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877B - 衝擊墊及減少進入耐火容器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衝擊墊及減少進入耐火容器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877B
TWI739877B TW106126510A TW106126510A TWI739877B TW I739877 B TWI739877 B TW I739877B TW 106126510 A TW106126510 A TW 106126510A TW 106126510 A TW106126510 A TW 106126510A TW I739877 B TWI739877 B TW I7398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impact
wall portion
impact pad
p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6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1462A (zh
Inventor
約翰 莫里斯
約翰 羅傑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維蘇威美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維蘇威美國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維蘇威美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1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8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003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with impact pad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冶金製程的衝擊墊30係由耐火材料形成,且包括:一基部31,具有面向上的一衝擊表面32,防止一熔融金屬流進入包含該衝擊墊的一容器。具有複數個相鄰壁部分36、38的一壁34從該基部31向上延伸。該衝擊表面32包括從一壁部分36、38向內延伸的至少一個非水平小面;在垂直於該壁部分延伸之該小面中的所有線,具有相對於該水平面的傾斜或偏斜。

Description

衝擊墊及減少進入耐火容器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之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耐火製品,在此技藝中已知為「衝擊墊」,使用於處理熔融金屬,特別是鋼。本發明尤其有關一種用於置放在餵槽中的衝擊墊,用於減少進入該餵槽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本發明尤其適用於鋼的連續鑄造。
餵槽充當保持水箱以供該熔融金屬,且特別是在用於鋼的連續鑄造之商業方法中的熔融鋼。在鋼的連續鑄造中,送入至該餵槽的熔融鋼通常是高級鋼,其已經經過各種步驟以使其適合於特別的鑄造應用。該等步驟通常包含例如控制鋼中存在的各種元素之含量的一個或多個步驟,例如,碳或其他合金成分的含量,以及例如渣的污染物的含量。在該餵槽中鋼之停留提供了進一步的機會,任何夾帶的渣及其他雜質分離且漂浮到表面,其中例如,它們可以被吸收至設置在該熔融鋼表面上的特定保護層中。因此,該餵槽可以用於在將鋼送入至鑄造用模具之前進一步「清潔」鋼。
為了最佳化該餵槽之潔淨鋼的供應連續地提供至模具中的能力,控制且簡化經過該餵槽的鋼流,是高度地所欲的。熔融鋼通常經由側板從盛鋼桶送入至餵槽,該側板係保護鋼流免於周圍的空氣。來自盛鋼桶的熔融鋼流通常以相當大的力進入該餵槽,並且此可能在該餵槽本身內產生相當大的紊流。經過該餵槽之熔融鋼流的任何不適當之紊流具有許多非所欲之影響,其包括例如:防止鋼中的渣及其他非所欲的夾雜物凝聚且漂浮至表面;在熔融鋼表面上形成或特別設置之保護外殼的一部分,夾帶至該熔融鋼中;將氣體夾帶至熔融鋼中;導致該餵槽內的耐火襯裡過度侵蝕;以及,產生熔融鋼不均勻流給該鑄造模具。
為了努力克服這些問題,產業針對衝擊墊的各種設計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用於減少從熔融鋼輸入流出現的餵槽紊流,並且用於最佳化在該餵槽內的流體以接近理想的「栓狀流」特性儘可能接近熔融鋼,當它橫越該餵槽時。一般來說,已經發現,經過該餵槽的熔融鋼流通常可以藉由下述改良,使用具有能夠重新定向及簡化熔融鋼流之特別設計表面的衝擊墊。
栓狀流性能(亦即,經過該餵槽的鋼之連續部分的通過而沒有顯著的混合)要求在該熔融鋼從該衝擊墊後退之後,流動之方向遠離該餵槽出口。從該衝擊墊至該餵槽出口存在流動之顯著部分,以及該餵槽中的最小化之停留時間,被稱為「短路」。在先前技術中揭露之衝擊墊通常已被設計為特別注意所得流動的向上指向之分量。該餵槽中的停留時間之增加及停留時間的均勻 性之增加,係對應於混合的最小化,並且使得連續的鋼規劃能夠保持其各自的組成物而穿過該餵槽。
在餵槽的某些構造中,例如在餵槽進料多股中,針對所有的股產生均勻的停留時間及溫度是困難的。假如將鋼送入至該餵槽中的盛鋼桶側板是不垂直的,或者未將該餵槽的中心之鋼流引導,則此是特別困難的,在此種情況下,可能導致針對不同的股有不均勻的熱分佈及不均勻的停留時間。股之間的熱分佈及停留時間的大變化可能導致鋼鐵產品的操作問題以及增加的缺陷。
在先前技術中揭露之衝擊墊通常包含一基部防止向下指向的熔融鋼流之衝擊,以及將該流重新引導的垂直側壁或側壁元件。它們由能夠耐受熔融鋼流對其工作壽命的腐蝕及侵蝕作用的耐火材料所製成。它們通常以具有例如正方形、矩形、梯形或圓形基部的溝槽或淺盒形式來成型。
獲得所欲之流量模式要求來自盛鋼桶的輸入流在一特定位置遇到該衝擊墊,一般是該墊的幾何中心。然而,輸入盛鋼桶流之精確控制是困難的,並且輸入流從其所欲位置稍微偏離中心並不罕見。不對準的流可能導致該衝擊墊的一個壁之選擇性侵蝕,或者可能衝擊及侵蝕衝擊墊的上表面,導致非所欲之流量模式並且可能加劇該墊意欲克服的問題。
應當理解的是,設計滿足特別預定的準則之新餵槽衝擊墊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因為改變衝擊墊的設計的一個面向,通常對整個餵槽系統的流體動力學具 有不可預見之後果。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改良的衝擊墊,適於置放在餵槽中,用於產生在其中引導的熔融金屬流之對稱流量分佈。
