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38667C - 激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激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8667C
CN100338667C CNB2005101163098A CN200510116309A CN100338667C CN 100338667 C CN100338667 C CN 100338667C CN B2005101163098 A CNB2005101163098 A CN B2005101163098A CN 200510116309 A CN200510116309 A CN 200510116309A CN 100338667 C CN100338667 C CN 1003386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guard
lens
light
laser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163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9812A (zh
Inventor
山本达典
秋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79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9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86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86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拾取装置,它包括:一壳体;一安装在该壳体上的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包括一发射激光束的光源和/或能够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装置;以及一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设置在壳体中光学部件的安装位置,能够把光学部件直接安装在壳体上,其中,该安装装置有一弹性缓冲器,用于在把光学部件安装到壳体上时以及在调节光学部件在光路长度方向的位置时保护光源和/或光学部件的光传感装置,其中,安装装置的凹部具有一暂时保持部分,以使光学部件暂时保持于可以调节沿垂直于光路长度方向的移动的状态。

Description

激光拾取装置
本申请为2003年10月14日提交的申请第2003101028063号的分案申请,该分案申请的申请人为:夏普株式会社,题目为:激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拾取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能把信息记录在光学记录媒体上,例如CD或DVD上,或从光记录媒体(optical recording medium)播放信息或抹去信息的激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大量信息可以以高密度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例如CD或DVD上,以及从光记录媒体上重新把信息播放出来,所以包括音频-视频***和计算机在内使用的范围十分宽广。特别是,最近人们要求建立、实际使用和推广将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光记录媒体上的技术。在这些技术中,用于将信息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以及从光记录媒体上重新把信息播放出来的激光拾取装置的性能不断提高。因此,人们不仅要求增强激光拾取装置的每一零(部)件的性能,而且还要求确保每一零(部)件具有很高的精度,以使光能沿着预定的光轴(设计的光轴)行进。
图14是一透视(立体)图,它示出了已有技术1的激光拾取装置1。图15则是一部分外壳7的透视(立体)图,其中示出已有技术1的光传感装置5和一对置的透镜(下面称之为″光点调节透镜″(spot adjustment lens)6)。图16是一截面图,图中示出了已有技术1中的壳体7的一部分。图17是在已有技术1中装上光传感装置5以前的部分外壳7的透视图。已有技术1的激光拾取装置是由光源2、会聚透镜3、光导引部件4和具有光传感装置5的光接收部分构成的。从光源2发出的光(激光束)被会聚透镜3会聚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光记录媒体(光盘)上,并被光记录媒体反射出来。从光记录媒体上反射出来的光用面向光传感装置5的光引导部件4的光点调节透镜6加以会聚,并引向光传感装置5。外壳7中装有光点调节透镜6和光传感装置5。在光点调节透镜6与光传感装置5之间延伸的光路8是敞开的,没有被外壳7包围住。此外,在其它传统的激光拾取装置中,虽然光引导部件是装在一壳体中的,在对着光传感装置的透镜与光传感装置之间延伸的光路是敞开的,没有被包围住,因为例如有一通孔,将光引导到会聚透镜(例如,请参阅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6-309813,7-320293和11-149659)。
图18是一个平面视图,图中示出了已有技术2的激光拾取装置中的全息激光单元装上外壳的状态。(例如,请参阅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2000-21013)。全息激光单元71是一个半导体器件,其中,光输出部分和光接收部分是结合在一起的。激光拾取装置装在外壳70中,其中全息激光单元(下面也称它为″激光单元″)71、一分色棱镜85和准直透镜84都放置在同一光轴上。激光拾取装置的激光单元71按下法装在外壳70上,即,首先将激光单元71***一激光座77中,再通过激光器压簧(laser press spring)75压向外壳70。将螺钉79***在激光器压簧75的两端上形成的孔78,将每颗螺钉79拧入在外壳70中形成的螺钉孔80中。在形成激光拾取装置的工作电路的FPC(柔性电路模板)81上开了许多孔,在每一孔的周缘上有导电区(conduction land)。激光单元71两端上的许多端子71d***FPC81的许多孔中,而导电区则与端子71d相焊接。接着,对激光单元71和激光座77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精确读出记录在媒体上的信息。此后,激光单元71和激光器座77用粘结剂固定在粘接位置82上,而外壳70和激光座77用粘接剂固定在粘接位置83上。在图18中,编号″71b″是指在激光器单元71顶端上的绕射装置。箭头″X″指的是侧向,其中有圆点的圆Y表示垂直方向,而箭头″Z″则表示光路的方向。
然而,在已有技术1中,在光传感装置与光点调节透镜之间延伸的光路是处于敞开状态的。当一异物例如灰尘从外面进入光路中时,而如果又是在与使用环境有关的聚光区,光就会撞在异物上,光的行程就偏离预定的光轴(设计的光轴),这就造成激光拾取装置的性能严重恶化的问题。
在已有技术2的激光拾取装置的情况下,要求通过将在具有使从激光单元71发出的漫射光会聚成平行光的作用的准直透镜84与激光单元71之间的间隔保持为高精度来改善拾取器精度。然而,该激光拾取装置的结构不够好,特别是,在用强度与外壳70的一样高的构件组成激光座77的情况下,在组装激光拾取装置期间,当将激光单元71装在激光座中时以及沿光路方向(Z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时,激光单元71顶端上的绕射器71b因失误而可能与激光座77的壁相接触从而损坏绕射器件。因此,安装激光单元71和在光路方向进行位置调节,都很困难。所以要把从激光单元71的光源发出的光会聚到光记录媒体和使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与预定的光轴(设计的光轴)以高精度匹配,从而具有高精度光拾取性能,是很困难的。
如上所述,已有技术1和2都有由于它们的结构有缺陷,因而存在不能获得高精度光拾取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激光拾取装置,它能通过使从光的射出部分到光记录媒体以及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光沿着预定的光轴行进而获得高精度的激光拾取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拾取装置,它包括:一壳体;一安装在该壳体上的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包括一发射激光束的光源和/或能够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装置;以及一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设置在壳体中光学部件的安装位置,能够把光学部件直接安装在壳体上,其中,该安装装置有一弹性缓冲器,用于在把光学部件安装到壳体上时以及在调节光学部件在光路长度方向的位置时保护光源和/或光学部件的光传感装置,其中,安装装置的凹部具有一暂时保持部分,以使光学部件暂时保持于可以调节沿垂直于光路长度方向的移动的状态。
