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5710C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5710C
CN100405710C CNB038111381A CN03811138A CN100405710C CN 100405710 C CN100405710 C CN 100405710C CN B038111381 A CNB038111381 A CN B038111381A CN 03811138 A CN03811138 A CN 03811138A CN 100405710 C CN100405710 C CN 1004057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ic rotating
rotating machine
salient pole
extrem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11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3674A (zh
Inventor
高濑淳一
川岸雅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3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3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57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571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02K21/222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旋转电机(1)具有定子(3)和转子(2),该定子(3)具有绕置着线圈(5)的多个凸极(14),而转子(2)被可以自由转动地配设在定子(3)的外周上,并且在转子(2)上安装着多个永磁体(4)。将同一相的凸极(U1、U2)等沿圆周方向相邻接地配置着,同时,相邻接的同相的凸极(U1、U2)等与异极性的永磁体以相同的电角度而对向着。在同一相的凸极(U1、U2)等之间,线圈的绕置方向为相互的逆方向。相应于永磁体的极数N,将同一相的相邻接着的凸极间的角度θ1设定为360°/N,而将异相的相邻接着的凸极间的角度θ2设定为θ1+(θ1/相数P);进一步,将相数P×(θ1+θ2)设定在180°以下。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连接在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等上的、作为发电机和起动电动机而使用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作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旋转电机,一般由缠绕着线圈的定子和具有永磁体的转子所构成。其中,在发电机上,通过由发动机等驱动转子产生旋转,永磁体所形成的旋转磁场与线圈相交叉,从而在定子侧产生电动势。另一方面,在电动机上,通过在线圈中通电而形成旋转磁场,由此驱动转子旋转。而且,作为这样的旋转电机,由于在具有简单构造的同时,具有高输出,所以,例如被作为机动二轮车用的发电机、或作为同时具有起动装置和发电机的功能的起动发电机等而得到使用。
图9为显示了现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和转子构成的说明图。图9的旋转电机为U、V、W的三相装置,并具有一种转子51被配设在定子52的外侧的所谓的外转子型的构成。转子51被连接在发动机的曲轴等上,并可以自由转动地被配设在定子52的外侧。转子51具有由磁性体所形成的转子磁轭53;在转子磁轭53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固定着多个永磁体54。在定子52上,具有形成有多个凸极55的定子铁心56;而在凸极55上,绕置着线圈57。
如图9所示,在现有的三相旋转电机上,在每隔2个的极(凸极55)上,定子铁心56的线圈57被连续地绕置着。又,作为绕置有线圈57的、每隔2个的同一相的极,以相同的电角度与同极性的磁性体相对向着。例如,在图9中,U相的极U1~U4以每隔2个极的方式而被配置着,并且全部沿中心轴与N极的永磁体54相对向着。因此,在现有的旋转电机上,永磁体54和凸极55分别被等间隔地配置着。即,N极和S极以具有同样数量的方式而被等间隔地配置着,其极数N为2n个。又,凸极55也被等间隔地配置着,并且在为三相的时候,其在定子侧的极数M为3m个。n与m相等,或者n是m的整数倍;在图9的情况下,永磁体54的极数N为16个极(n=8),而定子侧的极数M为12个极(m=4;n=2m)。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的旋转电机上,在将其作为机动二轮车的发电机而使用时,当在空转旋转区域上要确保尽可能大的发电电流时,则在中~高旋转区域上的发电电流会大于消耗电流,从而出现剩余电流。当产生这样的剩余电流时,会相应地增加发动机的摩擦(发动机的负荷),导致发动机的燃料费的降低和马力的损失。又,在发电机本身上,会使线圈的发热增加,并且会接近其耐热极限。