本發明提供一種餵槽衝擊墊,係由耐火材料形成,包含一基部:具有一衝擊表面,在使用時係面向上的,防止一熔融金屬流進入一餵槽;以及一壁,繞著該衝擊表面的周邊之至少一部分從該基部向上延伸。該壁包含複數個相鄰的壁部分。該餵槽衝擊墊的基部具有一中心線;該基部可以是繞著該中心線對稱地構造。該中心線可以是從該衝擊墊的最大水平尺寸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一縱向線。該縱向中心線可以是非水平的,相對於水平面具有一傾斜角或一偏角。該縱向中心線可以包含兩個區段或複數個區段,其中兩個區段、至少兩個區段或複數個區段各自是非水平的,或者相對於水平面具有一傾斜角或一偏角。該衝擊表面包括從一壁部分朝該縱向中心線或該縱向中心線,或是朝該衝擊表面的中心延伸的一平面部分或小面。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小面中的所有線相對於所有壁部分具有傾斜或偏斜。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具有鄰近該等壁部分之一者且從該等壁部分另一者延伸的一端及遠離該等壁部分之一者且從該等壁部分另一者延伸的一端,且遠離該等壁部分之一者的該端終止於與該縱向中心線平行的一線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具有鄰近該壁部分 的一端及遠離該壁部分的一端,且遠離該壁部分的該端終止於該縱向中心線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具有鄰近該等壁部分之一者且從該等壁部分另一者延伸的一端及遠離該等壁部分之一者且從該等壁部分另一者延伸的一端,且遠離該等壁部分之一者的該端終止於與該等壁部分之一者平行且從該等壁部分另一者延伸的一線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可以被敘述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該衝擊表面小面可以沿著與該縱向中心線垂直、從該壁部分朝該縱向中心線的延伸線,是非水平的。該衝擊表面小面也可被敘述為相對於在該壁部分及該縱向中心線之間的水平面,具有一非零角度。該衝擊表面小面也可以敘述為在該壁部分及該中心線之間是傾斜或偏斜的。在某些實施例中,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從該壁部分垂直延伸的線或所有線具有相對於該水平面的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被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在某些實施例中,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垂直於從該壁部分垂直延伸之線的所有線具有相對於該水平面的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被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包括一衝擊表面小面,其中(a)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從該壁部分垂直延伸的所有線都相對於該水平面具有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b)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垂直於從該壁部分垂直延伸之線的所有線都相對於該水平面具有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 水平面中。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包括一衝擊表面小面,其中(a)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在一垂直方向上從該壁部分延伸的所有線都相對於該水平面具有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b)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平行於該壁部分的所有線都相對於該水平面具有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衝擊表面小面,其中(a)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從該壁部分垂直延伸的所有線都相對於該水平面具有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b)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垂直於從該壁部分垂直延伸之線的所有線都相對於該水平面具有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或者可以特徵化為不包括在該水平面中,表示本發明的衝擊表面之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是全部。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係與至少兩個壁部分相接觸,且相對於至少兩個壁部分且與其接觸的壁部分,是傾斜或偏斜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係與至少兩個壁部分相接觸,且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在一垂直方向上從該至少兩個壁部分之每一者延伸的至少一條線,具有相對於該水平面的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係與至少兩個壁部分相接觸,且包括在該表面小面且在一垂直方向上從該至少兩 個壁部分之一者延伸的所有線,具有相對於該水平面的一非零偏角或一非零傾斜角。
在該餵槽衝擊墊的某些實施例中,具有兩端及兩側的小面係從兩個相鄰的壁部分延伸;該衝擊表面小面具有鄰近第一壁部分的一端及遠離該第一壁部分的一端,且遠離該壁部分的該端終止於與該中心線平行的線上;該衝擊表面小面具有鄰近該第一壁部分附近的第二壁部分的第一側及遠離該第二壁部分的第二側。該衝擊表面小面可以沿著從該第一壁部分垂直延伸至該中心線的一延伸線,是非水平的;可以沿著從該第一側垂直延伸至該第二側的一延伸線,是非水平的;以及,可以沿著從該第一壁部分垂直延伸至該中心線的一延伸線,以及沿著從該第一側至該第二側的一延伸線,是非水平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小面的第二側係垂直於該墊的中心線。
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該基部的衝擊表面包括至少兩個衝擊表面小面,其中,兩個衝擊表面小面從相對的壁部分朝彼此延伸。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相對的壁部分是平行的。該兩個衝擊表面小面中之每一者可以朝該縱向中心線延伸;該等小面可以在該縱向中心線相會,或者由包括該中心線的區域分開。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該兩個衝擊表面小面係相會,且該兩個衝擊表面小面之間的交線是水平的。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在該兩個衝擊表面小面之間的交線不是水平的,並且具有下端及上端。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 在該兩個衝擊表面小面之間的交線係與兩個相對的壁是等距的。
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該基部的衝擊表面包括,從相對應的壁部分朝該衝擊表面之中心延伸的複數個小面,以及在該複數個小面中的所有線,或是,包括在該複數個表面小面且在一垂直方向上從一壁部分延伸的所有線,相對於所有的壁部分具有傾斜或偏斜,並且該複數個小面具有至少3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100%的衝擊表面面積。
