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8997U -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8997U
CN218948997U CN202223577507.2U CN202223577507U CN218948997U CN 218948997 U CN218948997 U CN 218948997U CN 202223577507 U CN202223577507 U CN 202223577507U CN 218948997 U CN218948997 U CN 218948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ir
ventilation system
cushion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775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张晗
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Anwe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775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8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8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8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通风***,包括:第一区位部,位于座椅靠近乘员的表面;第一导风结构,位于座椅上,与第一区位部连通;导风驱动机构,安装在座椅远离成员的一侧,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其进风口与第一导风结构连通;第二导风结构,位于座椅上,与风机出风口连通;第二区位部,位于座椅靠近成员的表面,与第二导风结构连通;其中,第一区位部和第二区位部,或同时位于座椅的靠背上,或同时位于座椅的坐垫上;汽车座椅包含所述座椅通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椅面侧进风和吹风,提升椅面空气对流量。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低碳减排的环保思想日益为社会所接受,更加绿色节能的车辆座舱舒适和安全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日益迫切。夏季的日晒往往造成车内座椅表面温度很高,座椅乘坐者长期被此问题所困扰。即便提前开启车内空调***预冷工作,也是很不方便,很不节能。目前,座椅通风***作为乘员人体局部小环境温度调节舒适***,已经为社会广为接受。
现有技术中的座椅通风***通常有以下两种应用方式。
方式一:采用座椅椅面吹风型***。风扇从座椅承载垫背部侧(远离乘员一侧)吸入空气,经椅面内部的导风回路吹向座椅乘员的身体。
方式二:采用座椅椅面吸风型***。风扇从座椅透气面套侧(乘员一侧)吸入空气,经椅面内部的导风回路流往风扇的进风口,并经过扇体出风口将空气排放至外部空间。
方式三:座椅采用单一风机/风扇体作为空气驱动机构,风机的进风口从座椅的靠背部侧(或坐垫部侧)的椅面吸入空气,经风机的出风口及连接管路,吹向座椅坐垫部侧(或靠背部侧)的椅面吹出空气。申请号为202010259055.X的专利就采用这种方式。
方式一和方式二均将风机的一个侧部气流(进风部或出风部)面向空间大气,具有相对较高的排废能耗。同时,人体躯干也只有单一流向气流的吹拂作业。方式三虽然很好的利用了风机的进风和出风两个端部,提升了风机的导风运行效率。但由于位于座椅的靠背和坐垫不同部位的完全不同的通风气流运行方式,也常常造成乘员应用者的体验困扰,感觉上下肢体两个区域通风的差异感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通风***,包括:第一区位部,位于座椅靠近乘员的表面;第一导风结构,位于座椅上,与第一区位部连通;导风驱动机构,安装在座椅远离成员的一侧,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其进风口与第一导风结构连通;第二导风结构,位于座椅上,与风机出风口连通;第二区位部,位于座椅靠近成员的表面,与第二导风结构连通;其中,第一区位部和第二区位部,或同时位于座椅的靠背上,或同时位于座椅的坐垫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位部位于座椅的靠背或者坐垫表面、乘员乘坐时被人体躯干所遮盖的位置;所述第二区位部位于座椅的靠背或者坐垫表面、乘员乘坐时被人体躯干所遮盖位置的边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区位部靠近靠背的侧翼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区位部位于靠背或者坐垫的夹角结合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区位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位部的面积,呈带状分布或点状集中分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位部区域内***设置第二部位区域的部分出风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驱动机构为风机或者风扇,所述风机或者风扇为离心式、轴流式或压缩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风结构为透气面套或者孔洞或者风管路或者通风袋;所述第二导风结构为透气面套或者孔洞或者风管路或者通风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孔洞为海绵垫通风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导风结构还包括多个进风歧口,所述进风歧口位于第一导风结构相对远离导风驱动机构的一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前文所述的座椅通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车辆座椅通风***采用的座椅靠背或坐垫的乘员蒙皮端面侧,仅仅具有进风功能或出风功能。采用了在单一承载垫体即靠背或坐垫上,进行椅面的空气流入和流出。即,空气从透气椅面的第一区位部吸风进入,经第一导风结构,第一导风结构可以是海绵垫通风孔、风管路等,至风扇的进风口;再经风扇出风口输出至海绵垫面向透气椅面的第二区位部吹出椅面。通过此座椅乘员人体侧的单面侧推挽式空气主动对流交换***,一方面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导风驱动机构模块的输风功能,提升椅面空气对流量;另一方面实现了对车辆乘员人体的躯干不同***的不同空气流向吹拂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区位部和第二区位部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风歧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区位部;2、第一导风结构;3、导风驱动机构;4、第二导风结构;5、第二区位部;6、侧翼部;7、夹角结合部;8、靠背;9、坐垫;10、进风歧口;
