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34918C -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4918C
CN100334918C CNB2004100487767A CN200410048776A CN100334918C CN 100334918 C CN100334918 C CN 100334918C CN B2004100487767 A CNB2004100487767 A CN B2004100487767A CN 200410048776 A CN200410048776 A CN 200410048776A CN 100334918 C CN100334918 C CN 1003349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ign agent
mobile node
new
ecdemic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87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6023A (zh
Inventor
谭敏
夏寅贲
田霖
李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4100487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34918C/zh
Publication of CN1596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6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49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49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包括:当前移动节点确定要进行切换并获取新外地代理的信息后,根据获得的信息向新外地代理发注册请求;新外地代理收到注册请求后,通知原外地代理将发给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至新外地代理,并建立自身到原外地代理间的隧道;原外地代理收到通知后,通知当前移动节点进行切换,建立自身到新外地代理间的隧道,并截获发往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给新外地代理,新外地代理缓存所收到的数据;切换完成后,新外地代理将缓存的数据发给当前移动节点并停止缓存数据;新外地代理收到注册应答后,通知原外地代理停止转发数据,双方拆除隧道。该方法能保证移动节点在切换过程中不丢包且缩短切换延时。

Description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IP切换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在移动IP中将二层触发与外地代理缓存机制相结合的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普及、便携设备的大量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加,移动用户都希望能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随时随地的访问企业网络资源和Internet资源,也就是说,用户产生了对主机移动性的需求,希望主机在改变其所处位置时无需中断已有的通信连接。为此,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了移动IP(Mobile IP),移动IP是一个支持主机移动的网络层解决方案,其主要思路是:在不更改现有网络路由方式和其它固定主机软硬件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位置跟踪和IP数据报文转发机制,当某主机移动时,发向该主机的IP数据报文可以安全转发到该主机当前的位置。
移动IP是一种扩展的Internet协议,它的提出是为了保证移动设备不需要改变IP地址而随时随地的实现网络连接和通讯。图1为移动IP中各实体组成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图,图中所示的移动节点10是指一个移动的计算机或路由器,也可称为移动主机(MH),该移动节点10移动后仍能用原来的IP地址进行通信;图中所示的通信对端(CN)11为与移动节点10通信的计算机,也可称为通信对端主机(CH)。
参见图1所示,针对移动节点10而言,移动节点10的归属网络称为家乡网络(HN),移动节点10处于漫游状态时所在的网络称为外地网络(FN),图1中包含两个外地网络。分配给移动节点10的永久IP地址称为家乡地址(HomeAddress),该地址不随节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家乡网络中,移动节点10家乡网络的链路称为家乡链路(HL);运行在移动节点10家乡网络上的路由器称为家乡代理(HA,Home Agent)12,负责保存移动节点当前的位置信息,同时还负责截获发送给移动节点的报文,并将报文以隧道方式转发至移动节点当前的位置。在外地网络中,移动节点10所在的外地网络的链路称为外地链路(FL);运行在外地网络上的路由器称为外地代理(FA),是移动节点在外地网络中发送报文的缺省路由器,有时也提供隧道解封装服务,图1中包含分别属于外地网络1和外地网络2的外地代理13和外地代理14。
目前,移动IP技术尚不能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由于一些技术问题未能解决,其中切换延时就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切换延时的存在,导致很多实时性要求很强的服务不能在移动IP中应用。移动IP中的切换延时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切换过程中通讯的中断,另一方面就是由于通讯中断导致的数据包丢失。为了缩短通讯中断时间、减少丢包,业界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现移动IP的无缝切换,主要包括:实现快速切换的方案,例如蜂窝IP等;实现平滑切换的方案,例如分组缓存转发机制;还有将二层和三层切换相结合的方法。
