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7521A - Method of producing substrate provided with nano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producing substrate provided with nano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7521A
TW201247521A TW101104920A TW101104920A TW201247521A TW 201247521 A TW201247521 A TW 201247521A TW 101104920 A TW101104920 A TW 101104920A TW 101104920 A TW101104920 A TW 101104920A TW 201247521 A TW201247521 A TW 2012475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nanostructure
block copolymer
layer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4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4072B (zh
Inventor
Shigenori Fujikawa
Harumi Hayakawa
Takahiro Senzaki
Ken Miyagi
Original Assignee
Riken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ken,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ken
Publication of TW201247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7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4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40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 B81C1/0001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 B81C1/00023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without movable or flexible elements
    • B81C1/00031Regular or irregular arrays of nanoscale structures, e.g. etch mask lay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16Coa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168Finishing the coated layer, e.g. drying, baking, soak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03F7/32Liquid compositions therefor, e.g. developers
    • G03F7/325Non-aqueous com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0272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for lift-off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105After-treatment
    • H01L21/311Etching the insulating layers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ans
    • H01L21/31127Etch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31133Etching organic layers by chem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220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2201/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 B81C2201/0101Shaping material; Structuring the bulk substrate or layers on the substrate; Film patterning
    • B81C2201/0147Film patterning
    • B81C2201/0149Forming nanoscale microstructures using auto-arranging or self-assembl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Description

20124752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利用嵌段聚合物 上形成奈米構造體之基板之方法。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 1年2月 特願 20 1 1 -030274 號、2011 年 9 戶 之特願 20 1 1 - 1 98764 號、201 1 年 ί 請之特願20 1 1 - 1 98765號主張優先 文中。 【先前技術】 近年來,隨著大規模積體電碟 而要求加工更纖細構造體之技術。 用藉由使相互非相溶性之聚合物彼 物之自身組織化而形成之相分離構 方法(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 由於利用嵌段聚合物之相分離 利用微相分離而形成自身組織化奈 排列。爲實現該等位置控制及配向 圖型控制相分離圖型之石墨磊晶法 利用基板之化學狀態差異而控制相 之方法(參照例如非專利文獻1 ) 由嵌段共聚物之奈米相分離構 物區域之方法大致分成液相型與乾 之相分離,製造於基板 15日於日本提出申請之 3 1 2日於日本提出申請 >月12日於日本提出申 權’其內容均援用於本 ,(LSI )之更微細化, 對於該願望,揭示有利 此結合而成之嵌段聚合 造,形成更微細圖型之 ,故必須僅在特定區域 米構造,且朝所需方向 控制,而提案藉由引導 (graphoepitaxy),與 分離圖型之化學磊晶法 > 造選擇性去除特定聚合 燥型兩種(參照例如專 -5- 201247521 利文獻2)。乾燥型之方法(乾蝕刻)係將反應性氣體吹 向奈米相分離構造,藉由聚合物對該乾燥氣體之分解速度 差異而選擇性去除之方法。另一方面,液相型之方法(溶 液蝕刻)可視需要選擇性分解奈米相分離構造中之特定聚 合物區域之聚合物後,將該奈米相分離構造浸漬於顯像液 中,優先溶解去除特定之相部分之方法。溶液触刻一般係 利用水溶液爲主之顯像液。此係基於可認爲係聚合物分解 而形成之物質對於水溶液之溶解性之高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8-3649 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12768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Proceedings of SPIE,第 7637 卷,第 76370G-1 ( 201 0 年)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在乾蝕刻之情況下,即使於聚合物對乾燥氣體之分解 速度較慢之聚合物區域表面亦容易分解去除。因此,難以 正確反映所得奈米圖型尤其是高度方向之奈米相分離構造 。而且,乾蝕刻一般係在減壓氛圍中進行,故難以進行連 續製程,且需要用以減壓之設備或用以導入反應性氣體之 -6- 201247521 設備,而使製程變昂貴。 另一方面,溶液蝕刻並不需要該種昂貴設備。然而, 由於水之表面張力極高,故使用水溶液爲主之顯像液時, 蝕刻操作及蝕刻後之乾燥過程中,會有引起形成的奈米構 造(奈米圖型)崩塌等之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係提供一種 利用嵌段共聚物之相分離,製造表面具備有更正確地反映 奈米相分離構造之奈米構造體之基板之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構成。 亦即,本發明之第一樣態爲一種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 之基板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具有下述步驟: 於基板上形成含有鍵結有複數種嵌段之嵌段共聚物之 層後,加熱該層,使該層相分離之相分離步驟, 使前述層中,由構成前述嵌段共聚物之複數種嵌段中 之至少一種嵌段所組成之相之至少一部分分解之分解步驟 ,及使前述層浸漬於顯像液中,選擇性去除含有在前述分 解步驟中分解之嵌段之相的選擇性去除步驟, 且前述顯像液係以SP値爲7.5~n .5 ( cal/cm3 ) 1/2, 且在25°C之蒸氣壓未達2.1kPa之有機溶劑或可經烷基、 烷氧基、鹵素原子取代之苯作爲主成分。 本說明書及本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嵌段」意指構成嵌 段共聚物之僅鍵結同種構成單位之部分構成成分。 201247521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製造於基板上具備有更正 確反映奈米相分離構造之奈米構造體之基板之方法。