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3228U -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3228U
CN215793228U CN202121613989.5U CN202121613989U CN215793228U CN 215793228 U CN215793228 U CN 215793228U CN 202121613989 U CN202121613989 U CN 202121613989U CN 215793228 U CN215793228 U CN 215793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oling
positive
negativ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39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39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3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3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3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充电电缆包括至少两根正极线缆、至少两根负极线缆和冷却管组件,至少两根正极线缆并联连接充电枪的正极端子,负极线缆的数量与正极线缆的数量相同,至少两根负极线缆并联连接充电枪的负极端子。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均与冷却管组件接触,冷却管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以对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进行冷却。如此,可通过冷却管组件中的冷却液来对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进行散热冷却,避免电流过大而导致过热的问题,从而可实现在不增加线缆的直径的情况下提高充电电缆的载流能力。同时,将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均设置成多根并且均与冷却管组件接触,可以提高线缆与冷却管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了提高新能汽车的充电速度,通常通过提高充电功率来实现。然而,而且随着充电功率的提升,充电电流也随着增大,承载电流的电缆的功率线截面积的规格也需要加大,然而,加粗电缆会导致充电时操作十分笨重,操作体验较差。因此,如何使用细电缆承载大电流而达到大功率快充的目的成为了技术人员研究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用于连接充电枪,所述充电电缆包括:
至少两根正极线缆,至少两根所述正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充电枪的正极端子;
至少两根负极线缆,所述负极线缆的数量与所述正极线缆的数量相同,至少两根所述负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充电枪的负极端子;和
冷却管组件,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均与所述冷却管组件接触,所述冷却管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以对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进行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中,充电电缆包括至少两根正极线缆、至少两根负极线缆和冷却管组件,至少两根正极线缆并联连接充电枪的正极端子。负极线缆的数量与正极线缆的数量相同,至少两根负极线缆并联连接充电枪的负极端子。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均与冷却管组件接触,冷却管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以对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进行冷却。如此,可通过冷却管组件中的冷却液来对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进行散热冷却,避免电流过大而导致过热的问题,从而可实现在不增加线缆的直径的情况下提高充电电缆的载流能力。同时,将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均设置成多根并且均与冷却管组件接触,可以提高线缆与冷却管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组件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所述第一冷却管连通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设置在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外部,所述第一冷却管与至少一根所述正极线缆和至少一根负极线缆接触,所述第二冷却管也与至少一根所述正极线缆和至少一根负极线缆接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冷却管的数量也为多个,每根所述第一冷却管连通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或者每根所述第二冷却管至少连通一根所述第一冷却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电缆还包括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填充所述正极线缆、所述负极线缆和所述第一冷却管以及所述第二冷却管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介质包括导热硅胶或者导热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和至少两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的数量均相同,所述第一冷却管设置在所述正极线缆内,所述正极线缆与包覆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设置在所述负极线缆内,所述负极线缆包覆所述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一一对应连通以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线缆包括正极导体和正极绝缘保护套,所述第一冷却管设置在所述正极导体内,所述正极导体包覆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正极绝缘保护套包覆所述正极导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线缆包括负极导体和负极绝缘保护套,所述第二冷却管设置在所述负极导体内,所述负极导体包覆所述第二冷却管,所述负极绝缘保护套包覆所述负极导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电缆还包括外层绝缘保护套,所述正极线缆、所述负极线缆和所述冷却管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外层绝缘保护套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根所述正极线缆和至少两根所述负极线呈矩形阵列排布设置在所述外层绝缘保护套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电缆还包括多根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电缆的载流能力大于或者等于500A。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包括:
充电枪,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和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充电电缆,至少两根所述正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正极端子,至少两根所述负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负极端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动力泵和散热器,所述动力泵和所述散热器均与所述冷却管组件连接,所述动力泵用于向所述冷却管组件输送冷却液,所述散热器用于冷却流经所述冷却管组件后的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组件包括:
车本体,包括电池和充电接口,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和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枪用于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以给所述电池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中,充电电缆包括至少两根正极线缆、至少两根负极线缆和冷却管组件,至少两根正极线缆并联连接充电枪的正极端子。负极线缆的数量与正极线缆的数量相同,至少两根负极线缆并联连接充电枪的负极端子。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均与冷却管组件接触,冷却管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以对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进行冷却。如此,可通过冷却管组件中的冷却液来对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进行散热冷却,避免电流过大而导致过热的问题,从而可实现在不增加线缆的直径的情况下提高充电电缆的载流能力。同时,将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均设置成多根并且均与冷却管组件接触,可以提高线缆与冷却管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的再一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车辆组件1000;
充电装置100、充电电缆10、正极线缆11、正极导体111、正极绝缘保护套112、负极线缆12、负极导体121、负极绝缘保护套122、冷却管组件13、第一冷却管131、第二冷却管132、外层绝缘保护套14、信号线15、导热介质16、充电枪20、正极端子21、负极端子22、充电桩30、动力泵40、散热器50;
车本体200200、电池201、充电接口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本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组件1000包括车本体20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100,车本体200包括电池201和充电接口202,电池201与充电接口202电连接。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枪2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10,充电枪20包括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22。
请结合图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10用于连接充电枪20,充电电缆10包括至少两根正极线缆11、至少两根负极线缆12和冷却管组件13,至少两根正极线缆11并联连接充电枪20的正极端子21,负极线缆12的数量与正极线缆11的数量相同,至少两根负极线缆12并联连接充电枪20的负极端子22。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均与冷却管组件13接触,冷却管组件13用于输送冷却液以对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进行冷却。
可以理解,在相关技术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了提高新能汽车的充电速度,通常通过提高充电功率来实现。然而,而且随着充电功率的提升,充电电流也随着增大,承载电流的电缆的功率线截面积的规格也需要加大,然而,加粗电缆会导致充电时操作十分笨重,操作体验较差。因此,如何使用细电缆承载大电流而达到大功率快充的目的成为了技术人员研究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电缆10、充电装置100和车辆组件1000中,充电电缆10包括至少两根正极线缆11、至少两根负极线缆12和冷却管组件13,至少两根正极线缆11并联连接充电枪20的正极端子21。负极线缆12的数量与正极线缆11的数量相同,至少两根负极线缆12并联连接充电枪20的负极端子22。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均与冷却管组件13接触,冷却管组件13用于输送冷却液以对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进行冷却。如此,可通过冷却管组件13中的冷却液来对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进行散热冷却,避免电流过大而导致过热的问题,从而可实现在不增加线缆的直径的情况下提高充电电缆10的载流能力。同时,将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均设置成多根并且均与冷却管组件13接触,可以提高线缆与冷却管组件13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100还可包括充电桩30,充电桩30连接市电,充电电缆10的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一端连接充电桩30,另一端连接充电枪20,充电枪20可通过车本体200上的充电接口202给车辆的电池201进行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充电电缆10的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数量均为至少两根,采用两根线缆并联的方式来提升充电电缆10的载流能力,采用多个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可以提高线缆与冷却管组件13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散热效果,使得充电电缆10可以做到更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多根线缆并联的方式可以避免在其中一根线缆出现问题而出现断开现象时,还可以通过其它的线缆来进行充电,虽然其载流能力会变小,但不会直接导致充电电缆10完全无法使用,只需要适当的调节电流的大小即可继续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充电电缆10进行充电时,冷却管组件13内的冷却液流动,充电电缆10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冷却液流动时会将充电电缆10的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线缆进行降温冷却,这样,可以使用较细的线缆来达到承载大电流而不会导致过载。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100包括动力泵40和散热器50,动力泵40和散热器50均与冷却管组件13,动力泵40用于向冷却管组件13输送冷却液,散热器50用于冷却流经冷却管组件13后的冷却液。
如此,在需要对充电电缆10进行冷却散热时,可控制动力泵40开启,动力泵40向冷却管组件13输送冷却液从而带走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产生的热量,然后在散热器50内将热量散出至外接,随后再流入动力泵40内进入下一冷却循环。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管组件13包括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第二冷却管132与第一冷却管131连通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均设置在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外部,第一冷却管131与至少一根正极线缆11和至少一根负极线缆12接触,第二冷却管132也与至少一根正极线缆11和至少一根负极线缆12接触。
如此,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可以分别对至少一根正极线缆11和至少一根负极线缆12接触来提升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冷却效率。