在解决快速切换问题上,一种思想是把家乡代理的功能分布化,实施本地的注册,主要包括:层次移动管理和基于特定主机路由的移动管理两类,前者有MIP-RR和IDMP等技术,后者有蜂窝IP、HAWAII等技术,都是将无线接入网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域,在无线域内实现注册的本地化。两者不同的是无线域内分组传输的协议,前者使用常规的移动IP协议,后者使用基于特定主机路由的协议。这些方式都仅仅是基于减少三层切换时间提出的,而移动主机的切换延时实际上由二层切换和三层切换两部分延时组成,单纯减少三层切换的延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又有一些研究机构提出将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相结合,利用链路层来触发网络层进行预注册,使得在二层切换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三层切换,从而实现快速切换。这种方案主要有:Ericsson提出的一个Internet草案--“移动IPv4中的快速切换”。该方案的主要思想是:当移动节点处于交叠区域时提前注册,利用原有的链路向新的外地代理进行注册。但是该方案的实现需要三层切换和二层切换之间的时间准确配合,否则依然会引起通讯的中断和丢包。
为解决平滑切换问题,业界主要提出了采用分组缓存与转发机制,利用外地代理在移动节点切换过程中缓存发往移动节点的数据实现切换过程不丢包。但是,由于仅仅针对三层切换,导致了原外地代理(oFA)无法确切知道何时开始为移动节点缓存数据。而且,在传统的缓存机制中,缓冲区的大小很难合理确定,如果缓冲区过小,一旦移动节点发现新外地代理的时间比较长,缓冲区的数据将会溢出,移动节点就会丢包;如果缓冲区过大,缓冲区中的数据很可能包括移动节点切换前已经收到的数据,这就会导致移动节点收到重复的数据包,还需要增加额外的过滤处理。这些问题都使得仅仅通过网络层使用外地代理为移动节点缓存转发数据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并不可行。
由于仅仅利用网络层实现缓存机制存在以上问题,也有人提出引入二层信息触发的缓存机制,但是在所提出的这些机制中利用的触发信息是来自网络的触发(trigger),也就是说,需要对接入点(AP)的功能和/或消息进行扩展。而且,采用网络trigger时移动节点处于被动状态,很难控制其真正开始切换的时间,这对实现缓存机制也造成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能保证移动节点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既不会丢包又不会收到重复包,同时缩短了切换延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前移动节点确定需要进行切换后,先通过原外地代理获取新外地代理的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新外地代理的信息向新外地代理发送注册请求;
b.新外地代理收到注册请求后,将该注册请求转发给家乡代理;通知原外地代理将发送给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至新外地代理,并建立自身到原外地代理之间的隧道;
c.原外地代理收到新外地代理的通知后,通知当前移动节点进行链路层切换,建立自身到新外地代理之间的隧道,并截获所有发往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给新外地代理,新外地代理缓存所收到的发给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
d.当前移动节点链路层切换完成后,通知新外地代理切换完成,新外地代理将为当前移动节点缓存的数据发送给当前移动节点,并停止缓存数据;并且,新外地代理收到家乡代理返回的注册应答后,通知原外地代理停止转发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双方拆除之间的隧道。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每个外地代理维护一个存储有相邻外地代理的基站信息的绑定表;则步骤a所述移动节点获取新外地代理的信息具体包括:当前移动节点向原外地代理发送询问消息,该消息中携带有要切换的目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原外地代理收到询问消息后,查询自身维护的绑定表获取新外地代理的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回复给当前移动节点。
其中,所述绑定表中的基站信息为基站标识,或为基站的MAC地址。那么,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每个外地代理定时搜索子网内的基站信息,判断基站信息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则通知所有的相邻外地代理进行绑定表的更新,所有收到更新通知的外地代理更新自身的绑定表;否则,不做处理。
上述方案中,步骤d进一步包括:新外地代理收到当前移动节点切换完成通知后,向当前移动节点发送携带有当前移动节点转交地址的代理广告。
上述方案中,步骤d中原外地代理收到停止转发通知后,经过一段延时后再拆除自身到新外地代理之间的隧道。
上述方案中,原外地代理与新外地代理之间的消息交互采用UDP报文。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采用二层触发与外地代理缓存转发机制相结合,一方面由移动节点利用检测到的物理层信道的相关信息来确定是否进行切换,并以触发网络层切换的时刻作为nFA开始进行数据缓存的起始时刻;另一方面在网络层切换过程中,在当前移动节点的oFA和nFA之间建立隧道,oFA将发往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给nFA,由nFA缓存切换过程中所有发给移动节点的数据,当切换结束后在拆除该隧道。该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由于采用移动节点主动控制二层切换的机制,能够准确触发外地代理替移动节点缓存转发数据的时机,从而保证移动节点在整个切换过程中既不会丢包也不会收到重复包,也不需要额外增加对重复包进行过滤的处理。
