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8556A - Treatment of tumors using specific anti-L1 antibody - Google Patents

Treatment of tumors using specific anti-L1 antibod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8556A
TW200918556A TW097122231A TW97122231A TW200918556A TW 200918556 A TW200918556 A TW 200918556A TW 097122231 A TW097122231 A TW 097122231A TW 97122231 A TW97122231 A TW 97122231A TW 200918556 A TW200918556 A TW 2009185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tumor
cancer
cells
binding molec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2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8939B (zh
Inventor
Daniela Gast
Peter Altevogt
Gerhard Moldenhauer
Frank Breitling
Achim Krueger
Silke Wolterink
Sandra Luettgau
Ulrich Moebius
Yi Li
Original Assignee
Deutsches Krebsforsch
Medigen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utsches Krebsforsch, Medigene Ag filed Critical Deutsches Krebsforsch
Publication of TW200918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8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8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89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39533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 A61K39/39558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against tumor tissues, cells,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2Radiation therapy using micro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ulcers, gastritis or reflux esophagitis, e.g. antacids, inhibitors of acid secretion, mucosal prote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pancreatic disorders, e.g. pancreatic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prost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1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kidn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5/00Drugs for genital or sexual disorders; Contracep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 G01N33/5748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involving compounds serving as markers for tumor, cancer, neoplasia, e.g. cellular determinants, receptors, heat shock/stress proteins, A-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metabolites
    • G01N33/57492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involving compounds serving as markers for tumor, cancer, neoplasia, e.g. cellular determinants, receptors, heat shock/stress proteins, A-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metabolites involving compounds localized on the membrane of tumor or cancer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61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ultraviol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85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articles applied to the patient
    • A61N2005/1087Ions; Prot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85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articles applied to the patient
    • A61N2005/1089Electr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4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 C07K2317/41Glycosylation, sialylation, or fucosy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only variable region components
    • C07K2317/622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30Non-immunoglobulin-derived peptide or protein having an immunoglobulin constant or Fc region, or a fragment thereof, attached thereto

Description

20091855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藉由使用一特定抗-L1抗體治療腫瘤。 5 【先前技術】 末期癌症(advanced cancer)的標準治療通常是化學療 法(chemotherapy)以及放射線療法(radiotherapy)。然而,儘 管對於治療的初始反應(initial response),經常被觀察到不 同的癌會對化學治療藥物或放射線療法獲得抗性 ίο (resistance),導致病患的腫瘤復發與頻繁死亡。往往,接著 會決定要轉換另一種化學治療藥物或較高的劑量。但是, 通常沒有臨床情況的改善被觀察到。 L1是一種具有200至230 kDa的第I型膜醣蛋白(type I membrane glycoprotein),結構上屬於 Ig 超家族(IgG 15 superfamily)(Moos M, Tacke R, Scherer H, Teplow D, Fruh K,
Schachner M. Neural adhesion molecule LI as a membe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with binding domains similar to fibronectin. Nature 1988; 334:701-3)。LI 在發育神 經系統的轴突導引(axon guidance)以及細胞移動(cell 20 migration)上扮演一個關鍵性角色(Hortsch M.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 LI family: are four adhesion molecules better than one? Mol Cell Neurosci 2000; 15:1-10., Schachner M. Neural recognition molecule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Curr Opin Cell Biol 1997; 9:627-34)。近來的研究 5 200918556 亦已暗指L1在人類癌的進展中的表現。L1表現在不同的 腫瘤被發現,包括肺癌(Katayama M, Iwamatsu A, Masutani H, Furuke Κ, Takeda Κ, Wada Η, et al. Expression of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I in human lung cancer cell lines. 5 Cell Struct Funct 1997;22:511-6)、神經膠瘤(gliomas)(Senner V, Kismann E, Puttmann S, Hoess N, Baur I, Paulus W. LI expressed by glioma cells promotes adhesion but not migration. Glia 2002;38:146-54)、黑色素瘤(melanomas) (Thies A, Schachner M, Moll I, Berger J, Schulze HJ, Brunner i〇 G,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th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I i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 in 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 Eur J Cancer 2002;38:1708-1, Fogel M, Mechtersheimer S, Huszar M, Smirnov A, Abu DA, Tilgen W, et al. LI adhesion molecule (CD 171) in development in progression of human 15 malignant melanoma. Cancer Lett 2003;189:237-47)、腎癌 (Meli ML, Carrel F, Waibel R, Amstutz H, Crompton N, Jaussi R, Moch H, Schubiger PA, Novak-Hofer I. Anti-neuroblastoma antibody chCE7 binds to an isoform of LI-CAM present in renal carcinoma cells. Int J Cancer, 1999; 20 83: 401-408, Allory Y, Matsuoka Y, Bazille C, Christensen El,
Ronco P, Debiec H. The LI cell adhesion molecule is induced in renal cancer cells and correlates with metastasis in clear cell carcinomas. Clin Cancer Res 2005;11:1190-7)以及結腸 癌(colon carcinoma)(Gavert N,Conacci-Sorrell M,Gast D, 200918556
Schneider A, Altevogt P, Brabletz T, et al. LI, a novel target of beta-catenin signaling, transforms cells and is expressed at the invasive front of colon cancers. J Cell Biol 2005; 168:633-42)。再者,該技藝中已知LI在卵巢以及子宮内膜 5 癌是呈階段-依賴的方式被過度表現(Fogel M,Gutwein P,
Mechterscheimer S, Riedle S, Stoeck A, Smirnov A, et al. LI expression as a predictor of progression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uterine and ovarian carcinomas. Lancet 2003; 362:869-75)。 i〇 在該技藝中,已暗示使用抗-LI抗體供治療卵巢與子宮 内膜癌(參見 wo 02/04952、WO 06/013051 以及 Arlt MJ, Novak-Hofer I, Gast D, Gschwend V, Moldenhauer G, Grunberg J, et al· Efficient inhibition of intra-peritoneal tumor growth and dissemination of human ovarian carcinoma 15 cells in nude mice by anti-Ll-cell adhesion molecule monoclonal antibody treatment. Cancer Res 2006; 66: 936-43)。在該技藝中,各種不同的抗-LI抗體是已知的(例 如 mAb 14.10: Huszar M, Moldenhauer G,Gschwend V, Ben-Arie A, Altevogt P, Fogel M: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2〇 in multiple human tumors identifies LI (CD 171)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Hum Pathol 37:1000-1008, 2006, mab chCE7: Meli ML, Carrel F, Waibel R, Amstutz H, Crompton N, Jaussi R, Moch H, Schubiger PA, Novak-Hofer I: Anti-neuroblastoma 200918556 antibody chCE7 binds to an isoform of LI-CAM present in renal carcinoma cells. Int J Cancer 83:401-408, 1999. mAb UJ127.11: Patel K, Kiely F, Phimister E, Melino G, Rathjen F, Kemshead JT: The 200/220 kDa antigen recognized by 5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UJ127.il on neural tissues and tumors in the human LI adhesion molecule. Hybridoma 10:481-491, 1991, mAb 5G3: Wolff JM, Frank R, Mujoo K, Spiro RC, Reisfeld RA, Rathjen FG: A human brain glycoprotein related to the mous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I. 10 / c/iew 263:11943-11947,1988)。再者,在 Sebens
