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885B - 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 - Google Patents

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885B
TWI810885B TW111113707A TW111113707A TWI810885B TW I810885 B TWI810885 B TW I810885B TW 111113707 A TW111113707 A TW 111113707A TW 111113707 A TW111113707 A TW 111113707A TW I810885 B TWI810885 B TW I8108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ub
contacts
substrate
peripheral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3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2424A (zh
Inventor
陳仕卿
賴俊良
林松柏
廖達成
蕭宇志
謝坤翰
Original Assignee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2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2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8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6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 G01R1/07378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using an intermediate adapter, e.g. space transform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 G01R31/2889Interfaces, e.g. between probe and tes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1R31/2601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1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the body of the probe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est object, e.g. bed of nails or probe with bump contacts on a rigid support
    • G01R1/07328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the body of the probe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est object, e.g. bed of nails or probe with bump contacts on a rigid support for tes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42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the body of the probe being at an angle other than perpendicular to test object, e.g. probe car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包含有第一、二子電路板及一設於其之間的中介層。各子電路板包含有一基板及複數線路,線路包含有上、下接點。中介層包含複數穿孔及設於其中且電性連接二子電路板之上、下接點之複數連接導體。電路板能定義出中央及外圍區域,第一子電路板位於中央區域之下接點與一探針頭電性連接,第二子電路板位於外圍區域之上接點與一測試機電性連接。第二子電路板在外圍區域之上接點,其間距大於第一子電路板在中央區域之下接點間距,且其數量多於第一子電路板在外圍區域之下接點。藉此,該電路板之電源測試一致性良好。

Description

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
本發明係與電路板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
在半導體測試的領域中,會使用探針卡作為測試機與待測物(例如晶圓上的晶粒)之間連接的介面,探針卡的主要架構包含有一電路板(例如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及複數探針。請參閱圖1及圖2,電路板60由其上表面61或下表面62可區分為一位於電路板60中央之中央區域63(亦稱為BGA區),以及一鄰接電路板60外周之外圍區域64(亦稱為pogo區)。電路板60的上表面61為測試機側,電路板60的上表面61位於外圍區域64的接點(圖中未示)會電性連接至測試機(圖中未示),電路板60的下表面62為待測物側,電路板60的下表面62位於中央區域63的接點(圖中未示)會電性連接探針(圖中未示),探針卡在測試時會藉由探針電性連接待測物之接點(圖中未示),以藉由電路板60接收測試機所產生之信號再傳送到待測物或者接收待測物的測試結果再傳送到測試機。
從電路板60的縱剖面看,如圖2所示,電路板60以功能來區分可分為電源層65(亦稱為PI層)及信號層66(亦稱為SI層),係以垂直分層方式進行電路佈局。當要建立測試迴路時,測試機電性連接電路板60之外圍區域64,接著 電源信號會透過電源層65由外圍區域64電性連接到中央區域63,以提供待測物測試時所需的電源。同時,外圍區域64傳送測試信號之接點會透過信號層66電性連接到中央區域63,以傳送及/或接收待測物的電信號。
