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4378B - Liquid eject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Google Patents

Liquid eject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4378B
TWI264378B TW094124160A TW94124160A TWI264378B TW I264378 B TWI264378 B TW I264378B TW 094124160 A TW094124160 A TW 094124160A TW 94124160 A TW94124160 A TW 94124160A TW I264378 B TWI264378 B TW I2643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electrode
energy generating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4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4024A (en
Inventor
Hirokazu Komuro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0604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4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4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43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4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 B41J2/1646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thin film formation by sput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01Production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603Production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of the front shoote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26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tching
    • B41J2/1628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tching dry 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3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photolith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4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 B41J2/164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n film formation thin film formation by pl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28Assembling formed circuit to b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3Assembling to base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e.g., capacito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47Assembling terminal to b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01Fluid pattern dispersing device making, e.g., ink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Description

1264378 ’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液體吐出元件和用以製造該液體吐出 元件的方法。該液體吐出元件較佳是用於藉由從吐出孔吐 出墨水以在記錄媒質上進行記錄。 【先前技術】 Φ 近年來,噴墨記錄設備已增加記錄密度和記錄速率。 由於密度和速率的提昇,所以噴墨記錄頭也增加其吐出孔 的配置密度和噴嘴的數目。液體吐出元件的尺寸取決於吐 出孔的數目(亦即能量產生數目)。因此,增加液體吐出 元件之吐出噴嘴的數目,會增加液體吐出元件的尺寸。另 一方面,爲了以全彩色記錄,噴墨記錄頭需要設有多個液 體吐出元件。液體吐出元件的數目等於爲了全彩色記錄而 * 由液體吐出元件所吐出之各種顏色墨水的數目。因此,液 馨體吐出元件不只在平行於吐出噴嘴對齊排列的方向要夠長 ,而且不具有吐出噴嘴之構造組件的尺寸要儘可能地小。 此外’從改進液體吐出元件所利用之各種材料的效率的觀 點(亦即爲了使液體吐出元件所用的每一種材料的量最小 化),希望液體吐出元件儘可能地小。 關於此課題’日本公開專利申請地2 0 〇 2 - 6 7 3 2 8和 2 0 0 0 - 5 2 5 4 9號案揭露一種方案,其減少液體吐出元件用以 外部電丨生連接之表面積的尺寸。依據一·方案,使用言穿式 電極連接液體吐出元件之基材的前表面和後表面,以減少 -4- (2) 1264378 上述面積的尺寸。使用此種構造配置,能夠利用液體吐出 元件的後側,將液體吐出元件的電性組件連接於另一基材 上的電性組件,藉此使因爲前者電性連接於後者致構件對 具有吐出孔之液體吐出元件表面和記錄媒質之間的間隙所 造成的效應最小。化。 爲了使具有高密度配置之很多液體吐出孔的液體吐出 元件,電性連接於位在液體吐出元件後測之另一基材上的 φ 電性組件,必須將大量的貫穿式電極也以高密度配置。當 使用貫穿式電極時,事先在液體吐出元件的基材形成貫穿 孔。通常這些穿孔是以雷射或乾蝕刻製成。但是這些方法 碰到下列問題,亦即待形成的穿孔愈長(亦即基材愈厚) ,則所形成之穿孔的位置精度、直度、和垂直度愈差。