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1922A - 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1922A
TW201301922A TW101121764A TW101121764A TW201301922A TW 201301922 A TW201301922 A TW 201301922A TW 101121764 A TW101121764 A TW 101121764A TW 101121764 A TW101121764 A TW 101121764A TW 201301922 A TW201301922 A TW 2013019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ooperative
collabo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1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2248B (zh
Inventor
yu-xin We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01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1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2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22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其中該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其中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針對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協作集合。依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透過考慮不同傳輸方式的傳輸特性,選擇合理的協作集合來進行協調式多點傳輸,從而能夠提高系統輸送量並達到性能和負載的有效平衡。

Description

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通訊技術領域,尤其係關於一種協作集合(cooperating set)選擇方法和裝置,特別是在例如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增強型長期演進技術)系統中協調式多點(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傳輸下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
協調式多點(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傳輸被視為LTE-A中的一項重要技術,該技術的應用可以擴大細胞內高速傳輸區域的範圍,有效改善細胞邊緣使用者的輸送量及適當地提高系統的總體輸送量。相對於傳統的使用者終端僅被一個傳輸節點(基地台或其他具有資料收發功能的實體)服務的情況,協調式多點傳輸是指透過多個物理上分開的傳輸節點間的動態協調和協作,使其能夠同時為使用者終端提供控制和資料傳輸的服務。
目前主要有兩種協調式多點傳輸方式:聯合處理(JP,Joint Processing)和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CB/CS,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聯合處理是指待傳輸的資料存在於每個傳輸節點處,其又可進一步分為聯合傳輸(JT,Joint Transmission)和動態細胞選擇(DCS,Dynamic Cell Selection)。聯合傳輸是指在同一時刻,從多個傳輸節點同時傳輸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用通道),這意味著到同一個終端的資料是從多個傳輸節點處同時進行傳輸的,以提高接收資料的信號品質或消除其他終端的干擾。動態細胞選擇是指在同一時刻,PDSCH僅從一個傳輸節點處傳輸。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是指數據僅存在於服務細胞,但是使用者的排程和波束形成的決策是依據協作集合內的所有細胞的相關資訊而共同決定的。
由上述可見,無論是對於聯合處理還是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都有協作集合的存在。具體而言,對於聯合處理,協作集合是指直接參與資料傳輸的傳輸節點集合或者間接參與資料傳輸的集合(對於動態細胞選擇的資料傳輸方式,資料傳輸是由多個傳輸節點協作動態完成的,雖然每次只有一個傳輸節點進行資料傳輸)。對於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協作集合是指共用該細胞的排程和波束形成決策的細胞的集合。從理論上來說,協作集合越大,所帶來的性能增益可能越多。然而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協作集合越大,需要在協作集合間傳輸的資料量也越多,尤其是對於聯合處理的傳輸方式,協作集合間傳遞的將不僅僅是細胞間的控制資訊,而且還包括大量的待傳輸資料,對於協作集合間如果採用的不是高容量、低延遲的物理鏈路而言,這會導致協作集合間的資料傳輸延遲,從而影響協調式多點傳輸決策的即時性和有效性,進而影響性能。可見如何合理地選擇協作集合,從而達到性能和負載的有效平衡,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下文中提出了關於本發明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於本發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瞭解。應當瞭解,這個概述並非關於本發明的所有可能概述。它並非意圖確定本發明的關鍵或重要部分,也非意圖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其目的僅僅係以簡化的形式提出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後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
鑒於先前技術的上述情形,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其可以解決或減輕先前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所述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所述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其中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針對所述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協作集合。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協作集合選擇裝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所述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包括:傳輸方式確定單元,用於確定所述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其中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協作集合選擇單元,用於針對所述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協作集合。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用於實現上述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的電腦程式產品。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電腦可讀媒體,其上記錄有用於實現上述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的電腦程式代碼。
