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6337A - 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6337A
TW201906337A TW107119098A TW107119098A TW201906337A TW 201906337 A TW201906337 A TW 201906337A TW 107119098 A TW107119098 A TW 107119098A TW 107119098 A TW107119098 A TW 107119098A TW 201906337 A TW201906337 A TW 2019063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pream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9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裕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6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633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在有複數個程序發生碰撞之際可選擇要實施之程序的通訊裝置。   [解決手段]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本揭露是有關於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現在,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為了收容爆發性增加的流量,用來提升蜂巢網系統容量所需之各種技術,正被研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121252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一個終端之中,可送訊之功率、或可送訊之頻率或時間資源,係為有限。針對讓某個程序優先進行送訊收訊的此一要求,就既存的蜂巢式系統而言,並沒有變法充分應付。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在有複數個程序發生碰撞之際可選擇要實施之程序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而由處理器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電腦程式,係令電腦執行: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之步驟。 [發明效果]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在有複數個程序發生碰撞之際可選擇要實施之程序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本揭露的實施形態 1.1.背景 1.2.構成例及動作例 2.應用例 3.總結
<1.本揭露的實施形態> [1.1.背景]   首先,在詳細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之前,先說明導出本揭露的實施形態的背景。
(codebook based beam)   如上述,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為了收容爆發性增加的流量,用來提升蜂巢網系統容量所需之各種技術,正被研討。於該3GPP中正在進行研討的將來的無線通訊系統(5G)中,使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做無階段地變化,重新製作追隨於終端的波束的這種機制,成案的可能性很低。這是因為,會產生重新製作新波束的計算成本。事前製作好從基地台指向所有方向的波束,從該事前製作好的波束中選擇出該終端所必要之波束而加以提供的此種方法,係在3GPP Rel13的FD-MIMO中也被採用。此種波束稱為codebook based beam forming。若依照水平方向的360度之角度的每1度來準備波束,則會需要360種類之波束。若使波束彼此做一半重疊的情況下,則只要準備其多一倍的720個之波束,就水平方向的codebook based之波束而言,即已足夠。然後依照垂直方向的180度的每1度、且使波束彼此做一半重疊的方式來準備波束的情況下,以水平方向為0度,則-90度至+90度為止的180度的份量,藉由360個波束就能加以備妥。
(beam association之必要性)   在基地台上,逐漸可以搭載像是256根(頻帶係為30GHz)或1000根(頻帶係為70GHz)這樣非常多數的天線元件。如此,若使天線元件的數量變多,則使用該天線來進行波束成形處理時,就可製作出非常尖銳的波束。例如,可將半值寬(表示在幾度以上增益會衰減3dB之位準)為1度以下的如此非常尖銳的波束,漸漸地可以從基地台提供給終端。
為了在基地台與終端之間進行通訊,必須要在基地台中決定要使用怎樣的波束。在下鏈(DL)通訊的情況下,必須要決定從基地台所被提供的DL之波束。又,在上鏈(UL)之通訊的情況下,必須要決定基地台在收訊時所使用的UL之波束。後者的UL之波束,係並非由基地台發送電波所用,而是用來讓基地台接收電波所需之天線的指向性變成波束的意思。
(波束掃動)   藉由使從基地台所發出的複數個波束候補進行掃動(波束掃動),正在觀測波束候補的終端係可決定,一旦基地台使用哪個波束,則對該終端而言收訊會比較容易。另一方面,終端會發送UL之RS(Reference Signal),而一旦基地台一面進行波束掃動一面接收RS,則基地台係可決定,對來自終端之訊號之收訊而言為最佳的收訊波束。
(進行波束成形所需之資源)   圖1係於波束成形中天線之權重全部是以數位部來構成時的基地台之例子。如此於波束成形中天線之權重全部是以數位部來構成的情況,稱作全數位的天線架構。全數位的情況下,在進行Tx Sweeping(送訊掃動)時,則波束之數量有多少,就需要有多少個不同的資源。另一方面,在進行Rx Sweeping(收訊掃動)時,係可在1個資源內,同時接收全部的波束。因此,在全數位的天線架構中,可減少收訊掃動時的資源。亦即,在基地台中,在進行全數位的收訊掃動時,終端係只要發送1資源份的UL之RS(Resource Signal)即可,因此電力消耗係為較少。此處所謂的資源,係指使用到頻率或時間的正交資源。例如,LTE的Resource Block或Resource element,係相當於此處所謂的資源。
圖2係於波束成形中含有類比部的Phase shifter而構成時的基地台之例子。於波束成形中以含有類比部的Phase shifter的形態來實現的情況下,則稱之為數位與類比所致之混合式天線架構。圖2的數位與類比所致之混合式天線架構,係由於數位部的硬體變少因此在成本上較為有利。可是,在該混合式天線架構中,連接著天線的Phase Shifter,係只能表現朝單一方向之波束,因此無論是送訊掃動還是收訊掃動,波束之數量有多少,就需要多少的資源。這是因為,為了基地台的收訊掃動,終端必須要對相當於波束之數量的全部資源,發送UL之RS。亦即,終端之電力消耗會變得顯著。
若考慮實際的利用狀況,則想定會使用圖2所示的混合式架構,因此要如何克服混合式架構的缺點,也就是不同波束是需要不同的頻率或時間之資源此一缺點,變得越來越重要。
(波束掃動的效率化)   針對水平方向的360度之方向而每1度地準備波束的情況下,會使用360個資源來進行波束掃動,並且一一評價波束,這不但會耗費時間,而且也需要許多的資源,甚至,終端的電力消耗也會變大。於是,讓基地台製作出10度的粗波束(Rough Beam),使用36個資源,從解析度為10度的波束之中找出最佳者,其後,在該10度之範圍內使用1度刻度的細波束(Accurate Beam)來進行波束掃動以找出最佳的波束,此一技術係被考量。此情況下,基地台係只要使用36+10=46個資源就可決定最佳的波束,因此可使資源從360個大幅減少到46個。圖3係為使用了Rough Beam的波束掃動之例子的說明圖。又,圖4係為使用了Accurate Beam的波束掃動之例子的說明圖。基地台,係亦可將Accurate Beam予以複數集束,藉由同時使用Accurate Beam,就可將其視為Rough beam。此情況下,例如,藉由同時使用複數根相鄰的Accurate Beam(例如3根),就可當成是Rough beam而使用。基地台,係為了製作圖5所示的Rough Beam,而亦可如圖6所示般地,將3個Accurate Beam予以集束而提供。該圖6的3個波束,係藉由在同時刻、同一頻率上進行送訊,就可實現和圖5相同的Rough beam之提供。
(來自複數個基地台的波束掃動)   在終端之周圍存在有複數個基地台的情況下,為了該終端,必須要決定複數個基地台的送訊波束與收訊波束。圖7係為在終端之周圍存在有複數個基地台時之例子的說明圖。在圖7所示的例子中,對終端10而言為最佳的波束,在基地台1a上係為波束2a,在基地台1b上係為波束2b,在基地台1c上係為波束2c。最佳的波束之決定,係根據來自終端10之資訊,最終是在複數個基地台1a~1c之中,由距離終端10最近的基地台、或主要的基地台來決定之,並向其他基地台進行指示的方法,係被考量。此情況下,必須要由某一個基地台,來決定複數個基地台的送訊波束與收訊波束,因此終端的負擔會增加。
(Channel Reciprocity)   所謂Channel Reciprocity,係指基地台與終端之間的UL之頻道與DL之頻道為相同。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系統中,由於UL與DL中所使用的頻帶係為相同,因此基本上,UL與DL之Channel Reciprocity是成立的。但是,必須藉由進行校正這類操作以使得基地台與終端的類比部之TX/RX變成相同特性,使得在終端的類比部與空間之頻道之雙方間成立Reciprocity。
一旦該Channel Reciprocity成立,若由終端來選擇基地台的DL之波束,則該波束之號碼會由終端傳達給基地台,藉此,基地台所應使用的UL之波束,係可不進行收訊掃動之操作,就能加以決定。若進行上述的(波束掃動的效率化)中所述的Rough beam與Accurate beam之組合,則如以下。
(DL之波束掃動程序)   圖8係為基地台與終端所做的DL之波束掃動程序之例子的說明圖。首先,從基地台對終端,使用Rough beam來實施送訊掃動(步驟S11)。該送訊掃動,係藉由基地台固有之掃動模態而進行之。換言之,送訊掃動係亦可說是Base Station-specific或Cell Specific。
終端,係將對本裝置而言為理想的Rough beam之號碼,對基地台進行報告(步驟S12)。終端,係在決定理想的Rough beam之際,是根據例如是否為收訊功率最大的波束,而做決定。
基地台,係一旦接收到來自終端的Rough beam之號碼之報告,就使用該Rough beam所對應之Accurate Beam來實施送訊掃動(步驟S13)。此時的送訊掃動係有可能是,為了該終端而特別準備的終端固有之掃動模態。或者也可能會有,雖然掃動模態是對所有的終端都是被共通地準備,但基地台係每一終端地通知要監視哪個部分的情況。前者的情況係為,送訊掃動的模態本身是終端固有(UE Specific)。後者的情況係為,送訊掃動的模態之設定是終端固有(UE Specific)。
終端,係將對本裝置而言為理想的Accurate beam之號碼,對基地台進行報告(步驟S14)。終端,係在決定理想的Accurate beam之際,是根據例如是否為收訊功率最大的波束,而做決定。
基地台,係一旦接收到來自終端的 Accurate beam之號碼之報告,就使用該Accurate beam,發送對該終端的DL之使用者資料(步驟S15)。然後,基地台係在Channel Reciprocity有被擔保的情況下,將與送訊時的Accurate beam相同的Accurate beam,使用於來自該終端之收訊,而將來自終端的UL之使用者資料予以接收(步驟S16)。