Miierkoster et al., Oncogene. 2007 Apr 26; 26(19):2759-68, Epub 2006 Nov 6中,已被暗示使用抗-LI抗體有關致敏化 (sensitizing)腫瘤細胞供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 療法的治療。 15 對於經改良的抗瘤劑(anti-tumor agents)總是有一個需 求。 【發明内容】 本發明在一個方面有關於一種抗-L1單株抗體,其能夠 2〇 結合至被單株抗體9.3 (由以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 瘤細胞所生產)所辨識之相同的L1表位(epitope)。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已驚訝地發現到單株抗體93 (由以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瘤細胞所生產)具有增 進的抗-腫瘤能力(參見實施例)。特別地,單株抗體9 3在所 200918556 有被測試的抗體中對於抑制腫瘤生長以及腫瘤細胞的侵入 具有最佳的能力。再者,單株抗體9.3似乎破壞化學抗性至 一個比在WO 2008/046529中被測試之抗體11A還要大的程 度(參見實施例13)。 5 單株抗體以及單株抗體的製造屬於本技藝狀態並且也 在實施例之材料與方法段中所引用的參考文獻中被描述。 一般來說’單株抗體可以例如根據Winter & Milstein的已 知方法(Winter,G. & Milstein,C. (1991) Nature, 349 293-299)而被製備。製備單株抗體-分泌融合瘤的另一個替 10 代方案’ 一針對本發明之一多肽的單株抗體可以藉由一具 有感興趣之多肽的重組型組合式免疫球蛋白庫(例如一抗體 嗤菌體展示基因庫(antibody phage display library))而被篩 選並且被分離。用於產生並且篩選噬菌體展示基因庫的套 組是商業上可取得的(例如.Pharmacia Recombinant Phage 15 Antibody System,目錄編號 27-9400-01 ;以及 Stratagene SurfZAP Phage Display Kit,目錄編號 240612)。此外,特 別適於使用在產生與篩選抗體展示基因庫的方法與試劑的 實例可以在例如美國專利第5,223,409號;WO 92/18619 ; WO 91/17271 ; WO 92/20791 ; WO 92/15679 ; WO 93/01288 ; 20 W0 92/01047 ; WO 92/09690 ; W0 90/02809 ; Fuchs et al., 1991, Bio/Technology 9:1370-1372 ; Hay et al., 1992, Hum. Antibod. Hybridomas 3:81-85 ; Huse et al., 1989, Science 246:1275-1281 ; Griffiths et al., 1993, EMBO J. 12:725-734 中被找到。 200918556 因為一抗體的效用是透過它結合至一特定表位的能力 所媒介,本發明有關於所有如同抗體9.3辨識相同表位的單 株抗體。用於決定一預定抗體之表位的方法在該技藝中為 已知的並且包括製備一具有一感興趣之預定區域的合成線 5 性肽(synthetic linear peptides)以及隨後測試該抗體是否結 合至該肽(參見 Epitope Mapping,A practical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Editors: Olwyn Westwood and FrankHay)。另擇地,涵蓋該感興趣之區域的不同重組型蛋 白質可以被製造並且測試有關於該抗體的結合(Oleszewski, ίο M., Gutwein, Ρ.,νοη der Lieth , W., Rauch,U., Altevogt ,P.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I-neurocan binding site. Implications for Ll-Ll homophilic binding. J.Biol.Chem. 275: 34478-34485 (2005)) ° 再者,因為一單株抗體的一特定表位是已知的,鑑定 15 或製備其他抗體,特別地單株抗體,或如下面所定義的結 合分子(其結合至相同的表位)是在習於該技藝者的技術之 :内。舉例來說,對於鑑定以及製造該抗體或結合分子來說, 在表位測緣(epitope mapping)的内文中使用上述肽或蛋白 質也是可行的。 20 例如可以從實施例所測量的,抗體9.3的表位是帶有 L1的第一免疫球蛋白樣領域(first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因此本發明之單株抗體的表位較佳地是在L1的 第一免疫球蛋白樣領域之内。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抗-L1單株抗體,具 200918556 有如同單株抗體9.3 (由以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瘤 細胞所生產)抑制腫瘤生長的相同能力。這個能力可以透過 使用相同的腫瘤生長分析(如同在實施例1,段落丨3.9中所 描述的)而被測試。根據本發明’ ‘‘相同能力(the same 5 capacity)”表示單株抗體具有一腫瘤生長抑制能力,其不會 有別於單株抗體9.3之腫瘤生長抑制能力超過5%。 較佳地’本發明的這個抗體也抑制L1二聚體形成 (dimerization),如同有關抗體5G3所顯示的(見上)。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抗_L1單株抗體,其 10 特徵在於它的互補決定區域(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s, CDRs)的至少一者: a)具有下列序列的一者:RASQDISNYLN、YTSRLHS、 QQGNTLPWT、RYWML、EINPRNDRTNYNEKFKT,或 GGGYAMDY 或 15 b)具有一序列’其相較於在a)所提及的序列具有至少一個 守恒性胺基酸置換。 k 上面所提及的序列顯示單株抗體9.3根據Kabat的方法 (參見實施例2)所決定的CDRs。本發明的此一單株抗體可 以例如藉由CDR移植(CDR grafting)或藉由抗體的重組型 20 製造而被製造。此專方法在該技藝中為已知的(參見例如
Queen,美國專利第5,585,089號以及Winter,美國: 5,225,539、Cabilly 美國 4,816,567)。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亦有關於一種抗-L1單株抗體, 其特徵在於它的互補決定區域(CDRs)的至少一者: 11 200918556 a) 具有下列序列的—者:qdisNY、YTS、QQGNTLPWT、 GYTFTRYW、INPRNDRT ’ 或 ALGGGYAMDY 或 b) 有一序列,其相較於在a)所提及的序列具有至少一個守 恆性胺基酸置換。 5 這些序列再次顯示單株抗體9.3的CDRs (參見第12 圖),但該等CDRs已使用該技藝中已知的另一種方法而被 決定’亦即根據 international ImMunoGeneTics information system® 的 IMGT®方法。 在一尤佳的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單株抗體,由以 10 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瘤細胞所生產。此融合瘤細 胞已根據布達佩斯條約於2007年4月25日被寄存在德國 微生物以及細胞收集中心(Deutsche sammlung ftir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en) °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以如上所述之本發 15 明的單株抗體為主的人類化抗體(humanized antibody)。 人類化抗體是從具有一或多個來自非人類物種之互補 決定區域(CDRs)以及一來自一人類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框架 區域(framework region,FR)之非人類物種而來的抗體分子 (參見,例如Queen,美國專利第5,585,089號以及界加打, 20 美國U.S. . 5,225,539)。此散合(chimeric)以及人類化單株抗 體可以藉由該技藝中已知的重組DNA技術而被製造。 一般來§兒,為了要獲得一人類化抗體,編碼人類可變 重鏈以及可變輕鏈的核酸序列可以透過將一或多個人類(受 體)序列的CDR序列置換成在小鼠抗體序列(供體序列)中編 12 200918556 碼個別的CDR之序列而被改變。人類受體序列可以包含有 衍生自不同基因的FR。 5 10 15 20 在一個較佳具體例中,本發明的人類化抗體可以隨後 透過將被提供的可變重鏈與可變輕鏈序列結合至人類恆定 重鏈與恒定輕鏈區域而被獲得。較佳的人類恆定輕鏈序列 包括加巴(kappa)以及拉目達(iambda)怪定輕鏈序列。被偏好 的人類恒定重鏈序列包括IgGi、igG2以及編碼IgGl變異 體的序列(其已提供免疫刺激特質(immune_stimuiating properties))。此等變異體可具有一活化補體和/或抗體依賴 性細胞性細胞毒性之被降低的能力並且被描述在us 5,624,821 ; WO 99/58572、US 6,737,056 中。-尤佳的恆定 重鏈是一個包含有取代E233P、L234V、L235A、、 A330S、P331S以及殘基236的一個刪除的IgG1。 在另一個具體例中,全長抗體包含有—IgA、IgD、
IgM、IgY 或 igW 序列。 ^ 適當的人類供體序列可以透過由小氣供體序 之肽序列相對於一群人類序列(較佳地相對於由人、’’、、 胞系免疫球蛋白基因或成熟抗體基因所編碼 ^細 比對而被決定。-帶有高序列同源性的人類序佳= J經決定的最高同源性)可以作為供人類化步驟的受圭:: 除了人類CDRs置換成小鼠c〇Rs之外,夕 體序列的操作可以被施行以獲得一編竭〜慨f在人類供 (諸如抗原的親和力)之人類化抗體的序列。$有取佳化特性 13 200918556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人類受體序列中的重鏈殘基 31-35、50~58以及95-102與殘基6、23、24,以及49被改 變以對應於小鼠序列的個別殘基(Adair,U.S. 5,859,205)。 再者’被改變的人類受體抗體可變領域序列也可以被 提供以編瑪輕可變區域之位置4、35、38、43、44、46、58、 62、64、65、66、67、68、69、73、85、98 以及對應於小 鼠供體序列之重可變區域的2、4、36、39、43、45、69、 70、74、75、76、78、92(Carter and Presta, U.S. 6,407,213) 的一或多個胺基酸(根據Kabat編號系統)。 一小鼠L1抗體的人類化被描述在實施例2。 CDRs的序列也可以被改變,較佳地透過造成一守恆性 胺基酸置換的置換。 一般來說,操作可能導致在FR還有CDR區域中的改 變並且包括殘基的置換、删除與***。改變可以是藉由隨 機或者定向的突變誘發(directed mutagenesis)而被誘發。一 如先前所述的抗體噬菌體展示系統可以被採用供篩選帶有 所欲和/或經改良之特性的突變株。 在另/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能夠如同抗體9.3辨 識相同表位的人類抗體。用於產生人類抗體的方法在該技 藝中為已知的。這些方法採用例如小鼠,其中内生性免疫 球蛋白基因已被部份地或完全地去活化或人類免疫球蛋白 基因座被弓丨入。在利用一免疫性表位(immunogenic epitope) 的免疫法之後’這些小鼠能夠製造人類抗體(U.S. 5,545,807 ; 5,545,806 ; 5,569,825 ; 5,589,369 ; 5,591,669 ; 14 200918556 5,625,126 ; 5,633,425 ; 5,661,016)。 在又一較佳具體例中,本發明的人類化抗體包含有如 同第8a)與b)圖中所顯示之LI—9.3hu或LI—9.3hu3的序列。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結合分子,包含有: 5 a)下列序列的至少一者:RASQDISNYLN、YTSRLHS、 QQGNTLPWT、RYWML、EINPRNDRTNYNEKFKT,或 GGGYAMDY 或, b)至少一序列,其相較於在a)中所給予的序列具有至少一 個守恆性胺基酸置換。 如上所說明的,這些序列顯示抗體9.3的CDRs (參見 實施例2)。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結合分子,包含有: a)下列序列的至少一者:QDISNY、YTS、QQGNTLPWT、 GYTFTRYW、INPRNDRT,或 ALGGGYAMDY 或, 15 b)至少一序列,其相較於在a)中所給予的序列具有至少一 個守恆性胺基酸置換。 t 如上所說明的,這些序列再次顯示單株抗體9.3的 CDRs,透過該技藝中已知的另一種方法所決定。 根據本發明,一結合分子是一種能夠結合L1的分子。 20 較佳地,該結合分子是一種包含有分子(亦即,包含有至少 一 Ig領域)的免疫球蛋白。 在一較佳具體例中,本發明的結合分子是選自於由下 列所構成的群組:單鏈抗體(例如scFv、scFv的集合體 (multimers)像是雙鍵抗體(diabodies)、三鏈抗體(tribodies) 15 200918556 或四鏈抗體(tetrabodies))、抗體片段(例如Fab)、tandabs、 flexibodies、雙特異性抗體,以及後合抗體。 一抗體的結構以及特別是其CDRs的功能在該技藝中 為已知的(Carter PJ. Potent antibody therapeutics by design. 5 Nautre Rev. Immunol. 6:343-357, 2006)。 scFv以及其集合體、tandabs、雙鏈抗體與flexibodies 是該技藝中已知的標準抗體形式,例如從WO 88/1649、WO 93/11161、WO 99/57150 以及 EP 1293514B卜 在單鏈Fv (scFv)中,一抗體之輕與重鏈的兩個抗原結 ίο 合可變區域(VH Fv以及VL Fv)透過一個連結子肽而被人工 地連結,被稱為單鏈可變片段或單鏈抗體(Bird, et al. (1988) Science 242:423-426; Orlandi, et al (198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6:3833-3837; Clarkson et al., Nature 352:624-628 (1991))。該抗原結合位置是由一單株抗體之輕與重鏈的可 15 變領域所構成。一些研究已顯示Fv片段確實具有整個抗體 之一個結合位置的全部内在抗原結合親和力。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雙鏈抗體是具有兩種結合特異 性的scFv並且可以是單特異性與二價或雙特異性與二價。 tandabs 以及 flexibodies 又是例如在 US2007031436 以 2〇 及EP1293514中所分別定義的抗體形式。 各有蛋白質之個體遺傳型(idi〇types)的抗體片段可以 藉由該技藝中已知的技術而被產生。舉例來說,此等片段 包括,但不限於F(ab,)2片段(其可以透過抗體分子的胃蛋 白酶消化而被產生);Fab,片段(可以透過還原以讣,)2片段 16 200918556 的雙硫橋而被產生);Fab片段(可以透過以木瓜酶以及一還 原劑處理該抗體分子而被產生);以及Fv片段。 一鼓合抗體是一種分子,其中不同的部分是衍生自不 同的動物物種’諸如那些具有一衍生自一鼠類mAb的可變 5 區域以及一人類免疫球蛋白恆定區域(參見例如Cabilly et al.,U.S.專利第 4,816,567 號;以及 Boss et al·,U.S.專利第 4,816,397 號)。 雙功能性,或雙特異性抗體具有不同特異性的抗原結 合位置。雙特異性抗體的不同形式已被製造。這些包括 ίο BSIgG (其是包含有兩個不同重鏈與兩個不同輕鏈之由被稱 為”雜交融合瘤”所分泌的IgG分子),以及雜抗體共軛物(由 具有不同特異性之抗體或抗體片段的化學共軛所生 產)(Segal DM,Weiner GJ, Weiner LM,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cancer therapy. Current Opin. Immunol. 11:558-562, 1999, 15 Van Spriel AB, Van Ojik HH, . Van de Winkel JGJ.
Immunotherapeutic perspective for bispecific antibodies. Immunology Today 21:391-397, 2000)。 雙特異性抗體已被生產以投遞細胞、細胞毒素,或藥 物至特定位置。一個重要的用途是投遞宿主細胞毒性細 20 胞,諸如自然殺手或細胞毒殺T細胞到特定細胞標的(P.J.