依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透過考慮不同傳輸方式的傳輸特點,選擇合理的協作集合來進行協調式多點傳輸,從而能夠提高系統輸送量並達到性能和負載的有效平衡。
在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進行描述。為了清楚和簡明起見,在說明書中並未描述實際實施方式的所有特徵。然而,應該瞭解,在開發任何這種實際實施例的過程中必須做出很多特定於實施方式的決定,以便實現開發人員的具體目標,例如,符合與系統及業務相關的那些限制條件,並且這些限制條件可能會隨著實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此外,還應該瞭解,雖然開發工作有可能是非常複雜和費時的,但對得益於本公開內容的本領域習知技藝者來說,這種開發工作僅僅是例行的任務。
在此,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細節而模糊了本發明,在附圖中僅僅示出了與依據本發明的方案密切相關的裝置結構和/或處理步驟,而省略了與本發明關係不大的其它細節。
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 合選擇方法。
第1圖示出了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如第1圖所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可以包括傳輸方式確定步驟S110以及協作集合選擇步驟S120。
首先,在傳輸方式確定步驟S110中,確定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其中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JP)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CB/CS)。具體地說,可以透過例如讀取系統的組態資訊等方式來確定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
接下來,在協作集合選擇步驟S120中,針對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考慮到該傳輸方式的傳輸特點,依據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協作集合。
較佳地,該無線通訊系統中包括同質網路和異質網路,在協作集合的選擇中,進一步依據同質網路和異質網路的不同干擾特性,採用針對同質網路或異質網路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
依據本發明的上述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的描述,本領域的習知技藝者可以在以上描述的啟示下,考慮到不同傳輸方式各自的傳輸特點和/或同質網路和異質網路的不同干擾特性,設計出相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下面將提出考慮到不同傳輸方式各自的特點和/或同質網路和異質網路的不同干擾特性而採用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 選擇協作集合的具體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習知技藝者應當清楚,本發明不應侷限於以下的具體實施例。
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下的協作集合選擇
在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下的協作集合指的是為排程/波束形成決策的制訂提供各自傳輸節點的排程/波束形成資訊的傳輸節點集合。在協作集合的選擇方式上分為基於細胞和基於終端的。基於細胞的協作集合是指,在某個細胞覆蓋範圍內的所有終端其協作集合都是相同的。基於終端的協作集合是指,針對不同的終端,為其選擇特定的協作集合,每個終端的協作集合可能是不相同的。從性能上而言,基於終端的協作集合的選擇能夠達到更好的性能,然而卻需要更多的基地台與終端之間的交互。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因此下面將分別描述這兩種方式下的協作集合的選擇。
1)基於細胞的協作集合選擇
對於同質網路:針對當前處理細胞,依據距離準則,選擇與該細胞的距離小於預定距離閾值的細胞作為協作集合。具體地說,對於當前處理細胞j,其協作集合CandidateCellSet(j)由符合下列條件的細胞組成: i,|dist(i,j)| MaxDist,則i CandidateCellSet(j),i是任意的一個細胞,dist(i,j)表示計算細胞i和細胞j的中心物理距離,MaxDist表示最大的物理距離閾值,該值的設定可依據工程實施過程中 的實際測量得到。
在一個範例中,如第2圖所示,當前處理細胞(第2圖中的中心細胞)的協作集合由其相鄰細胞(第2圖中的帶斜紋細胞)以及相鄰細胞的相鄰細胞(第2圖中的帶豎紋細胞)構成。對於位於中心細胞邊緣的使用者終端而言,由於距離傳輸節點較遠,其接收的信號衰減較大,同時來自相鄰細胞的干擾也很嚴重,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的重點就是避免相鄰的細胞使用者終端分配到相同的資源(時間、頻率、空間資源),因此相鄰細胞(第2圖中的帶斜紋細胞)的相關排程資訊是肯定需要共用的。而對位於中心細胞但靠近帶斜紋細胞的終端和位於帶斜紋細胞但靠近帶豎紋細胞的終端進行聯合排程的結果,可能會影響位於帶豎紋細胞的終端性能。因此如果將相鄰細胞的相鄰細胞(第2圖中的帶豎紋細胞)的相關排程資訊進行共用,將有利於提高系統的總體輸送量。
對於異質網路:在基於距離準則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當前處理細胞為巨集細胞(macro cell)或者是微細胞(micro cell)、以及巨集細胞與微細胞是否使用相同的細胞編號,選擇協作集合。
在一個範例中,若巨集細胞與處於此巨集細胞覆蓋範圍內的小型基地台(Pico cell)或射頻發射裝置(RRH,Remote Radio Head)使用同一個細胞識別碼(Cell ID),此時該巨集細胞與這些小型基地台或射頻發射裝置的資源是共用的,可將其視為同一個細胞(雖然對於這些資源 的使用方式可能會不同)。則該巨集細胞的協作集合例如可以由其相鄰巨集細胞及這些巨集細胞內的小型基地台和射頻發射裝置所形成的細胞,以及這些相鄰巨集細胞的相鄰巨集細胞組成。如第3圖所示,巨集細胞1與位於其覆蓋範圍內的三個微細胞使用同一個細胞識別碼,則其協作集合由其相鄰巨集細胞(巨集細胞2和3)以及這些巨集細胞內的所有微細胞,以及其相鄰巨集細胞的相鄰巨集細胞(巨集細胞4)組成。
若巨集細胞與處於此巨集細胞覆蓋範圍內的小型基地台(Pico cell)或射頻發射裝置(RRH,Remote Radio Head)使用不同的細胞識別碼(Cell ID),此時該巨集細胞與這些小型基地台或射頻發射裝置的資源是複用的,可將其視為不同的細胞(對於這些資源的使用方式可能會不同)。則該巨集細胞的協作集合可以例如由其覆蓋範圍內的小型基地台和射頻發射裝置形成的細胞,相鄰巨集細胞及這些巨集細胞內的小型基地台和射頻發射裝置所形成的細胞,以及這些相鄰巨集細胞的相鄰巨集細胞組成。如第3圖所示,巨集細胞1與位於其覆蓋範圍內的三個微細胞使用不同的細胞識別碼,則其協作集合由其覆蓋範圍內的三個微細胞,相鄰巨集細胞(巨集細胞2和3)以及這些巨集細胞內的所有微細胞,以及其相鄰巨集細胞的相鄰巨集細胞(巨集細胞4)組成。