另一方面,作为对于剩余电流问题的对策,也有通过增加线圈的匝数,或增加定子铁心的厚度,使线圈的电感增大,从而抑制在中~高旋转区域上的发电电流,以此降低线圈的温度。但是,在现有的线圈的绕线空间上,是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绕线的匝数的。又,定子铁心的叠片厚度的增加也会由于受到车体侧配置的制约而变得困难。因此,在现有技术上,为了降低发热,是使用喷吹发动机油或形成散热槽等各种强制冷却机构。但是,在这些对策中,不能对今后进一步的伴随着负荷的增加而产生的高输出进行应对,而必须增大发电机自身的体积。在对装置小型化的要求中,发电机的大型化就很困难。所以,下述这样的旋转电机受到人们的追求:在维持现有的尺寸大小的情况下,提高在低旋转区域上的电流量,同时,可以对在中~高旋转区域上的发电电流进行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述这样的旋转电机:在保持现有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在低旋转区域上的电流量,同时,可以对在中~高旋转区域上的发电电流进行抑制,降低线圈的发热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定子和转子,在该定子上具有绕置着线圈的多个凸极,而该转子被可以自由转动地配设在上述定子的外周或内周上,并以使多个永磁体与上述凸极相对向的方式而沿圆周方向被配置着,其特征是,将同一相的上述凸极沿圆周方向相邻接地配置着,并使上述相邻接着的各凸极与异极性的上述永磁体以相同的电角度而对向着;同时,由相邻接配置着的同一相的上述凸极间形成极对,并且,在相对于上述定子的中心为点对称的位置上配置有2个极对群,而每个极对群具有数量与相数相同的上述极对;并且,在上述极对群之间,具有可以追加配置上述凸极的空隙,相应于上述永磁体的极数N,将同一相的相邻接着的上述凸极间的角度θ1设定为360°/N;而将异相的相邻接着的上述凸极间的角度θ2设定为θ1+(θ1/相数P),上述θ1与上述永磁体的配置间隔相同,并且,上述极对群的角度X是上述永磁体配置间隔的整数倍。
在上述旋转电机中,上述旋转电机可以作为发电机而起作用,而且在进行发电时,将在上述极对内的上述凸极间所形成的磁路设置得比具有同样极数的上述永磁体的旋转电机的要短一些,而将上述线圈的电感设置得比具有同样极数的上述永磁体的旋转电机的要大一些。
又,在上述旋转电机中,上述旋转电机可以作为发电机而起作用,而且在进行发电时,在上述极对内的上述凸极间、以及在相邻接着的其它极对的上述凸极间形成有磁路,并且,在上述极对内的上述凸极间所产生的磁通比相邻接着的其它极对的上述凸极间所产生的磁通要多一些。
在本发明中,由于将同一相的凸极相邻接地配置着,而且使这些凸极与异极性的永磁体间以相同的电角度而对向着,所以可以缩短磁路的长度,并且可以增加有效磁通。因此,在与现有的发电机具有同样的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在中~高旋转区域上可以对发电量进行抑制,以降低线圈的温度,同时在低旋转区域上,可以提高输出。因此,在与现有的发电机具有同等以上的输出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线圈的发热,减少发动机的摩擦,提高发动机的燃料费和降低马力的损失。又,在维持现有的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发电机的高输出;在不增大体积和不附加强制冷却机构的情况下,可以应对机动二轮车等的进一步的负荷的增加。进一步,由于将同一相的凸极配置在相对于定子的中心为点对称的位置上,所以在进行旋转时的磁平衡变得良好,从而可以实现具有良好效率的旋转。
在上述旋转电机上,在上述相邻接着的同一相的各凸极上,可以使上述线圈的绕置方向相互间为相反。又,在上述旋转电机上,相应于上述永磁体的极数N,可以将同一相的相邻接着的上述凸极间的角度θ1设定为360°/N,而将异相的相邻接着的上述凸极间的角度θ2设定为θ1+(θ1/相数P)。进一步,在上述旋转电机上,可以将相数P×(θ1+θ2)设定为小于180°。
另一方面,在上述旋转电机上,可以由相邻接配置着的同一相的上述凸极间形成极对,并且在上述极对之间追加配置上述凸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旋转电机的输出。又,可以由相邻接配置着的同一相的上述凸极形成极对,并且,在相对于上述定子的中心为点对称的位置上配置2个极对群,而每个极对群具有其数量与相数相同的上述极对。这时,在上述极对群之间,可以追加配置上述凸极。
进一步,作为上述旋转电机,既可以是将上述定子配设在上述转子的内侧的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也可以是将上述转子配设在上述定子的内侧的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
而且,作为上述旋转电机,既可以是发电机,也可以是马达,进一步还可以是机动二轮车用的起动发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旋转电机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为显示了图1中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4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为显示了在图5的旋转电机上追加配置有凸极时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7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5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8为显示了在图7的旋转电机上追加配置有凸极时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9为显示了现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和转子构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旋转电机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中的旋转电机1是所谓的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并且例如作为机动二轮车的ACG(交流发电机)而被使用着。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图1的发电机由转子2和定子3所构成。这里,转子2是作为励磁子而起作用的,而定子3则是作为电枢而起作用的。在转子2上安装着永磁体4,而在定子3上安装着线圈5。当转子2在线圈5的外侧进行旋转时,由永磁体4所形成的旋转磁场会切割线圈5,在线圈5上产生电动势,从而进行发电。