Lachmann, Clin. Exp. Immunol. 79: 315 (1990))。另一個重要 的用途是投遞細胞毒性蛋白質到特定細胞標的(V. Raso, τ. Griffin, Cancer Res. 41:2073 (1981); S. Honda, Y. Ichimori, S. Iwasa,Cytotechnology 4:59 (1990))。另一個重要的用途是投 17 200918556 遞抗癌非蛋白質藥物到特定細胞標的(J. Corvalan, W. Smith, V. Gore, Inti. J. Cancer Suppl. 2:22 (1988); M. Pimm et al., British J. of Cancer 61:508 (1990))。此等雙特異性抗體已藉 由化學交聯(M. Brennan etal·,Science 229:81 (1985))、雙硫 5 置換(disulfide exchange)或雜合-融合瘤(四源雜交瘤 (quadromas))而被製備。四源雜交瘤是透過融合分泌對抗兩 種不同抗原之兩種不同類型的抗體之融合瘤而被建構 (Kurokawa,T. et al.,Biotechnology 7.1163 (1989))。 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具體例中,本發明的抗體或結合分 10 子是連結到一活化物質上,較佳地一毒素、一奈米粒子、 一細胞激素,或一放射性核苷酸。此等抗體共軛物在該技 藝中為已知的(Wu AM, Senter PD. Arming antibodie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for immunoconjugates. Nature Biotechnol. 23:1137-1146,2005,Pastan I,Hassan R, 15 FitzGerald DJ, Kreitman RJ. Immunotoxin treatment of cancer.
Annu. Rev. Med. 58:221-237, 2007, WO 90/12592 ' WO _ 2007/030642、WO 2004/067038、WO 2004/003183、US 2005/0074426、WO 94/04189)。 在一較佳具體例中,本發明的抗體或結合分子以一為 20 至少1(TS,較佳地至少10_9,更佳地為至少ΗΓ1()或10—11的 親和力(KD)結合L1。 較佳地,本發明的抗體不會明顯地結合至L1-蛋白質家 族的其他成員像是例如CHL1 (L1的近同源物,存取編號 NM_006614)、NrCAM (神經元細胞黏附蛋白質,存取編號 18 200918556 NM—001037132 或 NM-005010)和/或 NFASC (神經束蛋白 (neurofascin),存取編號NM_015〇90)。較佳地,該抗體相 較於針對L1的親和力以至少低於1〇〇倍的親和力,更佳地 至少低於1000倍的親和力結合L1-家族的其他成員。該抗 5 體針對不同蛋白質的親和力可以例如透過如在實施例6中 所描述的測量對重組型蛋白質之結合親和力而被決定。該 才几體針對L1-豕族的不同L1家族成員的結合也可以透過在 CHO細胞上表現該蛋白質並且如在實施例1.2與實施例7 中所述透過FACS分析來測量抗體結合而被決定。 1〇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該抗體不會顯著地增加細胞激素 的釋放’例如腫瘤壞死因子-阿伐(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或干擾素加馬(interferon gamma)。較佳地該釋 放不會增加達超過50%,更佳地不會超過20%以及最佳地 不會超過10%。細胞激素的釋放可以如同在實施例8中所 15 述被測試。細胞激素的濃度另擇地可以於該抗體投藥之前 或之後在一動物的血液中被決定。細胞激素濃度可以透過 一 ELISA分析或其他該技藝中已知的方法被決定。 在另一較佳的具體例中該抗體不會顯著地誘發T-細胞 增生或抑制T-細胞增生。一抗體在T-細胞增生上的效用可 20 以如同在實施例9中所述被決定。 本發明進一步有關於一種結合分子,其能夠結合至被 單株抗體9.3所辨識(由以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瘤 細胞所生產)之相同的L1表位。較佳地,有關於本發明的 這個結合分子,有關於上述結合分子之結構所界定的相同 19 200918556 具體例也適用本發明的這個結合分子。 較佳地,該抗體針對表位的結合不會因為li蛋白質的 糖化狀態而顯著地被增加或降低。糖化狀態在抗體結合上 的影響可以如同在實施例10中所描述被決定。 再者,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生產本發明之單株抗體的融 合瘤細胞。 再者,本發明有關於以DSMZ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 瘤細胞。 如上所說明的與在實施例段落中所描述的,本發明的 單株抗體或結合分子尤其適於治療致瘤疾病(tum〇rigenic diseases)。 因此,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抗體或 本發明之結合分子供製備一用以治療一致瘤疾病之藥劑的 用途。 再者,本發明亦有關於用以治療一致瘤疾病的方法, 其中本發明的一抗體或結合分子呈—有效數量被投藥給一 個體以治療該疾病。有關於本發明的該方法,如下面所定 義之有關於本發明的全部具體例也適用。 如上所述,在本技藝中使用抗-L1抗體供致敏化腫瘤細 胞用於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治療已被 暗示(參見 Sebens Mtierkoster et al.,〇ncogene. 2007 Apr 26;26(19):2759-68, Epub 2006 Nov 6)。因此,在另一個方 面’本發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抗體或本發明之結合分子對於 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治療用以在一病 20 200918556 患中致敏化腫瘤細胞的用途。 本發明的這個方面特別應用於腫瘤細胞是至少部分地 對化學療法或放射線療法有抗性的例子中。 因此,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具體例中,要被致敏化的細 5 胞至少部分地是對利用該化學治療藥物或對放射線療法有 抗性。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術語,,致敏化(sensitizing),’是被 理解在以本發明的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治療後,腫瘤細胞 對於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治療要比該 10 治療之前更敏感(susceptible)。這可能例如透過從病患分離 腫瘤細胞並且在活體外測試利用本發明的抗體或結合分子 的治療是否造成該等細胞之致敏化而被測試。這個測試可 以如同在參考文獻中所描述的被施行(Sebens Mtierkoster et al., Oncogene. 2007 Apr 26; 26(19):2759-68, Epub 2006 Nov 15 6)。 在一較佳具體例中,該等細胞在本發明的抗LI抗體或 結合分子投藥之前,對該治療不敏感或敏感只有達到一利 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性療法的治療將不會造成所 欲治療效用的程度。 較佳地,在本發明之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的協助下, 易感性(susceptibility)被增加達至少20%,較佳地達至少 40%以及更佳地達至少!〇〇〇/〇。 一個綜觀化學治療藥物以及放射線療法的概要被給予 在例如 Rem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5th ed.,第 33 21 200918556 章,特別地第624至652頁。 許多化學治療藥物的任一者可以被用在本發明的方法 或用途中。這些化合物落在一些不同的分類中,包括例如 烷化劑、抗癌抗生素、抗代謝物質,以及天然來源衍生物。 5 可以被用在本發明中的烷化劑的實例包括硫酸布他卡 因(busulfan)、加卡鉑(caroplatin)、卡莫司汀(carmustine)、 氯芥苯丁酸(chlorambucil)、順鉑(ciSplatin)、環構醯胺 (cyclophosphamide)(亦即環磷醯胺(Cytoxan))、達卡巴畊 (dacarbazine)、依弗酿胺(ifosfamide)、洛莫司 ^(loinustine)、 10 鹽酸氮芬(mecholarethamine)、黴法蘭(melphalan)、丙卡巴 畊(procarbazine)、鏈脲佐菌素(streptozocin),以及塞替派 (thiotepa)。 抗癌抗生素的實例包括博來黴素(bleomycin)、放線菌 素(dactinomycin)、柔紅黴素(daunorubicin)、多柔比星 15 (doxorubicin)、伊達比星(idarubicin)、絲裂黴素 (mitomycin)(例如絲裂黴素C)、米托蒽醌(mit〇xantrone)、喷 纟 司他丁(pentostatin) ’ 以及普卡黴素(piicamycin) 〇 抗代謝物質的實例包括氟去氧核糖尿苷 (fluorodeoxyuridine)、克拉曲濱(dadribine)、阿糖胞苷 2〇 (cytarabine)、氟尿苷(floxuridine)、氟拉達濱(fludarabine)、 氟尿嘧啶(flurouracil)(例如 5-氟尿嘧啶(5-fhiorouracil, 5FU))、吉西他讀(gemcitabine)、經基尿素(hydroxyurea)、Μ 嘌呤(mercaptopur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以及硫鳥 σ票呤(thioguanine) 〇 22 200918556 天然來源衍生物的實例包括多烯紫衫醇(docetaxel)、依 托泊普(etoposide)、伊立替康(irinotecan)、紫杉烧 (taxanes)(例如太平洋紫杉院(paclitaxel))、替尼泊苷 (teniposide)、拓撲替康(t〇p〇tecan)、長春驗(vinblastine)、長 5 春新驗(vincristine)、(vinorelbine)、強體松(prednisone),以 及泰莫西芬(tamoxifen)。 可以被用於本發明中之化學治療劑的額外實例包括天 門冬醯胺酶(asparaginase)以及米托坦(mitotane)。 再者,C2腦酿胺(ceramide)也可以被使用。 1〇 在一尤佳的具體例中,該化學治療藥物是選自於由下 列所構成的群組:放線菌素-D、絲裂黴素C、順鉑、多柔 比星、依托泊苷、維拉帕米(verapamil)、龙臼毒素 (podophyllotoxin)、5-FU、紫杉烧(諸如太平洋紫杉烧),以 及卡銘(carboplatin)。 15 根據本發明’術語“放射線療法”意指各種常被用來治 療腫瘤細胞的放射線療法。在一較佳具體例中,此治療包 括γ-射線、X-射線、微波、UV輻射還有放射線-同位素投 遞到腫瘤細胞或腫瘤細胞旁(近距離治療(brachytherapy))。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這個方面之目的是要致敏化腫瘤 20 細胞用於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治療。 因此,在一較佳具體例中,在以本發明的抗L1抗體或結合 分子致敏化之後,病患更進一步利用該化學治療藥物或利 用該放射線療法予以治療。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被預想致敏化任何細胞類塑的 23 200918556 腫瘤細胞或治療任何致瘤疾病。較佳地,腫瘤細胞或致瘤 疾病是一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的類型:星狀細胞瘤 (astrocytoma)、养樹突細胞瘤(〇iig〇dendr〇gii〇ma)、腦脊腾 膜瘤(meningioma)、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神經勝母細 5 胞瘤(gli〇blastoma)、室管膜瘤(ependymoma)、神經勒瘤 (Schwannoma)、神經纖維肉瘤(neur〇fibr〇sarc〇nia)、神經管 胚細胞瘤(medulloblastoma)、黑色素瘤(melanoma)、胰臟 癌、***癌、頭與頸癌、乳癌、肺癌、卵巢癌、子宮内 膜癌、腎癌、神經胚細胞瘤(neur〇blastomas)、鱗狀上皮細 ίο 胞瘤(squamous cell carcinomas)、神經管胚細胞瘤 (medullablastomas)、肝癌(hepatoma)、結腸癌,以及中皮瘤 (mesothelioma)與表皮樣癌(epidermoid carcinoma)。 再者’腫瘤細胞偏好是來自一上皮腫瘤或致瘤疾病是 一上皮腫瘤,較佳地其中該上皮腫瘤是胰臟癌、結腸癌、 15 卵巢癌或子宮内膜癌。 在一較佳具體例中該抗體當呈一治療有效數量被投藥 I 時不會誘發神經副作用。 如上所述,該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被用於製備一藥學 組成物。 20 一般來說,本發明的藥學組成物包含有一治療有效量 的一治療劑’以及一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在一特定具體 例中’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表示由一聯邦的管理機構或 一州政府所認可的或被列表在美國藥典或其他一般認可之 藥典供使用於動物’以及更特別地人類。術語“載劑(carrier),, 24 200918556 思才日一種稀釋劑、佐劑、歟开彡添丨 外、乙士 或载體(vehicle),藉由其 该治療劑被投藥。此藥學上 棺 叙、占L β上载劑可以是無菌液體,諸如水 與油,包括那些石油、動物、梓# . ^ 由 衩禾或合成來源者(包括但不 限於化生油、黃豆油、礦物 雜風,丄t,丄 由之麻油以及類似物)。當該 条學組成物被經口地投樂,k 3 έ0 , θ, — 水疋—較佳的載劑。當該藥學 ^t:!被投樂’食鹽切及水㈣萄糖是較佳 I载劑。食鹽水溶液錢水㈣萄糖與甘油溶液是較佳地 作為液體載劑用於可注射的溶液。適當的藥學賦形 2包括澱粉、葡萄糖、乳糠、蔬糖、明膠、麥芽、米、麵 L白垄、石夕膠、硬脂酸執、單硬脂酸甘油酉旨、滑石、氯 化鋼、乾燥的脫脂乳、甘冲、丙烯、乙二醇、水、乙醇以 及類似物。該組成物,㈣要的話,也可以含有少量的满 15 20 ’或ΡΜ_。這些組成物可以採溶液、懸浮 =礼劑、錠劑、丸劑、囊劑、粉末、緩釋配方以及類似 的形式。该組成物可以被配製成如同一栓劑,具有習知 的黏、、’σ劑與載體(诸如二酸甘油酯)。口服配方可包括標準載 “渚:^藥扣級的甘露糖醇、乳糖、殿粉、硬脂酸鎂、糖精 納、纖維素、碳酸鎮等等。適當的藥學載劑的實例被描述 在 E.W. Martin 的“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此 等組成物將含有一治療有效數量的治療劑,較佳地呈純化 形式,連同一適當數量的載劑以提供用於適當投藥給病患 的形式。該配方應適合投藥的模式。 在較彳土的具體例中,该組成物根據慣常程序而被配 製成像是一適於靜脈内投藥給人類的藥學組成物。典型 25 200918556 地’用於靜脈内投藥的組成物是配於無菌等張水性緩衝液 中的溶液。若需要的話,該組成物也可以包括一助溶劑 (solubilizing agent)以及一局部麻醉劑(l〇cal anesthetic)(諸如 木卡因(lidocaine))以緩解在注射位置的疼痛。一般來說,成 分呈單位劑量形式被個別地或混合在一起地被提供,舉例 來說,像疋一岔封地密合容器(諸如一安瓶或sachette)中的 一乾燥之凍乾粉末或無水濃縮物表示活性劑的數量。若該 組成物是要藉著灌注(infusion)而被投藥,它可以以一灌注 ,(含有無g的藥*級水或食鹽水)料分裝。若該組成物是 藉由注射而被投藥,-用於注射之具有無8水或食鹽水的 安親可以被提供讀得成分可以在投藥之前被混合。 本發明的治療劑可以被配方成像是中性或鹽形式。藥 學上可接受的鹽類包括那些與游離祕基團(諸 生 15 20 自鹽酸、破酸、醋酸、草酸、酒石酸等等)形成者、料Ϊ 游離胺基團(諸如那些魅自異丙胺、三乙胺、 y、 組胺酸、普羅卡因等等)形成者, 此λ、_乙胺乙醇、 錄、約’以及氫氧化鐵者等等。 4生自納、鉀、 本發明之治療劑的數量(其在治療 上將是有效的)將視疾病或病況的本質而定,並== 標準無床技術而被蚊。料,活體外分㈣ = =採用以協助鑑定最佳劑量範圍。要被採用在配方Ϊ = 確劑罝亦將視投藥的途徑, 中的精 (disorder)的嚴重性而定,f曰座f ^疾病(―咖)或疾病 ,亚且應根據 病患的狀況而被決定。麸而,田,利鯽以及各個 ^而,用於靜脈内投藥 26 200918556 範圍通常是大約每公斤體重20-500微克的活性化合物。用 於鼻内投藥的適當劑量範圍通常是大約0.01 pg/kg體重至1 mg/kg體重。有效的劑量可以從衍生自活體外或動物模型試 驗系統的劑量-反應曲線而被外推(extrapolated)。一般來 5 說,栓劑可能含有範圍為0.5%至10%以重量計的範圍内的 活性成分;口服配方較佳地含有10%至95%活性成分。 各種不同的投遞系統為已知的並且可以被用來投藥本 發明的一治療劑,例如膠囊化在脂質體中(encapsulation in liposomes)、微粒,以及微膠囊;使用能夠表現該治療劑之 1〇 重組型細胞,使用受體-媒介的内攝作用(endocytosis)(例如
