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1830U -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1830U
CN215851830U CN202120523490.9U CN202120523490U CN215851830U CN 215851830 U CN215851830 U CN 215851830U CN 202120523490 U CN202120523490 U CN 202120523490U CN 215851830 U CN215851830 U CN 215851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fuselage
semi
annular
hyb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34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菁
李飞翔
刘战合
张博文
田秋丽
杨瑞梁
刘子腾
张陈奎
岳芷萱
李歆扬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21205234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1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1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18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包括融合式机身结构、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尾翼部分、飞行控制舵面部分,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用于有效载荷、轮式起落架等安装及运行,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实现高升力、推力增加等,飞行控制舵面部分实现飞行姿态调整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菱形结构机翼为雷达、天线的设计安装提供了合理的装载空间,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升力特性、结构性能、飞行稳定性,采用大展弦比提高了巡航性能,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情报搜集、战场指挥、战场信息处理等,同时在流域环境保护、生态数据测量、航空测绘、紧急救援等也有较大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环形增升机翼无人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应用朝向诸如拍摄、侦察、监测等多个方向发展,近年来,网红旅游直播、旅游跟拍等行业的发展对无人机的技术应用提出了更多要求。从技术方案上看,现有使用无人机大多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在使用航程、有效载荷、应用环境、使用高度上均存在较大弱势,无法实现大面积的高原、山地、沙漠、戈壁滩、草原等自由旅游对空中拍照、取景的需求。针对以上要求,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在航程、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为提高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的携带便捷性和应用价值,从无人机总体设计要求、升阻比、性能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设计,同时对无人机的结构性能、总体外形、高升力气动机翼布局等完成提升设计;由于实际使用中对有效载荷的多样性需求如光学相机、红外相机、续航电池***等,或尽量设计低阻高升力的载荷装载空间,以适应更高的巡航性能。因此,市场急需一种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的跟拍、方便携带、多样性功能的固定翼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当前的小型跟拍固定翼无人机存在的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可实现空中巡航和陆地巡航拍摄两种功能,具有较高的空间装载特性,实现多样化功能;(2)具有较高的航程、较大的升力,且占用空间较小的固定翼无人机总体外形;(3)具有可单人携带、跟车携带的便捷性,机翼可折叠收起到机身以节省大量空间。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的跟拍性能和实现技术,推动航拍、自由旅游用无人机的技术革新,该类无人机也可用于航空救援、侦察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替换方案,尤其是提供一种具备低空跟踪拍摄、携带方便的小型固定翼无人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包括融合式机身结构、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尾翼部分、飞行控制舵面部分、机翼展开收起机构。
融合式机身结构用于有效载荷、轮式起落架等安装及运行,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实现高升力、推力增加等,飞行控制舵面部分实现飞行姿态调整控制。
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包括机头舱位、机身骨架、四轮式起落架、起落架支撑座;所述机身骨架与机头舱位相连,并延伸至尾翼部分;四轮式起落架位于机身腹部,前两轮位于机头舱位,后两轮位于机身骨架后部下方,分别通过起落架支撑座连接与机头舱位和机身骨架下方固定连接。
所述机翼展开收起机构与融合式机身结构连接,位于机身骨架与机头舱位之间。
