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2718C - 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2718C
CN100412718C CNB2005100761925A CN200510076192A CN100412718C CN 100412718 C CN100412718 C CN 100412718C CN B2005100761925 A CNB2005100761925 A CN B2005100761925A CN 200510076192 A CN200510076192 A CN 200510076192A CN 100412718 C CN100412718 C CN 1004127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unit
mentioned
formula
polycarbonate resin
ano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61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7697A (zh
Inventor
三浦大祐
西田俊一郎
内藤泰裕
中山宽晴
宫町尚利
榊原悌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37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7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27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271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优异,提供良好的电子照相图像的转引材料附载构件等。该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含有i)树脂、和ii)导电性填充剂,该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该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

Description

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材料附载构件(transfer medium carryingmember)或中间转印构件(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和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将采用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等形成的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toner image)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的中间转印构件、和具有该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黑白、单色或全色的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其他各种记录机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时使用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有各种各样的。例如,在具有(带电)-(图像曝光)-(调色剂显影)-(转印)-(清洁)这样的图像形成手段的电子照相装置中,作为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例如纸)上的手段,可以列举图1和图2中分别所示的转印鼓和转印装置。
在图1中,转印鼓10具有由配置在两端的滚筒12、13和将这些滚筒连接的连接部14构成的支持体,在该支持体的外周面开口区域拉伸设置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此外,在上述连接部14上具有把持从给纸装置输送的转印材料的转印材料夹紧柄(grip)15。
这样构成的转印鼓10配置在图2所示的转印装置中,在其内侧和外侧配置转印用放电器21、和构成除电手段的内侧除电用放电器23和外侧除电用放电器22、24。符号25表示放电金属线,26表示绝缘性构件,27表示挤压构件,28表示分离爪,31表示旋转式显影装置。
此外,还已知以下方式的电子照相装置:将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暂时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然后将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工序中,由于在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上外加转印材料的搬送、转印带电、除电和清洁等各种各样的机械方面或电气方面的外力,因此要求具有对这些外力的耐久性,即机械强度、耐磨耗性、电气耐久性等各种各样的特性。此外,对于中间转印构件也要求同样的特性。
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实现电子照相工艺的更高速化,同时实现图像的彩色化、全色化,逐渐使用将青色、品红、黄色的三色或青色、品红、黄色、黑色的四色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连续地在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上的转印材料上或中间转印构件上进行转印的电子照相装置。这样,特别是在全色的情况下,为了连续地进行转印工序,也必须使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的充电特性、耐电压特性的条件更为严格。
以往,作为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一直使用聚四氟乙烯、聚酯、聚偏氟乙烯、三乙酸酯、和聚碳酸酯等树脂,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氯丁二烯-丙烯酸橡胶、聚氨酯、硅氧烷、丙烯酸等的弹性体,但这些单体的电阻值过高,连续转印时有时产生充电(charge-up)现象,产生转印脱墨或转印不良。
作为该充电的对策,目前为止提出了使用将炭黑等作为导电性填充材料(以下称为“导电性填料”)分散的树脂,制造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中间转印带(特公昭60-10625号公报、特开平4-303871号公报)。但是,因分散的导电性填料的量不同,有时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的阻燃性降低。此外,因成为导电性填料的分散介质的树脂的不同,有时该导电性填料难于均匀地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有时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的电阻变得不均匀,给调色剂图像的顺畅的转印带来障碍,或者引起机械强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添加了导电性填料也显示出优异的阻燃性,而且显示出良好的图像特性,并且机械强度也优异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稳定地赋予高品位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
[1]转印材料附载构件,该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用于电子照相装置,该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含有i)树脂、和ii)导电性填充剂,该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该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
此外,作为上述[1]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优选方案,可以列举下述[2]~[9]的构成。
[2]上述[1]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5~R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C1-6的2价脂肪族烃基,
X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Figure C20051007619200131
(式(3)中,R25~R2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
[3]上述[1]或[2]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该树脂还含有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不同的聚碳酸酯树脂(b)。
[4]上述[3]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该聚碳酸酯树脂(b)具有上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C20051007619200132
(式(2)中,R15~R18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C7-17的芳烷基,Y为
Figure C20051007619200133
-S-,-SO2-,-O-,-C-,-S-或
Figure C20051007619200134
这里,R19~R24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6-12的芳基,或者表示R21和R22以及R23和R24一起结合,形成C3-12的碳环或杂环的基团(但不包括芴结构),a表示0~20的整数)。
[5]上述[2]或[4]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在上述式(1)中,R5~R8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苯基。