转子2被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图中未示)上。转子2可以自由转动地被配设在定子3的外侧上,同时起着一种作为飞轮的作用。在转子2上,具有有底圆筒形状的转子磁轭11和被安装在转子磁轭11上的、并被固定在曲轴上的轮毂转子(ボスロ一タ)12。转子磁轭11和轮毂转子12都由铁等磁性材料所形成。轮毂转子12由圆盘状的凸缘部12a和大致为圆筒形状的轮毂部12b所构成。凸缘部12a被同心地安装在转子磁轭11的底部11a上。轮毂部12b沿旋转中心线从凸缘部12a被突出设置着,并与曲轴之间为锥形连接。当曲轴转动时,轮毂部12b也一同转动,从而使转子2在线圈5的外侧转动。
在转子磁轭11的圆筒部11b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配设着多个永磁体4。以使内面侧的极***替地为N极和S极的方式,将永磁体4以22°30′的间隔而平分为16个。即,与图9中的旋转电机同样地,永磁体4的极数N也是N=16(n=8)。
定子3具有由多张钢板重叠而形成的定子铁心13。在定子铁心13上,形成有多个凸极14;在凸极14的周围,缠绕着线圈5。旋转电机1为产生三相交流电的发电机;作为凸极14,在U、V、W三相的各相中分别具有4个极,所以定子3侧的极数M为12个极(M=3m;m=4)。
这里,在该旋转电机1上,其凸极14与图9所示的现有的旋转电机不同,并不是等间隔地被设置着的。图2为显示了旋转电机1的转子2和定子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作为凸极14,同一相的凸极在圆周方向被相邻接地配置着,同时,相邻接着的同一相的凸极14与异极性的永磁体4以相同的电角度而对向着。又,在同一相的相邻接着的凸极14之间,相应于与之对向着的永磁体4的极性变化,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线圈5的缠绕方向相互为逆方向。
例如,当对U相进行观察时,形成U相的凸极U1(以下,如U1那样,只用符号对各凸极进行表示)和U2被相邻接地配置着,形成极对15Ua。又,以U1与N极、和U2与S极分别在中心线上同时相对向着的方式,与永磁体4的配置间隔同样地,将U1和U2之间的角度θ1也设定为22°30′(360°/N;N=16)。进一步,对于U1和U2,线圈5的缠绕方向为相反。
同样地,形成V相和W相的V1、V2和W1、W2也分别相邻接地被配置着,形成极对15Va、15Wa。又,在各极对15Va、15Wa上,以使V1、V2和W1、W2与异极性的永磁体4以相同的电角度而对向着的方式,将同一相的相邻接着的凸极间的角度θ1设定为22°30′。进一步,在V1、V2和W1、W2上,线圈5的缠绕方向为相反。而且,将3个相的这些极对15Ua、15Va、15Wa集中起来,而形成1个极对群16a。
另一方面,将在相互为异相的、且为相邻接着的凸极间的角度θ2(例如,在U2和V1之间)设定为θ1+(θ1/相数P)。即,将异相邻接着的凸极间的角度θ2的值设定为同相邻接着的凸极间的角度θ1加上将角度θ1除以相数P后的角度。θ1与永磁体4的配置间隔为相同;当将θ1除以相数后的值加到θ1而作为角度θ2时,在其极对数量与相数相同的极对群16a上,极对群16a的角度X是永磁体4的配置间隔的整数倍。而且,当极对群角度X(=相数P×(θ1+θ2))等于或小于180°时,可以再设置1组极对群。
如图2所示,这里,将θ2设定为22°30′+22°30′/3=30°。又,极对群16a的角度X为3×(22°30′+30°)=157°30′≤180°。因此,在定子3上,可以再设置1个极对群。所以,相对于定子3的中心O,在与极对群16a为点对称的位置上,设置着由极对15Ub、15Vb、15Wb所形成的另一组极对群16b。在该极对群16b上,将θ1、θ2、以及X与极对群16a中的完全相同地设置着。
如图2所示,例如,当U1、U2以相同的电角度与异极性的永磁体4相对向着时,U3、U4也设定为以相同的电角度与异极性的永磁体4相对向着。又,将其它的凸极V3、V4和W3、W4也设定为与V1、V2和W1、W2具有同样的关系。
在这样的旋转电机1上,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在发电时所形成的磁路形成于U1和U2之间、以及U2和V1之间等。这时,在U1和U2之间的凸极间角度为22°30′;与图9的情况(30°)相比,在U1和U2之间的磁路的长度要缩短一些。一般地,由于线圈的电感与磁路的长度成反比,所以,在图2的旋转电机1上,与图9中的相比,其电感会增大。即,可以在不增加线圈的匝数和定子铁心的叠片厚度的情况下,使电感增大。因此,可以对在发动机的中~高旋转区域上的发电电流进行抑制,从而可以降低线圈5的温度。
依据本发明者们的实验结果,在图9的旋转电机上,当以50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为16.4A,线圈温度为80℃;而在图2的旋转电机上,当以同样的50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为14.8A,线圈温度则可以降低到62℃。