再進一步來說,現行的電源層65多是以GPPG的方式層疊進行設計,G是指電源層65的接地平面(ground plane),P是指電源層65的電源平面(power plane)。由於現行的電路板製程方式是以逐層形成電路(例如依序為信號層66、電源層65的接地平面G、電源層65的電源平面P等等),然後進行壓合,最後再進行鑽孔以及電鍍通孔(plated through hole;簡稱PTH)等製程而讓各層電路電性導通。因此,以現行將電源層65及信號層66的電路以混合堆疊的排列方式形成在單一電路板內的情況,當在進行鑽設垂直貫孔作業時,常會遇到信號導通孔67(為簡化圖式,在圖2中僅以虛線表示導通孔)打穿電源層65的電源平面P之狀況。更明確地說,在電路板60的外圍區域64,為了確保電源導通孔68與電源層65的電源平面P或者GPPG的對應結構能夠電性導通,電源層65的GPPG架構會局部位在外圍區域64,因此會常出現信號導通孔67打穿電源層65的電源平面P之狀況。此情況會造成電源層65的電源完整性受到破壞,使得電源層65的電源測試一致性變差。此時為了確保電源層65的電源測試一致性,需於電路板60的上表面61配置實體電容(圖中未示)來進行補償,以確保電路板60對每個待測物的電源測試一致性。
然而,為了節省測試所花費的時間,對於使用探針卡點測待測物的要求,在於單次點測待測物的數量愈多愈好。舉例來說,假設目前探針卡單次 點測六個待測物,為了提高測試效率以減少測試的花費時間,會朝單次點測八個或更多待測物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會在電路板的中央區域配置更多的探針以及與探針電性連接的接點與電路,以提供更多待測物與測試機之間的測試通道(channel)。
由於上述電路板為確保每個待測物的電源測試一致性,需於電路板的上表面配置放置實體電容的空間(表面積),因此,當要增加單次點測待測物的數量時,電路板的中央區域所需配置之探針以及與探針電性連接的接點與電路需占用更大的電路板表面積,同時伴隨著實體電容數量亦需隨著增加,然而,電路板的尺寸又受限於測試機,無法任意改變其尺寸,此情況對於電路板的可配置面積再再都考驗著設計者。
此外,電路板的各電源層和信號層都會設置銅來做為電路走線,但電源層和信號層設置銅的面積及位置有相當之差異,相互壓合時可能造成板翹問題。換言之,習知電路板將電源層及信號層混合設置之方式,在電路板製程上需要考量板翹的問題,因此在縱向位置上需要將電源層設置在兩信號層之間,以確保熱壓合時應力均勻,進而避免板翹問題發生。
然而,前述將電源層設置在兩信號層之間的方式使得電路板的中央區域內由電源層的電源平面到電路板的待測物側之間的導通孔具有相當之長度,也就是說此導通孔的電感較大,在測試機提供待測物電源時,較容易產生共振,使電源產生波動,造成待測物輸出的測試結果不穩定,使得習知電路板的電源測試一致性變差,因此需要增加電路板的上表面配置實體電容的數量,以改善電源測試一致性。
有鑑於上述缺失,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在滿足多待測物之測試需求的同時,即便降低實體電容的配置數量,亦可確保電路板對每個待測物的電源測試一致性。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包含有複數子電路板,以及至少一設於該等子電路板之間的中介層,例如,該電路板可包含有由下而上層疊之一第一子電路板、一中介層以及一第二子電路板(亦即該電路板包含有二子電路板及一中介層),或者,前述之中介層與第二子電路板之間可更由下而上地疊置一第三子電路板及另一中介層(亦即該電路板包含有三子電路板及二中介層)。各該子電路板包含有一由介電材料形成之基板,以及由導電材料形成於該基板之複數線路,用以將一測試機所提供之測試信號及電源信號傳輸至一探針頭,該基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等線路包含有複數位於該上表面之上接點,以及複數位於該下表面且與該等上接點電性連接之下接點。該中介層包含有複數穿孔,以及複數設於該等穿孔內之連接導體,各該連接導體係電性連接一該子電路板之上接點與另一該子電路板之下接點。該電路板能定義出一中央區域及一外圍區域,該第一子電路板之複數該下接點係位於該中央區域且用以與該探針頭電性連接,該第二子電路板之複數該上接點係位於該外圍區域且用以與該測試機電性連接。該第二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之相鄰二該上接點之間距係大於該第一子電路板在該中央區域之相鄰二該下接點之間距。該第二子電路板之位於該外圍區域的上接點數量大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位於該外圍區域的下接點數量。
此外,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可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或者,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可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較佳地,前述二特徵可同時存在。
在前述更包含有第三子電路板的情況下,該第三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可小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且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或者,該第三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可小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且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較佳地,前述二特徵可同時存在。換言之,越下方之子電路板的基板之材料介電常數越大且/或厚度越大。