對於由小型基地台和射頻發射裝置所形成的微細胞,其協作集合由其所在的巨集細胞(當該微細胞和巨集細胞 使用不同的細胞識別碼)及該巨集細胞的相鄰巨集細胞組成。如第3圖所示,巨集細胞1內的微細胞的協作集合由巨集細胞1(當該微細胞和巨集細胞1使用不同的細胞識別碼)以及巨集細胞1的相鄰巨集細胞(巨集細胞2和3)組成。
顯然地,本發明不侷限於上述範例,本領域的習知技藝者可以依據上述準則而設計出與該範例不同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
2)基於終端的協作集合選擇
基於終端的協作集合選擇需要針對每個終端當前所處的位置及其干擾情況動態地決定其協作集合。其總體流程為首先為該終端(即當前處理終端)選擇候選的協作集合,然後從候選的協作集合中依據一定的準則選擇其協作集合。對於候選協作集合的選擇,可以考慮以終端所在的細胞(即當前處理細胞)為基礎,採用上面的基於細胞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依據當前的網路拓撲是同質還是異質選擇出的協作集協作為候選的協作集合。在進一步的選擇中,考慮採用SLNR(Signal to Leakage and Noise Ratio,信號與洩漏及雜訊比)準則,之所以考慮採用該準則的原因在於,其物理含義表示終端的信號強度與信號洩漏以及雜訊的比值,該值越大,代表當前終端的信號越強,並且對其他終端造成的信號洩漏越小,則對其他終端的干擾也就越小。從協作集合的選擇角度來看,如果終端的SLNR越小 ,對其他終端的干擾可能越大,則為了避免當前終端對其他終端造成的干擾,就需要兩個細胞間交互各自的排程資訊以避免可能的干擾。具體的選擇策略如下: 對於存在的某個使用者終端,對於所有屬於候選協作集合的細胞,即 i j CandidateCellSeti是指某個終端,j是指某個細胞,CandidateCellSet是指所有候選細胞的集合。計算 其中k表示處於細胞j覆蓋範圍內的使用者終端。H i,k 表示使用者終端i所在的細胞和j細胞內的使用者終端的N r ×N t 的通道矩陣。N t 是細胞發射天線的數量,N r 是使用者終端接收天線的數量,w i 是波束形成矩陣,σ 2是高斯白色雜訊的方差。
依據計算得到的SLNR值,如果該值低於某個閾值δ(該值可依據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測量得到),則細胞j將被選入此終端的協作集合。
聯合處理下的協作集合選擇
首先描述聯合傳輸下的協作集合選擇。聯合傳輸下的協作集合選擇相對於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下的協作集合選擇要複雜,其原因在於協作集合選擇的不僅僅是控制資訊交互的集合,而且還是資料共用的協作集合,由於資料共用的量級非常大,如果協作集合非常大,將會導致協作集合間傳輸的資料量非常大,從而導致傳輸時延非常大 進而影響系統性能。同時,聯合傳輸下還需要考慮多使用者傳輸方式,從而形成一個多基地台多使用者的傳輸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性能。因此協作集合應該包括的是形成聯合傳輸的多基地台多使用者集合。
整個協作集合的選擇流程大致如下:首先選擇出候選的協作集合,在選擇出的候選協作集合基礎上,再選擇出協作細胞-使用者的配對集合,形成多細胞多使用者的傳輸模式。下面分別介紹各步驟的詳細流程。
候選協作集合選擇:該集合的含義是,聯合傳輸的細胞及其終端將從這些細胞以及這些細胞內的終端內產生。考慮到同質網路和異質網路的不同,下面將分別考慮不同的網路結構下的候選協作細胞選擇策略。
1)對於同質網路:聯合傳輸方式意味著某個(某些)終端能夠同時接收到來自多個細胞的信號,這意味著這些細胞之間的距離不可能相距很遠。因此候選的協作集合由地理位置上的距離不超過某個閾值的細胞組成。可用如下方式表達:對於某個細胞j,其候選的協作集合CandidateCellSet(j)由符合下列條件的細胞組成: i,|dist(i,j)| MaxDist,則i CandidateCellset(j),i是任意的一個細胞,dist(i,j)表示計算細胞i和細胞j的中心物理距離,MaxDist表示最大的物理距離閾值,該值的設定可依據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測量得到。
2)對於異質網路:如果採用上述的物理距離法來選擇候 選協作集合是不合適的,原因在於:首先巨集細胞和微細胞的發射功率一般都不相同,微細胞的基地台發射功率要小於巨集細胞的基地台發射功率,因此兩者的覆蓋範圍不同,細胞邊緣的使用者信號衰減也不相同。因此和某個細胞相距相同距離的巨集細胞和微細胞,它們對於該細胞內的某個終端而言,其信號品質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除了距離的影響,由於微細胞的存在,可能會對巨集細胞內的終端造成干擾。同時,巨集細胞的基地台也是對微細胞內的終端造成干擾的主要來源,因此應該採用信號品質的準則來選擇候選協作集合。在一個示例中,針對某個細胞(稱為第一細胞)進行候選協作集合選擇,依據信號品質的準則,選擇出合適的細胞形成候選協作集合,其中,合適的細胞對第一細胞邊緣位置上的邊緣使用者的信號品質與第一細胞對該邊緣使用者的信號品質的差值不超過預定差值閾值。更具体的,該細胞邊緣終端接收到的來自第一細胞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信號與干擾及雜訊比)與接收到的來自合適小區的SINR的差值不超過某個閾值。可用如下方式表達:對於某個細胞j,其候選的協作集合CandidateCellSet(j)由符合下列條件的細胞組成: k j i,|SINR(k,j)-SINR(k,i)| MaxSINRDiff,則i CandidateCellSet(j),i是任意的一個細胞,k是位於細胞j的邊緣位置的某個終端,SINR(k,j)表示計算終端k接收到的細胞j的SINR,MaxSINRDiff表示最大的SINR差值,該值的設定可依據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測量得到。需要注意的是, 這裡不侷限於採用SINR來衡量信號品質,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衡量信號品質,例如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號與雜訊比)等。
細胞-使用者集合選擇:從上面得到的候選協作集合內的終端裡面,依據一定的準則選擇一定數量的終端與這些候選協作細胞一起構成聯合傳輸的集合。其具體的流程如下:
1)對於同質網路:
a)假設選出的候選協作集合的個數為M個,從這M個細胞中隨機選取L個細胞,分別為j 1,j 2,…j L ,這L個細胞中的終端總數為L N ,分別為t 1,t 2,…。從L N 個終端中隨機選取K(K<L)個終端u 1,u 2,…u K ,每個細胞都必須為至少一個終端提供服務,由於細胞數目大於終端數目,則至少有一個終端是由多個細胞同時提供服務,形成協調式多點傳輸。則這些終端與候選協作細胞的配對可能性有K L 個。
b)首先從中選擇通道正交性較好的細胞-使用者集合,例如,對於一組候選的集合(U,J),其中,U=u 1,u 2,…u K J=j 1,j 2,…j L ,計算滿足條件的組合,j m j m'u k u k' ,使得,為細胞j m 到使用者u k 的通道矩陣,R依據工程實施中實際測量得到。由此得到通道正交性較好的優選細胞-使用者集合(U',J'),U'=u 1,u 2,…u K J'=j 1,j 2,…j L
c)從(U',J')中選取出整體信號品質最好的細胞-使用者組合 (U",J"),在一個示例中,從(U',J')中選取出使得下面的值為 最大的細胞-使用者組合(U",J"),即,其中SINR(u k ,j m )表示使用者u k 的SINR。需要注意的是,本領域習知技藝者也可以依據本發明的精神,選擇能夠體現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的整體信號品質的其它計算式來進行運算(例如對上式進行加權、平均等修改或變形),而且這裡不侷限於採用SINR來衡量信號品質,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衡量信號品質,例如SNR等。