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該基部的衝擊表面包括至少四個衝擊表面小面;四個衝擊表面小面在基部衝擊表面中心點相會。
該衝擊墊的基部可以具有任何適合的形狀,例如在該水平面中具有例如正方形、矩形、梯形、菱形、六邊形、八邊形或其他多邊形幾何形狀、或圓形或橢圓形幾何形狀的多面體形狀。在其中該墊的基部具有多面體形狀之實施例中,複數個壁部分可以從該基部向上延伸;每個壁部分可以從構成該多邊形的分開的線段向上延伸。在其中該基部是矩形之實施例中,該衝擊墊可以包含兩對衝擊表面小面,其中每個衝擊表面小面從一對相鄰的壁部分向內延伸;該縱向中心線可以包含中心峰或者可以包含端點峰;以及,多對的衝擊表面小面可以沿著一橫向線相交,該橫向線可以包含中心峰,或者 可以包含端點峰。
該壁可以繞著該基部的周邊部分地延伸,或者可以繞著該基部的整個周邊延伸。在其中該壁繞著該基部的整個周邊延伸之某些實施例中,該壁具有均勻的高度。該壁可以是垂直的,或者具有相對於垂直面從1度至30度且包括1度及包括30度的範圍內之角度。在其中該墊是多邊形的實施例中,在兩個頂點之間的該壁之一部分可以具有不均勻的高度。例如,該壁的部分可以在該壁的部分之中心具有最小高度。
該壁的上部之一個或多個部分可以支撐一個或多個突出部,其向內突出在該基部的周邊上。該等突出部可以繞著該基部的周邊是連續的,或者可以在繞著該基部的周邊是不連續的。在某些實施例中,在該壁之頂點相會之突出部的內表面,可以藉由平面角幾何形狀、半徑幾何形狀或倒角幾何形狀連接。
該壁的一個或多個部分可以包括端口。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衝擊表面可以具有上端及下端,且該等端口可以設置在該衝擊墊之下端。在某些實施例中,一對或多對的端口可以設置在鄰近一壁部分的相對壁部分之表面上,而該壁部分係位於該衝擊表面之下端。可以設置端口,使得該端口的底部具有與該衝擊表面之部分相同的高度,而該衝擊表面之部分係與該端口連通。
在從一壁朝該衝擊墊的中心線測量時,衝擊表面小面相對於該水平面的偏角或傾斜角範圍,可以從1度至20度且包括1度及包括20度,或是從1度至15度且包 括1度及包括15度。該衝擊表面中心線之相對於該水平面的偏角或傾斜角範圍,可以從1度至20度且包括1度及包括20度,或是從1度至15度且包括1度及包括15度。
在垂直於一壁且該小面係與該壁連通的線上以及在平行於相同壁的線上測量時,藉由衝擊表面小面所覆蓋且該等小面相對於該水平面具有偏角或傾斜角的衝擊表面之比例範圍,可以從25%至100%且包括25%及包括100%,從30%至100%且包括30%及包括100%,並且從40%至100%且包括40%及包括100%。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兩對衝擊表面小面在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並且在該衝擊墊的較小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該衝擊墊在該水平面上具有矩形幾何形狀,具有一對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及一對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在從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偏角。在從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傾斜角。該壁的頂部設置有在該衝擊墊之衝擊表面上延伸的突出部。
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兩對衝擊表面小面在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並且在該衝擊墊的較小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該衝擊墊在該水平面上具有矩形幾何形狀,具有一對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及一對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在從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偏角。在從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 每個小面具有一偏角。該壁的頂部設置有在該衝擊墊之衝擊表面上延伸的突出部。
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兩對衝擊表面小面在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並且在該衝擊墊的較小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該衝擊墊在該水平面上具有矩形幾何形狀,具有一對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及一對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在從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傾斜角。在從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傾斜角。該壁的頂部設置有在該衝擊墊之衝擊表面上延伸的突出部。
在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兩對衝擊表面小面在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並且在該衝擊墊的較小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該衝擊墊在該水平面上具有矩形幾何形狀,具有一對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及一對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在從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傾斜角。在從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偏角。該壁的頂部設置有在該衝擊墊之衝擊表面上延伸的突出部。較小的相對壁部分具有中心高度最小值。部分的突出部之內表面藉由斜切段連接,或者以直角連接,或者藉由半徑連接。
在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中,一對衝擊表面小面在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該衝擊墊在該水平面上具有矩形幾何形 狀,具有一對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及一對較小的相對壁部分。較小的相對壁部分中之一者構成前壁;另一個較小的壁部分構成後壁。在從較大的相對壁部分延伸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偏角。在從後壁延伸至前壁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偏角。在從後壁延伸至前壁時,較大的相對壁部分之高度減小。該壁的頂部設置有在該衝擊墊之衝擊表面上延伸的突出部。部分的突出部之內表面藉由斜切段連接,或者以直角連接,或者藉由半徑連接。