通过下面给出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将变得更为明显。然而,应予理解的是,对以下所给出的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的说明和特定例子,目的只是为了通过举例说明本发明之用,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参阅所述实施例,完全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内作出种种修改和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透视图,它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
图2是一个经分解后的立体透视图,其中防尘件和外壳被切去一部分。
图3是一个立体透视图,它示出了部分外壳,其中,已装入了光传感装置、光点调节透镜和防尘件。
图4是示出了部分外壳内已装入光传感装置、光点调节透镜和防尘件的剖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激光检拾装置的部分外壳的剖面图。
图6是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激光检拾装置部分外壳的剖面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激光拾取装置部分外壳的剖面图。
图8是图7中S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外壳主要部分的立体透视图。
图11是沿图9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9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激光拾取装置的分解部件的平面图。
图14是一个立体透视图,示出了已有技术1的激光拾取装置。
图15是装有已有技术1的光传感装置和对置透镜的部分外壳的立体透视图。
图16是已有技术1中部分外壳的剖面图。
图17是一立体透视图,它示出了已有技术1中未装上光传感装置时的部分外壳。
图18是已有技术2的激光拾取装置中全息激光单元装在外壳上的安装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防尘件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
根据本发明,由于防尘件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即使有外力加在防尘件上,外力也可以吸收掉。因此,可以防止防尘件的位置产生不希望的移位。因此就能保持罩住延伸在对置透镜与光传感装置之间的光路的状态。在为外壳或类似件提供防尘件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为外壳提供一定位零(部)件,例如一通孔和一对凸出件,就可以不用其它固定措施,例如粘结剂,防尘件就很容易被该定位零(部)件定位,并被外壳所保持。这能提供生产效能和避免增加装置的零、部件的数目。
本发明的又一特点是:防尘件轴向的一个端部的整个周缘是与对置透镜弹性接触的,而防尘件轴向的另一个端部的所有周缘都是与光传感装置弹性接触的。
根据本发明,防尘件轴向的一个端部的所有周缘部分是与对置透镜弹性接触的,而防尘件轴向的另一个端部的所有周缘部分是与光传感装置弹性接触的。在这种配置下,即使对置透镜和光传感装置为了调节它们的位置而移位,防尘件与对置透镜和光传感装置的接触状态仍能保持不变。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异物进入延伸在对置透镜与光传感装置之间的光路。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防尘件是可以沿轴向朝前、后两个端部伸展的。
根据本发明,由于防尘件可以沿轴向朝前、后两个端面伸展与防尘件两端沿轴向不能变形的相比,本发明的防尘件沿轴向比较容易变形,因此,即使有轴向外力加在防尘件上,防尘件也很容易沿轴向变形,从而能防止防尘件对光路施加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又一特点在于防尘件做成波纹管形状。
根据本发明,由于防尘件做成波纹(吹风器)形状,与防尘件沿轴向的两端部不能轴向变形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防尘件沿轴向的变形比较容易。即使在有轴向外力施加在防尘件上的情况下,本发明的防尘件也很容易沿轴向变形,因此本发明防尘件能防止对光路施加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增加了一个保持光传感装置的外壳,使光传感装置可以绕与对置透镜的光轴平行的基准轴线旋转,可以沿与基准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又可以保持着对置透镜,从而可以使它沿光轴移动,并且可以保持防尘件,从而使它的轴向两端通过轴向中间部分和轴向位移。
根据本发明,光传感装置被保持在外壳上,可以绕与对置透镜的光轴平行的基准轴线旋转,从而可以沿与基准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对置透镜被保持在外壳上,可以沿光轴位移。防止件被保持在外壳上,它的轴向两端通过轴向中间部分可以沿轴向移动。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如上述那样光传感装置和对置透镜相对于外壳有位移,防尘件也不会轻易地受位移的影响。换句话说,即使光传感装置和对置透镜如上述那样相对于外壳有位移,防尘件的轴向状态仍能保持不变。它能防止防尘件轴向状态的变化,并能防止对光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能可靠地保持防尘作用。
本发明的又一特点在于:至少防尘件的与光传感装置的接触部分的表面呈曲面形。
根据本发明,至少防尘件的与光传感装置接触的部分的表面是呈曲面形的和与光传感装置接触的接触部分的表面为一平面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防尘件与光传感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做得较小。因此,可以减小由光传感装置的位移造成的影响,从而不太容易受影响。例如,在光传感装置沿垂直于对置透镜的光轴的虚拟平面移动的情况下,与光传感装置沿光轴移动的情况相比,当光传感装置产生位移时,该防尘件就较易对光路产生影响。
本发明通过把防尘件的与光传感装置的接触部分的表面形成曲面,由于光传感装置的位移就能可靠地减小施加在光路上的影响。还可以防止防尘件损坏光传感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特点在于:至少防尘件的内周缘面是黑色的。
根据本发明,至少防尘件的内周界面是黑色的,因此可以防止光被防尘件的内周缘面被不规则地反射。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由不规则反射造成的杂散射光被光传感装置所接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下列零(部)件构成的激光拾取装置:一外壳;一安装在外壳上的光学零(部)件,并包括一个用以发射激光束的光源和/或能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装置;一安装装置,它设在外壳中的光学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并可以将光学零(部)件直接安装在外壳上,其中,安装装置有一弹性缓冲器,它在将光学零(部)件安装到外壳上时以及在光路的长度方向调节该光学零(部)件的位置时,可用以保护光源和/或光学零(部)件的光传感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激光拾取装置的信息记录媒体的例子是各种光盘。例如LD,CD,CD-ROM,DVD-ROM,CD-R,DVD-R,CD-RW,DVD-RW,DVD+R,DVD+RW和DVD-RAM以及磁-光盘,例如MO和MD。本发明的激光拾取装置特别适用于可写入的DVD-R,DVD-RW,DVD+R,DVD+RW,DVD-RAM和其它在安装光学零(部)件时需要高精度的制式。
在本发明中,要安装在外壳上并具有用以发射激光束的光源和/或具有能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装置的光学零(部)件的例子有:全息激光单元,半导体激光器和光传感装置。它在调节到准直透镜的距离时要求最高的精度(这里指在光路方向上位置的调节)的全息激光器单元是特别合适的。
在下面,当只简单地讲到一光学零(部)件时,它是指具有用以发射激光束的光源和/或能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装置的光学零(部)件,例如全息激光单元,半导体激光器和光传感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将光学零(部)件例如全息激光单元、半导体激光器、光传感装置或类似器件装到外壳上去时,是通过在安装位置上提供的弹性缓冲器的,使光学零(部)件的光源和/或光传感装置可以受到这个弹性缓冲器的保护,可以防止光源和/或光传感装置与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有一定硬度的外壳壁相接触,这样就能得到保护,从而避免损坏。如上所述,由于光学零(部)件是受弹性缓冲器保护,故损坏率就大大降低,通常需要的激光座就不再需要生产过程简化,而不容易生产的激光座的零件的数量可以减少,不再需要将激光座装在外壳上,也不必进行通常的位置调节了。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组装的生产效率就得以提高。