藉此,根據半導體測試所需之電路板層數,本發明可藉由一中介層連接二子電路板、藉由二中介層連接三子電路板,或者藉由二個以上之中介層連接三個以上之子電路板,進而組成多層數之電路板。換言之,子電路板係先製造完成而具有橫向導電線路及縱向導通孔(皆屬於前述之線路),再藉由中介層將子電路板組合在一起,使得不同子電路板之線路相互電性連接,如此之電路板的縱向導通孔較短,因此可避免導通孔設置困難及殘段長之問題。而且,藉由中介層來進行兩塊子電路板之縱向導通孔的黏合及兩塊子電路板相對應接點之間的電性連接,可以確保本發明之電路板的製作良率。此外,本發明之電路板能以厚度最大之第一子電路板作為基底,可較容易保持基底的平面度,在藉由中介層疊合子電路板時可避免發生板彎或板翹等平面度不佳之狀況,進而可提高電路板之良率。再者,不同子電路板的基板之材料介電常數不同,係利於將不同用途或需求之線路分別布局在不同的子電路板。第二子電路板在外圍區域之相鄰上接點間距大於第一子電路板在中央區域之相鄰下接點間距,此配置可以使測試 機之訊號輸出件更容易分別地接觸第二子電路板在外圍區域之上接點,進而可避免短路。
更進一步而言,本發明係以第一子電路板針對電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作電路布局,並以第二子電路板針對信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作電路布局,如此可避免測試信號與電源信號相互干擾。相較於習知將電源層及信號層混合設置在單一電路板,本發明之電路板的架構,係將兩塊或兩塊以上的子電路板分別製作完成之後再藉由中介層連接,並將最靠近待測物之第一子電路板作為以電源線路為主之PI子板,而最靠近測試機之第二子電路板係作為以信號線路為主之SI子板。因此,在進行導通孔的垂直貫孔作業時,PI子板及SI子板係分別進行鑽孔,故相較於習知電源層及信號層混合設置在單一電路板一起鑽孔的情況,本發明可大幅降低傳送測試信號之導通孔打穿電源平面的狀況,進而可產生較佳之電源測試一致性,則電路板的上表面配置實體電容的數量可較少,在不增加電路板尺寸的同時,亦可確保電路板的電源測試一致性。由於SI子板靠近測試機而PI子板靠近待測物,SI子板在外圍區域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縱向導通孔大多不需連接PI子板在外圍區域的縱向導通孔,因此第二子電路板在外圍區域的上、下接點數量會大於第一子電路板在外圍區域的上、下接點數量,此特徵可避免PI子板在外圍區域有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縱向導通孔打穿電源平面的問題,進而可確保電路板的電源測試一致性。
此外,由於本發明之電路板分為如前述之PI子板及SI子板,PI子板內的銅層彼此設置面積及位置相近,且SI子板內的銅層彼此設置面積及位置相近,因此可以避免單一子電路板的板翹問題。PI子板配置於最靠近待測物的位置,使得電路板之中央區域內,PI子板的電源平面到電路板之待測物側之間用以傳輸 電源信號的縱向導通孔長度可以儘可能地縮短,因此,相較於上述習用之單一電路板,本發明之PI子板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縱向導通孔的電感較小,在測試機提供待測物電源時較不易產生共振,因此待測物輸出的測試結果較穩定,使得電源測試一致性較佳,故電路板的上表面配置實體電容的數量可較少。
有關本發明所提供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發明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
10,10’:電路板
12:中央區域
14:外圍區域
20:第一子電路板
21:基板
211:上表面
212:下表面
22:橫向導電線路
23:縱向導通孔
231:上接點
232:下接點
233:導電內壁
234:絕緣體
30,30’:中介層
31:上表面
32:下表面
33:穿孔
34,34’:連接導體
35:電子元件
40:第二子電路板
41:基板
411:上表面
412:下表面
42:橫向導電線路
43:縱向導通孔
431:上接點
432:下接點
433:導電內壁
434:絕緣體
44:電子元件
40’:第三子電路板
41’:基板
431’:上接點
432’:下接點
60:電路板
61:上表面
62:下表面
63:中央區域
64:外圍區域
65:電源層
66:信號層
67:信號導通孔
68:電源導通孔
G:接地平面
G1:第一接地層
G2:第二接地層
G3:第三接地層
P:電源平面
P1:第一電源層
P2:第二電源層
T1,T2,T3:厚度
圖1及圖2分別為習知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的平面示意圖及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圖3之分解圖。
圖5為該電路板之頂視示意圖。
圖6為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子電路板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的剖視示意圖。
申請人首先在此說明,在以下將要介紹之實施例以及圖式中,相同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類似之元件或其結構特徵。需注意的是,圖式中的各元件及構造為例示方便並非依據真實比例及數量繪製,且若實施上為可能,不同實施例的特徵係可以交互應用。
請先參閱圖3及圖4,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10包含有由下而上層疊之一第一子電路板20、一中介層30,以及一第二子電路板40。