所述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包括主机翼、半环形机翼、辅机翼、推进螺旋桨;所述半环形机翼设置于主机翼中部;所述辅机翼设置于主机翼下方,一端与半环形机翼连接,另一端通过机翼连接面板与主机翼连接;所述推进螺旋桨设置于主机翼前缘,并且位于半环形机翼中心处;所述主机翼通过机翼连接面板与机翼展开收起机构连接,实现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展开或收起,在收起状态时混合结构机翼部分折叠于融合式机身结构两侧。
所述尾翼部分包括支撑结构、平尾、双垂尾;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机身骨架后端上部;所述平尾设置于支撑结构上部;所述双垂尾垂直设置于平尾两侧。
所述飞行控制舵面部分包括襟翼、副翼、升降舵、方向舵;所述襟翼设置于主机翼内侧后缘;所述副翼设置于主机翼外侧后缘;所述升降舵设置于平尾后缘;所述方向舵设置于双垂尾后缘。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舱位采用低阻扁平流线外形设计,其内设有装载空间,其外壳采用玻璃纤维或复合材料;机身骨架为加强铝合金或轻质高强材料;所述机身骨架的侧边设有用于混合结构机翼部分收时放置机翼的空间。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式起落架的前两轮位于机头舱位距离机头5%~15%机身长度处,后两轮位于机身骨架后部下方距离尾部5%~15%机身长度处;起落架支撑座为加强铝合金、不锈钢或轻质高强材料。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翼的翼型采用低速翼型、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材料为玻璃钢或轻质高强材料,展弦比为6~10;所述半环形机翼的翼型为低速翼型或层流翼型;所述辅机翼翼型为低速翼型、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材料为玻璃钢或轻质高强材料;所述推进螺旋桨采用2叶桨、3叶桨或4叶桨,桨叶材料为木材、玻璃纤维或轻质材料。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尾的翼型为对称翼型;所述双垂尾的翼型为对称翼型。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展向长度约为50%~60%半展长,弦长方向为主机翼弦长的 5%~15%;所述副翼展向长度约为40%~50%半展长,弦长方向长度为主机翼弦长的5%~15%;所述升降舵弦长方向长度为平尾弦长的10~25%;所述方向舵弦长方向长度为双垂尾弦长的10~25%。
进一步,根据上述设计方案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展开收起机构包括机身加强框、机翼展开端面、机翼展开卡槽、机翼收起端面、机翼收起卡槽、机翼机身连接结构、机翼连接面板;所述机身加强框设置于机头舱位与机身骨架之间,贯穿机身设置;所述机翼连接面板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机翼和辅机翼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机身连接结构与机翼连接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机身连接结构与机身加强框的外侧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机翼展开端面设置于机身加强框外侧的前方;所述机翼展开卡槽设置于机翼连接面板上位于机翼机身连接结构前部分,并且与机翼展开端面匹配,当机翼展开时,机翼展开端面能够与机翼展开卡槽进行卡合;所述机翼收起端面设置于机身加强框外侧的后方;所述机翼收起卡槽设置与于机翼连接面板上位于机翼机身连接结构后部分,并且与机翼收起端面匹配,当机翼收起时,机翼收起端面与机翼收起卡槽进行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1)采用低阻扁平流线外形设计,有效提高了机身的气动性能,同时提供了较大载荷装载空间,为多样性应用方向提供了技术支撑。
(2)采用混合结构机翼,即主机翼、辅机翼、半环形翼的有效结合,有效提高了较大的升力,同时,节省了展向空间。
(3)通过机身、机翼综合优化设计,实现机翼的有效展开和收起两种状态,提高了无人机便捷性的同时,实现了空中巡航飞行(机翼展开状态)、陆地航行状态(机翼收起状态)两种工作状态的一机多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立体图(机翼展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立体图(机翼收起状态)。
图5为机翼展开收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机头舱位、12机身骨架、13四轮式起落架、14起落架支撑座、 21主机翼、22半环形机翼、23辅机翼、24推进螺旋桨、31支撑结构、32平尾、 33双垂尾、41襟翼、42副翼、43升降舵、44方向舵、51机身加强框、52机翼展开端面、53机翼展开卡槽、54机翼收起端面、55机翼收起卡槽、56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7机翼连接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包括融合式机身结构、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尾翼部分、飞行控制舵面部分,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用于有效载荷、轮式起落架等安装及运行,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实现高升力、推力增加等,飞行控制舵面部分实现飞行姿态调整控制。
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由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四轮式起落架13、起落架支撑座14组成。机头舱位11采用低阻扁平流线外形设计,为有效载荷的主要装载空间,其外壳采用玻璃纤维;机身骨架12与机头舱位11相连,延伸至尾翼结构,为加强铝合金,留有混合结构机翼部分收回状态空间;四轮式起落架13 位于机身腹部,前两轮位于机头舱位11,距机头5%机身长度,后两轮位于机身骨架12后部下方,距尾部10%机身长度;起落架支撑座14用于连接四轮式起落架13与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并起支撑作用,为加强铝合金、不锈钢或其它轻质高强材料。