[6]上述[5]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下述式(4)所示结构和下述式(5)所示结构的至少1个:
(上述式(4)和(5)中,X与上述式(1)中的X同义,具体地说,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7]上述[4]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上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具有下述时(6)所示的结构:
Figure C20051007619200151
[8]上述[1]~[7]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形状为片。
[9]上述[1]~[7]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形状为环形带(endless belt)。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
[10]电子照相装置,其具备上述[1]~[9]任一项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附载着拟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和已将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的至少一个。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
[11]中间转印构件,该中间转印构件用于电子照相装置,该中间转印构件含有i)树脂、和ii)导电性填充剂,该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该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
此外,作为上述[11]的中间转印构件的优选方案,可以列举下述[12]~[19]的构成。
[12]上述[11]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C20051007619200152
(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5~R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C1-6的2价脂肪族烃基,
X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Figure C20051007619200161
(式(3)中,R25~R2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
[13]上述[11]或[12]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该树脂还含有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不同的聚碳酸酯树脂(b)。
[14]上述[13]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该聚碳酸酯树脂(b)具有上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C20051007619200171
(式(2)中,R15~R18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C7-17的芳烷基,Y为-S-,-SO2-,-O-,-CO-,SO-或
Figure C20051007619200173
这里,R19~R24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6-12的芳基,或者表示R21和R22以及R23和R24一起结合,形成C3-12的碳环或杂环的基团(但不包括芴结构),a表示0~20的整数)。
[15]上述[12]或[14]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在上述式(1)中,R5~R8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苯基。
[16]上述[15]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下述式(4)所示结构和下述式(5)所示结构的至少1个:
Figure C20051007619200174
(上述式(4)和(5)中,X与上述式(1)中的X同义,具体地说,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17]上述[14]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上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具有下述式(6)所示的结构:
Figure C20051007619200181
[18]上述[11]~[17]的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形状为片。
[19]上述[11]~[17]的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形状为环形带。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
[20]电子照相装置,其具备拟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将该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上述[11]~[19]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其通过添加导电性填料,可以抑制充电,即使反复使用也可以给予无转印不均匀或转印脱墨等缺陷的良好的图像,阻燃性优异而且强度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稳定地给予高品位的电子照相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转印鼓的简要构成例。
图2为使用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转印装置的简要构成例。
图3为使用片状的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例。
图4为使用片状的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例。
图5为使用环形带状的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例。
图6为使用环形带状的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例。
图7为使用环形带状的本发明的中间转印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例。
图8为使用环形带状的本发明的中间转印构件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所涉及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包含:
i)树脂、和
ii)导电性填充剂,
该树脂包含具有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a”)。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转印构件包含:
i)树脂、和
ii)导电性填充剂,
该树脂包含具有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a”)。
作为上述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的具体例,包括下述通式(1)和(3)各自所示的结构单元。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以及中间转印构件除了作为上述成分a的聚碳酸酯树脂外,还可以含有与该成分a不同的聚碳酸酯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b”),作为该成分b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具体例,包括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
Figure C20051007619200201
(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5~R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C1-6的2价脂肪族烃基,
X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Figure C20051007619200211
(式(3)中,R25~R2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
Figure C20051007619200212
(式(2)中,R15~R18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C7-17的芳烷基,Y为
Figure C20051007619200213
-S-,-SO2-,-O-,-CO-,-SO-或
Figure C20051007619200214
这里,R19~R24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6-12的芳基,或者表示R21和R22以及R23和R24一起结合,形成C3-12的碳环或杂环的基团(但不包括芴结构),a表示0~20的整数)。
以下对成分a和成分b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行说明。
在作为成分a和成分b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含有上述通式(1)所示聚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中,R5~R8优选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苯基,更具体地说,上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优选为下述式(4)所示的结构及下述式(5)所示结构的至少1个。