再 者,基材愈厚’則形成穿孔所需的時間愈長,因此形成穿 孔的成本愈高。因爲貫穿式電極是藉由電鍍而形成在穿孔 內,因此待藉由電鍍塡充的穿孔愈長(亦即穿孔直徑相對 #於基材厚度的比値愈小)’則愈難藉由電鍍塡充穿孔。因 爲上述理由,所以如果要求用於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基材 保持原樣,則很難高密度地配置大量的貫穿式電極。 除非能高密度地配置大量的貫穿式電極,否則難以利 用貫穿式電極的優點;亦即爲了能使液體吐出元件的電性 組件和另一基材上的電性組件產生電性連接,所以難以縮 小液體吐出元件的尺寸。該另一基材是指在液體吐出元件 後側之墨水吐出元件基材以外的基材。 再者’墨水供給通道也是形成在液體吐出元件之基材 -5- (3) 1264378 中的穿孔’因此上述關於形成貫穿式電極的問題,也和墨 水供給通道的位置精度與處理時間有關。從位置精度的觀 點而言’能量產生元件和墨水供給通道之間的位置關係影 響較大’因爲能量產生元件和墨水供給通道之間的位置關 係不均勻性,會影響液體吐出元件吐出液體的特性,因此 降低液體吐出元件所做記錄之影像品質的等級。 至於解決這些問題的手段,可以減少液體吐出元件之 φ 基材胚料的厚度。該基材胚料亦即一預定材料的板,能量 產生構件形成在該板上,且穿孔穿過該板而形成。事實上 ’因爲下列理由,所以上面所說的是可行的。亦即當形成 能量產生構件、貫穿式電極等時,液體吐出元件的基材受 到在真空中實施的薄模形成程序。在此程序期間,基材受 到局溫,所以如果液體吐出元件的基材胚料是薄的,則該 基材胚料可能翹曲或破裂。再者,當形成供一信號驅動系 統用的電性元件時(例如,亦即基材上能量產生構件以外 修的電性元件)基材經過例如擴散(diffusion )的高溫程序 。因此基材的溫度變得更高,此比前述在真空中的薄膜形 成程序,更可能造成基材翹曲和/或破裂。再者,噴嘴板 可能由樹脂形成,且如果用樹脂做爲噴嘴板的材料,則液 體吐出元件的薄基材,可能因殘留應力或當樹脂硬化時所 產生的類似應力而翹曲。基材的翹曲導致經由噴嘴形成程 序形成液體吐出元件之各構造組件的精度等級降低,且也 使得其後的程序難以處理基材。 (4) 1264378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有效率地製造較高階精度的液 體吐出元件,以生產比依據先前技藝之液體吐出元件製造 方法所製造之液體吐出元件,在尺寸和成本大致較小的液 體吐出元件。 依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以製造供一液體 吐出元件用之液體吐出元件基材的製造方法,該液體吐出 φ 元件用以經由一吐出出口吐出液體,該液體吐出元件基材 包括用以產生能量供吐出該液體的一能量產生元件、和用 以供給電力於該能量產生元件的一電極,該方法包含··在 該基材的一前側形成一能量產生元件和電性連接於該能量 產生元件之導線的一步驟;在該基材之該側上形成該導線 的位置形成槽狀凹部的一步驟;藉由塡注電極材料於該凹 部內,形成電性連接於該導線之嵌入電極的一步驟;和在 形成該嵌入電極之後,於一後側使該基材變薄,以在該基 φ材的該後側暴露該嵌入電極的步驟’因此提供暴露在該基 材之該後側的一電極。 當連同附圖考慮本發明下列較佳實施例的描述,本發 明的這些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就會變得更清楚。 [實施方式】 從此處以後,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下列說明中,“液體吐出元 件基材,’(下文可能簡單稱爲“元件基材”)意指一塊板, -7- (5) 1264378 其上形成有用以吐出液體的電性構造組件,例如能 構件、電極、和類似組件。 基本上,“液體”(由液體吐出元件所吐出之物 )意指墨水(亦即含有單一或多種顏料的液體)< 液體”也包括在沉積墨水於記錄媒質之前或之後, 理記錄媒質的液體,以(例如)防止滲墨。不論液 元件所吐出的液體是墨水或用以處理記錄媒質的液 φ 不影響本發明的功效。 圖1 (a)是本實施例之液體吐出元件其中一主 的平面視圖。圖1 ( b )是圖1 ( a )所示之液體吐出 圖1 ( a )之b - b線的局部剖視圖。 示於圖1的液體吐出元件1是由多個生熱電阻1 3 能量產生構件)、一元件基材1 〇、和一頂板1 5 (亦 多個噴嘴的最外層)所構成。頂板1 5設在元件基材 以覆蓋元件基材1 〇上的生熱電阻1 3,所以頂板1 5的 (§對一地面對生熱電阻1 3。 元件基材10是由矽板所形成。元件基材10的前 多個生熱電阻1 3和多條電性導線1 4,該等電性導線 一地連接於生熱電阻1 3。液體吐出元件1設有墨水 道1 1,其看起來像一個縫。從元件基材1 〇的厚度方 墨水供給通道1 1從元件基材1 〇的前表面,延伸到元 10的後表面。且從兀件基材10的長度方向(Y方向 墨水供給通道11從平行於元件基材I 〇之寬度方向的 邊緣的中央部,延伸到另一邊緣的中央部。生熱電 量產生 的粒滴 3但是“ 用以處 體吐出 體,都 要部分 元件沿 (做爲 即具有 10上, 噴嘴一 表面有 14 一對 供給通 向看, 件基材 )看, 其中一 阻1 3在 (6) 1264378 兀件基材1 0上配置成二直線,以致一列的生熱電阻〗3位於 墨水供給通道1 1的一側,且另一列的生熱電阻1 3位於墨水 供給通道1 1的另一側;同時,其中一列的各生熱電阻〗3和 另一列之各對應生熱電阻1 3,在該直線方向偏移一節距。 母一導線14的每一端連接於其中之一貫穿式電極口,該等 電極1 2從元件基材1 〇的前表面延伸到元件基材丨〇的後表面 。以下述方法形成每一貫穿式電極12,亦即首先在元件基 Φ 材1 0的胚料內形成電極,使該電極從基材1 0之胚料的前表 面’在垂直於胚料之前(後)表面的方向延伸至預定深度 。然後,從胚料的後側減少胚料的厚度,直到電極暴露在 胚料的後側。 頂板1 5具有多個吐出孔1 7和多個墨水流道1 6。吐出孔 17—對一地對齊生熱電阻13,而各生熱電阻13分別位於各 墨水流道1 6內。且各墨水流道1 6的一側導向墨水供給通道 1 1,而各吐出孔1 7 —對一地位於各墨水流道1 6的另一側。 #頂板1 5可由(例如)樹脂形成。 液體吐出元件1 1連同另一基材組裝在一底板(未示) 上,該另一基材設置了爲響應記錄信號而供給電源至生熱 電阻1 3以驅動生熱電阻1 3之電路和其他各種元件。液體吐 出元件1、另一基材、和底板的結合,構成噴墨記錄頭。 附加的基材設於液體吐出元件1的後側上,且電力從附加 基材上的電源電路經過貫穿式電極1 2和電性導線’供給至 生熱電阻1 3。底板具有墨水出口(未示),其一端連接至 墨水供給通道1 1 ’且其另一端連接至保持墨水的墨水儲存 -9- (7) 1264378 部(未不)。 墨水儲存部內的墨水供給至墨水供給通道1 1,並注入 每一墨水流道1 6。由於毛細作用力的存在,保持在流道1 6 內的墨水在每一吐出孔1 7內形成彎液面。由於墨水保持在 此情況,所以生熱電阻1 3被驅動,以加熱所選定生熱電阻 上的墨水至足以使墨水產生泡泡,以致藉由泡泡成長所產 生的壓力,將墨水從吐出孔1 7吐出。 