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37511U -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37511U
CN221137511U CN202323389628.9U CN202323389628U CN221137511U CN 221137511 U CN221137511 U CN 221137511U CN 202323389628 U CN202323389628 U CN 202323389628U CN 221137511 U CN221137511 U CN 221137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oor
electric heating
door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3896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
冉艳华
杨竣杰
覃旗开
江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Air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Air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Air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Air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3896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37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37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37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领域,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包括轴向设置的进风箱、扩压整流段及分配箱,进风箱内设有过滤器、蒸发器及依次贯穿过滤器和蒸发器的竖直进风隔板;扩压整流段上设有叶轮风机和电加热支架;分配箱内设置呈十字交叉并抵止于电加热支架的水平分层隔板和垂直分区隔板,用于将分配箱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本实用新型设计并优化集成了高效通风叶轮、多温区电加热暖风模块和多温区干湿分层分配箱,同时实现温度分区及湿度分层,且缩短了轴向尺寸,最大程度减小空调箱体积占用,并在满足车辆除霜除雾性能的条件下,提升了乘员舱热利用率,使空调***更加节能,同时运行噪音更小。

Description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益严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社会的普遍共识。新能源汽车具有低排放、经济性好、不依靠石油资源等优点,已成为未来汽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可用于汽车,即构成“车载空调箱”,用于对汽车的内部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调节。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或智能汽车,对智能座舱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需要添加各种新功能和实施各种智能控制方案,并要求给电控设备和电子智能设备留出更大的空间,需要车载空调箱设计更加紧凑。同时,新能源汽车冬季需要给乘员舱加热,还要实现除霜除雾的功能性要求,而在大冷负荷的情况下,空调***运行功耗显著提升,续航里程大大缩短。因此,传统的车载空调箱体积大、结构复杂、噪音大、能耗高等,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空调***性能和布置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旨在设计并优化集成了高效通风叶轮、多温区电加热暖风模块和多温区干湿分层分配箱,以在满足车辆除霜除雾性能的条件下,提升乘员舱热利用率,使空调***更加节能,同时运行噪音更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包括轴向设置的进风箱、扩压整流段及分配箱,进风箱上并由远到近紧邻扩压整流段的入口侧设有过滤器和蒸发器,进风箱上设有同侧布置的新风风门和内气风门;进风箱内还设有依次贯穿过滤器及蒸发器的竖直进风隔板,用于将进风箱内部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进风通道,且与左右两个进风通道所对应的新风风门和内气风门均被竖直进风隔板一分为二;扩压整流段上设有叶轮风机和电加热支架,电加热支架设置在扩压整流段的出口侧,且叶轮风机朝向扩压整流段的入口侧并安装在电加热支架上;分配箱上设有除霜风门,前吹面风门,后吹面风门,前吹脚风门和后吹脚风门;所述分配箱内设置呈十字交叉并抵止于电加热支架的水平分层隔板和垂直分区隔板,用于将分配箱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且与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所对应的除霜风门,前吹面风门,后吹面风门,前吹脚风门和后吹脚风门均被垂直分区隔板一分为二;水平分层隔板上设有分层模式风门,且分层模式风门被垂直分区隔板一分为二;除霜风门,前吹面风门和后吹面风门位于水平分层隔板的上层,前吹脚风门和后吹脚风门位于水平分层隔板的下层。
可选的,被一分为二所述新风风门和内气风门分别具有两套独立启闭结构;被一分为二所述除霜风门,前吹面风门,后吹面风门,前吹脚风门,后吹脚风门和分层模式风门分别具有一套同步启闭结构。