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的製造方法具有 下述步驟:於基板上形成含有鍵結有複數種嵌段之嵌段共 聚物之層後,加熱該層,使該層相分離之相分離步驟;使 前述層中,由構成前述嵌段共聚物之複數種嵌段中之至少 一種嵌段所組成之相之至少一部分分解之分解步驟;及使 前述層浸漬於顯像液中,選擇性去除含有在前述分解步驟 中分解之嵌段之相的選擇性去除步驟, 且前述顯像液係以SP値爲7.5〜1 1.5 ( cal/cm3 ) 1/2, 且在25°C之蒸氣壓未達2.1kPa之有機溶劑或可經烷基、 烷氧基、鹵素原子取代之苯作爲主成分。 含有鍵結複數種嵌段之嵌段共聚物之層係藉由相分離 而形成使構成嵌段聚合物之各成分分離之構造。本發明中 ,首先,可藉由使相分離構造中之至少一種相殘留之方式 ,選擇性去除該相分離構造中之一或複數種相,因而於基 板上形成自殘留之相形成之奈米構造體。又,藉由適當調 整基板上形成之相分離構造之大小及形狀,可於基板上形 成所需形狀或大小之奈米構造體。 本發明中,作爲溶液蝕刻中使用之顯像液,藉由以 201247521 SP値(溶解參數)在特定範圍之有機溶劑作爲主成分, 可不伴隨圖型之崩塌,而選擇性去除奈米相分離構造中之 特定相。且,藉由使顯像液之成爲主成分之有機溶劑在 25°C之蒸氣壓低至未達2.1kPa,於通常之微影步驟中使用 之覆液顯像中,可抑制顯像液有機溶劑之局部揮發,可獲 得面內均勻性良好之圖型。又,本發明藉由使用既有之半 導體製程中實際廣泛使用之有機溶劑中之SP値與蒸氣壓 在前述範圍內者,而成爲簡易且可大量處理之圖型化製程 〇 又,本發明中,作爲溶液蝕刻中使用之顯像液,藉由 以可經烷基、烷氧基、鹵素原子取代之苯作爲主成分,因 而可不伴隨圖型之崩塌,而選擇性去除奈米相分離構造中 之特定相。且,本發明藉由使用既有之半導體製程中實際 廣泛使用之有機溶劑中,以特定構造之化合物作爲主成分 者,而成爲簡易且可大量處理之圖型化製程。 以下’針對各步驟及其中使用之材料,更詳細加以說 明。 <嵌段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爲僅結合同種構成單位之部分構成成分( 嵌段)經複數結合而成之高分子。構成嵌段共聚物之嵌段 種類可爲兩種,亦可爲三種以上。 本發明中,構成嵌段共聚物之複數種嵌段只要是引起 相分離之組合即無特別限制,但較好爲相互非相溶之嵌段 -9- 201247521 彼此之組合。又,較好爲由構成嵌段共聚物之複數種嵌段 中之至少一種嵌段所成之相比由其他種類之嵌段所構成之 相可更容易地選擇性去除之組合。 至於嵌段共聚物列舉爲例如結合以苯乙烯或其衍生物 作爲構成單位之嵌段與以(甲基)丙烯酸酯作爲構成單位 之嵌段而成之嵌段共聚物,結合以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作爲 構成單位之嵌段與以環己烷或其衍生物作爲構成單位之嵌 段而成之嵌段共聚物,及結合以環氧烷作爲構成單位之嵌 段與以(甲基)丙烯酸酯作爲構成單位之嵌段而成之嵌段 共聚物等。又,所謂「(甲基)丙烯酸酯」意指於α位鍵 結氫原子之丙烯酸酯,與於α位鍵結甲基之甲基丙烯酸酯 之一者或兩者。 至於(甲基)丙烯酸酯列舉爲例如(甲基)丙烯酸之 碳原子上鍵結烷基或羥基烷基等取代基而成者。至於作爲 取代基使用之烷基列舉爲碳原子數1〜10之直鏈狀、分支 狀或環狀烷基。至於(甲基)丙烯酸酯具體而言列舉爲(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 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 (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 )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 酸蒽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 3,4-環氧基環己基甲烷、(甲基)丙烯酸丙基三甲氧基矽 烷等。 至於苯乙烯之衍生物列舉爲例如α-甲基苯乙烯、2 -甲 -10- 201247521 基本乙稀、3 -甲基苯乙燃、4 -甲基苯乙嫌、4 -第三丁基苯 乙烯、4-正辛基苯乙烯、2,4,6-三甲基苯乙烯、4_甲氧基 苯乙烯、4·第三丁氧基苯乙烯、4_羥基苯乙烯、4_硝基苯 乙烯、3 -硝基苯乙烯、4 -氯苯乙烯' 4 -氟苯乙烯、4 -乙醯 氧基乙烯基苯乙烯、乙烯基環己烷、4_乙烯基苄基氯、b 乙烯基萘、4-乙烯基聯苯、乙烯基-2_吡咯烷酮、9_乙烯 基蒽、乙烯基吡啶等》 至於矽氧烷之衍生物舉例爲例如二甲基矽氧烷、二乙 基矽氧烷、二苯基矽氧烷、甲基苯基矽氧烷等。 至於環氧烷列舉爲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異丙烷 、環氧丁烷等。 本發明中’較好使用結合以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作爲構 成單位之嵌段與以(甲基)丙烯酸酯作爲構成單位之嵌段 而成之嵌段共聚物。具體而言,列舉爲聚苯乙烯-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PS-PMMA )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 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第三 丁醋)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燃酸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聚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丙烯 酸乙酯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丙烯酸第三丁酯)嵌 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聚丙烯酸嵌段共聚物等。本發明中 ,較好使用PS-PMMA嵌段共聚物。 構成嵌段共聚物之各嵌段之質量平均分子量(Mw) (以凝膠滲透層析法測量之聚苯乙烯換算基準)只要是可 引起相分離之大小即無特別限制,但較好爲5000〜500000 201247521 ’更好爲5000〜400000,又更好爲5000~300000。 又嵌段共聚物之分散度(Mw/Mn)較好爲1.0〜3.0, 更好爲1·〇~1.5,又更好爲1.0〜1.2。又,Μη表示數平均 分子量》 又,以下中,構成嵌段共聚物之嵌段中,以後續步驟 中未選擇性去除之嵌段稱爲ΡΑ嵌段,經選擇性去除之聚 合物稱爲Ρβ嵌段。例如,含有PS-PMMA嵌段共聚物之層 經相分離後,藉由對該層進行分解處理及顯像液處理,而 選擇性去除由ΡΜΜΑ所成之相。該情況下,PS爲ΡΑ嵌段 ,ΡΜΜΑ爲ΡΒ嵌段。 本發明中,選擇性去除之相(亦即,由ΡΒ嵌段所成 之相)之形狀或大小係依據構成嵌段共聚物之各嵌段之成 分比,或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來規定。例如,藉由使嵌段 共聚物中所佔之ΡΒ嵌段之每體積之成分比較小,可形成 使由Ρβ嵌段所成之相以螺旋狀存在於由ΡΑ嵌段所成之相 中之螺旋構造。另一方面,藉由使嵌段共聚物中所佔之Ρβ 嵌段與Pa嵌段之每體積之成分比爲相同程度,可使由Pa 嵌段所成之相與由Ρβ嵌段所成之相交互層合而形成層狀 構造。又,藉由增大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可增大各相之 大小。 <基板> 基板只要是其表面上可塗佈含有嵌段共聚物之溶液者 ,則其種類並無特別限制。列舉爲例如,矽、銅、鉻、鐵 -12- 201247521 、鋁等金屬;由玻璃、氧化鈦、二氧化矽、雲母等無機物 所成之基板;由丙烯酸系板、聚苯乙烯、纖維素、纖維素 乙酸酯、酚樹脂等有機化合物所成之基板等。 又,本發明中使用之基板之大小或形狀並無特別限制 。基板未必需具有平滑之表面,而可適當選擇各種材質或 形狀之基板。例如,可使用各樣之具有曲面之基板、表面 爲凹凸形狀之平板、薄片狀等之各種形狀之基板。 基板亦可爲基板表面具備供電子性之基板。若爲具備 供電子性之基板,則可引起與金屬離子間之氧化還原反應 (流電(galvanic)取代反應)。至於該種基板列舉爲例 如矽晶圓、銅、鉻、鐵、鋁等金屬製之基板等。此外,亦 可爲在聚碳酸酯、或玻璃(石英玻璃等)基板等之表面上 具備有矽薄膜等之供電子性膜,藉此在基板表面引起利用 氧化還原反應之流電取代而成之基板。 <基板洗淨處理> 在形成含嵌段共聚物之層之前,可先洗淨基板表面。 藉由洗淨基板表面,會有後續之中性化反應處理良好地進 行之情況。 洗淨處理可利用過去習知之方法,例如氧電漿處理、 臭氧氧化處理、酸鹼處理、化學修飾處理等。例如,將基 板浸漬於硫酸/過氧化氫水溶液等之酸溶液中之後,經水 洗、乾燥。隨後,可於該基板表面形成含嵌段共聚物之層 -13- 201247521 <中性化處理> 所謂「中性化處理」意指以使與構成嵌段共聚物之任 一嵌段亦具有親和性之方式改變基板表面之處理。藉由進 行中性化處理,可抑制因相分離而使僅由特定嵌段所成之 相與基板表面接觸。因此,在形成含嵌段共聚物之層之前 ,較好依據使用之嵌段共聚物之種類,對基板表面進行中 性化處理。尤其,爲了利用相分離而對基板表面形成垂直 方向配向之層狀構造或螺旋構造,較好預先對基板表面進 行中性化處理。 具體而言,作爲中性化處理列舉爲於基板表面上形成 含有與構成嵌段共聚物之任一嵌段具有親和性之底塗劑之 薄膜(中性化膜)之處理等。 至於該種中性化膜可使用由樹脂組成物所成之膜。作 爲底塗劑使用之樹脂組成物可依據構成嵌段共聚物之嵌段 種類,由使用於薄膜形成之過去習知之樹脂組成物中適當 選擇。作爲底塗劑使用之樹脂組成物可爲熱聚合性樹脂組 成物,亦可爲正型光阻組成物或負型光阻組成物等感光性 樹脂組成物。 另外,中性化膜亦可爲非聚合性膜。例如,亦可較好 地使用由苯乙基三氯矽烷、十八烷基三氯矽烷、六甲基二 矽氮烷等底塗劑所成之矽氧烷系有機單分子膜作爲中性化 膜。 由該等底塗劑所成之中性化膜可利用慣用方法形成。 -14- 201247521 與構成嵌段共聚物之任一嵌段亦具有親和性之底塗劑 列舉爲例如含任一種構成嵌段共聚物之各嵌段之構成單位 之樹脂組成物,或含任一種與構成嵌段共聚物之嵌段之親 和性高的構成單位之樹脂等。 