在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中,一對衝擊表面小面在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上延伸之衝擊表面的中央垂直平面相會。該衝擊墊在該水平面上具有梯形幾何形狀,其中兩個平行壁部分之中較小的一個構成後壁,並且兩個平行壁部分之中較大的一個構成前壁。較小的相對壁部分中之一者構成前壁;另一個較小的壁部構成後壁。在從非平行的壁朝另一個小面延伸時,該對小面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偏角。在從後壁延伸至前壁時,每個小面具有一偏角。在從後壁延伸至前壁時,非平行的壁部分的高度減小。該壁的頂部設置有在該衝擊墊之衝擊表面上延伸的突出部。部分的突出部之內表面藉由斜切段連接,或者以直角連接,或者藉由半徑接合。端口從該壁的內部延伸至該壁的外部;一對端口中之每一者可以在鄰近前壁的壁部分之位置,延伸通過與前壁相鄰的壁部分。
假如需要的話,該基部本身可以使用任何適合的手段被固定至一餵槽的基部上,例如使用耐火混凝 土,或者藉由形成在該餵槽之耐火襯裡的表面及該衝擊墊下側的相對應之元件來定位該基部。該衝擊墊可以被嵌入至該餵槽的耐火基部。此可以藉由下述來達成,例如,將該衝擊墊置放在餵槽的單片耐火襯裡上、置放一層冷固化或熱固化耐火動力組合物來圍繞該基部及該衝擊墊之外壁的任選部分,且接著將該耐火材料固化以將該衝擊墊適當地黏著在該餵槽中。
繞著該衝擊表面之周邊的至少一部分從該基部向上延伸的該壁,可以由與該基部相同的材料所製成,且可以與其成為一體。繞著該衝擊表面之周邊的至少一部分從該基部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壁,可以具有一鏡像對應壁,從該基部的相對之周邊部分向上延伸。
在該衝擊墊具有矩形或梯形形狀的基部,並且意欲用於所謂的「單股」操作的情況下,該壁可以繞著該基部的三側延伸,以及不具有壁的第四側,或是具有相對較低的壁的第四側。
假如該衝擊墊的壁設置有一突出部,該突出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光滑的表面。假如需要,該上表面可以具有與該下表面的輪廓匹配之輪廓,例如提供具有實質均勻的厚度之突出部,至少在被該彎曲或傾斜部分佔據之部分中是實質均勻的。
該壁及該衝擊表面(亦即,該基部的上表面)之間的連接處可以採取一銳角的形式,例如直角、或銳角或鈍角的形式,或者可以是圓形的或彎曲的。
根據本發明之衝擊墊可以使用此技藝眾所周 知之標準模造技術來製造,以使形成耐火成型製品。假如需要,該衝擊墊可以製造為兩個或更多個分離的部分,接著可以將其連接在一起以形成最終的製品,或者可以製造為單片結構(亦即,形成為一個單件,作為單個整體製品)。
製造該衝擊墊之耐火材料可以是能夠在其整個工作壽命耐受熔融金屬流的侵蝕及腐蝕作用之任何適合的耐火材料。適合的材料之例子是耐火混凝土,例如,基於一種或多種粒子耐火材料的混凝土,以及基於一種或多種適合之黏合劑的混凝土。適用於製造衝擊墊的耐火材料在此技藝眾所周知的,例如氧化鋁、氧化鎂及其化合物或是其複合材料。類似的適合黏合劑是此技藝眾所周知的,例如,高鋁混凝土。
可以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衝擊墊,在單股、二股或多股模式下操作之餵槽。如同此技藝眾所周知的,以單股及多股(三角餵槽)模式下操作之連續鑄鋼製程,通常採用具有正方形、矩形或梯形橫剖面(在水平面中)的衝擊墊,其中一對的相對側係設置有具有相同高度的壁,第三側也具有壁,且第四側具有下壁或是不具有壁。在雙股(或是有時四股或六股)技術中,衝擊墊通常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橫剖面,其中第一對相對側係設置有具有相同高度的壁,且第二對相對側也是相同的高度(可能與第一對的高度相同或不同)。在單股及多股操作中,衝擊墊通常位於餵槽的一端附近到熔融鋼出口位在其中之區域的一側,而在雙股操作中,衝擊墊通常位於矩形餵 槽的中心,具有位於該衝擊墊的相對側上之兩個出口(或四股操作,位於相對側上的兩對出口,或是六股操作中,位於相對側上的三對出口)。
可以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衝擊墊,例如,以提供餵槽中之對稱流量模式,用於保持熔融鋼,以及最小化與非垂直、或非中心、將熔融金屬導入至該衝擊墊相關聯的問題。
10:餵槽或耐火容器
12:外金屬殼
14:內耐火襯裡
16:盛鋼桶側板
18:熔融金屬流
20:熔融金屬浴
24:井塊
30:衝擊墊
31:基部
32:衝擊表面
34:壁
36:第一壁部分
38:第二壁部分
40:中心線
42:小面
44‧‧‧鄰近第一壁部分的小面端
46‧‧‧遠離第一壁部分的小面端
48‧‧‧鄰近第二壁部分的小面側
50‧‧‧遠離第二壁部分的小面側
52‧‧‧相對的縱向壁部分
54‧‧‧相對的橫向壁部分
62‧‧‧第一壁部分的延伸與水平面之間的橫向仰角
66‧‧‧第二壁部分的延伸與水平面之間的橫向仰角
76‧‧‧縱向中心線上端
78‧‧‧縱向中心線下端
84‧‧‧突出部
90‧‧‧橫向中心線
92‧‧‧圓角半徑
94‧‧‧倒角
96‧‧‧前壁部分
98‧‧‧後壁部分
100‧‧‧端口
102‧‧‧橫向水平、縱向傾斜的小面
104‧‧‧橫向及縱向皆傾斜的小面
本發明現在將參考伴隨之圖式敘述,其中:第1圖是餵槽的橫剖面圖,係顯示在其底部上根據本發明之衝擊墊;第2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從上方的平面圖;第3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4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5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從上方的平面圖;第6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7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8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9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10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11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12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13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14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15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16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17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18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19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