B 其次,將描述液體吐出元件1之製造方法的步驟。 (液體吐出元件之製造方法1 ) 參考圖2,首先,藉由在砂基材101的前表面上潑鍍, 以形成氮化鉬(TaN )薄膜和鋁(A1 )薄膜。該矽基材 1 〇 1厚度爲625微米,在此階段比液體吐出元件1完成品更 厚。然後,使用光微影技術,從氮化鉬薄膜和鋁薄膜以預 定的圖案形成生熱電阻1 3和電性導線1 4。每一生熱電阻1 3 的尺寸爲30微米 X 30微米。如果需要的話,可在生熱電 阻13和電性導線14上形成保護層(未示)。 其次,參考圖3,穿入每一電性導線1 4的每一端部和 矽基材1 0 1對應部,形成預定深度的盲孔。“預定深度”意 指該深度大於矽基材1 0 1縮減厚度之後的矽基材厚度。這 些孔可藉由乾蝕刻、雷射處理、或類似製程而形成。在形 成這些盲孔之後,在每一盲孔的內表面上形成供電鍍的種 子層(未示)。然後,藉由使用黃金做爲電極材料來電鍍 每一盲孔的內表面,使內表面已覆蓋供電鍍用之種子層的 -10- (8) 1264378 每一盲孔充滿黃金。結果,形成每一電極102,且電極102 的一部份嵌入電性導線1 4內,電極1 02暴露矽基材1 0的前 表面,而電極1 〇 2的其餘部分嵌在矽基材1 01內。 每一嵌入電極1 〇 1最終將變成貫穿式電極1 2 (圖1 ), 因此可在一範圍內選擇盲孔的直徑和深度,盲孔在該範圍 內可被用做貫穿式電極的材料滿意地充滿。而且因爲注滿 盲孔而形成貫穿式電極,尺寸會精確。希望盲孔的深度( φ 亦即嵌入電極102在矽基材101之厚度方向的尺寸)在50微 米-3 0 0微米的範圍內。如果此尺寸不小於3 0 0微米,則供 嵌入電極102用之孔的形成位置和垂直度的準確度可能會 降低,而且需花更多的時間來處理矽基材1 0 1,以形成貫 穿式電極12。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超過5 0微米,則不會發 生上述問題,但是必須去除較大量的矽基材1 0 1,使矽基 材變得較薄,以將嵌入電極102變成貫穿式電極12。因此 ,在減少厚度之後,矽基材1 〇 1可能難以處理。只要每一 •盲孔的深度在前述的範圍之內,且每一盲孔的直徑不小於 2 5微米,則該等盲孔能被供貫穿式電極1 2用的材料滿意地 塡滿。每一盲孔的直徑愈大,則每一盲孔可被電極材料愈 滿意地塡滿。但是肓孔直徑有上限,其取決於生熱電阻配 置的節距。該節距亦即每一貫穿式電極之胚料被嵌入的節 距。在此實施例中,供每一貫穿式電極胚料1 02用的肓孔 ’其形成直徑爲25微米,且從矽基材101表面算的深度爲 3 〇 0微米。 其次,從矽基材1 〇 1的後側削減其厚度,以從矽基材 -11 - (9) 1264378 1 Ο 1的後側暴露出嵌入電極]ο 2。至於用以削減矽基材I 〇 1 厚度的方法,可使用減少此類型基材厚度的各種技術’例 如有一種方法是經由機械方法粗膜基材,然後經由化學-機械方法細磨,使得該基材精確地減少到預定的厚度。因 爲矽基材1 Ο 1如上述地減少其厚度,所以嵌入電極1 2 (圖3 )暴露在矽基材101的後側。換言之,嵌入電極1〇2變成了 貫穿式電極1 2,其從矽基材1 〇 1的前表面延伸到後表面( φ 如圖4所示)。將矽基材1 0 1的厚度減少至預定値的此方法 ,產生最後形式的元件基材1 0。在此實施例中,元件基材 10的厚度設定爲3 00微米。但是依據盲孔的深度,則希望 設定値在50微米-3 00微米。 在矽基材101內預先形成貫穿式電極12的胚料102 (嵌 入電極),藉由減少矽基材1 0 1的厚度而獲得最後形式的 元件基材1 〇。該元件基材1 0的後側幾乎無瑕疵地平坦,可 確保之後的液體吐出元件各製造步驟期間穩固地固持。由 馨於元件基材1 0被穩固地固持,所以稍後欲形成之液體吐出 元件的各部分,能以較高位準的精確度形成。相較之下, 在形成供塡注貫穿式電極12以形成貫穿式電極12的穿孔之 前,先在矽基材1 0 1上形成生熱電阻1 3的方法中,矽基材 1 0 1的前表面和後表面會被塡注電極材料於穿孔的步驟、 和/或形成上述供電鍍之種子層的步驟,弄得不平坦。此 不平坦(特別是元件基材1 0之後表面的不平坦)使得在製 造液體吐出元件的下列步驟期間,難以穩固地固持元件基 材1 0,而且因此有時候使得稍後愈形成液體吐出元件的各 -12 - (10) 1264378 部分’不可能形成較高水準的精確度。 其次參考圖5,使用例如下列的方法,形成 材1 〇的前表面延伸至元件基材1 〇後表面的墨水供 。該方法首先在元件基材1 0的後表面上形成一層 ’且使用圖案(pattern)移除該遮罩層對應於墨 道Π的部分。然後,藉由乾蝕刻形成墨水供給通 後’移除遮罩層。此外,可使用類設爲主的方法 供給通道1 1。 如圖1所示,在形成墨水供給通道1 1之後, 成有墨水流道1 6和孔1 7的頂板1 5,黏結至元件基 表面。頂板15可由一樹脂薄膜製成,且可藉由雷 理該薄膜,形成墨水流道1 6和孔1 7。 經由上述製程而製造液體吐出元件1。當使 例上述製造方法來製造液體吐出元件1時,形成 電極1 2用的孔(盲孔),不須像使用習知製造方 φ供貫穿式電極1 2之孔那麼深,因此可以較高階的 基材形成供貫穿式電極1 2用之孔的位置和尺寸。 以大致較高的密度配置貫穿式電極1 2。結果,使 例之液體吐出元件的製造方法,來製造某一規格 過去常常由習知液體吐出元件製造方法來製造) 出元件,能減少元件基材1 0的表面積,而且相較 知方法,本實施力的方法所需處理矽基材1 0 1以 式電極1 2之孔的時間較短。換言之,此實施例的 效率地製造元件基材1 0,藉此能降低製造元件基 從元件基 給通道1 1 蝕刻遮罩 水供給通 道1 1。最 形成墨水 將預先形 材1 0的前 射光束處 用本實施 供貫穿式 法所形成 精度處理 因此,可 用本實施 (該規格 的液體吐 於使用習 形成貫穿 方法能高 材1 0的成 -13- (11) 1264378 本。由於減少元件基材1 0的表面積和製造成本,所以能減 少液體吐出元件1本身的的表面積和製造成本。再者,當 形成電極時,矽基材的厚度保持和製造液體吐出元件1之 初相同的厚度,使得能夠防止爲形成電極而處理矽基材 1 01時損害矽基材1 ο 1的問題、或類似的問題。 再者,本實施例之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在將矽 基材1 Ο 1變薄之後才形成墨水供給通道1 1,因此能以較高 • 階的位置精確度形成墨水供給通道,使得能夠製造墨水供 給通道1 1和每一生熱電阻1 3間之距離更精確的液體吐出元 件’其墨水吐出特性優於製造液體吐出元件之習知方法所 形成的液體吐出元件的吐出特性。再者,依據本實施例製 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元件基材1 0上的組件和另一元件 基材上組件間的電性連接,是經由在元件基材1 0後表面上 的貫穿式電極1 2達成,使得能夠刪除電性組件。如果使用 習知方法,則該電性組件會從元件基材1 〇的前表面突出。 Φ因此能夠減少記錄媒質和每一液體吐出孔1 7之間的距離, 該距離値會小於上述液體吐出元件1之前側上形成電性連 接所獲得之距離値。記錄媒質和每一液體吐出孔1 7之間的 距離愈小,則從吐出孔1 7吐出之每一墨水液滴著陸在記錄 媒質上的位置準確度的等級愈高,且因此液體吐出元件j 所做的記錄的品質水準愈高。 (液體吐出元件製造方法2 ) 在上述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中,藉由雷射光束處 -14- (12) 1264378 理一片樹脂薄膜而形成頂構件1 5,但是也可藉由以樹脂物 質塗覆矽基材而形成頂構件15。其次,將參考圖6-9描 述藉由樹脂物質塗覆矽基材1 0 1以形成頂構件1 5之製造液 體吐出元件的方法。 此製造方法和前述製造方法1之上至藉由減少矽基材 1 〇 1厚度而形成貫穿式電極的步驟(亦即圖4所示的步騾) 相同。在圖4所示的步驟之後,以正抗蝕劑塗覆在已形成 馨生熱電阻1 3和電性導線1 4之元件基材1 〇的前側,達1 5微米 的厚度。藉由使用預定圖案曝光抗蝕層的製程,將抗蝕劑 的結果層轉變爲圖6所示的墨水流道圖案層1 〇3,並將已曝 光的抗蝕層顯影。 以光敏環氧樹脂(負抗蝕劑)塗覆此墨水流道圖案層 103達3 0微米厚,然後,由於環氧樹脂層和生熱電阻13之 間存在墨水流道圖案層1 03,所以藉由曝光製程和顯影製 程’移除在位置上一對一地對應於生熱電阻1 3之該環氧樹 着脂層的部分,而形成多個吐出孔1 7。換言之,形成了圖7 所示的頂板1 5。每一吐出孔1 7的直徑是2 5微米。 其次參考圖8,以樹脂塗覆頂板1 5的上表面,以在頂 板1 5上形成保護層丨〇 5。接下來參考圖9,在形成保護層 1 0 5之後,在元件基材〗〇內形成墨水供給通道丨i。至於用 以形成墨水供給通道1 1的方法,藉由將遮罩層形成預定的 匱I案’可在元件基材1 0的後側形成墨水供給通道1 1,並從 元:件S材1 0的後側乾蝕刻元件基材1 〇。在此情況中,液體 淀l道匱!案層1 〇3用做触刻阻擋層。最後,移除液體流道圖 -15- (13) 1264378 案層1 03和保護層1 05,以產生圖1所示的液體吐出元件1。 依據此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可比先前的製造液 體吐出元件的方法,更高精度地形成頂板1 5。亦即不只可 更精確地形成液體流道1 6和吐出孔1 7的尺寸,而且也能更 精確地形成液體流道16和吐出孔17相對於生熱電阻13的位 置。換言之,此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能滿意地用於製 造液體吐出元件,且此吐出元件吐出的液滴大致小於先前 φ 方法所形成之液體吐出元件所吐出的液滴。此外,已有減 少噴墨頭吐出墨液滴之尺寸,以能使用噴墨頭更高精度地 記錄的趨勢。但是液滴愈小,則液滴所擁有的動能愈小, 因此液滴著陸在記錄媒質上的位置準確度愈低。所以就上 述趨勢而言,能以較高階的精度形成頂板1 5是有利的。 (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3) 從液體吐出元件基材處理容易性的觀點,希望減少液 體吐出元件厚度的步驟,在液體吐出元件製造過程中儘可 #能晚實施。其次,因此將描述此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 。從液體吐出元件基材處理容易性的觀點,此方法優於先 前的方法。 此方法上至形成貫穿式電極1 2之胚料1 02 (嵌入電極 )的步驟(亦即圖3所示的步驟),和第一方法相同。然 後,以正抗蝕劑塗覆在具有生熱電阻1 3和電性導線1 4之元 件基材1 0的該側上,達1 5微米的厚度。然後藉由使用形成 墨水流道1 6 (圖1 )圖案曝光抗餓層的製程,將抗蝕劑的 結果層轉變爲液體流道圖案層1 03,並將已曝光的抗蝕層 -16- (14) 1264378 顯影。 然後以光敏環氧樹脂(負抗蝕劑)塗覆在矽基材1 0 1 具有液體流道圖案層103之該側上達30微米厚,藉以覆蓋 液體流道圖案層1 03。然後,由於環氧樹脂層和生熱電阻 1 3之間存在墨水流道圖案層1 03,所以藉由曝光製程和顯 影製程,移除在位置上一對一地對應於生熱電阻1 3之該環 氧樹脂層的部分,而形成多個吐出孔1 7。換言之,形成了 • 圖1 1所示的頂板1 5。每一吐出孔1 7的直徑是2 5微米。 其次參考圖1 2,以樹脂塗覆頂板1 5的上表面,以在頂 板15上形成保護層105。接下來參考圖13,在形成保護層 1 〇 5之後,從矽基材1 01的後側形成減少其厚度,以暴露貫 穿式電極1 2的胚料1 02 (嵌入電極),藉此產生如圖1 3所 示之具有貫穿式電極12的元件基材10。至於用以減少矽基 材1 0 1厚度的方法,可使用和第一方法所用之相同方法。 然後,以和上述第二製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在元件基 材1 〇內形成墨水供給通道1 1,然後移除液體流道圖案層 1 0 3和保護層1 0 5,以產生圖1所示的液體吐出元件1。 此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方法在完成液體基材後,有待 執行的步驟數目比上述第二製造方法少,因此從處理容易 1生的觀點來看,此方法較佳。 (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製造方法4 ) 參考圖1,所有的貫穿式電極1 2和墨水供給通道1 1都 形成爲從元件基材1 〇的前表面延伸到元件基材1 0的後表面 -17- (15) 1264378 。因此如果能夠在同一步驟形成供形成貫穿式電極1 2和墨 水供給通道1 1用的孔,便能簡化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製成 ’希望製程儘可能地簡單。其次將描述在同一步驟形成供 形成貫穿式電極1 2和墨水供給通道1 1用之孔的製造方法, 亦即液體吐出元件製造方法的例子之一。 此方法上至在矽基材1 0 1上形成升熱電阻1 3和電性導 線1 4的步驟(亦即圖2所不的步驟),和第一'方法相同。 φ 然後如圖所示,在同一步驟中,從矽基材1〇1前表面的 部分鈾刻進入矽基材1 〇 1,而形成供形成貫穿式電極! 2之 胚料1 02 (嵌入電極)的盲孔和槽〗07 (墨水供給通道的前 身)。該盲孔與槽107分別和貫穿式電極12與墨水供給通 道1 1的理論頂端一致。用以形成貫穿式電極〗2之嵌入胚料 用的盲孔之步驟’可和形成槽1 〇 7 (墨水供給通道1 1的前 身)的步驟分離。但是,藉由在同一步驟形成肓孔和槽 1 07 ’可簡化製造液體吐出元件的製程。至於用以形成這 φ些盲孔的方法,可藉由乾蝕刻、以雷射爲主的製程、或類 似的製程來創造出該等孔。然後,用電極材料塡滿供嵌入 貫穿式電極1 2之胚料1 02的盲孔,如同在第一方法的情況 ,以使在肓孔內形成之每一貫穿式電極12胚料102的其中 一端’暴露在矽基材101的前表面。供形成貫穿式電極12 之胚料1 02的每一盲孔深度、和供形成墨水供給鞲到丨〗之 槽1 0 7的深度,和第一方法所形成者的深度相同。 然後,從矽基材1 01的後側削減矽基材1 〇 1的厚度,以 從矽基材1 0〗的後側暴露嵌入電極1 〇 2。且從矽基材1 〇1 ( -18- (16) 1264378 元件基材10)的厚度方向觀察,使槽]07進入穿孔,該穿 孔彳皮兀件基材1 〇的前側延伸到元件基材1 0的後側。