第一子電路板20包含有一由介電材料形成之基板21,以及由導電材料形成於基板21之複數線路,所述線路包含有複數橫向導電線路22(數量不限,圖式僅顯示出其中之一),以及複數縱向導通孔23。詳而言之,第一子電路板20為一由多層基材壓合而成之多層電路板,其部分基材相接之表面設有橫向導電線路22,換言之,基板21實際上係由多層基材構成,惟為了簡化圖式,本發明之圖式除了圖6以外係將基板21繪製成一體。在基板21與橫向導電線路22製造完成後,再設置縱向導通孔23,所述縱向導通孔23通常為電鍍通孔,其設置方式係先以例如機械鑽孔或雷射鑽孔之方式鑽設貫穿基板21之上表面211及下表面212的通孔,再將銅鍍在通孔的孔壁上以及通孔兩端之開口,藉此,各縱向導通孔23包含有一位於上表面211之上接點231、一位於下表面212之下接點232,以及一電性連接上接點231與下接點232之導電內壁233。此外,各縱向導通孔23可更包含有一填塞其內部空間之絕緣體234。各橫向導電線路22二端分別與一縱向導通孔23之導電內壁233連接,使得非位於同一縱向軸線上的上、下接點231、232可藉由橫向導電線路22而相互電性連接。
第二子電路板40係類同於第一子電路板20,包含有一由介電材料形成之基板41,以及由導電材料形成於基板41之複數線路,所述線路包含有複數橫向導電線路42(數量不限,圖式僅顯示出其中之一),以及複數縱向導通孔43。換言之,基板41實際上係由多層基材構成,惟為簡化圖式,本發明係將基板41繪製成一體。各縱向導通孔43包含有一位於基板41之上表面411的上接點431、一位於基板41之下表面412的下接點432、一電性連接上接點431與下接點432之導電內壁433,以及一填塞其內部空間之絕緣體434。各橫向導電線路42二端分別與一縱向導通孔43之導電內壁433連接,使得非位於同一縱向軸線上的上、下接點431、432可藉由橫向導電線路42而相互電性連接。
中介層30包含有一與第二子電路板40連接之上表面31、一與第一子電路板20連接之下表面32、複數貫穿上表面31與下表面32之穿孔33,以及複數設於穿孔33內之連接導體34,各穿孔33之位置對應於第一、二子電路板20、40之縱向導通孔23、43,各連接導體34係電性連接位於同一縱向軸線上之第一子電路板20的上接點231與第二子電路板40的下接點432。此外,中介層30之部分穿孔33可容置一電子元件35,電子元件35不一定同時需要電性連接第一子電路板20之上接點231與第二子電路板40之下接點432,例如圖1中的電子元件35僅電性連接於第一子電路板20之上接點231,因此第一子電路板20之上接點231與第二子電路板40之下接點432可能非一對一地對應。另外,第二子電路板40之上接點431亦可電性連接一電子元件44。電子元件35、44可為電容、電感、電阻、射頻元件、接頭、繼電器等等,可依需求設置。
本發明之電路板10主要係用於半導體測試,亦即作為探針卡之主電路板,藉由第一、二子電路板20、40之線路布局,以及中介層30之連接導體34 的配置,即可使電路板10具有符合測試需求之電信傳輸路徑以及阻抗匹配之接地線路,本發明之圖式僅示意性地繪製出少量線路,以簡化圖式並便於說明。相較於電路板10整體之厚度,各子電路板20、40之厚度係小得多,因此其縱向導通孔23、43短,可避免導通孔設置困難及殘段長之問題。
請參閱圖3及圖5,電路板10能定義出一中央區域12及一外圍區域14,圖5僅示意性地顯示出電路板10可能呈圓形,並以假想線概略地區分出中央區域12及外圍區域14,電路板10之其他元件及特徵並未顯示於圖3及圖4中。本發明之電路板亦可如同圖1所示地呈正方形。第一子電路板20之大部分下接點232係位於中央區域12,用以直接與一探針頭(圖中未示)電性連接,或者透過一空間轉換器(圖中未示)而與探針頭電性連接,進而構成一探針卡。第二子電路板40之大部分上接點431係位於外圍區域14,用以與一測試機(圖中未示)電性連接,藉以使測試機所提供之電源信號及測試信號由前述之探針頭的探針傳輸至待測物(圖中未示)。換言之,電路板10之頂側(亦即第二子電路板40之上表面411)為朝向測試機之測試機側(tester side),電路板10之底側(亦即第一子電路板20之下表面212)為朝向待測物(例如晶圓)之待測物側(wafer side)。測試機提供電源及測試信號至外圍區域14之上接點431,電源及測試信號再依序經由第二子電路板40之線路、中介層30之連接導體34及第一子電路板20之線路而傳輸至中央區域12之下接點232,進而透過探針頭傳輸至待測物。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之相鄰二上接點431之間距(pitch)係大於第一子電路板20在中央區域12之相鄰二下接點232之間距,此配置可以使測試機之訊號輸出件(例如俗稱pogo pin之彈性接觸件)更容易分別地接觸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之上接點431,進而可避免短路。進一步地,第一子電路板20之大部分下接點232係 位於中央區域12,用以直接與一探針頭電性連接,即表示第一子電路板20是電路板10最底側的子電路板。第二子電路板40之大部分上接點431係位於外圍區域14,用以與一測試機電性連接,即表示第二子電路板40是電路板10最頂側的子電路板。
為了利於達成前述之電源及測試信號的傳輸作用,第二子電路板40位於外圍區域14的上接點431之數量係大於第一子電路板20位於外圍區域14的下接點232之數量,第二子電路板40位於中央區域12的上接點431之數量係小於第一子電路板20位於中央區域12的下接點232之數量,第二子電路板40之上接點431的總數量係小於第一子電路板20之下接點232的總數量,第一子電路板20之位於中央區域12的下接點232數量大於第一子電路板20之位於外圍區域14的下接點232數量。
在本發明中,第一子電路板20之基板21的厚度T1可大於或等於第二子電路板40之基板41的厚度T2,較佳為如本實施例所提供之厚度T1大於厚度T2之配置。此外,第一子電路板20之基板21的材料介電常數可(但不限於)大於第二子電路板40之基板41的材料介電常數,如此之特徵係利於將不同用途或需求之線路分別布局在不同的子電路板,且介電常數不同之材料具有不同的顏色而可由外觀分辨。
進一步而言,本發明係以第一子電路板20針對電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簡稱PI)作電路布局,並以第二子電路板40針對信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簡稱SI)作電路布局,因此第一子電路板20亦稱為PI子板,第二子電路板40亦稱為SI子板。亦即,第二子電路板40之橫向導電線路42大多用於測試信號路徑,部分可用於次要電源路徑,而第一子電路板20之橫向導電線路22大多用於 主要電源路徑,使得主要電源路徑大部分靠近待測物,如此係利於手機之應用程式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簡稱AP)晶片之檢測。