d)重複a)到c),直到迴圈結束,選擇出最好的細胞-使用者組合(U",J")。
2)對於異質網路:異質網路下的細胞-使用者選擇有其特殊性,其原因在於在異質網路下,如果僅採用通道正交性和信號品質的準則判斷細胞-使用者的配對性能,由於在異質網路中,巨集細胞和微細胞發射功率不同,因此,巨集細胞是造成微細胞信號干擾的重要因素,如果候選協作集合既包含巨集細胞也包含微細胞,可能存在由於巨集細胞終端的信號品質很好,但是這些終端很可能造成對微細胞的嚴重干擾,如果只採用信號品質準則,則微細胞的終端性能就得不到保證,不利於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因此,在採用信號品質準則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儘量減少巨集細胞的終端對微細胞的信號洩漏。考慮到異質網路的特殊性,細胞-使用者的選擇流程如下:
a)假設選出的候選協作集合的個數為M個,從這M個細胞中隨機選取L個細胞,分別為j 1,j 2,…j L ,這L個細胞中的 終端數量為L N ,分別為t 1,t 2,…。從L N 個終端中隨機選取K(K<L)個終端u 1,u 2,…u K ,每個細胞都必須為至少一個終端提供服務,由於細胞數目大於終端數目,則至少有一個終端是由多個細胞同時提供服務,形成協調式多點傳輸。則這些終端與候選協作細胞的配對可能性有K L 個。
b)首先從中選擇通道正交性較好的細胞-使用者集合,例如,對於一組候選的集合(U,J),其中,U=u 1,u 2,…u K J=j 1,j 2,…j L ,計算滿足條件的組合,j m j m'u k u k' ,使得,為細胞j m 到使用者u k 的通道矩陣,R依據工程實施中實際測量得到。由此得到通道正交性較好的優選細胞-使用者集合(U',J'),U'=u 1,u 2,…u K J'=j 1,j 2,…j L
c)從(U',J')中選取出使得系統整體信號品質最好的細胞-使用者組合(U",J"),在一個示例中,從(U',J')中選取出使得下面的值為最大的細胞-使用者組合(U",J"),即 ,其中SINR(u k ,j m )表示使用者u k 的 SINR。需要注意的是,本領域習知技藝者也可以依據本發明的精神,選擇能夠體現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的整體信號品質的其它計算式來進行運算(例如對上式進行加權、平均等修改或變形),而且這裡不侷限於採用SINR來衡量信號品質,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衡量信號品質,例如SNR等。
d)從(U",J")中選擇巨集細胞對微細胞造成的干擾小於預定干擾閾值的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在一個示例中, MacroCell(j) J" MicroCell(j) J"MacroCell是指包含於U"內的巨集細胞集合,MicroCell是指包含於U"內的微細胞集合,計算下列條件是否滿足 其中k表示處於微細胞j覆蓋範圍內的且屬於U"的使用者終端。H i,k 表示細胞i和使用者終端k的通道矩陣。w i 是波束形成矩陣,Q依據工程實施中實際測量得到。若不滿足條件,則重複c),選擇次優的細胞-使用者組合(U",J")。
e)重複a)到d),直到迴圈結束,選擇出最好的細胞-使用者組合(U",J")。
動態細胞選擇下的協作集合選擇可以與聯合傳輸下的協作集合選擇相似,區別在於動態細胞選擇下的協作集合選擇在進行細胞-使用者配對過程中有一個限制,如果某個使用者已經和某個細胞配對,則不能有其他的細胞再和該使用者配對。因此,對動態細胞選擇下的協作集合選擇,這裡不再贅述。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以下將結合附圖描述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合選擇裝置。
第4圖示出了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合選擇裝置的方塊圖,其中,為了簡明起見僅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密切相關的部分。該協作集合選擇裝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在協作集合選擇裝置400中,能夠執行以上參考第1圖所 描述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
如第4圖所示,協作集合選擇裝置400可以包括傳輸方式確定單元410和協作集合選擇單元420。
其中,傳輸方式確定單元410可以用於確定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其中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協作集合選擇單元420可以用於針對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協作集合。
透過閱讀前述的相應處理的描述,協作集合選擇裝置400及其各個組成單元的功能如何實現就變得很清楚了,所以在此不再贅述。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第4圖所示的協作集合選擇裝置400的結構僅僅是示例性的,本領域習知技藝者可以依據需要對第4圖所示的結構框圖進行修改。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習知技藝者而言,能夠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和裝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驟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計算裝置(包括處理器、儲存媒體等)或者計算裝置的網路中,以硬體、韌體、軟體或者它們的組合加以實現,這是本領域習知技藝者在閱讀了本發明的說明的情況下運用他們的基本程式設計技能就能實現的。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透過在任何計算裝置上運行一個程式或者一組程式來實現。所述計算裝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裝置。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也可以僅僅透過提供 包含實現所述方法或者裝置的程式碼的程式產品來實現。也就是說,這樣的程式產品也構成本發明,並且儲存有這樣的程式產品的儲存媒體也構成本發明。顯然,所述儲存媒體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儲存媒體質或者將來所開發出來的任何儲存媒體。
還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發明的裝置和方法中,顯然,各部件或各步驟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組合的。這些分解和/或重新組合應視為本發明的等效方案。並且,執行上述系列處理的步驟可以自然地按照說明的順序按時間循序執行,但是並不需要一定按照時間循序執行。某些步驟可以並行或彼此獨立地執行。
雖然已經詳細說明了本發明及其優點,但是應當理解在不脫離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改變、替代和變換。而且,本申請的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S110‧‧‧傳輸方式確定步驟
S120‧‧‧協作集合選擇步驟
400‧‧‧協作集合選擇裝置
410‧‧‧傳輸方式確定單元
420‧‧‧協作集合選擇單元