在光路长度方向上的调节空间是通过弹性缓冲器得到确保的,在调节光学零(部)件在光路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时,通过弹性缓冲器的弹性变形,光学零(部)件可以(稍微)沿光路长度方向上移动,于是很容易高精度完成位置调节。因此,向准直透镜发射的激光束(漫射光)的精度和/或来自准直透镜的激光束(聚焦的激光束)的精度得以提高,于是信息可以较可靠地记录到高密度光记录媒体上和较可靠地从高密度光灵制媒体再生(播放)信息。
在本发明中,作为弹性缓冲器的材料可以使用天然海绵、合成树脂或橡胶。在弹性缓冲器中,供激光束通过的窗口开在朝向光学零(部)件的光源和/或朝向光传感装置的位置上。通过把弹性缓冲器做成罩住光源和/或光传感装置的形状,可以增加防尘件的防尘功能和遮光功能。为了增强遮光性能,弹性缓冲器的颜色最好用黑色的。
在本发明中,由于外壳有一个凹入(凹进)部分,用以沿水平光路方向***并安装光学零(部)件,而且还有一个将弹性缓冲器沿凹入部分的深部中壁面放置的结构,因此凹入部分可用作放入整个光学零(部)件的放置空间而加以保护。当将光零(部)件***凹入部分时,弹性缓冲器可以保护光学零(部)件,使得光源和/或光传感装置不会与凹入部分深部中的壁面相接触。
作为安装装置的一个零(部)件,可以为凹入提供一用以在其上施加固定弹性缓冲器的粘接剂的凸出件。采用这种结构,弹性缓冲器很容易安装在合适的高度上。
在本发明中,安装装置的凹入部分有一个暂时保持部分,使得光学零(部)件可暂时被保持以处于可以调节垂直方向的移动的状态。在本发明中,暂时保持部分可以有一个结构形成在凹入部分的内表面,它可从顶部到底部夹住***凹入部分的光学零(部)件,例如由一对从左内面向内凸出的上、下凸出片(件)和一对朝向在水平方向敞开的凹入部分的开口、从右内面向内凸出的上、下凸出片(件)构成的结构。采用这种方式,暂时保持部分的结构可以比较简单。通过采用暂时保持部分,***凹入部分的光学零(部)件暂时被保持在与所述设计的光轴相应的高度上,并且是与光轴并行的。在本发明中,“暂时保持”是指把光学零(部)件保持得至少能沿光路长度方向移动。在凹入部分的宽度(水平方向)比光学零(部)件的宽度大的情况下,光学零(部)件被暂时保持部分暂时保持住后,能沿光路的长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在两个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此外,暂时保持部分还可以用作施加粘结剂的部分,用以固定从顶部和底部被夹住的光学零(部)件,因此十分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一立体透视图,它示意表示出了本发明激光拾取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在图1中,为便于理解,光路以简化的方式示出。激光拾取装置10是一个用以把信息记录到光记录媒体11和从光录媒体11再生信息的装置。光记录媒体11是一光盘,例如高密度光盘(简称CD)、数字视频光盘(简称DVD)或类似光盘。激光拾取装置10的构造包括一光源12、一会聚透镜13、一光引导装置(部件)14和一光传感装置15。
光源12发射光,例如它可以是用半导体激光器实现的。作为聚光手段的会聚透镜13将来自光源12的光会聚到光记录媒体11的信息记录面16上。会聚透镜13用透镜保持器17保持。透镜保持器17被一没有画出的保持座保持住,能沿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位移。聚焦方向″F″是朝光记录媒体11的信息记录面16去和从记录面16离开的方向。跟踪方向″T″是扫描光记录媒体11的信息记录面16上的记录区的方向。透镜保持件17通过驱动装置(没有画出)的磁作用,沿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位移,驱动装置例如可用一线圈和一永久磁铁来实现。会聚透镜13沿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移动,而透过会聚透镜13的光就在信息记录面16上形成一个小光点。
光引导装置14把从光源12发射的光引向光记录媒体11,而把光记录媒体11反射的光引向光传感单元15(后者稍后将加以说明)。光引导装置14是由光栅透镜20、分(光)束器21、准直透镜22、反射镜23和光点调节透镜24构成的。光栅透镜20有一绕射栅(diffraction grating),它将入射光分成许多光线。当沿任意方向线性极化的光束进入时,分(光)束器21把线性极化光束分成一P方向分量和一个S方向分量,P方向分量被向前传送,而S方向分量则90度被反射。分(光)束器21做成平板形或做成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在图1的例子中,分(光)束器21呈平板形。准直透镜22将入射光变成平行光。反射镜23反射引入光,以改变光的行进方向。光点调节透镜24,作为一对置透镜,是一个用以会聚光的透镜,面对光传感器具30(对它将在以后加以说明)。光点调节透镜24有一圆筒体24a和一个用以会聚光的透镜24b,安排得使圆筒体24a和透镜24b可以一起沿透镜24b的光轴L24移动。
光源12、光栅透镜20和分(光)束器21依次相互隔开地放置在垂直于有许多光栅安装在光栅状透镜20中的虚拟平面的方向上。在图1的例子中,与虚拟平面垂直的方向是与跟踪方向″T″平行的。光点调节透镜24、分(光)束器21、准直透镜22和反射镜23依次相互隔开地放置在聚焦方向″F″和上述方向上。相对于分(光)束器21准直透镜22和光栅透镜放置在同一侧。会聚透镜13和反射镜23隔开一段距离,放置在聚焦方向″F″上。此外,会聚透镜13放在光记录媒体11与反射镜23之间。
当光如图1中箭头″26a″所示从光源12发射出束时,从光源12发出的光就进入光栅透镜20。进入并通过光栅透镜20的光***成许多光束,它们如图1中箭头″26b″所示那样行进,射在分(光)束器21上,分(光)束器21将从光栅透镜20来的光只按90度角反射。分(光)束器21反射的光按图1中箭头″26c″所示方向行进,并入射在准直透镜22上。入射在准直透镜22上的光被准直透镜22转换成平行光。该平行光如图1箭头″26d″所示方向反射镜23行进。从准直透镜22来的光被反射镜23反射,而变成与聚焦方向″F″平行。被反射镜23反射的光按图1箭头″27a″所示方向行进,并入射在会聚透镜13上。入射在会聚透镜13上的光按图1箭头″27b″所示方向行进,并会聚在光记录媒体11的信息记录成16上。被光记录媒体11反射的光按图1箭头″27c″的方向行进,并入射在会聚透镜13上。从光记录媒体11来的、入射在会聚透镜13上的光按图1箭头″27d″所示方向行进,并到达反射镜23。从会聚透镜13来的光被反射镜23反射,按图1箭头″28a″所示方向行时,并进入准直透镜22。从反射镜23来进入准直透镜22的光按图1箭头″28b″所示方向行进,并入射在分(光)束器21上。入射在分(光)束器21上的光通过分(光)束器21,按图1箭头″28c″所示方向行进,并进入光点调节透镜24。入射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上的光,被光点调节透镜24会聚,会聚后的光按图1箭头″28d″所示方向行进,并被光传感装置15所接收。此后对光传感装置加以说明。
光传感装置15具有一个光传感器具30,它接收从光记录媒体11反射的光。光传感装置15还具有一个呈平板形状的底部31,光传感器具30就装在该底部31上。光传感器具30是用例如光电二极管实现的。光传感器具30通过光接收部分30a(参阅图4)接收从光点调节透镜传来的光。光传感器具30根据接收到的光的数量把光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中包括信息记录面16上的信息信号和控制沿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的位移的伺服信号。图中没有画出的控制装置根据信息信号和伺服信号控制驱动装置,使光聚焦在信息记录面16上的所需位置上。如此,激光拾取装置10就把信息记录到光记录媒体11上或反过来把信息从光记录媒体11上重放出来。
图2是一分解的立体透视图,其中防尘件35和外壳40的一部分被切去。图3是示出一部分外壳40的立体透视图,外壳40中装有光传感装置15、光点调节透镜24和防尘件35。图4是装有光传感装置15、光点调节透镜24和防尘件35的一部分外壳40的剖面图。在图2到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光路以简化形式示出。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置有圆筒状防尘件35。防尘件35是一个罩住了延伸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的光路29的全部周缘的器件(延伸“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的光路29”将简称为“光路29”)。防尘件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材料的例子是弹性高分子塑料(高弹体)和硅橡胶。防尘件35做得它沿轴向朝两端36伸展。具体地说,防尘件35的外形大致呈直圆筒形,做得使它的内周缘面37沿轴向朝着两端36伸展。防尘件35的内周缘面37是黑色的。在实施例中,整个防尘件35都是黑色的。
