894A CN 200610057589 A CN200610057589 A CN 200610057589A CN 100450096 C CN100450096 C CN 1004500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tate
local terminal
pseudo
conve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575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0590A (zh
Inventor
康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575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0096C/zh
Publication of CN1870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0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00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009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节点的本端状态;获取该节点的远端状态;根据该节点的本端状态和远端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本发明通过节点的本端状态和与该节点相连的节点的远端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可简便且准确地确定节点的转发状态;并且,由于确定节点的转发状态时考虑了远端状态,可实现伪线中所有节点的转发状态一致性,即通过单一节点即可了解整个通信链路的状态,方便业务配置和查询,降低了状态通告的通信流量和减少了差错率,可以方便相关控制信令、网管和计费处理等。

Description

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仿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信运营商最初以租赁专线(Leased Line)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二层链路,但是由于该方式存在建设时间长、线路无法共享、价格昂贵、难于管理等缺点,不适合分支多、增加快的客户,因此随着ATM(Asynchronous TransportMode,异步传输模式)和FR(Frame Relay,帧中继)技术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开始采用VC(Virtual Circuit,虚电路)方式为客户提供点到点的二层链路,客户再在其上建立自己的三层网络以承载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I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网间数据包交换控制协议)等数据流。
然而,虚电路方式在不同类型网络(如ATM、FR)上提供VPN(Virtual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业务和Internet业务,运营商需建设、维护多种独立的网络,故成本仍然较高;虚电路方式另一缺点是速率较慢,而且配置较复杂,当增加一个站点时,管理员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工作。
为弥补以上技术的不足,一种在IP网上提供VPN服务、可方便设定任意速率、配置简单的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是MPLS(Multiple Protocol Label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VPN。该技术可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IP服务和二层三层VPN服务、可方便设定任意速率、配置简单。运营商可以在一种网络上即可同时提供Best-effort(尽力而为)IP服务、三层VPN、二层VPN、流量工程、区分服务等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维护、运行费用。
基于MPLS的VPN业务有两种,分别是L3(Layer 3)MPLS VPN和L2(Layer 2)MPLS VPN。其中,L2MPLS VPN的一个优势在于避免如L3 VPN那样介入用户的内部路由层次,运营商不需要维护用户的路由信息。随着该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产生了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端到端的伪线仿真)业务。PWE3就是一种L2VPN技术,在原有L2VPN的Martini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优化了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信令进行交互的流程。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在协议draft-ietf-pwe3-control-protocol-17.txt中详细描述了新的信令流程,主要是增加了Notification报文;并且在协议draft-martini-pwe3-segmented-pw-00.txt中在原有SH-PW(Single-Hop PW,单跳PW)的基础上提出了MH-PW(Multi-hop PW,多跳PW)的概念,描述了伪线交换的信令和转发的流程。
伪线交换技术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1)两台业务提供商边缘设备可以在不同的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域内,(2)两台业务提供商边缘设备的网络类型不同(比如一个是MPLS网络,另一个是L2TPv3网络),(3)业务提供商边缘设备性能无法满足需求时,在维持伪线数目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承载信令的会话数目,让伪线的汇聚上移。因此,伪线业务得到进一步扩展,可以跨不同的自治***,可以连接MPLS网络和L2TPv3网络,对业务提供商边缘设备的性能要求降低。
在PWE3的PW建立过程中,通过LDP信令协议实现将转发信息分配到对应的PW节点上。PWE3的LDP实现有单跳和多跳两种。在draft-ietf-pwe3-segmented-pw-00主要描述了在处理MPLS控制平面的交换时对LDP信令报文的处理过程,其中提到了使用Notification或Mapping/Release传递转发状态。
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节点的转发状态只能通过登录该节点的管理设备才能确定,不能根据节点本身的端口状态及相邻节点的端口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不能简便确定节点转发状态,更没有要求所有节点转发状态一致性,因此,在不同的公司的产品实现中,存在信令交互正确而各节点转发状态不一致的现象。例如,一个***中包括A、B、C、D四个节点,四个节点的转发状态不一致,其中B为不可转发,而A、C和D节点为可转发,当有一个业务要从A发送到D时,实际由于B不可转发而不能实现,但是由于A并不知道,因此照样接收并发送该业务,结果造成该业务无法到达D,只有登录D才能确认业务状态,影响故障查询和定位,在计费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错误计费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伪线业务配置后,不能简便准确确定节点转发状态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节点的连接电路状态和本端隧道状态确定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
B、获取该节点的相邻节点状态;
C、根据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和相邻节点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
该节点的连接电路为UP且本端隧道为UP时,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为可转发。
所述相邻节点状态通过信令报文进行通告。
所述信令报文为端到端伪线仿真信令中的标签分发协议的扩展报文MAPPING或NOTIFICATION。
根据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和相邻节点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具体为:当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为可转发且相邻节点状态为可转发时,则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