可选的,水平分层隔板和垂直分区隔板均与所述电加热支架沿空气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相垂直,竖直进风隔板与所述蒸发器沿空气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相垂直。
可选的,电加热支架由电加热丝、散热翅片、支架边框及电机底座组成,支架边框上设置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中心设置用于叶轮风机电机安装的电机底座,散热翅片上设置电加热丝。
可选的,电加热丝在散热翅片上呈多组同心环布置;电加热支架具有与分配箱内所设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相对应的四个独立温控区。
可选的,分配箱内并紧邻电加热支架设置电加热暖风芯体,电加热暖风芯体被水平分层隔板及垂直分区隔板贯穿,且电加热暖风芯体具有与分配箱内所设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相对应的四个独立温控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及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通过设计并优化集成了高效通风叶轮、多温区电加热暖风模块和多温区干湿分层分配箱,其结构紧凑,高效节能。同时,实现了温度左右分区,吹面吹脚温差调控,除霜吹脚温差调控,湿度上下分层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及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通过巧妙地设计了电机支架加热模块和电加热暖风芯体,以分设出上左、上右、下左、下右四个温区,可以分别独立控制该四个温区的温度值,从而分别控制除霜、吹面、吹脚各出风口的温度分布和线性表现,有助于实现对气流的加热和整流降阻,且空调***温度线性性能可控度高。
3、本实用新型提及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最大程度的缩短了轴向尺寸,省去了传统空调箱温度混合风门以及相关执行机构和电器件等;同时实现了空调***节能高效、噪音低、温湿分区分层流动、***温度线性性能灵活可控和结构紧凑的优点,有利于整车空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电机支架加热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电机支架加热模块的轴向剖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电加热暖风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①加热翅片内斜布置,②加热翅片垂直布置,③加热翅片外斜布置,④加热翅片水平布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工作状态的吹面模式FACE;
图8为图7中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7中的B-B剖视图;
图10为图7工作状态下的分区分层温度表现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工作状态的吹面吹脚模式FACE&FOOT;其A-A、B-B剖视图可分别参见图8和图9;
图12为图11工作状态下的分区分层温度表现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工作状态的吹脚模式FOOT;
图14为图13中的A-A剖视图;
图15为图13中的B-B剖视图;
图16为图13工作状态下的分区分层温度表现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工作状态的吹脚除霜模式FOOT&DEF;其A-A、B-B剖视图可分别参见图14和图15;
图18为图17工作状态下的分区分层温度表现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工作状态的除霜模式DEF;
图20为图19中的A-A剖视图;
图21为图19中的B-B剖视图;
图22为图19工作状态下的分区分层温度表现图;
附图标记:进风箱1,过滤器2,蒸发器3,叶轮风机4,扩压整流段5,电加热支架6,电加热暖风芯体7,分配箱8,水平分层隔板9,竖直进风隔板10,垂直分区隔板11;新风风门a,内气风门b,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后吹脚风门g,分层模式风门h;电加热丝61,散热翅片62,支架边框63,电机底座64;第一新风风门a-1,第二新风风门a-2,第一内气风门b-1,第二内气风门b-2;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1,第二分层模式风门h-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包括轴向设置且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进风箱1、扩压整流段5及分配箱8,其中,进风箱1内并由远到近紧邻扩压整流段5的入口侧设置过滤器2和蒸发器3,且进风箱1的顶部上同侧并排布置有新风风门a和内气风门b;进风箱1内还设有依次贯穿过滤器2及蒸发器3的竖直进风隔板10,用于将进风箱1内部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进风通道,以隔断干空气和湿空气,且与左右两个进风通道所对应的新风风门a和内气风门b均被竖直进风隔板10一分为二,即新风风门a被竖直进风隔板10分为第一新风风门a-1和第二新风风门a-2,内气风门b被竖直进风隔板10分为第一内气风门b-1和第二内气风门b-2;而扩压整流段5内设有叶轮风机4和电加热支架6,该电加热支架6设置在扩压整流段5的出口侧,且叶轮风机4朝向扩压整流段5的入口侧并安装在电加热支架6上,竖直进风隔板10延伸至叶轮风机4的入口;分配箱8上设有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和后吹脚风门g;分配箱8内设置呈十字交叉并抵止于电加热支架6的水平分层隔板9和垂直分区隔板11,用于将分配箱8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即:水平分层隔板9隔断分配箱上下区域,确保上层为干空气,下层为湿空气,实现上下湿度分层控制;而垂直分区隔板11则隔断分配箱左右区域,实现左右温度分区控制。