20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21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22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23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24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25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26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第27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透視圖;第28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一部分的透視圖;第29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及第30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的橫剖面圖。
第1圖係顯示使用於煉鋼製程的習知餵槽10。餵槽10具有外金屬殼12及內耐火襯裡14。盛鋼桶側板16位於餵槽10上方,以將來自盛鋼桶(未顯示)的熔融金屬流18引導至餵槽10中,以使形成熔融金屬浴20。餵槽10包括一對井塊24,以允許來自浴20的熔融金屬進入模具(未顯示)。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平面圖。基部31具有衝擊表面3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第一壁部分36及第二壁部分38是壁34的相鄰部分;在此實施例中,它們以直角相會,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它們可以以其他非零角度相會。中心線40是衝擊表面32上的線,係與一對相對壁部分之每一者等距離。小面42是衝擊表面32之一平面部分,從第一壁部分36朝中心線40向內延伸,在鄰近第一壁部分36的小面端44及遠離第一壁部分36的小面端46之間,並且從第二壁部分38向內延伸,在鄰近第二壁部分38的小面側48及遠離第二壁部分38的小面側50之間。在第2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基部31在水平剖面是矩形的,並且壁34包含兩個較大的相對壁部分52,中心線40與該等壁部分是等距的,以及兩個較小的相對壁部分54。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第一壁部分36的切口部分係顯示為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第二壁部分38與第一壁部分36相鄰,係顯示為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小面42從第一壁部分36朝中心線40向內延伸;遠離第二壁部分38的小面側50係與水平面形成橫向仰角62。小面42從第二壁部分38向內延伸;遠離第一壁部分36的小面側46係與水平面形成縱向仰角66。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的壁34係包含兩個相對的縱向壁部分52以及兩個相對的橫向壁部分54。在此實施例中,衝擊表面32沿著中心線40分成兩個小面42,每個小面從相對應的縱向壁部分52向內及向下延伸,且每個小面從第一相對的橫向壁部分 54延伸至第二相對的橫向壁部分54。中心線40從壁54之中心線上端76,向下延伸至壁34之中心線下端78。每個小面42具有與縱向中心線上端76相鄰的上端,以及與縱向中心線下端78相鄰的下端。
第5圖提供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平面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且圍繞衝擊表面32。衝擊表面32被縱向中心線40縱向地分割,並且被橫向中心線90橫向地分割。剖面A-A視圖是橫跨該衝擊墊的長度之圖式;剖面B-B視圖是橫跨該衝擊墊的寬度之圖式。
第6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一設想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四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
第7圖是第6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A-A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包括中心峰。
第8圖是第6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B-B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小值及峰值。
第9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二設想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四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
第10圖是第9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A-A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 線包括中心最小值及峰值。
第11圖是第9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B-B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小值及峰值。
第12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三設想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四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
第13圖是第12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A-A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大值及最小值。
第14圖是第12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B-B的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大值及最小值。
第15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四設想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四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