Figure C20051007619200221
(上述式(4)和(5)中,X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作为衍生出上述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下述结构式(1)-1~(1)-12所示的化合物。
(1)-1
Figure C20051007619200231
Figure C20051007619200241
在上述式(1)-1~(1)-12中,X为选自
Figure C20051007619200251
Figure C20051007619200252
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或其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这里,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此外,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为2~200。优选X中含有1~100个二甲基硅氧烷或1~100个二苯基硅氧烷的连接基团或它们的无规共聚物。
上述所列举的衍生出上述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作为衍生出上述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上述式(1)-1或7所示结构中包含的α,ω-二[3-(邻羟苯基)丙基]聚二甲基二苯基无规共聚硅氧烷、上述式(1)-7所示结构中包含的α,ω-二[3-(邻羟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此外,作为衍生出作为成分b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上述通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4,4’-联苯二酚、二(4-羟苯基)甲烷、二(4-羟苯基)醚、二(4-羟苯基)砜、二(4-羟基-3-甲基苯基)砜、二(4-羟苯基)亚砜、二(4-羟苯基)硫醚、二(4-羟苯基)酮、1,1-二(4-羟苯基)乙烷、2,2-二(4-羟苯基)丙烷(双酚A;BPA)、2,2-二(4-羟苯基)丁烷、1,1-二(4-羟苯基)环己烷(双酚Z;BPZ)、2,2-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二甲基双酚A)、2,2-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二(4-羟苯基)-1-苯基乙烷(双酚AP;BPAP)、二(4-羟苯基)二苯基甲烷、2,2-二(4-羟基-3-烯丙基苯基)丙烷、3,3,5-三甲基-1,1-二(4-羟苯基)环己烷(三甲基双酚Z;TMBPZ)等。这些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此外,其中特别优选2,2-二(4-羟苯基)丙烷。
作为衍生出作为成分a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上述通式(3)所示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9,9-二(4-羟基-2-甲基苯基)芴、9,9-二(4-羟基-3-甲基苯基)芴、9,9-二(4-羟苯基)芴、3,6-二甲基-9,9-二(4-羟苯基)芴、9,9-二(3-甲氧基-4-羟苯基)芴、9,9-二(3-乙氧基-4-羟苯基)芴、9,9-二(3-乙基-4-羟苯基)芴、4,5-二甲基-9,9-二(4-羟苯基)芴、9,9-二(3-苯基-4-羟苯基)芴、3,6-二甲基-9,9-二(3-甲基-4-羟苯基)芴和3,6-二苯基-9,9-二(4-羟苯基)芴等。其中,特别优选9,9-二(4-羟苯基)芴、9,9-二(4-羟基-3-甲基苯基)芴、9,9-二(4-羟基-2-甲基苯基)芴。这些化合物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此外,作为成分a的聚碳酸酯树脂必须含有上述式(1)和(3)所示的结构单元,但并不排除含有其他结构单元,例如可以还含有作为成为b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结构单元的上述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因此,作为成分a的聚碳酸酯树脂,通过相对于例如衍生上述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衍生上述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以及衍生上述式(1)和(3)所示结构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例如上述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的总重量,使衍生上述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10~90重量%、衍生上述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10~90重量%、衍生上述式(1)和(3)以外结构单元的化合物0~80重量%各自与碳酸酯形成化合物反应而合成。
此外,作为成为b的聚碳酸酯树脂,通过相对于例如衍生上述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衍生上述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的总重量,使衍生上述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0.1~50重量%、衍生上述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50~99.9重量%各自与碳酸酯形成化合物反应而合成。
作为上述衍生各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和碳酸酯形成化合物的反应方法,可以使用例如制造由双酚A衍生的聚碳酸酯时使用的公知的方法,例如双酚类和光气的直接反应(光气法)或双酚类和二芳基碳酸酯的酯交换反应(酯交换法)等方法。
此外,作为上述碳酸酯形成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光气,以及碳酸二苯酯、碳酸二对甲苯酯、苯基对甲苯基碳酸酯、碳酸二对氯苯酯、碳酸二萘酯等二芳基碳酸酯。这些化合物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在前者的光气法中,通常在酸结合剂和溶剂的存在下,使衍生本发明中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衍生通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衍生通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与光气反应。作为酸结合剂,可以使用例如吡啶,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等,此外,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二氯甲烷、氯仿、氯苯、二甲苯等。此外,为了促进缩聚反应,添加三乙胺这样的叔胺催化剂等催化剂,此外,在聚合度调节中添加苯酚、对叔丁基酚、对枯基酚、烷基取代酚类、羟基苯甲酸烷基酯类或烷氧基酚类等单官能团化合物作为分子量调节剂。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少量添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盐等抗氧剂,间苯三酚、靛红双酚、1,1,1-三(4-羟苯基)乙烷、α,α’,α”-三(4-羟苯基)-1,3,5-三异丙苯等支化剂。反应通常在0~150℃、优选在5~40℃的范围下进行是适当的。反应时间由反应温度决定,通常为0.5分钟~10小时,优选为1分钟~2小时。此外,反应中优选将反应体系的pH保持在10以上。
另一方面,在后者的酯交换法中,将衍生本发明中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衍生通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和衍生通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与二芳基碳酸酯混合,在减压下、高温下进行反应。此时,可以加入苯酚、对叔丁基酚、对枯基酚、烷基取代酚类、羟基苯甲酸烷基酯类或烷氧基酚类等单官能团化合物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反应通常在150~350℃、优选在200~300℃范围的温度下进行,此外,减压度最终优选达到1mmHg以下,将酯交换反应生成的来自该二芳基碳酸酯的酚类馏出到体系外。反应时间由反应温度、减压度等决定,通常为1~6小时左右。反应优选在氮、氩等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抗氧剂、支化剂进行反应。
对于光气法和酯交换法,当考虑衍生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衍生通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和衍生通式(3)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的反应性时,优选光气法。
在本发明中,当采用光气法时,作为可以使用的叔胺聚合催化剂,包括例如三乙胺、三正丙胺、三正丁胺、N,N’-二甲基环己胺、N,N’-二乙基苯胺、二乙基氨基吡啶等,从催化活性、洗涤除去的问题出发,优选三乙胺。聚合催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使用的全部双酚类,优选0.001~5mol%。
在本发明中,当采用光气法时,为了高效地进行反应,可以少量添加季铵盐。作为季铵盐,可以具体列举四甲基氯化铵、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正丁基碘化铵等,其中优选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该季铵盐相对于使用的全部双酚类,一般优选使用0.005~5mol%。