所述节点包括起点或终点,或中间交换节点。
对于中间交换节点,连接电路状态由该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本端节点状态和该侧的相邻节点状态等效得到。
当所述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本端遂道状态为UP且该侧的相邻节点状态为可转发时,所述连接电路状态为UP。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和与该节点相连的节点的相邻节点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可简便且准确地确定节点的转发状态;并且,由于确定节点的转发状态时考虑了相邻节点状态,可实现伪线中所有节点的转发状态一致性,即通过单一节点即可了解整个通信链路的状态,方便业务配置和查询,降低了状态通告的通信流量和减少了差错率,可以方便相关控制信令(如多条业务下的主备倒换)、网管和计费处理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端到端伪线仿真单跳转发状态一致性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端到端伪线仿真多跳转发状态一致性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中间交换节点的等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确定节点的本端状态。其中,本端状态由该节点的连接电路和本端隧道状态决定,即:当连接电路为UP(存在)且本端隧道为UP(存在)时,该节点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当该节点的连接电路或本端隧道其中之一不存在时,该节点的本端状态为不可转发。
步骤s102,获取该节点的远端状态。该远端状态通过LDP信令扩展的MAPPING/NOTIFICATION消息传递。
步骤s103,根据该节点的本端状态和远端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当该节点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且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该节点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当该节点的本端状态或远端状态其中之一为不可转发时,该节点的转发状态为不可转发。
上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中,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包括:单跳节点和多跳节点,所述单跳节点即起点或终点,所述多跳节点即中间交换节点。下面分别对起点或终点及中间交换节点两种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对于起点或终点:首先判断该起点或终点的连接电路状态和本端隧道状态,如果连接电路状态和本端隧道状态都为UP(存在),则该起点或终点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然后通过LDP信令扩展的Request、Mapping、Notification、Release和Withdraw消息获得远端状态,当起点或终点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且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该起点或终点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
对于中间交换节点:首先,将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本端隧道状态和该侧的远端状态等效为单跳节点方式下的连接电路状态;然后,根据该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等效连接电路和另一侧本端隧道状态确定该中间交换节点的本端状态:如果该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等效连接电路与另一侧本端隧道状态为UP(存在)时,该中间交换节点的该侧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其中,当且仅当该侧隧道有效且该侧的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该侧等效连接电路为UP;最后,根据该中间交换节点的本端状态和对应的远端状态确定该中间交换节点的转发状态: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且对应的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该中间交换节点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例如,若该中间交换节点一侧(A侧)的本端等效连接电路为UP且另一侧(B侧)隧道为UP,同时该侧(B侧)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则该节点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
另外,通过在伪线上各节点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来确定各节点的转发状态,可实现伪线中所有节点转发状态一致性。
端到端伪线仿真中起点、终点或任一中间交换节点因条件改变而使转发状态为不可转发时,根据转发状态传递机制和信令的转发状态通告机制,伪线上所有节点状态均为不可转发,从而实现端到端伪线转发状态一致性。其中,伪线节点的转发状态通过报文发送到管理设备或者节点根据当前条件,如信令会话失效时自动变为不可转发,任一节点转发状态的变化时均需通过上述信令机制向相邻节点传递,从而使各节点状态最终保持一致。
当上述实现方案应用于只有两个单跳节点(起点和终点)的***时,如图2所示,通过起点UPE1的连接电路和本地隧道状态确定起点UPE1的本端状态,起点UPE1通过远端信息获得终点UPE2的远端状态,当起点UPE1的本端状态和终点UPE2的远端状态都为可转发时,起点UPE1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同理,当终点UPE2的本端状态和起点UPE1的远端状态都为可转发时,终点UPE2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当起点UPE1或终点UPE2其中之一为不可转发时,根据LDP信令的转发状态传递功能,伪线上所有节点状态均为不可转发;当起点UPE1和终点UPE2转发状态均恢复正常时,根据LDP信令的转发状态传递功能,则各节点的状态变为均可转发。
当上述方案应用于包括起点、终点和至少一个中间交换节点的***时,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伪线中间交换节点不存在连接电路,并且伪线中间交换节点实现相邻两个PW段分别相连,因此在处理上有不同于单跳结点(UPE)。在处理中间交换节点A侧的信令时,将B侧等效为AC形成等效连接电路;如果该中间交换节点B侧的等效连接电路与A侧本端隧道状态为UP(存在)时,该中间交换节点的A侧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其中,当且仅当B侧隧道有效且B侧的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B侧等效连接电路为UP。当中间交换节点A侧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且A侧的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该中间交换节点A侧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同理,当中间交换节点B侧的本端状态为可转发,且B侧的远端状态为可转发时,该中间交换节点B侧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当中间交换节点的A侧和B侧的转发状态都为可转发时,该中间交换节点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当起点UPE1、终点UPE2或中间交换节点SPE其中之一为不可转发时,根据LDP信令的转发状态传递功能,伪线上所有节点状态均为不可转发;当起点UPE1、终点UPE2或中间交换节点SPE转发状态均恢复正常时,根据LDP信令的转发状态传递功能,则各节点的状态变为均可转发。
另外,端到端伪线仿真中,当一端隧道从有变成无,或者从无变成有,如果该端的远端存在且可转发,则等效处理为节点另一侧的AC状态变化;当一端的远端状态变化或者存在情况变化时,该端存在隧道,则也等效处理为另一侧的AC状态变化。