換言之,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縱向導通孔43大多會透過橫向導電線路42而與中央區域12的縱向導通孔43電性連接,而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縱向導通孔43大多未連接橫向導電線路42,亦即可能有少部分(但亦可能完全沒有)橫向導電線路42及中央區域12的縱向導通孔43係用以傳輸電源信號,因此,第二子電路板40在中央區域12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上、下接點431、432數量,係大於第二子電路板40在中央區域12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上、下接點431、432數量(此數量可能為零)。相對而言,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的縱向導通孔43中,透過中介層30而與第一子電路板20在外圍區域14的縱向導通孔23電性連接者,大多用以傳輸電源信號,並透過第一子電路板20的橫向導電線路22而將電源信號傳輸至中央區域12的縱向導通孔23,亦即可能有少部分(但亦可能完全沒有)橫向導電線路22及外圍區域14的縱向導通孔23係用以傳輸測試信號,因此,第一子電路板20在外圍區域14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上、下接點231、232數量,係大於第一子電路板20在外圍區域14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上、下接點231、232數量(此數量可能為零)。此外,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上、下接點431、432數量,係大於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上、下接點431、432數量。實務上,在電路板製造完成後,可利用微阻計量測第二子電路板40之上接點431及第一子電路板20之下接點232,藉以判斷各接點是用來傳輸電源信號或傳輸測試信號,例如以阻抗小於100毫歐姆(mΩ)者為傳輸電源信號的接點,其他則為傳輸測試信號的接點,依照此方式經過量測後統計的接點數量,即可進 行前述之第一、二子電路板在中央及外圍區域的上、下接點用以傳輸電源信號及測試信號的數量比較。
關於前述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傳輸電源信號或者傳輸測試信號的上接點431,由於測試機傳輸電源信號或者傳輸測試信號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要有使用測試機的型號對應的傳輸電源信號或者傳輸測試信號位置圖或者可以說明對應信號的資料,即可判斷相對應的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傳輸電源信號或者傳輸測試信號的上接點431的位置。
關於前述縱向導通孔23、43的電路設計,可以通過回鑽(back drill)的方式使導通孔43去除殘段(stub),或者控制第一、二子電路板的板厚使縱向導通孔23、43無法形成殘段(stub),以避免高頻高速測試時,高頻損耗的惡化。
以橫向導電線路而言,第一子電路板20用以傳輸電源信號之橫向導電線路22的數量,係大於第一子電路板20用以傳輸測試信號之橫向導電線路22的數量(此數量可能為零),第二子電路板40用以傳輸測試信號之橫向導電線路42的數量,係大於第二子電路板40用以傳輸電源信號之橫向導電線路42的數量(此數量可能為零)。
由於針對電源完整性之電路布局及針對信號完整性之電路布局是分成兩個子電路板製作,亦即PI子板20和SI子板40,因此可避免SI子板40的縱向導通孔43打穿PI子板20之電源層,故相較於習知電源層及信號層混合設置在單一電路板的情況,本發明可產生較佳之電源測試一致性,進而需配置實體電容的數量可較少。更進一步而言,由於SI子板40靠近測試機而PI子板20靠近待測物,SI子板40在外圍區域14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縱向導通孔43大多不需連接PI子板20在外圍區域14的縱向導通孔23,因此第二子電路板40在外圍區域14的上、下接 點431、432數量會大於第一子電路板20在外圍區域14的上、下接點231、232數量,此特徵可避免PI子板20在外圍區域14有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縱向導通孔打穿電源平面的問題,進而可確保電路板的電源測試一致性。而且,藉由中介層30來進行兩塊子電路板之縱向導通孔的黏合及兩塊子電路板相對應接點之間的電性連接,可以確保本發明之電路板的製作良率。此外,PI子板20內的銅層彼此之設置面積及位置相近,且SI子板40內的銅層彼此之設置面積及位置相近,因此可以避免單一子電路板的板翹問題。由於PI子板20係配置於最靠近待測物的位置,在電路板之中央區域內,PI子板20的電源平面到電路板之待測物側之間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縱向導通孔長度可以儘可能地縮短,使其電感小而不易在測試機提供待測物電源時產生共振,因此待測物輸出的測試結果穩定,使得電源測試一致性良好,故電路板的上表面配置實體電容的數量可較少。
而且,第一子電路板20之厚度較大,其橫向導電線路22可採用兩層以上堆疊的設計,以利於主要電源路徑的電性。舉例而言,如圖6所示,第一子電路板20可包含有自其上表面211朝其下表面212依序層疊配置之一第一接地層G1、一第一電源層P1、一第二接地層G2、一第二電源層P2及一第三接地層G3,以下亦將此配置稱為GPGPG結構。如前所述,第一子電路板20係由多層基材壓合而成,前述接地層G1~G3及電源層P1~P2為設於基材相接表面之導電層,為了簡化圖式並便於說明,圖6中僅分別以一直線表示前述各接地層G1~G3及電源層P1~P2,且未顯示出第一子電路板20之其他元件及特徵。在此GPGPG結構中,第一接地層G1與第二接地層G2之間,以及第二接地層G2與第三接地層G3之間,可以產生等效電容的效果,因此可提升PI子板20的等效電容效果,如此亦有利於電源測試一致性,進而可減少實體電容的使用數量。此GPGPG結構除了前述優點, 亦使得PI子板20厚度較大,因此可由PI子板20之外觀辨識出其具有GPGPG結構,更且,本發明之電路板10以厚度較大之第一子電路板20作為基底,可較容易保持基底的平面度,在藉由中介層30疊合第二子電路板40時可避免發生板彎或板翹等平面度不佳之狀況,進而可提高電路板10之良率。
