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3363C - 融合终端 - Google Patents

融合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3363C
CN100413363C CNB2006100076519A CN200610007651A CN100413363C CN 100413363 C CN100413363 C CN 100413363C CN B2006100076519 A CNB2006100076519 A CN B2006100076519A CN 200610007651 A CN200610007651 A CN 200610007651A CN 100413363 C CN100413363 C CN 1004133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etwork
convergent terminal
convergent
pst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76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2526A (zh
Inventor
王新发
罗耀平
周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076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13363C/zh
Publication of CN1852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2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33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336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终端,可有选择地在至少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使用,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用于第一网络;第二通信装置,用于第二网络;基本公共部分,用于实现融合终端的输入功能和输出功能;应用处理器,用于使第一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和基本公共部分协作,根据需要使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中至少之一与基本公共部分建立连接,从而选择融合终端的多种承载模式中之一。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对于现有移动网络和PSTN网络没有特殊需求,用户在移动网络和PSTN网络中使用不同的电话号码,尊重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按照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拨打PSTN电话,实现了移动终端与PSTN终端在功能、模块上最大程度的共享,能够降低用户的话费。

Description

融合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可有选择地在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至少之一中使用的融合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移动终端通过与其他技术结合,产生新的终端类型,用以满足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为终端厂商刺激移动终端市场需求的重要法宝之一。例如手机与相机融合,成为拍照手机;手机与MP3融合,成为音乐手机;手机与收音机融合;手机与PDA融合;等等。
多模终端也是移动终端发展的一个趋势。GSM/WCDMA双模终端,CDMA/GSM双模终端,GSM/PHS双模终端,WCDMA/PHS双模终端,同一种技术不同频点的双模终端(例如900/1800MGSM手机),Wi-Fi/GPRS双模终端(卡)等。这些终端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移动接入技术的结合。
随着固定和移动网络上的业务应用由传统话音业务向非实时类,多媒体类新业务演变,固定移动网络融合(Fix MobilcConvergence,缩写为FMC)已经成为无线和有线网络运营商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新的业务将跨越固定和移动网络,并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和便捷的使用。欧洲、亚洲、南美和北美洲6家大型电信巨头组成了一个产业联盟——“固话-移动融合联盟(FMCA)”,以推动移动与固话服务的融合。这6个成员分别是瑞士电信SWISSCOM、英国电信、巴西电信、韩国电信、加拿大罗杰斯***和日本NTT通信公司,致力于开发一个共同的平台,使得今后固话与移动业务能够实现无缝融合。
至今,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将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融合的终端。因此存在着对固定移动融合终端的需求,该融合终端应该能够在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进行切换,而对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没有任何特殊需求。
另外,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已经成为人们储存通讯录和其它重要信息的主要载体。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电话的资费较高,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有固定电话的场合,通常喜欢使用固定电话进行通信。很多人一边在移动电话上查看电话号码,一边拨打电话,很不方便。所以,存在着一种用移动电话通过固定网络拨打电话的需求。
如图1所示,披露了一种三合一手机集成***,包括CPU处理器、天线***、显示、键盘模块、SIM卡模块、语音合成模块和电源模块,在CPU处理器的***还设有RAM、Flash存储器、可编程器件和其它接口芯片,设有GSM射频模块、小灵通射频模块、无绳电话子机射频模块,分别通过AD和DA转换器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相连接。虽然,该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接收手机信号,也能够接收无绳电话和小灵通信号的三合一手机集成***,但是,其电路复杂,成本高,并且没有实现在固话网络使用移动电话进行呼叫的功能。
如图2a及图2b所示,披露了一种移动电话与固网电话转换装置200,包括一供放置移动电话的移动电话基座204,该移动电话机座204内设置有一可插接于移动电话插座222的移动电话信号端子202,以完成移动电话220与转换装置200的连线,而该移动电话基座204内设有转换装置的电路,此电路包括一音频信号放大单元214、一固网电话信号转换单元210、一固网/移动电话切换单元212、一来电检知单元208、一充电单元206、及移动电话天线216,其中:音频信号放大单元214用于对移动电话输出入的音频信号作适度的放大,其一端接固网电话信号转换单元210,另一端通过移动电话信号端子202与移动电话220连接;一固网电话信号转换单元210,将移动电话的音频输出入信号转换成固网电话规格的音频信号,其一端接上述音频信号放大单元214,另一端接固网/移动电话切换单元212;一固网/移动电话切换单元212,负责切换固定网络或移动电话与固网电话连接的选择,其一端接上述固网电话信号转换单元210,另一端接固定网络,其中心点接固网电话机230,上述固网电话信号转换单元210和固网/移动电话切换单元212均接电检知单元208,受来电检知单元208的控制;一来电检知单元208,用于检测移动电话来电及通话与否,以决定固网/移动电话切换单元的通路位置,其一端通过移动电话信号端子202与移动电话220连接,其输出接固网电话信号转换单元210和固网/移动电话切换单元212;一充电单元206,于待机时段负责移动电话220的电池的充电,其一端接交流电源,其输出通过移动电话信号端子202与移动电话220内的电池连接。该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将移动电话的来电转换由固网电话接听。但该移动电话与固网电话转换装置结构复杂,不便携带,没有充分利用移动电话的通讯录功能,况且,目前的大多数移动电话均提供有呼叫转移功能,该装置的实用性不强。