(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一旦上記的波束掃動程序完成,則基地台與終端之間所使用的,在基地台側的最佳之送訊波束,就可決定。將使用已決定之送訊波束時的頻道之品質與干擾狀況予以掌握的,係為DL CQI acquisition。DL CQI acquisition,係為了將終端側想要令基地台使用怎樣的調變方式或編碼率來進行DL之Data Transmission這件事情,以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eedback此種使用到UL的回饋,而從終端向基地台進行通知時所必須。為了進行該回饋,係將DL參考訊號為了DL CQI acquisition而使其從基地台發送往終端側,將該DL CQI acquisition所需之DL參考訊號予以接收,而評估頻道狀況。藉此,終端係可決定理想的CQI(調變方式與個編碼率之組合)。
如以上所述,必須首先以波束掃動程序來決定基地台側的理想之送訊波束,並在CQI acquisition的程序內,在終端側決定CQI,將其以CQI feedback從終端往基地台進行通知。
(關於URLLC與eMBB)   URLLC,係為所謂Ultra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的使用案例。例如,無人機之操縱或車子之控制係為主要的使用案例。eMBB,係為所謂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的使用案例,是先前的蜂巢式的使用方式,是吞吐率必須盡可能地大的使用案例。
(Beam Management與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與User Data Transmission之關係)   圖9係為基地台與終端所做的資料之收送訊之例子的說明圖。圖9所示的係為,進行DL Beam Management與DL CSI Acquisition,其後進行DL User Data之送訊的樣子的例子。所謂Beam Management,係在基地台與終端之間選擇所使用的適切之波束的程序。所謂CSI Acquisition,係對基於來自終端之波束報告所選擇的波束,觀察頻道狀況,找出可以用哪種程度之調變方式、編碼率來進行送訊的程序。
首先,從基地台對終端,實施DL Beam Management所需之送訊掃動(步驟S21)。基地台,係送出已被波束成形之參考訊號。在朝向複數個方向而不同的頻率、或時間中,將複數個波束進行掃動而提供之。終端,係將Beam Management所需之報告,回送給基地台(步驟S22)。
接著,從基地台對終端,實施CSI Acquisition 所需之送訊掃動(步驟S23)。基地台,係使用已選擇之波束來發送參考訊號。此時的參考訊號,係與實際使用時的狀況相近者,較為理想。基地台,係在進行TX precoding這類適切的天線之加權的情況下,則實施其然後進行送訊。終端,係將CSI Acquisition所需之報告,回送給基地台(步驟S24)。終端,係評估理想的調變方式、編碼率。其評估結果,係以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此一值而從終端往基地台當作推薦值而被報告。
基地台,係基於從終端所送來的CQI而將排程資訊發送至終端(步驟S25),將DL User Data Transmission藉由指向終端的波束成形而進行之(步驟S26)。在DL User Data Transmission被進行之前,係於控制訊號中,將正在使用的調變方式、編碼率、和將要使用哪個頻率、時間資源來進行送訊,從基地台通知給終端。
圖10係為基地台與終端所做的資料之收送訊之例子的說明圖。圖10所示的係為,進行UL Beam Management與UL CSI Acquisition,其後進行UL User Data之送訊的樣子的例子。
終端,係進行終端固有之UL波束掃動(步驟S31)。該終端固有之UL波束掃動,係為了UL Beam Management所需。觀測到來自終端的波束掃動的基地台,係指定CSI Acquisition時所必要之波束(步驟S32)。
終端,係使用步驟S32中所被指定之波束,將已被波束成形之參考訊號予以發送(步驟S33)。基地台,係觀測參考訊號,決定適切的調變方式、編碼率,將其連同UL之資源的場所之指定一起作為CQI Indication而通知給終端(步驟S34)。終端,係用已被指定之頻率、時間資源,使用已被指定之調變方式、編碼率而實施UL之User Data Transmission(步驟S35)。
如此,Beam Management或CSI Acquisition或User Data Transmission,係在不同的時間中被進行,但在既存的蜂巢式系統中這是通常的動作。在LTE等之既存的蜂巢式系統中,CQI Acquisition時所被使用的參考訊號,係被稱為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是在14 OFDM Symbol的最後之OFDM Symbol中被發送。因此,User Data與CQI Acquisition不可能發生碰撞,在資源上係為共存。關於Beam Management,在LTE等之既存的蜂巢式系統中,由於並沒有所謂的Beam Management此一程序,因此Beam Management與CQI Acquisition及User Data之碰撞並不會造成問題。
可是,在今後的蜂巢式系統中,Beam Management或CSI Acquisition或User Data Transmission也就是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或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這些不同的程序,無論如何,都會發生必須要在同一頻率的同一時間中實施才行的情況。
在LTE等之既存的蜂巢式系統中,通訊中所使用的頻率係為2GHz帶。可是,在今後的蜂巢式系統中,會使用到100GHz為止之頻帶來進行通訊。為了彌補高頻率的傳播損失,必須要具有較大的天線增益,並須使用已被波束成形之尖銳的波束。為了管理該尖銳的波束,需要Beam Management此一程序。
關於CQI Acquisition之參考訊號也是,不同於只需要在14 OFDM Symbol的最後之OFDM Symbol中發送即可的既存的蜂巢式系統,為了提高增益,想定會使用複數次的OFDM Symbol等,會使用大到無法與使用者資料做共用的時間資源來進行送訊。因此,在既存的蜂巢式系統中不會造成問題的User Data與CQI Acquisition之程序的碰撞,變成必須要做考慮。
再者,也必須考慮,與今後的蜂巢式系統中被新增導入的Beam Management之程序之間的碰撞。此外,不同於既存的蜂巢式系統,在次世代的通訊方式中,必須要同時收容eMBB此種使用案例、與URLLC此種低延遲、高信賴之通訊,因為該低延遲、高信賴之流量的產生,導致必須要即使壓迫到其他的程序仍必須要優先處理與該流量有關的程序。如此,因為和先前之既存的蜂巢式系統不同的各式各樣的背景,導致發生幾個必須新增考慮的問題點。
於是本案揭露者,係有鑑於上述問題點,針對Beam Management或CSI Acquisition或User Data Transmission必須要在同一頻率之同一時間中實施的情況發生之際,終端應該如何處置,做了深入研討。其結果為,本件揭露者係想出了如以下所說明的,Beam Management或CSI Acquisition或User Data Transmission必須要在同一頻率之同一時間中實施的情況發生之際的終端的處置方式的相關技術。
[1.2.構成例及動作例]   首先,參照圖式,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的概略構成。圖11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參照圖11,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係含有基地台100及終端裝置200。系統1係為例如:LTE、LTE-Advanced、第5世代移動通訊系統(5G)或符合這些通訊規格為基礎的系統。
(基地台100)   基地台100,係與終端裝置200進行無線通訊。例如,基地台100,係與位於基地台100之蜂巢網101內的終端裝置200,進行無線通訊。
尤其在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係進行波束成形。例如,該當波束成形係為大規模MIMO的波束成形。該當波束成形係也會被稱為巨量MIMO之波束成形、無維度(free dimension)MIMO之波束成形、或3維波束成形。具體而言,例如,基地台100,係具備可使用於大規模MIMO的指向性天線,藉由將該當指向性天線所需之權重集合乘算至送訊訊號,以進行大規模MIMO之波束成形。
(終端裝置200)   終端裝置200,係與基地台100進行無線通訊。例如,終端裝置200係在位於基地台100之蜂巢網101內時,與基地台100進行無線通訊。
接下來,參照圖12及圖13,說明基地台100及終端裝置200之構成的例子。
首先,參照圖12,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的構成之一例。圖12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12,基地台100係具備:天線部110、無線通訊部120、網路通訊部130、記憶部140及處理部150。
(天線部110)   天線部110,係將無線通訊部120所輸出之訊號,以電波方式在空間中輻射。又,天線部110,係將空間之電波轉換成訊號,將該當訊號輸出至無線通訊部120。
例如,天線部110,係含有指向性天線。例如,該當指向性天線,係為可使用於大規模MIMO的指向性天線。
(無線通訊部120)   無線通訊部120,係將訊號予以收送訊。例如,無線通訊部120,係向終端裝置200發送下鏈訊號,從終端裝置200接收上鏈訊號。
(網路通訊部130)   網路通訊部130,係收送資訊。例如,網路通訊部130,係向其他節點發送資訊,從其他節點接收資訊。例如,上記其他節點係包含有其他基地台及核心網路節點。
(記憶部140)   記憶部140,係記憶基地台100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
(處理部150)   處理部150,係提供基地台100的各種機能。處理部150係含有資訊取得部151及控制部153。此外,處理部150,係亦可還含有這些構成要素以外之其他構成要素。亦即,處理部150係還可進行這些構成要素之動作以外之動作。
資訊取得部151及控制部153的具體動作,係在後面詳細說明。
具體而言,資訊取得部151,係取得從終端裝置200所被送來的資訊,尤其是有關於基地台100所發送之波束之收訊狀況的資訊。
又,控制部153,係進行從基地台100的波束之送出、或波束掃動之設定等之控制。
接著,參照圖13,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的構成之一例。圖13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13,終端裝置200係具備:天線部210、無線通訊部220、記憶部230及處理部240。
(天線部210)   天線部210,係將無線通訊部220所輸出之訊號,以電波方式在空間中輻射。又,天線部210,係將空間之電波轉換成訊號,將該當訊號輸出至無線通訊部220。
(無線通訊部220)   無線通訊部220,係將訊號予以收送訊。例如,無線通訊部220,係將來自基地台100的下鏈訊號予以接收,並將往基地台100的上鏈訊號予以發送。
(記憶部230)   記憶部230,係記憶終端裝置200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及資料。
(處理部240)   處理部240,係提供終端裝置200的各種機能。處理部240係含有資訊取得部241及控制部243。此外,處理部240,係亦可還含有這些構成要素以外之其他構成要素。亦即,處理部240係還可進行這些構成要素之動作以外之動作。
資訊取得部241及控制部243的具體動作,係在後面詳細說明。具體而言,控制部243,係在複數個程序在頻率、時間領域中發生競爭、或若執行複數個程序則功率資源會不足等等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所要執行的程序。
