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4389U -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4389U
CN219584389U CN202320637397.XU CN202320637397U CN219584389U CN 219584389 U CN219584389 U CN 219584389U CN 202320637397 U CN202320637397 U CN 202320637397U CN 219584389 U CN219584389 U CN 219584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electric push
groups
front wheel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73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源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angyi Zhong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angyi Zhong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angyi Zhong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angyi Zhong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73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4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4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4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可克服离心力,保证车辆重心不变,防止发生侧翻事故;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装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下部两侧设置有左前轮、右前轮,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的摇摆机构、减振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对应连接于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的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以能够带动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绕所述操作杆的轴线相对左右摆动,所述减振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之间,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装于所述操作杆下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两端铰接有减振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短距离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大,共享单车、电动车和滑板车等电动车辆应运而生。目前,为了提升驾驶乐趣,市场上推出有倒三轮电车,也就是具有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结构,但由于前轮具有两个,在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一侧的车轮着地,而另一侧的车轮会离地,就会导致整个前轮的重心偏移,尤其是行驶速度很快时,那么整个前轮的重心将进一步升高,从而很容易发生翻车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可克服离心力,保证车辆重心不变,防止发生侧翻事故。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装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下部两侧设置有左前轮、右前轮,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的摇摆机构、减振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对应连接于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的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以能够带动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绕所述操作杆的轴线相对左右摆动,所述减振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之间,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装于所述操作杆下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两端铰接有减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设有两组,所述操作杆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架之间,两组所述固定架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杆上;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固定架底部均装有横杆,所述减振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横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呈具有四个延伸枝节的X型结构;所述减振器采用的弹簧减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相对侧端部均连接有支承架,所述支承架的纵截面为F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摆组件包括两组左上摇摆臂和两组左下摇摆臂,两组所述左上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左侧的其中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左下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同一左侧的另外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左上摇摆臂、左下摇摆臂另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承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摇摆组件包括两组右上摇摆臂和两组右下摇摆臂,两组所述右上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右侧的其中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右下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同一右侧的另外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右上摇摆臂、右下摇摆臂另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承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分为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摇摆组件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摇摆组件上;所述车架上还装有摄像头、控制器,所述摄像头、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于靠近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左上摇摆臂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于远离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左下摇摆臂上,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操作杆、左下摇摆臂,形成三角支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于靠近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右上摇摆臂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于远离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右下摇摆臂上,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操作杆、右下摇摆臂,形成三角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减振机构,可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以及通过连接于左前轮、右前轮的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以使得左前轮、右前轮可绕操作杆的轴线相对左右摆动,则在转弯时,可产生向下的抓地拉力,缩短车辆转弯半径,使得车辆的左前轮、右前轮均与地面贴合,从而可保证车辆的行车稳定性,防止发生侧翻事故,具有较好的经济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主视图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包括车架1,车架1上装有操作杆2,操作杆2下部两侧设置有左前轮3、右前轮4,其还包括设置在操作杆2上的摇摆机构、减振机构,摇摆机构包括对应连接于左前轮3、右前轮4的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以能够带动左前轮3、右前轮4绕操作杆2的轴线相对左右摆动,减振机构设置于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之间,减振机构包括装于操作杆2下部的固定架5,固定架5两端铰接有减振器6,减振器6采用的弹簧减振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和舒适性。
固定架5设有两组,操作杆2位于两组固定架5之间,两组固定架5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于操作杆2上;两组固定架5底部均装有横杆7,减振器6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于横杆7之间,该减振结构设计,则在车辆转弯时,减振器6也可根据车辆运动情况一并转动,实现较好的行车减振性。
