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413U - 整線組件 - Google Patents

整線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5413U
TWM605413U TW109209373U TW109209373U TWM605413U TW M605413 U TWM605413 U TW M605413U TW 109209373 U TW109209373 U TW 109209373U TW 109209373 U TW109209373 U TW 109209373U TW M605413 U TWM605413 U TW M6054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fixing
whole
entir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強
Original Assignee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9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5413U/zh
Publication of TWM605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541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整線組件,其設置於一基板上,以固定至少一線材。整線組件包括至少一固定件以及一整線件。至少一固定件包括一設置在基板上的固定本體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上的第一定位結構。整線件包括一整線本體、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的第二定位結構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上的容置槽。整線件通過至少一第二定位結構而設置在至少一固定件的至少一第一定位結構上。

Description

整線組件
本創作涉及一種整線組件,特別是涉及一種將線材固定在基板上的整線組件。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今的電子裝聯技術已經能將電阻、電容以及電晶體等體積相當小的電子元件安裝到各種電子產品的基板(例如電路板)上,電子元件間也能以線材電性連接以發揮電子產品的功能。線材大多具有可撓性,在線材安裝後,需要以整線器或整線件將線材固定在基板上。
然而,現有的整線件大多是以人工的方式以黏膠或雙面膠等黏性物質黏合在基板上,而人工黏合需要較高的時間成本及人力成本且容易在基板表面形成殘膠,且在經過長期使用後,黏膠容易老化而使附著力降低,使原本附著在基板上的整線件脫落。此外,也不利於以自動化的方式將整線件設置在基板上。
因此,如何通過結構設計的改良,來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為該項技術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整線組件,以利自動化打件安裝,並降低製程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整線組件,其設置於一基板上,以固定至少一線材。整線組件包括至少一固定件以及一整線件。至少一固定件包括一設置在基板上的固定本體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上的第一定位結構。整線件包括一整線本體、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的第二定位結構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上的容置槽。整線件通過至少一第二定位結構而設置在至少一固定件的至少一第一定位結構上。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整線組件,其能通過“至少一固定件包括一設置在基板上的固定本體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上的第一定位結構”、“整線件包括一整線本體、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的第二定位結構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上的容置槽”以及“整線件通過至少一第二定位結構而設置在至少一固定件的至少一第一定位結構上”的技術方案,以使整線組件能通過自動化打件而將整線件設置在基板上,同時降低製程成本,並避免殘膠以及黏膠老化後附著力降低而使整線組件脫落的問題。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整線組件”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另外,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第一實施例]
首先,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一整線組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設置於基板上的立體分解示意圖。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整線組件R,其設置於一基板S上,以固定至少一線材L。整線組件R包括至少一固定件1以及一整線件2。舉例來說,通過本創作的整線組件R,能將用於電性連接電阻、電容或電晶體等電子元件的線材L(例如但不限於電線或導線等),安裝並固定在各種電子產品的基板S(例如但不限於印刷電路板)上,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如圖1及圖2所示,舉例來說,在其中一實施方式中,本創作的整線組件R的固定件1是以表面貼焊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的方式,透過在基板S與固定件1之間設置一焊錫T,讓固定件1、焊錫T及基板S一起通過回流爐加熱回焊,以將固定件1設置在基板S上。此外,在實際應用時,可以通過自動化打件的方式,將整線件2設置在固定件1上,藉此降低製程的人力及時間成本,同時能降低人工黏合可能造成的錯誤以及避免黏合時產生的多餘殘膠,進而提升產品良率。