激光拾取装置10还包括外壳40。外壳40内装有光源12、光引导单元14、光传感器具30和防尘件35。图3和4的例子是外壳40内装有光点调节透镜24、光传感器具30和防尘件35的情况。光点调节透镜24和光传感器具30装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并装在外壳40中。在外壳40中,为了增加强度,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设置有板状的分隔壁41,它的厚度方向与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L24垂直。
在沿分隔壁41的纵向的其中一个侧端42中设置有第一侧向部分43,它在厚度方向朝一个方向延伸。在沿分隔壁41的纵向的另一侧端44中设置有第二侧部分45,它在厚度方向朝一个方向延伸。第一侧部分43有一个面对第二侧部分45的第一表面46,并垂直于分隔壁41的纵向。第二侧部分45有一个面对第一侧部分43的第二表面47,并垂直于分隔壁41的纵向。在第一表面46和第二表面47之间的间距几乎与光点调节透镜24的外径相同。光点调节透镜24放在夹在第一侧部分43与第二侧部分45之间的区域。光点调节透镜24的外周缘面48的一部分区域与第一侧部分43的第一表面46相接触,而外周缘48的区域的另一部分则与第二侧部分45的第二表面47相接触。被保持在外壳40中的光点调节透镜24能沿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和第二透镜调节方向″A2″方向移动,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是沿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L24的方向,是从光点调节透镜24到光传感器具30的方向。第二透镜调节方向″A2″是沿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L24的方向,是从光传感器具30移离光点调节透镜24的方向。光点调节透镜24是通过例如一个装置使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一和第二透镜调节方向″A1″和″A2″位移,该装置使光点调节透镜24作位移以使光聚焦成一个小光点而在光传感器具30上成像。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41的厚度方向是与保持在外壳40上的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L24平行的。
第一侧部分43有一个第一凸出部分49,它沿分隔壁4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向凸出(即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第二侧部分45有一个第二凸出部分50,它沿分隔壁4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向凸出(第二透镜调节方向″A2″)。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分49和50凸出到这样的程度:它使得在为外壳40提供光传感器具30时防尘件35可以受光传感器具30的挤压而变形。第一凸出部分49有一表面49a作为与分隔壁41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而第二凸出部分50有一表面50a作为与分隔壁41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第一凸出部分49的表面49a和第二凸出部分50的表面50a都被包含在与分隔壁41厚度方向垂直的虚拟平面内。
光传感装置15的底部31是与光传感器具30中的第一凸出部分49的表面49a和第二凸出部分50的表面50a相接触的。光传感器具30被保持在外壳40上,能沿着包含第一凸出部分49的表面49a和第二凸出部分50的表面50a的虚拟平面移动。更具体地说,光传感器具30被保持在外壳40上,可以绕基准轴线L15旋转,并且可以沿垂直于基准轴线L15的第一调节方向″B1″和第二调节方向″B2″移动。第一和第二调节方向″B1″和″B2″是相互垂直的。具体地说,基准轴线L15是一与保持在外壳40内的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L24平行的轴线。第一调节方向″B1″例如是与聚焦方向″F″平行的,第二调节方向″B2″是例如与跟踪方向″T″平行的。如上所述,光传感器具30可在它的光接收部分30a能接收到来自光调节透镜24的光的范围内移动。光传感器具30例如可以通过用以使光传感器具30作位移的装置进行位移。
在分隔壁41中,开了一个通孔51以沿厚度方向穿通分隔壁。朝向分隔壁41的通孔51的内周缘面52比防尘件35的外径小,小到防尘件35***通孔51时来自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可以通往光传感器具30。防尘件35***通孔51并为分隔壁41提供的在防尘件35的轴向上的中间部分38有一凹入部分39,它是朝整个圆周方向中的内半径凹入的部分区域。在防尘件35的轴向上的中间部分38,靠近另一端面部分58有一向内凹的部分39。防尘件35的另一端面部分58是在防尘件35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面36在轴向上的另一侧(光传感器具30侧)的一个端面。在为分隔壁41提供防尘件35时,具有分隔壁41的内周缘面52的内周缘部分53安装在轴向中间部分38的凹入部分39中。在为分隔壁41提供防尘件35的情况下,防尘件35放置得使它的轴向与分隔壁41的厚度方向平行。当将防尘件35***通孔51中时,由于防尘件35的外径大于通孔51的直径,防尘件35可以变形,因此很容易***通孔51中。
此外,在为外壳40提供防尘件35后,分隔壁41的内周缘部分53就伸入防尘件35轴向中间部分38的凹入部分39,相对于防尘件35靠近另一端面58。在为分隔壁41提供防尘件35的情况下,防尘件35轴向的中间部分38就与分隔壁41的内周缘部分53进入弹性接触。通过为分隔壁41提供防尘件35,即使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移动,仍能防止光点调节透镜24从分隔壁41中脱开,唯有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变形。这样一来,防尘件35保持在外壳40上,沿轴向的两个端面36可以沿轴向的中间部分38的轴向位移。在为外壳40提供防尘件35时不必使用其它保持物,例如粘结剂等,因此可以防止增加装置的零部件数目。
外壳40内装的光点调节透镜24对着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在外壳40内装有光点调节透镜24和防尘件35的情况下,防尘件35的轴线L35是与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L24同轴的。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是防尘件35轴向上两个端面部分36中的一侧(光点调节透镜24的一侧)的端面部分。保持在外壳40内的光点调节透镜24处于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受压而在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变形的状态。在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中,透镜接触部分56的全部周缘与光点调节透镜24作弹性接触。具体地说,透镜接触部分56是与面向光点调节透镜24的圆筒体24a的防尘件35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面部分57的全部周缘作弹性接触的。透镜接触部分56的内径大于光点调节透镜24的圆筒体24a轴向上的一个端面部分57的内径。
当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上移动时,防尘件35的透镜接触部分56受压而沿轴向变形。当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二透镜调节方向″A2″位移时,防尘件35的透镜接触部分56沿轴向变形,于是就恢复到原来未加外力时的自然状态。由于防尘件35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当光点调节透镜24位移时,透镜接触部分56就变形。此外,由于防尘件的内周缘面37朝轴向的两个端面36伸展,防尘件35在轴向上就不变形。然而,与具有直圆筒形的防尘件相比,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比较容易变形。由于光点调节透镜24位移时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变形,因此防尘件35与光点调节透镜24之间的接触状态保持不变。
光传感器具30设置成面对防尘件35的另一端面部分58。装在外壳40中的光传感器具30处于它沿轴向压在防尘件35的另一端面部分58上使该端面部分58变形的状态。当光传感器具30压向防尘件35时,由于防尘件35沿轴向朝两个端面部分36伸展,与防尘件呈正(直)圆筒形相比,防尘件35的另一端面部分58比较容易沿轴向变形。此外,由于防尘件35的另一端面部分58朝另一端面部分58伸展,即使光传感器具30压向防尘件35的另一端面部分58,该端面部分58就变形,光路29可以避免由于端面部分58的内周缘面变形而被阻断。在防尘件35的端面部分58中,与光传感器具30作弹性接触的装置接触部分59的全部周缘是与光传感器具30作弹性接触的。