此外,当本发明中使用分子量调节剂时,特别优选一元酚,具体可以列举苯酚,以及丁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癸基酚、十四烷基酚、十七烷基酚、十八烷基酚等烷基取代酚;羟基苯甲酸丁酯、羟基苯甲酸辛酯、羟基苯甲酸壬酯、羟基苯甲酸癸酯、羟基苯甲酸十七烷基酯等羟基苯甲酸烷基酯;丁氧基酚、辛氧基酚、壬氧基酚、癸氧基酚、十四烷氧基酚、十七烷氧基酚、十八烷氧基酚等烷氧基酚类。该分子量调节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全部双酚类,为0.1~50mol%,优选为0.5~10mol%。
由在这些反应中合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硅氧烷结构和芴结构的化合物衍生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成分a)、和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成分b),优选特性粘度为0.2~1.0dl/g的范围。如果在该范围内,可以得到机械强度优异、并且成型性优异的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成分b)优选在使用的全部单体中,衍生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优选为0~50重量%,更优选为0~30重量%。此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成分a)优选在使用的全部单体中,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优选为1~80重量%,更优选为2~50重量%。
此外,在本发明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的(成分a)和(成分b)的全部使用单体中,优选衍生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为1~50重量%,更优选为2~20重量%。
在成分a和b的聚碳酸酯树脂中,通过使衍生上述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相对于全部使用单体的比例为上述范围,可以确实赋予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作为目标的阻燃性,而且作为成型品可以附载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氮气下的热重分析中,优选1%加热减量温度为380℃以上,和/或5%加热减量温度为430℃以上。更优选1%加热减量温度为400℃以上,和/或5%加热减量温度为450℃以上。
以下对导电性填充剂(成分c)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导电性填充剂,可以使用例如导电性碳等。作为导电性碳,并无特别限定,但作为优选使用的例子,可以列举导电性炭黑、碳纤维。作为导电性炭黑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超导电性炉法炭黑(super conductive furnaceblack)、导电性炉法炭黑、超导电性炉法炭黑(extraconductivefurnace black)、超磨耗炉法炭黑(superabrasion furnace black)和碳原纤维(carbon fibrils)等。
导电性碳必须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吸油量优选为100~500ml/100g、更优选为120~400ml/100g的炭黑。当该DBP吸油量比500ml/100g大时,碳的分散状态恶化,形成树脂组合物时大量存在凝集块,此外,当DBP吸油量不足100ml/100g时,导电性赋予效果差,因此不优选。作为具有这样特性的炭黑,可以列举作为导电性炭黑在市场上出售的例如Lion公司制造的Ketjenblack EC,Cabot公司制造的VULCAN XC-72、XC-305、XC-605,电气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DenkaBlack等,此外可以列举在氢和氧的存在下将石脑油等烃部分氧化,制造含有氢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体时副产的上述特性的炭黑、或将其氧化或还原处理的上述特性的炭黑等。作为上述导电性炭黑,优选平均粒径10~100μm、比表面积200m2/g以上的导电性炭黑。
作为导电性炭黑的一种,还可以列举碳纤维。作为具体例,其为平均纤维径(直径)200nm以下的碳纤维,为具有筒状结构的纤维,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优选使用例如特表平8-508534号公报中记载的碳原纤维。碳原纤维具有实质上同心地沿着该原纤维的圆柱状轴沉积的石墨外层,其纤维中心轴不是直线状,具有蜿蜒曲折的管状形态。该碳原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由制造方法决定,大致均匀。
碳原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如果比200nm大,树脂中的原纤维间的接触变得不充分,难于得到稳定的电阻值。因此,作为碳原纤维,使用平均纤维直径200nm以下的原纤维。如果碳原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nm以下,制备的成型体的电阻值变得均匀,因此特别优选。但是,如果碳原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过小,由于制造变得特别困难,因此碳原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0.1nm以上,特别优选为0.5nm以上。
此外,碳原纤维的长度和平均纤维直径的比(长度/直径)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100以上,最优选具有1000以上长/径比的碳原纤维。此外,具有微细管状形态的原纤维的壁(管状体的壁厚)的厚度通常为3.5~75nm左右。这通常相当于原纤维的外径的约0.1~0.4倍。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导电性碳量(成分c)为(成分a)+(成分b)+(成分c)的合计量100重量%中的0.5~30重量%,优选0.5~15重量%。如果导电性炭黑的量不足0.5重量%,树脂组合物的导电性不足,另一方面,如果超过30重量%,成型性显著下降,或者成型品的强度降低。当导电性碳的量在上述范围中即使少时,有时在低电压下树脂组合物的导电性降低,但通过提高电压,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导电性。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调制方法,可以使用目前为止公知的各种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使用例如将热塑性树脂粉末和导电性碳混合的方法、将热塑性树脂的熔融物和导电性碳配合并混炼的熔融混炼法、或使导电性碳分散到溶剂中溶解有热塑性树脂的溶液中后将溶剂适当除去的方法等。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中,除了已述的成分a、b、c外,也可以添加例如有机磺酸金属盐作为任意成分d。
作为有机磺酸金属盐,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列举脂肪族磺酸金属盐、芳香族磺酸金属盐等。作为磺酸金属盐的金属,可以优选列举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等,作为碱金属和碱土类金属,可以列举钠、锂、钾、铷、铯、铍、镁、钙、锶和钡等。磺酸金属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成分d的有机磺酸金属盐,从阻燃性和热稳定性方面出发,可以优选列举全氟链烷-磺酸金属盐、芳香族砜磺酸金属盐等。
作为全氟链烷-磺酸金属盐,可以优选列举全氟链烷-磺酸的碱金属盐、全氟链烷-磺酸的碱土类金属盐等,更优选具有C4-8的全氟链烷基的磺酸碱金属盐、具有C4-8的全氟链烷基的磺酸碱土类金属盐等。
作为全氟链烷-磺酸金属盐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全氟丁烷-磺酸钠、全氟丁烷-磺酸钾、全氟甲基丁烷-磺酸钠、全氟甲基丁烷-磺酸钾、全氟辛烷-磺酸钠、全氟辛烷-磺酸钾、全氟丁烷-磺酸的四乙基铵盐等。
作为芳香族砜磺酸金属盐,可以优选列举芳香族砜磺酸碱金属盐、芳香族砜磺酸碱土类金属盐等,芳香族砜磺酸碱金属盐、芳香族砜磺酸碱土类金属盐可以为聚合物。
作为芳香族砜磺酸金属盐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二苯砜-3-磺酸的钠盐、二苯砜-3-磺酸的钾盐、4,4’-二溴二苯砜-3-磺酸的钠盐、4,4’-二溴二苯砜-3-磺酸的钾盐、4-氯-4’-硝基二苯砜-3-磺酸的钙盐、二苯砜-3,3’-二磺酸的二钠盐、二苯砜-3,3’-二磺酸的二钾盐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成分d)的配合量相对于(成分a)+(成分b)+(成分c)的合计量100重量%,为0.01~0.5重量%。如果为比0.01重量%少的配合量,阻燃效果降低,如果配合得比0.5重量%多,不仅不能期望阻燃效果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导致成型体的发泡、耐折强度的降低、外观不良。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各种热塑性树脂和添加剂等。