承上述,如圖3至圖6所示,圖3及圖4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而圖5及圖6則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立體示意圖。固定件1包括一設置在基板S上的固定本體11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11上的第一定位結構12,以第一實施例而言,第一定位結構12包括一第一定位部121以及一連接於固定本體11與第一定位部121之間的第一連接部122。此外,整線件2包括一整線本體21、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12的第二定位結構22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的容置槽20。以第一實施例而言,第二定位結構22包括一第二定位部221以及一連接於整線本體21與第二定位部221之間的第二連接部222。進一步來說,焊錫T可設置在固定件1與基板S之間,以使固定件1的固定本體11通過焊錫T而設置在基板S上。
承上述,進一步來說,第一連接部122連接於固定本體11且相對於固定本體11朝向一第三方向(例如正Z方向)延伸,第一定位部121連接於第一連接部122且相對於第一連接部122朝向第一方向(例如負X方向)延伸,第一方向與第三方向相異。此外,第二連接部222連接於整線本體21且相對於整線本體21朝向一第四方向(例如負Z方向)延伸,第二定位部221連接於第二連接部222且相對於第二連接部222朝向一第二方向(例如正X方向)延伸,第二方向與第四方向相異。
藉此,在整線件2與固定件1組合後,第一定位部121能夠抵靠在第二定位部221上。也就是說,整線件2是通過第二定位結構22而設置在固定件1的第一定位結構12上,而第一定位部121與第二定位部221可以是以緊配合的方式彼此抵靠,以使整線件2固定在固定件1上。換句話說,第二定位結構22與整線本體21間可以形成例如一滑槽的結構,在自動化打件時,整線件2可以順著滑槽與固定件1嵌合,以使整線件2通過固定件1而設置在基板S上。
需要說明的是,以第一實施例而言,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對應,第三方向與第四方向相對應。舉例來說,第一連接部122朝向第三方向延伸且相對於固定本體11呈90度設置,第三方向可平行於固定本體11的一法線方向。此外,第一定位部121朝向第一方向延伸且相對於第一連接部122呈90度設置,第一方向可垂直於第一連接部122的延伸方向。此外,第二連接部222由整線本體21延伸而出且朝向第四方向延伸,第四方向可平行於固定本體11法線方向的相反方向。此外,第二定位部221朝向第二方向延伸且相對於第二連接部222呈90度設置。藉此,第一實施例的固定本體11及第一定位結構12可以呈現如一「C」字型的形狀。
承上述,須說明的是,上述第一連接部122、第二連接部222、第一定位部121及第二定位部221的延伸方向僅為舉例說明,本創作不以上述第一連接部122、第二連接部222、第一定位部121及第二定位部221的實際延伸方向為限制。進一步來說,須說明的是,以第一實施例而言,第一實施例中的固定件1可以為一個,且固定件1可包括兩個第一定位結構12。此外,整線件2可包括兩個分別對應於固定件1的兩個第一定位結構的第二定位結構22,然而,本創作不以固定件1、第一定位結構12及第二定位結構22的數量為限制。更進一步來說,第二定位結構22可以是位於整線本體21的一底面,但第二定位結構22可以依據實際需求調整所在位置,本創作不以第二定位結構22相對於整線件2的設置位置為限制。
接著,請復參閱圖5及圖6所示,在其中一實施方式中,固定件1還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止擋結構13,整線件2還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止擋結構23,第一止擋結構13能抵靠於第二止擋結構23。藉此,在實際應用中,通過自動化打件的方式組合整線件2與固定件1時,可以通過第一止擋結構13與第二止擋結構23相互抵靠,確保整線組件R被確實固定在基板S上。
藉此,實際應用時,線材L可以被固定在整線件2的容置槽20中,例如以緊配合的方式固定,以將線材L定位在基板S上。此外,舉例來說,整線件2是一彈性體,且其具有可撓性,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整線件2的容置槽20的直徑、寬度及形狀等,以符合需要被固定的線材L的線徑或形狀,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第二實施例]
首先,請參閱圖7所示,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整線組件R,其包括至少一固定件1以及一整線件2。固定件1包括一設置在基板S上的固定本體11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11上的第一定位結構12,第一定位結構12包括一第一定位部121,且相對於固定本體11朝向另一第一方向(例如與正Z方向呈60度傾斜)延伸。整線件2包括一整線本體21、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12的第二定位結構22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的容置槽20。此外,第二定位結構22包括一第二定位部221,且第二定位部221相對於整線本體21朝向另一第二方向(例如與正Z方向呈30度傾斜)延伸。藉此,在整線件2與固定件1組合後,第一定位部121能夠抵靠在第二定位部221上。也就是說,整線件2是通過第二定位結構22而設置在固定件1的第一定位結構12上,而第一定位部121與第二定位部221可以是以緊配合的方式彼此抵靠,以使整線件2固定在固定件1上而不會脫落。如前所述,第二定位結構22與整線本體21間可以形成例如一滑槽的結構,在自動化打件時,整線件2可以順著滑槽結構與固定件1嵌合,以使整線件2固定在基板S上。
承上述,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不同在於,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定位結構12可不包括第一連接部122,且第二定位結構22可不包括第二連接部222。也就是說,第一定位部121是直接連接於固定本體11且相對於固定本體11朝向一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定位部221是直接連接於整線本體21且相對於整線本體21朝向一第二方向延伸。此外,舉例來說,第一定位部121與固定本體11間可具有120度的一夾角,相對地,第二定位部221與整線本體21的底面的法線方向(正Z方向)間呈現30度的一夾角,但本創作並不限制夾角的角度。換句話說,以第二實施例而言,第一定位部121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可以是朝斜向上方的方向延伸,第二定位部221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朝斜向下方的方向延伸。