相對而言,習知具有GPPG方式層疊之結構且用於六個待測物之單一電路板約為80層,若要將前述GPGPG結構應用於單一電路板,且要使探針卡朝單次點測八個或更多待測物的方向發展,將會使得電路板的疊板數量高達100層以上。根據目前電路板的疊板壓合技術,電路板需設置貫穿其頂、底面之導通孔,例如電鍍通孔,受限於鑽孔技術及深寬比之限制,電路板層數越多、厚度越大,則鑽孔難度越高,甚至在特定尺寸要求下可能無法鑽孔。而且,通孔越深,則需將通孔寬度鑽設得越大,使得相鄰通孔之中心間距難以縮減,如此則難以達到細微間距(fine pitch)之測試需求。由此可知,本發明將PI子板20及SI子板40分別製造再藉由中介層30連接之方式,係較習用之電路板更適合採用GPGPG結構。
此外,PI電路布局及SI電路布局分設於不同子電路板,可避免測試信號與電源信號相互干擾,且PI電路布局設於基板材料介電常數較大之第一子電路板20可減少所需之電容數量。再者,電路板10能以厚度大之第一子電路板20作為基底,可較容易保持基底的平面度,在藉由中介層30疊合第二子電路板40時可避免發生板彎或板翹等平面度不佳之狀況,進而可提高電路板10之良率。第一子電路板20厚度較大之特徵,不限於以前述之GPGPG結構來達成,例如,可將第一子電路板20之電源層的厚度增加,如此不但可增加第一子電路板20之厚度,亦可降低電源線路的阻抗值,也可以達到提高電源一致性的效果。
根據半導體測試所需之電路板層數,本發明亦可藉由一個以上之中介層連接二個以上之子電路板,例如圖7所示之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電路板10’,係類同於前述之電路板10,惟中介層30與第二子電路板40之間更疊置一第三子電路板40’及另一中介層30’,亦即電路板10’包含有三子電路板及二中介層。中介層30’及第三子電路板40’之結構係分別類同於前述之中介層30及第二子電路板40之結構,容申請人在此不再重複贅述,且中介層30’及第三子電路板40’之部分結構特徵亦不再於圖式中標號。第三子電路板40’之基板41’的厚度T3小於第一子電路板20之基板21的厚度T1且大於第二子電路板40之基板41的厚度T2,第三子電路板40’之基板41’的材料介電常數小於第一子電路板20之基板21的材料介電常數且大於第二子電路板40之基板41的材料介電常數。中介層30係設於第一子電路板20與第三子電路板40’之間,中介層30之連接導體34係電性連接位於同一縱向軸線上之第一子電路板20的上接點231與第三子電路板40’的下接點432’。中介層30’係設於第二子電路板40與第三子電路板40’之間,中介層30’之連接導體34’係電性連接位於同一縱向軸線上之第三子電路板40’的上接點431’與第二子電路板40的下接點432。
在圖1所示之電路板10或圖7所示之電路板10’中,第一子電路板20可為一低阻抗電源信號基板,其厚度最大係利於維持電路板之平面度,且其介電常數最高係利於控制電容的容抗而提供低電源阻抗,使得電源信號傳輸不會衰減。第二子電路板40可為一高速信號基板,其介電常數最低係利於控制電容的容抗而提供高阻抗之匹配,使得測試信號傳輸不會衰減。藉此,本發明之電路板可達到高頻高速測試的需求及電源傳輸供應給待測物的需求,且可降低電源層因高速信號穿層產生電源干擾。而圖7所示之電路板10’的第三子電路板40’可為一 低速信號與電源線路基板,主要用於設置阻抗要求低於高速信號之中低頻信號的線路,以及阻抗要求高於主電源信號之次要電源信號的線路。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發明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電路板
12:中央區域
14:外圍區域
20:第一子電路板
21:基板
22:橫向導電線路
23:縱向導通孔
231:上接點
232:下接點
30:中介層
33:穿孔
34:連接導體
35:電子元件
40:第二子電路板
41:基板
42:橫向導電線路
43:縱向導通孔
431:上接點
432:下接點
44:電子元件

Claims (13)

  1. 一種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包含有: 複數子電路板,各該子電路板包含有一由介電材料形成之基板,以及由導電材料形成於該基板之複數線路,用以將一測試機所提供之測試信號及電源信號傳輸至一探針頭,該基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等線路包含有複數位於該上表面之上接點,以及複數位於該下表面且與該等上接點電性連接之下接點;以及 至少一中介層,係設於該等子電路板之間,該中介層包含有複數穿孔,以及複數設於該等穿孔內之連接導體,各該連接導體係電性連接一該子電路板之上接點與另一該子電路板之下接點; 其中,該電路板能定義出一中央區域及一外圍區域,該複數子電路板中包含有一第一子電路板,以及一位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上方之第二子電路板,該第一子電路板之複數該下接點係位於該中央區域且用以與該探針頭電性連接,該第二子電路板之複數該上接點係位於該外圍區域且用以與該測試機電性連接;該第二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之相鄰二該上接點之間距係大於該第一子電路板在該中央區域之相鄰二該下接點之間距;該第二子電路板之位於該外圍區域的上接點數量大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位於該外圍區域的下接點數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二子電路板之位於該中央區域的上接點數量小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位於該中央區域的下接點數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子電路板之位於該中央區域的下接點數量大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位於該外圍區域的下接點數量。