而与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所对应的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和后吹脚风门g均被垂直分区隔板11一分为二,即如同新风风门a和内气风门b;在水平分层隔板9上设有分层模式风门h,且分层模式风门h被垂直分区隔板11一分为二,即分层模式风门h被垂直分区隔板11分为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1和第二分层模式风门h-2;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和后吹面风门e位于水平分层隔板9的上层,前吹脚风门f和后吹脚风门g位于水平分层隔板9的下层。电加热支架6具有与分配箱8内所设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相对应的四个独立温控区,即利用电加热功能来实现电机热支架6具有上左T1、上右T2、下左T3、下右T4四个独立温控区,形成多温区电加热暖风模块,以针对分配箱8内所设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进行各自的温度调控;而扩压整流段5及其内的叶轮风机4则构成了高效通风叶轮结构,可参见本实用新型人的另一件已申请专利:CN202110887558.6,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车外新风通过控制新风风门a的开合而进入进风箱1,车内回风则通过控制内气风门b的开合进入进风箱1,新风(干空气)和回风(湿空气)按需求可通过垂直进风隔板10进行分隔,垂直进风隔板10贯穿过滤器2和蒸发器3后延伸到叶轮风机4入口,而分配箱8内设置有抵止在叶轮风机4所安装的电加热支架6上并形成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的水平分层隔板9和垂直分区隔板11,干湿空气通过叶轮风机4增压后,再通过扩压整流段5所具备的扩压整流后从轴向流出,由于干湿气流快速通过叶轮风机4,并且扩压整流段5出口侧对叶轮风机4出口气流自然分流,其掺混程度可控,且水平分层隔板9和垂直分区隔板11对电加热支架6及分配箱8所构造出的四个温湿分区,使得轴向流出的气流在分配箱8上层为干空气,下层为湿空气,同时利用电加热支架6可分别对分配箱8上层的干空气和下层的湿空气实现温度调控。这样,采用上述方案,该空调通风***设计并优化集成了高效通风叶轮、多温区电加热暖风模块和多温区干湿分层分配箱,同时实现了温度分区,湿度分层,缩短了轴向尺寸,最大程度减小空调箱体积占用,降低了电机输入功率,在满足车辆除霜除雾性能的条件下,提升了乘员舱热利用率,使空调***更加节能,同时运行噪音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被一分为二的新风风门a和内气风门b分别具有两套独立启闭结构,以使得第一新风风门a-1、第二新风风门a-2、第一内气风门b-1、第二内气风门b-2能够分别获得独立的开合操控;而被一分为二的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后吹脚风门g和分层模式风门h分别具有一套同步启闭结构,以使得它们各自的两个风门均可获得同步的开合操控。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风门a,内气风门b,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后吹脚风门g和分层模式风门h可采用翻板,亦可采用滑板或滚筒。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分层隔板9和垂直分区隔板11均与电加热支架6沿空气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相垂直,而竖直进风隔板10与蒸发器3沿空气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相垂直,以降低对空气流的阻力。
在本实例中,电加热支架6由电加热丝61、散热翅片62、支架边框63及电机底座64组成,支架边框63上设置散热翅片62,散热翅片62中心设置用于叶轮风机4电机安装的电机底座64,散热翅片62上设置电加热丝61。这样,冷空气通过散热翅片2后被加热的同时气流还被进一步的整流。另外,电加热丝61在散热翅片63上呈多组同心环布置,使得对空气流加热均匀。
再结合图6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分配箱8内并紧邻电加热支架6设置电加热暖风芯体7,该电加热暖风芯体7被水平分层隔板9及垂直分区隔板11贯穿,使得电加热暖风芯体7具有与分配箱8内所设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相对应的四个独立温控区。而该电加热暖风芯体7作为选装件,当电加热支架6的加热量不足时,由电加热暖风芯体7提供辅助加热,也可以实现上左T1′、上右T2′、下左T3′、下右T4′,四个独立温区控制,图6-①为加热翅片内斜布置的电加热暖风芯体示意,图6-②为加热翅片垂直布置的电加热暖风芯体示意,图6-③为加热翅片外斜布置的电加热暖风芯体示意,图6-④为加热翅片水平布置的电加热暖风芯体示意。这样,电加热暖风芯体7与电机热支架6共同构成多温区电加热暖风模块,电加热支架6和电加热暖风芯体7不仅具有分区加热功能,还可以调整并匀化上流叶轮风机的出风速度分布,达到整流降阻的作用。