接下來,說明終端裝置200的動作。此處所應考慮的程序係如上述,係有:Beam Management、CSI Acquisition、User Data Transmission,而分別又有Downlink與Uplink,因此會有非常多的組合。於是在以下的說明中,只針對被認為特別重要的案例,加以說明。除此以外的案例中係包含有非重要者,也包含有重要者。重要者,係可根據以下說明所記載的內容而類推,因此皆屬於本揭露之範圍。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將上鏈的共通之頻率、時間資源,在Beam management或CSI Acquisition或資料這些不同的程序間做共用而使用之。其優先度,係由終端裝置200做判斷。然後,終端裝置200正在進行哪個程序,是以表示程序的Indicator,從終端裝置200通知給基地台100,為其特徵。此時,PHY的Indicator,係亦可被包含在共通資源之中。又,Indicator,係亦可被包含在UL的共通之控制訊號之中。
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係將下鏈的共通之頻率、時間資源,在Beam management或CSI Acquisition或資料這些不同的程序間做共用而使用之。其優先度,係由基地台100做判斷。然後,基地台100正在進行哪個程序,是以表示程序的Indicator,從基地台100通知給終端裝置200,終端裝置200係使用該Indicator來進行收訊處理,為其特徵。
若將前提條件加以整理,則如下記的表1所示。表1中「CC」係指分量載波。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考慮單一CC內的同一終端內的複數個程序之競爭。終端裝置200是否可同時進行複數個程序,係考慮以下的2個案例。
(案例1)   因為沒有頻率、時間資源,所以基於流量之要求條件,在表1的3個程序之中根據優先度而選擇1或複數個程序加以執行,至於決定不在該頻率、時間資源中執行的程序,則是在別的時間、資源中執行、或略過程序之實施的案例。
(案例2)   終端裝置200的功率放大器之能力係為有限,同時進行複數個程序之送訊這件事情,就功率放大器之能力而言係為不可能的案例。此情況下,即使由基地台100適切地將資源分配給終端裝置200,若終端裝置200將複數個程序同時進行送訊則送訊功率仍會不足。
首先說明案例1。首先說明,頻率、時間資源發生競爭的案例(程序間發生互搶資源的案例)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表2係表示,於終端裝置200中,各個程序應優先被進行的案例之例子。
表2的優先送訊為必要之案例1,係有UL User Data急遽變成必須的情況。UL User Data中係有,Low Latency的上鏈之傳輸係為必須,在無基地台100之許可下希望從終端裝置200進行上鏈之送訊的情況。此種情況係有可能是,UL User Data會使用原本UL CSI Acquisition或UL Beam Management所預約的資源,來發送必須Low Latency的UL User Data的情況。
表3係表示優先送訊為必要之案例1時的各程序之優先度。
於表3中,雖然UL CSI Acquisition是高於UL Beam management,但無論哪方具有較高的優先度皆無妨。此處,UL User Data具有最高優先度這件事情是重點。
表2的優先送訊為必要之案例2,係有UL CSI Acquisition急遽變成必須的情況。低延遲、Low Latency為必要的資料,係不只在上鏈,就連在下鏈也是必須。TDD的情況下,可根據上鏈之頻道來推定下鏈之頻道。這就是所謂的頻道之可逆性(UL/DL channel reciprocity)為成立。此情況下,基地台100係急遽地想要用下鏈發送要求低延遲之資料的情況下,會有可能發生想要急遽進行UL CQI Acquisition之程序的情況。這在DL CQI Acquisition中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但若以利用了可逆性的UL CQI Acquisition來進行之,則會有可同時推定與複數個基地台之間的頻道之優點,因此經常是以UL CQI Acquisition來進行的情況為較多。此時,UL Beam Management所需的波束掃動,係在被設定成semi-static的情況下,會有無法急遽變更的情況。此情況下,藉由終端裝置200之判斷,決定取代UL Beam Management而改為進行UL CQI Acquisition之程序而執行之。
表4係表示優先送訊為必要之案例2時的各程序之優先度。
在此UL CSI Acquisition之領域中,急遽實施Beam Management之程序時,重要的是,先使得在UL CSI Acquisition之格式內可以發送Beam Management之格式。CSI Acquisition,係在頻率上,會發送為了涵蓋較廣的頻寬所需之參考訊號,但Beam Management並不需要涵蓋這麼寬廣的頻寬。CSI Acquisition,係對應於非常有限之根數的波束,而相對於此,Beam Management,係必須要發送比CSI Acquisition還多的波束之數量所對應之參考訊號。
表2的優先送訊為必要之案例3,係為Beam Management之程序急遽變成必須的案例。為了進行穩定的上鏈通訊,波束的追蹤係為必要。所謂追蹤,係週期性地更新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適切的波束係為哪個波束。基地台與終端之間有車子或人***,導致基地台與終端之間的波束之連結喪失,而會有急遽地需要beam management之程序的情況。此案例3係由於不測之事態所引發的事件,係為即便要停止已經預定好的UL CSI Acquisition或UL User data,也想要優先於它們而先進行UL Beam Management的案例。
表5係表示優先送訊為必要之案例3時的各程序之優先度。
圖14係為UL Beam Management之格式的說明圖。圖15係為UL CQI Acquisition之格式的說明圖。圖16係為資源是被UL User data所使用之樣子的說明圖。Beam Management之程序中所使用的資源,係為Beam management所需之參考訊號。CQI Acquisition之程序中所使用的資源,係為CQI Acquisition所需之參考訊號。User Data之傳輸中所使用的資源,係為User Data。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這3個程序的開頭,放入表示該程序究竟是UL Beam Management、還是UL CQI Acquisition、或是User Data的資訊(Procedure Indication)。在此例子中,0是表示UL Beam Management,1是表示CQI Acquisition,2是表示作為使用者資料而使用資源的情況。此Procedure Indication,係可在該參考訊號之開頭中發送,但亦可在上鏈之控制訊號中另外發送。如此,無論放入哪種格式都設計成可相互地沿用之格式,藉此,即使突然發生必須進行高優先度之程序時,仍可替換該程序。這是在使用RRC signaling等所做不到的時間內,就可以做到切換。用RRC signaling,是無法突然切換程序。另一方面,藉由如此以Indicator來表示呈現程序的資訊,即使突然有相應於優先度之切換也能對應之。終端裝置200,係若向基地台100以明示哪個程序會到來的Procedure Indication來傳達資訊,則基地台100也可正確地判斷,這些程序之中的何者會被送來,可正確地處理必要之程序。
說明UL Beam Management之格式、與UL CQI Acquisition之格式的差異。圖14所示的UL Beam Management之格式,係將指向不同方向的波束,從B1至B6進行掃動。相對於此,圖15所示的UL CQI Acquisition之格式,其目的在於測定特定之波束的頻道之品質,因此只將B1跨越複數次而進行送訊。關於User Data,係在進行掃動或頻道品質之測定的部分中,放入使用者資料。
圖17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及終端裝置200之動作例的流程圖。圖17所示係為,於終端裝置200中複數個程序發生碰撞之際,由終端裝置200來選擇一個程序之際的,基地台100及終端裝置200之動作例。
基地台100,係對終端裝置200,發送上鏈之波束之設定(步驟S101)。接下來,基地台100,係對終端裝置200,發送UL CQI Acquisition之設定(步驟S102)。
終端裝置200,此處,若有複數個程序發生碰撞,則從該複數個程序之中,將1個程序,基於如上述的優先度而予以選擇出來(步驟S103)。一旦選擇了程序,則終端裝置200,係基於該已選擇之程序而將資料發送至基地台100(步驟S104)。
目前為止是針對上鏈通訊進行說明,但即使是下鏈的情況,也可以是同樣如此。表6係為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前提條件的表。
表7係表示,於基地台100中,各個程序應優先被進行的案例之例子。
然後基地台100,係將上記之表3~5的上鏈(UL)置換成下鏈(DL)來使用,以判斷各程序之優先度。
接著說明上述的案例2之例子。首先於表8中,表示案例2中的本實施形態的前提條件。
終端,係由於送訊所需的功率放大器之能力係為有限,若要同時進行複數個程序,則會需要非常多的電力。尤其是Beam Management,係為基地台與終端之間的最佳的波束被決定前被進行的程序,因此,為了讓其能夠確實地接收到從終端所發送之波束,而也會有波束之功率較大的情況。又,CQI Acquisition,係必須要佔用較多的頻率之頻寬而進行送訊,而且要佔用複數個時槽而進行送訊,因此需要較多的功率。另一方面,User Data係很少會有使用到所有可使用之頻率的頻寬而進行送訊的案例。因為是與其他終端共用而發送資料。
終端使用複數個分量載波CC1~CC4而與基地台之間進行通訊時,CC1與CC2中同時發生CSI Acquisition之程序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此時,若在CC3中進行Beam Management,在CC4中進行User Data之送訊則,由於終端所能夠使用的功率係為有限,因此必須要由終端來判斷要讓哪個程序優先,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
於是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為了不要超過功率放大器之能力,藉由停止Beam Management或CSI Acquisition或UL User Data Transmission之任一程序所伴隨之送訊,以降低所使用之功率,為其特徵。
為了不要超過功率放大器之能力,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在Beam Management的波束掃動所伴隨之送訊之中,藉由製作不送訊之波束,以節省功率。此處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為了製作不送訊之波束,而亦可將為了提升車子或人的阻擋耐性而被維持的波束之連結所需的波束掃動,予以停止。
又,為了不要超過功率放大器之能力,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將CSI Acquisition之頻寬,只有在功率不足時,予以減少。又為了不要超過功率放大器之能力,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將CSI Acquisition中為必要的重複送訊之次數,予以減少。又,為了不要超過功率放大器之能力,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停止CSI Acquisition的送訊本身。
圖18係UL CSI Acquisition的送訊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圖18所示的例子中,是使用同一波束B1而進行了6次的UL CSI Acquisition之送訊。在功率放大器之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藉由減少該送訊次數以確保功率。圖19係UL CSI Acquisition的送訊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圖19所示的例子中,是使用同一波束B1而從6次減少為3次,進行UL CSI Acquisition之送訊。
圖20係UL CSI Acquisition的送訊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圖20所示的例子中,是使用同一波束B1而進行了6次的UL CSI Acquisition之送訊,但相較於圖18所示的例子,頻寬係減半。如此,終端裝置200,係亦可藉由將頻寬予以減半,而確保功率。