進一步而言,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實施例的固定件1可以包括兩個第一定位結構12,且整線件2可以包括兩個分別對應於固定件1的兩個第一定位結構12的第二定位結構22,以進一步增加整線件2與固定件1之間的牢固程度。另外,須說明的是,關於整線件2與固定件1的其他技術特徵與實現方式,已描述於前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實施例]
首先,請參閱圖8及圖9所示,圖8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圖9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立體示意圖。本創作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整線組件R,其包括至少一固定件1以及一整線件2。固定件1包括一設置在基板S上的固定本體11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11上的第一定位結構12。此外,整線件2包括一整線本體21、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12的第二定位結構22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的容置槽20。如前所述,本創作的整線件2是具有可撓性的彈性體,因此當固定件1與整線件2組合後,第一定位結構12與第二定位結構22會形成一抵扣結構而互相以緊配合的方式固定。
承上述,第一定位結構12可包括一第一定位部121以及一第一連接部122。第一連接部122自固定本體11延伸,且第一定位部121相對於第一連接部122呈彎折設置,以形成一相對於第一連接部122的凹槽G。進一步來說,以第二實施例而言,第一定位結構12可包括兩個第一定位部121,且第一連接部122可連接於固定本體11並由固定本體11延伸至兩個第一定位部121之間,且兩個第一定位部121可相對於第一連接部122呈一凹陷狀的型態。此外,第二定位結構22可包括一連接於整線本體21且相對於整線本體21的第二定位部221,第一定位部121能抵靠在第二定位部221上。藉此,在整線件2與固定件1組合後,第一連接部122是抵靠在整線本體21上,而兩個第一定位部121可抵靠在第二定位部221及第二連接部222上。
承上述,第三實施例的固定件1的第一定位結構12的兩個第一定位部121以及第一連接部122能形成抵扣結構,而使第一定位結構12以及第二定位結構22彼此以緊配合的方式固定。此外,第三實施例的整線組件R可包括兩個固定件1,且兩個固定件1分別具有第一定位結構12,且整線件2也相對應的具有兩個第二定位結構22。
接著,請參閱圖10所示,圖10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其中一立體示意圖,固定件1還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止擋結構13,整線件2還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止擋結構23,第一止擋結構13能抵靠於第二止擋結構23。藉此,兩個固定件1與整線件2組合後,兩個固定件1分別具有的第一止擋結構13與整線件2的兩個第二定位結構22的第二止擋結構23可相互抵靠。
承上述,舉例來說,如圖10所示,兩個固定件1可以分別位於整線組件R的相對兩側,而整線件2也具有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定位結構22,以使整線件2能固定在兩個固定件1上,然而本創作並不限制兩個固定件1的位置。也就是說,兩個固定件1可以呈對稱或不對稱設置,也可以依照實際需求而設置在整線件2的底面或側面的任意位置,且整線件2也具有對應於兩個固定件的第一定位結構12的相對應的兩個第二定位結構22。另外,須說明的是,本創作並不限制固定件1、第一定位結構12以及第二定位結構22的數量。
接著,請參閱圖11所示,圖11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固定件的右側立體示意圖,第三實施例的兩個固定件1的第一定位結構12的一自由端具有一第一預定寬度W1,第一定位結構12的兩個第一定位部121分別具有一第二預定寬度W2,第一預定寬度W1大於第二預定寬度W2的兩倍。另外,須說明的是,關於整線件2與固定件1的其他技術特徵與實現方式,已描述於前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第四實施例]
首先,請參閱圖12至圖15所示,圖12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圖13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時的右側立體示意圖,圖14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立體示意圖,圖15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固定件的右側立體示意圖。本創作第四實施例提供一種整線組件R,其包括至少一固定件1以及一整線件2。至少一固定件1分別包括一設置在基板S上的固定本體11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11上的第一定位結構12,第一定位結構12包括一連接於固定本體11的頸狀部123以及一連接於頸狀部123的卡固部124。整線件2包括一整線本體21、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12的第二定位結構22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的容置槽20,而第二定位結構22為分別為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的槽體。也就是說,整線件2通過第二定位結構22設置在固定件1的第一定位結構12上,而第一定位結構12的卡固部124設置在一槽體(第二定位結構22)中且抵靠於整線本體21,以使整線件2固定在固定件1上而不會脫落。值得說明的是,第四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的不同在於,第四實施例的第一定位結構12是以***的方式固定在槽體(第二定位結構22)中,並抵靠在整線本體21上,與前述實施例的滑槽結構不同。此外,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R可包括兩個固定件1以及且整線件2可包括兩個槽體,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而言,如圖13所示,卡固部124具有一第三預定寬度W3,頸狀部123具有一第四預定寬度W4,第三預定寬度W3大於第四預定寬度W4。如前所述,整線件2是具有可撓性的彈性體,因此,如圖14及圖15所示,當固定件1與整線件2組合後,卡固部124可以***槽體(第二定位結構22)中,藉此將整線件2固定在固定件1上。此外,卡固部124的形狀可以是一梯形、矩形或楔形。然而,須說明的是,只要卡固部124能***槽體(第二定位結構22)中並抵靠在整線本體21上,本創作並不限制卡固部124的形狀。
