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5131U -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5131U
CN220315131U CN202321758769.0U CN202321758769U CN220315131U CN 220315131 U CN220315131 U CN 220315131U CN 202321758769 U CN202321758769 U CN 202321758769U CN 220315131 U CN220315131 U CN 220315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instrument panel
crossbeam
brackets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87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评评
郑招顺
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87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5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5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5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用于支撑仪表板,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板梁部和相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板梁部用于配置在主驾驶位,所述板梁部设有用于安装转向柱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安装线束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板梁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后侧,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板的第三安装部,所述板梁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加强纵梁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减少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焊接处,提升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精度。

Description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仪表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仪表板横梁总成是车辆仪表板的重要支撑部件,用于将仪表板与车身稳定连接。目前的仪表板横梁总成采用管梁及钣金件焊接成型,然而,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这种成型方式需要进行多次焊接,但由于焊接的精度难以保障,容易导致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精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旨在减少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焊接处,提升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应用于车身,用于支撑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
板梁部,用于配置在主驾驶位,所述板梁部设有用于安装转向柱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安装线束的第二安装部;以及
相间隔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板梁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后侧,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板的第三安装部,所述板梁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加强纵梁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梁段和第二梁段,所述加强纵梁包括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所述第一梁段用于配置在副驾驶位,所述第二梁段位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一梁段之间,所述第二梁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纵梁较所述第二加强纵梁更靠近所述板梁部,所述第二梁段较所述第一梁段更靠下且更远离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的端部朝下倾斜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梁段的靠近所述第二梁段的一端朝下倾斜设有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梁段的两端部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和/或,所述第一横梁还包括第一加强梁段,所述第一加强梁段位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梁段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梁段用于配置在主驾驶位,所述第一加强梁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一加强纵梁。
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沿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并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螺接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相远离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
和/或,多个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架,多个所述第二支架螺接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横梁,并在其延伸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支架朝同一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车身和/或所述仪表板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第三支架,两个所述第三支架一端分别螺接于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的下侧,另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身的地板。
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二加强梁段,所述第二加强梁段呈L形设置,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梁部,另一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
可选地,所述板梁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加强纵梁的材质为镁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仪表板总成,所述仪表板总成包括仪表板和前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所述仪表板设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前述的仪表板总成,所述仪表板总成安装于所述车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板梁部、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加强纵梁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仪表板横梁总成,并且板梁部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以及加强纵梁上的第三安装部在一体成型过程中成型,从而减少了仪表板横梁总成在成型过程中的焊接工序,避免了由于焊接工艺的误差而降低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仪表板横梁总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板梁部 110 第一安装部
120 第二安装部 200 第一横梁
210 第一梁段 211 第二连接部
220 第二梁段 300 加强纵梁
3001 第一加强纵梁 3002 第二加强纵梁
310 第一连接部 320 第三安装部
400 第一加强梁段 500 第一支架
600 第二支架 700 第三支架
800 第二加强梁段 900 第二横梁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5,该仪表板横梁总成应用于车身,用于支撑仪表板,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
板梁部100,用于配置在主驾驶位,板梁部100设有用于安装转向柱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用于安装线束的第二安装部120;以及
相间隔的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连接于板梁部100的同一侧,第一横梁200位于第二横梁900的后侧,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300,加强纵梁300设有用于安装仪表板的第三安装部320,板梁部100、第一横梁200、第二横梁900和加强纵梁300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板梁部100、第一横梁200、第二横梁900和加强纵梁30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仪表板横梁总成,并且板梁部100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以及加强纵梁300上的第三安装部320在一体成型过程中成型,从而减少了仪表板横梁总成在成型过程中的焊接工序,避免了由于焊接工艺的误差而降低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精度。