作为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其他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此外,作为弹性体,还可以使用例如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丙烯酸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为核-壳型弹性体的MBS、MAS等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其他各种添加剂,可以配合例如补强剂(滑石、云母、粘土、硅灰石、碳酸钙、玻璃纤维、玻璃珠、玻璃球、磨制纤维、玻璃片、碳纤维、碳片、碳珠、碳磨制纤维、金属片、金属纤维、金属涂布玻璃纤维、金属涂布碳纤维、金属涂布玻璃片、二氧化硅、陶瓷粒子、陶瓷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粒子、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芳酯纤维、石墨、导电性炭黑、各种晶须等)、阻燃剂(卤素系、磷酸酯系、金属盐系、红磷、金属水合物系等)、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脱模剂、润滑剂、滑动剂(PTFE粒子等)、着色剂(炭黑、氧化钛等颜料、染料)、光扩散剂(丙烯酸交联粒子、硅氧烷交联粒子、极薄玻璃片、碳酸钙粒子等)、荧光增白剂、蓄光颜料、荧光染料、抗静电剂、流动改质剂、结晶核剂、无机和有机的抗菌剂、光催化系防污剂(微粒氧化钛、微粒氧化锌等)、以接枝橡胶为代表的冲击改性剂、红外线吸收剂、光致变色剂。
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将上述的各成分(成分a)、(成分b)、(成分c)和(成分d)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各种添加成分配合,进行混炼而调制。在该配合、混炼中采用通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使用螺条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班伯里混合机、转鼓式混合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共捏合机、多螺杆挤出机等的方法进行。混炼时的加热温度通常在240~330℃的范围内选择。这样制备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各种成型方法,例如注射成型、中空成型、挤出成型、压缩成型、压延成型、旋转成型等成型,得到本发明的成型品。
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可以采用挤出成型、注射成型、铸塑成型等方法成型为薄膜状、片状、带状、鼓状的形状,形状可以为片状,也可以采用热熔接、超声波熔接、和利用粘接剂的粘接等手段使片端部成为环形带状,此外,也可以将片多层卷取,采用热熔接等成型为具有所需膜厚的环形带。形状根据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为任意最优选的形状。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的膜厚因粘接剂的杨氏模量、体积电阻率而异,但优选为30μm~2000μm,特别优选50μm~800μm。
此外,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在表面、背面可以具有保护层、介电层、抵抗层、导电层。
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接触带电构件的形态,可以列举辊、刷(磁刷)、叶片等。此外,作为接触带电构件的材质,可以从各种金属、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导电性碳、和将它们混合的物质中选取。或者可以使用在树脂、弹性体中分散上述导电性粉体的物质。
本发明的具有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形态的具体例示于图3~图6。图3~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均为多色(全色)图像形成装置。
首先参照图3简单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多色电子照相复印装置具有被轴支撑着沿箭头方向a自由旋转的图像载体即感光鼓33,在其外周部配置图像形成手段。该图像形成手段可以为任意手段,在本例中具备使感光鼓33均匀带电的一次带电器34、照射被色分解的光像或与其相当的光像,在感光鼓33上形成静电潜像的例如由激光束曝光装置等构成的曝光手段32、使感光鼓33上的静电潜像成为可视图像的旋转式显影装置31。
旋转式显影装置31由分别容纳有黄色显影剂、品红色显影剂、青色显影剂和黑色显影剂的四色显影剂的四个显影器31Y、31M、31C、31BK和保持这四个显影器并且被轴支撑自由旋转的近似圆柱形状的壳体构成。该旋转式显影装置31的构成使得通过壳体的旋转将所需的显影器搬运到与感光鼓33的外周面相对的位置,进行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使四色部分的全色显影成为可能。
感光鼓33上的可视图像即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由转印装置10所附载并搬运的转印材料P上。在本例中,转印装置10为被轴支撑自由旋转的转印鼓。
以下对采用上述构成的多色电子照相复印装置的全色图像的形成工序进行简单说明。
通过一次带电器34在感光鼓33上进行均匀带电后,用曝光装置32照射与图像信息相应的光像E,在感光鼓33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旋转式显影装置31,作为用以树脂为基材的调色剂在感光鼓33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而成为可视图像。
另一方面,转印材料P通过抗蚀剂辊36与图像同期地输送到转印鼓10,用夹紧柄15等将其前端部夹持,沿图中箭头b方向进行搬运。
然后,在与感光鼓33相接的区域,通过采用转印用放电器21接受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晕放电,将感光鼓33上的调色剂图像从转印鼓10具有的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的背面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
转印材料P在进行了必要次数的转印工序后,边采用除电用放电器22、23和24进行除电,边通过分离爪28的作用从转印鼓10上剥离,通过搬运带38在定影器39中接受热产生的定影后,排出到机器外。
另一方面,感光鼓33在用清洁装置37将表面的残留调色剂清扫后,再次供给图像形成过程。
此外,转印鼓10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的表面也同样在通过具有叶片或毛刷等的清洁装置35a和清洁辅助手段35b的作用而被清扫后,再次供给到图像形成过程。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优选在转印用电晕放电器21的转印鼓10的旋转方向(箭头b的方向)下游侧的隔离板上设置绝缘性构件26,例如聚碳酸酯树脂板等,成为在转印电晕中朝向感光鼓33方向的转印电晕量多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从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的导入侧向其移动方向下游侧延伸并具有弹性的挤压构件27。该挤压构件27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优选体积电阻率为1010Ω·cm以上、特别优选为1014Ω·cm以上的合成树脂膜构成,配置在转印部的整个区域上。
此外,该挤压构件27因其自身具有的弹力而挤压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其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侧的前端部优选为转印材料P与感光鼓33最后接触的位置、或开始接触的位置、或极其接近的位置所对应的位置。
图4表示在图3所示的多色电子照相复印装置中,作为从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的背面给予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电荷的转印用带电器21,设置了刷带电器21a的例子。在图4中,由于其他要素的构成和动作与图3中的内容实质上相同,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图5公开了使用形状为环形带状时的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具体例。
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鼓41a~41d,在其周围配置1次带电器42a~42d、曝光装置43a~43d、显影器44a~44d、转印带电器45a~45d、除电放电器46a~46d和47a~47d、感光鼓用清洁装置48a~48d,此外,为使这些单元贯通,在感光鼓的下方配制环形带状的本发明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40,配制具有聚氨酯叶片49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用清洁装置50。
转印材料P在通过给纸辊给纸后,从环形带状转印材料附载构件40通过配置了各转印用放电器45a~45d的转印部被搬运。
图6表示在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代替转印带电器45a-45d而使用转印用叶片带电器45e~45h的例子。在图6中,其他要素的构成和工作与图5的内容实质上相同,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图7表示使用了环形带状的本发明的中间转印构件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鼓51,在其周围配置有1次带电辊52、图像曝光装置53、旋转显影器54、1次电晕转印带电器55、感光鼓用清洁装置56,在感光鼓的下方还配置有环形带状的本发明的中间转印构件57,在中间转印构件单元上配置有2次转印带电器58。转印材料P在通过给纸辊给纸后,通过环形带状中间转印构件57和2次转印辊58之间的2次转印部被搬运。
图8表示在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代替1次电晕转印带电器55a而使用1次转印辊带电器55b的例子。在图8中,其他要素的构成和工作与图7的内容实质上相同,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原材料]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合成例以及其他原材料如下所示。
(成分b)
合成例1[PC(b1)的合成]
