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78558U - 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 - Google Patents
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78558U CN221378558U CN202323098908.4U CN202323098908U CN221378558U CN 221378558 U CN221378558 U CN 221378558U CN 202323098908 U CN202323098908 U CN 202323098908U CN 221378558 U CN221378558 U CN 2213785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binet
- room
- air inlet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1 toxic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614 pois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40 toxic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包括GIS室,所述GIS室包括由上至下隔离设置的设备室和电缆室,设备室内有序布设有多个SF6开关,SF6开关侧面外部排布有汇控柜,设备室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室内环境控制装置;室内环境控制装置上开设有与外部大气相通的外进风阀、与设备室内部相通的顶进风阀和与下方电缆室相通的底进风阀,还包括能够反馈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组件;室内环境控制装置在主风机作用下,经主送风口向设备室内部下方送风,从而调节设备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充分利用低温差冷源,使得设备室降温控湿效率最大化,并实现设备室与电缆室的串联通风降温,还实时调节汇控柜内上下温差,有效防止凝露的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室温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
背景技术
GIS室通常由SF6开关、智能汇控柜和高压电缆室配套组成。
由于GIS室中由SF6开关泄漏的SF6气体含有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剧毒,按DL408-91电力安全工作规范中8.1规定:装有SF6设备的配电室必须装强力通风装置,风口应设在室内底部向外排有毒气体方式;并在规范8.2规定:在室内工作区空气SF6气体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标准。在现有实际应用中,开启室内SF6强排风风机时会产生高频噪音扰民,负压排风吸入室外大量尘埃;同时,为控制GIS室室内温度又需要在这超大空间安装大功率空调降温,能耗浪费甚大。
与SF6开关配套的智能汇控柜是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研究而成功开发的一种在线监控***柜,它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来进行对封闭式组合电器进行在线监视和控制。智能汇控柜CPU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组网与中控室自动化***进行通讯。智能汇控柜内的电子、电气设备层叠布置,比如CPU发热量就非常的大。
智能汇控柜有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要求,现有技术中均使用机柜空调降温但能耗大,由于空调满足不了柜内湿度控制要求,柜内又加装除湿装置;为了消除空调与除湿装置产生的冷凝水又加装了电加热水汽挥发器。包括空调、除湿装置、电加热水汽挥发器在内的叠加的单一功能装置互相矛盾,不科学,能耗大,且不合理;特别是CPU产生高温与柜内二次设备层间形成较大温差,容易使PLC二次设备产生凝露造成误动。
SF6开关进出线电缆由GIS室下部的电缆室引入,电缆室内布置数量较多的大直径高压电缆,电缆室因电缆散发的热量与室内低温,加上电缆室与外界空气不流通,电缆室长期处在热湿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从而充分利用低温差冷源,使得设备室降温控湿效率最大化,并实现设备室与电缆室的串联通风降温,还实时调节汇控柜内上下温差,有效防止凝露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包括GIS室,所述GIS室包括由上至下隔离设置的设备室和电缆室,设备室内有序布设有多个SF6开关,SF6开关侧面外部排布有汇控柜,设备室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室内环境控制装置;
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装置上开设有与外部大气相通的外进风阀、与设备室内部相通的顶进风阀和与下方电缆室相通的底进风阀,还包括能够反馈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组件;