換言之 ’此製造方法能以相同的步驟,形成如圖5所建構的貫穿 式電極1 2和墨水供給通道〗丨。至於用以減少矽基材1 〇 1厚 度的方法’可使用和第一方法所用的製程。然後,如同第 一方法,將頂構件1 5連接於元件基材〗〇的上側,藉此產生 圖1所示的液體吐出元件1。 # 如上所示,依據本發明先前所述的每一製造液體吐出 元件的方法,在矽基材1 〇 1的盲孔內形成貫穿式電極的胚 料1 02,然後減少矽基材的厚度,以將胚料〗〇1 (嵌入電極 )轉變成貫穿式電極1 2。因此相較於習知技術任一製造液 體吐出元件的方法,本案能更有效率地且以更高的精度形 成貫穿式電極1 2。換言之,本案非常有助於減少液體吐出 元件1的尺寸和製造成本。 此外’前述液體吐出元件製造方法是參考生熱電阻1 3 ϋ配置成二直線之液體吐出元件,但是生熱元件;! 3的配置, 不須限制爲上述的方式。另外,在上述液體吐出元件1的 情況’供給熱能於墨水的生熱電阻1 3是當做能量產生構 件,但是也可使用例如壓電元件的電-機械轉換器做爲能 量產生構件,該轉換器藉由機械式地振動墨水而提供吐出 能量給墨水。 其次參考圖1 5,將描述本發明應用結果良好之噴墨記 錄設備的例子。 圖1 5所示的噴墨記錄設備是系列類型的噴墨記錄設備 -19- (17) 1264378 ,其具有:一載架2、一片體自動供給設備6、和一片體輸 送機構-…等。該載架2可沿著引導軸3往覆運動,該引導 軸3由噴墨記錄設備的支架所支稱。該片體自動供給設備6 保持成疊的多張記錄媒質,該記錄媒質亦即供記錄於其上 之物。且該片體自動供給設備6將記錄媒質一張張地供給 進入噴墨記錄設備的主總成。該片體輸送機構是由例如輸 送滾輪、片體排出滾輪、-…等各種滾輪所組成,用以輸 • 送片體自動供給設備6所送來的各張記錄媒質。藉由載架 馬達4的旋轉而驅動之計時皮帶5的一部分,附接至載架2 。因此當載架馬4達順轉或逆轉時,載架2分別沿著引導軸 3向前或反向移動。載架2保持噴墨匣7,噴墨匣7可移除地 組裝在載架2上。噴墨匣7是記錄頭和墨水容器的整合結合 體;該記錄頭包含上述液體吐出元件1(圖1);該墨水容 器注滿或再注滿供給至記錄頭的墨水。記錄頭組裝在載架 2上,使得墨水向下吐出。此外,如果噴墨記錄設備是單 φ色記錄設備,則記錄頭具有單一液體吐出元件1 ;然而如 果記錄頭是多色記錄設備,則記錄頭具有多個液體吐出元 件1 ;液體吐出元件的數目和記錄頭所吐出之各種墨水的 數目相匹配。此外,在多色記錄設備的情況,記錄頭設有 多個墨水容器,墨水容器的數目也和記錄頭所吐出之各種 墨水的數目相匹配。 在從片體自動供給設備6供給之後,每一張記錄媒質 被片體輸送機構朝和載架往覆運動相交叉的方向輸送,使 得記錄媒質片體沿著滾筒8的上表面運動,該滾筒面對噴 -20- (18) 1264378 墨匣7的記錄頭而設置。藉由饋給馬達9驅動片體自動供給 設備6和片體輸送機構。 藉由往覆運動載架2同時從記錄頭吐出墨液滴,在記 錄媒質片體上做記錄。至於關於記錄媒質片體的運動,記 錄媒質片體以預定節距間歇地輸送,亦即,每次載具2在 一個方向的運動完成時,或者載具每次完成單一往覆運動 時,記錄媒質片體被輸送一預定節距。結果,橫越整個記 φ 錄媒質片體做記錄。 在本發明的前述實施例中,噴墨匣7是記錄頭和墨水 容器的整合體,但是噴墨匣7也可建構成記錄頭和墨水容 器能彼此分離,以允許在用完容器內的墨水時更換墨水容 器。 雖然本發明已參考此處所揭露的構造做說明,但本發 明並不限於所記載的細節。且此申請案意欲含蓋改良之目 • 的或下列請求項之範圍內的修正或變化。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 a )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液體吐出元件其中〜 主要部分的平面視圖。 圖1 (b)是圖1 (a)所示之液體吐出元件在圖1 (a) 之b - b線部份的剖視圖。 圖2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一種(第 /)方法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3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一方法 -21 - (19) 1264378 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4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一方法 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5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一方法 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6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二方法 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7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二方法 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8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二方法 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9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二方法 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10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三方 法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11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三方 法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1 2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三方 法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1 3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三方 法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1 4是用以顯示製造圖1所示液體吐出元件之第四方 法其中一步驟的示意圖; 圖1 5是本發明應用結果良好之典型噴墨記錄設備的透 -22- (20) 1264378 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液 體 吐 出 元 件 2 載 架 3 引 導 軸 4 載 架 馬 達 5 計 時 皮 帶 6 白 動 片 體 供 給 設 備 7 噴 墨 匣 8 滾 筒 9 饋 給 馬 達 10 元 件 基 材 11 墨 水 供 給 通 道 12 貫 穿 式 電 極 13 生 熱 電 阻 14 電 性 導 線 15 頂 板 ( 頂 構 件 ) 16 墨 水 ( 液 體 ) 流 道 17 吐 出 孔 10 1 矽 基 材 102 胚 料 ( 嵌 入 電 極 ) 1 03 墨 水 流 道 圖 案 層 1 05 保 護 層 -23 (21)1264378 1 07 槽