31、进风口;3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一种座椅通风***,包括:第一区位部1,位于座椅靠近乘员的表面;第一导风结构2,位于座椅上,与第一区位部1连通;导风驱动机构3,安装在座椅远离成员的一侧,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其进风口与第一导风结构2连通;第二导风结构4,位于座椅上,与风机出风口连通;第二区位部5,位于座椅靠近成员的表面,与第二导风结构4连通;其中,第一区位部1和第二区位部5,或同时位于座椅的靠背8上,或同时位于座椅的坐垫9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导风驱动机构3的进风口通过第一导风结构2与第一区位部1连通,因此第一区位部1主要用于进风,第一导风回路从椅面第一区位部1进风,并经过第一导风结构2输入至导风驱动机构3的进风口。
进入导风驱动机构3的气流,在其叶轮的挤压驱动下,经出风口将空气流输入第二导风结构4,通过第二导风结构4将气流再次折返至座椅承载软垫的乘员面侧,并在第二区位部5将空气吹出椅面。
导风驱动机构3作为将空气吸入椅面和吹出椅面的动力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车辆座椅通风***采用的座椅靠背8或坐垫9的乘员蒙皮端面侧,仅仅具有进风功能或出风功能。采用了在单一承载垫体即靠背8或坐垫9上,进行椅面的空气流入和流出。即,空气从透气椅面的第一区位部1吸风进入,经第一导风结构2,第一导风结构2可以是海绵垫通风孔、风管路等,至风扇的进风口;再经风扇出风口输出至海绵垫面向透气椅面的第二区位部5吹出椅面。通过此座椅乘员人体侧的单面侧推挽式空气主动对流交换***,一方面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导风驱动机构3模块的输风功能,提升椅面空气对流量;另一方面实现了对车辆乘员人体的躯干不同***的不同空气流向吹拂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位部1位于座椅的靠背8或者坐垫9表面、乘员乘坐时被人体躯干所遮盖的位置;所述第二区位部5位于座椅的靠背8或者坐垫9表面、乘员乘坐时被人体躯干所遮盖位置的边缘。
具体地,从被人体躯干挤压覆盖的区域吸风进入。即,当风机工作时,外部座舱大气气流从靠背8被人体躯干遮盖的第一区位部1分布式吸入空气,并在透气蒙皮内部的透气层中流动,进而促成座椅椅面内部的局部空气对流降温。如图2所示,第一区位部1临近人体躯干的挤压遮覆位置,内部空气的流动,有助于乘员较快地感觉到空气流动引起的椅面凉爽感。
具体地,从较少被人体躯干挤压覆盖的区域或其边缘区域吹出,更容易被人体感觉到风吹感。即,此处出吹的较高压力的气流,更容易产生人体躯干皮肤的气流吹拂感。并且,此区域吹出的气流更容易被扩散到座椅周边区域的大气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区位部5靠近靠背8的侧翼6部。
具体地,第二区位部5位于靠背8的侧翼6附近,会使得人体感觉到两肋附近的凉爽感。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区位部5位于靠背8或者坐垫9的夹角结合部7。
具体地,所述夹角结合部7位靠背8或者坐垫9上起伏产生夹角的部位,此部位一般位于乘员乘坐座椅时后臀或者肩颈部分对应的位置。第二区位部5设置在此处,空档区域的空气流动会使得人体后臀部产生有明显的风感,比如上肩甲部吹出的气流会感觉到肩颈部的凉爽感。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区位部5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位部1的面积,呈带状分布或点状集中分布。
具体地,在实际的区域布置中,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第二对流区流出的气流,再次被第一对流区所吸入并再次进入座椅内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位部1区域内***设置第二部位区域的部分出风口。
具体地,在第一区位部1设置一处或一处以上的定点吹风的第二区位部5,会有助于乘员躯干部如脊干、腰部等感觉到气流流动的感觉,有助于乘员对空气流动通风座椅的感官认可。这种定点吹风对流,通常仅作为总的风机输出风量的较小部分,可以减轻已吹出椅面的空气再次循环的回流量。
能够理解,座椅通风空气如果不与外部空气交换,将会在人体身体热温作用和风机电机运行发热作用的影响下,越来越热,失去对流降温的意义。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驱动机构3为风机或者风扇,所述风机或者风扇为离心式、轴流式或压缩式。
具体地,风扇叶轮或者风机驱动机构作用,使得进风口处产生压力并以更高的风压流动至出风口,实现动力驱动的作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结构2为透气面套或者孔洞或者风管路或者通风袋;所述第二导风结构4为透气面套或者孔洞或者风管路或者通风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孔洞为海绵垫通风孔。
实际中,第一导风结构2和第二导风结构4根据需要选择以上列举情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第一导风结构为2通风袋配合通风孔以及靠近面套侧设置的承压导风层,该承压导风层可以是透气海绵或者三维针织网布等。图中所示的第二导风结构4也为通风袋配合通风孔以及靠近面套侧设置的承压导风层。
具体地,当前座椅的靠背8承载***往往具有靠背8后部封闭遮盖板。此后部遮盖板,通常是用来封闭内部的各个座椅构件,如背簧调节机构、角度调节电机、气动控制泵阀组等。因美观性布置和内部机构运行噪音控制等方面的原因,通常会进行结构封闭化设计。由此,以往的靠背8海绵承载垫后方的内部空间,作为风扇的进气处的方式会变得难以实现。开设靠背8后部的进风孔洞,会引起一些机构运行异音和噪音的外泄,引起座舱乘员的不满。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单一面侧的进风和出风结构,不采用以往海绵垫后侧进风或出风,很好地解决了此方面面临的应用困扰,也可以应用在座椅的坐垫9承载结构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结构2还包括多个进风歧口10,所述进风歧口10位于第一导风结构2相对远离导风驱动机构3的一侧。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进风歧口10指的是靠近进风口处孔洞或者风管路在远离进风口端内径扩大部分。所述进风歧口10用于汇集第一导风结构2的风量一同进入导风驱动机构3的进风口。由此,可较好解决风机进风口处负压过大而引起的扇体负压运行噪音问题。
具体的,所述进风歧口10也可以是在座椅椅面侧第一导风结构2的周边开设若干分支孔洞,分支孔洞的另一端汇集至第一导风结构2。