又,假设在1个凸极上所产生的磁通数为2条,并且当以此为基准进行考虑时,在图2的旋转电机1上,在U1、U2之间产生2条磁通,在U2、V1之间产生1条磁通。因此,例如当对U相进行观察时,如图2所示,在U1、U3上通过2条磁通,在U2、U4上通过3条磁通,而在U相上的总磁通数合计为10条。与此相比较,在图9所示的旋转电机上,在全部U1、U2、U3、U4上,都是各自通过2条磁通,而在U相上的总磁通数合计为8条。即,在图2的旋转电机1上,在各相上的有效磁通比现有技术中的要多一些,从而可以提高在低旋转速度时的输出。
依据本发明者们的实验结果,在图9的旋转电机上,每1个凸极的磁通密度为10200Mx;但在图2的旋转电机1上,磁通密度增加到10700Mx,在4个凸极上共计增加了2000Mx。因此,在图9的旋转电机上,当以15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为2.6A;而在图2的旋转电机上,当以同样的15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则增加到3.4A。
这样,在该旋转电机1上,在与现有的发电机具有相同的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在中~高旋转区域上的发电量,降低线圈的温度;同时,可以提高在低旋转区域上的输出。因此,与现有的发电机相比,在具有同等以上的输出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降低线圈的发热,减少发动机的摩擦,提高发动机的燃料费和降低马力的损失。又,在维持现有的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发电机的高输出;在不增大体积和不附加强制冷却机构的情况下,可以应对机动二轮车等的进一步的负荷的增加。
(实施形态2)
以下,作为实施形态2的旋转电机,对在图2所示的旋转电机上追加配置有凸极时的旋转电机进行说明。图3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旋转电机的转子2和定子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又,在以下的实施形态上,对与实施形态1为相同的部件、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又,对定子3,为了明确其构成,只显示了必要的最小限度的部分,而省略了其细节。
在图2的旋转电机上,极对群16a的角度X为157°30′,将180°减去X后的剩余角度为180°-157°30′=22°30′。该值与前述的θ1为相同的角度,并且,如从图2中也可以知道,在极对群16a、16b之间,在两端上存在可以分别追加配置上各1个凸极的空间。又,在180°-X  ≥θ1的情况时,可以追加配置2个凸极;而在180°-X≥2θ1或3θ1的情况时,则可以分别追加配置4个或6个凸极。
因此,在图3的旋转电机上,在图3的上部的空隙中设置U相的凸极,而在下部的空隙中设置W相的凸极,并由该凸极的追加配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出。依据本发明者们的实验结果,在图2的旋转电机上,当以15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为3.4A,而当以50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为14.8A;但在图3的旋转电机上,当以15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增加到5.9A,而在以5000RPM的转速进行发电时,发电量增加到15A。这时,由于在高旋转区域上因电感的增加而使发电量受到抑制,所以在低旋转区域上的输出增加会很显著,可以在抑制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的输出增加。
又,作为追加配置的凸极的相,不只限于U、W相,也可以追加配置V相的凸极。又,也可以不追加配置异相的凸极,而是以例如只追加配置U相的2个极的方式,追加配置同相的凸极。
(实施形态3)
以下,进一步作为实施形态3的旋转电机,对将永磁体设为14个极、将凸极设为12个极的旋转电机进行说明。图4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旋转电机的转子2和定子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在图4的旋转电机上,将14个永磁体4以25°43′的间隔等分地配置着(N=14;n=7)。定子3侧的凸极14设置有12个(M=3m;m=4),而且与永磁体4的配置间隔同样地,将θ1也设定为25°43′(360°/N;N=14)。将θ2设定为25°43′+(25°43′/3)=34°17′,而极对群16a的角度X为3×(25°43′+34°17′)=180°。这时,由于180°-X=180°-180°=0°,所以不能进行凸极的追加配置。
(实施形态4)
以下,进一步作为实施形态4的旋转电机,对将永磁体设为18个极、将凸极设为12个极的旋转电机进行说明。图5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旋转电机的转子2和定子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在图5的旋转电机上,将18个永磁体4以20°的间隔等分地配置着(N=18;n=9),将θ1也设定为20°(360°/N;N=18)。将θ2设定为20°+(20°/3)=26°40′,而极对群16a的角度X为3×(20°+26°40′)=140°。
另一方面,在图5的情况下由于180°-X=180°-140°=40°≥2θ1,所以如上所述,可以追加配置4个凸极14。图6为显示了在图5的旋转电机上追加配置有凸极时的构成的说明图。在图6的旋转电机上,在图5的旋转电机的、形成于极对群16a和16b之间的空隙上,分别追加配置有U、W相的凸极14,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出。