所述混合结构机翼部分由主机翼21、半环形机翼22、辅机翼23、推进螺旋桨24组成。主机翼21位于混合结构机翼部分上部分,为升力产生的主要结构,翼型采用低速翼型、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材料为玻璃钢等轻质高强材料,展弦比为6,主机翼21可为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展开状态为飞行状态,收起状态为陆航或非工作状态;半环形机翼22位于主机翼21中部,其直径约为主机翼 21半展长的三分之一左右,翼型为低速翼型;辅机翼23位于主机翼21下方,连接机身和半环形机翼22,翼型为低速翼型、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材料为玻璃钢等轻质高强材料;推进螺旋桨24位于主机翼21前缘、半环形机翼22中心处,采用2叶桨,桨叶材料为木材。
所述尾翼部分由支撑结构31、平尾32、双垂尾33组成。支撑结构31位于机身骨架12后端上部,平尾32位于支撑结构31上部,翼型为对称翼型,双垂尾33位于平尾32两侧,翼型为对称翼型。
所述飞行控制舵面部分由襟翼41、副翼42、升降舵43、方向舵44组成。襟翼41位于主机翼21内侧后缘,展向长度约为50%半展长,弦长方向为主机翼 21弦长的10%;副翼42位于主机翼21外侧后缘,展向长度约为40%半展长,弦长方向长度为主机翼21弦长的5%;升降舵43位于平尾32后缘,弦长方向长度为平尾32弦长的10%;方向舵44位于双垂尾33后缘,弦长方向长度为双垂尾33弦长的10%。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包括融合式机身结构、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尾翼部分、飞行控制舵面部分,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用于有效载荷、轮式起落架等安装及运行,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实现高升力、推力增加等,飞行控制舵面部分实现飞行姿态调整控制。
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由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四轮式起落架13、起落架支撑座14组成。机头舱位11采用低阻扁平流线外形设计,为有效载荷的主要装载空间,其外壳采用复合材料;机身骨架12与机头舱位11相连,延伸至尾翼结构,为加强铝合金,留有混合结构机翼部分收回状态空间;四轮式起落架13 位于机身腹部,前两轮位于机头舱位11,距机头10%机身长度,后两轮位于机身骨架12后部下方,距尾部5%机身长度;起落架支撑座14用于连接四轮式起落架13与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并起支撑作用,为加强铝合金、不锈钢或其它轻质高强材料。
所述混合结构机翼部分由主机翼21、半环形机翼22、辅机翼23、推进螺旋桨24组成。主机翼21位于混合结构机翼部分上部分,为升力产生的主要结构,翼型采用低速翼型,材料为玻璃钢,展弦比为8,主机翼21可为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展开状态为飞行状态,收起状态为陆航或非工作状态;半环形机翼22 位于主机翼21中部,其直径约为主机翼21半展长的三分之一左右,翼型为层流翼型;辅机翼23位于主机翼21下方,连接机身和半环形机翼22,翼型为低速翼型,材料为玻璃钢;推进螺旋桨24位于主机翼21前缘、半环形机翼22中心处,采用3叶桨,桨叶材料为玻璃纤维。
所述尾翼部分由支撑结构31、平尾32、双垂尾33组成。支撑结构31位于机身骨架12后端上部,平尾32位于支撑结构31上部,翼型为对称翼型,双垂尾33位于平尾32两侧,翼型为对称翼型。
所述飞行控制舵面部分由襟翼41、副翼42、升降舵43、方向舵44组成。襟翼41位于主机翼21内侧后缘,展向长度约为55%半展长,弦长方向为主机翼 21弦长的10%;副翼42位于主机翼21外侧后缘,展向长度约为45%半展长,弦长方向长度为主机翼21弦长的15%;升降舵43位于平尾32后缘,弦长方向长度为平尾32弦长的15%;方向舵44位于双垂尾33后缘,弦长方向长度为双垂尾33弦长的15%。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包括融合式机身结构、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尾翼部分、飞行控制舵面部分,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用于有效载荷、轮式起落架等安装及运行,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实现高升力、推力增加等,飞行控制舵面部分实现飞行姿态调整控制。
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由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四轮式起落架13、起落架支撑座14组成。机头舱位11采用低阻扁平流线外形设计,为有效载荷的主要装载空间,其外壳采用玻璃纤维;机身骨架12与机头舱位11相连,延伸至尾翼结构,为轻质高强材料,留有混合结构机翼部分收回状态空间;四轮式起落架 13位于机身腹部,前两轮位于机头舱位11,距机头12%机身长度,后两轮位于机身骨架12后部下方,距尾部10%机身长度;起落架支撑座14用于连接四轮式起落架13与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并起支撑作用,为加强铝合金、不锈钢或其它轻质高强材料。