圖21係Beam Management的波束掃動進行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圖21中係圖示,使用6個波束來進行波束掃動的例子。在功率放大器之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藉由減少該波束掃動中所使用的波束之數量,以確保功率。圖22係Beam Management的波束掃動進行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圖22中係圖示,從6個波束之中使用3個波束來進行波束掃動的例子。例如,在前半的3個是放入重要方向之波束,在後半則是配置不太重要的波束,則終端裝置200,係藉由如此減少波束之數量而進行波束掃動,就可確保功率,可採取此種方法。當然並非限定於此,終端裝置200係亦可停止任意之波束來進行波束掃動,藉此而確保功率的方法,也是可以採用的。
說明減少波束的其他方法。車子或人這些電波的遮蔽物,***基地台100與終端裝置200之間的情況下,為了提升對此的耐性,在基地台100與終端200之間,會有正在選擇經由複數個方向而進行通訊所需之波束的情況。圖23係在基地台100與終端200之間,正在選擇經由複數個方向而進行通訊所需之波束之例子的說明圖。一個是在基地台100與終端裝置200之間以波束B1直接連繫的路徑,一個是被大樓300的牆壁反射而將基地台100與終端裝置200以波束B2做連繫的路徑。這其中一方之波束會具有備援之角色。終端裝置200,係在功率不足時,則將該為了備援而維持的波束之追蹤、維護所需之UL Beam Management之程序,予以略過。例如,若把波束B1視為主要的波束,則終端裝置200係將波束B2之Beam Management所致之上鏈之波束送訊予以停止。藉由停止身為備援角色的波束之送訊,終端裝置200就可削減功率。
又,為了不要超過功率放大器之能力,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停止UL Beam Management之程序本身。
又,為了不要超過功率放大器之能力,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係亦可停止上鏈之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本身。
接著說明,由終端裝置200隨應於優先度來進行各程序間之調整的方法。終端裝置200在發送使用者資料之際,只要是被要求低延遲的資料,就提高其優先度。例如表2所示的各案例中,將優先度如表3~5所示般地設定,藉此,終端裝置200就可基於該優先度,來進行各程序間之調整。
<2.應用例>   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基地台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巨集eNB或小型eNB等任一種類的eNB(evolved Node B)。小型eNB,係亦可為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等之涵蓋比巨集蜂巢網還小之蜂巢網的eNB。亦可取而代之,基地台100係可被實現成為NodeB或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等之其他種類的基地台。基地台100係亦可含有控制無線通訊之本體(亦稱作基地台裝置)、和配置在與本體分離之場所的1個以上之RRH(Remote Radio Head)。又,亦可藉由後述之各種種類的終端,暫時或半永久性執行基地台機能,而成為基地台100而動作。
又,例如,終端裝置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攜帶型/鑰匙型的行動路由器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終端裝置2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進行M2M (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終端裝置22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24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eNB80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各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
天線81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基地台裝置820之無線訊號。eNB800係具有如圖24所示的複數個天線810,複數個天線81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此外,圖24中雖然圖示了eNB800具有複數個天線810的例子,但eNB8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係具備: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通訊介面825。
控制器821係可為例如CPU或DSP,令基地台裝置820的上層的各種機能進行動作。例如,控制器821係從已被無線通訊介面825處理過之訊號內的資料,生成資料封包,將已生成之封包,透過網路介面823而傳輸。控制器821係亦可將來自複數個基頻處理器的資料予以捆包而生成捆包封包,將所生成之捆包封包予以傳輸。又,控制器821係亦可具有執行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承載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或排程(Scheduling)等之控制的邏輯性機能。又,該當控制,係亦可和周邊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協同執行。記憶體8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82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送訊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等)。
網路介面823係用來將基地台裝置820連接至核心網路824所需的通訊介面。控制器821係亦可透過網路介面823,來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通訊。此情況下,eNB800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係亦可藉由邏輯性介面(例如S1介面或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係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可為無線回載用的無線通訊介面。若網路介面823是無線通訊介面,則網路介面823係亦可將比無線通訊介面825所使用之頻帶還要高的頻帶,使用於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天線810,對位於eNB800之蜂巢網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2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基頻(BB)處理器826及RF電路827等。BB處理器826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各層(例如L1、MAC(Medium Access Control)、RLC(Radio Link Control)及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的各式各樣之訊號處理。BB處理器826係亦可取代控制器821,而具有上述邏輯機能的部分或全部。BB處理器826係亦可為含有: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的模組,BB處理器826的機能係亦可藉由上記程式的升級而變更。又,上記模組係亦可為被***至基地台裝置820之插槽的板卡或刀鋒板,亦可為被搭載於上記板卡或上記刀鋒板的晶片。另一方面,RF電路827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10而收送無線訊號。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如圖24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26,複數個BB處理器82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又,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含有如圖24所示的複數個RF電路827,複數個RF電路827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個天線元件。此外,圖24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25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26及複數個RF電路827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2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26或單一RF電路827。
於圖24所示的eNB800中,參照圖12所說明的基地台1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處理部15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中。作為一例,eNB8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825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826)或全部、及/或控制器8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eNB800,由無線通訊介面825(例如BB處理器826)及/或控制器8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eNB800、基地台裝置8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24所示的eNB800中,參照圖12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1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例如RF電路827)中。又,天線部1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810中。又,處理部240與上位節點或是其他基地台裝置的介面,係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及/或網路介面823中。
(第2應用例)   圖25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eNB83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40、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各天線840及RRH86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又,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係可藉由光纖等之高速線路而彼此連接。