本发明不仅可是用于PWE3的LDP信令处理过程的状态一致性问题,还适用于满足与LDP PWE3条件类似的通信***实现转发状态一致性,比如,支持双向链路和支持节点间状态通告信令,这些信令可以是标准的或私有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节点的连接电路状态和本端隧道状态确定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
获取该节点的相邻节点状态;
根据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和相邻节点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节点的连接电路为UP且本端隧道为UP时,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为可转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节点状态通过信令报文进行通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报文为端到端伪线仿真信令中的标签分发协议的扩展报文MAPPING或NOTIFICATIO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和相邻节点状态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具体为:当该节点的本端节点状态为可转发且相邻节点状态为可转发时,则确定该节点的转发状态为可转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起点或终点,或中间交换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节点为中间交换节点时,所述连接电路状态由该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本端遂道状态和该侧的相邻节点状态等效得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间交换节点一侧的本端遂道状态为UP且该侧的相邻节点状态为可转发时,所述连接电路状态为UP。
CNB2006100575894A 2006-03-16 2006-03-16 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Active CN10045009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575894A CN100450096C (zh) 2006-03-16 2006-03-16 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575894A CN100450096C (zh) 2006-03-16 2006-03-16 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590A CN1870590A (zh) 2006-11-29
CN100450096C true CN100450096C (zh) 2009-01-07

Family

ID=3744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75894A Active CN100450096C (zh) 2006-03-16 2006-03-16 确定端到端伪线仿真节点转发状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0096C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176A (zh) * 2003-12-03 2005-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714544A (zh) * 2002-11-21 2005-12-28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互连异构的第2层vpn应用的***和方法
CN1722726A (zh) * 2004-07-12 2006-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伪线标签反射的二层虚拟专网设备和组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4544A (zh) * 2002-11-21 2005-12-28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互连异构的第2层vpn应用的***和方法
CN1625176A (zh) * 2003-12-03 2005-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722726A (zh) * 2004-07-12 2006-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伪线标签反射的二层虚拟专网设备和组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分层VPLS模型中PW的创建和维护. 刘峰,朱恒晔,崔子筠.微机发展,第16卷第2期. 2006
分层VPLS模型中PW的创建和维护. 刘峰,朱恒晔,崔子筠.微机发展,第16卷第2期. 2006 *
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PWE3):1. 框架结构. 李朝举.中国数据通信,第5期. 2003
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PWE3):1. 框架结构. 李朝举.中国数据通信,第5期.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590A (zh) 200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9900B2 (en) Edge node redundant system in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CN1969492B (zh) 动态转发邻接关系
CN101606341B (zh) 用于在穿过提供商网络的ce-ce路径上高效路由ip流量的技术
US8711863B2 (en) Virtual links in a routed ethernet mesh network
CN101710877B (zh)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
CN101047636B (zh) 端到端伪线仿真虚拟租用线接入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
CN101394361B (zh) 报文传输方法、设备和***
CN102571426B (zh)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0459531C (zh) 一种基于双向转发检测协议通告伪线故障的方法
CN108574616A (zh) 一种处理路由的方法、设备及***
EP3654664B1 (e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ed ring protection,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06211661A (ja) Mpls基盤のvpn提供装置及びvpn提供方法
CN109672619A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
CN102724117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1552711B (zh) 建立伪线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02353A (zh) 分组网络的保护方法、装置与***
CN101682552A (zh) 具有串连节点的网络中的故障通知
CN101878623A (zh) 在要求路径建立的ip网络中增强路由优化
CN108243114A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设备及***
CN101160862B (zh) 一种实现虚电路状态一致的方法及***
CN100499589C (zh) 一种建立端到端伪线仿真的多跳伪线的方法
CN1933422B (zh) 网络故障切换方法
CN103297338B (zh) 一种vpn路由通告方法和设备
US8427939B2 (en) MPLS tunnel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1860769B (zh) 一种ip与光融合的方法、装置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No. 1899 Xiyuan Avenue, high tech Zone (West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