-24

Claims (1)

1264378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用以製造供一液體吐出元件用之液體吐出元件 基材的製造方法,該液體吐出元件用以經由一吐出出口吐 出液體,該液體吐出元件基材包括用以產生能量供吐出該 液體的一能量產生元件、和用以供給電力於該能量產生元 件的一電極,該方法包含: 在該基材的一前側形成一能量產生元件和電性連接於 Φ 該能量產生元件之導線的一步驟; 在該基材之該側上形成該導線的位置形成槽狀凹部的 一步驟; 藉由塡注電極材料於該凹部內,形成電性連接於該導 線之嵌入電極的一^步驟;和 在形成該嵌入電極之後,於一後側使該基材變薄,以 在該基材的該後側暴露該嵌入電極的步驟,因此提供暴露 在該基材之該後側的一電極。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用以製造供一液體吐出 元件用之液體吐出元件基材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變薄的 步驟之後,該基材具有50微米至300微米的厚度。 3 f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用以製造供一液體吐出 元件用之液體吐出元件基材的製造方法,更包含在該變薄 步驟之前,在該基材之該側上形成不同於該凹部的一第二 凹部的步驟,其中,在使該基材變薄的該步驟之中,該第 二凹部從該基材的前側貫穿到該後側,因此在該基材內提 供用以供給待吐出液體的供給埠。 -25- (2) 1264378 4 . 一種用以製造一液體吐出元件的製造方法,該液體 吐出元件包括一液體流動路徑、一能量產生構件、和一電 極;該液體流動路徑連通於用以吐出液體的一吐出出口; 該能量產生構件用以產生能量,該能量可用於從液體流動 路徑經由該吐出出口吐出該液體;該電極用以供給電力於 該能量產生元件;該製造方法包含: 在該基材的一前側形成一能量產生元件和電性連接於 φ 該能量產生元件的一步驟; 在該基材之該側上形成該導線的位置形成槽狀凹部的 一步驟; 藉由塡注電極材料於該凹部內,形成電性連接於該導 線之嵌入電極的一步驟; 在形成該嵌入電極之後,於一後側使該基材變薄,以 在該基材的該後側暴露該嵌入電極的步驟,因此提供暴露 在該基材之該後側的一電極;和 # 在該基材的該側上提供一頂板構件的步驟,該頂板形 成該吐出出口和該液體流動路徑,該能量產生元件和該導 線已形成在基材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用以製造一液體吐出元 件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變薄步驟之後,才實施該提供頂 板構件的步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用以製造一液體吐出元 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提供頂板構件的步驟包括將一樹脂 薄膜結合於該基材之該側上的一步驟,該液體流動路徑和 -26- (3) 1264378 該吐出出口已經形成在該樹脂薄膜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用 件的製造方法,更包含在該變薄步驟 側上形成不同於該凹部的一第二凹部 該基材變薄的該步驟之中,該第二凹 穿到該後側,因此在該基材內提供用 供給埠。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用 件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提供頂板構件 成該液體流動路徑的位置形成抗触劑 蝕劑上施用光敏樹脂材料,並將光敏 ’而在該光敏樹脂材料中形成該吐出 該形成吐出出口的步驟之後,藉由移 液體流動路徑的一步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用 #件的製造方法,更包含在該形成抗蝕 一供給埠的一步驟,該供給埠貫穿該 的該後側供給待吐出液體於該液體流 1 〇 · —種用於一液體吐出元件的 該液體吐出元件用以經由一吐出出口 出元件基材包括用以產生能量供吐出 件、和用以供給電力於該能量產生元 吐出元件基材包含: 一基材; 以製造一液體吐出元 之前,在該基材之該 的步驟,其中,在使 部從該基材的前側貫 以供給待吐出液體的 以製造一液體吐出元 的步驟包括:在待形 的一步驟;藉由在抗 樹脂材料曝光和顯影 出口的一步驟;和在 除該抗飩劑而形成該 以製造一液體吐出元 劑的步驟之後,形成 基材,用以從該基材 動路徑。 液體吐出元件基材, 吐出液體,該液體吐 液體的一能量產生元 件的一電極,該液體 -27- (4) 1264378 一能量產生元件和電性連接於該能量產生元件的導線 ,該能量產生元件和該導線是形成在該基材的一前側上; 一貫穿式電極,電性連接於該導線,且從形成該導線 之位置的前側,貫穿該基材至後側; 其中,藉由在該基材的該前側形成一嵌入電極電性連 接於該導線,然後從該後側使該基材變薄,以在該基材的 該後側暴露該嵌入電極,而形成該貫穿式電極。 1 1 · 一種液體吐出元件,包括一液體流動路徑、一能 量產生構件、和一電極;該液體流動路徑連通於用以吐出 液體的一吐出出口;該能量產生構件用以產生能量,該能 量可用於從液體流動路徑經由該吐出出口吐出該液體;該 電極用以供給電力於該能量產生元件;該液體吐出元件包 含: 一液體吐出元件基材’其具有在該基材前側的一能量 產生元件、和電性連接於該能量產生元件的導線; 一頂板構件,設於該前側上’該頂板構件具有一液體 流動路徑和形成於其內的該吐出出口; 其中,藉由形成一嵌入電極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然後 從後側使該基材變薄’以在該基材的該後側暴露該嵌入電 極,使該液體吐出元件基材在該基材的該前側’具有一貫 穿式電極。 