在8.8%(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2L中加入下述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X-22-1821)0.35kg和2,2-二(4-羟苯基)丙烷(以下简称BPA)6.65kg和亚硫酸氢盐20g进行溶解。向其中加入二氯甲烷36L,边保持在15℃边进行搅拌,以0.12kg/分钟的速度吹入光气3.50kg。吹入结束后,加入对叔丁基酚158g(以下简称为PTBP),继续进行10分钟剧烈搅拌,再加入10ml的三乙胺,搅拌约1小时使其聚合。
Figure C20051007619200371
a为平均39
将聚合液分离为水相和有机相,用磷酸中和有机相,反复进行水洗直至洗液的电导率达到10μS/cm以下后,得到精制树脂液。将树脂液慢慢滴入强力搅拌的60℃的温水中,在将溶剂除去的同时使聚合物成为固体。将固体物过滤后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聚合物。该聚合物在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浓度0.5g/dl溶液中,温度20℃下的特性粘度[η]为0.48dl/g。以后将该合成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简写为PC(b1)。通过红外线吸收光谱对制备的上述聚合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1000~1100cm-1的位置有硅氧烷键产生的吸收、1770cm-1附近的位置有羰基产生的吸收、1240cm-1附近的位置有醚键产生的吸收,确认具有硅氧烷键和碳酸酯键。此外,在3650~3200cm-1的位置几乎没有发现来自羟基的吸收。采用GPC分析对该聚合物中的单体进行测定时,所有单体均为20ppm以下。综合这些的结果确认,该聚合物为与加料组成相同的共聚比的聚碳酸酯聚合物。
合成例2[PC(b2)的合成]
除了使用与合成例1同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1.14kg、BPA6.46kg外,与合成例1同样地合成共聚合聚碳酸酯。制备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的特性粘度为0.45dl/g。以后将该合成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简写为PC(b2)。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确认除了该聚合物的聚合比外,具有与合成例1同样的聚碳酸酯聚合物结构。
合成例3[PC(b3)的合成]
除了使用2,2-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4.45kg、BPA 2.64kg外,与合成例1同样地合成共聚合聚碳酸酯。制备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的特性粘度为0.51dl/g。以后将该合成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简写为PC(b3)。通过红外线吸收光谱对制备的上述聚合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1770cm-1附近的位置有羰基产生的吸收、1240cm-1附近的位置有醚键产生的吸收,确认具有碳酸酯键。此外,在3650~3200cm-1的位置几乎没有发现来自羟基的吸收。采用GPC分析对该聚合物中的单体进行测定时,所有单体均为20ppm以下。综合这些的结果确认,该聚合物为与加料组成相同的共聚比的聚碳酸酯聚合物。
来自双酚A的PC1:三菱瓦斯化学(株)制、商品名:ユ一ピロンS-2000、特性粘度0.53dl/g、以后简写为BPAPC1。
来自双酚A的PC2:三菱瓦斯化学(株)制、商品名:ユ一ピロンE-1000、特性粘度0.61dl/g、以后简写为BPAPC2。
(成分a)
合成例4[PC(a1)的合成]
在8.8%(w/v)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L中加入下述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X-22-1827)2.60kg、9,9-二(4-羟基-3-甲基苯基)芴(以下简称BCFL)3.91kg、BPA 0.49kg和亚硫酸氢盐20g进行溶解。向其中加入二氯甲烷30L,边保持在15℃边进行搅拌,以0.12kg/分钟的速度吹入光气1.81kg。吹入结束后,加入PTBP 88g,继续进行10分钟剧烈搅拌,再加入50ml的三乙胺,搅拌约1小时使其聚合。
Figure C20051007619200381
是这些复数的嵌段体认无规结合的。
二甲基体的合计平均为26。二苯基体的合计平均为13。
以后与合成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制备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的特性粘度为0.28dl/g。以后将该合成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简写为PC(a1)。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确认该聚合物为与加料组成相同的共聚比的聚碳酸酯聚合物。
合成例5[PC(a2)的合成]
在合成例4中,除了将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变为合成例1中使用的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X-22-1821)外,与合成例4同样地合成共聚合聚碳酸酯。制备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的特性粘度为0.29dl/g。以后将该合成的共聚合聚碳酸酯简写为PC(a2)。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确认该聚合物为与加料组成相同的共聚比的聚碳酸酯聚合物。
合成例6[PC(Si)的合成]
将双酚A60kg溶解于5wt%氢氧化钠水溶液400L中。以138L/小时的流量将维持在室温的该水溶液以及以69L/小时的流量将二氯甲烷通过孔板导入内径10mm、管长10m的管型反应器中,使光气与其并流、以10.7kg/小时的流量吹入,连续进行3小时反应。这里使用的管型反应器为双重管,在夹套部分通冷却水,将反应液的排出温度保持在25℃。此外,进行调制使排出液的pH显示为10~11。将这样制备的反应液静置,将水相分离除去,采取二氯甲烷相220升,得到目的物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低聚物浓度为317g/L,氯甲酸酯基的浓度为0.7N。
然后将具有下述结构的硅氧烷化合物40g溶解到二氯甲烷2L中后,将该溶解液与上述制造的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0L混合。在该混合液中加入将氢氧化钠56g溶解到水1L中得到的溶解液和三乙胺5.7cc,以300rpm、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将双酚A600g溶解到5.2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L中得到的溶解液、二氯甲烷8L和对叔丁基酚96g,以500rpm、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L,再用水5L洗涤,按顺序进行用0.01N氢氧化钠水溶液5L的碱洗涤、用0.1N盐酸5L的酸洗涤、用水5L的水洗,最后将二氯甲烷除去,得到片状的聚碳酸酯共聚物。该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17000,硅氧烷化合物单元含量为1wt%。将该聚碳酸酯共聚物简写为PC(Si)。
该共聚物的特性粘度为0.40dl/g。
硅氧烷树脂:具有甲基和苯基作为取代基的具有分支结构的硅氧烷树脂(信越化学工业制X-40-9805)。以后简写为Si-1。
(成分c)
作为成分c,准备以下物质。
CNT:平均纤维直径10nm、平均纤维长1μm以上的HyperionCatalysis International公司制造的碳纳米管。使用Buss公司制造的共捏合机将该碳纤维15重量%、上述合成例1中合成的PC(b1)在270~290℃的温度下熔融、混炼后冷却,得到碳纤维分散的母炼胶颗粒,在实施例中使用。
CB:炭黑(商品名:Ketjenblack EC;Lion Corporation制造,DBP吸油量:360ml/100g)。
(成分d)
作为成分d,准备以下的金属盐。
金属盐1:全氟丁磺酸钾盐(商品名:Megafac F-114P;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
金属盐2:二苯基磺酸磺酸钾盐(UCB制KSS)
<实施例1~13>
将作为上述原材料的(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按表1-1和表1-2所示的比例计量,用超级混合机将(成分a)、(成分b)和(成分d)预混合后,追加(成分c),用带排气口的40mm挤出机在270~290℃的温度下进行熔融、混炼后,得到颗粒。将该颗粒在120℃的热风干燥机中干燥6小时后,用压缩成型机在300℃下成型为厚100μm的薄膜状,得到试验膜。使用高电阻率计Hiresta-UP(三菱化学(株)制)在测定电压100V、测定时间10秒下测定该试验膜的体积电阻值、表面电阻值。阻燃性VTM试验按照UL-94VTM,评价厚100μm的薄膜状试验片(宽50mm、长200mm)的阻燃性。
耐折强度对于厚100μm的薄膜状试验片(宽10mm、长50mm),用MIT耐屈度试验(张力1.00kg/mm2)测定,用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其结果一并示于表1-1和表1-2。
A:50000次没有被折断。
B:30000次以上、50000次以下被折断。
C:不足30000次被折断。
使用上述制作的树脂膜,制作图1所示的转印鼓。即,作为图1所示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将上述树脂膜在2个铝滚筒12、13间拉伸,制作转印鼓10。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的两端部固定在连接构成转印鼓10的2个铝滚筒12、13的连接部14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转印鼓10的直径设定为160mm,将移动速度设定为160mm/sec。同时将作为感光鼓33等的移动速度的操作速度也设定为160mm/sec。此外,分别将转印用电晕放电器21的开口宽设定为19mm,将放电金属线25和感光鼓33的外周面的距离设定为10.5mm,将放电金属线和转印用电晕放电器21的隔离板底面的距离设定为16mm。