如图3所示,披露了一种可在固话网络中使用的移动电话300,包括:中央处理器302;存储模块304,与中央处理器302连接,用于储存指令,以供中央处理器302存取;用户标识模块(SIM)306,与中央处理器302连接,用于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数字信号处理器308,与中央处理器302连接,用于与中央处理器302进行数据交换;键盘模块310,与中央处理器302连接,用于输入指令;显示模块312,与中央处理器302连接,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语音处理模块及接口314,与数字信号处理器308连接,用于与数字信号处理器308进行数据交换;射频模块316,与数字信号处理器308连接,用于接收来自移动网络的数据,并与数字信号处理器308进行数据交换;固话处理器318,与中央处理器302连接,用于对来自固话网络的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将第一数据转换为适用于移动电话300的第三数据,并对来自移动电话300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将第二数据转换为适用于固话网络的第四数据;固话电路320,与固话处理器318连接,与固话处理器318交换数据;以及固话网络接口322,用于将固话电路320连接至固话网络,与固话网络进行数据交换。上述射频模块316可根据需要采用GSM射频模块、CDMA射频模块、或个人无线接入***(小灵通)射频模块。该技术方案并没有考虑到移动网络通信模块和固定网络通信模块之间的协作问题,也没有考虑到基本功能模块的共享问题。
如图4所示,披露了一种双模终端,该双模终端不仅支持Wi-Fi,而且支持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图中的Wireless Service Manager和IP-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专用电话交换机)所起的作用类似于IMS(IP Mutimedia Subsystem,IP支持的多媒体子***):基于Wi-Fi接入技术的简化的IMS。该双模通信终端的使用场景主要在企业,是一种较好的企业无缝移动解决方案。但是该双模终端不能适用于固定网络,且使用该双模终端需要对电话网络***进行更改,成本较高。
如图5所示,披露了一种GSM/Wi-Fi双模终端,该双模终端需要新增一个网元GANC(Generic Access Network Controller,通用访问网络控制器)。该方案特别适合用于家庭。但是需要家庭布设Wi-FiAP,DSL Modem。网络侧还需要布置GANC网元。这些需求使得该方案需要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应用场景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中使用的融合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而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可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中使用的融合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终端,可有选择地在至少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使用,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用于第一网络;第二通信装置,用于第二网络;基本公共部分,用于实现该融合终端的输入功能和输出功能;应用处理器,用于使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和该基本公共部分协作,根据需要使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的至少之一与该基本公共部分建立连接,从而选择该融合终端的多种承载模式中之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不同,第一网络是移动网络,所述第二网络是固定网络。
在上述融合终端中,多种承载模式包括:第一承载模式,该融合终端仅在该移动网络中作为移动终端使用;第二承载模式,该融合终端仅在该固定网络中作为固定终端使用;以及第三承载模式,该融合终端同时在该移动网络和该固定网络中分别作为该移动终端和该固定终端使用。该移动终端可以是单模移动终端、双模移动终端、或多模移动终端,选自包括以下的组:GSM终端、CDMA终端、PHS终端、WCDMA终端、GPRS终端、以及WLL终端。
在上述融合终端中,第一通信装置包括:天线;射频模块,用于通过该天线接收来自该移动网络的信号,并发送信号给该移动网络;功率放大模块,用于对通过该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及基带处理模块,用于进行基带信号的处理;无线协议处理模块,用于进行无线协议的处理和选择;以及用户识别模块,用于储存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上述融合终端中,固定网络为PSTN(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第二通信装置包括:PSTN接口,用于将该融合终端连接至该固定网络;以及PSTN处理模块,用于使该融合终端实现在PSTN上的通信。
融合终端与PSTN电话线的连接方式包括:融合终端直接支持RJ-11插口;有线的转接头方式直接连接,转接头将RJ-11接口转换为终端支持的接口,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移动终端体积较小、直接支持RJ-11接口有困难的情况;局域无线方式连接,如采用蓝牙、红外、Wi-Fi等技术,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还需要移动终端支持局域无线点到点通讯,需要配置一个“无线适配器”。“无线适配器”的一端与移动终端通过蓝牙、红外或Wi-Fi建立连接,另一端通过RJ-11接口连接PSTN网络,“无线适配器”负责这两个接口间的信息转换。通俗地讲,此时融合终端的功能类似于无绳话机,“无线适配器”类似于无绳话机的底座。
在上述融合终端中,进一步包括扩展公共部分,用于实现该融合终端的扩展功能,该扩展公共部分包括但不限于:MP3模块,影像捕捉感应器模块,耳机模块,收音模块,通信记录存储模块、以及扩展存储器模块。
在上述融合终端中,应用处理器包括:软件开关或者硬件开关,用于选择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业务并发处理模块,用于在异质网络出现至少两种呼叫并发的情况下,根据该融合终端的能力和业务类型确定异质网络呼叫并发的处理逻辑;共享模块,用于实现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共享功能,包括业务应用程序,电话本管理,来电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来电主叫信息:姓名、号码、承载方式),菜单操作界面,游戏,工具软件等。
应用处理器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口和第二通信装置接口,这两个接口模块还实现部分软件特性,从而实现按照移动用户使用习惯使用固定终端的逻辑控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对于现有移动网络和PSTN网络没有特殊需求,用户在移动网络和PSTN网络中使用不同的电话号码,这两个电路号码没有任何关联。不要求终端在移动网路与PSTN网络中使用相同的电话号码;
2.尊重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按照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拨打PSTN电话;
3.实现了移动终端与PSTN终端在功能、模块上实现最大程度共享;以及
4.能够降低用户的通话费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三合一手机集成***的框图;
图2a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电话与固网电话转换装置与固网电话连接的外观示意图;
图2b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电话与固网电话转换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可在固话网络中使用的移动电话的电路框图;
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双模通信***的结构图;