2)本发明能实现快速平滑切换,使移动节点的切换延时基本上等于链路层切换的延时,从而大大缩短了切换过程中通讯中断的时间,即切换延时。
3)本发明由移动节点主动搜索AP信息,主动控制切换时机,使得移动节点可以进行切换的预测和判定等工作,避免盲目切换。
4)本发明由移动节点主动控制切换时机,使得移动节点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切换前与oFA和nFA之间的交互,从而保障了二层触发与FA缓存机制的实现。
5)本发明不需要对AP功能和消息进行扩展,实现简单、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移动IP中各实体组成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人的另一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准确触发网络层切换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移动节点将物理层信道的相关信息作为触发条件,并结合当前网络的基站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触发网络层切换。
其中,将物理层信道的相关信息作为触发条件是指:移动节点定时检测自身当前所在无线网络的状态,获得相关的物理层信道信息,从中选定要检测的触发参数,并针对触发参数定义触发条件,那么,当发现新基站时,就判断新发现的基站的触发参数是否满足触发条件。所述物理层信道信息为移动节点判断是否进行物理层切换所用的参数信息,包括当前所连接到的基站的ID、可用的基本服务集列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信噪比等等;可从上述物理层信道信息任选一种或几种作为触发参数,通常是选定接收信号强度、或信噪比作为触发参数;所述的触发条件是指预先设定所选定触发参数对应的阈值,比如:选定信噪比为触发参数,触发条件设置为设定信噪比阈值为SIR1,那么,如果移动节点当前的信噪比值大于SIR1,就启动触发。这里,所设置的触发条件必须保证利用本触发条件而引起的触发时间提前于物理层自动切换的时间。
由于上述触发可能只是完成同一子网内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因此,本发明还结合移动节点当前所在子网内的基站信息,将当前子网的基站信息作为判断依据,移动节点同时判断新出现的基站是否属于新的无线子网,若属于新的无线子网则启动网络层切换,否则不进行网络层切换。
该准确触发网络层切换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a.当前移动节点检测当前发现的所有基站的选定触发参数的信息;
b.判断所检测到的触发参数信息是否满足设定的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c;否则,返回步骤a;
c.当前移动节点判断当前满足触发条件的基站是否属于自身当前所在子网,如果不属于,则主动触发网络层切换;否则返回步骤a。
基于此,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结合上述二层触发的机制,在触发网络层切换的同时,在该移动节点的oFA和nFA之间建立隧道,由nFA负责缓存转发给该移动节点的数据,当切换结束后,停止nFA对转发数据的缓存,并拆除oFA与nFA之间的隧道。其中,oFA为移动节点在切换前所连接网络的原外地代理;nFA为移动节点切换后所连接网络的新外地代理。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中MN切换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MN通过主动检测当前接收到的所有AP信号的相关信息,判决是否产生二层触发,如果是,则产生二层触发信号,主动触发网络层切换;否则,返回步骤201继续检测。
步骤202:在产生二层触发后,MN发送FA信息询问消息FA-request给oFA,查询自身将要切换到的目的AP所属的nFA的信息,该消息中携带有目的AP的标识信息。
这里,FA-request消息可以采用表一给出的消息格式,它利用的是标准移动IP协议中代理请求的扩展部分。表一中,类型(Type)=20,表明该消息用于询问AP所属FA的信息;字节数表明每个AP标识信息要占用的字节数,该表中默认为4;保留字段(Reserved)为0;AP的标识信息可能是AP的ID或MAC地址等。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l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类型  字节数  保留字段
 AP的标识信息
表一
步骤203:oFA收到MN发来的FA信息询问消息后,会在自身维护的绑定表中查询目的AP所属的FA,并获取该nFA的信息,然后向MN发送回复消息FA-reply,将nFA的信息告知MN。
其中,FA-reply消息可以采用表二给出的消息格式,它利用的是标准移动IP协议中代理广告的扩展部分。表二中,类型为21,表明是回复MN询问的nFA信息;字节数表明描述nFA信息的字节数,由于是将nFA的IP地址回复给MN,所以字节数应该为4;保留字段为0。
    0   1     2   3
    类型   字节数     保留字段
    nFA的IP地址
表二
本步骤中提到oFA查询并获取目的AP所属的nFA的信息,也就是说,MN需要在二层触发后、切换之前就获得nFA的信息,该信息实际是从oFA获取的。这里,可以采用FA维护绑定表的机制,用所维护的绑定表存储相邻FA的AP信息。具体是这样实现的:每个FA都维护一个绑定表,记录相邻FA子网内的AP信息;每个FA自己要定时搜索子网内的AP信息,如果发现有变化,就发送AP_updata消息给相邻的FA;每个FA在收到相邻FA的AP_updata消息以后,必须更新自身绑定表中的AP信息。如此,MN在得到二层触发后就可以通过询问oFA得知nFA的信息。