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装置在主风机作用下,经主送风口向设备室内部下方送风,从而调节设备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与外进风阀对应的户外传感器、与顶进风阀对应的室内传感器、与底进风阀对应的电缆层传感器。
所述底进风阀下方安装有防火隔烟阀,防火隔烟阀下方连通有引风管。
所述电缆室内有序铺设有与设备室中设备电性连接的电缆,电缆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大气相通的电缆室外进风口,电缆室外进风口位于远离引风管的电缆室侧壁面上,电缆室外进风口内侧配装有空气过滤装置。
单个室内环境控制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面上安装有室内环境控制器,壳体一侧侧面的上部安装有外进风阀,外进风阀内侧的壳体内部安装有空气过滤器,位于顶进风阀下方、位于空气过滤器下方的壳体内安装有主风机,壳体相对另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主送风口,主风机经消音弯头连通至主送风口。
所述汇控柜沿着设备室一侧内壁长度方向排布,室内环境控制装置位于汇控柜两侧的设备室相向内壁面上,或者,室内环境控制装置位于与汇控柜相对的设备室内壁面上。
位于汇控柜相对方向的设备室侧壁面下部开设有外排SF6风机口和SF6气体***口,外排SF6风机口处安装有外排SF6风机,位于外排SF6风机上方的设备室同侧壁面上部开设有上排风口,上排风口处安装有上排风机。
朝向SF6开关的单个汇控柜侧面上均安装有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正对着安装在汇控柜内部上方的设备,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朝向设备上下间隔开设有两个以上柜内出风口,单个柜内出风口处均配装有风机。
单个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柜体,柜体一侧侧面设置为与设备室相通的柜内进风口,柜内进风口内侧配装有空滤器,柜体相对的另一侧侧面开设柜内出风口;还包括竖向布设的回风管道,回风管道布设于柜体内部中间、单侧或是左右对称布设于柜体两内侧面处,回风管道顶端开设为与汇控柜内部相通的回风口,回风管道内均安装有回风风机,回风管道底端与底送风口相通。
所述柜体的柜内出风口处安装有导风片,柜体通过升降机构与导风片配合安装;
所述升降机构的结构为:包括设置在柜体壁面上的滑槽,滑槽上滑动配装升降支壳,柜内出风口和导风片配装于升降支壳上;
所述升降支壳底端向下安装有螺杆,螺杆上螺旋配装有涡轮螺母,涡轮螺母外圆周面与蜗杆啮合配装,蜗杆转动安装于柜体上;
通过转动蜗杆,带动涡轮螺母转动,从而使得螺杆沿涡轮螺母的轴向作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升降支壳沿着滑槽相对于柜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根据外部环境,切换选择户外进风或是电缆室进风,充分利用低温差冷源,使得设备室降温控湿效率最大化,无需开启排风机通风降温,避免噪音扰民,满足安全运行规范的要求,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耗,还实现了设备室与电缆室的串联通风降温;同时,由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在汇控柜内矢量送风,实时自动调节汇控柜内上下温差,实现通风降温和控湿,有效防止凝露的产生;从而实现电气设备室的一体化环境控制,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室内环境控制装置的送风经侧弹改变气流流动方向,在设备室内对流通风降温,维持相对均衡的温度梯度,一方面,下部横向气流贴近底面流动,而推动比重大于空气的SF6泄露气体有效排出户外,使得设备室内气体浓度满足安全规定的要求,保证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送风气流在流动压力作用下促使热湿空气上升后排向户外,从而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在排出SF6气体的同时,有效降低设备室室内温湿度;
电缆室采用过滤户外进风,充分利用地下室夏凉优势,将电缆室与设备室串联通风降温控湿,在保证设备室内环境控制的同时,有效调节电缆室内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室内环境控制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汇控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中回风管道的另一种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设备室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设备室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备室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备室的侧视图。