所述混合结构机翼部分由主机翼21、半环形机翼22、辅机翼23、推进螺旋桨24组成。主机翼21位于混合结构机翼部分上部分,为升力产生的主要结构,翼型采用低速翼型,材料为玻璃钢,展弦比为10,主机翼21可为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展开状态为飞行状态,收起状态为陆航或非工作状态;半环形机翼22 位于主机翼21中部,其直径约为主机翼21半展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半环形机翼 22翼型为超临界翼型;辅机翼23位于主机翼21下方,连接机身和半环形机翼22,翼型为低速翼型、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材料为玻璃钢;推进螺旋桨24 位于主机翼21前缘、半环形机翼22中心处,采用4叶桨,桨叶材料为玻璃纤维。
所述尾翼部分由支撑结构31、平尾32、双垂尾33组成。支撑结构31位于机身骨架12后端上部,平尾32位于支撑结构31上部,翼型为对称翼型,双垂尾33位于平尾32两侧,翼型为对称翼型。
所述飞行控制舵面部分由襟翼41、副翼42、升降舵43、方向舵44组成。襟翼41位于主机翼21内侧后缘,展向长度约为60%半展长,弦长方向为主机翼 21弦长的15%;副翼42位于主机翼21外侧后缘,展向长度约为40%半展长,弦长方向长度为主机翼21弦长的15%;升降舵43位于平尾32后缘,弦长方向长度为平尾32弦长的20%;方向舵44位于双垂尾33后缘,弦长方向长度为双垂尾33弦长的20%。
所述机翼展开收起机构包括机身加强框51、机翼展开端面52、机翼展开卡槽53、机翼收起端面54、机翼收起卡槽55、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机翼连接面板57;所述机身加强框51设置于机头舱位11与机身骨架12之间,贯穿机身设置;所述机翼连接面板57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机翼21和辅机翼23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与机翼连接面板57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机身连接结构 56与机身加强框51的外侧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机翼展开端面52设置于机身加强框51外侧的前方;所述机翼展开卡槽53设置于机翼连接面板57上位于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前部分,并且与机翼展开端面52匹配,当机翼展开时,机翼展开端面52能够与机翼展开卡槽53进行卡合;所述机翼收起端面54设置于机身加强框51外侧的后方;所述机翼收起卡槽55设置与于机翼连接面板57上位于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后部分,并且与机翼收起端面54匹配,当机翼收起时,机翼收起端面54与机翼收起卡槽55进行卡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四轮式起落架13、起落架支撑座14、主机翼21、半环形机翼22、辅机翼23、推进螺旋桨24、支撑结构31、平尾32、双垂尾33、襟翼41、副翼42、升降舵43、方向舵4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结构机翼无人机包括融合式机身结构、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尾翼部分、飞行控制舵面部分、机翼展开收起机构;
所述融合式机身结构包括机头舱位(11)、机身骨架(12)、四轮式起落架(13)、起落架支撑座(14);所述机身骨架(12)与机头舱位(11)相连,并延伸至尾翼部分;四轮式起落架(13)位于机身腹部,前两轮位于机头舱位(11),后两轮位于机身骨架(12)后部下方,分别通过起落架支撑座(14)连接与机头舱位(11)和机身骨架(12)下方固定连接;
所述机翼展开收起机构与融合式机身结构连接,位于机身骨架(12)与机头舱位(11)之间;
所述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包括主机翼(21)、半环形机翼(22)、辅机翼(23)、推进螺旋桨(24);所述半环形机翼(22)设置于主机翼(21)中部;所述辅机翼(23)设置于主机翼(21)下方,一端与半环形机翼(22)连接,另一端通过机翼连接面板(57)与主机翼(21)连接;所述推进螺旋桨(24)设置于主机翼(21)前缘,并且位于半环形机翼(22)中心处;所述主机翼(21)通过机翼连接面板(57)与机翼展开收起机构连接,实现混合结构机翼部分展开或收起,在收起状态时混合结构机翼部分折叠于融合式机身结构两侧;
所述尾翼部分包括支撑结构(31)、平尾(32)、双垂尾(33);所述支撑结构(31)设置于机身骨架(12)后端上部;所述平尾(32)设置于支撑结构(31)上部;所述双垂尾(33)垂直设置于平尾(32)两侧;
所述飞行控制舵面部分包括襟翼(41)、副翼(42)、升降舵(43)、方向舵(44);所述襟翼(41)设置于主机翼(21)内侧后缘;所述副翼(42)设置于主机翼(21)外侧后缘;所述升降舵(43)设置于平尾(32)后缘;所述方向舵(44)设置于双垂尾(33)后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舱位(11)采用低阻扁平流线外形设计,其内设有装载空间,其外壳采用玻璃纤维或复合材料;机身骨架(12)为加强铝合金或轻质高强材料;所述机身骨架(12)的侧边设有用于混合结构机翼部分收时放置机翼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式起落架(13)的前两轮位于机头舱位(11)距离机头5%~15%机身长度处,后两轮位于机身骨架(12)后部下方距离尾部5%~15%机身长度处;起落架支撑座(14)为加强铝合金、不锈钢或轻质高强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翼(21)的翼型采用低速翼型、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材料为玻璃钢或轻质高强材料,展弦比为6~10;所述半环形机翼(22)的翼型为低速翼型或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所述辅机翼(23)翼型为低速翼型、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材料为玻璃钢或轻质高强材料;所述推进螺旋桨(24)采用2叶桨、3叶桨或4叶桨,桨叶材料为木材、玻璃纤维或轻质