接著,在其中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定位結構12可進一步包括一延伸部125,延伸部125連接於固定本體11與頸狀部123之間。通過調整延伸部125的高度比例可以使卡固部124與頸狀部123在***槽體(第二定位結構22)中時,能更牢固的抵靠在整線本體21上。另外,須說明的是,關於整線件2與固定件1的其他技術特徵與實現方式,已描述於前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整線組件R,其能通過“至少一固定件1包括一設置在基板S上的固定本體11以及至少一設置在固定本體11上的第一定位結構12”、“整線件2包括一整線本體21、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且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12的第二定位結構22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整線本體21上的容置槽20”以及“整線件2通過至少一第二定位結構22而設置在至少一固定件1的至少一第一定位結構12上”的技術方案,以使整線組件R能通過藉由自動化打件而將整線件2設置在基板S上,同時降低製程成本,並避免殘膠以及黏膠老化後附著力降低而使整線組件脫落的問題。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R:整線組件 1:固定件 11:固定本體 12:第一定位結構 121:第一定位部 122:第一連接部 123:頸狀部 124:卡固部 125:延伸部 13:第一止擋結構 2:整線件 20:容置槽 21:整線本體 22:第二定位結構 221:第二定位部 222:第二連接部 23:第二止擋結構 T:焊錫 S:基板 L:線材 G:凹槽 W1:第一預定寬度 W2:第二預定寬度 W3:第三預定寬度 W4:第四預定寬度 X, Y, Z:方向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一整線組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設置於基板上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其中一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另外一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其中一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另外一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其中一立體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另外一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固定件的側視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
圖13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14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前的側視示意圖。
圖15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整線組件的整線件與固定件組合後的側視示意圖。
R:整線組件
L:線材
1:固定件
2:整線件
T:焊錫
S:基板
X,Y,Z: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整線組件,其設置於一基板上,以固定至少一線材,所述整線組件包括: 至少一固定件,至少一所述固定件包括一設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固定本體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所述固定本體上的第一定位結構;以及 一整線件,所述整線件包括一整線本體、至少一設置在所述整線本體上且對應於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的第二定位結構以及至少一設置在所述整線本體上的容置槽; 其中,所述整線件通過至少一所述第二定位結構而設置在至少一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一所述第一定位結構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一連接於所述固定本體且相對於所述固定本體朝向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部,至少一所述第二定位結構包括一連接於所述整線本體且相對於所述整線本體朝向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抵靠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定位結構還進一步包括一連接於所述固定本體與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間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於所述固定本體且相對於所述固定本體朝向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連接於所述第一連接部且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三方向相異,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二定位結構還進一步包括一連接於所述整線本體與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間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於所述整線本體且相對於所述整線本體朝向一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四方向相異。