其中:1、电缆室;2、设备室;3、汇控柜;4、地面;5、室内环境控制装置;6、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7、防火隔烟阀;8、SF6开关;9、引风管;
11、电缆室外进风口;12、空气过滤装置;13、电缆;14、感烟传感器;
21、外排SF6风机;22、上排风机;23、SF6气体***口;
31、下部温湿度传感器;32、热风出口;33、柜内温湿度传感器;34、柜外温湿度传感器;
50、壳体;51、室内环境控制器;52、主风机;520、消音弯头;53、主送风口;530、导流片;54、电缆层传感器;55、底进风阀;56、户外传感器;57、外进风阀;570、空气过滤器;58、顶进风阀;59、室内传感器;
60、柜体;600、导风片;61、底送风口;62、下风机;63、柜内控制器;64、上风机;65、回风口;66、回风管道;661、回风风机;67、柜内进风口;671、空滤器;68、升降机构;681、滑槽;682、升降支壳;683、螺杆;684、涡轮螺母;685、蜗杆;686、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包括GIS室,GIS室包括由上至下隔离设置的设备室2和电缆室1,设备室2内有序布设有多个SF6开关8,SF6开关8侧面外部排布有汇控柜3,设备室2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电缆室1下沉至地面4内。
如图1-图2所示,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上开设有与外部大气相通的外进风阀57、与设备室2内部相通的顶进风阀58和与下方电缆室1相通的底进风阀55,还包括能够反馈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组件;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在主风机52作用下经主送风口53向设备室2内部下方送风,从而调节设备室2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传感器组件包括与外进风阀57对应的户外传感器56、与顶进风阀58对应的室内传感器59、与底进风阀55对应的电缆层传感器54。
本实施例中,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根据实际温湿度,经外进风阀57、底进风阀55的开闭,切换选择户外进风或是电缆室1进风,从而充分利用低温差冷源,使得设备室2内降温控湿效率最大化,满足安全运行规范的要求,避免开启风机强排风噪音扰民、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耗,还实现了设备室2与电缆室1的串联通风降温。
设备室2内有序布设有多个SF6开关8,SF6开关8侧面外部排布有汇控柜3,如图3-图4所示,汇控柜3侧面上部安装有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
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设有:与设备室2相通的柜内进风口67、向着汇控柜3内水平出风的柜内出风口、向着汇控柜3内部下方出风的底送风口61;汇控柜3内部上方安装有柜内温湿度传感器33,内部下方安装有下部温湿度传感器31。
本实施例中,结合柜内温湿度传感器33、下部温湿度传感器31的监测,由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在汇控柜3内上下呈矢量送风,实时自动调节汇控柜3内上下温差,实现通风降温和控湿,降低温差,有效防止凝露的产生。
汇控柜3沿着设备室2一侧内壁长度方向排布,朝向SF6开关8的单个汇控柜3侧面上均安装有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将设备室2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有效保证由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向汇控柜3内部送风进行降温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位于汇控柜3相对方向的设备室2侧壁面下部开设有外排SF6风机口和SF6气体***口23,外排SF6风机口处安装有外排SF6风机21,位于外排SF6风机21上方的设备室2同侧壁面上部开设有上排风口,上排风口处安装有上排风机22。
本实施例中,分别将SF6气体***口23、外排SF6风机口、上排风口设置于设备室1同侧壁面的上部和下部,方便于比重大于空气的SF6气体能够顺利被动经由外排SF6风机口及时排出,而热湿空气则可以在上升后经由上排风口顺利排出;SF6气体***口23用于消除通风死角造成气体积聚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位于汇控柜3两侧的设备室2相向内壁面上;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将送风朝向汇控柜3,气流经由汇控柜3反弹后流向SF6开关8,正压送风气流推动的SF6气体从外排SF6风机口最终能够消除室内底部通风死角促使由气流推动的SF6气体从外排SF6风机口处排出室外排出室外。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位于与汇控柜3相对的设备室2内壁面上;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送出的气流经设备室2内壁反弹后流向汇控柜3,并由汇控柜3反弹后流向SF6开关8,最终能够促使由气流推动的SF6气体无通风死角地从SF6气体***口23和外排SF6风机口处排出室外。