具体地,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的其中一根可为进液管,另一跟为出液管,两者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例如,以第一冷却管131为进液管,第二冷却管132为出液管为例(图3中的曲线箭头表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动力泵40的出口可连通第一冷却管131,冷却液在动力泵40的通下通过第一冷却管131进入,冷却液先将正极线缆11所产生的热量带走,随后进入至第二冷却管132中将负极线缆12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从第二冷却管132流出的冷却液流入至散热器50中将热量散出,随后再重新回到动力泵40内,以此循环,从而实现对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的数量可以为一根,两者连通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管131的数量也可为为多个,第二冷却管132的数量也可为多个,每根第一冷却管131连通均连通动力泵40和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132,或者每根第二冷却管132至少连通一根第一冷却管131。如此,多根第一冷却管131可以与多根第二冷却管132形成多个循环回路,也提高了正极线缆11与冷却管组件1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一根第一冷却管131对应一根第二冷却管132,也可以是一根第一冷却管131对应连通多根第二冷却管132或者是多根第一冷却管131对应一根第二冷却管132,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电缆10还包括导热介质16,导热介质16填充正极线缆11、负极线缆12和第一冷却管131以及第二冷却管132之间的间隙。
如此,第一冷却管131、第二冷却管132和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之间可通过导热介质16填充,从而增加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散热面积,提升了散热冷却效率。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导热介质16包括导热硅胶或者导热金属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导热硅胶等导热材料可将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热量快速地导向至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以提高散热效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热介质16也可以是其它的具有较优的导热性能的材料,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导热介质16,而是将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数量设置成较多,将正极线缆11依次环绕第一冷却管131设置,将负极线缆12依次环绕第二冷却管132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多根较小的线缆来提高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管组件13可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131和至少两根第二冷却管132,第一冷却管131、第二冷却管132、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数量均相同,第一冷却管131设置在正极线缆11内,正极线缆11与包覆第一冷却管131,第二冷却管132设置在负极线缆12内,负极线缆12包覆第二冷却管132,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一一对应连通以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如此,将第一冷却管131设置得正极线缆11内部,第二冷却管132设置在负极线缆12内部,同样可通过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来分别对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进行冷却散热。同时,第一冷却管131和正极线缆11、第二冷却管132和负极线缆12均采用包覆的方式设置,可以提高线缆与冷却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和冷却效率。
具体地,请参阅图8,以第一冷却管131、第二冷却管132、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数量均为两根为例,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两两配对组成两个循环回路,两根第一冷却管131可并联连接在动力泵40的出口处,两根第二冷却管132可并联在散热器50的进口出,散热器50的出口连接动力泵40的进口,动力泵40将冷却液分为两路输送至两根第一冷却管131中,然后在分别流经两根第二冷却管132,随后进入至散热器50内将热量散出后回到动力泵40中,依次循环。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数量也可以是大于两根,只需要在每一根内均设置冷却管即可实现每根线缆的散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正极线缆11可包括正极导体111和正极绝缘保护套112,第一冷却管131设置在正极导体111内,正极导体111包覆第一冷却管131,正极绝缘保护套112包覆正极导体111。
负极线缆12可包括负极导体121和负极绝缘保护套122,第二冷却管132设置在负极导体121内,负极导体121包覆第二冷却管132,负极绝缘保护套122包覆负极导体121。
如此,通过正极绝缘保护套112和负极绝缘保护套122可以对导体进行保护,同时也将导体与外界隔绝而避免漏电。
此外,请参阅图6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电缆10还包括外层绝缘保护套14,正极线缆11、负极线缆12和冷却管组件13均设置在外层绝缘保护套14内。
如此,通过外层绝缘保护套14可以将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以及冷却管组件13均束缚和保护起来,以避免线缆过于杂乱而出现各个线缆之间出现缠绕的现象。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极线缆11也可以只包括正极导体111,负极线缆12也可以至包括负极导体121,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正极导体111和负极导体121之间填充绝缘草料即可实现两者的绝缘。
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管131可设置在正极线缆11内,但是第一冷却管131和正极线缆11可以不是直接接触,第二冷却管132可设置在负极线缆12内,但是第一冷却管131与负极线缆12可以不是直接接触,而是在正极线缆11与第一冷却管131之间、以及负极线缆12和第二冷却管132之间填充上文所述的导热介质16(具体参阅图9)来实现间接的接触从而实现散热,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8,至少两根正极线缆11和至少两根负极线呈矩形阵列排布设置在外层绝缘保护套14内。
如此,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的排列较为规则,使得整个充电电缆10的形状较为规则美观。
请参阅图6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电缆10还包括多根信号线15,信号线15与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间隔设置。
如此,信号线15可用于传输电池201的状态信号以便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例如,信号线15的一端可连接充电桩30内的控制模块,信号线15可以将电充的状态信号传输给充电桩30,充电桩30可根据该信号控制电流的输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电缆10的载流能力大于或者等于500A。
如此,充电电缆10的载流能力较大,能够实现快速充电。同时,通过设置冷却管组件13来对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进行冷却可以在无需增大线缆的截面面积的情况下将提高载流能力,方便用户使用。
具体地,在上述将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设置在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外部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无法完全与冷却管接触,其载流能力可为500A。而在在上述将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分别设置在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内部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正极线缆11和负极线缆12完全包覆住第一冷却管131和第二冷却管132,其散热效率较高,其载流能力可达到600A。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电缆,用于连接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缆包括:
至少两根正极线缆,至少两根所述正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充电枪的正极端子;
至少两根负极线缆,所述负极线缆的数量与所述正极线缆的数量相同,至少两根所述负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充电枪的负极端子;和
冷却管组件,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均与所述冷却管组件接触,所述冷却管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以对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组件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所述第一冷却管连通以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设置在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外部,所述第一冷却管与至少一根所述正极线缆和至少一根负极线缆接触,所述第二冷却管也与至少一根所述正极线缆和至少一根负极线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冷却管的数量也为多个,每根所述第一冷却管连通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或者每根所述第二冷却管至少连通一根所述第一冷却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缆还包括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填充所述正极线缆、所述负极线缆和所述第一冷却管以及所述第二冷却管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和至少两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所述正极线缆和所述负极线缆的数量均相同,所述第一冷却管设置在所述正极线缆内,所述正极线缆与包覆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设置在所述负极线缆内,所述负极线缆包覆所述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一一对应连通以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线缆包括正极导体和正极绝缘保护套,所述第一冷却管设置在所述正极导体内,所述正极导体包覆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正极绝缘保护套包覆所述正极导体;和/或
所述负极线缆包括负极导体和负极绝缘保护套,所述第二冷却管设置在所述负极导体内,所述负极导体包覆所述第二冷却管,所述负极绝缘保护套包覆所述负极导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缆的载流能力大于或者等于500A。
8.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枪,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和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缆,至少两根所述正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正极端子,至少两根所述负极线缆并联连接所述负极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动力泵和散热器,所述动力泵和所述散热器均与所述冷却管组件连接,所述动力泵用于向所述冷却管组件输送冷却液,所述散热器用于冷却流经所述冷却管组件后的冷却液。
10.一种车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本体,包括电池和充电接口,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和
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枪用于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以给所述电池充电。
CN202121613989.5U 2021-07-15 2021-07-15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Active CN215793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3989.5U CN215793228U (zh) 2021-07-15 2021-07-15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3989.5U CN215793228U (zh) 2021-07-15 2021-07-15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3228U true CN215793228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8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3989.5U Active CN215793228U (zh) 2021-07-15 2021-07-15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32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76328A (zh) * 2023-04-26 2023-05-30 江苏泓达激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防撞且漏电自锁的充电桩
WO2023185480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和充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480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和充电装置
CN116176328A (zh) * 2023-04-26 2023-05-30 江苏泓达激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防撞且漏电自锁的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4236B2 (en) Charging system with cooling tube
CN215793228U (zh) 充电电缆、充电装置和车辆组件
CN107640046B (zh) 一种带有电缆冷却功能的充电桩
KR101675013B1 (ko) 냉각 효율이 향상된 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팩
KR20190040259A (ko) 파워 배터리 팩
CN102804299A (zh) 蓄电单元
CN109600962B (zh)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以及散热装置和车辆
CN217655699U (zh) 电缆和充电装置
WO2023098692A1 (zh) 充电端子、充电枪、充电桩及车辆
TWI673187B (zh) 車輛的充電裝置以及車輛
EP3904817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CN11131295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方法
CN114242328A (zh) 一种液冷充电枪及线缆用液冷源
KR102028330B1 (ko) 이차전지 모듈
CN112490569B (zh) 一种微流道式电池液体冷却结构
CN110014946B (zh)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
CN218839214U (zh) 一种双液冷充电枪共用液冷源
CN113192667A (zh) 电能传输装置及电动汽车充电***
CN114822925A (zh) 一种小线径充电线缆结构和充电装置
CN110277606B (zh) 动力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8614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热管理***
CN215730907U (zh) 电能传输装置及电动汽车充电***
CN109786884B (zh) 快充型锂电池包及其热管理及冷却装置
CN217691533U (zh) 电池组件
CN219144264U (zh) 一种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