下面以本空调通风***工作状态的吹面模式FACE、吹面吹脚模式FACE&FOOT、吹脚模式FOOT、吹脚除霜模式FOOT&DEF以及除霜模式DEF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9所示为吹面模式FACE,回风(湿空气)全从内循环风道进入,流经过滤器2、蒸发器3并通过叶轮风机4增压后,流过电加热支架6、电加热暖风芯体7、分配箱8、从吹面风口流出,分配箱8被垂直分区隔板11隔断为左右区域,实现左右温度分区控制。其中,进气部分第一内气风门b-1、第二内气风门b-2打开,而第一新风风门a-1、第二新风风门a-2关闭,前吹面风门d打开,后吹面风门e打开,前吹脚风门f关闭,后吹脚风门g关闭,除霜风门c关闭,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1、第二分层模式风门h-2打开,再如图10所示为经过电加热支架6和电加热暖风芯体7后,上左区域主要控制前吹面左部F-FACE_L温度表现,上右区域主要控制前吹面右部F-FACE_R温度表现,下左区域主要控制后吹面左部R-FACE_L温度表现,下右区域主要控制后吹面右部R-FACE_R温度表现,且分配箱8的上下层互通。
如图11所示为吹面吹脚模式FACE&FOOT,回风(湿空气)全从内循环风道进入,流经过滤器2、蒸发器3并通过叶轮风机4增压后,流过电加热支架6、电加热暖风芯体7、分配箱8、从吹面风口和吹脚风口流出,分配箱8被垂直分区隔板11隔断为左右区域,实现左右温度分区控制。其中,进气部分第一内气风门b-1、第二内气风门b-2打开,第一新风风门a-1、第二新风风门a-2关闭,前吹面风门d打开,后吹面风门e打开,前吹脚风门f打开,后吹脚风门g打开,除霜风门c关闭,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1、第二分层模式风门h-2打开,再如图12所示为经过电加热支架6和电加热暖风芯体7后,上左区域主要控制前吹面左部F-FACE_L和后吹面左部R-FACE_L温度表现,上右区域主要控制前吹面右部F-FACE_R和后吹面右部R-FACE_R温度表现,下左区域主要控制前吹脚左部F-FOOT_L和后吹脚左部R-FOOT_L温度表现,下右区域主要控制前吹脚右部F-FOOT_R和后吹脚右部R-FOOT_R温度表现,且分配箱8的上下层互通。
如图13-15所示为吹脚模式FOOT,回风(湿空气)全从内循环风道进入,新风(干空气)从外循环风道进入,流经过滤器2、蒸发器3并通过叶轮风机4增压后,流过电加热支架6、电加热暖风芯体7、分配箱8、从吹脚风口流出;分配箱8被垂直分区隔板11隔断为左右区域,实现左右温度分区控制;进风箱1被竖直进风隔板10隔断为干空气和湿空气流动的左右两个进风通道,干湿空气再流经叶轮风机4后,由垂直分层状态旋转为上下分层状态,进入分配箱8并由水平分层隔板9隔断,确保上层为干空气,下层为湿空气,实现上下湿度分层控制。其中,进气部分第一内气风门b-1关闭、第二内气风门b-2打开,第一新风风门a-1打开、第二新风风门a-2关闭,前吹面风门d关闭,后吹面风门e关闭,前吹脚风门f打开,后吹脚风门g打开,除霜风门c处于中间打开状态,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1、第二分层模式风门h-2关闭,再如图16所示为经过电加热支架6和电加热暖风芯体7后,上左区域主要控制除霜左部DEF_L温度表现,上右区域主要控制除霜右部DEF_R温度表现,下左区域主要控制前吹脚左部F-FOOT_L和后吹脚左部R-FOOT_L温度表现,下右区域主要控制前吹脚右部F-FOOT_R和后吹脚右部R-FOOT_R温度表现,且分配箱8的上下层隔断。
如图17所示为吹脚除霜模式FOOT&DEF,回风(湿空气)从内循环风道进入,新风(干空气)从外循环风道进入,流经过滤器2、蒸发器3并通过叶轮风机4增压后,流过电加热支架6、电加热暖风芯体7、分配箱8、从除霜风口和吹脚风口流出;分配箱8被垂直分区隔板11隔断为左右区域,实现左右温度分区控制;进风箱1被竖直进风隔板10隔断干空气和湿空气流动的左右两个进风通道,干湿空气流经叶轮风机4后,由垂直分层状态旋转为上下分层状态,进入空调分配箱由水平分层隔板9隔断,确保上层为干空气,下层为湿空气,实现上下湿度分层控制。其中,进气部分第一内气风门b-1关闭、第二内气风门b-2打开,第一新风风门a-1打开、第二新风风门a-2关闭,前吹面风门d关闭,后吹面风门e关闭,前吹脚风门f打开,后吹脚风门g打开,除霜风门c打开,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1、第二分层模式风门h-2关闭,再如图18所示为经过电加热支架6和电加热暖风芯体7后,上左区域主要控制除霜左部DEF_L温度表现,上右区域主要控制除霜右部DEF_R温度表现,下左区域主要控制前吹脚左部F-FOOT_L和后吹脚左部R-FOOT_L温度表现,下右区域主要控制前吹脚右部F-FOOT_R和后吹脚右部R-FOOT_R温度表现,且分配箱8的上下层隔断。
如图19-21所示为除霜模式DEF,新风(干空气)从外循环风道进入,流经过滤器2、蒸发器3通过叶轮风机4增压后,流过电加热支架6、电加热暖风芯体7、分配箱8、从除霜风口流出;分配箱8被垂直分区隔板11隔断为左右区域,实现左右温度分区控制;其中,进气部分第一内气风门b-1关闭、第二内气风门b-2关闭,第一新风风门a-1打开、第二新风风门a-2打开,前吹面风门d关闭,后吹面风门e关闭,前吹脚风门f关闭,后吹脚风门g关闭,除霜风门c打开,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1、第一分层模式风门h-2打开,再如图22所示为经过电加热支架6和电加热暖风芯体7后,上左区域和下左区域同时控制除霜左部DEF_L温度表现,上右区域和下右区域同时控制除霜右部DEF_R温度表现,且分配箱8的上下层互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包括轴向设置的进风箱(1)、扩压整流段(5)及分配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上并由远到近紧邻扩压整流段(5)的入口侧设有过滤器(2)和蒸发器(3),所述进风箱(1)上设有同侧布置的新风风门(a)和内气风门(b);所述进风箱(1)内还设有依次贯穿过滤器及蒸发器的竖直进风隔板(10),用于将进风箱(1)内部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进风通道,且与左右两个进风通道所对应的新风风门(a)和内气风门(b)均被竖直进风隔板(10)一分为二;
所述扩压整流段(5)上设有叶轮风机(4)和电加热支架(6),所述电加热支架(6)设置在扩压整流段(5)的出口侧,且叶轮风机(4)朝向扩压整流段(5)的入口侧并安装在电加热支架(6)上;