Wu and Wu,1987, J. Biol. Chem. 262:4429-4432);建構一作 為一反轉錄病毒或其他載體之一部分的治療核酸等等。導 入(introduction)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皮内、肌肉内、腹腔 内、靜脈内、皮下、鼻内、硬膜外,以及口服途徑。該等 !5… 化合物可以藉由任何方便的途徑被投藥,例如藉由灌注、 藉由球劑注射(bolus injection)、藉由透過上皮或黏膜皮膚内 襯(mucocutaneous linings)的吸收(例如口服、直腸的與腸黏 膜等等),以及可以連同其他生物活性劑一起被投藥。投藥 可以是全身性或局部的。此外’可能需要將本發明的藥學 20 組成物藉由任何適當的途徑引入至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室 内(intraventricular)以及椎管内(intrathecal)注射;室内注射 可以透過一室内導管而變得容易,舉例來說,接附至一個 貯器(reservoir)(諸如一個Ommaya貯器)。肺投藥也可以被 採用’例如透過使用一吸入器或喷霧器,以及帶有一霧化 27 200918556 劑(aerosolizing agent)的配方。 在一特定具體例中,將本發明的藥學組成物局部地投 藥到有需要治療的區域可能是想要的。這可以透過例如, 但不限於在手術期間的局部灌注、局部施用(亦即在手術之 5 後組合一傷口敷料)、藉由注射、藉由一導管的方式、藉由 一栓劑的方式,或藉由一植入物的方式而被達成,該植入 物是一多孔、非孔性,或膠質材料,包括膜(諸如矽橡膠膜) 或纖維。在一具體例中,投藥可以是透過直接注射在一惡 性腫瘤或新生組織或前-腫瘤發生組織的位置(或先前位 10 置)。 在另一具體例中,該治療劑可以在一小泡(vesicle)中被 投遞,特別地一脂質體(Langer, 1990, Science 249:1527 -1533),更特別地一陽離子脂質體(WO 98/40052)。 在又另一具體例中,該治療劑可以經由一控制釋放系 15 統而被投遞。在一具體例中,一泵可以被使用(Langer,上 文)。在又另一具體例中,一控制釋放系統可以被置放在該 治療劑標的鄰近處,因此僅需要全身性劑量的一部分。 本發明的這個方面的上下文中,本發明也包括對於利 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治療用以在一病患 20 中致敏化腫瘤細胞的方法,包含有將一有效量之本發明的 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投藥給該病患。上述所有具體例也適 用本發明的這個方法。 該發明從頭到尾,術語“有效數量”表示一預定分子或 化合物呈一足以獲得一所欲治療效果的數量被投藥。該發 28 200918556 明從頭到尾,若是兩種化合物呈〜治療有效量被投藥時, 這包括該等化合物的一省戒各個是呈一次治療量而被投 藥,亦即,各個化合物就其本身不足以提供一治療效用^ 數量,但該等化合物的組合造成所欲的治療效用。然而, 5 亦被包括在本發明内的是該等化合物的各個就其本身呈一 治療有效量被投藥。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抗_L1 抗體或結合分子供製備一用以治療先前經利用一化學治療 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治療之一病患的腫瘤細胞的藥劑的 10 用途。 如上所述,利用抗-L1抗體治療腫瘤細胞已被描述於 WO 〇2/〇4952以及WO 06/013051中,併入此處作為參考文 獻。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術語“經先前治療的,,可包括已 15 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在一分開的攝生法 的過程(發生在例如最近6或8個月内)中予以治療的病患。 、 在利用化學治療藥物或放射線療法治療腫瘤的過程 中,在大多數的例子中觀察到在腫瘤對此療法的一初始反 應(腫瘤質置縮小或疾病的穩定化)之後’腫瘤開始再次進 展此進展通笔始於該療法後的數周或數月。典型地這些 腫瘤通常接著對於利用先前施用之更多化學治療藥物更ί 有抗性並且其他治療療法是需要的。如上所述,已發現此 具有抗丨生的腫瘤表現L1並且因而變成—有關於抗_L1抗體 29 200918556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這個實施例,術語“經先前治療的” 較佳地表示病患先前接受此治療,此治療顯示一初始效用 的治療-腫瘤在利用抗-L1抗體或該結合分子治療之時再次 進展。 5 爯者,術語“經先前治療的”也可以在一上下文中被看 到,其中該L1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以及化學治療藥物或 放射線療法可以被使用在相同的攝生法中,表示該等治療 在一治療時間表中被給予。在本文中,“在一治療時間表中” 表示該治療在相同的時間被施用,一個接著一個或間歇 ίο 地,但-相反於上面-個別治療之間的時間距離是短的(在1 周或2-4天之内)並且,若一治療成功被看見,吾人在下一 次治療被施用之前不必等待腫瘤進展。 較佳地,在本文中,本發明包括一病患被利用一化學 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予以治療,並且隨後較佳地在1 15 周或少於或多於以及較佳地2-4天之内,一利用本發明之抗 -L1抗體或結合分子的治療被開始的例子。在又一較佳的具 , 體例中,化學療法或放射線療法的數個循環在一方面並且 利用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的治療被作出,以較佳地1周或 少於或多於以及較佳地2-4天之内的間隔。 20 在一較佳具體例中,該病患對於利用該化學治療藥物 或利用放射線療法具有至少部分的抗性,一種在該治療類 型的過程中常被發現到的效用(見上)。 在又一方面,本發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抗-L1抗體或結合 分子供製備一用以在一病患中治療對於利用一預定化學治 30 200918556 療藥物或湘放射線療法之治療至少具有部分的抗性的腫 瘤細胞的藥劑的用途。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巾,“對治療有抗性,,表 示個別的踵 =細胞不會對利用-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呈一 凡王的方式j反應。更確切±也,有關於此腫瘤細胞,利用 該化學π療藥物或放射線療法的治療是相當無效的或甚 不顯示钕用。 10 15 在本毛月的又-個方面,本發明有關於本發明之抗心 坑體或結合分子供製備致瘤疾病的藥劑的用 途’其中該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組合以—化學治療藥物或 =射線療法而被投藥,較佳地其中該化學治療藥物或該 放射線療法在本發明的抗_L1抗體或結合分子之前被投率。 根據本發明’術語“致瘤疾病的治療,,包括殺死腫瘤細 胞,降低腫瘤細胞的增生(例如,達至少通,至少50%或 至f 90%)¾兩者還有完全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再者,此 術吾包括-致瘤疾病的預防,例如透過殺死未來可能或 -傾向變成腫瘤細胞還有形成轉移的細胞。 二根據本發明’術語“組合以(in combination with),,包括任 何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以及放射線療法的化學治療藥物 =組合式投藥。這可能包括該等藥物或放射線療法的同時 ,用,或較佳地,一分開的投藥。若是一分開的投藥被估 异,吾人較佳地將確保時間的一個明顯期間將不會在投遞 的時間之間終止,藉此抗_L1抗體或結合分子以及化學治療 藥物或放射線療法仍能夠對細輿展現一有利的組合式效 20 200918556 用。在這些例子中,被偏好的是吾 與兩種試劑接觸,較佳地在大 大約1周内令細胞 彼此的12-36小時之内。 、天之内,更佳地在大約 在本發明的這個方面背德 的投藥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原理是化學治療藥物 面的-個增加,錢著使得_細 體或結合分子之較佳標的。 马個有關抗-L1抗 方面也涵括治療攝生法 抗體或結合分子組合以化學治療藥 個療循環中被投藥,其令各個循 八子洋個循環可能涉及抗·L1抗體或結合 15 20 1 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 :。接者疋在2天之内2次施用抗-u抗體或結合分子的治 獨立從頭到尾’熟習技藝者將了解到··要被施用的 的身體狀態或疾病的嚴重性而定並 且將因此要以各種情況為基礎被調整。 心在此重複治療循環㈣程中,在本發明之内也 放射U的疋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在化學治療藥物或 放射線療法之前被投藥。 錄用t發明的上面方面的上下文中,本發明亦有關於一 Q療先前經利用-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 32 200918556 治療之一病患的腫瘤細胞的方法,包含有將一治療有效數 量之本發明的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投藥給該病患。再 者,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用以治療對於利用一預定化學治療 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治療至少具有部分抗性的一病 5 患之腫瘤細胞的方法,包含有將一治療有效數量之本發明 的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投藥給該病患。再者,本發明有 關於一種用以治療一病患之腫瘤細胞的方法,包含有將一 治療有效數量之本發明的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組合以一 化學治療藥物或以放射旅療法投藥給該病患。再者,本發 10 明有關於一種用於治療一病患之腫瘤細胞的方法,包含有 將一治療有效數量之本發明的抗-L1抗體或結合分子投藥 給該病患。 本發明之抗體也可以被用在有關一診斷方法的方法中 以決定體組織或體液中的L1蛋白質水準。 15 有關於本發明的這些方法,上述有關本發明之其他用 途或方法的所有具體例也適用。 本發明亦有關於本發明之抗體或結合分子供使用作為 一用以治療一致瘤疾病的藥劑或供致敏化針對利用一化學 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治療之一病患的腫瘤細胞。 20 在一較佳具體例中,該用途更展現如同關於本發明之 用途所界定的特徵。 本發明亦有關於包含有本發明之抗體或結合分子的藥 學組成物。有關於該藥學組成物,上述所有具體例也適用。 本發明將藉由下列未被意欲為限定本發明範疇的圖式 33 200918556 以及實施例被進一步說明。 【實施方式】 1.實施例1 5 1.1實施例1的摘要 L1 黏附分子(LI adhesion molecule, Ll-CAM)是一種在 發展神經系統中涉及細胞移動以及軸突導引的跨膜細胞黏 附分子(transmembrane cell adhesion molecule)。L1 在卵巢以 及子宮内膜癌亦被過度表現。於此L1表現是與不良的預後 ίο 有關。在癌細胞株中,L1過度表現放大細胞運動性(cell
motility)、小鼠中的腫瘤生長以及誘發Erk-依賴性基因的表 現。於此我們顯示利用針對L1的抗體的治療會破壞Erk-活化’阻斷細胞侵入(cell invasion)至基質膠(matrigel)並且 降低裸鼠中的腫瘤生長。在以L1抗體治療的細胞中,Erk-15 依賴性基因(諸如HOX A9、β3整合素(β3 integrin)以及mR 3)的誘發在活體外以及活體内地被逆轉。在這個報導中,我 〔們證明抗體L1-9.3在所有被測試的L1抗體中是最佳的治療 抗體。在所有的例子中L1-9.3在腫瘤生長方面顯示出關係 到侵入基因型(invasive phenotype)或治療效用的最佳結 2〇 果。我們可以顯示L1-9.3結合至L1的第一似匕領域並且 可以阻斷L1-L1嗜同種結合(homophilic binding)。嗜同種結 合的阻斷只在有L1-9.3的情形下被觀察到。我們推論Li_9.3 在治療中是較佳的’因為它結合兩種功能:它阻斷活化 並且干擾L1的結合功能。 34 200918556 1.2實施例1的結果 1·2Λ新穎的L1抗體的FACS分析 使用具有一重組型Ll-Fc融合蛋白質的免疫方法,我 們產生新:ί員的L1抗體Ll-9.3、Ll-14.1〇、L1-35 9以及 L1 -3 8.12。為了說明關於L1的特異性’新穎的l 1 mAbs透 過螢光染色(第1A圖)以及西方墨點分析(第圖)而被測試 這些在内生性L1表現即巢癌細胞株〇V]y[z以及sk〇V3 ip 與中國倉鼠即美細胞CH0以及穩定地經轉導的ch〇-L 1細 胞之抗體。所有被測試的抗體在CH0-L1細胞中顯示L丨的 一個陽性染色(第1A圖)。有關〇VMz以及SK〇v3iP細胞 的染色型態就抗體來說是不同的。有趣地,L1_9.3抗體顯 示兩種卵巢癌細胞株OVMz以及SKOV3ip的鮮明染色,而 LM4.10顯示一個非常微弱的染色(第ία圖)。兩種L1抗 體L1 -3 5 · 9以及L1 -3 8.12不能結合至這些細胞的内生性l 1 (第1A圖)。如同所期待的,沒有針對L1的染色能夠在CH〇 細胞(我們用作為陰性對照組)中被觀察到。所有的新穎抗體 透過西方墨點分析而在CHO-L1、OVMz以及SK〇V3ip細 胞溶解物中偵測全長L1。L1-陰性CHO細胞再次作為陰性 對照組。 "" 20 1.2·2 Erk磷酸化在抗體處理之後被降低 一個最近的報導已顯示L1的表現與血清··衍生的生| 因子(serum-derived growth factors)配合導致持續的 grk、、舌 化與Erk-依賴性基因的誘發(siiietti et al,2004)。我們研办 35 200918556 L1-抗體的抑制效用是否就是因為干擾L1-媒介的基因調 節。因此我們使用SKOV3ip細胞檢驗L1抗體作用的模式。 mAbs L1-11A、L1-9.3以及L1-14.10有效率地在活體外阻 斷Erk>礎I化(弟2A圖)。沒有利用同型(is〇type)的抑制吻 5 合僅能夠結合L1之神經同型(neurai isoform)的對照組 mAb、作為載劑的DMS0或L1抗體L1-38.12 (第2A圖)。 利用磷酸-特異性Erk抗體的螢光分析確認被活化的Erk的 一個明顯降低。一個從經U_mAb (LM1A、L1_9 3以及 L1-14.10)處理之細胞的細胞核的耗竭也可以被觀察到(第 ίο 2B 圖)。 1.23利用L1-抗體的抗體處理降低細胞侵入 先w已被證實利用一針對L1的抗體(LM1A)的治療降 低纖維連接蛋白上的趨性細胞移動(hapt〇tactic 15 migratl〇n)以及不同細胞株的基質膠侵入(matrigel invasion)(Arlt et al,2006)。我們比較以不同L1抗體處理之 SK0V3iP細胞的侵入能力。抗體lm1a、L1_14 1〇以及特 別地L1-9.3降低SKOV3ip的侵入(第3圖)。在明顯的對比 中以抗體L1-35.9或L1-38.12處理的細胞沒有顯示侵入 I’2·4的抗體在活體外以及在活體内影響基因表現 步檢驗針對u的抗體是否以—類似於如同 f 1之siRNA-媒介的耗損所觀察到的方式來活體外地 36 200918556 影響SKOV3ip細胞的基因表現圖形(第4A圖)。甚至,以 L1-9.3或L1-11A處理相對於對照組抗體處理的細胞之 qRT-PCR分析顯示在L1-調節的基因(諸如β3整合素、轉錄 因子ΗΟΧΑ9以及細胞凋亡有關的基因IER3與STK 39)表 現上顯示出明顯改變(第4Α圖)。同組的基因在以一 L1-特 異性siRNA轉導的SKOV3ip細胞中被向下調節 (downregulated)(第 4B 圖)。 我們測試mAb Ll-9‘3是否也能夠以一類似於在活體外 所觀察到的方式來活體内地影響SKOV3ip細胞的基因表現 圖形。為此目的,來自L1-9.3處理之小鼠的剩餘腫瘤 (residual tumors)或IgG對照組處理的小鼠的mRNA被分離 並且進行qRT-PCR分析。L1-9.3處理如同有關HOXA9、β3 整合素與IER 3所證實般地造成L1-依賴性基因的顯著調節 (第4C圖)。 1.2.5致瘤性(tumorigenicity>在裸鼠中的分析 接下來,我們研究SKOV3iP在小鼠中的腹膜内生長3 否能夠透過利用mAbs L1-HA、L1_9.3或u_14 1()的^ 20 而被抑制。胞在治療開始之前的2天 空。邛·處理每兩周地使用1〇喻抗體滚声 而被元成。對照組小鼠被處理以PBS或作為—對照 的 HEA125 (抗 EpCAM)(每兩周地 1〇 mg/k 二 -LI mAb處理組中,在腫瘤質量的數量上相較 ^ 對照組抗體驗125有一個實質降_5 ^相 37 200918556 照組’所有抗-Ll mAbs導致i.p.腫瘤負荷的一個劑量-依賴 性降低[L1-11A (10 mg/kg) ’ -40% ; L1-14.10 (10 mg/kg), -30% ; Ll-9.3 (10 mg/kg),-60% ;第 5 圖]。在以 Ll-9.3 (10 mg/kg)處理的組別相較於PB S對照組的腫瘤減少是統計顯 5 著的(八1-9.3(1〇1!1_) = 〇.〇〇4)。以1^八125對照組抗體處理的 小鼠相較於PBS處理組顯示沒有可偵測到的SKOV3ip-/flcZ i.p.腫瘤負荷之降低(第5圖)’雖然EpCAM出現在SKOV3ip 細胞且HEA125可以結合到腫瘤細胞。在治療的整個過程 期間,沒有 Ll mAbs Ll-11A、L1-9.3 或 L1-14.10 處理的副 ίο 作用或嚴重毒性被發現到。 因此,利用針對L1的抗體的治療降低腫瘤生長 SKOV3ip細胞(第5圖),暗示針對L1的抗體能夠調節基因 表現但也活體内地影響腫瘤生長。 15 1.2.6新頴L1抗體的Biacore研究 此研究是精由如同實施例6中所述的Avidex (Oxford) 而被實施。表1歸納這些涉及新穎Ll抗體的結合動力學 (ka、kd以及KD)的結果。 20 1.2.Ί JA-93結合位置的表位測綠 關於描述新穎的L1抗體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檢驗它 們在L1中的結合位置。因此,我們建構涵蓋該分子不同部 分的多樣L1-FC融合蛋白質。編碼不同長度之li胞外領域 區域(Ll ectodomain regions)之PCR產物被放大。這些建構 38 200918556 物被選殖到pig載體,並且如同Fc-融合蛋白質#被表現。