例如,使用PS-ΡΜΜΑ嵌段共聚物時,底塗劑較好使 用含有以PS與PMMA二者作爲構成單位之樹脂組成物; 含有與PS之親和性高之部位的芳香環等、及與PMM A之 親和性高之部位之極性高的官能基等二者之化合物或組成 物。 含有PS與PMMA二者作爲構成單位之樹脂組成物列 舉爲例如PS與PMMA之無規共聚物、PS與PMMA之交 替聚合物(各單體交互共聚合者)等》 又,含有與PS親和性高之部位及與PMMA親和性高 之部位二者之組成物列舉爲例如使作爲單體之至少具有芳 香環之單體與具有極性高之取代基之單體聚合而獲得之樹 脂組成物。具有芳香環之單體列舉爲具有苯基、聯苯基( biphenyl )、莽基(fluorenyl )、萘基、恵基(anthryl ) 、菲基等自芳香族烴之環去除一個氫原子而成之基;及構 成該等基之環之碳原子之一部分經氧原子、硫原子、氮原 子等雜原子取代之雜芳基等之單體。又,作爲具有極性高 之取代基之單體列舉爲具有三甲氧基矽烷基、三氯矽烷基 、羧基、羥基、氰基、烷基之氫原子之一部分經氟原子取 代之羥基烷基等之單體。 此外,含有與P S之親和性高之部位及與PMMA之親 -15- 201247521 和性高之部位二者之化合物列舉爲苯乙基三氯矽烷等含有 芳基及極性高之取代基二者之化合物;及烷基矽烷化合物 等之含有烷基及極性高之取代基二者之化合物等。 <引導圖型之形成1> 基板表面上在形成含有嵌段共聚物之層之前,可具有 預先形成圖型而成之引導圖型。藉此,可依據引導圖型之 形狀·表面特性控制相分離構造之排列構造。例如,不具 有引導圖型時即使是形成有無規指紋狀之相分離構造之嵌 段共聚物,仍可藉由於基板表面導入光阻膜之溝槽構造, 獲得沿著其溝槽配向之相分離構造。亦可藉由該原理而導 入引導圖型。至於引導圖型可利用例如具有L/S圖型,或 接觸孔圖型等之物理形狀之構造。又藉由使引導圖型之表 面具備與構成嵌段共聚物之任一聚合物之親和性,亦可容 易地形成對於基板表面成垂直方向配向之由層狀構造或螺 旋構造所成之相分離構造。 至於基板表面上具備引導圖型之基板,可使用例如預 先形成金屬之圖型之基板。又,可使用利用微影法或壓印 法,於基板表面上形成圖型者。該等中,較好爲使用微影 法者。例如,可於基板表面上形成由與構成嵌段共聚物之 任一聚合物具有親和性之光阻組成物所成之膜後,透過形 成有特定圖型之遮罩,利用光、電子束等輻射線進行選擇 性曝光,藉由施以顯像處理,而形成引導圖型。又,對基 板進行中性化處理時,較好在中性化處理後,於中性化膜 -16- 201247521 之表面上形成引導圖型。 使用含有藉由酸之作用而增大對鹼顯像液之溶解性之 基材成分及藉由曝光產生酸之酸產生劑成分之正型光阻組 成物,可形成具有物理形狀之引導圖型。該正型光阻組成 物中,經輻射線照射(曝光)時,自酸產生劑產生酸,且 利用該酸之作用增大極性,而增大對鹼性顯像液之溶解性 。因此,引導圖型之形成中,對使用該光阻組成物所得之 光阻膜進行選擇性曝光時,該光阻膜中之曝光部對前述鹼 顯像液溶解性增大,另一方面未曝光部位變化而仍爲鹼難 溶性,故藉由進行鹼顯像去除曝光部,形成引導圖型。又 ,該正型光阻組成物可使用含有藉由酸之作用而增大對鹼 顯像液之溶解性且藉由曝光產生酸之基材成分者。 具體而言,例如以旋轉塗佈等將前述正型光阻組成物 塗佈於基板表面上,在80~150°C之溫度條件下,進行預烘 烤(塗佈後烘烤(PAB ) ) 40~120秒,較好60〜90秒,對 其藉由例如ArF曝光裝置等,透過期望之遮罩圖型使ArF 準分子雷射選擇性曝光後,在8 0- 1 5 0 °C之溫度條件下,進 行PEB (曝光後加熱)40〜120秒,較好60~90秒。接著, 使用鹼性顯像液,例如0.1〜1 0質量%之氫氧化四甲基銨( TMAH )水溶液使其進行顯像處理,且較好使用純水進行 洗淨,進行乾燥。又,視情況亦可在上述顯像處理後進行 烘烤處理(後烘烤)。藉此,可在遮罩圖型上忠實地形成 引導圖型。 另外,亦可使用含有利用酸之作用而增大極性且減少 -17- 201247521 對含有有機溶劑之顯像液之溶解性之基材成分,及藉由曝 光產生酸之酸產生劑成分之負型顯像用光阻組成物,形成 引導圖型。該負型顯像用光阻組成物中,經輻射線照射( 曝光)時,由基材成分產生酸,藉由該酸之作用而減少基 材成分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因此,在形成引導圖型中, 對使用該光阻組成物獲得之光阻膜進行選擇性曝光時,該 光阻膜中之曝光部對前述含有有機溶劑之有機系顯像液之 溶解性減少,另一方面未曝光部對該有機系顯像液之溶解 性並未變化,故藉由使用該有機系顯像液進行負型顯像去 除未曝光部,形成引導圖型。 再者,使用含有對鹼顯像液可溶性之基材成分、藉由 曝光產生酸之酸產生劑成分以及交聯劑之負型光阻組成物 ,亦可形成引導圖型。該負型光阻組成物中,藉由曝光而 自酸產生劑成分產生酸時,因該酸作用而在基材成分與交 聯劑成分之間引發交聯,而變化成對鹼顯像液爲難溶性。 因此,引導圖型之形成中,對使用該光阻組成物所得之光 阻膜進行選擇性曝光時,該光阻膜中之曝光部轉換成對鹼 顯像液爲難溶性,另一方面未曝光部對鹼顯像液仍爲可溶 性而未變化,故可藉由鹼顯像去除未曝光部而形成引導圖 型。 引導圖型自基板表面(或者中性化膜表面)起之高度 較好爲在基板表面上形成之含有嵌段共聚物之層之厚度以 上。引導圖型自基板表面(或中性化膜表面)起之高度可 依據例如塗佈形成引導圖型之光阻組成物形成之光阻膜之 -18- 201247521 膜厚適當調整。 形成引導圖型之光阻組成物一般可自光阻圖型形成中 使用之光阻組成物或其改變物中,適當選擇使用與構成嵌 段共聚物之任一嵌段具有親和性者。至於該光阻組成物可 爲正型光阻組成物與負型光阻組成物之任一種,但較好爲 負型光阻組成物。 又,使嵌段共聚物之有機溶劑溶液流到形成有引導圖 型之基板上後,爲了引起相分離而進行熱處理。爲此,形 成引導圖型之光阻組成物較好爲可形成耐溶劑性與耐熱性 優異之光阻膜者。 <引導圖型之形成2> 基板表面亦可形成較平面之引導圖型代替如前述之由 物理凹凸之構造所成之引導圖型。亦即,即使不具有物理 形狀,仍可利用表面之化學性質不同之化學圖型。具體而 言,亦可具有由與構成嵌段共聚物之任一嵌段具有親和性 之區域及其他區域所構成之引導圖型。 平面之引導圖型可例如如下述般形成。首先,使用與 構成嵌段聚合物之任一嵌段具有親和性之感光性光阻組成 物或藉由電子束聚合或造成主鏈斷裂之組成物作爲底塗劑 ,將該底塗劑塗佈於基板表面形成光阻膜後,透過形成有 特定圖型之遮罩,以光、電子束等輻射線進行選擇性曝光 ,且藉由施以顯像處理,於基板表面上依特定圖型配置與 構成嵌段共聚物之任一嵌段具有親和性之薄膜。據此,可 -19- 201247521 使由底塗劑形成之區域與去除底塗劑之區域配置成特定之 圖型而形成平面之引導圖型。 形成該引導圖型時使用之底塗劑可自使用於薄膜形成 之過去習知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適當選擇使用具備期望 之性質者。 <含嵌段共聚物之層的相分離構造之形成> 首先,於基板上形成含嵌段共聚物之層。具體而言’ 使用旋轉塗佈器等將溶解於適當有機溶劑中之嵌段共聚物 塗佈於基板上。 使嵌段共聚物溶解之有機溶劑只要爲可使所用之嵌段 共聚物溶解,且成爲均勻溶液者即可’且亦可使用與構成 嵌段共聚物之各聚合物之任一種之相溶性高者。有機溶劑 可單獨使用,亦可以兩種以上之混合溶劑使用。 溶解嵌段共聚物之有機溶劑可列舉爲例如τ - 丁內酯 等內酯類: 丙酮、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甲基正戊基酮、甲基異 戊基酮、2-庚酮等酮類; 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等多元醇類; 乙二醇單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酸 酯、或二丙二醇單乙酸酯等具有酯鍵之化合物,具有前述 多元醇類或前述酯鍵之化合物之單甲基醚、單乙基醚、單 丙基醚、單丁基醚等單烷基醚或單苯基醚等具有醚鍵之化 合物等之多元醇類之衍生物[該等中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 -20- 201247521 酸酯(PGMEA)、丙二醇單甲基醚(PGME)較佳]; 如二噁烷之環式醚類;乳酸甲酯、乳酸乙酯(EL)、 乙酸甲酯、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 酯、甲氧基丙酸甲酯、乙氧基丙酸乙酯等酯類; 苯甲醚、乙基苄基醚、縮水甘油基甲基醚、二苯基醚 、二苄基醚、苯***、丁基苯基醚、乙基苯、二乙基苯、 戊基苯、異丙基苯、甲苯、二甲苯、異丙基苯、均三甲苯 等之芳香族系有機溶劑等。 例如,使用PS-PMMA嵌段共聚物作爲嵌段共聚物時 ,較好溶解於甲苯、乙酸丁酯、2-庚酮、或PGMEA中, 更好溶解於甲苯、2-庚酮 '或PGMEA中,最好溶解於2-庚酮或PGMEA中。 本發明中,含嵌段共聚物之層之厚度較好爲用以引起 相分離之充分厚度,至於該厚度之下限値並無特別限制, 但考慮形成之相分離構造之構造周期尺寸、奈米構造體之 均勻性等時,較好爲5nm以上,更好爲10nm以上。又, 如後述,以基板上形成之奈米構造體作爲鑄模製作具備金 屬奈米構造體之基板時,形成於基板上之含有嵌段共聚物 之層之厚度較好以比欲形成之金屬奈米構造體之自基板起 之高度尺寸更高之方式適當設定。 使形成有含聚合物之層之基板經熱處理’在後續步驟 中藉由選擇性去除嵌段共聚物,使基板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露出而形成相分離構造。熱處理之溫度較好在所用之嵌段 共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且未達熱分解溫度下進行。 -21 - 201247521 又’熱處理較好在氮氣等反應性低之氣體中: <相分離構造中之由PB嵌段所組成之相之分丨 接著,使形成相分離構造後之基板上之 之層中,由PB嵌段所組成之相中之嵌段之 解(低分子量化)。藉由預先使PB嵌段之 而提高對顯像液之溶解性之結果,使由PB 相比由PA嵌段所組成之相更容易選擇性地去 分解處理只要是可使PB嵌段比PA嵌段 即無特別限制,可依據PA嵌段與PB嵌段之 之分解中使用之手法中適當選擇及進行。至 列舉爲例如UV (紫外線)照射處理,ArF 射處理、熱分解處理、及化學反應處理等。 本發明中,較好利用UV照射處理進行 由UV照射處理,可與PB嵌段分解的同時促 硬化。UV照射處理中之UV曝光量可依據P 段之種類適當調整。UV曝光量太少時PB嵌 不充分,UV曝光量太多時容易分解到PA嵌 用PS-PMMA嵌段共聚物時,UV曝光量於密 好爲 1 〜100mJ/cm2,更好爲 10~50mJ/cm2。