(实施形态5)
以下,进一步作为实施形态5的旋转电机,对将永磁体设为20个极、将凸极设为12个极的旋转电机进行说明。图7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5的旋转电机的转子2和定子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在图7的旋转电机上,将20个永磁体4以18°的间隔而等分地配置着(N=20;n=10),将θ1也设定为18°(360°/N;N=20)。将θ2设定为18°+(18°/3)=24°,而极对群16a的角度X为3×(18°+24°)=126°。
在图7的旋转电机上,由于180°-X=180°-126°=54°≥3θ1,所以如上所述,可以追加配置6个凸极14。图8为显示了在图7的旋转电机上追加配置有凸极时的构成的说明图。在图8的旋转电机上,不只是在极对群16a、16b之间追加配置有凸极14,而且在极对群内的极对间也追加配置有凸极。即,在极对群16a、16b之间(在极对15Ua、15Wb之间、和极对15Wa、15Ub之间),分别追加配置有各为2个的U、W相的凸极14;除此之外,在极对15Va、15Wa之间、和极对15Vb、15Wb之间,还分别追加配置有各为1个的V相的凸极14。即,在图8中,在极对15Ua、15Va、15Wa、15Ub、15Vb、15Wb的相邻处,分别追加配置有各为1个的凸极14,共计增加了6个凸极。
本发明并不只限于上述这些实施形态,而是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不言自明地,可以有种种的变更。
例如,可以仅仅由1个极对群16a进行发电,而不必一定需要成对的极对群16b。因此,即使当X超过180°时,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构成;同时,在永磁体4的极数为不到14、例如为12个极等时,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构成。又,不必要求在极对群16a的极对15Ua上总是具有多个凸极14,而是例如也可以在U、V相上形成极对,而将W相只作为单独的凸极。即,作为本发明的极对,不仅包括多个凸极的集合体,而且还包括由单独的凸极所形成的情况。
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上,显示了将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作为发电机而使用时的情况,但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作为马达而使用。又,可以将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作如机动二轮车的ACG起动装置那样的、同时具有发电机和马达功能的装置。在作为马达使用时,在与现有的马达具有同等以上的输出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一种大幅度地降低了线圈的发热的马达。又,在具有相同体积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马达的输出(转矩)。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上,是对将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作机动二轮车用发电机的例子进行了显示,但也可以用作其它用途的发电机和马达。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上,对将本发明应用在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上的例子进行了显示,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转子被配设在定子的内侧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上。又,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上,是对相数为3相的旋转电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5相等其它的多相旋转电机上。
依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由于将同一相的凸极相邻接地配置着,而且使这些凸极与异极性的永磁体间以相同的电角度而对向着,所以,可以缩短磁路的长度,同时可以增加有效磁通。因此,在与现有的旋转电机具有同样的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在中~高旋转区域上可以对发电量进行抑制,降低线圈的温度,同时在低旋转区域上,可以提高输出。因此,在与现有的发电机具有同等以上的输出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线圈的发热,减少发动机的摩擦,提高发动机的燃料费和降低马力的损失。又,在维持现有的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发电机的高输出;在不增大体积和不附加强制冷却机构的情况下,可以应对机动二轮车等的进一步的负荷的增加。
又,依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由于由相邻接配置着的同一相的凸极间形成极对,并在该极对间追加配置凸极,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旋转电机的输出。