在純化之後’產物被用於西方墨點分析。E 碎了比較這些結 果’我們分析其他重組型L1蛋白質片段(得自於⑽咖 Gouveia,Oeiras,Portugal)。L1-9.3 被發現到結人到 u 的第 一 Ig領域(第6圖)41-14.10結合在第三1§領^°中而LiuA 結合在FN3-5位置之間(第6圖)。 1·2·8 mAB L1-9.3阻斷L1-L1嗜同種結合 λ我們要問L1抗體是否能夠干擾L1的嗜同種結合功 能。為了應付這個問題,我們使用一個細胞黏附分析,其 中L1-轉染的細胞被允許結合至被固定的乙】。 片起初以一重組型Ll-Fc融合蛋白質、用於正對照組的纖 維連接蛋白(細胞以一整合素依賴的方式結合至纖維連接蛋 白)或作為一陰性對照組的BSA塗覆之後,我們將J558_L1 、’、田胞培育以L1-11A、L1-9.3或L1-14.10抗體。有關於對照 、、且’我們使用一個IgG-對照組、PBS或一針對CD24的抗 體(SWA11)。mAb L1-9.3可以競爭地阻斷[Ι-Ll嗜同種結 合’而所有其它被測試的抗體不能干擾嗜同種結合能力。 沒有抗體干擾對纖維連接蛋白的結合(數據未示出)。 材料與方法
Hi細胞株以及細胞培養 在細胞培養條件(5% C02,95%相對溼度,37。〇下,人 類印巢癌細胞株 SKOV3ip (由 Ellen Vitetta,University of 39 200918556
Texas,Dallas,TX好心地提供)以及〇VMz被生長在具有 10% FCS 的 DMEM (Biochrom, Berlin, Germany)中。有關腫 瘤質量的鑑定以及定量,SKOV3ip細胞被穩定地轉導以一 /izcZ-編碼反轉錄病毒載體(GeneSuppressor Retroviral 5 System, Biocarta,Hamburg, Germany)。穩定表現人類 LI (-hLl)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株CHO透過superfect (Stratagene,Heidelberg,Germany)的轉染以及利用 mAb L1-11A 以及磁珠(Myltenyi Biotec,Bergisch Gladbach, Germany)的篩選或利用FACS Calibur分類而被建立。所有 i〇 細胞在37°C、5% C02以及100%溼度下被培養在DMEM (補 充以10%?〇8)中。人類1^1編碼質體以及了558丄1細胞是得 自於 Dr· Vance Lemmon (University of Miami,Miami, FL, USA)。 15 1.3.2 抗體 HEA-125,一種針對EpCAM的小鼠IgGl ’在先前被 t 描述並且結合至所有人類腺癌(adenocarcinomas) (Moldenhauer et al·,1987)。單株抗體 L1_14.l〇 (Huszar et al., 2006)、Ll-9.3、U-35.9 以及 Ll-38.12 在以人類 Ll-Fc 蛋白 2〇 質(包含有LI的胞外領域)免疫小鼠之後被獲得(〇leszewski et al.,1999)。山羊抗-小鼠jgG被親和力純化(affinity purified)並且吸附至人類血清蛋白(zyme(j Laboratories, Inc., San Francisco, CA) 〇 40 200918556 1·3·3生化學分析 SDS-PAGE以及個別蛋白質使用半乾墨點(semi-dry blotting)而轉移至immobilon膜上在先前被描述(Gutwein et al·,2000)。在以配於TBS的5%脫脂乳或配於TBS/0.1% 5 Tween-20的1%BSA阻斷(blocking)之後,墨點以個別的一 級抗體接而為過氧化酶綴合的二級抗體與ECL偵測被顯 影。 1.3.4 FACS 分析 10 細胞以飽和數量的mAbs(融合瘤上清液或經純化的抗 體)以及針對小鼠Ig之PE-綴合的山羊抗體(Dianova, Hamburg, Germany)的表面染色(surface staining)在別處已 被描述(Ebeling et al·, 1996)。經染色的細胞以一 pACScan (Becton Dickinson)予以分析。 15 J.3.5克痙螢尤 % 有關免疫螢光染色,細胞被生長在蓋玻片上,以過叙
酸鈉(pervanadate)處理歷時10分鐘並且在室溫下以4%二聚 曱醛(paraformaldehyde)/PBS固定歷時20分鐘。細胞在pBS 2〇 中被清洗並且在室溫下以配於PB S (含有5 %山羊血清)中的 0.1% NP-40予以通透化(permeabilized)歷時15分鐘。細胞 接而以第一抗體(磷酸-特異性Erkl/2)培育歷時1小時。在3 次使用PBS的清洗步驟之後,細胞在黑暗中與—第二 Alexa488-綴合的山羊抗-小鼠IgG培育歷時3〇分鐘。在以 41 200918556 PBS清洗細胞2次之後’被染色的細胞被封固⑼麵㈣)在 載玻片上並且以一表面螢光顯微鏡(epiflu〇rescence microscope)(Axioplan-2; Zeiss,Oberkochem)檢驗。 5 1.3.6 侵入分析(invasion assay) 活體外腫瘤細胞侵入在一個如先前於Erkell et al. (1988)中所述的雙濾膜分析(double-filter assay)中被決定。 間&之’一基質膠被層豐於兩個遽膜(一個下5 μιη孔的硝 化纖維素遽膜以及一個上8 μιη孔的聚碳酸酯遽膜)之間。 10 在1〇5細胞於1 ml培養基中與濾膜三明治培育歷時2〇小時 之後,三明治被固定且濾膜被分離且以DAPI予以染色。於 下濾膜之上存在於膠中的細胞被計數,且細胞侵入被表示 為下濾膜之上的細胞數目相對於出現在兩個濾膜上的細胞 總數目之比率。 15
1.3.7 定量 PCR
、 有關 qPCR,cDNA 在 Microspin G-50 管柱(GE
Healthcare, Mtinchen,Germany)上被純化並且透過 NanoDrop 分光光度計(ND-1000. Kisker-Biotechnology, 2〇 Steinfurt,Germany)而被定量。有關qPCR的引子是利用 DNA Star Program 而被設計並且由 MWG (Ebersberg, Germany)所製造。β-肌動蛋白被用作為内部標準品。PCR 反應是使用 SYBRgreen mastermix (Applied biosystems, Darmstadt, Germany)而被實施。 42 200918556 細胞結合分析 針對Ll-Fc或纖維連接蛋白的細胞結合分相_在 Oleszewski et al (JCB 2000)中被詳細描述。 踵瘤模型以及治療 無病原體,母的無胸腺CD 1⑽/⑽小鼠(7-9周大.平 均20 g ; Charles River)在第0天被接種以5 X 1〇6人類/flcZ_ 標記的卵巢癌細胞(SKOV3ip-/acZ)至腹腔内,在5超之内導 致i.P·腫瘤形成。抗-LI mAbs在無菌PBS中被稀釋至用以 治療所需的濃度。帶有腫瘤的小鼠被每週兩次地i p.處理以 一個分開劑量(每次施用10 mg/kg,個別地)、戴體(pBs), 或Heal25抗體對照組的300 pL溶液。抗體治療始於腫瘤 細胞注射之後的第3天以給予腫瘤細胞時間來附著到腹壁 内側以及i.P·器官的表面。在剖檢(autopsy)(第38天)時,腹 水(ascites)從所有的小鼠被取樣並且體積被決定。所有的i p 器官(包括腫瘤質量)、腹壁,以及橫隔膜被移除,以β_半乳 糖皆轉受質(X_gal ; Roche_Diagnostics,Penzberg,Germany) 染色、照相,並且秤重。器官之間、橫隔膜上以及腹壁内 位置之間的靛藍色腫瘤質量被移除並且被單獨秤重。在各 小鼠中的相對腫瘤負荷是透過將腫瘤質量重量除以總位置 重量(total 郎weight)而被計算。 2·實施例2 抗L1-鼠類抗體li_9.3的人類化 43 200918556 為了要人類化鼠類抗-L1抗體Ll_9.3,人類v-加巴1 (humKl)以及可變重鏈家族m(humm)的基因,被用作為受 體序列(acceptor sequences)。此處有關這些基因所使用的編 碼系統是採用自Wu以及Kabat (Kabat,E. A.,Wu, T. T., 5 Perry, HM, Gottesman, KS and Foeller, C (1992)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Diane Books Publishing company)。鼠類Ll_9.3抗體輕以及重鏈胺基酸序列分別地 針對humKl輕鏈以及humlll重鏈的胺基酸序列被排列。兩 種人類化的Ll_9.3抗體(Ll_9.3Hu與Ll_9.3Hu3)透過將6 1〇 個人類抗體的CDRs置換以來自鼠類Ll_9.3抗體的對應 CDRs而被產生。 K固互補決定區域(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s, 的位詈 環 15 lcdri LCDR2 、 LCDR3 hcdri HCDR2 2〇 HCDR3
Kabat編號系統 L24-L34 L50-L56 L89-L97 H31-H35B H50-H65 H93-H101 鼠類Ll_9.3抗體的一些框架殘基被轉換成人類化的 Ll__9.3 抗體: 變體1 (version l)(Ll_9.3Hu)人類化抗體-重鏈殘基號 碼 6、23、27、30、43、49、71、73、76、78 以及 94,與 44 200918556 輕鏈殘基號碼100從鼠類Ll—9.3抗體被轉換且輕鏈殘基號 碼7 3被置換以人類REI抗體輕鍵中於此位置所發現到的對 應者(Phe)。 變體2 (LI—9.3Hu3)人類化抗體-重鏈殘基號碼6、23、 5 27、30、71、73 ’以及94與輕鏈殘基號碼1〇〇從氣類li_9.3 抗體被轉換。 供在五.中表現之編碼鼠類L1 _9.3抗體的單鍵可變 片段(scFv)類似物以及此抗體的兩個人類化變體 (Ll_9.3Hu,以及L19.3Hu3)的DNA序列接著被產生。所 10 有這些 scFvs 含有相同的連接子(Hnker) (TSGPGDGGKGGPGKGPGGEGTKGTGPGG)。scFv 基因是 由Gene Art AG,德國所合成。 被用來建構人類化抗體的抗體輕鏈與重鏈DNA序列 被分別地提供在第8a與8b圖中。 15 第9a-9c圖分別地提供鼠類Ll_9.3 scFv與人類化
Ll_9.3Hu 以及 Ll_9.3Hu3 scFvs 的胺基酸序歹ij。 3.實施例3 選殖編瑪 L1 一9.3、Ll-9.3Hu 以及 Ll_9.3Hu3 scFvs 的 DNA 20 至 Ε· coli 近膜表現載體(periplasmic expression vectors)並 且以這些載體轉形E. coli 近膜表現的scFvs因為一些原因而為有利的。首先, scFvs漏進細菌上清液並且從那裡可以便利地被分析有關 結合到它們的同源抗原(cognate antigen)(在本例中為L1癌 45 200918556 .抗原)。其次,近膜表現允許有關可溶性活性scFvs的純化。 編碼如同由GeneArt Art ’德國所合成之[I—9 3、 L1-9.3HU以及Ll-9.3Hu3 scFvs的DNA序列不是被提供在 一個五· C〇/!·近膜表現載體中。因此,這些DNA序列使用下 5 列方法而被選殖到一個五.c<?/z·近膜表現載體中。 編碼該被合成之scFvs的DNA是使用標準PCR條件以 及試劑以下列引子對而被PCR救回的: scFv 引子對 L1—9.3 Y〇1811 以及 Yol812 ίο Ll_9.3Hu Υ〇1813 以及 Υο1814 LI—9.3Hu3 Yol813 以及 Yol814 引子序列被顯示在下面。 Υοΐδΐ 1 agccggccatggccgatattcagatgacccagac
Yol812TCTATGCAGCGGCGGCACCGCCGCTGCTCACGGTAACGCTG
15 Yol813 AGCCGGCCATGGCCGATATTCAGATGACCCAGAG
Υο1814 TCTATGCAGCGGCCGCACCGCCGCTGCTCACGGTAACCAGGGTG I PCR產物在一個1.6%瓊脂糖凝膠上被進行並且具有正 確大小的帶(bands)被切出以及純化。PCR產物在標準條件 下以以及#加/限制酶予以雙重消化接而為再純化 20 (re-Purification)。PCR產物被接合到一個IPTG誘發性近膜 表現載體,該載體含有: -一個pelB領導序列(leader sequence)以導引被編碼的多肽 至此該領導序列接著被切除的周邊細胞質(periplasm) -NcollNotl 選痕仇 i 46 200918556 -人類抗體加巴鏈恆定區域 被接合的載體被轉形到£_ co// TG1細胞中並且被平盤 培養在補充以lOOpg/ml安比西林與2%葡萄糖的2χΤΥ瓊脂 (Bacto胰化蛋白脒(trypton) 16g/L、酵母萃取物1〇队、 15g/Lbactoagar 以及 NaCl 5g/L)上。L1 一9.3、Ll-9.3Hu 以及 L1一9.3Hu3 scFV建構物之被表現的部分的dna與胺基酸序 列被分別地顯示在第l〇a、1〇 b與l〇c圖中。 4.實施例4 L1_9.3、L1-9.3HU 以及 L1 一9·3Ηιι3 單鏈抗體在 Ε· coli 中的 表現 由這些抗體所表現的多肽包括人類抗體c加巴恆定區 域融合至scFvs的C端。這些含有建構物的c加巴恆定區 域在此處被意指為單鏈抗體。 有關各個單鏈抗體建構物L1_9.3、L1_9.3Hu以及 Ll_9Hu3的8個五.選殖株⑽數24個選殖株)被挑到一 個96井平盤的各井(含有300μ1的2xTY (Bacto胰化蛋白踩 16g/L、酵母萃取物1〇g/L以及NaC15g/L)被補充以1〇叫 女比西林與2%葡萄糖)中。各井具有一個1 ml的體積。培 養物以震盪(200rpm)被生長在37〇C下直到培養物達到一為 大約0.5的〇D_。96井平盤接著於3200 rpm下被離心歷 τ 刀鐘且上清液被抽走以及丢棄。細菌沉澱物(bacterial pellets)被再懸浮於新鮮的2χτγ4〇〇μ1(補充以刚吨編安 比西林與! mM IPTG)以誘導單鏈抗體的表現。培養物於 47 200918556 25°C下以200rpm被震盪過夜。 之後的天數96井平盤以3200 rpm被離心歷時10分鐘 以沉殿細胞。含有被表現之L1單鏈抗體的上清液被保留供 ELISA分析。 5 5.實施例5
Ll_9.3、Ll-9.3Hu 以及 LI 9.3Hu3 scFvs 結合至人類 L1 癌 抗原的ELISA分析 這個ELISA分析被施行以確認人類化步驟沒有造成抗 10 體結合至L1癌抗原的喪失並且鑑定哪個被挑出的選殖株正 確地表現單鏈抗體建構物。 於室溫下96井平盤的3排被塗覆以配於PBS之1〇〇μ1 L1抗原(含有L1蛋白質的細胞外領域融合至一 Fc片 段)(5pg/ml)歷時1小時。又3排被塗覆以配於PBS的鏈黴 15 親和素(streptavidin)作為一對照組。 這些井以370μ1的PBS清洗3次並且在室溫下以配於 PBS的3%奶粉予以阻斷歷時1小時。 50μ1的過夜細菌上清液被混合以50μ1之配於PBS的 6%奶粉歷時1小時。 20 被阻斷的ELISA平盤如上所述以PBS清洗2次並且被 阻斷的上清液(含有單鏈抗體)被加入且於室溫下培養歷時1 小時。 96井平盤以PBS 0· 1 % tween清洗4次接而為加入1 〇〇μ1 的抗-人類加巴輕鏈結合的與游離的抗體HRP綴合物 48 200918556 (Sigma A7164)(稀釋 1:5000 於 PBS 1% BSA)。綴合物於室 溫下被培育歷時1小時接而為5次以pbs 0.1%tween的清 洗。 ELISA根據製造商的操作步驟藉由加入TMB 2-Component Microwell Peroxidase Substrate Kit (Kirkegaard and Perry Laboratories Inc·, USA)而被顯色。ELISA 平盤的 一影像被顯示在第4圖。對於3個單鏈抗體變體的各者來 說’至少4個L1結合選殖株已被發現到。這些L1結合單 鍵抗體選瘦株沒有結合到鍵徽親和素。 第 11 圖顯示 L19.3、L1-9.3HU 以及 Ll_9.3Hu3 scFvs 結合至人類L1癌抗原。A、B與C列被塗覆以L1而D、E 與F被塗覆以鍵徽親和素。井中的藍色表示個別的scfv結 合至平盤上的L1。在以鏈黴親和素塗覆的列中的顏色缺乏 顯示單鏈抗體特異性地結合至L1。 15 6.實施例6 結合親和力的決定 小鼠抗體L1-9.3以及人類化抗體Ll-hu3透過Biacore analysis (Biacore AB, Uppsala,Sweden)被分析以決定結合 20 動力學。 一個BIAcore CM5感應晶片是以EDC/NHS被活化並 且經純化的重組型Ll-Fc細胞外片段(515 pg/ml配於PBS 中)被偶合至CM5感應晶片以介於200與3000RU。剩餘的 活性位置以乙醇胺/HC1阻斷。抗體結合是透過以一為ι〇μι/ 49 200918556 分鐘的流速使用Kinject功能(Kinject function)加入濃度呈 從6至3333nM的抗體。該晶片以具有500mMNaCl的10mM 甘胺酸pH2.0來移除被結合的抗體而被恢復(regenerated)。 結合曲線符合一使用BIAevaluation軟體(Biacore AB, 5 Uppsala, Sweden)的朗謬結合模型(Langmuir binding model)。所決定的KD數值被顯示在表2中。 抗體 Ll-9.3 Ll-hu3 Ka [1/Ms] 2.6 x 10s 8.0x10s Kd [1/S] 2.2 xlO-5 6.5x10 s KD [Μ] 8.5 x 1011 8.1xlOn 表2:人類化變異體Ll-hu3展現出一如同母抗體(parent antibody)Ll-9.3之類似的高度標的親和力 ίο 7.實施例7 抗體對PBMCs以及癌細胞的結合 PBMC是透過密度梯度離心從健康人類捐贈者的 EDTA全金所獲得的。被培養的〇VMZ腫瘤細胞透過胰蛋 白酶作用(trypsination)而被收穫。1 X 1〇5細胞/井(75μ1)被種 15 入FACS試管中。L1_9.3 mAb的稀釋液被製備於培養基(具 有lOmMEDTA)中並且75μ1/井的Ll-mAb稀釋液被加入至 PBMCs 與 OVMZ 以形成介於 6.6χ1(Τ13 至 6.6x10_8Mo1 的最 終濃度。隨後細胞於37°C/5%C02被培育在一培養箱中過 夜。細胞在FACS試管中直接地使用2ml的FACS緩衝液 清洗接而為300g/5分鐘/4°c的離心。上清液透過吸取 50 20 200918556 ⑽⑽㈣而被移除。有關染色,—PE-標記的驢抗小鼠二 級抗體(fako)以-為15〇μ1/井的體積被加入接而為在代下 培養歷時30分鐘。清洗步驟如上被重複並且細胞被固定在 200μ1 PBS/1%甲醛中。樣品平均螢光接著透過 FACS分析 5 而被量測。