第1圖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的 流程圖。
第2圖表示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下針對集群網路的協作集合選擇的示例性示意圖。
第3圖表示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下針對異質網路的協作集合選擇的示例性示意圖。
第4圖表示出了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集合選擇裝置的方塊圖。
S110‧‧‧傳輸方式確定步驟
S120‧‧‧協作集合選擇步驟

Claims (16)

  1. 一種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中,該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一傳輸方式,其中該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針對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一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該協作集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中包括一同質網路與一異質網路,在該協作集合的選擇中,進一步依據該同質網路與該異質網路的不同干擾特性,採用針對該同質網路或該異質網路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其中在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是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的情況下,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包括一基於細胞的選擇機制,其中對於待選擇協作集合的一第一細胞,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同質網路中,依據一距離準則,選擇與該第一細胞的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閾值的一個或複數個細胞作為協作集合,而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異質網路,在基於該距離準則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該第一細胞為一巨集細胞還是一微細胞、以及該巨集細胞及其覆蓋範圍內之微細胞是否使用一相同的細胞編號,選擇該協作集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其中在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是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的情況下,與之相適應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包括一基於終端的選擇機制,其中對於待選擇協作集合的一第一終端以及該第一終端所位於的一第一細胞,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同質網路中,依據一距離準則,選擇與該第一細胞的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閾值的一個或複數個細胞作為一候選協作集合,而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異質網路中,在該距離準則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該第一細胞為一巨集細胞還是一微細胞、以及該巨集細胞及其覆蓋範圍內之微細胞是否使用一相同的細胞編號,選擇該候選協作集合,然後,在該候選協作集合中,依據一信號與洩漏及雜訊比SLNR準則,選擇SLNR低於一預定SLNR閾值的細胞作為該第一終端的協作集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其中在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是聯合處理的情況下,首先選擇出一候選的協作集合,在選擇出的該候選協作集合基礎上,再選擇出一協作細胞-使用者的配對集合,以形成一多細胞多使用者的傳輸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其中關於該候選協作集合的選擇,對於待選擇協作集合的一第一細胞,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同質網路中,依據一距離準則,選擇出與該第一細胞的一物理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閾值的一個或複數個細胞形成一候選協作集合,而若該 第一細胞位於該異質網路中,依據一信號品質的準則,選擇出一個或複數個合適的細胞形成該候選協作集合,該合適的細胞對處於該第一細胞邊緣的一邊緣使用者的信號品質與該第一細胞對該邊緣使用者的信號品質的一差值不超過一預定差值閾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其中關於該協作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的選擇,對於該同質網路,首先選擇出一正交性大於預定正交性閾值的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其次依據信號品質的準則,選擇整體信號品質最好的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而對於該異質網路,在該同質網路的選擇基礎上,再選擇巨集細胞對微細胞造成的干擾小於一預定干擾閾值的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
  8. 一種協作集合選擇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中,該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包括:一傳輸方式確定單元,用於確定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一傳輸方式,其中該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一協作集合選擇單元,用於針對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一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一協作集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中包括一同質網路與一異質網路,該協作集合選擇單元在該協作集合的選擇中,進一步依據 