当光传感器具30被允许绕基准轴线L15旋转或沿第一调节方向″B1″和第二调节方向″B2″位移时,与防尘件35的光传感器具30的接触面积就比呈正(直)圆筒形的防尘件的接触面积小。与呈圆筒形防尘件相比,防尘件35的端面部分58不容易绕基准轴线L15旋转,也不容易沿第一和第二调节方向″B1″和″B2″上变形。因此,防尘件35和光传感器具30之间的接触状态得以保持,从而能防止因异物例如灰尘进入光路29造成的光通过被防尘件35所包围的区域,可靠地被光传感器具30所接收。
为了确保激光拾取装置10的性能,如何防止异物例如灰尘侵入光路或者在装置所使用的环境下防止异物侵入是一个大问题。首先,质量可以通过改善激光拾取装置10的制造环境来加以确保。然而,异物是否侵入光路还取决于装置所使用的环境状况。周围环境中的异物的侵入可能引起信息不能良好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11上和信息不能良好地从光记录媒体11再生,从而引起该激光拾取装置10的性能急剧恶化。特别是,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延伸的光路29是会聚光的区域,因此光路29很容易因异物例如灰尘挡住光路而受到影响。由于光路29可靠地通过用本发明的防尘件35罩住,即从外面加以保护,因此在任何环境下光路29都可以保持在密封状态。
根据实施例光源12发射的光是用会聚透镜13会聚在光记录媒体11上的。从光记录媒体11反射出来的光被光传感装置15的光传感器具30所接收。来自光记录媒体11的光通过光引导单元14,从光点调节透镜24被引导到光传感器具30。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延伸的光路29备有圆筒形防尘件35。通过防尘件35,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的光路29的整个周围都被罩了起来。由于光路29用防尘件35罩了起来,就能防止例如灰尘那样的异物侵入。它能解决从光点调节透镜24来的光被异物所散射,使光射在光传感器具30所不希望的光接收位置上。因此,就能有利地保持激光拾取装置10的性能。
此外,根据实施例,防尘件35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因此,即使有外力作用在防尘件35上外力也能被吸收,放置防尘件35的位置可避免产生不希望有的位移。如此,光路29被罩住的状态得以保持。此外,在为外壳40等提供防尘件35的情况下,通过为外壳10提供通孔51和定位件,例如一对凸出件,则不用其它固定措施,例如粘结剂,也容易为防尘件35提供定位措施而被外壳40所保持。因此,可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能防止增加装置的零部件的数目。
再者,根据实施例,防尘件35的一个端面部分55的整个周围是与光点调节透镜24作弹性接触的,而且防尘件35的另一端面部分58的整个周界是与光传感器具30作弹性接触的。因此,即使在通过光点调节透镜24和光传感器具30的位移来调节位置的情况下,防尘件35与光点调节透镜24及光传感装置的接触状态都可以保持不变。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异物侵入光点调节透镜24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的光路29。
此外,根据实施例,防尘件35在两个端面36的轴向伸展与防尘件轴向两端36不能沿轴向变形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防尘件35可以较容易沿轴向变形。在这种结构下,即使光点调节透镜24和光传感器具30有轴向位移,由于防尘件35轴向两个端面36可以沿轴向变形,因此可以避免发生防尘件35遮断光路的问题。
再者,根据实施例,光传感器具30在外壳40内被保持得能绕与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平行的基准轴线L15旋转,并能沿垂直于基准轴线L15的第一调整方向″B1″和第二调节方向″B2位移。光调节透镜24在外壳40内保持得可以沿光轴L24位移。防尘件35在外壳40内被保持得使轴向两端面36可以在轴向的中间部分38的轴向上位移。在这种结构下,即使光传感器具30和光点调节透镜24相对于外壳40发生位移,防尘件35也不容易受位移的影响。换句话说,即使光传感器具30和光点调节透镜24相对于外壳40发生位移,防尘件35的轴向状态可以保持不变。这能防止防尘件35的轴向状态发生变化,从而防止对光路施加不良影响。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防尘作用。
另外,根据实施例,至少防尘件35的内周界面37是黑色的,所以可以防止防尘件35的内周界面37不规则地反射光线。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光传感器具30收到由不规则反射造成的散射光。
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图中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a的部分外壳40。本实施例中的激光拾取装置10a是与图1到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激光拾取装置10相类似的,因此,在此将只说明其不同之点。在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a中的部件,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的相似的部件,都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拾取器10a中,不用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中的防尘件35,而是使用内周界面37和外周界面60都朝两个端面36a沿轴向伸展的防尘件35a。在图5的例子中,防尘件35a的沿轴向的两端面36a呈锥形,其中内周界面37和外周界面60是沿轴向朝两个端面36a伸展的。
防尘件35a的一个端面部分55a的透镜接触部分56a与光点调节透镜24作弹性接触。当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移动时,防尘件35a的一个端面部分55a沿轴向变形而进一步伸展。当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二透镜调节方向″A2″位移时,防尘件35a的一个端面部分55a沿轴向变形而恢复到没有外力的自然状态。通过把防尘件35a的一个端面部分做成锥形,其中内周界面37和外周界面60都朝一个端面部分55a伸展,与呈正(直)圆筒形的防尘件相比,轴向的一个端面部分55a较容易轴向变形。
防尘件35a的端面部分58a的装置接触部分59a与光传感器具30弹性接触。由于防尘件35a的端面部分58a的内周界面37和外周界面60朝另一端面部分伸展,该端面部分58a沿轴向就比呈正(直)圆筒形的防尘件容易变形。例如,当外壳40中的光传感器具30压向防尘件35a时,防尘件35a的端面部分58a变形而进一步伸展,并能与光传感器具30弹性接触。
此外,在防尘件35a轴向上的中间部分38a在呈正(直)圆筒形的圆筒部分的整个周界上设有沿径向朝外凸出的环状突出件61。该突出件61是在防尘件35a轴向上的中间部分38a的一个端面部分55a附近。在为分隔壁41提供防尘件35a的情况下,突出件61的整个周界与朝向分隔壁41的防尘件35a的表面41a弹性接触。突出件61防止防尘件35a相对于外壳40发生偏移,并能防止由于光点调节透镜24和光传感器具30的位移而产生的轴向中间部分38a中的内周界面的变形。
再有,在防尘件35a的突出件61与一个端面部分55a之间的部分具有一个沿径向凹入的形状,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的防尘件35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夹在防尘件35a的光点调节透镜24与分隔壁41之间的部分比第一实施例中的防尘件35的这部分要薄一些。在这种结构下,在只有防尘件35a的一个端面部分55a比较容易沿轴向变形的情况下,防尘件35a被突出件61保持在分隔壁41上而不产生偏移。当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一透镜调节方向″A1″被凸出件61移动时,就能防止防尘件35a朝光传感器具30方向位移,而与分隔壁41的内周界部分53脱开。
在本实施例中,防尘件35a沿轴向朝两个端面36a方向伸展,与防尘件不能沿轴向朝两个端面方向变形的相比,防尘件35a比较容易沿轴向变形。通过为防尘件35a提供突出件61,即使有轴向外力加在防尘件35a上,防尘件35a可以更容易地严轴向变形。在这种结构下,可以因防尘件35a的内周界面37的变形造成防尘件35a因遮断光路29而对光路29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的部分外壳40的剖面图。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b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相似,因此只叙述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中,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相似的部件都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在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b中,用一防尘件35b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激光拾取装置10的防尘件35,此防尘件35b形成波纹管形状。在图6的例子中,防尘件35b的一端部55b及另一端部58b都做成波纹管形状。在防尘件35b的一端部55b的具有一透镜接触部分56b的一部分内周缘面37和外周缘面60向着该端部55b的伸展,比该部分在端部55b内的伸展大得多。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当光点调节透镜24沿第一方向及第二透镜调节方向″A1″及″A2″移动时,透镜接触部分56b进入光点调节透镜24的圆筒体24a所围绕的内部空间,与光点调节透镜24的接触状态被错误地取消的情况的发生。所以,可以可靠地保持在透镜接触部分56b与光点调节透镜24之间的接触状态。