图5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双模通信***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的硬件构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中的第二通信装置所采用的芯片的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芯片的应用原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中的应用处理器的框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与PSTN用户线接口的三种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的结构框图。该融合终端600可有选择地在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至少之一中使用,包括第一通信装置602、第二通信装置604、基本公共部分606、扩展公共部分608、以及应用处理器610。
第一通信装置602用于在移动网络中进行通信,包括:天线;射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移动网络的信号和发送信号到移动网络;基带处理器;功放模块;以及用户识别模块,用于储存用户的身份信息。
第一通信装置602还可以包括:基带处理模块,用于进行基带信号的处理;以及无线协议处理模块,用于进行无线协议的处理和选择。
任何类型的移动网络均适用于本发明,例如,移动网络可以是GSM网络、CDMA网络、PHS网络、WCDMA网络、GPRS网络、或者WLL网络。从而,第一通信装置602在上述网络中分别起到GSM终端、CDMA终端、PHS终端、WCDMA终端、GPRS终端、或者WLL终端的作用。
第一通信装置602的作用在于解决“业务在无线网络上承载”的问题,固定网络的通信并不使用该装置,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并无区别。
第二通信装置604用于在固定网络中进行通信,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中固定网络采用的是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缩写为PSTN),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它的固定网络对于本发明而言也是适用的。该第二通信装置604包括:PSTN接口,用于将该融合终端通过PSTN用户线连接至该固定网络;以及PSTN处理模块,用于使该融合终端实现在该PSTN上的通信。
第二通信装置604的作用在于解决“业务在固定网络上承载”的问题,移动网络的通信并不使用该装置。由于第二通信装置604的使用方式要符合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满足移动终端的相应需求,所以,需要应用处理器610的第二通信装置接口604(PSTN接口模块)实现该控制逻辑。第二通信装置604至少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用户线线路选择、振铃检测、忙音检测、2/4线转换、以及通断控制等。
基本公共部分606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的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第二通信装置604共用的基本组件,用于实现融合终端600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包括显示屏和键盘等部件,优选进一步包括电源和音频电路。扩展公共部分608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的扩展组件,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红外接口、蓝牙接口、语音拨号模块、MP3播放器、影像捕捉感应器、收音机、和耳机等。该扩展公共部分608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丰富用户生活而设置,是否设置扩展公共部分608并不影响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应用处理器610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的业务中心,用于将融合终端600的各个部件有机联系在一起,使第一通信装置602、第二通信装置604、和基本公共部分606协作,根据需要使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第二通信装置604的至少之一与基本公共部分606建立连接,从而选择融合终端600的多种承载模式(承载模式的类型将在下面进行详细介绍)中的至少之一。应用处理器610使得业务处理与底层承载(无线网络还是固定网络)分离,也就是说,用户不必关注业务究竟以移动网络承载还是固定网络承载,融合终端600按照缺省方式或优选方式(通过用户设置)选择承载模式。应用处理器610的作用在于:1)切换承载模式;2)处理并发业务;3)共享业务应用层;4)显示来电信息,包括来电的承载信息,也就是显示该来电来自移动网络还是来自固定网络的信息;5)负责与“移动终端专用部分”和“固定终端专用部分”的接口处理。应用处理器610的结构将随后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下表可以更加清楚的说明融合终端600的功能模块架构。
    部件     功能模块     作用     备注
应用处理器 1.承载模式切换;2.移动、固定业务并发的逻辑处理(本地CW/HOLD);3.业务应用层共享,包括短消息、数据业务、传真业务、语音业务、可视电话等业务应用;4.电话本;5.来电显示:包括来电用户的姓名或号码,还显示来电的端口信息(从PSTN接口的来电还是移动无线接口的来电)6.人机操作界面(如菜单、图标,包括终端公共部分(可选)操作界面);7.本地资源,图片、铃声 1是融合终端的业务控制中心,将融合终端的各个部件有机联系在一起。2.将业务处理与底层承载(无线网络还是PSTN网络)分离:用户不必关注业务究竟以移动网络承载还是固定网络承载:终端按照缺省方式或优选方式(通过用户设置)选择承载模式。
  8.与PSTN处理模块接口部分;9.与移动终端处理接口部分;
  第一通信装置   终端天线、功放、射频、基带、无线协议处理、用户身份识别(如SIM/USIM/UIM卡)接口模块   1.主要解决“业务在无线网络上承载”的问题;2本模块负责业务的承载,具体业务应用控制由“应用处理器”负责。   无线通讯技术专有的功能模块,固定通讯不需要使用该部分功能
  第二通信装置   用户线线路、振铃检测,忙音检测,2/4线转换,通断控制等   1.主要解决“业务在PSTN网络上承载”的问题。2.本模块负责业务的承载,具体业务应用控制由“应用处理器”负责。   PSTN通讯技术专有的功能模块,移动通讯不需要使用该部分功能
  基本公共部分   电源、液晶屏、键盘、音频模块   融合终端的无线、固定功能模块共用的基本组件。主要负责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电源供给功能。
  扩展公共部分   红外、语音拨号、蓝牙接口、震动器、MP3、拍照、FM收音、耳机   该部分属于手机增值部分,主要为方便用户使用、丰富用户沟通生活而设置。   终端可选部件
表1融合终端功能模块架构说明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融合终端600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上的应用,从网络承载的角度考虑,该融合终端600具有以下可供用户通过软件开关(菜单)或者硬件开关(外部开关)选择的承载模式:
1.第一承载模式
在第一承载模式下,第一通信装置602被激活并连接至基本公共部分606,融合终端600仅在移动网络中充当移动终端使用。此时,第二通信装置604未被激活,即使融合终端600连接了PSTN用户线也不能有效使用。此时相当于PSTN用户线未连接。
2.第二承载模式
在第二承载模式下,第二通信装置604被激活并连接至基本公共部分606,融合终端600仅在PSTN中充当固定终端使用。此时,第一通信装置602未被激活,相当于关机。
3.第三承载模式
在第三承载模式下,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第二通信装置604均处于激活状态,此时,融合终端600同时作为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使用,相对于移动网络和PSTN而言,相当于两台相互独立的终端。移动网络和PSTN不需要为融合终端600进行特殊修改。
上述三种承载模式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的主要承载模式,当然,也可以对上述三种承载模式进行扩展,例如,在第一通信装置602是双模通信装置(例如WCDMA/GSM)可应用于多种不同的移动网络的情况下,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承载模式。
下面给出在第一通信装置602在支持两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情况下,也就是,在第一通信装置602是双模通信装置(例如WCDMA/GSM)的情况下的工作模式:
1.第一承载模式
在第一承载模式下,第一通信装置602被激活并连接至基本公共部分606,融合终端600仅在WCDMA网络中充当WCDMA终端使用。此时,第二通信装置604未被激活,即使融合终端600连接了PSTN用户线也不能有效使用。此时相当于PSTN用户线未连接。
2.第二承载模式
在第二承载模式下,第二通信装置604被激活并连接至基本公共部分606,融合终端600仅在PSTN中充当固定终端使用。此时,第一通信装置602未被激活,相当于关机。
3.第三承载模式
在第二承载模式下,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第二通信装置604均处于激活状态,此时,融合终端600同时作为WCDMA终端和固定终端使用,相对于移动网络和PSTN而言,相当于两台相互独立的终端。移动网络和PSTN不需要为融合终端600进行特殊修改。
4.第四承载模式
在第四承载模式下,第一通信装置602被激活并连接至基本公共部分606,融合终端600仅在GSM网络中充当GSM终端使用。此时,第二通信装置604未被激活,即使融合终端600连接了PSTN用户线也不能有效使用。此时相当于PSTN用户线未连接。与第一承载模式类似。
5.第五承载模式
在第五承载模式下,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第二通信装置604均处于激活状态,此时,融合终端600同时作为GSM终端和固定终端使用,相对于移动网络和PSTN而言,相当于两台相互独立的终端。移动网络和PSTN不需要为融合终端600进行特殊修改。
上述的第四承载模式,从处理上看类似于第一承载模式。上述的第五承载模式,从处理上看类似于第三承载模式。也就是说,移动侧无线接入技术的变化,如从第一承载模式(WCDMA)切换与第四承载模式(GSM)之间的切换,或第三承载模式(WCDMA/PSTN切换与第五承载模式(GSM/PSTN)之间的切换,可由终端自行判决(基于无线覆盖与信号质量),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工进行的(在GSM/WCDMA都覆盖良好的地区)。
在第一通信装置602在支持两种以上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情况下,也就是,第一通信装置602是多模通信装置(例如,WCDMA/GSM/GPRS)的情况下,可以衍生出更多种承载模式。这对于阅读过并理解了本发明的说明书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简化的实现方法,融合终端600也可以仅支持第一承载模式和第二承载模式。
融合终端600支持上述三种承载模式的切换,可以通过软件开关(菜单)或硬件开关来进行切换,这对于阅读过并理解了本发明的说明书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分别对于移动网络和PSTN而言是一台普通的单模通信终端,也就是说移动网络和PSTN均不知道该终端是融合终端,也没有必要知道,因为该融合终端600对于网络设备没有任何特殊需求。
第三承载模式是本发明最优选的实施方式,下面对第三承载模式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三承载模式下,融合终端存在业务并发情况。对于某一类具体的业务发起,还存在承载网络选择(PSTN网络还是移动网络)的问题。业务并发与承载网络选择都与终端的业务能力密切相关。下表根据业务能力讨论各种业务下的业务并发和网络选择的问题。
    业务类型     业务并发处理   主叫发起业务的承载网络选择
语音业务 1)由融合终端本地采用呼叫等待/呼叫保持(CW/HOLD)逻辑(不需要在网络签约CW/HOLD业务)实现并发呼叫间的切换。2)由于融合终端只有一套音频模块,语音业务并发时由终端用户选择在移动语音业务与固定语音业务之间进行切换。但对于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而言,两路呼叫都是同时保持的,网络不需要感知用户的切换。 缺省情况下优选固定网络承载;优选承载不支持时调整到可选的其他承载:优选承载方式可以配置;
补充业务 1)补充业务操作(登记、檫除、激活、去活和查询)一般需要用户通过人机界面对于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分别操作,不存在并发处理需求。2)补充业务的自动触发:对于不需要终端用户干预的 不存在缺省与优选网络;两个网络的补充业务由用户分别设置;呼叫前转、限制、号码显示等补充业务设置的网络选择由用户手工选择。
 补充业务触发,由服务网络自动完成,如呼叫前转类、号码显示类、呼叫闭锁类,3)需要人工干预的补充业务触发:如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CW/HOLD业务的并发,需要终端用户先选择操作网络,再做设置。此类并发处理由“应用处理器”的“并发处理模块”完成。
  传真业务  参考语音业务并发处理。   缺省情况下优选移动网络承载;优选承载不支持时调整到可选的其他承载;优选承载方式可以配置。
  短消息业务  1)发送短信:需要终端用户操作,不存在并发情况;2)接受短信:存在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同时向融合终端发送短信的场景。由“应用处理器”根据自身处理能力决定采用并行处理或串行处理。   缺省情况下优选移动网络承载;优选承载不支持时调整到可选的其他承载;优选承载方式可以配置。
  数据承载业务  1)目前数据承载业务大多为client-server方式提供,移动网络和PSTN目前还未点到点的数据承载业务,所以不需要支持业务并发:无被叫业务应用场景;2)数据承载业务并发具体应用场景,有待后续跟踪分析   缺省网络根据终端能力确定。如果终端同时支持移动和固定两种网络承载方式,优选固定网络承载;优选承载方式可以配置;移动承载方式:GPRS,WAP;固定承载方式:宽带Xdsl,窄带拨号Modem;典型应用场景:GPRS/ADSL双模数据卡+电脑。
  点到点视频多媒体  1)同质网络内部的可视呼   缺省情况下优选移动网络承载(固
  业务   叫并发:目前网络不支持;2)异质网络的可视电话呼叫并发,有待后续跟踪分析   定网络大多不支持);优选承载不支持时调整到可选的其他承载;优选承载方式可以配置。
  IMS业务   移动和NGN网络的IMS业务目前商用较少,有待后续分析。   缺省情况下优选移动网络承载(固定网络大多不支持);优选承载不支持时调整到可选的其他承载;优选承载方式可以配置。
表2融合终端各种业务能力的并发处理与网络选择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的硬件构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通信装置602、第二通信装置604、基本公共部分606、以及扩展公共部分608均连接至应用处理器610。
应用处理器610用于协调第一通信装置602、第二通信装置604、基本公共部分606、以及扩展公共部分608。根据应用情况将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第二通信装置604中至少之一连接至基本公共部分606和/或扩展公共部分608。
第一通信装置602用于在移动网络中进行通信,包括天线6021、功放模块6022、射频接收/发送模块6023、前端集成模块6024、多内核基带处理器6025、以及用户识别模块6026。
天线6021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功放模块6022用于对信号进行放大,射频接收/发送模块6023用于实现对无线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受功能,实现对无线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受功能,其中,对于发送信号,在通过天线发送出去之前,还会进行功率放大。前端集成模块6024连接至多内核基带处理器6025,实现无线信号的频率转换,即接收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发射时将基带信号转化为射频信号。多内核基带处理器6025连接至应用处理器610,实现对基带信号的处理,即在接收时完成解调、译码等工作,提取出业务数据;在发射时完成编码和调制等工作,将业务数据形成基带发送信号。应用处理器610用于完成对各种业务应用的控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处理器能力足够强大,则图中基带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在具体实现时可合二为一,由一个处理器来实现这两部分的功能。图中分为基带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可理解为是一种功能划分。基带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若由不同芯片承担,其接口可以是总线接口、串口或公用存贮空间。
总之,第一通信装置602的作用在于解决“业务在无线网络上承载”的问题,固定网络的通信并不使用该装置,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类似。