这里,由于在标准移动IP协议中没有关于FA之间交互信息的定义,因此AP_updata为自定义的一种消息,该消息采用UDP报文。其中,UDP域包括: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源端口是可变的,目的端口固定为500;UDP头部各域如表三所示。表三中,类型域值为1,表明是一个交换AP信息的消息;长度域用来描述AP信息的标识符位数,这里认为是四个字节;个数域表示该消息中携带的AP信息如AP标识的个数。
    0     1     2   3
    类型     长度     个数
    AP1的标识
    AP2的标识
    ……
表三
步骤204:MN收到oFA的回复消息以后,从回复消息中提取出nFA的信息,并向nFA发送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会通过原有的旧链路发往nFA。
步骤205:nFA收到来自MN的注册请求以后,经过认证等操作后,将该注册请求转发给HA。nFA会发送传输请求消息transmit-request给oFA,通知oFA可以开始转发MN的数据到nFA,之后nFA会建立自身到oFA之间的隧道,并准备缓存oFA转发过来的发往MN的数据。
其中,transmit-request消息是自定义的一种消息,因为现有移动IP协议中没有关于FA之间交互信息的定义。该消息采用UDP报文格式,UDP域包括: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源端口是可变的,目的端口固定为500;UDP头部各域如表四所示,表四中,类型域值为2,说明是nFA通知oFA开始转发MN数据的消息,长度域和保留域值均为0。
    0     1     2    3
    类型     长度     保留
    ……
表四
步骤206:oFA在收到nFA的通知后,会发送一个回复消息Handoff-ack给MN,通知MN可以开始二层切换了。此后oFA建立与nFA之间的隧道,开始截获发往MN的数据并转发到nFA。从此时开始MN会停止收到数据,发往MN的数据将被oFA全部转发到nFA,并由nFA缓存起来。
其中,Handoff-ack消息可以采用表五给出的消息格式,它利用的是标准移动IP协议中代理广告的扩展部分。表五中,类型为22,表明是oFA通知MN开始切换的消息;字节数为0;保留字段为0。
    0     1     2    3
    类型   字节数     保留字段
表五
步骤207:MN收到oFA的通知后,开始二层切换,该切换由MN自己主动控制。
步骤208:MN通过主动查询二层信息,得知二层切换完成,即新链路已经接通后,立刻发送消息通知nFA自己已经接入nFA所属的子网。
步骤209:nFA收到MN的通知消息后,立刻将缓存的、发给MN的数据发送给MN,并且停止为MN缓存数据,而开始直接将发往MN的数据转发给MN。同时nFA会发送一个代理广告将MN的转交地址通知MN,至此,MN就恢复了正常的通讯。
步骤210:当nFA收到HA发给MN的注册应答后,nFA就可以发送传输停止请求消息transmit-stop-request,通知oFA停止转发MN的数据。
由于本发明中MN的注册过程与切换过程是并行执行的,那么,如果HA距离MN很近,很可能注册完成时切换还没有完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步骤209和210的顺序可能是颠倒的,但这对本发明的处理机制并不影响。
其中,transmit-stop-request消息是自定义的一种消息,因为现有移动IP协议中没有关于FA之间交互信息的定义。该消息采用UDP报文格式,UDP域包括: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源端口是可变的,目的端口固定为500;UDP头部各域如表六所示,表六中,类型域值为3,说明是nFA通知oFA停止转发MN数据的消息,长度域和保留域值均为0。
    0     1     2   3
    类型     长度     保留
    ……
表六
步骤211:oFA收到停止转发通知后,经确认不再有发往MN的数据时,就会拆除自身与nFA之间的隧道,并发送一个回复消息transmit-stop-reply给nFA。这里,之所以需要确认是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由于拥塞而有延时,如果不确认马上拆除oFA与nFA之间的隧道,会使某些迟到的数据包无法收到,同样会造成丢包。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延时一会儿再拆除oFA与nFA之间的隧道,具体的延时时间可以根据网络状况确定。
其中,transmit-stop-reply消息是自定义的一种消息,因为现有移动IP协议中没有关于FA之间交互信息的定义。该消息采用UDP报文格式,UDP域包括: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源端口是可变的,目的端口固定为500;UDP头部各域如表七所示,表七中,类型域值为4,说明是FA对transmit-stop消息进行回复,长度域和保留域值均为0。
    0    1    2    3
    类型    长度     保留
    ……
表七
步骤212:nFA收到回复消息以后,拆除自身与oFA之间的隧道,至此完成MN切换的整个过程,进入正常的通讯流程。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本发明将MN的注册提前了,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方面,从安全和服务等方面考虑,nFA必须经过对MN的一系列认证等工作后才能为MN提供服务,而本发明需要nFA在MN没有切换以前就替MN缓存数据,因此必须通过注册请求将MN的信息提前告知nFA。另一方面,提前注册将缩短oFA为MN转发数据的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3为一实施例所采用的移动IP网络拓扑图,本实施例以MN在无线局域网内移动为例进行说明。图3中包括两个子网,即子网1和子网2,子网1中包含两个无线基站:AP1和AP2,子网2中有一个基站:AP3,三个虚线圆分别表示AP1、AP2和AP3的覆盖区域。便携计算机为MN31,MN31的移动轨迹如点划线32所示,从AP2移动到AP3。对于MN31来说,子网1和子网2都是它的外地网络,子网1中的代理为FA1,子网2中的代理为FA2,当MN31从子网1切换到子网2时,FA1相当于oFA,FA2相当于nFA。
那么,MN31从AP2切换到AP3,也就是从FA1子网切换到FA2子网的切换过程具体是这样的:
1)MN31通过一定的二层触发策略决定要从AP2切换到AP3。这里,所述一定的二层触发策略是指:MN31将物理层信道的相关信息作为触发条件,并结合当前网络的AP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触发网络层切换。
2)MN31确定要从AP2切换到AP3后,向FA1发送FA-request消息,询问AP3所属的FA的信息,该消息中携带有AP3的标识信息。
3)FA1收到FA-request后,查询自身的AP信息绑定表,得知AP3属于FA2,于是发送携带有FA2 IP地址的FA-reply给MN31。
这里,FA1和FA2都维护着一个绑定表,该绑定表中存储有相邻FA的AP信息。也就是说,FA1知道FA2子网内有一个AP--AP3,并且记录该AP3的标识,该标识可以是ID或MAC地址;同时FA2也知道FA1子网内有两个AP--AP1、AP2,并记录AP1和AP2的标识,同样该标识可以是ID或MAC地址。
另外,FA1和FA2都会定时搜索本子网内的AP,如果发现有AP增减或变化的情况,会立即发送AP_updata消息给相邻FA,更新相邻FA中的绑定表。
4)MN31收到FA-reply后就通过原有链路发送注册消息给FA2。
5)FA2收到MN31的注册请求后,经过验证等工作后,给MN31分配一个转交地址,并将该注册请求转发到HA;同时FA2要建立自身与FA1之间的隧道,并做好替MN31缓存数据的准备;FA2还要发送一个transmit-request消息给FA1,通知FA1可以开始转发MN31的数据到FA2。
6)FA1收到transmit-request消息后,发送handoff-ack消息给MN31,通知MN31开始二层切换;同时FA1建立自身与FA2之间的隧道,开始将发给MN31的数据转发给FA2。
7)MN31收到FA1的handoff-ack后,主动控制开始二层切换。
8)MN31通过主动查询二层信息,得知二层切换完成后,立刻发送一个代理请求消息,该代理请求消息的扩展字段要给出FA1的IP地址,通知FA2,MN31已经接入该子网中。
9)FA2收到MN31的代理请求消息后,发送代理广告给MN31,通知其转交地址;同时将缓冲区内替MN31缓存的数据发送给MN31,并且停止为MN31缓存数据,而是直接转发数据给MN31。
另一方面,FA2在收到HA回复给MN31的注册应答后,FA2将该注册应答转发给MN31;FA2发送transmit-stop-request消息给FA1,通知FA1停止转发MN31的数据。
10)FA1在收到transmit-stop-request消息,并等待一定时间后,拆除自身与FA2之间的隧道,发送transmit-stop-reply给FA2。这里,等待一定时间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传输时间较长的数据包因终止转发而造成丢包。
11)FA2收到transmit-stop-reply消息后,拆除自身与FA1之间的隧道,至此切换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前移动节点确定需要进行切换后,先通过原外地代理获取新外地代理的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新外地代理的信息向新外地代理发送注册请求;
b.新外地代理收到注册请求后,将该注册请求转发给家乡代理;通知原外地代理将发送给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至新外地代理,并建立自身到原外地代理之间的隧道;
c.原外地代理收到新外地代理的通知后,通知当前移动节点进行链路层切换,建立自身到新外地代理之间的隧道,并截获所有发往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转发给新外地代理,新外地代理缓存所收到的发给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
d.当前移动节点链路层切换完成后,通知新外地代理切换完成,新外地代理将为当前移动节点缓存的数据发送给当前移动节点,并停止缓存数据;并且,新外地代理收到家乡代理返回的注册应答后,通知原外地代理停止转发当前移动节点的数据,双方拆除之间的隧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每个外地代理维护一个存储有相邻外地代理的基站信息的绑定表;则步骤a所述移动节点获取新外地代理的信息具体包括:当前移动节点向原外地代理发送询问消息,该消息中携带有要切换的目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原外地代理收到询问消息后,查询自身维护的绑定表获取新外地代理的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回复给当前移动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表中的基站信息为基站标识,或为基站的MAC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每个外地代理定时搜索子网内的基站信息,判断基站信息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则通知所有的相邻外地代理进行绑定表的更新,所有收到更新通知的外地代理更新自身的绑定表;否则,不做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进一步包括:新外地代理收到当前移动节点切换完成通知后,向当前移动节点发送携带有当前移动节点转交地址的代理广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原外地代理收到停止转发通知后,经过一段延时后再拆除自身到新外地代理之间的隧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外地代理与新外地代理之间的消息交互采用UDP报文。
CNB2004100487767A 2004-06-18 2004-06-18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91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87767A CN100334918C (zh) 2004-06-18 2004-06-18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87767A CN100334918C (zh) 2004-06-18 2004-06-18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6023A CN1596023A (zh) 2005-03-16