防尘件35b的轴向中间部分38b沿轴向有一间距(隔)并且沿径向向外突出的两个环状突出件61a及61b设置在直圆筒形的圆筒形部分的周围。在为分隔壁41提供防尘件35b的情况下,作为两突出件61a及61b之一的突出件61a设置在防尘件35b的一端部55b的附近,并且与面向分隔壁41的光点调节透镜24的表面41a弹性接触。另一个突出件61b设置在防尘件35b的另一端部58b的附近,与面向间隔壁41的光传感器具30的另一表面41b弹性接触。间隔壁41从厚度方向的两侧被两突出件61a及61b夹在中间。该两突出件61a及61b防止了由于光点调节透镜及光传感器具30的移位而造成的相对于壳体40的防尘件35a沿轴线上的偏移及在轴向上的中间部分38b中的内周缘面的变形。
此外,在防尘件35中被夹在光点调节透镜24与间隔壁41之间的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中防尘件35中的相比,形成得较薄。当光点调节透镜移位时,在只有防尘件35b的一个端部55b是比较易于沿轴向变形的情况下,防尘件35b被两个突出件61a及61b保持在间隔壁41中,没有位置的偏移,即使有轴向外力加在防尘件35b上,两突出件61a及61可以防止防尘件35b从间隔壁41的内周缘部分53脱开。
根据此实施例,由于防尘件35b做成波纹管形状,与轴向两端沿轴向都不能变形的防尘件相比,防尘件35b可以沿轴向较容易地变形。即使在轴向外力加到防尘件35b上,防尘件35b能沿轴向变形,从而防尘件35b不会对光路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实施例
图7是一剖视图,图中示出了在第四实施例中激光拾取装置10c的壳体的一部分。图8是图7中S部分的放大的截面图。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c与图5中的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a相似,因此在此只对不同之处加以叙述。在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c中,凡是与第二实施例激光拾取装置10a相同的部件都采用与图2相同的编号表示。在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10c中,在防尘件35c中,至少与光传感器具30弹性接触的装置接触部分59c的表面是形成曲面的。在第四实施例中,防尘件35c的透镜接触部分56a的表面没有形成曲面,但防尘件35c的装置接触部分59c的表面是曲面。与装置接触部分的表面是一平面的情况相比,防尘件35c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光传感装置移动所产生的摩擦力下降。在光传感器具30绕基准轴线L15旋转以及在光传感器具30沿第一及第二调节方向″B1″及″B2″移动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传感器具30的移动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可以防止防尘件35c的另一端部58c容易绕基准轴线L15旋转,也可以防止发生它沿第一及第二调节方向″B1″及″B2″易于变形的情况。
按照第四实施例,防尘件35c是这样形成的:至少是与光传感器具30接触的装置接触部分59c的表面是曲面。与装置接触部分59c的表面是一平面的情况相比,防尘件35c与光传感器具3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做得较小。所以,可降低光传感器具30移动所造成的影响低,即不容易产生影响。例如,在光传感器具30在沿垂直于光点调节透镜24的光轴线L24的虚拟平面移动的情况下,与光传感器具30沿平行于光轴线L24移动的情况相比,防尘件35c可以由于光传感装置的移动而较易影响光路。然而,通过把防尘件35c的装置接触部分59c的表面形成曲面,由于光传感器具30的移动(第一、第二调节方向″B1″及″B2″)而可可靠地降低施加在光路上的影响,还可以防止防尘件35c损坏光传感器具30。
在该实施例中,只是防尘件35的装置接触部分59c的表面形成曲面。此外,与光点调节透镜24接触的接触部分56a的表面也可以形成曲面。
前面第一到第四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几个例子,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结构还可以作出种种变化。例如,防尘件可以设置在光学***的其他部件之间,例如在光源12与光栅透镜20之间延伸的光路中,在分(光)束器21与光点调节透镜24之间延伸的光路中等等。第一及第三实施例中的每一透镜接触部分以及防尘件的装置接触部分的表面可以形成曲面。
防尘件可以形成得只有内周缘表面是黑色的而别的部分则不是黑颜色的。激光拾取装置可以具有把信息记录在光学记录媒体上并从光学记录媒体重现信息的功能,此外还具有从光学记录媒体消去(除去)信息的功能。
第五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激光拾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视图。图10是第五实施例中壳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沿图9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12是沿图9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13是第五实施例中激光拾取装置零(部)件的分解平面图。在图9到图13中,凡是与图18中已有技术的激光拾取装置相同的零(部)件,在图中均采用与图18相同的编号表示。
该激光拾取装置具有壳体70及装在壳体70上的种种光学零(部)件。此种种零(部)件包括:全息激光器单元71,该单元能够发射及检测激光束;一双色棱镜;一准直透镜;一反射镜以及一物镜(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的激光拾取装置的特点是它的安装结构,在该结构中,包括一发射激光束的光源和/或一能够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器件例如全息激光单元71安装在壳体70之中。
下面简单地叙述该用于此实施例中的全息激光单元71。此激光单元71是通常用的那种,它有一矩形块状的体部71a,衍射器件71b安装在体部71a的顶端,多个终端71d通过一连接板设置在体部71a的底端。该全息激光单元71的尺寸是:总长度L(Z方向):10.6毫米,体部71a的宽W(X方向):6.6毫米,体部71a的厚度T(Y方向):3.0毫米。
下面叙述把该全息激光单元71安装到壳体上的结构。
在壳体70的部分周缘处有一用于安装光学零(部)件的凹部90,全息激光单元71沿水平方向***并安装在该凹处,在周缘端面中凹部90的两侧有螺钉孔80,80,用于把全息激光单元71安装于凹部90。
用于安装一光学零(部)件的凹部90是一凹槽,此凹槽在水平方向(Z方向)向上敞开。水平方向的开口是一***口91,全息激光单位71就在此***。在凹部90的深部,一槽状光路92形成在光路长度方向(Z方向),该光路92与一凹部93相连通,该凹部93用于置放一图中没有示出的双色棱镜、一准直透镜或其他类似件。此外,该凹部90在右内侧和左内侧面各有一台级,该台级从***口91到一位置处略略变窄到深处侧。在此台级深的一侧设置了一暂时保持部分72,它调节垂直于凹部90的底面90a的全息激光单元71沿垂直方向(Y方向)的移动以便能够暂时保持全息激光单元71,从而至少在光路的长度方向能对全息激光单元71作位置调节。
暂时保持部分72是由一对向着凹部90的***口91从左内面90b突向内部的上、下突出件72a及72b以及一对从右内面90c突向内部的上、下突出件72c及72d构成的。此***口91是在凹部90的水平方向几乎在光路的长度方向(Z光向)的中间位置敞开着的。在上侧的突出件72a及72c的下表面以及在下侧的突出件72b及72d的顶部表面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的相对面。在这里,上突出件72a及72c的顶表面与壳体70的顶面是齐平的。下侧的突出件72b及72d形成在凹部90的底面90a上。