如介绍图7时所说明的,第二通信装置604用于在固定网络中进行通信,包括振铃检测电路6041、忙音检测电路6042、以及PSTN接口电路6043,2/4线转换电路6044。在PSTN接口电路6043中还包括摘挂电路和支流保持电路,若通过局域无线方式与PSTN用户线相连,则该部件还支持无线适配功能。该融合终端600通过PSTN接口电路6043连接至PSTN。PSTN接口电路6043通过振铃检测电路6041和忙音检测电路6042连接至应用处理器610,通过2/4线转换器6045连接至基本公共部分606。由于第二通信装置604的使用方式要符合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满足移动终端的相应需求,所以,由“应用处理器”的“PSTN接口模块”实现此处理逻辑。第二通信装置604至少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用户线线路选择、振铃检测、忙音检测、2/4线转换、以及通断控制等。第二通信装置604的功能可以通过Silicon Labs出品的数字音频助理(DigitalAudio Assistant,缩写为DAA)芯片Si3050/Si3018与应用处理器配合实现。随后将详细说明该芯片。
基本公共部分606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的第一通信装置602和第二通信装置604共用的基本组件,用于实现融合终端600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包括:功率管理及音频集成电路6061,连接至多内核基带处理器6025;与功率管理及音频集成电路6061连接的晶体6062、电池充电器/保护集成电路6063、电池触点6064、扬声器、以及话筒;显示屏6065,连接至应用处理器610;键盘6066,连接至应用处理器610。
扩展公共部分608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600的扩展组件,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扩展内存6081、蓝牙接口6082、影像捕捉感应器6083、红外接口6084、以及震动器6085等,均连接至应用处理器610。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中的第二通信装置所采用的芯片的框图。正如上面所说明的,第二通信装置604可以采用现在集成度很高的商用芯片实现,可以不占有融合终端中太多的空间,比如Silicon Labs出品的数字音频助理(Digital Audio Assistant,缩写为DAA)芯片Si3050/Si3018,再配合应用处理器就可以完全实现该融合终端600的固话终端功能。该芯片(Si3050/Si3018)主要完成的功能如下:
1、2/4线转换功能;
2、环路保持功能,可以实现环路摘机挂机;
3、振铃检测;
4、线路检测;以及
5、高电压隔离,可以实现高达5000V的电压隔离,保证融合终端内部的电路可靠性。
如图8所示,该芯片的CS、SCLK、SDI、SDO、SDI THRU为芯片的控制管脚,与应用处理器相关的控制管脚相连,应用处理器通过这些管脚控制DAA,实现对DAA的芯片控制,并读取相关的状态;DAA芯片与应用处理器的接口可以是专用SPI接口,也可以是通用GPIO。
该芯片的PCLK、DTX、DRX、FSYNC为数字化后的语音PCM信号,与应用处理器相关的接口相连,或者经转换后与图7示出的音频模块相连,实现语音话路的连接,可以将PSTN上传来的话音传递到融合终端的听筒上,将融合终端麦克风采集的话音传递到PSTN中。
该芯片的其他管脚与应用处理器的通用管脚相连,主要也是供应用处理器读取线路以及芯片的一些状态,进行相关的控制等。具体连接关系如图9所示。
融合终端的“PSTN终端专用部分”可以由DAA商用芯片实现。该芯片体积较小,作为内置到移动终端内部的一个部件,该芯片是目前作为融合终端内置部件的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该芯片实现PSTN固定终端的承载功能,其处理逻辑由应用处理器“PSTN模块接口”控制。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中的应用处理器610的框图。
应用处理器610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口6101,连接至第一通信装置602;第二通信装置接口6102,连接至第二通信装置604;承载模式切换单元6103,用于在融合终端600的多个承载模式之间切换;业务并发处理单元6104,用于在融合终端600处于第三承载模式的情况下进行业务并发处理;中控调度单元6105,用于进行第一通信装置接口6101、第二通信装置接口6102、承载模式切换单元6103、以及业务并发处理单元6104之间的调度处理;公共应用单元6106,用于实现模块管理语言界面、电话本功能、来电显示功能、业务应用功能(包括游戏、工具等)。上述功能模块通过应用处理器上的软件实现。
融合终端中的“PSTN终端专用部分”(也就是第二通信装置604)不仅是简单地内嵌到移动终端中,如上面所提到的,目前比较可行的芯片是DAA。为了让用户按照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使用固定终端,应用处理器作为DAA的控制部件,需要按照移动终端的处理逻辑处理PSTN呼叫。这样,融合终端的PSTN业务处理与普通的PSTN用户终端的业务处理是有差异的,该差异完全由应用处理器的“第二通信装置接口”实现。差异体现在以下方面:
  项目   普通固定终端   融合终端的PSTN模块
  振铃驱动   普通固定终端通过75V铃流触发振铃。   需要将铃流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给融合终端的振铃检测模块,应用处理器可以触发融合终端的振铃电路响铃。
  来电铃音   铃音受终端能力影响相对单调。   铃音类型相对叫多,可以根据移动终端能力支持和弦铃音、各种音乐文件格式铃音(如MP3,WMA等)。
  摘挂机控制   通过话筒拿放叉簧或者免提键控制。   由应用处理器根据用户的在融合终端上的操作主动控制融合终端内部的摘挂机控制(保持电路)模块进行摘机,按通话结束键,由应用处理器控制摘挂机电路挂断外线。
  来电接听方式   拿起听筒便直接接通;或按免提键便直接接通。   按接听键接通;对于直板手机而言,可以设置直接接通(无须按间);对于翻盖手机而言还可以设置翻盖接通
拨号 先摘机,后拨号,号码数字是逐个送给网络。 号码输入完整后再拨号,由应用处理器记录上用户拨的号码后,然后控制外线
  摘机,再逐一发送所拨号码。
  号码发送   用户按键后直接用音频/脉冲信号发送。   用户号码输入完整后,将完整被叫号码数字逐一转换为音频/脉冲传送给PSTN交换机。
  来电显示   直接显示在电话机显示屏上。   需要由应用处理器检测解码主叫号码,或者由其他专用芯片检测出主叫号码送给应用处理器,然后由应用处理器通过融合终端的显示屏显示,同时在号码本里面进行该号码的匹配,也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个性铃声触发不同的铃声
  挂断方式   挂机:话统压住叉簧;对于免提通话,按免提键结束通话。   按挂机键;翻盖手机扣盖挂机。
  话音处理   直接将两线的音频转换到电话机上的听筒上,和将麦克风的话音转换到两线上。   融合终端里面有相关的2/4线转换电路,将两线上的音频信号送给应用处理器、然后通过融合终端公用的麦克风和话筒和用户交互。
  忙音检测   最终用户听到忙音后会主动挂机,若长时间不挂机的话,交换机会送催挂音。   融合终端里面应该提供忙音检测功能,自动检测忙音并挂机,避免长时间不挂机占用线路。
  线路检测   不存在,由用户根据回铃音直接判断。   融合终端需要提供线路检测功能,确认外线是否正常。
表3融合终端的PSTN模块与普通固定终端的比较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与普通移动终端差异主要体现在:
1.功能结合:将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模块与功能结合起来。
2.应用共享:主要在应用处理器实现。应用处理器负责连接协调“融合终端”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融合终端工作方式的切换和并发呼叫的处理。应用处理器支持融合终端的三种承载模式的切换:单独作为移动终端;单独作为固定终端;同时作为固定终端与移动终端。应用处理器还支持在第三承载模式(同时作为固定终端与移动终端)下的呼叫并发情况的处理。
3.模块共用: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相同功能模块的共用,降低终端成本,也使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不同于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简单的物理上的捆绑。
异质网络业务并发处理是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的特色之一,下面着重说明一下融合终端的业务并发处理。下表示出了融合终端的业务并发处理场景。