所述分配箱(8)上设有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和后吹脚风门(g);所述分配箱(8)内设置呈十字交叉并抵止于电加热支架(6)的水平分层隔板(9)和垂直分区隔板(11),用于将分配箱(8)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且与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所对应的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和后吹脚风门(g)均被垂直分区隔板(11)一分为二;水平分层隔板(9)上设有分层模式风门(h),且分层模式风门(h)被垂直分区隔板(11)一分为二;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和后吹面风门(e)位于水平分层隔板(9)的上层,前吹脚风门(f)和后吹脚风门(g)位于水平分层隔板(9)的下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其特征在于,被一分为二所述新风风门(a)和内气风门(b)分别具有两套独立启闭结构;被一分为二所述除霜风门(c),前吹面风门(d),后吹面风门(e),前吹脚风门(f),后吹脚风门(g)和分层模式风门(h)分别具有一套同步启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分层隔板(9)和垂直分区隔板(11)均与所述电加热支架(6)沿空气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相垂直,所述竖直进风隔板(10)与所述蒸发器(3)沿空气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支架(6)由电加热丝(61)、散热翅片(62)、支架边框(63)及电机底座(64)组成,支架边框(63)上设置散热翅片(62),散热翅片(62)中心设置用于叶轮风机(4)电机安装的电机底座(64),散热翅片(62)上设置电加热丝(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丝(61)在散热翅片(62)上呈多组同心环布置;所述电加热支架(6)具有与分配箱(8)内所设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相对应的四个独立温控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箱(8)内并紧邻电加热支架(6)设置电加热暖风芯体(7),所述电加热暖风芯体(7)被水平分层隔板(9)及垂直分区隔板(11)贯穿,且电加热暖风芯体(7)具有与分配箱(8)内所设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温湿分区相对应的四个独立温控区。
CN202323389628.9U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Active CN221137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89628.9U CN221137511U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89628.9U CN221137511U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37511U true CN221137511U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20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389628.9U Active CN221137511U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37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6889B (zh) 车用空调设备
WO2011038571A1 (zh) 模块式型材结构车用空调
CN104999889B (zh) 用于汽车空调***的hvac总成
CN107839430B (zh) 汽车用空调***
CN10154962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空调***
CN205853818U (zh) 车辆除霜风道、车辆空调除霜***和车辆
CN221137511U (zh)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
CN211641761U (zh) 汽车空调机构
CN200966257Y (zh) 宠物用空调装置及具有该空调装置的宠物屋
CN110962543A (zh) 一种汽车空调机构
CN117465196A (zh) 一种紧凑型温湿分区分层空调通风***及汽车
CN206914101U (zh) 一种侧置式汽车暖风机
CN207617456U (zh) 汽车用空调***
CN210617793U (zh) 一种用于电动乘用车的双温区空调装置
CN221090422U (zh) Hvac***及车辆
CN215971014U (zh) 一种干湿空气分层流动空调通风***
CN211641760U (zh) 汽车空调
CN220562508U (zh) 汽车空调双层流进风***
CN203258764U (zh) 一体化电动空调
CN209813668U (zh) 一种顶置式空调机组及安装有该空调机组的客车
CN105835656A (zh) 车辆的空调***以及具有它的电动汽车
CN208498174U (zh) 一种取消冷暖风门的汽车空调hvac结构
CN215662845U (zh) 一种干湿空气分层流动空调通风***
CN112248758A (zh) 一种车辆换热***
CN201214367Y (zh) 一种顶置式冷暖双蒸发器车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