发明的实际应用中,当第一区位部1因椅面面套透气性及海绵承载垫的造型沟槽结构等影响至第一导风结构2的进风阻力偏大,风机或者风扇的总进气量因风阻限制难以满足设计进风量参数时,设置进风端辅助进风歧口10是允许的。即,增设小进风量的旁路进风口,汇集第一导风回路的风量,一同进入风机的进风口。
实施例二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通风***。
具体地,当导风驱动机构3工作时,外部座舱大气气流从靠背8被人体躯干遮盖的第一区位部1分布式吸入空气,并在透气蒙皮内部的透气层中流动,进而促成座椅椅面内部的局部空气对流降温;流动的空气进入导风驱动机构3后,在叶轮或驱动器的运行作用下,以更高的风压流出出风口。出风口与第二导风结构4汇接,将高压气流吹入第二导风结构4。
实现乘员从椅面的靠背8或者坐垫9同时进风和吹风,有助于乘员较快地感觉到空气流动引起的椅面凉爽感,带给乘员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满足人民对座椅的舒适度要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区位部(1),位于座椅靠近乘员的表面;
第一导风结构(2),位于座椅上,与第一区位部(1)连通;
导风驱动机构(3),安装在座椅远离成员的一侧,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其进风口与第一导风结构(2)连通;
第二导风结构(4),位于座椅上,与风机出风口连通;
第二区位部(5),位于座椅靠近成员的表面,与第二导风结构(4)连通;
其中,第一区位部(1)和第二区位部(5),或同时位于座椅的靠背(8)上,或同时位于座椅的坐垫(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位部(1)位于座椅的靠背(8)或者坐垫(9)表面、乘员乘坐时被人体躯干所遮盖的位置;所述第二区位部(5)位于座椅的靠背(8)或者坐垫(9)表面、乘员乘坐时被人体躯干所遮盖位置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位部(5)靠近靠背(8)的侧翼(6)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位部(5)位于靠背(8)或者坐垫(9)的夹角结合部(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位部(5)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位部(1)的面积,呈带状分布或点状集中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位部(1)区域内***设置第二部位区域的部分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驱动机构(3)为风机或者风扇,所述风机或者风扇为离心式、轴流式或压缩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2)为透气面套或者孔洞或者风管路或者通风袋;所述第二导风结构(4)为透气面套或者孔洞或者风管路或者通风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为海绵垫通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通风***,其特征在于,第一导风结构(2)还包括多个进风歧口(10),所述进风歧口(10)位于第一导风结构(2)相对远离导风驱动机构(3)的一侧。
1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通风***。
CN202223577507.2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Active CN218948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7507.2U CN21894899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7507.2U CN21894899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8997U true CN218948997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7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77507.2U Active CN21894899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8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2972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空气流管理***
JP2007126047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CN107284308A (zh) 双通风座椅
CN201002544Y (zh) 空调汽车座椅
CN218948997U (zh) 一种座椅通风***及汽车座椅
CN207607383U (zh) 一种座椅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4915378U (zh) 一种简易型车用通风坐垫
CN201082685Y (zh) 汽车空调通风座椅
CN212373110U (zh) 车辆送风结构和汽车
CN204393889U (zh) 一种无缝连接式空调坐垫
CN212022417U (zh) 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
CN206664370U (zh) 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
CN213262068U (zh) 通风座椅和车辆
CN213008764U (zh) 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航空座椅
CN2827783Y (zh) 车用空调坐垫
CN111301238A (zh) 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
CN209381858U (zh)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加热装置
CN220096202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座椅的气流通风***以及汽车座椅
CN208544166U (zh) 一种新型微型压缩机空调汽车座椅
CN208881637U (zh) 通气式儿童安全座椅
JP2004097748A (ja) 吸引による座席の換気と乗り物用減圧吸引機
CN216184669U (zh) 车辆用座椅
CN207416623U (zh) 用于房车座椅的超薄空调
CN215663083U (zh) 一种可拆卸的汽车座椅温度调节垫
CN217320151U (zh) 一种具有可调充气垫的多功能透气z型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