  并发类型   应用场景举例   备注
  同类业务的在异质网络的并发   如语音业务同时在移动网络和PSTN网络发生;   需要融合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来协调此类并发;
  不同类业务的在异质网络的并发   语音业务在移动网络,传真或短消息在PSTN网络;   需要融合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来协调此类并发;
  同类业务的在同质网络的并发   在移动网络内部发生CW/HOLD;在固定网络内部发生CW/HOLD;   单模网络内部协议可以解决;
  不同类业务的在同质网络的并发   语音业务与短消息业务在移动网络内部的并发;语音业务与传真业务在PSTN网络内部的并发;   单模网络内部协议可以解决;
表4融合终端的业务并发处理场景
以上示出了四类业务并发场景。由于网络内部的业务并发已经有完善的协议明确说明,本说明书不再讨论。异质网络间的呼叫并发主要有两种场景:同类业务并发和不同类业务的并发。
同类业务的并发是融合终端支持的一种基本的并发类型,最基本的是移动网络与PSTN网络语音业务的并发。其他业务,如传真、视频呼叫等,由于终端能力限制,不一定能够同时支持移动和PSTN网络承载两种方式。
融合终端在作为PSTN用户终端通话的过程中被移动网络寻呼,或者在作为移动网络终端呼叫的同时被PSTN网络呼叫,融合终端可以选择保持当前正在进行的呼叫,转而接听新呼入的呼叫;还可以在移动网络呼叫与PSTN线路呼叫间相互切换(类似于CW/HOLD功能,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同时占用了相应移动网络和PSTN网络的资源);移动用户还可以随时挂断其中的任意一个呼叫。
不同类业务的并发对于融合终端的能力要求更高。但是并发处理机制是大体一致的:融合终端可以选择保持当前正在进行的呼叫,转而接听新呼入的呼叫;还可以在移动网络呼叫与PSTN线路呼叫间相互切换(类似于CW/HOLD功能,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同时占用了相应移动网络和PSTN网络的资源);移动用户还可以随时挂断其中的任意一个呼叫。
在传统的移动终端中,可以保留呼叫历史记录:包括呼入电话,呼出电话,未接来电等。记录保留信息包括;呼叫号码,呼叫起始时间,呼叫持续时间。下表示出了移动终端呼叫历史记录表。
  发起方向(呼入/呼出)   电话号码   起始时间   接续时间
表5移动终端呼叫历史记录表
如果呼入电话的接续时间为0,表明是未接电话;如果呼出电话的接续时间为0,表示是未呼通电话。
传统的移动终端的呼叫历史记录在更换(U)SIM卡后,呼叫历史记录会丢失。即使不丢失,也很难从手机的呼叫历史记录中区分哪些呼叫是(U)SIM 1发起的,哪些是(U)SIM2发起:因为呼叫历史记录中只记录了一个电话号码:对于手机发起的呼叫只记录了被叫的号码;对于手机接收的呼叫只记录了主叫的号码。
融合终端的增强呼叫历史记录特性从以下方面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1.增加呼叫历史记录的信息域
  发起方向(呼入/呼出)   主叫号码   被叫号码  第3方号码  起始时间   接续时间   业务类型   承载方式
表6融合终端呼叫历史记录表
新增域含义说明:
主叫号码:在呼入呼叫中,主叫号码为对端号码;在呼出呼叫中,主叫号码为本端号码。
被叫号码:在呼入呼叫中,被叫号码为本端号码;在呼出呼叫中,被叫号码为对端号码。
第3方号码:用于记录与本次呼叫相关的第三方号码。例如:若发生呼叫前转,可以记录涉及前转的第3方的号码。
业务类型:标明该呼叫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传真业务、短信业务、点到点视频多媒体业务等;融合终端可能具有多种业务能力。
承载方式:标明是用移动网络无线方式承载,还是使用PSTN用户线路承载。
2.用户设置本端号码
当用户第一次将(U)SIM卡***融合终端或更换移动终端的(U)SIM卡时,融合终端主动提示用户输入该(U)SIM卡对应的MSISDN。该号码将作为移动终端呼叫历史记录中的本端号码。用户如果不输入,融合终端可以使用缺省的MSISDN号码,但这样可能导致“呼叫历史记录”中的信息不准确。用户也可以随时手工修改本端电话号码。
当用户将PSTN用户线与融合终端连接(包括有线连接方式和无线连接方式)时,融合终端主动提示用户输入该PSTN用户线对应的ISDN号码。该号码将作为移动终端呼叫历史记录中的本端号码。用户如果不输入,融合终端可以使用缺省的ISDN号码,但这样可能导致“呼叫历史记录”中的信息不准确。用户也可以随时手工修改本端电话号码。
3.融合终端上的呼叫历史记录可以作为话单查询的依据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与PSTN用户线接口的三种方式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融合终端直接支持RJ-11插口。也可以通过有线的转接头方式直接连接:转接头将RJ-11接口转换为终端支持的接口。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移动终端体积较小、直接支持RJ-11接口有困难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还支持局域无线方式连接,如采用蓝牙、红外、Wi-Fi等技术。这种方式下,还需要移动终端支持局域无线点到点通讯,需要配置一个“无线适配器”。“无线适配器”的一端与移动终端通过蓝牙、红外或Wi-Fi建立连接,另一端通过RJ-11接口连接PSTN网络,“无线适配器”负责这两个接口间的信息转换。通俗地讲,此时融合终端的功能类似于无绳话机,“无线适配器”类似于无绳话机的底座。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的提出,对于通信(包括移动网络通讯和PSTN网络通讯)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一定影响。从整体上看,对于整个通讯产业链起着积极作用。表7分析了融合终端对于通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影响。
Figure C20061000765100361
表7融合终端对于通信产业链的影响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融合终端所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尊重移动终端用户的使用习惯;为用户节省通信费用:在有PSTN用户线路的地方尽可能地使用PSTN网络呼出;对于整个通信价值链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例如,融合终端可以设置优选接入方式(采用固定接入还是移动接入),可以同时作为移动网络或者固定网络的用户来发起主叫或者接受被叫。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 一种融合终端,可有选择地在至少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所述第一网络;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所述第二网络;
基本公共部分,用于实现所述融合终端的输入功能和输出功能;以及
应用处理器,用于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所述基本公共部分协作,根据需要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至少之一与所述基本公共部分建立连接,从而选择所述融合终端的多种承载模式中之一;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是移动网络,所述第二网络是固定网络;
所述多种承载模式包括:
第一承载模式,所述融合终端仅在所述移动网络中作为移动终端使用;
第二承载模式,所述融合终端仅在所述固定网络中作为固定终端使用;以及
第三承载模式,所述融合终端同时在所述移动网络和所述固定网络中分别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固定终端使用;
所述应用处理器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第二通信装置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承载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融合终端的多个承载模式之间切换;
业务并发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融合终端处于第三承载模式的情况下进行业务并发处理,在所述移动网络和所述固定网络中存在语音业务并发情况下,使所述融合终端同时保持两路语音业务呼叫,并由所述融合终端实现在这两路语音业务之间的切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网络和所述固定网络中存在补充业务的情况下,所述融合终端先选择补充业务对应的网络,再进行补充业务的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单模移动终端、双模移动终端、以及多模移动终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GSM终端、CDMA终端、PHS终端、WCDMA终端、GPRS终端、以及WLL终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进一步包括:
公共应用单元,用于实现模块管理语言界面、电话本功能、来电显示功能、以及业务应用功能。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天线;
射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天线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网络的信号,并发送信号给所述移动网络;
功率放大模块,用于对通过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及
用户识别模块,用于储存用户的身份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
基带处理模块,用于进行基带信号的处理;以及
无线协议处理模块,用于进行无线协议的处理和选择。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络为PSTN。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PSTN接口,用于将所述融合终端连接至所述固定网络;以及
PSTN处理模块,用于使所述融合终端实现在所述PSTN上的通信。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STN接口包括RJ-11接口,用于将所述融合终端直接连接至所述PSTN。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STN接口包括RJ-11接口转换器,所述RJ-11接口转换器通过RJ-11接口将所述融合终端连接至所述PSTN。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STN接口包括局域无线连接器,所述局域无线连接器通过局域无线连接方式连接至无线适配器,所述无线适配器通过RJ-11接口连接至所述PSTN。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无线连接器包括红外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融合终端通过红外短程连接至无线适配器。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无线连接器包括蓝牙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融合终端通过蓝牙短程连接至无线适配器。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无线连接器包括Wi-Fi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融合终端通过Wi-Fi短程连接至无线适配器。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扩展公共部分,用于实现所述融合终端的扩展功能。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公共部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MP3模块,影像捕捉感应器模块,耳机模块,收音模块,以及扩展存储器模块。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以下功能至少之一:
在所述融合终端的被叫号码输入完成后,将被叫号码转换为音频或脉冲信号,传送给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对应的网络侧设备;
提供线路检测功能,确认外线是否正常。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以下电路至少之一:
振铃检测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融合终端的由铃流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传送给所述应用处理器,以触发所述融合终端的振铃电路响铃;
忙音检测电路,用于自动检测忙音并挂机,避免长时间不挂机占用线路;
摘挂电路,在所述应用处理器的控制下,实现所述融合终端的摘机与挂断。
20.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包括软件开关或硬件开关,用于选择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包括业务并发处理模块,用于在异质网络出现业务并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融合终端的能力和业务类型确定异质网络呼叫并发的处理逻辑。
2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包括公共应用单元,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共享功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业务应用程序、电话本管理、菜单操作界面、游戏、以及工具软件。
2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包括来电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来电主叫姓名、号码和本终端的承载模式。
2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融合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终端的增强呼叫历史记录包括以下信息:
主叫号码:在呼入呼叫中,所述主叫号码为对端号码;在呼出呼叫中,所述主叫号码为本端号码;
被叫号码:在所述呼入呼叫中,所述被叫号码为本端号码;在所述呼出呼叫中,所述被叫号码为对端号码;
承载网络:标明是用第一承载网络承载,还是使用第二承载网络承载。
CNB2006100076519A 2006-02-15 2006-02-15 融合终端 Active CN10041336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76519A CN100413363C (zh) 2006-02-15 2006-02-15 融合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76519A CN100413363C (zh) 2006-02-15 2006-02-15 融合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2526A CN1852526A (zh) 2006-10-25
CN100413363C true CN100413363C (zh) 2008-08-20

Family

ID=3713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76519A Active CN100413363C (zh) 2006-02-15 2006-02-15 融合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336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349B (zh) * 2006-11-29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固网运营商接入异网终端的方法
CN101202982B (zh) * 2006-12-13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和方法
JP4483921B2 (ja) * 2007-09-25 2010-06-16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通信システム
CN101836426B (zh) * 2007-12-14 2013-09-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显示板结构体、使用其的电子装置、以及便携式信息设备
CN101848254B (zh) * 2010-04-23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机