固定架5呈具有延伸枝节151、延伸枝节152、延伸枝节153、延伸枝节154的X型结构;左前轮3、右前轮4相对侧端部均连接有支承架9,支承架9的纵截面为F型结构;第一摇摆组件包括两组左上摇摆臂10和两组左下摇摆臂11,两组左上摇摆臂10一端分别铰接于固定架5左侧的其中两个延伸枝节151端部,两组左下摇摆臂11一端分别铰接于固定架5同一左侧的另外两个延伸枝节152端部,两组左上摇摆臂10、左下摇摆臂11另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支承架9上;第二摇摆组件包括两组右上摇摆臂12和两组右下摇摆臂13,两组右上摇摆臂12一端分别铰接于固定架5右侧的其中两个延伸枝节153端部,两组右下摇摆臂13一端分别铰接于固定架5同一右侧的另外两个延伸枝节154端部,两组右上摇摆臂12、右下摇摆臂13另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支承架9上。
车架1上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分为第一电动推杆16、第二电动推杆14,第一电动推杆16连接于第一摇摆组件上,第二电动推杆14连接于第二摇摆组件上;车架1上还装有摄像头、控制器(摄像头、控制器在图中均未示出),摄像头、第一电动推杆16、第二电动推杆14均连接于控制器;第一电动推杆16的固定端连接于靠近操作杆2侧的左上摇摆臂10上,第一电动推杆16的伸缩端连接于远离操作杆2侧的左下摇摆臂11上,以使得第一电动推杆16与操作杆2、左下摇摆臂11,形成三角支点;第二电动推杆14的固定端连接于靠近操作杆2侧的右上摇摆臂12上,第二电动推杆14的伸缩端连接于远离操作杆2侧的右下摇摆臂13上,以使得第二电动推杆14与操作杆2、右下摇摆臂13,形成三角支点;其中,摄像头可安装于车辆前部,以便于检测路况,以将路况信息实时传送给控制器,从而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6或第二电动推杆14动作;控制器可采用现有的控制设备或仪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可实现将电动车辆自动呈现直立状态,即通过摄像头检测,若车辆停靠时,车头处于倾斜状态,则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6或第二电动推杆14伸缩动作,则可带动车辆车头部向左或向右偏转,以将车辆直立,从而也可避免车辆倾斜。
本实用新型中,当车辆在左转弯或右转弯时,由于左前轮3、右前轮4上连接的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可使得左前轮3、右前轮4绕操作杆2的轴线相对左右摆动,产生了向下的抓地拉力,则可以控制车身的倾斜角度,使得车辆的转弯半径缩短,左前轮3、右前轮4也可时时与地面贴合,抓地力更强,能保证车辆的左前轮3、右前轮4部分的重心不变,从而可避免因车辆倾斜或急转弯造成的侧翻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装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下部两侧设置有左前轮、右前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的摇摆机构、减振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对应连接于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的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以能够带动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绕所述操作杆的轴线相对左右摆动,所述减振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摇摆组件、第二摇摆组件之间,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装于所述操作杆下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两端铰接有减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设有两组,所述操作杆位于两组所述固定架之间,两组所述固定架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固定架底部均装有横杆,所述减振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横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呈具有四个延伸枝节的X型结构;所述减振器采用的弹簧减振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轮、右前轮相对侧端部均连接有支承架,所述支承架的纵截面为F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摆组件包括两组左上摇摆臂和两组左下摇摆臂,两组所述左上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左侧的其中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左下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同一左侧的另外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左上摇摆臂、左下摇摆臂另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承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摇摆组件包括两组右上摇摆臂和两组右下摇摆臂,两组所述右上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右侧的其中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右下摇摆臂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架同一右侧的另外两个所述延伸枝节端部,两组所述右上摇摆臂、右下摇摆臂另一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承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分为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摇摆组件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摇摆组件上;所述车架上还装有摄像头、控制器,所述摄像头、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于靠近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左上摇摆臂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于远离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左下摇摆臂上,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操作杆、左下摇摆臂,形成三角支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于靠近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右上摇摆臂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于远离所述操作杆侧的所述右下摇摆臂上,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操作杆、右下摇摆臂,形成三角支点。
CN202320637397.X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Active CN219584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7397.XU CN219584389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7397.XU CN219584389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4389U true CN21958438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7397.XU Active CN219584389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4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3174B (zh) 滚动机动车辆
CN106536340A (zh) 自行车后轮悬架***
CN102582757B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
JP2018161962A (ja) 三輪車両
CN106167068B (zh) 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
CN202727902U (zh) 电动汽车使用的前后四轮独立悬架装置
CN105936298A (zh) 一种转向平稳的四轮机动车
CN219584389U (zh)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CN101386327A (zh) 三轮摩托车前悬挂装置
CN106394148A (zh) 机动车前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及转向机构
CN202481226U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
CN104943523A (zh) 一种可降低动力***对车身震动影响的连接结构
CN205203265U (zh) 一种悬挂结构及具有该悬挂结构的三轮车
CN208559650U (zh) 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
CN205872304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10822580U (zh) 三轮滑板车
CN208813409U (zh) 一种儿童电动车
CN214492433U (zh) 一种非独立式越野车悬架
CN201086799Y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前悬挂装置
CN211076183U (zh) 一种倒三轮悬挂结构
CN214607881U (zh) 用于摩托车的减震联动结构及摩托车
CN105172501B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204998278U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209208938U (zh) 一种童车
CN221340937U (zh) 全地形车的前悬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