天線84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RRH860之無線訊號。eNB830係具有如圖25所示的複數個天線840,複數個天線84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此外,圖25中雖然圖示了eNB830具有複數個天線840的例子,但eNB83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40。
基地台裝置850係具備:控制器851、記憶體852、網路介面853、無線通訊介面855及連接介面857。控制器851、記憶體852及網路介面853,係和參照圖24所說明之控制器821、記憶體822及網路介面823相同。
無線通訊介面855,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RRH860及天線840,對位於RRH860所對應之區段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5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856等。BB處理器856,係除了透過連接介面857而與RRH860的RF電路864連接以外,其餘和參照圖24所說明之BB處理器826相同。無線通訊介面855係如圖25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56,複數個BB處理器85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此外,圖25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55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56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5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56。
連接介面857,係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57係亦可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的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又,RRH860係具備連接介面861及無線通訊介面863。
連接介面861,係為用來連接RRH860(無線通訊介面863)與基地台裝置85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61係亦可為,用來以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無線通訊介面863係透過天線840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RF電路864等。RF電路86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40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係含有如圖25所示的複數個RF電路864,複數個RF電路864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個天線元件。此外,圖25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63是含有複數個RF電路86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63係亦可含有單一RF電路864。
於圖25所示的eNB830中,參照圖12所說明的基地台1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處理部15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55及/或無線通訊介面863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51中。作為一例,eNB83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855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856)或全部、及/或控制器85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eNB830,由無線通訊介面855(例如BB處理器856)及/或控制器85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eNB830、基地台裝置85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25所示的eNB830中,參照圖12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1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例如RF電路827)中。又,天線部1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810中。又,處理部240與上位節點或是其他基地台裝置的介面,係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及/或網路介面823中。
(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26係可適用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15、1個以上之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2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等。BB處理器913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1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16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為,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如圖26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13及複數個RF電路914。此外,圖26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12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13及複數個RF電路91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12,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天線開關915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所含之複數個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6的連接目標。
天線916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12之無線訊號。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如圖26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個天線916。此外,圖26中雖然圖示了智慧型手機900具有複數個天線916的例子,但智慧型手機9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16。
甚至,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16。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5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6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26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參照圖13所說明的終端裝置2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處理部24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作為一例,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12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13)或全部、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智慧型手機900,由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BB處理器913)、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智慧型手機90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26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例如,參照圖13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2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RF電路914)中。又,天線部2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916中。
(第2應用例)   圖27係可適用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36、1個以上之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等。BB處理器934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35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37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為,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如圖27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34及複數個RF電路935。此外,圖27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34及複數個RF電路935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
天線開關936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個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7的連接目標。
天線937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如圖27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個天線937。此外,圖27中雖然圖示了行車導航裝置920具有複數個天線937的例子,但行車導航裝置92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37。