上侧突出件72a及72c及下侧突出件72b及72d之间的间隔A1几乎与全息激光单元71的厚度T相等。在左侧的突出件72a及72b和在右侧的突出件72c及72d之间的间隔A2则比全息激光单元71的宽度W小。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间隔A1设置成约3.0毫米,间隔A2设置成小于6.6毫米。在左内面90b和右内面90c之间的间隔A3设置成大于6.6毫米。每一突出件72a、72b、72c及72d形成一正方形的杆条,长度为2.3毫米(X方向),宽度(Z方向)为1.8毫米,厚度(Y方向)为0.8毫米。间隔A1及下侧突出件72b及72d的厚度设置得使激光单元通过把激光单元71***由突出件72a、72b、72c及72d组成的空间内而被暂时保持住并与所设计的光轴的高度相一致。突出件72a、72b、72c及72d还可以用作其上加粘结剂的部分,以固定激光单元71的位置。这将在以后加以叙述。
在凹部90左、右内面90b及90c及深壁面之间设置使宽度向深侧变窄的弯曲壁面90d及90e。在与底面90a的弯曲壁面90d及90e相接触的诸位置上设置了一对安装台级(突起部)76a及76b,它们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用于安装以后将加以叙述的弹性缓冲器74。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安装台级76a及76b都具有2.1毫米的斜边,另一侧是1.5毫米,厚度是0.8毫米。安装台级76a及76b用于在其上施加粘结剂以把弹性缓冲器74粘结到凹部90上并且它们都有一定的厚度以把弹性缓冲器74保持在预定高度的位置。
本发明的激光拾取装置具有安装凹部90深部的缓冲器74,该缓冲器74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制成的黑色海绵的形状,并且其外形形成得几乎与深于凹部90中的突出部72的空间一样。该弹性缓冲器74中具有一供***的凹部74a,其大小可以把全息激光单元71的整个衍射器71b***其中并略有裕余,并且在供***的凹部74a的开口侧(突出部72侧)具有一装配用的凹部74b,其中安装进激光单元体部71a的前端侧。在弹性缓冲器74的前端面形成一通过激光束的窗口(图中未示出),它与供***的凹部74a相联通。在将弹性缓冲器74安装到凹部90的深部的时候,预先将粘结剂73a加在该对安装一对台级76a及76b的顶面上,弹性缓冲器74从凹部90的上开口***,下表面的两个部分则用粘结剂73a加以固定。
下面将叙述把全息激光单元71安装在壳体70中的安装结构中的步骤(装配方法)的一个例子。
在壳体70中,如上所述,弹性缓冲器74是预先安装在凹部90之中的。
步骤(装配方法)(1)
将激光器单元71从衍射器71b侧***壳体70的***口91,并将衍射器71b***弹性缓冲器74的***凹部74a。此时,即使激光单元71过多地推入凹部90,弹性缓冲器74也可以起到软垫的作用,以防止衍射器71b直接与凹部90的内面相接触并且防止衍射器被损毁。当衍射器71b安置在弹性缓冲器74中的供***(衍射器71b)用的凹部74a中之后,就可以得到防光屏蔽效果,并且,相应地可以获得较高的拾取精度。另一方面,将激光单元体部71a的尖端部分装入弹性缓冲器74的安装凹部74b,并将中间部分***上侧的突出件72a及72c及下侧部分突出件72b与72d之间。激光单元71暂时被保持(夹)在可以调节沿其垂直方向(Y方向)的移动的状态。
步骤(装配方法)(2)
暂时被突出件72保持的激光单元71的位置在光路长度方向(Z方向)及水平方向(X方向)上被用例如一位置调节工具进行调节。因为弹性缓冲器74是具有弹性的海绵状物,在把衍射器71b作为激光单元71尖端的一个器件推在弹性缓冲器74上时,衍射器件71b可以容易地沿光路长度方向略作移动而不会与凹部90的深部的壁面相接触。激光单元的垂直方向(Y方向)的位置调节可以由突出件72暂时保持住激光单元71而进行。
步骤(装配方法)(3)
将粘结剂(最好是硬化时间极短的立刻可粘结住的粘结剂)加在上侧突出件72a及72c及激光单元71的体部71a的顶面的一接触部分以及下侧突出部分72b及72d及激光单元71的体部71a的下表面之间的一接触部分上,具体地说,是每个突出件的垂直面以及激光单元71的接触面彼此相接触的一部分,从而把激光单元71固定到突出件72上。
步骤(装配方法)(4)
将激光单元71的诸终端***多个激光器压(住弹)簧75的终端***孔中,将螺钉79***形成在激光器压(住弹)簧75的两端的孔中,螺钉79旋入形成在壳体70的螺孔中。通过将诸终端71d***FPC81的诸孔中并焊接孔及诸终端71a的周围的导电区,激光单元71就被牢牢地固定,激光单元的位置相对于壳体70被固定了,并使激光单元71处于作高精度调节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在激光单元71的光路方向中进行空间调节,此处,不必使用不容易加工的、已有技术中的激光座(参见图18)。可以提高发射到准直透镜的激光束的精度,可以实现对高密度光盘媒体进行更可靠的记录。可以避免激光单元71的损坏,在制造激光拾取装置时可以降低次品率及制造成本。
其他实施例
1.在前面如图10所示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叙述中,叙述了壳体70的凹部90有一具有底面90a的凹槽形。然而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光学零(部)件能***凹处并能够用突出件暂时保持(夹住)以进行位置调节即可。在此以后,在底面下侧突出件周围形成施加粘结剂的窗口,以使粘结剂可以容易地加到下侧突出件及光学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底面。
2.在前述第五个实施例中,叙述了把发射激光束和接收及检测激光束的全息激光单元71安装到壳体70中的凹部90中。然而,也可以在凹部90中安装一只发射激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或一只接收及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在对置透镜与光传感器件之间延伸的光路的整个周缘部盖上了圆筒形防尘件。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异物例如灰尘的入侵。它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从光点调节透镜出来的光被外来物质所散射导致产生(出现)光传感器件的不希望有的接收位置。所以,可以保持激光拾取装置的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防尘件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因此,即使有外力加到防尘件上,外力也可以被吸收,从而可避免产生防尘件位置的不希望有的偏移。这样,在对置透镜与光接收器件之间延伸的光路的被复盖的状态得以保持。另外,在为壳体等设置防尘件的情况下,通过提供通孔及为壳体提供保持件例如一对突出件的情况下,不用例如粘结剂的别的保持措施,可以容易地为保持件提供防尘件并且由壳体保持住该防尘件。因此生产率可以提高,也可避免增加器件所用的零部件的数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防尘件的轴向一端是与对置透镜的整个周缘弹性地接触的,而防尘件的轴向另一端部分是与光传感器件的整个周缘弹性接触的,因此,即使在移动对置透镜及光传器件调节位置的情况下,防尘件也可以被保持在对置透镜与光传感器件之间的接触状态。所以,能可靠地避免发生外来物质侵入到延伸在对置透镜与光传感器件之间的光路的情况。
此外,按照本发明,因防尘件沿轴向向两端伸展,与防尘件的两端在轴向不变形的相比,本发明的防尘件可以较易沿轴向变形。即使在有轴向外加施加在防尘件的情况下,该防尘件仍很容易沿轴向变形,因此可以避免防尘件对光路施加不利影响。
另外,按照本发明,防尘件做成了波纹管形状,因此,与两端不能轴向变形的防尘器相比,本发明的防尘器可以较易沿轴向变形。这样,即使在有轴向外力加在防尘件的情况下,防尘器也能较容易沿轴向变形,从而可以防止防尘件对光路产生不良影响。
按照本发明,光传感器件是由壳体保持着的。它可以绕着平行于对置透镜的光轴的基准轴线旋转,并且可以沿垂直于基准轴线的方向移动。对置透镜则由壳体保持着,它可以沿着光轴移动。防尘件由壳体保持着,其在轴向的两端可以在轴向的中部移动。由于这种结构,即使在光传感器件和光点调节透镜相对于壳体移动的情况下,防尘件也不会容易受到移动的影响。换句话说,即使在如上所述光传感器件及对置透镜相对于壳体移动的情况下,防尘件的轴向状态也可以保持住。因此它可以防止防尘件的轴向状态被改变及对光路施加不利影响。所以,能可靠地保持住防尘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防尘件是形成得至少它的与光传感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的表面是曲面。它和其表面与光传感器件接触的接触部的表面是一平面的相比,防尘件与光传感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做得较小,因此可以降低光传感器件的移动所产生的影响、即不容易发生不利影响。例如,在沿着一个虚拟的垂直于光点调节透镜的平面移动光传感器件的情况下,与沿着光轴移动光传感器件的情况相比,该防尘器在光传感器件移动时就较容易影响光路。然而,本发明通过将与防尘件的光传感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的表面形成曲面,能可靠地降低光传感器件移动而产生的对光路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避免防尘器损坏光传感器件。
根据本发明,至少防尘件的内周缘面是黑色的,因此可以避免光被防尘器的内周面的不规则的反射。因此,可以容易地防止由不规则反射而产生的杂散光被光传感器件所接触。