I 2 . —種噴墨頭,包含: 一液體流動路徑’連通於用以吐出液體的一吐出出口 -28- (5) 1264378 一能量產生構件,用以產生能量,該能量可用於從液 體流動路徑經由該吐出出口吐出該液體; 一電極,用以供給電力於該能量產生元件; 該噴墨頭包含: 一液體吐出元件基材’其具有在該基材前側的一能量 產生元件、和電性連接於該能量產生元件的導線; 一頂板構件,設於該前側上,該頂板構件具有一液體 φ 流動路徑和形成於其內的該吐出出口; 一底板,支撐該液體吐出元件基材; 其中,藉由形成一嵌入電極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然後 從後側使該基材變薄,以在該基材的該後側暴露該嵌入電 極,使該液體吐出元件基材在該基材的該前側,具有一貫 穿式電極。 13.—種噴墨匣,包含: 一噴墨頭,該噴墨頭包括: • 一液體流動路控,連通於用以吐出液體的一吐出出口 一能量產生構件,用以產生能量,該能量可用於從液 體流動路徑經由該吐出出口吐出該液體; 一電極,用以供給電力於該能量產生元件; 一液體吐出元件基材,其具有在該基材前側的一能量 產生元件、和電性連接於該能量產生元件的導線; 一頂板構件,設於該基材的該前側上,該頂板構件具 有該液體流動路徑和該吐出出口; -29- (6) 1264378 一底板,支撐該液體吐出元件基材; 其中,藉由形成一嵌入電極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然後 從後側使該基材變薄,以在該基材的該後側暴露該嵌入電 極,使該液體吐出元件基材在該基材的該前側,具有一貫 穿式電極; 該噴墨頭更包含: 用以容置墨水的一墨水容器,該墨水經由該吐出出口 φ 吐出。
-30-
TW094124160A 2004-07-16 2005-07-15 Liquid eject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I26437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0087A JP4274555B2 (ja) 2004-07-16 2004-07-16 液体吐出素子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4024A TW200604024A (en) 2006-02-01
TWI264378B true TWI264378B (en) 2006-10-21

Family

ID=35598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4160A TWI264378B (en) 2004-07-16 2005-07-15 Liquid eject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43679B2 (zh)
JP (1) JP4274555B2 (zh)
KR (1) KR100849745B1 (zh)
CN (1) CN100406259C (zh)
TW (1) TWI264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4556B2 (ja) * 2004-07-16 2009-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274554B2 (ja) * 2004-07-16 2009-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素子基板および液体吐出素子の形成方法
US20110020966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licon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bstrate for liquid ejecting head
JP5679713B2 (ja) * 2010-07-07 2015-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KR102090677B1 (ko) * 2013-09-16 2020-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US11161351B2 (en) * 2018-09-28 2021-1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JP7346148B2 (ja) * 2018-09-28 2023-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11345147B2 (en) 2018-10-19 2022-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JP7433817B2 (ja) * 2018-10-19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431B2 (ja) 1986-03-04 1995-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ヘツドの作成方法
JPH0729433B2 (ja) 1986-03-05 1995-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ヘツドの作成方法
JP2846636B2 (ja) 1987-12-02 1999-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用基板の作製方法
US4847630A (en) * 1987-12-17 1989-07-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tegrated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5211754A (en) 1989-03-01 1993-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bstrate for 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substrate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formed by use of the substrate,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head
US5140345A (en) 1989-03-01 1992-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bstrate for 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and substrate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US5148204A (en) * 1991-02-28 1992-09-15 Xerox Corporation Apertureless direct electronic printing