本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的送风经侧弹改变气流流动方向,在设备室2内向上对流通风降温,维持相对均衡的温度梯度,一方面,下部横向气流贴近底面流动,而推动比重大于空气的SF6气体有效排出户外,使得设备室2内气体浓度满足安全规定的要求,保证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送风气流在流动压力与热浮生气流共同作用下促使热湿空气上升后排向户外,从而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在排出SF6气体的同时,有效降低设备室2室内温湿度。
与设备室2中设备电性连接的电缆13有序铺设于电缆室1内;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底进风阀55下方安装有防火隔烟阀7,防火隔烟阀7下方连通有引风管9;电缆室外进风口11位于远离引风管9的电缆室1侧壁面上,电缆室外进风口11内侧配装有空气过滤装置12。
电缆室1采用过滤户外进风,充分利用地下室夏凉优势,将电缆室1与设备室2串联通风降温控湿,在保证设备室2内环境控制的同时,有效调节电缆室1内的环境。
于电缆室1顶部设有数个感烟传感器14,感烟传感器14位于防火隔烟阀7附近,电缆室1内如发生烟火,感烟传感器14动作,关闭所有底进风阀55、主风机52,使得上层设备室2与下层电缆室1防烟火隔断,灾情解除开启底进风阀55与主风机52。
如图1-图2所示,单个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的结构为:包括壳体50,壳体50的内侧壁面上安装有室内环境控制器51,壳体50一侧侧面的上部安装有外进风阀57,外进风阀57内侧的壳体50内部安装有空气过滤器570,位于顶进风阀58下方、位于空气过滤器570下方的壳体50内安装有主风机52,壳体50相对另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主送风口53,主风机52经消音弯头520连通至主送风口53,从而有效保证了向设备室2内送出的风贴近于内底面,实现对于比重较大的SF6气体的被动排出。
如图5-图6所示,外进风阀57、顶进风阀58、底进风阀55、主送风口53处安装定向送风与定期左右摆动的导流装置,调整流过气流的方向,比如,调节从主送风口53送出的流向汇控柜3的气流的比例等。
外进风阀57、顶进风阀58、底进风阀55、主送风口53处的导流装置采用导流片530,其通过导流片执行器进行角度调节,使导流片530左右摆动改变送风方向,而使反弹气流呈扇形向SF6气体***口23处流动。
如图3-图8所示,单个汇控柜3内部上方层叠安装有包含PLC、CPU在内的设备,PLC的发热量较低,CPU的发热量大,汇控柜3侧面上部正对着设备安装有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朝向设备上下间隔开设有两个以上柜内出风口,单个柜内出风口处均配装有风机,由风机的工作将气流定向矢量送至设备的夹层局部高温区域;单个汇控柜3上部或是顶部均安装有热风出口32,方便于柜内热湿气体浮升后排出汇控柜3;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朝向设备的侧面上开设两个柜内出风口,并在柜内出风口处分别配装上风机64、下风机62,由上风机64、下风机62的工作,将气流定向送至对应的设备层间。
本实施例中,在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位于汇控柜3外部的区域处安装柜外温湿度传感器34,由柜外温湿度传感器34对汇控柜3外部的设备室2温度、湿度进行监控、反馈。
单个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的结构为:包括柜体60,柜体60一侧侧面设置为与设备室2相通的柜内进风口67,柜内进风口67内侧配装有空滤器671,柜体60相对的另一侧侧面开设柜内出风口;还包括竖向布设的回风管道66,回风管道66布设于柜体60内部中间、单侧或是左右对称布设于柜体60两内侧面处,回风管道66顶端开设为与汇控柜3内部相通的回风口65,回风管道66内均安装有回风风机661,回风管道66底端与底送风口61相通。
本实施例中,由回风管道66的设置,在回风风机661工作时,经回风管道66底送风口61从底部向下送风,回风气流压入汇控柜3柜内下部空间,构成汇控柜3的柜内气流循环;由上下气流的循环降低柜内空间上下温差与湿差,从而达到柜内的温湿度平衡,解决凝露问题。
本实施例中,在柜体60上安装柜内控制器63,由柜内控制器63与各个风机、传感器电性连接,进行实时的调整控制。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回风管道66布设于柜体60内部中间,回风管道66顶端连接与汇控柜3内部相通的回风口65,在回风风机661工作时,将汇控柜3柜内气流引入回风管道66,并经由回风管道66底端底送风口61送至汇控柜3下部,实现汇控柜3内气流的循环流动。
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回风管道66左右对称布设于柜体60两内侧面处,单个回风管道66内均安装有回风风机661,回风管道66顶端与回风口65相通,从而将由回风口65引入的气流引至回风管道66中,经由回风管道66底端底送风口61送至汇控柜3下部,助力于实现汇控柜3内气流的循环流动;两个回风管道66和两个回风风机661交差联动,能够使得汇控柜3内温差更小,效果更佳;