此外,作为挤压构件27,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带负电的感光鼓33上形成潜像,使用平均粒径8μm的调色剂,通过反转显影得到调色剂图像。此时,调色剂由树脂、着材以及其他微量的用于提高带电控制性、润滑性的添加剂等构成,在显影器中与载体粒子摩擦带电,成为带负电的调色剂。
然后,采用上述构成的转印装置通过正极性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然后用转印鼓10将转印材料分离,用定影器进行定影。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聚氨酯叶片的清洁装置35a和清洁辅助装置35b对转印鼓10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11的表面进行清洁。
使用图3所示的多色电子照片复印装置,进行20000张图像印刷耐久测试。对于初期图像和耐久后的图像两者用目视进行观察,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其结果一并示于表1-1和表1-2。
A:没有发现不均匀。
B:发现不均匀。
<比较例1~2>
将作为原材料的(成分a)、(成分b)、(成分c)、或(成分d)按表2所示的比例计量,采用与上述实施例1~13同样的方法,制作各树脂膜,测定体积电阻值和表面电阻值,还进行阻燃性VTM试验、MIT耐折试验。此外,与上述实施例同样,使用本比较例制作的各树脂膜制作转印鼓,对图像特性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
Figure C20051007619200431
Figure C20051007619200441
表2
Figure C20051007619200451
<实施例14~15>
采用超声波熔接法将实施例1、2制备的薄膜成型为环形带状,使用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与实施例1同样的调色剂对其图像进行评价。
此外,使用上述多色电子照片复印装置,进行20000张图像印刷耐久测试。其结果在初期图像和耐久后的图像上均没有发现不均匀。
<实施例16~17>
采用超声波熔接法将实施例1、2使用的薄膜成型为环形带状,使用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与实施例1同样的调色剂对其图像进行评价。
此外,使用上述多色电子照片复印装置,进行20000张图像印刷耐久测试。其结果在初期图像和耐久后的图像上均没有发现不均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阻燃性优异、薄膜强度高、能获得由于不易产生电气劣化而即使反复使用也无转印不均匀、转印脱墨等缺陷的良好图像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以及使用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因此极其适于在电子照片领域使用。

Claims (18)

1. 转印材料附载构件,该转印材料附载构件用于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含有i)树脂、和ii)导电性填充剂,该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以及与该聚碳酸酯树脂a不同的聚碳酸酯树脂b,该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
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C2005100761920002C1
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5~R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C1-6的2价脂肪族烃基,
X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Figure C2005100761920003C1
式(3)中,R25~R2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 7-17的芳烷基,
该聚碳酸酯树脂b具有上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C2005100761920003C2
式(2)中,R15~R18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C7-17的芳烷基,Y为-S-,-SO2-,-O-,-CO-,-SO-或
Figure C2005100761920003C4
这里,R19~R24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6-12的芳基,或者表示R21和R22以及R23和R24一起结合,形成C3-12的碳环或杂环的基团,但不包括芴结构,a表示0~20的整数。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上述式(1)中,R5~R8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苯基。
3. 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下述式(4)所示结构和下述式(5)所示结构的至少1个:
Figure C2005100761920004C1
上述式(4)和(5)中,X与上述式(1)中的X同义。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b的上述式(1)中,R5~R8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苯基。
5. 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b的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下述式(4)所示结构和下述式(5)所示结构的至少1个:
Figure C2005100761920004C2
Figure C2005100761920005C1
上述式(4)和(5)中,X与上述式(1)中的X同义。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b的上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具有下述式(6)所示的结构:
Figure C2005100761920005C2
7.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形状为片。
8.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其形状为环形带。
9. 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材料附载构件,该转印材料附载构件附载着拟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和已将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的至少一个。
10. 中间转印构件,该中间转印构件用于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间转印构件含有i)树脂、和ii)导电性填充剂,该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以及与该聚碳酸酯树脂a不同的聚碳酸酯树脂b,该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含有硅氧烷结构的结构单元和含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
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
Figure C2005100761920006C1
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5~R8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或C1-6的2价脂肪族烃基,
X为单键、从[-SiO(R11)(R12)-]所示结构单元、[-SiO(R13)(R14)-]所示结构单元和[-SiO(R29)(R30)-]所示结构单元中选取的任何1个结构单元构成的连接基团、或从上述3个结构单元中选取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的连接基团,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聚合度的总和为2~200,
当该连接基团由选自上述3个结构单元的至少2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时,该聚合物是各结构单元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
在上述各结构单元中,R11~R14、R29~R30各自独立地为氢、C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R11和R12的组合、R13和R14的组合以及R29和R30的组合彼此不同,
Figure C2005100761920006C2
式(3)中,R25~R28各自独立地为氢、C1-15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7-17的芳烷基,
该聚碳酸酯树脂b具有上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2)中,R15~R18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6-12的芳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C7-17的芳烷基,Y为
Figure C2005100761920007C2
-S-,-SO2-,-O-,-CO-,-SO-或
Figure C2005100761920007C3