CN100334918C true CN100334918C (zh) 2007-08-29

Family

ID=3466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877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918C (zh) 2004-06-18 2004-06-18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3491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2631B2 (en) 2005-11-30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state transition during handoff
WO2007071112A1 (fr) * 2005-12-22 2007-06-28 Zte Corporation Procede de maintien de transmission de flux de paquets de donnees lors du deplacement d'un terminal mobile dans un reseau d'acces sans fil
CN1992659B (zh) * 2005-12-28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3重锚定过程中实现数据无损传输的方法
CN101422064B (zh) * 2006-02-09 2012-01-04 思达伦特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网络的快速切换支持
CN100596095C (zh) 2006-02-23 201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层次化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法和***
CN101132612B (zh) * 2006-08-22 201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核心网网络实体的迁移方法
US8532663B2 (en) 2007-01-17 2013-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ing a base station to act as a regional mobility agent
US8125954B2 (en) * 2007-05-04 2012-02-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FA relocation with context transfer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830950B2 (en) 2007-06-18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P reordering at handoff
CN100593929C (zh) * 2007-08-21 2010-03-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分组网络中的移动切换方法
CN101686507B (zh) * 2008-09-22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中用户跨基站的切换方法
US8457071B2 (en) 2010-08-31 2013-06-04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cing latency and packet loss related to handoffs of mobile video traffic
CN102893662A (zh) * 2011-02-25 2013-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数据通路、移动控制器和通信***的方法
US8811281B2 (en) 2011-04-01 2014-08-19 Cisco Technology, Inc. Soft retention for call admission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191459B2 (en) * 2011-07-12 2015-11-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 mobility techniques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
CN104023364A (zh) * 2014-05-28 2014-09-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接入点的无线局域网无缝切换方法
CN105657780B (zh) * 2014-11-13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的选择、激活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3987A2 (en) * 2000-10-18 2002-04-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amless handoff in mobile ip
CN1394397A (zh) * 2000-10-26 2003-0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中用于具有移动因特网协议地址的移动站的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3987A2 (en) * 2000-10-18 2002-04-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amless handoff in mobile ip