其中,第一横梁200位于第二横梁900的后侧,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300,以使仪表板横梁总成在水平面上形成网状结构,能够让仪表板横梁总成适配仪表板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提升仪表板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呈网状结构的仪表板横梁总成能够减少材料用量,满足轻量化的要求,此外,板梁部100设置为凸设有多个加强肋的板状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当在其下侧设置供转向柱安装的第一安装部110等适配主驾驶的构件时,可以使仪表板横梁总成依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5,第一安装部110设于板梁部100的下侧,具体设置为两个沿板梁部100的延伸方向设置的板状凸部,凸部上开设有螺孔,以使转向柱可以稳定螺接于第一安装部110;同时,第二安装部120设于板梁部100的上侧,具体设置为在板梁部100开设的安装孔,以供线束安装结构将线束固定于板梁部1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320设置为定位柱,设于加强纵梁300的边侧,当安装仪表板时,为其提供定位作用,以提升安装便利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部110、第二安装部120和第三安装部320的体积较少,对确定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成型模具的修改较少甚至不用修改模具,也不用增加新的模具,从而降低了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制造成本并提升了生产效率。可以理解,在不增加模具和对现有模具做较大改动的前提下,其余安装结构亦可在仪表板横梁本体一体成型时一并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后、下、上等方位指向均以常态下的车辆做参照,比如,前侧即为车辆的前侧、后侧即为车辆的后侧,上侧和下侧参照车辆的高度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5,第一横梁200包括第一梁段210和第二梁段220,加强纵梁300包括第一加强纵梁3001和第二加强纵梁3002,第一梁段210用于配置在副驾驶位,第二梁段220位于板梁部100和第一梁段210之间,第二梁段22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加强纵梁3001和第二加强纵梁3002。可以理解,加强纵梁300在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之间延伸,以保障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横梁200分设成第一梁段210和第二梁段220,可以更好适配车内的空间和仪表板的造型,而第一加强纵梁3001和第二加强纵梁3002设于第二梁段220的两端,在保障仪表板横梁本体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更利于对第一梁段210和第二梁段220的位置进行调节,提升其适配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横梁200可以设置成通长梁,加强纵梁300设置为多根,并在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之间延伸。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5,第一加强纵梁3001较第二加强纵梁3002更靠近板梁部100,第二梁段220较第一梁段210更靠下且更远离第二横梁900设置,第一加强纵梁3001和第二加强纵梁3002的端部朝下倾斜设有第一连接部310,第一梁段210的靠近第二梁段220的一端朝下倾斜设有第二连接部211,两个第一连接部310分别与第二梁段220的两端部对应连接,第二连接部211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10。如此,可以稳定支撑仪表板,并为中控屏等操控输入端提供安装空间,从而提升车身内空间,而第二梁段220的两端与第一连接部310连接,从而在第二梁段220、第一加强纵梁3001、第二加强纵梁3002和第二横梁900之间形成闭合结构,提升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强度,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仪表板对应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上侧呈平面,有利于在仪表板上置放物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211朝下倾斜延伸,可稳定连接第二梁段220,也保障第一梁段210和加强纵梁300处于一个水平面,更利于安装仪表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梁段220可以和第一梁段210、加强纵梁300等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200还包括第一加强梁段400,第一加强梁段400位于板梁部100和第二梁段220之间,第一加强梁段400用于配置在主驾驶位,第一加强梁段4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板梁部100和第一加强纵梁3001。如此,通过在板梁部100和第二梁段220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梁段400,以提升板梁部100与第二梁段220的连接稳定性。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梁段210的一端与第二横梁900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朝第二梁段220倾斜延伸,以使第二加强纵梁3002、第一梁段210和第二横梁900的部分围设成闭合的三角结构,以保障在副驾驶位上对仪表板的支撑作用,而第二梁段220较第一梁段210更远离第二横梁900,并与板梁部100的后侧具有一定间距,如此,第一加强梁段400即可以保障第二梁段220呈通长设置,有利于适配仪表板的造型,也保障板梁部100和第二梁段220相连接,以保障对仪表板的支撑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梁段220可以直接连接于板梁部10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5,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支架沿板梁部100和第二横梁900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并用于与车身连接。可以理解,第二横梁900和第一横梁200沿车宽方向延伸,如此,通过多个支架与车身连接,可以保障仪表板横梁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并有利于安装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若是将支架也与第一横梁200、板梁部100等构件一体成型,会使得其成型模具过大,不仅会造成开发成本过高,也可能由于压铸成型设备的吨位无法满足尺寸要求而影响生产效率和成型质量,而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分体成型,可以保障第一横梁200、第二横梁900、板梁部100等构件一体成型的模具大小,从而节约了开发成本。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5,多个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架500,两个第一支架500分别螺接于板梁部100和第二横梁900的相远离的端部,第一支架500用于与车身连接。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支架500自板梁部100连接于车身对应的A柱,另一个第一支架500自第二横梁900连接于车身对应的A柱,以保障仪表板横梁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并提升仪表板横梁总成与车身连接的操作便利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本体可以通过板梁部100以及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的连接处与车身直接连接,亦或者,两个第一支架500以焊接的方式分别与板梁部100和第二横梁900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5,多个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架600,多个第二支架600螺接于板梁部100和第二横梁900,并在其延伸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第二支架600朝同一方向延伸,用于与车身和/或仪表板连接。可以理解,多个第二支架600自板梁部100和第二横梁900朝其前侧延伸,如此,能够保障仪表板横梁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也可以保障仪表板与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连接稳定性。不失一般性,多个第二支架600中的靠近第一支架500设置的部分和多个第二支架600的中间部分用于与车身连接,介于以上两部分的第二支架600用于与仪表板连接。而第二支架600与板梁部100和第二横梁900螺接,便于第二支架600的安装定位,利于仪表板横梁总成与车身或仪表板连接的操作便利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支架6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连接于板梁部100和第二横梁90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5,多个支架包括两个第三支架700,两个第三支架700一端分别螺接于第一加强纵梁3001和第二加强纵梁3002的下侧,另一端用于连接于车身的地板。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三支架700相对间隔,其上挂载有空调,如此,两个第三支架700为空调提供了安装定位,同时也提升了仪表板横梁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此外,采用螺接的连接方式,便于仪表板横梁总成安装在车身。