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子電路板包含有自其上表面朝其下表面依序層疊配置之一第一接地層、一第一電源層、一第二接地層、一第二電源層及一第三接地層。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二子電路板之上接點的總數量小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下接點的總數量。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中介層之一該穿孔內容置一電子元件,該電子元件係與一該子電路板之線路電性連接。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二子電路板更包含有一設於其上接點之電子元件。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複數子電路板中更包含有一位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上方且位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下方之第三子電路板,該第三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小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且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材料介電常數。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複數子電路板中更包含有一位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上方且位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下方之第三子電路板,該第三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小於該第一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且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之基板的厚度。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二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上接點數量,係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上接點數量;該第一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下接點數量,係大於該第一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下接點數量。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下接點數量,係大於該第一子電路板在該外圍區域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下接點數量;該第二子電路板在該中央區域用以傳輸測試信號的上接點數量,係大於該第二子電路板在該中央區域用以傳輸電源信號的上接點數量。
TW111113707A 2021-04-16 2022-04-11 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 TWI810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75563P 2021-04-16 2021-04-16
US63/175,563 2021-04-16
US202163230092P 2021-08-06 2021-08-06
US63/230,092 2021-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2424A TW202242424A (zh) 2022-11-01
TWI810885B true TWI810885B (zh) 2023-08-01

Family

ID=8360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3707A TWI810885B (zh) 2021-04-16 2022-04-11 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2679B2 (zh)
CN (1) CN115219866A (zh)
TW (1) TWI810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1182B (zh) * 2023-12-21 2024-04-02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电路板的介电性能测试***、方法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130A (zh) * 2005-01-05 2006-07-26 国际技术株式会社 半导体芯片检测用的探针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080090429A1 (en) * 2000-06-20 2008-04-17 Sammy Mok Systems for testing and packaging integrated circuits