甚至,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37。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6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7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7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參照圖13所說明的終端裝置2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處理部24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作為一例,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33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34)或全部及/或處理器9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行車導航裝置920,由無線通訊介面933(例如BB處理器934)及/或處理器9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行車導航裝置9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27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例如,參照圖13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2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RF電路914)中。又,天線部2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916中。
又,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此外,上述之說明中表示為eNB者,係亦可為gNB(gNodeB、next Generation NodeB)。
<3.總結>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形態,則可提供一種終端裝置200,係在複數個程序在頻率、時間領域中發生競爭、或若執行複數個程序則功率資源會不足等等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所要執行的程序。
本說明書的各裝置所執行的處理中的各步驟,係不需要依照以程序圖或流程圖方式而被記載的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處理。例如,各裝置所執行的處理中的各步驟,係亦可用與流程圖方式記載之順序不同的順序而被處理,亦可被平行地處理。
又,亦可作成,令各裝置中所內建之CPU、ROM及RAM等硬體,發揮與上述各裝置之構成同等機能所需的電腦程式。又,亦可提供記憶著該電腦程式的記憶媒體。又,藉由將機能區塊圖所示的各個機能區塊以硬體來加以構成,就可將一連串之處理以硬體來加以實現。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領域、與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領域、與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領域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是基於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是基於讓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為優先的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5)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是基於讓頻道狀況之取得為優先的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6)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是基於讓合適的波束之選擇為優先的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7)   如前記(2)~(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各前記送訊領域是在頻率領域中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8)   如前記(2)~(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各前記送訊領域是在時間領域中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9)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是在功率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是在功率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的至少任一者中,降低必要之功率。   (11)   如前記(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複數個分量載波的情況下,降低必要之功率。   (12)   如前記(10)或(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停止使用者資料之送訊,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3)   如前記(10)或(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減少頻道狀況取得之際的時槽,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4)   如前記(10)或(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減少頻道狀況取得之際的頻帶,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5)   如前記(10)或(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減少最佳波束選擇之際的波束之數量,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6)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而由處理器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之步驟。   (17)   一種電腦程式,係令電腦執行: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之步驟。
1a、1b、1c‧‧‧基地台
2a、2b、2c‧‧‧波束
10‧‧‧終端
100‧‧‧基地台
101‧‧‧蜂巢網
110‧‧‧天線部
120‧‧‧無線通訊部
130‧‧‧網路通訊部
140‧‧‧記憶部
150‧‧‧處理部
151‧‧‧資訊取得部
153‧‧‧控制部
200‧‧‧終端裝置
210‧‧‧天線部
220‧‧‧無線通訊部
230‧‧‧記憶部
240‧‧‧處理部
241‧‧‧資訊取得部
243‧‧‧控制部
300‧‧‧大樓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5‧‧‧無線通訊介面
826‧‧‧BB處理器
827‧‧‧RF電路
830‧‧‧eNodeB
840‧‧‧天線
850‧‧‧基地台裝置
851‧‧‧控制器
852‧‧‧記憶體
853‧‧‧網路介面
854‧‧‧核心網路
855‧‧‧無線通訊介面
856‧‧‧BB處理器
857‧‧‧連接介面
860‧‧‧RRH
861‧‧‧連接介面
863‧‧‧無線通訊介面
864‧‧‧RF電路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RF電路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BB處理器
935‧‧‧RF電路
936‧‧‧天線開關
937‧‧‧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於波束成形中天線之權重全部是以數位部來構成時的基地台之例子。   [圖2]於波束成形中含有類比部的Phase shifter而構成時的基地台之例子。   [圖3]使用了Rough Beam的波束掃動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4]使用了Accurate Beam的波束掃動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5]Rough Beam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6]將Accurate Beam予以集束而生成Rough Beam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7]在終端之周圍存在有複數個基地台時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8]基地台與終端所做的DL之波束掃動程序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9]基地台與終端所做的資料之收送訊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0]基地台與終端所做的資料之收送訊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1]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2]同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構成之一例的說明用說明圖。   [圖13]同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之構成之一例的說明用說明圖。   [圖14]UL Beam Management之格式的說明圖。   [圖15]UL CQI Acquisition之格式的說明圖。   [圖16]資源是被UL User data所使用之樣子的說明圖。   [圖17]同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及終端裝置200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8]UL CSI Acquisition的送訊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9]UL CSI Acquisition的送訊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0]UL CSI Acquisition的送訊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1]Beam Management的波束掃動進行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2]Beam Management的波束掃動進行之際的,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3]在基地台100與終端200之間,正在選擇經由複數個方向而進行通訊所需之波束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4]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   [圖25]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   [圖26]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的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7]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Claims (17)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領域、與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領域、與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領域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是基於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是基於讓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為優先的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是基於讓頻道狀況之取得為優先的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6.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作為前記流量所被要求之要求條件,是基於讓合適的波束之選擇為優先的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7.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各前記送訊領域是在頻率領域中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8.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各前記送訊領域是在時間領域中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是在功率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是在功率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前記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前記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的至少任一者中,降低必要之功率。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使用複數個分量載波的情況下,降低必要之功率。
  12.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停止使用者資料之送訊,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3.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減少頻道狀況取得之際的時槽,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4.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減少頻道狀況取得之際的頻帶,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5.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藉由減少最佳波束選擇之際的波束之數量,以降低必要之功率。
  16.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而由處理器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之步驟。
  17. 一種電腦程式,係令電腦執行:在使用者資料之送訊、與用來取得頻道狀況所需之第1參照訊號之送訊、與用來從基地台所發出之波束之中選擇出合適之波束所需之第2參照訊號之送訊發生競爭的情況下,基於所定之要求條件來選擇要進行送訊的訊號之步驟。
TW107119098A 2017-06-14 2018-06-04 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TW2019063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6563 2017-06-14
JP2017116563A JP7242161B2 (ja) 2017-06-14 2017-06-14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6337A true TW201906337A (zh) 2019-02-01

Family

ID=64660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9098A TW201906337A (zh) 2017-06-14 2018-06-04 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5329B2 (zh)
EP (1) EP3641375B1 (zh)
JP (1) JP7242161B2 (zh)
TW (1) TW201906337A (zh)
WO (1) WO2018230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15962B2 (en) * 2017-01-05 2021-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9150484B (zh) 2017-05-04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7242161B2 (ja) * 2017-06-14 2023-03-2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753388B (zh) * 2018-07-23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4158081B (zh) * 2020-09-07 2023-09-19 ***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端到端感知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US11342973B1 (en) * 2021-10-19 2022-05-24 King Faisal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link communications in millimeter wave cellular networks
WO2024150309A1 (ja) * 2023-01-11 2024-07-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6373B2 (en) * 2007-03-01 2013-09-03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253197B1 (ko) * 2010-03-26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136997B2 (en) * 2010-05-04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N102549997B (zh) * 2010-08-16 2015-05-20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Lte-advance***的csi-rs资源分配的方法和***
WO2012060067A1 (ja) * 2010-11-05 2012-05-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電力割当方法
US9544108B2 (en) * 2011-02-11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s in macro/RRH system
US9161322B2 (en) * 2012-01-25 2015-10-1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onfiguring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carrier groups
US8971280B2 (en) * 2012-04-20 2015-03-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device
US11252679B2 (en) * 2012-04-16 2022-02-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in a wireless device
US9094145B2 (en) * 2012-07-25 2015-07-2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US9571248B2 (en) * 2012-10-29 2017-0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37866B (zh) * 2012-11-01 2018-03-23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收发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102024059B1 (ko) * 2012-11-14 201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포밍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936411B2 (en) * 2013-01-25 201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EP3439382B1 (en) * 2013-07-31 2022-01-1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4756428A (zh) * 2013-09-13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
KR20160061986A (ko) * 2013-09-26 2016-06-01 소니 주식회사 통신 제어 장치, 통신 제어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장치
US9559797B2 (en) * 2013-09-27 2017-01-31 Mediatek Inc. Methods of discovery and measurements for small cells in OFDM/OFDMA systems
WO2015097998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移動局及び受信品質測定方法