又,本發明中,亦較好利用ArF準分子 進行分解處理。藉由ArF準分子雷射照射虔 嵌段之分解同時促進PA嵌段之硬化。ArF 射處理中之ArF曝光量可依據PA嵌段與PB 行。 含嵌段共聚物 至少一部分分 —部分分解, 嵌段所組成之 除。 優先分解處理 種類,由嵌段 於該分解處理 準分子雷射照 分解處理。藉 [進PA嵌段之 a嵌段與PB嵌 段之分解容易 段。例如,使 乏長254nm較 雷射照射處理 i理,可與PB 準分子雷射照 嵌段之種類適 -22- 201247521 S調整。ArF曝光量太少時pB嵌段之分解容易變不充分, ArF曝光量太多時容易分解到pA嵌段。例如,ArF曝光量 於波長193nm較好爲400〜4000mJ/cm2,更好爲800~3 600 mJ/cm2 ° <相分離構造中由PB嵌段所組成之相之選擇性去除> 分離構造後之基板上之含嵌 嵌段所組成之相。據此,僅 於基板之露出面上。亦即, 段所組成之相所構成之奈米 表面以垂直方向配向之層狀 性去除由PB嵌段所組成之 嵌段所形成之線狀或孔洞狀 由P B嵌段所組成之相中之 層之表面連續形成之相,使 先形成中性化膜時,該中性 之相同樣地去除。又,於基 該引導圖型與PA嵌段同樣 理係將形成相分離構造後之 • 5 ( cal/cm3 ) 1/2,且在 25°C 溶劑或可經烷基、烷氧基、 之顯像液中,藉由選擇性溶 接著’選擇性去除形成相 段共聚物之層中露出之由Pb 使由PA嵌段所組成之相殘留 基板表面形成表面僅由Pa嵌 構造體。相分離構造爲對基板 構造或螺旋構造時,藉由選擇 相,而在基板上形成僅由PA 之奈米構造體。 藉由選擇性去除,可去除 自基板表面至含嵌段共聚物之 基板表面露出。於基板表面預 化膜亦可與由PB嵌段所組成 板表面預先形成引導圖型時, 未被去除。 本發明中,選擇性去除處 基板浸漬於以SP値爲7.5〜11 之蒸氣壓未達2.1kPa之有機 鹵素原子取代之苯作爲主成分 -23- 201247521 解去除由pB嵌段所組成之相而進行。 以SP値爲7.5〜1 1 .5 ( cal/cm3 ) 1/2,且在25°c之蒸氣 壓未達2.1 kPa之有機溶劑作爲主成分之顯像液之情況, 該有機溶劑之SP値較好爲8·0〜10.5( cal/cm3 ) 1/2,更好 爲8.4〜9.5(〇31/(^3)1/\又,本發明及本說明書中,8? 値爲以“聚合物手冊(第四版)”(Brandrup等人編輯, 1 999,John Wiley & Sons, Inc.)之第 679〜6 80 頁中所記載 之理論式估算之値。 該顯像液可爲僅含一種8?値爲7.5〜11.5((^丨/<:1113)1/2 ,且在25°C之蒸氣壓未達2.1kPa之有機溶劑,亦可含兩 種以上。又,該顯像液只要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亦可含有 5?値爲7.5〜11.5((^1/(:1113)1/2,且在25°(:之蒸氣壓未達 2.1 kPa之有機溶劑以外之其他成分。至於其他成分列舉爲 例如乙酸乙酯等之在25°C之蒸氣壓爲2.1kPa以上之有機 溶劑等。 本發明中,顯像液之主成分較好爲乙酸丁酯、2-庚酮 、或PGMEA。又,顯像液較好含有由乙酸丁酯、2-庚嗣 、P G Μ E A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一種以上。 又,以可經烷基、烷氧基、鹵素原子取代之苯作爲主 成分之顯像液之情況,烷基列舉爲碳數之烷基.。烷氧 基列舉爲碳數1~5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例舉爲氟原子、氯 原子等。成爲顯像液之主成分之苯可僅以該等取代基中之 一種取代,亦可以兩種以上之相同或不同之取代基取代, 亦可不具有取代基。 -24- 201247521 本發明中,該顯像液之主成分較好爲苯、甲苯、乙基 苯、二甲苯、苯甲醚、或氯苯,更好爲甲苯或苯。又,該 顯像液較好含有由苯、甲苯、乙基苯、二甲苯、苯甲醚、 及氯苯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一種以上。 利用顯像液進行之由pB嵌段所組成之相之去除中之 選擇性(難以去除由PA嵌段所組成之相)或奈米構造之 保存性(僅去除自奈米相分離構造露出之由PB嵌段所組 成之相形成之奈米構造體與實際上形成之奈米構造體之一 致度)亦有與溶解嵌段共聚物之溶劑種類相關之情況。例 如’溶解嵌段共聚物之溶劑爲甲苯或PGMEA時,顯像液 之主成分較好爲乙酸丁酯、2-庚酮、或PGMEA,或甲苯 或苯。 〈金屬奈米構造體之形成〉 可以基板上形成之奈米構造體作爲鑄模,於基板上形 成由金屬所組成之奈米構造體。本發明中,藉由使用可形 成比光阻圖型更微細圖型之相分離構造作爲鑄模,可形成 具備極微細形狀之金屬奈米構造體之基板。 本發明中,選擇性去除奈米相分離構造中之由PB嵌 段所組成之相可不以乾蝕刻選擇性去除,而是藉由使用以 特定有機溶劑作爲有效成分之顯像液之溶液蝕刻進行,可 形成更正確地反映奈米相分離構造之奈米圖型。本發明中 ,尤其在蝕刻處理中’由於幾乎不去除由PA嵌段所組成 之相之表面,故可形成與於基板上形成之含有嵌段共聚物 -25- 201247521 之層厚幾乎等高之尺寸之金屬奈米構造體。 金屬奈米構造體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由在使 用由高分子所組成之鑄模形成金屬構造體時所使用之方法 中適當選擇使用。 列舉爲例如,以無電解鍍敷法或濺鍍法等在鑄模表面 形成金屬薄膜之方法(參照例如,特開2009-5 75 1 8號公 報或特開2009-297837號公報),或利用流電取代反應析 出金屬之方法等。 又,選擇性去除處理後,在形成金屬奈米構造體之前 ,亦較好使露出之基板表面經洗淨處理。該處理可進行與 前述基板洗淨處理中列舉者相同之處理。 另外,形成金屬奈米構造體之基板可直接使用,亦可 隨後去除由Pa嵌段所組成之相等之殘留於基板上之含嵌 段共聚物之層。例如,藉由氫電漿處理形成有金屬奈米構 造體之基板,可自該基板去除由PA嵌段所組成之相等。 〈金屬薄膜之形成方法〉 首先,針對於鑄模上形成金屬薄膜之方法加以說明。 例如,可利用無電解鍍敷法或濺鑛法,形成由金屬薄 膜所成之被覆膜。 無電解鍍敷係藉由使含有特定金屬種之離子之鍍敷液 與鑄模表面接觸,使該離子還原(析出金屬)而進行,藉 此,形成以前述特定之金屬種構成之金屬薄膜。 目標之金屬種爲難以直接無電解鍍敷之金屬種(例如 -26- 201247521 金等貴金屬)時,預先,藉由使用離子化傾向比該金屬種 高之金屬種類(例如鎳)之無電解鍍敷形成金屬薄膜,隨 後,將該金屬薄膜之金屬種置換成目標之金屬種,可容易 地形成目標金屬種之金屬薄膜。 至於無電解鍍敷之金屬種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一般 無電解鍍敷之作爲金屬種使用者,例如金、銀、銅、鎳、 钴、錫、鈾族(鈀、鉑、鍺、釕)等。該等中,由於一般 鍍敷技術已確立,故較好爲由金、銀、酮、鎳及鈷所組成 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 構成金屬薄膜之金屬爲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時,可形成 具有導電性之金屬奈米構造體。本發明中,具有導電性之 金屬較好爲例如由金、銀及銅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 〇 又,構成金屬薄膜之金屬就獲得具有強磁性之構造體 而言,較好爲鈷。 金屬種之離子的還原可藉習知方法進行。至於具體例 ,列舉爲使用成爲還原反應之觸媒者(無電解鏟敷中之觸 媒)之方法,置換離子化傾向比鍍敷金屬高之金屬之方法 等》 本發明中’較好於前述基材表面上導入無電解鏟敷中 之觸媒後’進行前述之無電解鏟敷。該觸媒由於作爲無電 解鍍敷之核,促進與該基材表面接觸之金屬離子之還原反 應’故可在基材表面上以高的鍍敷選擇性有效地形成金屬 薄膜。 -27- 201247521 無電解鍍敷中之觸媒一般係使用金屬微粒子或薄膜等 〇 成爲觸媒之金屬的種類係隨使用之金屬種之種類而異 ’通常’與使用之金屬種相同,或者使用比其更易離子化 之金屬作爲觸媒。 至於具體例例如在金屬種爲銀時主要使用銀觸媒;金 屬種爲銅時主要使用銀觸媒、銅觸媒;金屬種爲鎳、鈷、 金等時主要使用鈀觸媒、錫觸媒等。至於觸媒,可單獨使 用一種,亦可倂用兩種以上。 對基材之表面導入觸媒可藉習知方法進行。例如,使 成爲觸媒之金屬之鹽(例如硝酸銀、金屬氯化物等)之水 溶液與基材表面接觸使該鹽吸附於基材表面,使該鹽還原 。藉此可將金屬微粒子導入基材表面。 此外,本發明中,爲使金屬薄膜之形成容易,可在薄 膜形成步驟前使金屬表面經親水化處理。尤其,使用金屬 作爲奈米構造體形成材料時,藉由對基材表面施以親水化 處理’而提高(活性化)鑄模表面之親水性,且藉由對該 表面進行無電解鍍敷,可以高密度、高密著性形成金屬薄 膜。且’薄膜形成步驟中,容易將無電解鍍敷中之觸媒導 入基材表面。因此,可形成使基材之凹凸形狀精度良好的 複印或轉印而成之形狀之金屬薄膜。 至於親水化處理,可利用過去習知之方法,列舉爲例 如氧電漿處理、臭氧氧化處理、酸鹼處理、化學修飾處理 等。該等中,就處理時間短、簡便而言,以氧電漿處理較 -28- 201247521 , 度 化高 性之 活狀 之形 面凸 表凹 材之 基材 僅,基 不節 ’ 調 理而 處, 漿件 電條 氧理 行處 進其 由節 藉調 ’ 由 又藉 。 可 佳亦 、以及形成之奈米構造體之高度。例如氧電漿處理之處理 時間愈長,則基材之凹凸形狀之高度愈低,而形成更微細 之奈米構造體。 例如,使用氧電漿處理時,氧電漿處理時之壓力較好 爲 1.33〜66.5Pa ( 10〜50 毫托耳),更好爲 13.3~26.6Pa ( 100〜2 00毫托耳)。又,氧電漿處理時之電漿輸出較好爲 5〜500W,更好爲5〜50W。又,氧電漿處理時之處理時間 較好爲1〜30秒,更好爲2〜5秒。又,氧電漿處理之溫度 較好爲-30〜3 00 °C,更好爲0〜l〇〇°C,最好爲室溫(5〜40°C )。氧電漿處理中使用之電漿裝置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 例如美國South Bay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PE-2000電漿 餓刻機(Plasma etcher)等。 