Claims (9)

1.一种旋转电机,具有定子和转子,在该定子上具有绕置着线圈的多个凸极,而该转子被可以自由转动地配设在上述定子的外周或内周上,并以使多个永磁体与上述凸极相对向的方式而沿圆周方向被配置着,其特征是,
将同一相的上述凸极沿圆周方向相邻接地配置着,并使上述相邻接着的各凸极与异极性的上述永磁体以相同的电角度而对向着;同时,由相邻接配置着的同一相的上述凸极间形成极对,并且,在相对于上述定子的中心为点对称的位置上配置有2个极对群,而每个极对群具有数量与相数相同的上述极对;并且,在上述极对群之间,具有可以追加配置上述凸极的空隙,
相应于上述永磁体的极数N,将同一相的相邻接着的上述凸极间的角度θ1设定为360°/N;而将异相的相邻接着的上述凸极间的角度θ2设定为θ1+(θ1/相数P),上述θ1与上述永磁体的配置间隔相同,并且,上述极对群的角度X是上述永磁体配置间隔的整数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上述相邻接着的同一相的各凸极的上述线圈,相互间的缠绕方向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相数P×(θ1+θ2)小于或等于1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在上述极对群之间,追加配置有上述凸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上述旋转电机是将上述定子配设在上述转子的内侧的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上述旋转电机是将上述转子配设在上述定子的内侧的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上述旋转电机是机动二轮车用的起动发电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上述旋转电机作为发电机而起作用;在进行发电时,在上述极对内的上述凸极间所形成的磁路比具有同样极数的上述永磁体的旋转电机短,而上述线圈的电感比具有同样极数的上述永磁体的旋转电机大,其中上述凸极为等间隔配置。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是,上述旋转电机作为发电机而起作用;在进行发电时,在上述极对内的上述凸极间、以及相邻接着的其它极对的上述凸极间形成磁路,并且,在上述极对内的上述凸极间所产生的磁通比相邻接着的其它极对的上述凸极间所产生的磁通多。
CNB038111381A 2002-05-16 2003-05-12 旋转电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57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1961/2002 2002-05-16
JP2002141961 2002-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3674A CN1653674A (zh) 2005-08-10
CN100405710C true CN100405710C (zh) 2008-07-23

Family

ID=29544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1138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5710C (zh) 2002-05-16 2003-05-12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38348B2 (zh)
EP (1) EP1505714B1 (zh)
JP (1) JP4852242B2 (zh)
KR (1) KR100979899B1 (zh)
CN (1) CN100405710C (zh)
AU (1) AU2003235932A1 (zh)
WO (1) WO20030987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3385A (zh) * 2013-08-14 2016-03-3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同步驱动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5191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Walker James M Magneto multiple pole charging system
JP2006191757A (ja) * 2005-01-07 2006-07-20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345591A (ja) * 2005-06-07 2006-12-21 Fuji Seratekku Kk 永久磁石式発電機における磁束制御装置
JP4571058B2 (ja) * 2005-10-21 2010-10-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ローポール型モータ
JP2008211918A (ja) * 2007-02-27 2008-09-11 Kokusan Denki Co Ltd 回転電機
JP5145125B2 (ja) * 2008-06-11 2013-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磁石式発電機