如同第13圖中所顯示’相較於腫瘤LI,Ll-9.3 mAb 對PBMC上的L1顯示一強烈被降低的親和力。L1_9 3對 PBMC的結合在奈莫耳範圍被偵測到(虛線),而對腫瘤細胞 的結合可以在微微莫耳濃度被觀察到(實線)。B)解離常數 〇 Kd從回歸曲線使用在半最大結合濃度被估算。針對PBMC 之L1-9.3的KD是至少低於針對腫瘤細胞的4〇〇倍。 8.實施例8 細胞激素釋放的決定 15 PBMC是透過密度梯度離心從健康人類捐贈者的檸檬
酸全血所獲得的。細胞被再懸浮於RPMI 1640/5%人類血清 /5ml NEAA /5ml L-麩醯胺酸/5ml鈉-丙酮酸中。每ι〇〇μι lxlO5細胞被種入圓底96井平盤中。在一個第二步驟中, 含有 LPS (10ng/ml)、Ll-9.3 mAb (20pg/ml)、OKT3 mAB 20 (ebioscience)(75ng/ml)或鈣離子載體(i〇nomycin)/pMA (lgg/ml / 5 ng/ml)的100μ1培養基呈3重複地被加入接而為 在37°C,5% C02培育歷時24小時。作為陰性對照組,未 經處理的PBMC被使用。24小時之後,細胞激素干擾素-加馬與腫瘤壞死因子的水準是根據製造商資訊透過使用 200918556 CBA-Cytokin-Flex-Sets (BD)的 FACS 分析而被測量。 所形成的細胞激素水準被描繪在第圖中》相對於 OKT3 mAB ’鈣離子載體/pmA,以及LPS,L1-9.3沒有顯 著地增加由PBMCs的TNF或IFN-加馬釋放。 9.實施例9 T-細胞增生分析 PBMC是透過密度梯度離心從健康人類捐贈者的檸檬 酸全血所獲得的。每井lxl〇5細胞被種入平底96井平盤中。 10 在一個第二步驟中’含有Ll-9.3 mAb (20pg/ml)以及OKT3 (ebioscience,75ng/ml)或 Ll-9.3 mAb (20pg/ml)或 OKT3 (75ng/ml)的ΙΟΟμΙ培養基呈3重複地被加入。在1小時之 後,後兩者被分別地補充以ΟΚΤ3或L1-9.3。為了排除任 何抗體相關的活化,具有或不具有L1-9.3的PBMC在沒有 〇ΚΤ3存在下被培育。在一個於37。(:,5% C02的培育歷時 24小時之後’T細胞增生是根據製造商資訊使用一 BrdU併 I 入分析(BrdU incorporation assay)(Roche)而被評估。 從第15圖中所顯示的結果可以推論:Ll-9.3 mAb既不 會誘導T-細胞增生也不會抑制〇κΤ3誘導的T-細胞增生。 20 10·實施例10 抗體結合的糖化依賴(glyeosylation dependency) 2xl06 SKOV3ip細胞被植入一個l〇 cm培養盤中並且 於37 C ’ 5% C〇2被培育歷時24小時。24小時之後,細胞 52 200918556 以PBS清洗並且以500μ1 Μ-PER試劑(Pierce)根據在Seize Classic Mammalian Immunoprecipitation Kit (Pierce)中的操 作步驟被溶解。SkOv3ip細胞溶解物如同被描述在 五似少made 似e幻7 (QA_Bio)中所述般被去糖化 5 (deglycosylated)。簡言之,2.5 μΐ變性溶液被加入至35μ1 的細胞溶解物。樣品於100°C下在一加熱塊(thermoblock)中 被培育歷時5分鐘並且接而在冰上被冷凝。最後根據製造 商操作步驟,2·5 μΐ Triton-X與Ιμΐ被包含在五7^所如·c (QA_Bio)(PGNase F,Ο-醣苦酶、唾液酸酶 ίο (Sialidase)、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葡萄糖胺酶 (Glucoaminidase))中的各醣苦酶(glycosidase)被加入接而為 一在37°C下的培育歷時3小時。經糖化以及去糖化者被進 行SDS PAGE以及隨後的西方墨點法。西方墨點被培育以 不同的L1抗體無關乎它們的染色表現。lgg/ml (9.3,11A 15 以及 14.10)、5pg/ml (35·9)或 lOgg/ml (OV52.24、OV543.18、 38.12、OV549.20)的濃度被使用。結合到西方墨點的L1抗 體以HRP-標記的抗-小鼠抗體(Dianova)偵測。 如同在第16圖中所顯示的,被測試之抗L1抗體以它 們的糖化依賴而被分成3類:第1類(不受到糖化所影響): 2〇 L1-9.3。第2類(在WB中的結合受到去糖化的負面影響): 11A、14.10、OV52.24 以及 OV549.20。第 3 類(在 WB 中的 結合受到去糖化的正面影響):35.9以及38.12。 53 200918556 11.實施例π L1-9.3在兔子中的生物分布(biodistribution) 一隻母兔(吾馬拉雅白兔)經由靜脈内施打途徑以一為 10 mg/kg的劑量被注射2次L1-9.3 (0小時,24小時)。一 5 隻對照組動物接受相同體積的PBS。動物們在第丨次施打 的72小時後驗屍。器官被固定在4%經緩衝的福馬林並且 被包埋在石臘中。組織切片被製備以及免疫組織染色被實 施。經L1-9.3-處理以及對照組動物的組織切片被染色以一 抗-小鼠抗體以在靜脈内施打之後偵測L1-9.3的結合。訊號 10 透過DAB(Sigma)而被顯像。2個不同的偵測系統,傳統的 抗生物素蛋白(avidin)/生物素(biotin)複合物法以及路胺 (tyramide)訊號放大系統CSAII方法(Dako)被使用,其允許 活體内結合的L1-9.3數量的粗估。傳統的抗生物素蛋白/生 物素複合物法(Vector Laboratories)能夠偵測50 ng/ml或更 15 高的L1-9.3濃度,而無生物素的酪胺訊號放大系統CSA II (Dako)具有一為5ng/ml的偵測限制。為了要決定L1表現塑 % 態,對照組動物的組織被培育以一級抗體L1-9.3與偵測抗 體。有關ABC方法’一經生物素化的抗-小鼠抗體(Dianova, 稀釋h3000)被用作為偵測抗體,有關CSA方法是根據製造 20 者的操作步驟被施行。 第17圖顯示靜脈内施打之L1-9.3對腎臟集尿管的活體 内結合。活體内結合僅在使用放大系統CSA (第17A圖)被 偵測到,而透過使用傳統的ABC-方法,沒有訊號被看到(第 17B圖)。因此’ L1-9.3在組織中以一為30-300 pmol的範 54 200918556 圍被偵測到(L1-9.3濃度是假設地高於5 ng/ml並且低於50 ng/ml)。陰性對照組沒有顯示染色,因此,非特異性染色可 以被排除(第17C圖)。當直接地以L1-9.3染色組織切片時, 活體内結合之L1-9.3的染色型態(第17D圖)對應於腎臟内 的L1表現型態(第17A圖)。可以推論靜脈内投藥的li_9.3 抗體能夠溢出至周邊組織。 12.實施例12 LI 9.3mAb在裸鼠中之人類化形式的功能 我們研究mAbLl 9.3的人類化形式能否也會在活體内 抑制卵巢癌的腫瘤生長。我們首先分析L1 9.3的兩個人類 化形式結合至被選定之細胞株。因此’流動式細胞測量術 針對SKOV3ip pcDNA3.1螢光素酶細胞被施行(第18圖)。 mAbs兩者對腫瘤細胞株顯示強烈的結合,並且如同天然 L1 9.3 mAb給予類似的結合結果。 SKOV3ip pcDNA3.1螢光素酶細胞在開始治療之前被 注入免疫缺陷的小鼠(immundeficient mice)。人類化抗體 (300pg)或PBS每週被腹腔内地注射3次。為了偵測活體内 的腫瘤生長’小鼠每週1次地使用Xenogen IVIS 200系統 被照相。小鼠被麻醉並且注射以螢光素D,繼而為偵測光 線發射(在腫瘤細胞的螢光素酶活性期間被生成)。在時序 (time course)期間,我們在以人類化mAb處理的小鼠組中债 測到一個較對照組緩慢的腫瘤生長。在第33天,最後的照 相數據被取得。使用hu3 mAb的數據結果給予一個大約80% 55 200918556 之降低的腫瘤體積並且對於chiLl 9.3大約50%。結果均是 強烈顯著的(第19圖)。在36天之後小鼠被犧牲且腫瘤質量 被决疋。在經人類化抗丄丨mAbs處理的組別中,—個相較 於PBS組在實質上被降低的腫瘤質量被測得(第2〇(A、B) 5 圖)。 13·實施例13 藉由以抗L1CAM單株抗體9.3治療之化學抗性的廢除 如在WO 2008/046529中所描述的被測試,實施例3 (亦參 見WO 2008/046529的第17e圖)。結果被顯示在第21與22 圖中。可以被證實的是單株9.3破壞化學抗性。它的效用似 乎比那些在WO 2008/046529中被測試的抗體11A要強。 【圖式簡單說明】 15 第1圖 (A)CHO、CHO-L1,SKOV3ip 以及 OVMz 細胞的 FACS 分 析。細胞於4°C下以指定mAbs (lOpg/ml)予以染色歷時30 分鐘。繼而為一個二級PE-綴合的mAbyB)西方墨點分析。 來自CHO wt、CHO-L1,ΟVMz以及SKOV3ip細胞的細胞 20 溶解物被轉移到一 PVDF膜上並且接著以一針對L1之指定 mAb (1 pg/ml)予以培育’繼而一 POX-綴合的二級mAb。 第2圖 (A)抗體在SKOV3ip細胞的Erk-磷酸化上的效用。細胞在 56 200918556 37°C下被培育以針對L1之指定的純化抗體(l〇 pg/mi)或同 型對照組IgGl歷時24小時。細胞亦被處理以DMSO (載 體)’或MEK-特異性抑制劑PD59098。細胞溶解物被檢驗 有關Erk的磷酸化。(B)抗體在SKOV3ip細胞的Erk-磷酸化 5 上的效用。使用一磷酸-Erk特異性抗體以及一 Alexa488-綴 合的二級抗體之經抗體處理的細胞的螢光染色。 第3圖 基質膠細胞侵入的分析。抗體(10 pg/ml)處理的SKOV3ip 1〇 細胞被種入一個4 -井平盤並且被允許侵入基質膠歷時2 0小 時(5%C02 ; 37。〇。 第4圖 SKOV3ip細胞中的差異性基因表現。(A)SKOV3ip細胞被轉 15 染以L1 -特異性或混雜的siRNA並且在72小時之後mRNAs 被分離,轉錄成cDNA並且用作為供qPCR的模版 (SYBRgreen 分析)。(B)SKOV3ip 細胞被處理以 Ll-9.3 mAb (1 Opg/ml)或對照組mAB IgG 1 (10 pg/ml)並且在96小時之 後mRNAs被分離,轉錄成cDNA並且藉由qPCR被分析有 2〇 關指定基因的表現(SYBRgreen分析)。(C)殘餘腫瘤細胞的 差異性基因表現。來自殘餘腫瘤的mRNAs從經抗體處理的 動物被分離,轉錄成cDNA並且藉由qPCR被分析有關指 定基因的表現。 57 200918556 第5圖 裸鼠中的腫瘤生長。ZacZ-標記的SKOV3ip細胞被i,P.注射 入裸鼠並且動物在腫瘤移植之後以指定的LI mAbs或對照 組mAb EpCAM (Heal25)予以處理。30天之後腫瘤體積被 5 決定且被給予為X-Gal染色的腫瘤質量以及總位置間的比 率。每組6隻動物被分析。 第6圖 (A)L1-V5建構物的西方墨點分析。經轉染之Sf9昆蟲細胞 ίο 的上清液是接收自Ricardo Gouveia並且藉由使用L1-9.3 mAb被分析以及藉由抗-V5 mAb而被再探測。(B)Ll-FC建 構物的西方墨點分析。L1-FC建構物是使用所述的Jet PEITM 轉染試劑而被轉染至Cos-7細胞中。3天之後上清液是使用 SepharoseA而被純化並且透過使用Ll-9.3 mAb的西方墨點 15 而被分析。 第7圖 'i... 嗜同種結合細胞黏附分析。(A)J558-L1細胞的結合是藉由 亮視野顯微鏡檢查而被分析。各個處理的一個實例被顯示 2〇 於此。被塗覆以Ll-Fc (10pg/ml)的紅框被突出而在黑框中 對照組、纖維連接蛋白(lOpg/ml)兩者與BSA被顯示。(B) 本圖顯示在指定之抗體或對照組處理之後被結合之細胞的 平均值±SD。 58 200918556 第8圖 被用來建構人類化抗體的抗體輕鏈與重鏈dna序列被分別 地提供在第8a與8b圖中。 5 第9圖 鼠類 Ll—9.3 scFv ⑻以及人類化 Ll_9.3Hu (b)和 Ll_9.3Hu3 scFvs(c)的胺基酸序列。 第10圖 ίο Ll—9.3 (a),Ll-9.1Hu (b)以及 Ll_9.3Hu3 scFv (c)建構物之 被表現部分的DNA與胺基酸序列。 第11圖 L1一9.3,L1-9.1HU以及Ll_9.3Hu3 scFvs對人類癌抗原的結 15 合。A、B與C列被塗覆以L1而D、E與F被塗覆以鏈黴 親和素。井中的藍色表示獨立的scFv結合到平盤上的L1。 。 在以鏈黴親和素塗覆的列中的顏色缺乏顯示單鏈抗體特異 性地結合至L1。 20 第12圖 單株抗體9.3的可變領域的基因組序列 a) 加巴鏈可變區域的序列(虛線:CDR1,破折號線:CDR2 ’ 底線:CDR3) b) 重鏈可變區域的序列(虛線:CDR1,破折號線:CDR2, 59 200918556 底線:CDR3) 第13圖 ==員I>BMC以及Ll_陽性〇VMz腫瘤細胞被培育以 歷時小時並且被結合之抗體的數量藉由 刀斤而被决疋。B)解離常數知從回歸曲線使用 最大結合濃度被估算。 亍 第14圖 10 U 9.3 ^'於由靜止或活化之人類PBMC分泌細胞激素沒有 效用來自3個不同捐贈者之靜止的以及〇κτ3_活化之 PBMC的細胞激素水準在有或沒有鄉㈣u_9 3存在下 k月歷時24小時之後被決定。舞離子載體/pMA以及Lps 被用作為触m IFN_Y (A)與TNF_a⑻的結果被顯 15 示0 第15圖 L1-9.3不會誘導T細胞增生並且在〇κτ3-誘導的T細胞增 生上不具有效用。從兩個不同捐贈者而來之〇ΚΤ3_活化的 20 PBMC之增生於刺激之後48小時在有或沒有20pg/ml L1-9.3存在下使用一 BrdU併入分析而被決定。不論在抗體 在以75ng/ml OKT3刺激之前、並行或之後被加入都沒有差 異。Ll_9.3本身不會造成T細胞活化。 60 200918556 第16圖 L1-9-3不會受到L1的去糖化作用所影響。未經處理以及去 糖化之細胞溶解物的L1的西方墨點染色是使用數種不同抗 -LI mAbs而被顯示。所測試的抗體以它們的糖化依賴而被 分成3類:第1類(不受到糖化所影響):l1_9.3。第2類(在 WB中的結合受到去糖化的負面影響):11A、14.10、OV52.24 以及OV549.20。第3類(在WB中的結合受到去糖化的正面 影響):35.9以及38.12。 10 第17圖 該圖顯示靜脈内施打的L1-9.3對腎臟集尿管的活體内結 合。活體内結合僅在使用放大系統CSA (第17A圖)被偵測 到,而透過使用傳統的ABC-方法,沒有訊號被看到(第17B 圖)。因此,L1-9.3在組織中以一為30-300 pmol的範圍被 15 彳貞測到(L1-9.3濃度是假設地高於5 ng/ml並且低於5〇 ng/ml)。陰性對照組沒有顯示染色,因此,非特異性染色可 以被排除(第17C圖)。當直接地以L1-9.3染色組織切片時, 活體内結合之L1-9.3的染色型態(第17D圖)對應於腎臟内 的L1表現型態(第17A圖)。 20 第18圖 人類化Ll-9.3 mAbs的FACS分析 SKO V3 ip pcDNA3.1螢光素酶細胞的流動式細胞測量術。細 胞被染色以指定的人類化mAbs (10pg/ml)歷時3〇分梦 61 200918556 4°C,接而為一個二級PE-綴合的mAb。 第19圖 小鼠SKOV3ip異體移植-模型 5 7*l〇6SKOV3ip pcDNA3.1螢光素酶細胞被腹腔内地注射到 6周大CD1 nu/nu母小鼠。24小時之後小鼠被隨機地分成 有10隻的組別。各組小鼠被每週3次地腹腔内注射以300μ^ mAb Ll-chi9.3、mAbLl-hu3 或 PBS。 在第33天小鼠被照相(第2圖)。腫瘤體積是使用XENOGEN 1〇 IVIS 200系統而被決定。簡言之’小鼠被麻醉並且腹腔内 地注射以螢光素D (3pg/小鼠)。之後,腫瘤細胞的榮光素酶 活性透過偵測光線發射而被測量。腫瘤體積被顯示為每秒 鐘光子(總通量(total flux))。統計分析是使用司徒頓t檢驗 而被完成。 15 第20圖 % 活體内總腫瘤質量 在36天之後小鼠被犧牲且腫瘤質量被決定。腫瘤生長被給 予為腫瘤質量相對於體重的一個比率(乂個別小軋,5平均 20 數值)。統計分析是使用司徒頓t檢驗而被完成。因此,以 L1 9.3處理免疫缺陷的小鼠可以利用L1 9.3 mAh的嵌合盘 人類化形式而被再現。 62 200918556 第21圖 PT45-PlreS細胞是未被處理(w/〇)或在沒有(w/〇)或有!或ι〇 pg/mL抗L1CAM抗體9·3或i或1〇 ^/mL同型配對的對 照組抗體存在下以20 μ§/ηΛ吉西他濱(A)或依托泊苷(B)予 以處理。24小時之後’細胞透過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3/-7分析而被分析。3個獨立實驗的平均值±SD被 顯示。*表示p<0.05。 第22圖 10 Colo357細胞是未被處理(w/o)或在沒有(w/〇)或有1或10 pg/mL抗L1CAM抗體9.3或1或1〇 pg/mL同型配對的對 照組抗體存在下以20 pg/mL吉西他濱(A)或依托泊苷(B)予 以處理。24小時之後’細胞透過半胱氨酸蛋白酶-3/-7分析 而被分析。3個獨立實驗的平均值土SD被顯示。*表示 15 p<0_05 〇 63 200918556 表1 該表顯示在所指明的分析中被測試的抗體的摘要。 ιιφί 〇 CO T— ▼- v T~ o g a> g S o (IJ 111 ώ UJ UJ u!j ώ ώ u!i ώ Q to Φ o *r- S o CO 〇> C9 C> <x> V™ N. <d 9 CO o g <〇 9 iO 〇_ CO o 9 寸 9 o s 1 二 3 LU c4 o 寸 ui p r- O CM* Hi CsJ T~ UL1 o UJ p X— ο τ— UJ to v" UJ 〇 cvi ττ IA g g g o 〇 g s s Ε ai <0 til o UJ ui N + o + UJ CO LU CO UJ CO UJ in LU 〇 vs csl r— T~ Γ0 寸* in 04 <N CO CO S-ι ω 1 1 o 〇 〇 o '〇 〇 o o 替 C 〇 '<Λ <0 > e o CD 泛 o «? o 〇 o o Ο 〇 o 沴 o TJ* IL· + + + + + + + + + + ί + + + + T~j 十 + + + + + 十 a. + + + + + + + + 十 + + + + < + + + + + + + + + + 1 I 1 + + + 4* + <0 ϋ < + + + + + + + + + + 十 I 1 1 t JQ < r> ? < T" o 5 5 <〇 σ> tr> *? «> ΓΊ ΟΙ δ <·0 CO i 〇 co h- o ε T-J T^j Ζ3 Z3 ή 64 5 200918556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益 97306-發明說明書 65