接著,將前述金屬薄膜中之於前述凹凸形狀之凹部底 面部分及凸部之頂面部分所形成之金屬薄膜之一部分或全 部予以去除,形成奈米構造體。藉由去除凹凸形狀之凹部 之底面部分及凸部之頂面部分所形成之金屬薄膜,可形成 被覆該凸部之側壁部分之由被覆膜所組成、且具有與該金 屬薄膜之膜厚相當之厚度之奈米構造體。 至於去除金屬薄膜之一部分之方法,只要考慮構成金 屬薄膜之材料之種類,且考慮視需要之基材種類等,而採 用習知方法即可。該習知方法列舉爲例如蝕刻、化學處理 、物理剝離、硏磨等。被覆膜爲金屬薄膜時,該等中,就 -29- 201247521 處理步驟少且簡易而言較好爲蝕刻,尤其,較好爲使用氬 、氧等之乾蝕刻。 去除前述凸部之頂面部時,可藉由調節是否某種程度 之去除而調節形成之奈米構造體之高度。例如,被覆膜之 頂面部(亦即凸部之側壁部分之上端部)之去除量愈多, 則形成之奈米構造體之高度愈低,獲得更微細之奈米構造 體。 因此,於去除金屬薄膜之上端部,且利用金屬薄膜凸 部之側壁部分時,可使用該等微細者作爲基材表面之凹凸 形狀,亦可容易地獲得奈米等級之構造體。 〈利用流電取代反應之金屬析出方法〉 選擇性去除中,去除自基板表面至含嵌段共聚物之層 之表面連續形成之由pb嵌段所組成之相時,使基板表面 露出。因此,使用基板表面具備供電子性之基板時,露出 之基板表面與金屬離子接觸,藉由基板表面與金屬離子之 間引起之電化學反應,可使金屬析出於該基板表面。使殘 留於基板表面上之含嵌段共聚物之層(表面爲由Pa嵌段 所組成之相)成爲鑄模,由析出之金屬形成金屬奈米構造 體。相分離構造爲對基板表面於垂直方向配向而成之層狀 構造或爲螺旋構造時,藉由使由Pa嵌段所組成之構造成 爲鑄模,可在基板上直接形成線狀或螺旋狀之金屬奈米構 造體》 金屬離子只要爲標準電極電位比基板上所含之金屬大 -30- 201247521 之離子即可。至於金屬離子列舉爲例如金、銀、銅、鎳、 鈷、錫、鉑族(鈀、鉑、铑、釕)等離子。其中,以矽晶 圓作爲基板時,金屬離子較好爲金離子、銀離子、或銅離 子。 具體而言,係將表面之一部分露出之基板浸漬於含有 金屬離子之水溶液中。於金屬水溶液中之浸漬時間可考慮 露出之基板表面之面積或期望之金屬奈米構造體之高度或 大小等而適當調整。於金屬水溶液中之浸漬時間太辑時, 露出之基板表面之一部分成爲未析出金屬之區域,形成之 金屬奈米構造體之形狀無法成爲經選擇性去除之由pB嵌 段所組成之相之形狀。浸漬時間太長時,會析出超過鑄模 之金屬,亦即,無法形成經選擇性去除之由PB嵌段所組 成之相之形狀之金屬奈米構造體。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 該等例之限制。 [實施例1] 將矽基板浸漬於硫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體積比7 : 3 )中1小時後,水洗該基板,以氮氣風乾。接著,將苯乙 基三氯矽烷之甲苯溶液(1.0體積%)滴加於該基板表面 上,經旋轉塗佈。隨後,在2 5 0 °C加熱該基板6 0秒,最後 浸漬於甲苯中3 0秒後,以氮氣風乾^ -31 - 201247521 將PS-PMMA嵌段共聚物1 (PS之分子量:53000, PMMA 之分子量:54000,分散度(Poly dispersity index :PDI ) : 1.16)之甲苯溶液(17.5mg/ml)旋轉塗佈(轉 數:3000 rpm,60秒)於該基板上。在氮氣流中、於 200°C加熱塗佈有PS-PMMA嵌段共聚物之基板1小時’形 成相分離構造。 接著,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25 4nm )( SEN特 殊光源公司製造),對該基板照射uv 30分鐘。以365nm 用之照度測定計測定後’由於uv照度爲1 6.2mW/cm2,故 UV曝光量算出爲29. 1 mJ/cm2。隨後,分別浸漬於各種顯 像液中1分鐘後,再以氮氣風乾該基板。藉此,使該蕋板 之表面上殘留由僅由PS所組成之相所構成之奈米構造體 。又,自UV照射至氮氣風乾爲止稱爲顯像處理。 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表面。觀察結果 與各種顯像液之主成分的有機溶劑之SP値及於25°C之蒸 氣壓一起示於表1。但,甲醇爲在12 °C之蒸氣壓。形成反 映了相分離構造之奈米構造體者評價爲「A」,雖形成相 分離構造,但奈米構造體之一部分未反映該相分離構造, 且奈米圖型崩塌者評價爲「B」,未觀察到明確條紋狀構 造之奈米構造體者評價爲「C」。其結果,在主成分的有 機溶劑之SP値爲7.5〜1 1.5 ( cal/cm3 ) 1/2,且於25°c之蒸 氣壓未達2.1 kPa之乙酸丁酯、HP稀釋劑(主成分:2-庚 酮)、PGMEA、及PGMEA與乙酸乙酯之混合溶液( PGMEA:乙酸乙酯=10:1(體積比))中觀察到反映相分 -32- 201247521 離構造之奈米構造。相對於此,在主成分的有機溶劑之 SP値未達7.5 (cal/cm3) 1/2之正己烷或正更烷、SP値超 過11.5(cal/cm3) 1/2之GBL稀釋劑(主成分:7-丁內酯 )、乙醇、及甲醇中,未觀察到明確奈米構造體。又’SP 値爲 7.5 〜11.5 (cal/cm3) 1/2,但 25°C 之蒸氣壓爲 2.1kPa 以上之THF、PGME、丙酮、乙酸、及1-丙醇中,於乙酸 ,奈米圖型一部分崩塌,乙酸以外未觀察到明確的奈米構 造體。此推測係由於蒸氣壓太高,導致顯像液有機溶劑之 局部揮發所致。 [表1]
顯像液(主成分) SP 値(cal/cm3) 1/2 蒸氣壓(kPa) 評價 正己烷 7.3 20.2 C 正庚烷 7.4 6.1 C 乙酸丁酯 8.5 1.7 A HP稀釋劑(2-庚酮) 8.5 0.2 A THF 9.1 23.5 C PGMEA 9.2 0.5 A PGME 9.9 7.6 C 丙酮 9.9 30.6 c 乙酸 10.1 2.1 B 1-丙醇 11.5 2.7 C GBL稀釋劑(r-丁內酯) 12.6 0.4 C 乙醇 12.9 8.0 C 甲醇 14.5 8.0 ( 12°C ) C 又,圖1顯示使用乙酸丁酯作爲顯像液時之基板表面 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33- 201247521 [製造例1] 製造作爲底塗劑使用之負型光阻組成物溶液。 具體而言’混合100質量份之以下述式(A) -1表示 之聚合物(Mw = 40000 ) 、2·5質量份之以下述式(B) -1 表示之光酸產生劑((4 -聯三苯基噻吩基)二苯基鏑參( 五氟乙基)三氟磷酸鹽)、150質量份之以下述式(c) -1 表示之交聯劑、及34丨5〇質量份之PGMEA,經溶解調製 負型光阻組成物溶液(1% PGMEA溶液。又,叶 工、〈A ) _ 1 中,()右下之數値表示各構成單位之比例 、离耳。/〇 )。 【化1】
(A) - 1 【化2】
(Β) — 1 -34- 201247521 【化3】 och3 r-— V H〆 〇CH3 (c) - 1 [實施例2] 調查使嵌段共聚物溶解之有機溶劑之種類對顯像處理 造成之影響。 將矽基板浸漬於硫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體積比7:3 )中1小時後,水洗該基板,以氮氣風乾。接著,將由製 造例1製造之負型光阻組成物溶液旋轉塗佈(轉數: 2000rpm,60秒)於該基板表面後’在250°C加熱60秒。 將該基板進行一次浸漬於甲苯中30秒之處理’以氮氣風 乾。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PS_PMMA嵌段共聚物1之甲苯 溶液、PGMEA溶液、或HP稀釋劑(均爲17.5mg/ml)旋 轉塗佈(轉數:3000rpm,60秒)於基板上。塗佈有PS-PMMA嵌段共聚物之基板在氮氣流中、於200°C加熱1小 時,形成相分離構造。接著’與實施例1同樣’對該基板 照射U V後,分別浸漬P G Μ E A與乙酸乙酯之混合溶液( PGMEA :乙酸乙酯=1〇:1 (體積比))1分鐘後,再以氮 氣風乾該基板。 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表面,於PS- -35- 201247521 PMMA嵌段共聚物1溶解於甲苯或PGMEA中之基板形成 反映相分離構造之奈米構造體。相對於此’於PS_PMMA 嵌段共聚物1溶解於HP稀釋劑溶液中之基板’雖在顯像 處理前觀察到相分離構造’但顯像處理後並未觀察到明確 的奈米構造體。由該結果可了解’顯像後之基板表面形態 隨著使塗佈之嵌段共聚物溶解之有機溶劑之種類而異°因 此,爲獲得更清晰之顯像圖型,必須適當設定嵌段共聚物 溶液之溶劑》 [實施例3] 調查UV曝光量對顯像處理造成之影響。 將砂基板浸漬於硫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體積比7 : 3 )中1小時後,水洗該基板,以氮氣風乾。接著,與實施 例2同樣,將由製造例1製造之負型光阻組成物溶液於該 基板表面上,並經風乾*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PS-PMMA嵌段共聚物1之甲苯 溶液(17.5mg/ml)旋轉塗佈(轉數:3000rpm,60秒)於 該基板上。使塗佈有PS-PMMA嵌段共聚物之基板在氮氣 流、於200°C加熱1小時,形成相分離構造。 接著,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254nm ) ( SEN特 殊光源公司製造),對該基板照射UV 0、5、10、15或 30分鐘。以356nm用之照度測定計測定後,UV照度爲 18.4mW/cm2,故算出UV曝光量於365nm之曝光量分SU爲 〇、5.5、11.0、16.5 及 33_lmJ/cm2。隨後,分 S!J 浸漬於 -36- 201247521 PGMEA中1分鐘後,再以氮氣風乾該基板。 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表面,未照射 UV (照射時間0分鐘)之基板,會自基板溶解去除由嵌 段共聚物所組成之層,膜幾乎未殘留在基板上。UV照射 時間變長,雖觀察到明確之奈米構造體之圖型,但照射3 0 分鐘UV之基板相較於照射15分鐘者,奈米圖型反而變 不清晰。由該等結果,教示以使UV曝光量在適當範圍內 之方式對基板照射UV,就獲得清晰之顯像圖型方面相當 重要。 [實施例4] 以使用在形成含嵌段共聚物之層前形成有引導圖型之 基板之石墨磊晶製程,製造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 首先,利用旋轉塗佈,以使膜厚成爲82ηπι之方式將 有機系抗反射膜組成物「ARC29A」(商品名,Brewer Science公司製造)於矽基板上製膜,且在205t加熱60 秒。接著,利用旋轉塗佈將SM-008T (商品名,東京應化 工業公司製造)以膜厚成爲lnm之方式製膜,在25 0°C加 熱600秒。 接著,使用旋轉塗佈將SG-N002 PM (商品名,東京 應化工業公司製造)塗佈於該基板表面上,在加熱板上, 以85°C、60秒之條件下進行預烘烤(PAB ),藉由乾燥, 形成膜厚100nm之引導圖型形成用光阻膜。 利用曝光裝置S-3 02 ( Nikon公司製造;NA (數値孔 -37- 201247521 徑)=0.60,σ = 2/3 ),透過遮罩圖型對該引導圖型形成用 光阻膜進行選擇性曝光(曝光量=17.5mJ/cm2 )。曝光後 ,以乙酸丁酯,以1 6秒之條件顯像,隨後以1 〇(TC、60 秒,接著以200°C、3 00秒之條件進行後烘烤處理後,其 結果,形成線寬160nm、間距間隔160nm之L/S圖型作爲 引導圖型。 接著,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PS-PMMA嵌段共聚物1 之PGMEA溶液(17.5mg/ml)旋轉塗佈於該基板表面,進 行110°C、60秒之預烘烤(PAB),形成膜厚60nm之PS-PMMA嵌段共聚物層。使形成有PS-PMMA嵌段共聚物層 之基板在氮氣流中、於240 °C加熱1 〇分鐘,形成相分離構 造。 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254nm ) ( SEN特殊光源 公司製造),以使UV曝光量成爲36mJ/cm2之方式,在氮 氣流中對該基板照射UV。隨後,將該基板浸漬於PGMEA 中1分鐘,且以氮氣風乾。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圖 2顯示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結果, 該基板上由引導圖型構成之鑄模線之線間形成與該引導圖 型之線平行,寬度約50nm,高度約1 OOnm之明確平行之 線圖型。 [實施例5] 將矽基板浸漬於硫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體積比7:3 -38- 201247521 )中1小時後,水洗該基板,以氮氣風乾。接著,將苯乙 基三氯矽烷之甲苯溶液(1.〇體積%)滴加於該基板表面 ’經旋轉塗佈。隨後,在25 (TC加熱該基板60秒,最後浸 漬於甲苯中3 0秒後,以氮氣風乾。 將PS-PMMA嵌段共聚物1 (PS之分子量:53000, PMMA 之分子量:54000,分散度(Poly dispersity index :PDI) :1.16)之甲苯溶液(17_5mg/ml )旋轉塗佈(轉 數:3 00〇rpm,60秒)於該基板上。在氮氣流中、於 2〇〇°C加熱塗佈有PS-PMMA嵌段共聚物之基板1小時,形 成相分離構造。 接著,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254nm ) ( SEN特 殊光源公司製造),對該基板照射UV 30分鐘。以3 56nm 用之照度測定計測定後,由於UV照度爲16.2mW/cm2,故 算出UV曝光量爲29」mJ/cm2。隨後,分別浸漬於甲苯( 特級)或苯中1分鐘後,再以氮氣風乾該基板。藉此,於 該基板之表面上殘留由僅由PS所組成之相所構成之奈米 構造體。又,自UV照射至氮氣風乾爲止稱爲顯像處理。 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表面。其結果, 即使使用甲苯及苯之任一種作爲顯像液之情況,仍觀察到 反應相分離構造之奈米構造體。 [實施例6] 將矽基板浸漬於硫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體積比7:3 )中1小時後,水洗該基板,以氮氣風乾。接著,將苯乙 -39- 201247521 基三氯矽烷之甲苯溶液(1 .〇體積% )滴加於該基板表面 上,經旋轉塗佈。隨後,在250°C加熱該基板60秒,最後 浸漬於甲苯中3 0秒後,以氮氣風乾。 接著,將PS-PMMA嵌段共聚物2(PS之分子量: 18000,PMMA之分子量:18000,分散度:1.06)之甲苯 溶液(1 7.5mg/ml )旋轉塗佈(轉數:3000rpm,60秒)於 該基板表面上,在1 l〇°C進行預烘烤(PAB ) 90秒,形成 膜厚50〜60nm之PS-PMMA嵌段共聚物層。使形成有PS-PMMA嵌段共聚物層之基板在氮氣流中、於200°C加熱1 小時,形成相分離構造。 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 254nm) (SEN特殊光源 公司製造),以使UV曝光量爲15mJ/cm2之方式,在氮氣 流中對該基板照射UV。隨後,將該基板浸漬於甲苯(特 級)中1分鐘後,以氮氣風乾該基板。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形 成反映相分離構造,寬度約2 0nm,高度約50nm之奈米構 造體。而且,確認即使使用分子量較低之嵌段共聚物時, 仍可進行明確的圖型顯像。 [實施例7] 以使用於形成含嵌段共聚物之層前形成引導圖型之基 板之石墨磊晶製程,製造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 首先,將矽基板浸漬於硫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體 積比7:3 )中1小時後,水洗該基板,以氮氣風乾。接著 -40- 201247521 ,將苯乙基三氯矽烷之甲苯溶液(1 .〇體積% )滴加於該 基板表面上,經旋轉塗佈。隨後,在25 0°C加熱該基板60 秒,最後浸漬於甲苯中3 0秒後,以氮氣風乾。 接著,使用旋轉塗佈器將TSMR-iN027 (商品名,東 京應化工業公司製造)塗佈於該基板表面上,在加熱板上 ,以90°C、60秒之條件進行預烘烤(PAB ),藉由乾燥, 形成膜厚3 5 0nm之引導圖型形成用光阻膜。 利用i線曝光裝置NSR-2205il4E(Nikon公司製造; NA (數値孔徑)=0.57,σ = 0·56等),透過遮罩圖型(6% 半透光)選擇性對該引導圖型形成用光阻膜照射高壓水銀 燈(3 65nm ) 170秒(曝光量=85mJ/cm2 )。接著,以 12 0°C、60秒之條件進行曝光後加熱(PEB )處理,再於 23t以2.38質量%TMAH水溶液(商品名:NMD-3,東京 應化工業公司製造)中60秒之條件顯像,隨後於l〇〇°C、 60秒之後烘烤處理後,以ghi線質子頻譜曝光機HMW-53 2D ( ORC公司製造),透過遮罩對晶圓整面照射500 mJ/cm2之紫外線,接著以13(TC、5分鐘,隨後以200°C、 5分鐘之條件進行後烘烤處理。其結果,形成線寬50 Onm ,間距間隔2 5 0nm之L/S圖型作爲引導圖型。 接著,將實施例5中使用之PS-PMMA嵌段共聚物1 之甲苯溶液旋轉塗佈(轉數:3000rPm,60秒)於基板表 面上,進行1 10°C、90秒之預烘烤(PAB )處理,形成膜 厚50〜60nm之PS-PMMA嵌段共聚物層。使形成有PS-PMMA嵌段共聚物層之基板在氮氣流中、200°C下加熱1 -41 - 201247521 小時,形成相分離構造。 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 254nm) (SEN特殊光源 公司製造),以使UV曝光量成爲3 6mJ/Cm2之方式,在氮 氣流中對該基板照射UV。隨後,將該基板浸漬於甲苯( 特級)中3分鐘後,以氮氣風乾。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圖 3顯示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其結果 ,於該基板上由引導圖型構成之鑄模線之線間形成與該引 導圖型之線平行,寬度約50nm,高度約lOOnm之明確平 行之線圖型。 [實施例8] 除了以1 3 0°C、5分鐘之條件,對形成引導圖型用之 光阻膜進行後烘烤處理,形成線寬3 5 Onm、間距間隔 3 5 0nm之L/S圖型作爲引導圖型,且使用PS-PMMA嵌段 共聚物3 (PS之分子量:37000’ PMMA之分子量:37000 ,分散度1.08)之甲苯溶液(17.5mg/ml)代替PS-PMMA 嵌段共聚物1之甲苯溶液以外’餘與實施例7同樣’於矽 基板上形成引導圖型後’於該基板上形成PS-PMMA嵌段 共聚物層後,形成相分離構造。 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 254nm) (SEN特殊光源 公司製造)’以使uv曝光量成爲36mJ/cm2之方式,在氮 氣流中對該基板照射UV。隨後,將該基板浸漬於甲苯( 特級)中5分鐘後’以氮氣風乾。 •42· 201247521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該 基板上雖有若干條紋,但與實施例7同樣,於由引導圖型 構成之鑄模線之線間形成平行線圖型。 [實施例9] 除了以200°C、5分鐘之條件,對形成引導圖型用之 光阻膜進行後烘烤處理,形成線寬3 5 0nm、間距間隔 3 5 Onm之L/S圖型作爲引導圖型,且使用實施例6中使用 之PS-PMMA嵌段共聚物2之甲苯溶液代替PS-PMMA嵌 段共聚物1之甲苯溶液以外,餘與實施例7同樣,於矽基 板上形成引導圖型後,於該基板上形成PS-PMMA嵌段共 聚物層後,形成相分離構造。 使用無臭氧之低壓水銀燈(254nm) (SEN特殊光源 公司製造),以使UV曝光量成爲3 0mJ/cm2之方式,在氮 氣流中對該基板照射UV。隨後,將該基板浸漬於甲苯( 特級)中10分鐘後,以氮氣風乾。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該 基板上雖有若干條紋,但與實施例7同樣,於由引導圖型 構成之鑄模線之線間形成平行線圖型。 [實施例10] 除了形成孔洞直徑310nm,間距間隔980nm之孔洞光 阻圖型代替L/S圖型作爲引導圖型以外,餘與實施例9同 樣,於矽基板上形成引導圖型後,於該基板上形成PS- -43- 201247521 PMMA嵌段共聚物層,形成相分離構造後,進行顯像處理 〇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該 基板上,於由引導圖型所組成之鑄模孔洞內形成反映相分 離構造之與該鑄模孔洞同心圓狀之螺旋狀奈米構造體。 [實施例1 1] 以使用於形成含嵌段共聚物之層前形成引導圖型之基 板之石墨磊晶製程,製造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 首先,利用旋轉塗佈,以使膜厚成爲82nm之方式將 有機系抗反射膜組成物「ARC29A」(商品名,Brewer Science公司製造)於矽基板上製膜,在205 °C加熱60秒 。接著,利用旋轉塗佈將SM-008T (商品名,東京應化公 司製造)以膜厚成爲lnm之方式製膜,在250°C加熱600 秒。 接著,使用旋轉塗佈器將SG-N002 PM (商品名,東 京應化工業公司製造)塗佈於該基板表面上,在加熱板上 ,以85°C、60秒之條件進行預烘烤(PAB )處理,藉由乾 燥,形成膜厚l〇〇nm之引導圖型形成用光阻膜。 利用曝光裝置S-308F ( Nikon公司製造;NA (數値孔 徑)=0.92,附 POL ANO 之交叉偶極(Crosspole) (0.76-0.95)),透過遮罩圖型對該引導圖型形成用光阻膜進行 選擇性曝光(曝光量=1 InU/cm2 )。曝光後,以乙酸丁酯 ,以1 6秒之條件顯像,隨後以1 〇〇°C。60秒,接著以 -44 - 201247521 2 0 0 °C、3 0 0秒之條件進行後烘烤處理後,其結果,形成孔 徑8 5 nm、間距間隔1 5 8 nm之孔洞光阻圖型作爲引導圖型 〇 接著’將PS-PMMA嵌段共聚物之PGMEA溶液( 8.0mg/ml )旋轉塗佈於基板表面上,進行ll〇°C、60秒之 預烘烤(PAB),形成膜厚20nm之PS-PMMA嵌段共聚物 層。使形成有PS-PMMA嵌段共聚物層之基板在空氣氛圍 中、於24 0 °C加熱60秒,形成相分離構造。 使用ArF曝光裝置S-3 0 8F(193nm) (Nikon公司製 造),以使ArF曝光量成爲400〜4000mJ/cm2之方式,在 空氣氛圍中對該基板照射ArF準分子雷射。隨後,將該基 板浸漬於甲苯中1分鐘後,以氮氣風乾。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於 該基板上,於由引導圖型所組成之鑄模孔洞內形成反映相 分離構造之與該鑄模孔洞同心圓狀之螺旋狀奈米構造體。 [實施例I2] 除顯像液使用乙酸丁酯代替甲苯以外,餘與實施例1 1 同樣,於矽基板上形成引導圖型後,於該基盤上形成嵌段 共聚物層,形成相分離構造後’進行顯像處理。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於 該基板上,於由引導圖型所組成之鑄模孔洞內形成反映相 分離構造之與該鑄模孔洞同心圓狀之螺旋狀奈米構造體。 -45- 201247521 [實施例13] 除了顯像液使用2-庚酮代替甲苯以外,餘與實施例 11同樣’於矽基板上形成引導圖型後,於該基盤上形成嵌 段共聚物層,形成相分離構造後,進行顯像處理。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該 基板上,於由引導圖型所組成之鑄模孔洞內形成反映相分 離構造之與該鑄模孔洞同心圓狀之螺旋狀奈米構造體。 [產業上之可能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可製造於基板上具備有更正確反 映奈米相分離構造之奈米構造體之基板之方法,故而在產 業上極爲有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實施例1中使用乙酸丁酯作爲顯像液時之基板 表面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2爲實施例4中之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之掃描型 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3爲實施例7中之顯像處理後之基板表面之掃描型 電子顯微鏡照片。 -46 -

Claims (1)

  1. 20124752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的製造方法,其特 徵爲具有下述步驟: 於基板上形成含有鍵結有複數種嵌段之嵌段共聚物之 層後,加熱該層,使該層相分離之相分離步驟, 使前述層中,由構成前述嵌段共聚物之複數種嵌段中 之至少一種嵌段所組成之相之至少一部分分解之分解步驟 ,及 使前述層浸漬於顯像液中,選擇性去除含有在前述分 解步驟中分解之嵌段之相的選擇性去除步驟, 且前述顯像液係以SP値爲7.5〜11.5(cal/cm3) 1/2且 在25°C之蒸氣壓未達2.1kPa之有機溶劑或可經烷基、烷 氧基、鹵素原子取代之苯作爲主成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 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顯像液包含由乙酸丁酯、2-庚酮 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一種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 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顯像液包含由苯、甲苯、乙基苯 、二甲苯、苯甲醚及氯苯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一種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 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解步驟係藉由對前述層照射紫 外線而進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 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對前述層,於波長2 5 4nm之紫外線曝 -47- 201247521 光量爲1〜lOOmJ/cm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 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分解步驟係藉由對前述層照射 ArF準分子雷射而進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 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對前述層,於波長193 nm之ArF曝光 量爲 400~4000mJ/cm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 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嵌段共聚物係由聚苯乙烯與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所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表面具備奈米 構造體之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前述選擇性去除步驟 ’使前述基板表面之一部分露出,且於前述選擇性去除步 驟之後,進而具有下述步驟: 藉由使金屬離子接觸露出之基板表面,在基板表面與 金屬離子之間引起電化學反應,使金屬於該基板表面析出 之析出步驟。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表面具備奈 米構造體之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選擇性去除步驟 後,進而具有下述步驟: 於前述層之表面形成金屬薄膜之薄膜形成步驟,及 以使前述金屬薄膜之一部分或全部殘留之狀態,去除 前述層之一部分或全部之去除步驟。 -48-
TW101104920A 2011-02-15 2012-02-15 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的製造方法 TWI534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0274 2011-02-15
JP2011198765 2011-09-12
JP2011198764 2011-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7521A true TW201247521A (en) 2012-12-01
TWI534072B TWI534072B (zh) 2016-05-21

Family

ID=4667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4920A TWI534072B (zh) 2011-02-15 2012-02-15 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60415B2 (zh)
JP (1) JP6090777B2 (zh)
TW (1) TWI534072B (zh)