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三支架70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地板和加强纵梁300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二加强梁段800,第二加强梁段800呈L形设置,其一端连接于板梁部100,另一连接于第三支架700。需要说明的是,板梁部100对应主驾驶位设置,其上需要安装有转向柱等会产生大扭矩的构件,如此,第二加强梁段800可保障板梁部100与第三支架700的连接稳定性,提升仪表板横梁总成的整体刚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板梁部100直接连接于第一加强纵梁3001,亦或者,通过一个加强件均与第一加强纵梁3001、第二梁段220和第三支架70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板梁部100、第一横梁200、第二横梁900和加强纵梁300的材质为镁铝合金材质。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钢材质,镁铝合金材质在同等强度的情况下的重量更轻,如此,可降低仪表板横梁总成的重量,提升车身模态,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镁铝合金采用牌号为AM50,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吸能性,可降低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仪表板总成,该仪表板总成包括仪表板和仪表板横梁总成,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仪表板总成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仪表板设于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上侧,通过第三安装部320中的定位柱进行定位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仪表板总成,该仪表板总成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仪表板安装于车身,通过在板梁部100、第一横梁200和第二横梁900上设置安装支架,连接于车身的内周侧,以保障仪表板在车身上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应用于车身,用于支撑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
板梁部,用于配置在主驾驶位,所述板梁部设有用于安装转向柱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安装线束的第二安装部;以及
相间隔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板梁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后侧,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板的第三安装部,所述板梁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加强纵梁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梁段和第二梁段,所述加强纵梁包括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所述第一梁段用于配置在副驾驶位,所述第二梁段位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一梁段之间,所述第二梁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纵梁较所述第二加强纵梁更靠近所述板梁部,所述第二梁段较所述第一梁段更靠下且更远离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的端部朝下倾斜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梁段的靠近所述第二梁段的一端朝下倾斜设有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梁段的两端部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和/或,所述第一横梁还包括第一加强梁段,所述第一加强梁段位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梁段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梁段用于配置在主驾驶位,所述第一加强梁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一加强纵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沿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并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螺接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相远离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
和/或,多个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架,多个所述第二支架螺接于所述板梁部和所述第二横梁,并在其延伸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支架朝同一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车身和/或所述仪表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第三支架,两个所述第三支架一端分别螺接于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和所述第二加强纵梁的下侧,另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身的地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还包括第二加强梁段,所述第二加强梁段呈L形设置,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梁部,另一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梁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加强纵梁的材质为镁铝合金材质。
9.一种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板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所述仪表板设于所述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上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仪表板总成,所述仪表板总成安装于所述车身。
CN202321758769.0U 2023-07-05 2023-07-05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20315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8769.0U CN220315131U (zh) 2023-07-05 2023-07-05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8769.0U CN220315131U (zh) 2023-07-05 2023-07-05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5131U true CN220315131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8769.0U Active CN220315131U (zh) 2023-07-05 2023-07-05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5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8638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WO2021008493A1 (zh) 仪表板横梁
US8414046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205706896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106945729A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US8449022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220315131U (zh) 仪表板横梁总成、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N210502891U (zh) 仪表板横梁
CN107933696B (zh)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CN216660054U (zh) 轻量化型仪表板横梁
CN216269560U (zh) 车辆的前地板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21457419U (zh) 车辆座椅横梁组件及车辆
CN220374349U (zh) 前座椅的后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114179924B (zh) 驾驶室地板总成、驾驶室总成和车辆
CN111806572B (zh) 一种平台化前围板结构
CN115042864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结构
CN220483417U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CN217533010U (zh) 一种钢铝结合的仪表板横梁
CN221188448U (zh) 前下防护总成及商用车辆
CN219506106U (zh) 一种转向安装座分体结构的横梁
CN220905124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2605455U (zh) 一种汽车的前围板总成
CN219237174U (zh) 内板组件、白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