TW201415037A (zh) * 2012-10-03 2014-04-16 Corad Technology Inc 微節距探針卡介面裝置以及微節距探針卡
TWI632376B (zh) * 2016-05-31 2018-08-11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針卡裝置
TW202209938A (zh) * 2020-08-28 2022-03-0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20220065897A1 (en) * 2020-08-28 2022-03-03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Probe card tes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0429A1 (en) * 2000-06-20 2008-04-17 Sammy Mok Systems for testing and packaging integrated circuits
CN1808130A (zh) * 2005-01-05 2006-07-26 国际技术株式会社 半导体芯片检测用的探针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15037A (zh) * 2012-10-03 2014-04-16 Corad Technology Inc 微節距探針卡介面裝置以及微節距探針卡
TWI632376B (zh) * 2016-05-31 2018-08-11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針卡裝置
TW202209938A (zh) * 2020-08-28 2022-03-0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202209940A (zh) * 2020-08-28 2022-03-0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20220065897A1 (en) * 2020-08-28 2022-03-03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Probe card tes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52679B2 (en) 2023-12-26
TW202242424A (zh) 2022-11-01
US20220334178A1 (en) 2022-10-20
CN115219866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1266B2 (en) Contact holder
TWI416121B (zh) 探針卡
JP7018015B2 (ja) 回路基板構造体と装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ボード
US20060258187A1 (en) Impedance controlled via structure
CN102576048B (zh) 用于甚高频应用的具有背腔的设备接口板
KR20010075660A (ko) 고밀도 인쇄회로기판
CN112394204B (zh) 可同时用于高频及中低频讯号测试的探针头
US9341648B2 (en) Probe c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030700B (zh) 一种晶圆级测试探针卡及晶圆级测试探针卡装配方法
TWI810885B (zh) 用於半導體測試之電路板
TWI385392B (zh) High-frequency vertical probe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of high-speed test card
CN110531125B (zh) 空间转换器、探针卡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69398B1 (ko) 도전성 차폐층이 다층으로 적층된 pcb를 절연 베이스로 활용한 검사소켓
KR101131105B1 (ko) 반도체 검사 장치
CN110213881B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和测试夹具
TW202109051A (zh) 可同時用於高頻及中低頻訊號測試之探針頭
US20080151513A1 (en) High-frequency PCB connections that utilize blocking capacitors between the pins
KR200450813Y1 (ko) 스페이스 트랜스포머 인쇄회로 기판을 사용한 프로브 카드
KR100933369B1 (ko) 프로브 카드의 인터포저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20187972A1 (en) Wafer level testing structure
JP2007134427A (ja) モジュールパッケージ及びモジュール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TWI845707B (zh) 可同時用於高頻及中低頻訊號測試之探針頭
KR101358788B1 (ko) 고밀도 프로브 카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831501B (zh) 探針卡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12052830B2 (en) Method and process for creating high-performance coax soc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