CN105940754B (zh) * 2014-01-31 2020-03-10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
CN108512643B (zh) * 2014-06-05 2021-01-01 索尼公司 通信管理设备、通信管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0790949B2 (en) * 2014-06-20 2020-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RS in dual connectivity
EP3252974A4 (en) * 2015-01-29 2018-12-19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WO2016121252A1 (ja) 2015-01-29 2016-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US10931422B2 (en) * 2015-07-27 2021-02-23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to user equipments (UEs)
US9749103B2 (en) * 2015-07-31 2017-08-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eamformed reference/control signals
CN106559162B (zh) * 2015-09-24 2020-03-06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CN106658584B (zh) * 2015-10-30 2022-02-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与接收和干扰测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06686620B (zh) * 2015-11-06 2021-06-22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TW201728207A (zh) * 2015-11-10 2017-08-01 Idac控股公司 波束成形系統下行控制頻道設計及傳訊
WO2017102036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716020B2 (en) * 2016-02-23 2020-07-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JP6891419B2 (ja) * 2016-07-29 2021-06-18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6634982B2 (ja) * 2016-07-29 2020-0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20506563A (ja) * 2016-08-11 2020-02-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EP3504926A4 (en) * 2016-09-30 2019-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GB2554698B (en) * 2016-10-04 2020-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681727B2 (en) * 2016-12-19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 selection during random access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US11284439B2 (en) * 2017-01-04 2022-03-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spectrum between 3GPP LTE and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804649B2 (ja) * 2017-02-06 2020-12-2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無線リンクモニタリングを行う方法及びそれをサポートする装置
CN108632966B (zh) * 2017-03-23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542505B2 (en) * 2017-03-24 2020-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nhanc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s of low cost user equipment
US11122472B2 (en) * 2017-03-24 2021-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beam tracking failure recovery
WO2018203308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configuration activation before handover completion
FI3613158T3 (fi) * 2017-05-19 2023-0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netelmä ja laite csi-rs-lähetysyleiskustannuksen vähentämiseksi langattomassa 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JP7242161B2 (ja) * 2017-06-14 2023-03-2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200064955A (ko) * 2017-06-14 2020-06-08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신뢰할 수있는 제어 신호
US20190059012A1 (en) * 2017-08-21 2019-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an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new radio
US11019619B2 (en) * 2017-11-03 2021-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multiplexing in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CA3029227A1 (en) * 2018-01-04 2019-07-0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0841952B2 (en) * 2018-01-25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PT-RS based on a collision between PT-RS and coreset
US10939441B2 (en) * 2018-01-31 2021-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uplink with analog beams
EP3624507B1 (en) * 2018-05-11 2021-03-1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797810B2 (en) * 2018-08-21 2020-10-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antenna panel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99438A1 (en) 2020-03-26
JP7242161B2 (ja) 2023-03-20
JP2019004278A (ja) 2019-01-10
EP3641375A1 (en) 2020-04-22
EP3641375A4 (en) 2020-06-03
US11025329B2 (en) 2021-06-01
EP3641375B1 (en) 2024-06-26
WO2018230246A1 (ja)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2564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704822B (zh) 频谱资源管理装置和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WO2017086011A1 (ja)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TW201906337A (zh) 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WO2018142784A1 (ja) リレー通信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230102698A1 (en) Network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9146219A (ja) 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50758A (ja) 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468286B2 (ja) 装置及び方法
CN112514433B (zh) 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20196279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8230206A1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802089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2401881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11544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1205921A1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TW201811095A (zh) 終端裝置、基地台、方法及記錄媒體
WO201812802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KR20210108960A (ko) 무선 통신에 이용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US1128427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186392A1 (ja) 装置
US202301710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028256B2 (en) Apparatus
WO2020145045A1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