CN101945501A (zh) * 2010-08-05 2011-01-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终端共享sim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87053B (zh) * 2010-09-06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CN102387243A (zh) * 2010-09-06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2387607A (zh) * 2010-09-06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电话网络中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和***
CN102395177A (zh) * 2011-07-25 2012-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融合不同接入技术的终端及方法
CN103796263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终端及其在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间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3118186A (zh) * 2013-01-22 2013-05-22 广东星海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网融合的手机通话装置
CN104683959B (zh) * 2013-11-27 2018-09-18 深圳市盛天龙视听科技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型便携式音频装置及其账号载入方法
CN103746721B (zh) * 2013-12-30 2016-08-1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模块
US10142818B2 (en) 2014-05-30 2018-11-27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use wireless circuitry for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260251A (zh) * 2015-09-11 2016-01-20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采用应用处理器与基带处理器共享内存的一键拨号方法
CN105979061A (zh) * 2016-04-13 2016-09-28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设备及语音通话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92A (zh) * 1994-06-27 1996-05-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带有有线连接功能的蜂窝式电话
CN1327354A (zh) * 2000-06-06 2001-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模式蜂窝电话终端
WO2003067883A1 (en) * 2002-02-07 2003-08-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d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CN1464762A (zh) * 2002-06-19 2003-12-31 求伯君 无线有线二合一手机
CN1567967A (zh) * 2003-06-30 2005-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公用电话交换网实现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方法及***
CN1728565A (zh) * 2004-07-30 2006-02-01 俞隽 具有有线非连续移动通信功能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92A (zh) * 1994-06-27 1996-05-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带有有线连接功能的蜂窝式电话
CN1327354A (zh) * 2000-06-06 2001-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模式蜂窝电话终端
WO2003067883A1 (en) * 2002-02-07 2003-08-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d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CN1464762A (zh) * 2002-06-19 2003-12-31 求伯君 无线有线二合一手机
CN1567967A (zh) * 2003-06-30 2005-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公用电话交换网实现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方法及***
CN1728565A (zh) * 2004-07-30 2006-02-01 俞隽 具有有线非连续移动通信功能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2526A (zh) 200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3363C (zh) 融合终端
US7177664B2 (en) Bluetooth interface between cellular and wired telephone networks
US736304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changing data and audio between cellular telephones and landline telephones
US2006012837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5873A (zh) 用于蜂窝电话的有线接口
CN101282579B (zh) 记录通话的方法、***、通话记录平台及彩铃平台
US20050119014A1 (en) Home cellular phone system
US20040235518A1 (en) Hybrid telephone network utilizing wireless link and landline services
CN101257679A (zh)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通话记录同步方法及其***
CN101651749A (zh) 彩铃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US20100034244A1 (en) Wireless fixed terminal
JP3883104B2 (ja)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1316294B (zh) 基于码分多址网络的移动终端通话状态管理方法及装置
KR20020080956A (ko) 다양한 통화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전화서비스 시스템 및방법
JP2005176315A (ja) 音声メッセージをパケット通信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そして、これを遂行する移動通信端末機
JP3162269B2 (ja) 呼設定情報自動送出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138116B2 (ja) 交換機及び交換機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201383834Y (zh) 一种3g电话通信***
JP2000286932A (ja) 移動端末
JP4462811B2 (ja) 電話交換システム
CN2870320Y (zh) 一种cdma固定无线电话机
TW202203631A (zh) 實現在有線電話與智慧型手機之間的分機系統
JP2005333329A (ja) 電話機
KR19990074831A (ko) 종합통신망 무선전화기에서 발신자에 따른 무선 핸드셋 착신링 발생 방법
JP2001177623A (ja) 電話番号情報の受発信機能を備える電話機と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