該同質網路與該異質網路的不同干擾特性,採用針對該同質網路或該異質網路的協作集合選擇機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其中在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是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的情況下,該協作集合選擇機制包括一基於細胞的選擇機制,其中對於待選擇協作集合的一第一細胞,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同質網路中,依據距離準則,選擇與該第一細胞的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閾值的一個或複數個細胞作為協作集合,而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異質網路,在基於該距離準則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該第一細胞為一巨集細胞還是一微細胞、以及該巨集細胞及其覆蓋範圍內之微細胞是否使用一相同的細胞編號,選擇該協作集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其中在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是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的情況下,該協作集合選擇機制包括一基於終端的選擇機制,其中對於待選擇協作集合的一第一終端以及該第一終端所位於的一第一細胞,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同質網路中,依據一距離準則,選擇與該第一細胞的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閾值的一個或複數個細胞作為一候選協作集合,而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異質網路中,在基於該距離準則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該第一細胞為巨集細胞還是微細胞、以及該巨集細胞及其覆蓋範圍內之微細胞是否使用一相同的細胞編號,選擇該候選協作集合,然後,在該候選協作集合中,依據一信號與洩漏及雜訊比SLNR準則, 選擇SLNR低於一預定SLNR閾值的細胞作為該第一終端的協作集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其中在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是聯合處理的情況下,首先選擇出一候選的協作集合,在選擇出的該候選協作集合基礎上,再選擇出一協作細胞-使用者的配對集合,以形成一多細胞多使用者的傳輸模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其中關於該候選協作集合的選擇,對於待選擇協作集合的一第一細胞,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同質網路中,依據一距離準則,選擇出與該第一細胞的一物理距離小於一預定距離閾值的一個或複數個細胞形成一候選協作集合,而若該第一細胞位於該異質網路中,依據一信號品質的準則,選擇出一個或複數個合適的細胞形成該候選協作集合,該合適的細胞對處於該第一細胞邊緣的一邊緣使用者的信號品質與該第一細胞對該邊緣使用者的信號品質的一差值不超過一預定差值閾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協作集合選擇裝置,其中關於協作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的選擇,對於該同質網路,首先選擇出一正交性大於預定正交性閾值的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其次依據信號品質的準則,選擇整體信號品質最好的細胞-使用者配對集合;而對於該異質網路,在該同質網路的選擇基礎上,再選擇巨集細胞對微細胞造成的干擾小於一預定干擾閾值的細胞-使用者配對 集合。
  15. 一種使電腦執行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的程式產品,該方法包括:確定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一傳輸方式,其中該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針對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一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該協作集合。
  16. 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儲存媒體上儲存有電腦可執行指令,該電腦可執行指令在被處理器執行時,使得電腦執行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協作集合選擇方法,該方法包括:確定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一傳輸方式,其中該傳輸方式為聯合處理或協調排程/協調波束形成;以及針對該無線通訊系統所採用的傳輸方式,依據與之相適應的一協作集合選擇機制來選擇該協作集合。
TW101121764A 2011-06-28 2012-06-18 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 TWI472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0226.9A CN102857934B (zh) 2011-06-28 2011-06-28 合作集合选择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1922A true TW201301922A (zh) 2013-01-01
TWI472248B TWI472248B (zh) 2015-02-01

Family

ID=4740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1764A TWI472248B (zh) 2011-06-28 2012-06-18 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9401785B2 (zh)
EP (2) EP2728921B1 (zh)
JP (1) JP5867600B2 (zh)
KR (1) KR101591204B1 (zh)
CN (2) CN102857934B (zh)
AR (1) AR086602A1 (zh)
ES (1) ES2755788T3 (zh)
TW (1) TWI472248B (zh)
WO (1) WO20130003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3157A (zh) * 2013-04-01 2014-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宏基站与低功率基站共小区的协同处理方法及***
WO2015122822A1 (en) * 2014-02-11 2015-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verage determination using correlated radio condition measurements and position estimates
US9602174B2 (en) 2014-04-08 2017-03-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rotocol for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access points in overlapped basic service set (OBSS) environment
KR101600955B1 (ko) * 2014-07-16 2016-03-0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5471488B (zh) * 2014-08-20 202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小区波束形成方法和装置