根据本发明,在把光学零(部)件,例如全息激光单元、半导体激光器、光传感器件等安装于壳体时,通过在安装位置提供弹性缓冲器,弹性缓冲器可以保护光源和/或光传感器件。可以防止光源和/或光传感器件与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或塑料制的壳体的壁相接触,并可以防止被损伤。如上所述,因此光学器件被弹性缓冲器所保护,大大降低了损裂的比例,因此可以不必使用通常都要用的激光器的支持器(激光座),可以减少制造过程及不易加工的激光器支持器(激光器座)的零(部)件的数目,把激光器座安装在壳体上及通常需要进行操作的位置的调节就不再需要了。因此,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了装配时的生产率。由于使用弹性缓冲器而确保了沿光路长度方向的调节空间,在调节光路长度方向中的光学部件的位置时,通过弹性缓冲器的弹性变形可以沿光路长度方向略微移动光学零部件,容易且高度精确地进行位置的调节。所以,激光束(散射光)发射到准直透镜的精度和/或从准直透镜出来的激光束(聚焦束)的精度得以提高,从而可以更可靠地将信息记录到高密度光学器件的媒体上或从高密度激光器件媒体重现(播放)信息。

Claims (6)

1.一种激光拾取装置,它包括:
一壳体;
一安装在该壳体上的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包括一发射激光束的光源和/或能够检测激光束的光传感装置;以及
一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设置在壳体中光学部件的安装位置,能够把光学部件直接安装在壳体上,其中,该安装装置有一弹性缓冲器,用于在把光学部件安装到壳体上时以及在调节光学部件在光路长度方向的位置时保护光源和/或光学部件的光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装装置的凹部具有一暂时保持部分,以使光学部件暂时保持于可以调节沿垂直于光路长度方向的移动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用以沿水平光路方向***并安装光学部件,并且弹性缓冲器在沿光路长度方向远离凹部的***口的深部中沿壁面设置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暂时保持部分有一结构形成在凹部的内表面并从顶到底将***凹部的该光学部件夹在中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暂时保持部分还可以用作在其上施加粘结剂的部分,粘结剂用于固定从顶到底被夹住的光学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具有一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上施加有固定弹性缓冲器的粘结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是一全息激光单元。
CNB2005101163098A 2002-10-15 2003-10-14 激光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6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00802 2002-10-15
JP2002300802A JP4044412B2 (ja) 2002-10-15 2002-10-15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2375104 2002-12-2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10288A Division CN1226582C (zh) 2002-01-15 2003-01-08 具有喷射器循环***的空调器
CNB2003101028063A Division CN1277271C (zh) 2002-10-15 2003-10-14 激光拾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9812A CN1779812A (zh) 2006-05-31
CN100338667C true CN100338667C (zh) 2007-09-19

Family

ID=32449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63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667C (zh) 2002-10-15 2003-10-14 激光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44412B2 (zh)
CN (1) CN100338667C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6017A (ja) * 1996-09-26 1998-04-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回折格子組立体及び該回折格子組立体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0252577A (ja) * 1999-02-25 2000-09-1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ーザビーム出射ユニット
CN1288228A (zh) * 1999-09-07 2001-03-21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光拾取装置
JP2002367188A (ja) * 2001-06-07 2002-1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レーザー光軸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6017A (ja) * 1996-09-26 1998-04-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回折格子組立体及び該回折格子組立体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0252577A (ja) * 1999-02-25 2000-09-1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ーザビーム出射ユニット
CN1288228A (zh) * 1999-09-07 2001-03-21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光拾取装置
JP2002367188A (ja) * 2001-06-07 2002-1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レーザー光軸調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9812A (zh) 2006-05-31
JP4044412B2 (ja) 2008-02-06
JP2004139637A (ja) 2004-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271C (zh) 激光拾取装置
CN1094230C (zh) 光学拾取器
CN1725327A (zh) 光学拾取设备、记录器和/或复制器
CN1113344C (zh) 组装盘形记录媒体的装置及其组装盘形记录媒体的方法
CN1111847C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725322A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652225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186770C (zh) 兼容光盘播放器和数据记录与再现方法
CN1534641A (zh) 光拾波装置和光拾波装置用物镜
CN1117419C (zh) 半导体激光器及使用该激光器的光盘装置
CN1201303C (zh) 复合光学单元
CN1216374C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装置的光拾取器
CN1249699C (zh) 用于信息记录介质重放的光学拾波器
CN1146883C (zh) 光头设备
CN100338667C (zh) 激光拾取装置
CN1474387A (zh) 光盘播放器的倾斜度调整装置
CN1495977A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和光学读写装置
US6430136B1 (en) Multimode multi-track optical recording system
CN1942948A (zh) 光拾取器以及光盘装置
CN1177320C (zh) 复合光学部件及其复合光学单元
CN1542783A (zh) 光拾取器和具有该光拾取器的信息再现装置
CN1725328A (zh) 光学拾取器及其制造方法
US7116494B2 (en)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mount of light of the same
US20070002718A1 (en) Optical head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head device
JPH1119123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