第16圖是第15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A-A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大值及最小值。
第17圖是第15圖的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B-B的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小值及最大值。
第18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四設想之變 型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四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壁34在橫向方向上具有中心最小高度。從壁34的相鄰部分向內延伸之突出部84的部分,係以與壁34的相鄰部分且從其延伸之相交角度相等的角度相會。
第19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四設想之變型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四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54向內延伸。壁34在橫向方向上具有中心最小高度。從壁54的相鄰部分向內延伸之突出部84的部分,具有由圓角半徑92特徵化之交線。
第20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四設想之變型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四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壁34在橫向方向上具有中心最小高度。從壁34的相鄰部分向內延伸之突出部84的部分,具有由角倒角94特徵化之交線。
第21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五設想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在縱向中心線40相交的兩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從壁34的相鄰部分向內延伸之突出部84的部分,具有由角倒角94特徵化之交線。
第22圖是第21圖的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A-A 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前壁的內部及後壁的內部之間呈現一傾斜。
第23圖是第21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B-B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小值及最大值。
第24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六設想的透視圖。衝擊墊30的基部呈梯形之形狀。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在縱向中心線40相交的兩個小面42。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從壁34的相鄰部分向內延伸之突出部84的兩個部分,具有由角倒角94特徵化之交線。每個小面42係與前壁部分96及後壁部分98連通。兩個小面42之每一者以相對於水平面傾斜的角度,從前壁部分96延伸至後壁部分98;每個小面42與後壁部分98的交線,相對於每個小面42與前壁部分96的交線是升高的。前壁部分96是衝擊墊30的兩個平行的壁部分中較長的一個;後壁部分98是衝擊墊30的兩個平行壁部分中較短的一個。端口100從壁34的內部延伸至壁34的外部;每個在鄰近前壁部分96的壁部分之位置,延伸通過與前壁部分96相鄰的壁部分。衝擊表面32中之橫向的橫向線具有端點峰。
第25圖是第24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A-A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前壁96及後壁98的內部之間呈現一傾斜。端口100在其與前壁96的交線穿過壁34的一部分。端口100的底部係與衝擊表面32之中與其連通的部分是共平面的。
第26圖是第24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B-B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小值及最大值。
第27圖是本發明之衝擊墊30的第七設想的透視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衝擊表面32被分成六個小面42。兩對小面朝縱向中心線向內延伸;一對小面之中的每個小面從兩個縱向相對的壁部分52中之一者延伸,且另一對小面之中的每個小面從兩個縱向相對的壁部分52中之另一者延伸。第三對小面中之每一者朝另一個小面向內延伸;每個小面沿著縱向中心線從一對橫向相對的壁部分54中之一者向內延伸。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突出部84從壁54向內延伸。
第28圖是第27圖所示之本發明的衝擊墊30之設想沿著A-A的透視剖面圖。衝擊表面32是衝擊墊30的上表面。壁34從衝擊表面32向上延伸。兩個橫向水平、縱向傾斜的小面102之每一者,從兩個橫向相對的壁部分54之每一者向內延伸。在橫向及縱向皆傾斜的小面104從兩個縱向相對的壁部分52之每一者向內延伸。突出部84從壁34向內延伸在衝擊墊30的內部上方。
第29圖是第27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A-A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大值及最小值。沿著縱向中心線40的中心最大值,具有比橫向及縱向傾斜小面104與縱向相對的壁部分52之交線的最大值較低之仰角。
第30圖是第27圖之衝擊墊30沿著剖面線B-B 的橫剖面圖。在此剖面中,衝擊表面32在與該等壁的交線包括中心最小值及最大值。
也考慮根據本發明之衝擊墊的用途,包含(a)將根據本發明之衝擊墊置放在耐火容器內且將該衝擊墊配置成接受熔融金屬流,以及(b)將熔融金屬流引導至衝擊墊的內部。
本發明的許多修改及變化是可行的。因此,應當理解的是,在下述權利項之範圍內,本發明可以不同於具體敘述之方式來實行。
31‧‧‧基部
32‧‧‧衝擊表面
34‧‧‧壁
36‧‧‧第一壁部分
38‧‧‧第二壁部分
40‧‧‧中心線
42‧‧‧小面
44‧‧‧鄰近第一壁部分的小面端
46‧‧‧遠離第一壁部分的小面端
48‧‧‧鄰近第二壁部分的小面側
50‧‧‧遠離第二壁部分的小面側
52‧‧‧相對的縱向壁部分
54‧‧‧相對的橫向壁部分

Claims (8)