Claims (1)

  1. 20091855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抗-L1單株抗體,其能夠結合至被單株抗體9.3 (由以 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瘤細胞所生產)所辨識之相 同的L1表位。 5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抗_L1單株抗體,其中該表位是 在L1的第一免疫球蛋白樣領域。 3. —種抗-L1單株抗體,其具有如同單株抗體9.3 (由以 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瘤細胞所生產)抑制腫瘤生 長的相同能力。 ίο 4. —種抗-L1單株抗體,其特徵在於它的互補決定區域 (CDRs)的至少一者 a)具有下列序列之一者:RASQDISNYLN、YTSRLHS、 QQGNTLPWT、RYWML、EINPRNDRTNYNEKFKT, 或 GGGYAMDY 或 15 b)具有一序列,其相較於在a)所提及的序列具有至少一 個守恆性胺基酸置換。 5. —種單株抗體’其係由以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 9 瘤細胞所生產。 6. —種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之單株抗體為主的 20 人類化抗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人類化抗體,其具有至少一非人 類CDR以及人類框架區域(FR)殘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任一項之人類化抗體,其包含 有如第8a)以及b)圖中所顯示之Ll_9.3hu或LI—9.3hu3的 66 200918556 序列。 9. 一種結合分子,包含有 a) 至少一具有下列序列之RASQDISNYLN、YTSRLHS、 QQGNTLPWT、RYWML、EINPRNDRTNYNEKFKT, 5 或 GGGYAMDY 或 b) 至少一序列,其相較於在a)所給予的序列具有至少一 個守恆性胺基酸置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結合分子,其係選自於由下列所 構成的群組:单鍵抗體(例如scFv、scFv的集合體 ίο (multimers)像是雙鏈抗體(diabodies)、三鏈抗體(tribodies) 或四鏈抗體(tetrabodies)、抗體片段(例如Fab)、tandabs、 flexibodies、雙特異性抗體,以及嵌合抗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任一項的抗體或申請專利範圍 第9或10項任一項的結合分子,其係連結到一活化物質 15 上,較佳地一毒素、一細胞激素、一奈米粒子,或一放射 性核普酸。 12. —種生產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的單株抗體的 融合瘤細胞。 13. —種以DSMZ ACC2841被寄存的融合瘤細胞。 20 14.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的抗體或結合分 子於製備一用以治療一致瘤疾病之藥劑的用途。 15.—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至u項任一項的抗體或結合分 子於一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的治療之 病患中致敏化腫瘤細胞之用途。 67 200918556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用途,其中該等細胞至少部分 地是對利用該化學治療藥物或對放射線療法有抗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任一項的用途,其中在以抗 -L1抗體致敏化之後,該病患被進一步利用該化學治療藥 5 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予以治療。 18. —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之抗體或結合分 子供製備一用以治療先前經利用一化學治療藥物或利用 放射線療法治療之一病患的致瘤疾病的藥劑的用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用途,其中該病患至少部分地 1〇 是對利用該化學治療藥物或對放射線療法有抗性。 20. —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之抗體或結合分 子供製備一用以在一病患中治療對於利用一預定化學治 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之治療至少具有部分的抗性的 致瘤疾病的藥劑的用途。 15 21. —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之抗體或結合分 子供製備一用以治療一致瘤疾病的藥劑的用途,其中該 L1結合分子與一化學治療藥物或以放射線療法組合而被 投藥。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用途,其中該化學治療藥物或 20 該放射線療法在抗-L1抗體之前被投樂。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22項任一項的用途,其中該腫瘤 細胞或致瘤疾病是一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的類 型:星狀細胞瘤、寡樹突細胞瘤、腦脊髓膜瘤、神經纖維 瘤、神經膠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肉 68 200918556 瘤、神經管胚細胞瘤、黑色素瘤、胰臟癌、***癌、頭 與頸癌、乳癌、肺癌、卵巢癌、子宮内膜癌、腎癌、神經 胚細胞瘤、鱗狀上皮細胞瘤、神經管胚細胞瘤、肝癌、結 腸癌’以及中皮瘤與表皮樣癌。 5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22項任一項的用途,其中該腫瘤 細胞或致瘤疾病是一上皮腫瘤,較佳地其中該上皮腫瘤是 膜臟癌、結腸癌、印巢癌或子宮内膜癌。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4項任一項的用途,其中該化學 治療藥物是一 DNA損傷劑,較佳地選自於放線菌素-D、 10 絲裂黴素C、順鉑、多柔比星、依托泊苷、維拉帕米、鬼 臼毒素、5-FU、紫杉烷,較佳地太平洋紫杉烷以及卡鉑。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4項任一項的用途,其中該放射 線療法是選自於X-射線輪射、UV-輕射、γ-射線、(X-或β_ 射線,以及微波。 15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的抗體或結合分子, 其係供作為一藥劑。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的抗體或結合分子, 、 其係供作為用以治療一致瘤疾病或用以對於利用一化學 治療藥物或利用放射線療法之治療致敏化一病患之腫瘤 20 細胞的藥劑。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的抗體或結合分子, 其係作為治療腫瘤細胞之藥劑,其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6至26項任一項所界定之特徵。 30. —種藥學組成物,包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 一項的抗體或結合分子。 69 25
TW097122231A 2007-06-15 2008-06-13 使用特定抗-l1抗體治療腫瘤 TWI478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4435907P 2007-06-15 2007-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8556A true TW200918556A (en) 2009-05-01
TWI478939B TWI478939B (zh) 2015-04-01

Family

ID=39862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2231A TWI478939B (zh) 2007-06-15 2008-06-13 使用特定抗-l1抗體治療腫瘤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3) US8138313B2 (zh)
EP (2) EP2170956B1 (zh)
JP (2) JP5921066B2 (zh)
CA (2) CA2958672A1 (zh)
CY (2) CY1115960T1 (zh)
DK (2) DK2170956T3 (zh)
ES (2) ES2528167T3 (zh)
HR (2) HRP20150007T8 (zh)
HU (1) HUE036490T2 (zh)
LT (1) LT2631248T (zh)
NO (1) NO2631248T3 (zh)
PL (2) PL2631248T3 (zh)
PT (2) PT2631248T (zh)
SI (2) SI2631248T1 (zh)
TW (1) TWI478939B (zh)
WO (1) WO200815181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8201871A1 (en) * 2008-04-16 2009-11-26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Stiftung Des Oeffentlichen Rechts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tumor metastasis
KR20100060351A (ko) * 2008-11-27 2010-06-07 한국생명공학연구원 L1cam의 활성 또는 발현을 억제하는 물질 및 항암제를포함하는 항암용 조성물
WO2012058627A2 (en) * 2010-10-29 2012-05-03 Miqin Zhang Pre-targeted nanopartic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beling biological particles
KR101504039B1 (ko) 2012-11-16 2015-03-19 강원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인간 및 마우스 l1cam 단백질에 특이적으로 결합하는 항체 및 이의 용도
JP6875275B2 (ja) * 2014-09-30 2021-05-19 ドイチェス クレブスフォルシュングスツェントルム シュティフトゥング デス エッフェントリッヒェンレヒツ L1cam(cd17)と結合する抗体などの結合分子
KR20230170142A (ko) 2016-08-02 2023-12-18 메모리얼 슬로안 케터링 캔서 센터 전이성 암의 치료 및 전이성 질환에 대한 모델 시스템
CN110540590B (zh) 2018-05-29 2023-08-18 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自免疫抑制物的开发和应用
EP3841124A4 (en) 2018-06-29 2022-03-23 ApitBio, Inc. ANTI-L1CAM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US20220298255A1 (en) * 2019-05-31 2022-09-22 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 D/B/A Seattle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 E-cadherin activating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WO2024062038A1 (en) 2022-09-21 2024-03-28 Elthera Ag Novel binding molecules binding to l1c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08235D0 (en) 1983-03-25 1983-05-05 Celltech Ltd Polypeptides
US4816567A (en) 1983-04-08 1989-03-28 Genentech, Inc.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US5225539A (en) 1986-03-27 1993-07-06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Recombinant altered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ltered antibodies
DE3785186T2 (de) 1986-09-02 1993-07-15 Enzon Lab Inc Bindungsmolekuele mit einzelpolypeptidkette.
WO1988007089A1 (en) 1987-03-18 1988-09-22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ltered antibodies
US5223409A (en) 1988-09-02 1993-06-29 Protein Engineering Corp. Directed evolution of novel binding proteins
DE768377T1 (de) 1988-09-02 1998-01-02 Dyax Corp Herstellung und Auswahl von Rekombinantproteinen mit verschiedenen Bindestellen
GB8823869D0 (en) 1988-10-12 1988-11-16 Medical Res Council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WO1990005144A1 (en) 1988-11-11 1990-05-17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ingle domain ligands, receptors comprising said ligands,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of said ligands and receptors