也可以将回风管道66布设于柜体60单侧面处,单个回风管道66内均安装有回风风机661,回风管道66顶端与回风口65相通,从而将由回风口65引入的气流引至回风管道66中,经由回风管道66底端底送风口61送至汇控柜3下部,助力于实现汇控柜3内气流的循环流动。
通过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柜内出风口处设置导风片600,对气流的送出进一步定向导风;各个导风片600相互独立开闭或进行角度调节,来将通风气流送至发热部位。
风机的电流也可以根据实际送风口的面积进行同比调节,在风口流速与风量维持不变情况下,该方式可降低风机能耗,达到对各局部发热源达到靶点降温的目的。
通过本实施例中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的使用,可将汇控柜3柜内温度降至≯进风温度3℃以内,在设备室2控制温度在37℃时汇控柜3柜内温度≯40、汇控柜3柜内上下温差<3℃;远远低于行业标准中柜内温度55℃、柜内上下温差10℃的要求。
还可以将其中一组柜内出风口及其导风片600经由升降机构68安装于柜体60上,从而能够经由升降机构68的调节,来调整导风片600至适当的角度,使其更加适用于汇控柜3内设备的矢量送风降温。
如图12所示,升降机构68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在柜体60壁面上设置滑槽681,在滑槽681上滑动配装升降支壳682,柜内出风口和导风片600开设配装于升降支壳682上;升降支壳682底端向下安装有螺杆683,螺杆683上螺旋配装有涡轮螺母684,涡轮螺母684外圆周面与蜗杆685啮合配装,蜗杆685转动安装于柜体60上;需要调整时,施力于蜗杆685使其转动,带动涡轮螺母684转动,促使与涡轮螺母684螺纹配装的螺杆68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支壳682沿着滑槽681相对于柜体60上下移动,实现导风片600的开闭或进行角度调节;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柜体60内壁面上配装防护壳686,对升降机构68的传动结构进行遮挡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S1.开启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
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通过比较设备室2内部和外部,以及电缆室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参数,制定最优化的控温策略,全年不间断运行温控变量送风,对设备室2内进行通风换气,并选择采用户外取风、电缆室1取风、或是外进风与内循环并联通风模式;
S2.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从设备室2的外部取风,引至设备室2内,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送出的气流,贴合着设备室2的内底面朝向汇控柜3的方向流动,经汇控柜3反弹后,气流呈扇形流向SF6开关8,并流经SF6开关8的间隙处,扇形气流将SF6泄露气体搅动稀释后,向SF6气体***口13处流动,从而推动比重大于空气的SF6气体从靠近内底面的SF6气体***口23与外排SF6风机口处排出,设备室2内的热湿空气在气流作用下上升后从上部的上排风机22排向户外;
具体地,设备室2内温度控制方法:
外部空气经电缆室外进风口11进入电缆室1,经引风管9从电缆室1下部低温区取风进入底进风阀55进入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在主风机52作用下,经主送风口53向设备室2内送风,设备室2内气流经设置在设备室2壁面下部的SF6气体***口23、外排SF6风机21、壁面上部上排风机22向户外排出,构成电缆室1、设备室2的串联通风降温;当户外传感器56的检测温度低于电缆层传感器54的检测温度时,关闭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的底进风阀55,开启外进风阀57,由户外向设备室2内送风。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夏季利用昼夜低温差时段对室内送风蓄冷,冬季则利用白昼高于室内温度对升温时温差对室内送风加温;
电缆室1在零标高以上设有空气过滤装置12,保持电缆室1洁净;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底部进风口处与电缆室1顶部连接处设有故障防火的防火隔烟阀7,烟温信号控制关闭;
设备室2内湿度控制方法:
当电缆室1和户外的湿度均高于设备室2内湿度设定值时,打开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中外进风阀57、底进风阀55中对应湿度较低的一个,同时打开顶进风阀58,由外进风和室内内循环并联取风对设备室2进行送风维持室内微正压,将设备室2内SF6气体进行外排;从而能够根据湿度实时数据,对比择优后选择户外进风或是电缆室1进风的工作模式。
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主送风口53送出的气流,贴合着设备室2的内底面朝向汇控柜3的方向流动,经汇控柜3反弹后流向SF6开关8,流经SF6开关8间隙,推动比重大于空气的SF6气体从靠近内底面的外排SF6风机21排出,设备室2内的热湿空气在气流作用下上升后从上部的上排风机22排向户外;