这里,R19~R24各自独立地为氢、C1-10的烷基、C2-5的链烯基、C1-5的烷氧基或C6-12的芳基,或者表示R21和R22以及R23和R24一起结合,形成C3-12的碳环或杂环的基团,但不包括芴结构,a表示0~20的整数。
11. 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上述式(1)中,R5~R8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苯基。
12. 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下述式(4)所示结构和下述式(5)所示结构的至少1个:
Figure C2005100761920007C4
Figure C2005100761920008C1
上述式(4)和(5)中,X与上述式(1)中的X同义。
13. 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b的上述式(1)中,R5~R8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苯基。
14. 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b的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下述式(4)所示的结构和下述式(5)所示的结构的至少1个:
上述式(4)和(5)中,X与上述式(1)中的X同义。
15. 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b的上述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具有下述式(6)所示的结构:
Figure C2005100761920009C1
16. 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形状为片。
17. 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其形状为环形带。
18. 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将该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构件。
CNB2005100761925A 2004-06-08 2005-06-08 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7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0143 2004-06-08
JP2004170143 2004-06-08
JP2005055808 2005-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7697A CN1737697A (zh) 2006-02-22
CN100412718C true CN100412718C (zh) 2008-08-20

Family

ID=36080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619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718C (zh) 2004-06-08 2005-06-08 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271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6444B2 (en) * 2006-07-12 2010-10-19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Glossy colored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US8617712B2 (en) * 2011-08-02 2013-12-31 Xerox Corporation Biaryl polycarbonat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JP6091358B2 (ja) * 2013-06-28 2017-03-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難燃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成形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6943A (ja) * 2000-01-26 2001-07-31 Idemitsu Kosan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20010039313A1 (en) * 2000-03-29 2001-11-08 Noriyoshi Ogawa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optical article used the same
CN1416021A (zh) * 2001-09-14 2003-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的有机光受体
CN1489001A (zh) * 2002-07-15 2004-04-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层充正电的有机感光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6943A (ja) * 2000-01-26 2001-07-31 Idemitsu Kosan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20010039313A1 (en) * 2000-03-29 2001-11-08 Noriyoshi Ogawa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optical article used the same
CN1416021A (zh) * 2001-09-14 2003-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的有机光受体
CN1489001A (zh) * 2002-07-15 2004-04-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层充正电的有机感光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7697A (zh) 2006-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5320B1 (en) Transfer medium carrying memb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101496589B1 (ko) 도전 부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1109918B (zh) 充电部件清洁辊、充电装置、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JP2006227177A (ja) 転写材担持部材、中間転写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981586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0412718C (zh) 转印材料附载构件、中间转印构件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652739B2 (en)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831183B2 (en) Electrophotograph developing roller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2020079906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87902B2 (ja) 現像ローラ、及び該現像ローラ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US5601913A (en) Transfer material carry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5266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76618A (ja) 現像ローラ
JP2000155443A (ja) 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434A (ja) 転写材担持部材、中間転写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190928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work function relationships
US5534581A (en) Transfer material carry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aking use of the same
JP4887995B2 (ja) 現像ローラ
WO2020075871A1 (ja) 現像ローラ、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49303B2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7346162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2389B2 (ja) 現像ローラ、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373463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95155B2 (ja) 現像ローラ、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840474B2 (ja) 転写材担持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