CN104507152B (zh) * 2014-11-28 2018-04-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调度的异构网络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
CN104618003A (zh) * 2014-12-26 2015-05-1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CoMP下行***中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相应的***
US9444533B1 (en) * 2015-05-22 2016-09-1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thod to improve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pairing in a network
JP6093058B1 (ja) * 2016-02-23 2017-03-08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0404330B1 (en) * 2017-04-07 2019-09-03 Sprint Spectrum L.P.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et size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CN107484177B (zh) * 2017-08-08 2019-10-2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实现异构网下行协作多点传输的方法
US10432272B1 (en) * 2018-11-05 2019-10-01 XCOM Labs, Inc. Vari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US10756860B2 (en) 2018-11-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10812216B2 (en) 2018-11-05 2020-10-20 XCOM Labs, Inc.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scheduling
US10659112B1 (en) 2018-11-05 2020-05-19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JP7462404B2 (ja) * 2019-11-28 2024-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2891B1 (ko) * 2009-01-30 2015-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적응적 CoMP 방식 선택 방법
WO2010101431A2 (en) * 2009-03-04 2010-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p operation and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107260A2 (en) * 2009-03-20 2010-09-23 Lg Electronics Inc. The method for receiving a signal at a user equipment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54199B (zh) * 2009-03-31 2015-01-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无线通信中自适应协作传输的方法、***和发射机
JP2010258612A (ja) * 2009-04-22 2010-11-11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8938247B2 (en) 2009-04-23 2015-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
KR101608782B1 (ko) * 2009-06-05 2016-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CoMP 방식에서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WO2010148536A1 (zh) * 2009-06-23 2010-12-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多点传输***中的传输方案确定方法和设备
US20120225753A1 (en) * 2009-07-10 2012-09-06 Sns Care Co., Ltd. Rowing Machine Exercise-Assisting Device
CN101989868B (zh) * 2009-08-05 2014-10-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小区协同传输方法、中央控制器以及用户设备
US9014138B2 (en) * 2009-08-07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carrier for multi-carrier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operation
CN101997583B (zh) * 2009-08-21 2015-07-01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的上行多用户mimo用户配对方法和装置
JP2011082833A (ja) * 2009-10-07 2011-04-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基地局装置
JP5210278B2 (ja) * 2009-10-05 2013-06-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559800B1 (ko) * 2009-10-25 2015-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oMP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38067B1 (ko) * 2009-10-28 2018-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상향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2498410B1 (en) * 2009-10-30 2013-10-23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364162B2 (en) * 2010-01-14 2013-01-29 Hitachi, Ltd. UE initiated frequency partitioning based CoMP scheme for downlink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JP5540836B2 (ja) * 2010-03-31 2014-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691245B2 (ja) * 2010-05-27 2015-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N101951307B (zh) * 2010-09-24 2013-01-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在CoMP下的小区协作集的选择方法