CN1394397A (zh) * 2000-10-26 2003-0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中用于具有移动因特网协议地址的移动站的切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Handoff Schemes in Mobile IP LIU Yu,YE Min.hua,ZHANG Hui.min,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3,Vol.1 2003 *
The Handoff Schemes in Mobile IP LIU Yu,YE Min.hua,ZHANG Hui.min,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3,Vol.1 2003;一个具有链路层支持的快速MOBILELP切换算法 熊焰,郭亮,顾乃杰,苗付友,华蓓,小型微型计算机***,第24卷第6期 2003;移动ip技术 孙利民,阚志刚,郑健平,王在方,廖勇,121至130,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
一个具有链路层支持的快速MOBILELP切换算法 熊焰,郭亮,顾乃杰,苗付友,华蓓,小型微型计算机***,第24卷第6期 2003 *
移动ip技术 孙利民,阚志刚,郑健平,王在方,廖勇,121至130,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6023A (zh)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4918C (zh)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CN100596095C (zh) 层次化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法和***
US6804221B1 (en) Micromobility using multicast
EP1289223B1 (en) Micro-mobility network rou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01255B (zh) 轻型移动性体系结构
Fu et al. Signaling cost and performance of SIGMA: A seamless handover scheme for data networks
KR100763534B1 (ko) IPv6 기반 모바일 시스템에서 빠른 리액티브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장치
US20080002625A1 (en) Bridged portable interne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 thereof
CN101465811A (zh) 基于分层移动IPv6协议资源预留方法
WO2006123657A1 (ja) アクセスルータ装置、モビリティ制御システム、モビリティ制御方法
Yoo et al. Analysis of fast handover mechanisms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 network mobility
Sethom et al. Wireless MPLS: a new layer 2.5 micro-mobility scheme
JP4652608B2 (ja) モバイルipのデータ転送方法
KR20040026056A (ko) 무선랜에서의 분산 시스템간 핸드오프 방법
Lin et al. Hybrid handover optimization for multiple mobile routers-based multihomed NEMO networks
KR101473678B1 (ko) 모바일 노드의 홈 에이전트에 등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외부 에이전트
KR101037531B1 (ko) 무선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통신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소프트핸드오버 방법
Lam et al. Cellular universal IP: a low delay mobility scheme based on universal IP addressing
CN1301035C (zh) 移动ip中实现网络层切换的方法
Sanguanwongtho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 mobile MPLS for NS-2
Chen et al. A novel mechanism to improve handover efficiency considering the duplicate address occurs in HMIPv6
US8634377B2 (en) Method for improved handover in multiple interface application
Park et al. Fast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using multiple tunnels in vehicular networks
Jang et al. An efficient handoff mechanism with reduced latency in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
KR100545775B1 (ko) 거리기반 위치 등록을 이용한 효율적인 아이피 페이징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