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电缆室1夏凉的自然冷源取风,或采用户外昼夜温差低温或低湿时段取风两种进风降温方式,使降温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加以湿度控制通风模式,实现设备室2室内和电缆室1内的温湿度控制,利用大自然中的冷源无须加装空调降温与开启风机,节能环保;
同时,经由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实现设备室2内降温控湿的同时,一并解决了SF6泄漏气体在室内积聚的问题,能够及时将其排出室外,可靠消除了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伤害隐患;
S3.通过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控制汇控柜3内温湿度,具体步骤包括:
柜内温湿度传感器33的监测值高于下部温湿度传感器31的监测值,差值超过设定值时,开启回风风机661,经回风管道66从底送风口61向着汇控柜3内部下方送风,促使汇控柜3内部上下方空气搅动,汇控柜3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利用柜内电气设备的自身发热通过通风降温及调控柜内梯层温差方式,将汇控柜3内湿度控制在75%以下;
S4.S2-S3循环工作。
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低温差冷源,使得设备室降温控湿效率最大化,并实现设备室与电缆室的串联通风降温,还实时调节汇控柜内上下温差,有效防止凝露的产生,从而实现电气设备室的一体化环境控制,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包括GIS室,所述GIS室包括由上至下隔离设置的设备室(2)和电缆室(1),设备室(2)内有序布设有多个SF6开关(8),SF6开关(8)侧面外部排布有汇控柜(3),设备室(2)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
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上开设有与外部大气相通的外进风阀(57)、与设备室(2)内部相通的顶进风阀(58)和与下方电缆室(1)相通的底进风阀(55),还包括能够反馈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组件;
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在主风机(52)作用下,经主送风口(53)向设备室(2)内部下方送风,从而调节设备室(2)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与外进风阀(57)对应的户外传感器(56)、与顶进风阀(58)对应的室内传感器(59)、与底进风阀(55)对应的电缆层传感器(5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进风阀(55)下方安装有防火隔烟阀(7),防火隔烟阀(7)下方连通有引风管(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室(1)内有序铺设有与设备室(2)中设备电性连接的电缆(13),电缆室(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大气相通的电缆室外进风口(11),电缆室外进风口(11)位于远离引风管(9)的电缆室(1)侧壁面上,电缆室外进风口(11)内侧配装有空气过滤装置(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单个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的结构为:包括壳体(50),所述壳体(50)的内侧壁面上安装有室内环境控制器(51),壳体(50)一侧侧面的上部安装有外进风阀(57),外进风阀(57)内侧的壳体(50)内部安装有空气过滤器(570),位于顶进风阀(58)下方、位于空气过滤器(570)下方的壳体(50)内安装有主风机(52),壳体(50)相对另一侧面的下部开设有主送风口(53),主风机(52)经消音弯头(520)连通至主送风口(5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控柜(3)沿着设备室(2)一侧内壁长度方向排布,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位于汇控柜(3)两侧的设备室(2)相向内壁面上,或者,室内环境控制装置(5)位于与汇控柜(3)相对的设备室(2)内壁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位于汇控柜(3)相对方向的设备室(2)侧壁面下部开设有外排SF6风机口和SF6气体***口(23),外排SF6风机口处安装有外排SF6风机(21),位于外排SF6风机(21)上方的设备室(2)同侧壁面上部开设有上排风口,上排风口处安装有上排风机(2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朝向SF6开关(8)的单个汇控柜(3)侧面上均安装有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