JPH054340A (ja) * 1991-06-26 1993-01-14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H0541405A (ja) 1991-08-05 1993-0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
JP3183017B2 (ja) * 1994-02-24 2001-07-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噴射装置
EP0901415B1 (en) * 1996-04-23 2002-07-24 Xaar Technology Limited Droplet deposition apparatus
EP0875381B1 (en) * 1997-04-30 2003-01-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JP3726469B2 (ja) * 1998-02-13 2005-1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5922515A (en) * 1998-02-27 1999-07-1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Approaches to integrate the deep contact module
JP2000052549A (ja) 1998-08-06 2000-02-22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該アクチュエータ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2067328A (ja) 2000-08-28 2002-03-05 Casio Comput Co Ltd 記録ヘッド
US6749289B2 (en) * 2001-03-22 2004-06-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m
JP2003211394A (ja) * 2002-01-17 2003-07-29 Ricoh Co Ltd 静電型アクチュエータ、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マイクロポンプ、光学デバイス
JP2004136461A (ja) * 2002-10-15 2004-05-13 Brother Ind Ltd 液体圧力発生機構
JP4274556B2 (ja) 2004-07-16 2009-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274554B2 (ja) 2004-07-16 2009-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素子基板および液体吐出素子の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27109A (ja) 2006-02-02
US20060012639A1 (en) 2006-01-19
US7343679B2 (en) 2008-03-18
JP4274555B2 (ja) 2009-06-10
TW200604024A (en) 2006-02-01
CN1721191A (zh) 2006-01-18
KR100849745B1 (ko) 2008-07-31
CN100406259C (zh) 2008-07-30
KR20060050210A (ko) 200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4378B (en) Liquid eject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755253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luid ejector head
US6447102B1 (en) Direct imaging polymer fluid jet orifice
US5635966A (en) Edge feed ink delivery thermal inkjet printhead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US6767474B2 (en) Fluid ejector head having a planar passivation layer
JP2018506455A (ja) 流体供給孔を有する流体噴射装置
TW200924985A (en) Print head die slot ribs
US809123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ubstrate for a liquid ejection element
TWI273983B (en) Liquid eject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71526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チ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99334A (ja) 液滴発生率を高めたサーマ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3145779A (ja) ペン本体にダイ接着するための微細機械加工されたシリコン・インターロック構造と方法
JPH109511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20071006A1 (en) Direct imaging polymer fluid jet orifice
JP2019196017A (ja) 流体供給孔を有する流体噴射装置
JP200514478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10143116A (ja) 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
JP3682218B2 (ja) 液滴噴射装置
TW200810934A (en) Package method of inkjet-printhead chip and its structure
JP200231641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