JP5547924B2 (ja) * 2008-09-16 2014-07-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398437B2 (ja) * 2008-09-19 2014-01-29 ヤマハモータ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三相磁石式発電機および輸送機器
JP5546224B2 (ja) * 2009-12-07 2014-07-09 株式会社ミツバ 磁石式発電機
DE102009057446B4 (de) * 2009-12-08 2013-11-14 L-3 Communications Magnet-Motor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03597712B (zh) * 2011-01-11 2018-09-18 Qm 电力公司 磁隔离相内部永磁铁旋转电机
CN202127310U (zh) * 2011-02-08 2012-01-25 福杨久庆 高效率发电机
JP5376016B1 (ja) * 2012-08-03 2013-12-2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電機
EP4112915A1 (en) * 2012-11-30 2023-01-0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unit and vehicle
JP6154637B2 (ja) * 2013-03-26 2017-06-28 株式会社ミツバ 磁石式発電機
EP2980970B1 (en) 2013-03-26 2018-05-30 Mitsuba Corporation Magnetic power generator
DE102013208570A1 (de) * 2013-05-08 2014-11-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für eine Lenkhilfe eines Kraftfahrzeugs
US8922087B1 (en) * 2013-08-26 2014-12-30 Norman P Rittenhouse High efficiency low torque ripple multi-phas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TWI525962B (zh) 2014-12-05 2016-03-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外轉子永磁無刷馬達
JP6541532B2 (ja) * 2015-09-28 2019-07-10 株式会社ミツバ スイッチド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
FR3061370B1 (fr) * 2016-12-27 2022-05-13 Francecol Tech Ensemble electromagnetique a structure polyphasee
WO2020141571A1 (ja) * 2019-01-04 2020-07-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同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7182489B2 (ja) * 2019-02-08 2022-12-02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及びモー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363A (ja) * 1986-09-19 1988-04-07 Nippon Fueroo Furuideikusu Kk 高能率モ−タ
JPH09233790A (ja) * 1996-02-27 1997-09-05 Kokusan Denki Co Ltd 内燃機関駆動放電灯点灯用発電機及び放電灯点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7905A1 (de) * 1973-07-26 1975-02-13 Gerhard Berger Fabrikation Ele Selbstanlaufender synchronmotor mit dauermagnetlaeufer
US4315171A (en) * 1977-05-23 1982-02-09 Ernest Schaeffer Step motors
JPS63154052A (ja) 1986-12-17 1988-06-27 Nippon Fueroo Furuideikusu Kk モ−タ
US4774428A (en) 1987-05-15 1988-09-27 Synektron Corporation Compact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rotary machine having low vibrat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JPS63316648A (ja) * 1987-06-19 1988-12-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電機子巻線の巻線方式
JPH0284043A (ja) 1989-07-13 1990-03-26 Nippon Ferrofluidics Kk モータ
US5164622A (en) * 1990-06-14 1992-11-17 Applied Motion Products, Inc. High pole density three phase motor