  1. 一種包含耐火材料的衝擊墊(30),該衝擊墊包含:(a)一基部(31),具有選自於由矩形及梯形構成的群組的形狀,具有較大的水平尺寸,且具有面向上的一衝擊表面(32);(b)一壁(34),繞著該基部的整個周邊從該基部(31)向上延伸,其中該壁(34)包含以非零角度相會之複數個相鄰的壁部分(36、38);其中該壁(34)包含兩個較大的相對縱向壁部分(52)及兩個較小的相對橫向壁部分(54);其中該衝擊表面(32)包括與該兩個較大的相對壁部分(52)等距的縱向中心線(40);其中該縱向中心線(40)從第一相對橫向壁部分偏斜到在衝擊表面下端的第二相對橫向壁部分;其中該衝擊表面(32)包括從壁部分(36、38)朝向該縱向中心線(40)延伸的小面(42);其中該小面(42)與至少兩個壁部分(36、38)接觸,並且相對於與其接觸的該至少兩個壁部分(36、38)傾斜或偏斜;其中,該小面(42)包括鄰近第一壁部分(36)的一端及遠離該第一壁部分(36)的一端,且遠離該第一壁部分(36)的該端終止於與該縱向中心線(40)平行的一線上;其中在從該壁朝該衝擊墊(30)的縱向中心線測量時,小面(42)相對於水平面的偏角或傾斜角具有從1度至15度且包括1度及包括15度之值; 其中該縱向中心線(40)相對於該水平面的偏角或傾斜角具有從1度至15度且包括1度及包括15度之值;其中該基部(31)係相對於該縱向中心線(40)對稱地構造;其中兩個小面(42)從相對的縱向壁部分(52)朝向彼此且向下地延伸;其中該兩個小面(42)在該縱向中心線(40)相會;及其中該衝擊墊的該壁(34)設置有一突出部(84)。
  2. 如請求項1之衝擊墊(30),其中該衝擊表面係由兩個小面(42)組成。
  3. 如請求項2之衝擊墊(30),其中當每個小面(42)從較大的相對的縱向壁部分(52)延伸時具有偏角。
  4. 如請求項1之衝擊墊(30),其中橫向壁部分(54)在該橫向壁部分(54)的中心處具有最小高度。
  5. 如請求項1之衝擊墊(30),其中其中該等壁部分(36、38)的在頂點處相交;其中第一較小的相對壁部分(54)包括前壁;其中第二較小的相對壁部分(54)包括後壁;其中一對小面(42)在沿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延伸的中心垂直平面處相會;其中每個小面(42)從該前壁(54)延伸到該後壁(54);其中,該壁部分(38)在頂點之間具有不均勻的高度;及 其中,該衝擊墊(30)在該水平面中為矩形。
  6. 如請求項1之衝擊墊(30),其中該衝擊墊基部(31)是梯形的;其中一對小面(42)在沿該衝擊墊的較大水平尺寸延伸的該衝擊表面的中心垂直平面處相會;其中該壁包括前壁部分(96)和後壁部分(98);其中該後壁部分(98)具有比該前壁部分(96)短的長度;其中該前壁部分(96)與該後壁部分(98)平行;其中兩個小面(42)中的每一者與該前壁部分(96)及該後壁部分(98)連通;及其中,端口(100)從該壁(34)的內部延伸到該壁(34)的外部。
  7. 如請求項6之衝擊墊(30),其中該端口(100)設置在該衝擊表面(32)的下端。
  8. 一種減少進入耐火容器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之方法,包含:(a)將如請求項1之衝擊墊(30)置放在一耐火容器內且將該衝擊墊(30)配置成接受一熔融金屬流;及(b)將該金屬流引導至該衝擊墊(30)的內部。
TW106126510A 2016-08-08 2017-08-07 衝擊墊及減少進入耐火容器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之方法 TWI739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72073P 2016-08-08 2016-08-08
US62/372,073 2016-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462A TW201811462A (zh) 2018-04-01
TWI739877B true TWI739877B (zh) 2021-09-21

Family

ID=61162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6510A TWI739877B (zh) 2016-08-08 2017-08-07 衝擊墊及減少進入耐火容器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2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2107B2 (zh)
EP (1) EP3496882B1 (zh)
JP (1) JP7014772B2 (zh)
KR (1) KR102372148B1 (zh)
CN (1) CN109843474B (zh)
AR (1) AR109299A1 (zh)
AU (1) AU2017308821B2 (zh)
BR (1) BR112019001994B1 (zh)
CA (1) CA3031235C (zh)
CL (1) CL2019000301A1 (zh)
EA (1) EA037619B1 (zh)
ES (1) ES2901404T3 (zh)
HR (1) HRP20220161T1 (zh)
HU (1) HUE057554T2 (zh)
MX (1) MX2019001612A (zh)
MY (1) MY194274A (zh)
NZ (1) NZ749779A (zh)
PL (1) PL3496882T3 (zh)
PT (1) PT3496882T (zh)
RS (1) RS62958B1 (zh)
SI (1) SI3496882T1 (zh)
TW (1) TWI739877B (zh)
UA (1) UA126023C2 (zh)
WO (1) WO2018031549A1 (zh)
ZA (1) ZA2019004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12313A (ko) 2019-03-21 2020-10-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식별 디바이스를 활용한 이동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402021A1 (en) * 2021-06-22 2022-12-22 HarbisonWalke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 Refractory impact pad
CN218252879U (zh) * 2022-09-29 2023-01-10 维苏威高级陶瓷(中国)有限公司 中间包稳流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823A (en) * 1996-01-04 1997-09-02 A. P. Green Industries, Inc. Impact pad
EP0847821A1 (fr) * 1996-12-11 1998-06-17 Ugine Savoie Réservoir d'alimentation destiné à retenir un métal fondu et notamment un acier
CN1625451A (zh) * 2002-03-28 2005-06-08 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 冶金冲击垫
TW201249563A (en) * 2011-06-14 2012-12-16 Vesuvius Crucible Co Impact pad
JP2016504200A (ja) * 2013-02-25 2016-02-12 リフラクトリー・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ー・ゲー・エム・ベー・ハー・ウント・コ・カーゲー 耐火性インパクトパッド