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定位結構還進一步包括一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自所述固定本體延伸,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呈彎折設置,以形成一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凹槽,所述第一連接部抵靠在所述整線本體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具有一第一預定寬度,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一第二預定寬度,且所述第一預定寬度大於所述第二預定寬度的兩倍。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包括一連接於所述固定本體的頸狀部以及一連接於所述頸狀部的卡固部,其中,所述卡固部具有一第三預定寬度,所述頸狀部具有一第四預定寬度,所述第三預定寬度大於所述第四預定寬度,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一設置在所述整線本體上的槽體,所述卡固部設置在所述槽體中且抵靠於所述整線本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所述卡固部呈梯形形狀。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定位結構還進一步包括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連接於所述固定本體與所述頸狀部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整線組件,其中,一焊錫設置在至少一所述固定件與所述基板之間,以使至少一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固定本體通過所述焊錫而設置在所述基板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整線組件,至少一所述固定件還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止擋結構,所述整線件還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止擋結構,所述第一止擋結構能抵靠於所述第二止擋結構。
TW109209373U 2020-07-22 2020-07-22 整線組件 TWM605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373U TWM605413U (zh) 2020-07-22 2020-07-22 整線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373U TWM605413U (zh) 2020-07-22 2020-07-22 整線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413U true TWM605413U (zh) 2020-12-11

Family

ID=7467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373U TWM605413U (zh) 2020-07-22 2020-07-22 整線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5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9017B1 (en)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46016B1 (en) Edge-mountable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the same to a printed wiring board
JPH0562993U (ja) 表面搭載型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US7567002B2 (en) Board mounted structure of vibration motor
TW479443B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dule
JP2001167936A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及び回路モジュールの実装方法
TWM605413U (zh) 整線組件
CN110061374B (zh) 板对板连接器的限位支架及移动终端
JPH05315021A (ja) コネクタ
JPH0615424Y2 (ja) コネクタ実装構造
JP2624742B2 (ja) 混成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リードフレーム
CN110402056B (zh) 一种电子总成及其支撑装置
JPH0729591Y2 (ja) チップ形コネクタ
CN216600257U (zh) 一种显示屏的柔性电路板弯折组装治具
JPS61145888A (ja) 印刷配線基板接続装置
KR102139593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의 갭 서포터 및 인쇄회로기판의 갭 서포터에 절연 시트를 결합한 패키지
JPS6235212Y2 (zh)
JPH0655279U (ja) 配線基板の保持構造
JPH0716300Y2 (ja) 混成集積回路用基板のクリップ端子構造
JPS6233334Y2 (zh)
JPH0625104Y2 (ja) 光フィルタ保持装置
JPH0215350Y2 (zh)
JPH0611283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H01273384A (ja) 集積回路装置
JPH03129687A (ja) 基板用エッジ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