DE69116160T2 (de) * 1990-10-09 1996-08-08 Stridsberg Licensing Ab Ein elektrischer leistungsantrieb für fahrzeuge
JPH04289759A (ja) * 1991-03-18 1992-10-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5325002A (en) * 1992-02-18 1994-06-28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Trapped-field, superconducting, induction-synchronous motor/generator having improved startup torque
CN1068152C (zh) * 1995-08-18 2001-07-04 国际机器公司 永磁转子交流发电机
JP3308828B2 (ja) * 1996-10-18 2002-07-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車両
JP2000308317A (ja) * 1999-04-20 2000-11-02 Mitsuba Corp 始動発電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363A (ja) * 1986-09-19 1988-04-07 Nippon Fueroo Furuideikusu Kk 高能率モ−タ
JPH09233790A (ja) * 1996-02-27 1997-09-05 Kokusan Denki Co Ltd 内燃機関駆動放電灯点灯用発電機及び放電灯点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3385A (zh) * 2013-08-14 2016-03-3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同步驱动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3098781A1 (ja) 2005-09-22
EP1505714B1 (en) 2015-08-12
EP1505714A1 (en) 2005-02-09
US7038348B2 (en) 2006-05-02
AU2003235932A1 (en) 2003-12-02
KR100979899B1 (ko) 2010-09-06
JP4852242B2 (ja) 2012-01-11
KR20050010804A (ko) 2005-01-28
WO2003098781A1 (en) 2003-11-27
US20050168098A1 (en) 2005-08-04
EP1505714A4 (en) 2006-05-10
CN1653674A (zh) 2005-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5710C (zh) 旋转电机
JP4440275B2 (ja) 三相回転電機
US7791241B2 (en) Permanent magnet type three-phase AC generator
US6064132A (en) Armature structure of a radial rib winding 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3785982B2 (ja) 回転電機
US7586226B2 (en) Magneto generator
CN1363129A (zh) 由发电机和作为驱动装置的活塞式内燃机组成的发电机组
US6271616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s and magnetic resistance having an improved structure
EP1091476A2 (en) Three-phase magneto generator
US20030011272A1 (en) Motor
JPWO2003098781A6 (ja) 回転電機
JP2003032978A (ja) 回転電機
US20080197740A1 (en) Modular motor or alternator assembly
EP2528207A1 (en) Brushless electric machine
EP3410574B1 (en) Hybrid synchronous machines
JP2017135863A (ja) ハイブリッド界磁式ダブルギャップ同期機
JP5954198B2 (ja) 回転電機
CN110838779B (zh) 一种混合励磁绕线转子及混合励磁绕线式同步电机
WO2018030153A1 (ja) 始動発電機用三相回転電機
CN113273057B (zh) 具有磁通分配空隙的内置永磁体电机
EP3091637B1 (en) A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of a working machine
CN10841837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多段轮辐交错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方法
JP2002369422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EP2894772A1 (en)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CN113708527B (zh) 隐极式电励磁绕线转子及其同步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