WO2016025948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Arcelormittal Investigacion Y Desarrollo, S.L. Impact pad, tundish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8700589A1 (es) 1984-12-18 1986-10-16 Nippon Steel Corp Tolva para la colada continua de un acero facil de trabajar con maquina
US5169591A (en) 1992-02-07 1992-12-08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Impact pad for a continuous caster tundish
DE4306943C2 (de) * 1993-03-05 1995-05-18 Vaw Ver Aluminium Werke Ag Anfahrkopf für eine Vertikal-Stranggießanlage
CA2210487A1 (en) 1995-01-26 1996-08-01 Foseco International Limited Tundish
GB9607556D0 (en) 1996-04-11 1996-06-12 Foseco Int Tundish impact pad
GB9913241D0 (en) 1999-06-08 1999-08-04 Foseco Int Impact pad for tundish
GB2352992B (en) * 1999-08-05 2002-01-09 Pyrotek Engineering Materials Distributor device
EP2047928A1 (en) * 2007-10-08 2009-04-15 Foseco International Limited Metallurgic impact pad
EP2537609A1 (en) * 2011-06-23 2012-12-26 Calderys Ukraine Ltd. Metal-flow impact pad and diffuser for tundish
US9308581B2 (en) * 2014-03-28 2016-04-12 ArceloMittal Investigacion y Desarrollo, S.L. Impact pad, tundish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A96789U (uk) 2014-10-14 2015-02-10 Приймаючий пристрій проміжного розливного пристрою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823A (en) * 1996-01-04 1997-09-02 A. P. Green Industries, Inc. Impact pad
EP0847821A1 (fr) * 1996-12-11 1998-06-17 Ugine Savoie Réservoir d'alimentation destiné à retenir un métal fondu et notamment un acier
CN1625451A (zh) * 2002-03-28 2005-06-08 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 冶金冲击垫
TW201249563A (en) * 2011-06-14 2012-12-16 Vesuvius Crucible Co Impact pad
JP2016504200A (ja) * 2013-02-25 2016-02-12 リフラクトリー・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ー・ゲー・エム・ベー・ハー・ウント・コ・カーゲー 耐火性インパクトパッド
WO2016025948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Arcelormittal Investigacion Y Desarrollo, S.L. Impact pad, tundish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474A (zh) 2019-06-04
PT3496882T (pt) 2021-12-06
KR102372148B1 (ko) 2022-03-07
TW201811462A (zh) 2018-04-01
MY194274A (en) 2022-11-25
EP3496882B1 (en) 2021-11-17
SI3496882T1 (sl) 2022-08-31
EP3496882A4 (en) 2020-04-01
KR20190032593A (ko) 2019-03-27
BR112019001994A2 (pt) 2019-05-07
ZA201900455B (en) 2020-05-27
HUE057554T2 (hu) 2022-05-28
US20190275584A1 (en) 2019-09-12
AR109299A1 (es) 2018-11-14
JP7014772B2 (ja) 2022-02-01
US10882107B2 (en) 2021-01-05
BR112019001994B1 (pt) 2022-05-10
CL2019000301A1 (es) 2019-07-19
RS62958B1 (sr) 2022-03-31
ES2901404T3 (es) 2022-03-22
MX2019001612A (es) 2019-05-15
AU2017308821B2 (en) 2022-05-12
HRP20220161T1 (hr) 2022-04-15
NZ749779A (en) 2024-02-23
UA126023C2 (uk) 2022-08-03
EP3496882A1 (en) 2019-06-19
AU2017308821A1 (en) 2019-01-24
PL3496882T3 (pl) 2022-04-25
EA037619B1 (ru) 2021-04-22
CA3031235A1 (en) 2018-02-15
CN109843474B (zh) 2022-03-22
WO2018031549A1 (en) 2018-02-15
CA3031235C (en) 2023-03-28
EA201990252A1 (ru) 2019-08-30
JP2019524449A (ja) 2019-09-05
AU2017308821A8 (en)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9877B (zh) 衝擊墊及減少進入耐火容器的熔融鋼衝擊流之不對準的影響之方法
KR101072960B1 (ko) 야금용 충격 패드
JP6014129B2 (ja) インパクトパッド
KR20170072871A (ko) 충격 패드, 충격 패드를 포함하는 턴디쉬 및 장치, 및 그 이용방법
US9643248B2 (en) Impact pad, tundish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pact pa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6150434A (ja) 連続鋳造方法
US6102260A (en) Impact 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