正对着安装在汇控柜(3)内部上方的设备,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朝向设备上下间隔开设有两个以上柜内出风口,单个柜内出风口处均配装有风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单个柜内降温防凝露装置(6)的结构为:包括柜体(60),柜体(60)一侧侧面设置为与设备室(2)相通的柜内进风口(67),柜内进风口(67)内侧配装有空滤器(671),柜体(60)相对的另一侧侧面开设柜内出风口;还包括竖向布设的回风管道(66),回风管道(66)布设于柜体(60)内部中间、单侧或是左右对称布设于柜体(60)两内侧面处,回风管道(66)顶端开设为与汇控柜(3)内部相通的回风口(65),回风管道(66)内均安装有回风风机(661),回风管道(66)底端与底送风口(61)相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60)的柜内出风口处安装有导风片(600),柜体(60)通过升降机构(68)与导风片(600)配合安装;
所述升降机构(68)的结构为:包括设置在柜体(60)壁面上的滑槽(681),滑槽(681)上滑动配装升降支壳(682),柜内出风口和导风片(600)配装于升降支壳(682)上;
所述升降支壳(682)底端向下安装有螺杆(683),螺杆(683)上螺旋配装有涡轮螺母(684),涡轮螺母(684)外圆周面与蜗杆(685)啮合配装,蜗杆(685)转动安装于柜体(60)上;
通过转动蜗杆(685),带动涡轮螺母(684)转动,从而使得螺杆(683)沿涡轮螺母(684)的轴向作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升降支壳(682)沿着滑槽(681)相对于柜体(60)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98908.4U CN221378558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98908.4U CN221378558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78558U true CN221378558U (zh) | 2024-07-19 |
Family
ID=91871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98908.4U Active CN221378558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78558U (zh) |
-
2023
- 2023-11-15 CN CN202323098908.4U patent/CN2213785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43897B (zh) | 一种商用厨房低成本油烟控制***及控制方法 | |
US20080203866A1 (en) | Rooftop modular fan coil unit | |
CN103912947B (zh) | 用于风机盘管和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的热泵*** | |
CN201149350Y (zh) | 智能温控通风调节器 | |
CN110571684A (zh) | 一种电气开关柜冷却***及控制方法 | |
CN110631153A (zh) |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和低峰蓄热蓄冰智能空气*** | |
CN117559265A (zh) | 一种电气设备室环境控制的装置与方法 | |
WO2023109102A1 (zh) | 智能环境控制机 | |
CN206959065U (zh) | 一种商用厨房低成本油烟控制*** | |
CN221380184U (zh) | 一种具有较强降温功能的电气控制柜除湿防凝露设备 | |
CN221378558U (zh) | 用于gis室运行环境的调控*** | |
CN206908158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环网柜 | |
CN208873061U (zh) | 配电室开关柜温湿度控制*** | |
CN216977019U (zh) | 智能环境控制机 | |
CN117515727A (zh) | 深度利用锅炉房余热的采暖节能***及方法 | |
CN205507592U (zh) | 变电站铠装中置开关柜智能调节*** | |
CN213660947U (zh) | 一种配电房智能环境监控*** | |
CN212132772U (zh) | 一体式粮仓专用空调 | |
CN222440668U (zh) | 电化学储能预制舱用空调通风*** | |
CN209374999U (zh) | 一种箱式变电站微正压*** | |
CN221688088U (zh) | 一种智能通风降温防凝露装置 | |
CN112228958A (zh) | 一种适合高大空间的中央空调工艺*** | |
CN218163355U (zh) | 一种高效制冷机房的群控控制柜 | |
CN202384961U (zh) | 高安全性大型风电产品电加热循环旋转干燥炉 | |
CN214590132U (zh) | 一种户外开关端子箱体防凝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