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尾(32)的翼型为对称翼型;所述双垂尾(33)的翼型为对称翼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机翼(22)的直径为主机翼(21)半展长的25%~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41)展向长度约为50%~60%半展长,弦长方向为主机翼(21)弦长的5%~15%;所述副翼(42)展向长度约为40%~50%半展长,弦长方向长度为主机翼(21)弦长的5%~15%;所述升降舵(43)弦长方向长度为平尾(32)弦长的10~25%;所述方向舵(44)弦长方向长度为双垂尾(33)弦长的10~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展开收起机构包括机身加强框(51)、机翼展开端面(52)、机翼展开卡槽(53)、机翼收起端面(54)、机翼收起卡槽(55)、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机翼连接面板(57);所述机身加强框(51)设置于机头舱位(11)与机身骨架(12)之间,贯穿机身设置;所述机翼连接面板(57)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机翼(21)和辅机翼(23)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与机翼连接面板(57)固定连接;所述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与机身加强框(51)的外侧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机翼展开端面(52)设置于机身加强框(51)外侧的前方;所述机翼展开卡槽(53)设置于机翼连接面板(57)上位于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前部分,并且与机翼展开端面(52)匹配,当机翼展开时,机翼展开端面(52)能够与机翼展开卡槽(53)进行卡合;所述机翼收起端面(54)设置于机身加强框(51)外侧的后方;所述机翼收起卡槽(55)设置与于机翼连接面板(57)上位于机翼机身连接结构(56)后部分,并且与机翼收起端面(54)匹配,当机翼收起时,机翼收起端面(54)与机翼收起卡槽(55)进行卡合。
CN202120523490.9U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51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3490.9U CN21585183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3490.9U CN21585183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1830U true CN215851830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8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349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5183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1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6286B (zh) 基于双涵道风扇动力***的可折叠式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CN110271659B (zh) 一种基于折纸原理的小型无人机伸缩式折叠机翼
CN108116668B (zh) 陆空两用全电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CN106394856A (zh) 一种复合翼无人机
CN106347663A (zh) 一种翼身融合飞翼布局的无人机
US20140263831A1 (en) Cross-wing Twin-Fuselage Aircraft
US20060016931A1 (en) High-lift, low-drag dual fuselage aircraft
CN108045575B (zh) 一种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飞行器
CN110116802A (zh) 一种高通用性大装载小型无人飞行器
CN110282117A (zh) 一种具备机翼折叠收纳功能的城市垂直起降飞机
CN214824040U (zh) 一种长航时鸭式布局两级推进无人机
CN112141329A (zh) 一种垂直起降太阳能无人机
US12017770B2 (en) Electric-propulsion aircraft comprising a central wing and two rotatable lateral wings
CN206384131U (zh) 一种复合翼无人机
CN112550695A (zh) 垂直起降翼尖铰接组合式无人飞行器
CN215851830U (zh) 一种半环形增升可折式混合翼无人机
WO2000048902A1 (en) Aircraft equipped with a bulky body causing an aerostatic thrust, and carrying wings
CN110683030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CN220884820U (zh) 一种可折叠式倾转旋翼飞行器
CN220363472U (zh) 一种环形-平直结构混合翼多功能长航时无人机
CN211223827U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CN212332964U (zh) 大仰角复合翼无人机
CN117246502B (zh) 一种翻折翼飞行器
CN217575599U (zh) 一种便于垂直起降的轻型飞机
CN219806962U (zh) 一种飞行器以及飞行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