CN103229558B (zh) * 2010-12-03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用户设备移动性支持的***和方法
US9281876B2 (en) * 2011-03-22 2016-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erform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57642B2 (en) * 2011-06-08 2013-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coordinating set of cells for multipoint reception of uplink transmission from a mobile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91204B1 (ko) 2016-02-02
US20140112288A1 (en) 2014-04-24
EP2728921A4 (en) 2015-03-11
KR20140040829A (ko) 2014-04-03
ES2755788T3 (es) 2020-04-23
CN107196728A (zh) 2017-09-22
US9401785B2 (en) 2016-07-26
JP2014523169A (ja) 2014-09-08
CN102857934B (zh) 2017-04-26
WO2013000336A1 (zh) 2013-01-03
TWI472248B (zh) 2015-02-01
EP2728921A1 (en) 2014-05-07
CN107196728B (zh) 2019-07-09
US10038524B2 (en) 2018-07-31
EP2728921B1 (en) 2019-11-13
JP5867600B2 (ja) 2016-02-24
CN102857934A (zh) 2013-01-02
AR086602A1 (es) 2014-01-08
EP3624480A1 (en) 2020-03-18
US20160164650A1 (en) 2016-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2248B (zh) 協作集合選擇方法和裝置
Liu et al. Load aware joint CoMP clustering and inter-cell resource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ultra dense cellular networks
Qamar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 for LTE-A
Mukherjee et al. Edge computing-enabled cell-free massive MIMO systems
Cao et a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ultradense networks: A user-centric coalition formation game approach
Pantisano et al.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cooperative femtocell networks: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Simsek et al. Multiconnectivity in multicellular, multiuser systems: A matching-based approach
Du et al. “Wireless networks without edges”: Dynamic radio resource clustering and user scheduling
Biermann et al. CoMP clustering and backhaul limitations in cooperative cellular mobile access networks
CN103906253B (zh) 一种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及***
Marabissi et al. An optimized CoMP transmission for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ing eICIC approach
WO2015184884A1 (zh) 基于小区间协作的异构网服务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2186212A (zh) 一种小区间协作调度方法、***和用户设备
Rezaei et al. Robus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operative MISO-NOMA-bas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ang et al. Coordinated scheduling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LTE macro and small cell deployments
Verma et al. A survey on Multi-AP coordination approaches over emerging WLANs: Future directions and open challenges
Ghosh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in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 A survey
WO2010139137A1 (zh) 协作多输入多输出的处理方法及中继站
Wang et al. Locally cooperativ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small cell networks with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 potential game approach
Wong et al. Distributed joint AP grouping and user association for MU-MIMO networks
Yuan et al. Adaptive Channel Detection for Full-Duplex IAB Systems on Unlicensed Bands
Jie et al. A CoMP-Based outage compensation solution for heterogeneous femtocell networks
Bartoli et al. Efficient matching for almost blank subframes allocation in ultra dense networks
Zhao et al. Location-based bidirectional user scheduling and mode selection in full-duplex system
Zhang Interference graph construction for D2D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and missing rate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