US5175384A (en) 1988-12-05 1992-12-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Transgenic mice depleted in mature t-cel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ransgenic mice
US5530101A (en) 1988-12-28 1996-06-25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s
WO1990012592A1 (en) 1989-04-21 1990-11-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Recombinant antibody-toxin fusion protein
US5859205A (en) 1989-12-21 1999-01-12 Celltech Limited Humanised antibodies
US5427908A (en) 1990-05-01 1995-06-27 Affymax Technologies N.V. Recombinant library screening methods
IE911922A1 (en) 1990-06-07 1991-12-18 Scripps Clinic Res Apo ai polypeptides, diagnosti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¹quantifying apo ai,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AU665190B2 (en) 1990-07-10 1995-12-21 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s for producing members of specific binding pairs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US5625126A (en) 1990-08-29 1997-04-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33425A (en) 1990-08-29 1997-05-27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61016A (en) 1990-08-29 1997-08-26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of various isotypes
US6300129B1 (en) 1990-08-29 2001-10-0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KR100272077B1 (ko) 1990-08-29 2000-11-15 젠팜인터내셔날,인코포레이티드 이종 항체를 생산할 수 있는 전이유전자를 가진 인간이외의 동물
US5545806A (en) 1990-08-29 1996-08-1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ATE164395T1 (de) 1990-12-03 1998-04-15 Genentech Inc Verfahren zur anreicherung von proteinvarianten mit geänderten bindungseigenschaften
DK1820858T3 (da) 1991-03-01 2009-11-02 Dyax Corp Kimært protein omfatende mikroprotein med to eller flere disulfidbindinger og udförelsesformer deraf
WO1992018619A1 (en) 1991-04-10 1992-10-29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Heterodimeric receptor libraries using phagemids
ATE255131T1 (de) 1991-06-14 2003-12-15 Genentech Inc Humanisierter heregulin antikörper
DE4122599C2 (de) 1991-07-08 1993-11-11 Deutsches Krebsforsch Phagemid zum Screenen von Antikörpern
DE69229477T2 (de) 1991-09-23 1999-12-09 Cambridge Antibody Tech Methoden zur Herstellung humanisierter Antikörper
EP1136556B1 (en) 1991-11-25 2005-06-08 Enzon,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multivalent antigen-binding proteins
CA2128862C (en) 1992-02-11 2008-05-20 Jonathan G. Seidman Homogenotization of gene-targeting events
WO1994004189A1 (en) 1992-08-25 1994-03-03 Medac Gesellschaft Fur Klinische Spezialpräparate Mbh Antibody/radioisotope conjugate for tumor diagnosis and/or therapy
US6811779B2 (en) * 1994-02-10 2004-11-02 Imclon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reducing tumor growth with VEGF receptor antibody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US6114507A (en) * 1995-06-30 2000-09-05 Mochida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ti-Fas ligand antibody and assay method using the anti-Fas ligand antibody
US5837283A (en) 1997-03-12 1998-11-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ationic lipid compositions targeting angiogenic endothelial cells
DE19819846B4 (de) 1998-05-05 2016-11-24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Stiftung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Multivalente Antikörper-Konstrukte
GB9809951D0 (en) 1998-05-08 1998-07-08 Univ Cambridge Tech Binding molecules
CA2340091C (en) * 1998-08-11 2013-02-05 Idec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therapies for b-cell lymphomas comprising administration of anti-cd20 antibody
US6737056B1 (en) 1999-01-15 2004-05-18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ES2296586T3 (es) * 2000-07-10 2008-05-01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Stiftung Des Offentlichen Rechts Metodo de diagnostico basado en la deteccion de la molecula de adhesion l1 para tumores de ovario y el endometrio.
DE60124912T2 (de) 2001-09-14 2007-06-14 Affimed Therapeutics Ag Multimerische, einzelkettige, Tandem-Fv-Antikörper
GB0209893D0 (en) 2002-04-30 2002-06-05 Molmed Spa Conjugate
KR100470535B1 (ko) 2002-06-27 2005-02-22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유피에이 항체 부착 이뮤노리포좀
AU2003286645A1 (en) * 2002-10-24 2004-05-1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ntibody-mediated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death
US20040202666A1 (en) 2003-01-24 2004-10-14 Immunomedics, Inc. Anti-cancer anthracycline drug-antibody conjugates
GB0306618D0 (en) * 2003-03-22 2003-04-30 Univ Newcastle Antibody
EP1623995A1 (en) 2004-08-06 2006-02-08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Stiftung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Inhibitors of L1 and ADAM10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cinomas
CA2621502A1 (en) 2005-09-07 2007-03-15 Medimmune, Inc. Toxin conjugated eph receptor antibodies
WO2007114550A1 (en) 2006-04-03 2007-10-11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A novel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to the l1cam, a hybridoma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producing the same
US8153122B2 (en) 2006-08-23 2012-04-10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cholangiocarcinoma, a method for inhibiting growth or invas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and a method for treating cholangiocarcinoma
WO2008046529A1 (en) 2006-10-16 2008-04-24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Stiftung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resistant tumors using an l1 interfering molec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RP20150007T1 (hr) 2015-03-13
SI2631248T1 (en) 2018-04-30
NO2631248T3 (zh) 2018-04-14
WO2008151819A2 (en) 2008-12-18
LT2631248T (lt) 2018-04-25
US8138313B2 (en) 2012-03-20
SI2170956T1 (sl) 2015-02-27
DK2170956T3 (en) 2015-02-02
WO2008151819A3 (en) 2009-04-09
EP2631248A2 (en) 2013-08-28
PT2631248T (pt) 2018-02-15
JP6042395B2 (ja) 2016-12-14
EP2170956A2 (en) 2010-04-07
ES2658342T3 (es) 2018-03-09
ES2528167T3 (es) 2015-02-04
EP2170956B1 (en) 2014-10-22
PT2170956E (pt) 2015-02-05
JP2010529970A (ja) 2010-09-02
US20090162355A1 (en) 2009-06-25
EP2631248A3 (en) 2013-10-23
PL2170956T3 (pl) 2015-04-30
PL2631248T3 (pl) 2018-06-29
JP2015042651A (ja) 2015-03-05
US20120258039A1 (en) 2012-10-11
CA2691075C (en) 2017-04-11
HRP20150007T8 (hr) 2015-08-14
US20140120117A1 (en) 2014-05-01
ES2658342T9 (es) 2018-06-06
CA2958672A1 (en) 2008-12-18
CY1115960T1 (el) 2017-01-25
HRP20180192T1 (hr) 2018-04-06
HUE036490T2 (hu) 2018-07-30
JP5921066B2 (ja) 2016-05-24
TWI478939B (zh) 2015-04-01
CA2691075A1 (en) 2008-12-18
DK2631248T3 (en) 2018-02-12
US8580258B2 (en) 2013-11-12
US9260521B2 (en) 2016-02-16
CY1119890T1 (el) 2018-06-27
EP2631248B1 (en) 2017-11-15
EP2631248B9 (en) 2018-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06276C2 (ru) Axl-антитела
JP6042395B2 (ja) 特異的抗l1抗体を用いる腫瘍の処置
KR102099073B1 (ko) 항 sez6 항체들 및 사용 방법
RU2571224C2 (ru) Гуманизированные антитела против axl
CN109563170B (zh) 抗gitr抗体及其用途
JPWO2012147713A1 (ja) 抗b7−h3抗体
JP2011505120A5 (zh)
TW201141519A (en) Anti-HER2 antibodies and compositions
KR101971770B1 (ko) 이중특이성 항체 및 이의 용도
KR20210142638A (ko) Cd3 항원 결합 단편 및 이의 응용
KR20230132544A (ko) 신규한 항-그렘린1 항체
CN114181310B (zh) 抗tigit抗体、其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JP2022537269A (ja) Muc16およびcd3に結合する二重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の4-1bb共刺激と組み合わせての使用
JP2022537019A (ja) Psmaおよびcd3に結合する二重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の4-1bb共刺激と組み合わせての使用
WO2024088388A1 (en) Ligand-cytotoxicity drug conjugates and pharmaceutical uses thereof
WO2024032761A1 (en) Ligand-cytotoxicity drug conjugates and pharmaceutical uses thereof
WO2022166700A1 (zh) 基于ccdc112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方法
RU2776121C2 (ru) Новые анти-pd-l1 антитела
TW202409087A (zh) 抗ror1抗體
KR20220080375A (ko) Cd47에 특이적인 항체 및 이의 용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