WO (1) WO20121116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540B (zh) * 2014-01-16 2020-04-11 美商布魯爾科技公司 用於直接自組裝的高chi嵌段共聚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6715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Jsr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918122B2 (ja) * 2012-04-06 2016-05-1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JP5726807B2 (ja) * 2012-04-24 2015-06-03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JP6020991B2 (ja) * 2012-06-28 2016-11-0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微細パターン形成方法、現像液
KR101529646B1 (ko) * 2012-09-10 2015-06-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리콘 옥사이드의 나노 패턴 형성 방법, 금속 나노 패턴의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보저장용 자기 기록 매체
EP2937385A4 (en) 2012-12-18 2016-07-20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FLOOR LAYERING COMPOSITION OF A SELF-ORGANIZING, FILM-STYLENE STRUCTURE
FR3000235B1 (fr) * 2012-12-21 2016-06-24 Arkema Franc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masques nanolithographiques
JP6023010B2 (ja) * 2013-06-26 2016-11-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及び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KR102066301B1 (ko) * 2013-11-25 2020-01-14 도쿄엘렉트론가부시키가이샤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가열 장치
JP6398695B2 (ja) * 2013-12-26 2018-10-03 Jsr株式会社 下地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自己組織化リソグラフィープロセス
JP2016058620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581802B2 (ja) * 2015-05-11 2019-09-25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相分離構造を含む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組成物
JP1618619S (zh) 2018-01-10 2018-11-19
JP1618421S (zh) 2018-01-10 2018-11-19
USD928279S1 (en) 2018-01-10 2021-08-17 Kubota Corporation Membrane cartridge for submerged membrane separation
EP3528045A1 (en) 2018-02-16 2019-08-21 IMEC vzw Method for forming a cross-linked layer
US20220305719A1 (en) * 2021-03-23 2022-09-29 Xerox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filaments and use thereof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7682B2 (ja) 1999-06-07 2008-07-30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3940546B2 (ja) 1999-06-07 2007-07-04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材料
JP4828487B2 (ja) * 1999-06-07 2011-11-30 株式会社東芝 多孔質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4673266B2 (ja) 2006-08-03 2011-04-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モールド
JP2009057518A (ja) 2007-09-03 2009-03-19 Institute Of Physical & Chemical Research 異方性フィルムおよび異方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138014A (ja) 2007-12-03 2009-06-25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ナノ構造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9297837A (ja) 2008-06-13 2009-12-24 Institute Of Physical & Chemical Research ナノ構造体含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ナノ構造体含有フィルム
US8206601B2 (en) 2009-12-18 2012-06-26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Supporting membranes on nanometer-scale self-assembled film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540B (zh) * 2014-01-16 2020-04-11 美商布魯爾科技公司 用於直接自組裝的高chi嵌段共聚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60415B2 (en) 2015-06-16
TWI534072B (zh) 2016-05-21
WO2012111694A1 (ja) 2012-08-23
US20130313223A1 (en) 2013-11-28
JP6090777B2 (ja) 2017-03-08
JPWO2012111694A1 (ja) 2014-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4072B (zh) 表面具備奈米構造體之基板的製造方法
KR102098530B1 (ko) 블록 코폴리머 함유 조성물 및 패턴의 축소 방법
TWI619201B (zh) 接觸孔圖型之形成方法
US9169421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tructure containing phase-separated structure, method of forming pattern, and top coat material
JP5846568B2 (ja) 相分離構造を有する層を表面に備える基板の製造方法
US9051648B2 (en) Substrate provided with metal nano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20100014768A (ko) 서브 리소그래픽 패터닝을 위해 블록 공중합체 자기 조립을 사용하는 방법
TW201324615A (zh) 使用定向自組裝製程形成半導體元件的精細圖樣的方法
JP5934565B2 (ja) パターンの縮小方法、及び組成物
JP6249714B2 (ja) 相分離構造を含む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TWI619746B (zh) 含有相分離結構之結構體的製造方法、圖型形成方法及微細圖型形成方法
US8961802B2 (en) Method of forming fine pattern, and developer
WO2021002351A1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装置
JP2018100384A (ja) 相分離構造形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相分離構造を含む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heng et al. EUVL compatible LER solutions using functional block copolymers
WO2018062157A1 (ja) 相分離構造を含む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357054B2 (ja) 相分離構造を含む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TWI621648B (zh) 包含相分離構造的構造體之製造方法、相分離構造體及嵌段共聚物組成物
TW201527396A (zh) 含有相分離構造之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及嵌段共聚物組成物
JP2020090628A (ja) 相分離構造形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相分離構造を含む構造体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