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8562U -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8562U
CN214678562U CN202121000787.3U CN202121000787U CN214678562U CN 214678562 U CN214678562 U CN 214678562U CN 202121000787 U CN202121000787 U CN 202121000787U CN 214678562 U CN214678562 U CN 214678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owl
frame
scalding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07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亢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0007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8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8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8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包括托盘盘框、设置在托盘盘框上部的托碗板、以及设置在托盘盘框底部的托盘底板,所述托碗板上开设有放碗孔,所述托碗板的顶部设有筷子架和勺子架,所述托碗板的两端开设有可容纳手指的手指孔,所述托盘盘框的外侧设有把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从盛饭菜到享用饭菜均可在托盘上完成,整个过程中完全可以手不接触烫碗,特别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的老人,大大降低被烫伤的风险。此外,把手为不对称H字型,既保证承载力,又不易粉碎,上下面的凹槽适合手指抓抚。能够有效解决年高体衰、尤其是独居老人盛放饭菜、端饭菜时易被烫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刚做完的饭菜装进碗中时很烫,特别是在盛放饭菜、及端(传送)饭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尤其是年高体衰且独居的老人,在一日三餐的盛放饭菜、端饭菜时受烫伤的几率远大于健康人群,就餐过程面临着极大的不便。目前市面上提供的防烫盘、防烫垫或端碗器,设计几乎都是以健康人群为对象的。年高体衰且独居的老人,要么腕力不足,手指僵硬,要么视力模糊,步履蹒跚,使用针对健康人群设计的防烫盘、防烫垫或端碗器,还存在诸多不便。而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老年人的,能够安全盛放饭菜,端(传送)饭菜,并将热饭菜吃进嘴里的防烫托盘还是少见。
因此,提供一种针对年高体衰、尤其是独居老人盛放饭菜、端饭菜时易被烫伤的托盘,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以解决年高体衰、尤其是独居老人盛放饭菜、端饭菜时易被烫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包括托盘盘框、设置在托盘盘框上部的托碗板、以及设置在托盘盘框底部的托盘底板,所述托碗板上开设有放碗孔,所述托碗板的顶部设有筷子架和勺子架,所述托碗板的两端开设有可容纳手指的手指孔,所述托盘盘框的外侧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盘框、托碗板和托盘底板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包括第一竖直面、以及与托盘盘框连接的第二竖直面,第一竖直面与第二竖直面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筷子架和勺子架设置在放碗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筷子架包括至少两个支座,所述勺子架包括至少两个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设有与托碗板贴合的固定面,所述支座的顶部设有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放碗孔设置在托碗板的中心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盘框的下端设有可容纳托盘底板的固定槽。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盘框内壁粘合有托碗板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托碗板支架的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孔,所述托盘盘框和把手上设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盘框、托碗板支架、托盘底板和托碗板上涂覆有防护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长、宽、高比例合适,从盛饭菜到享用饭菜均可在托盘上完成(可直接将托盘放灶台上,直接放餐桌上)整个过程中完全可以手不接触烫碗,特别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的老人,大大降低被烫伤的风险。
2、托盘全木质结构、重量轻(1市斤左右),隔热效果好,很适合年高体衰、擘力手劲不足的独居老人的承受力,安全轻便。
3、托碗板的长、宽与托碗板支架的长宽相同,托碗板距托盘底板的高度,以及距托盘盘框顶部的距离科学恰当,经反复实验,托碗板的稳定性极好,托碗板平稳不会滑落托碗板上的饭碗或菜碗不易倾斜。托碗板为不固定设计,两端有半圆形指孔,方便取放,方便清洗。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老人使用。
4、托盘设计有封闭性底板,与托碗板构成双层结构,即使万一饭菜溢出,也有底层收纳,形成双重保护,不烫伤及手、腿、脚,安全性高,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老人的生活情况。
5、托盘的把手为硬圆木刻成,呈不对称“H”字型,既保证承载力,又不易粉碎,上下面的凹槽适合手指抓抚。“H”字型设计在保证承载力情况下,减轻了整个托盘的重量。且与托盘盘框及托碗板支架通过木钉无缝贯通粘合连接,安全性极为可靠,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老人使用。
6、托盘中筷子架、勺子架的设置,目的是使饭碗或菜碗、筷子、勺子一次性端到餐桌。避免年高体衰且独居老人,又端托盘、又拿筷子,而产生可能的顾此失彼。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尽量减少他们因腿脚不灵还得来来回回的不便。
7、本实用新型托盘中的木钉为硬度韧性俱佳的圆木或竹质做成,既考虑重量轻,又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安全性高。
8、托盘各部件均采用清漆涂刷,防水处理,易于清洗,保证卫生,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老人使用。
9、托盘各部件结构中,凡是与年高体衰、且独居老人手易接触的部分;如“把手”,托碗板四个边,托碗板上面的圆形孔(放碗孔)托碗板两端的(手指孔)托碗板支架两端与托碗板两端(手指孔)相对应的部位,托盘盘框的四个外角(已设计)为圆形,以及托盘盘框四个边的顶部和底部,托碗板板面上放置的筷子架、勺子架均经打磨,避免棱角、木刺伤到手,增加舒适感,适合年老体衰且独居老人最基本的安全条件。
10、托盘结构简洁、适用性强,且成本较低,适合年高体衰且独居的老人生活之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碗板与托盘盘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盘盘框与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盘盘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碗板支架与托盘盘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碗板支架与托盘盘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碗板与筷子架、勺子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盘盘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托盘盘框与托盘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托盘盘框;2-托碗板;3-托盘底板;4-放碗孔;5-筷子架;6-勺子架;7-手指孔;8-把手;9-第一竖直面;10-第二竖直面;11-连接部;12-燕尾榫;13-托碗板支架;14-固定孔;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包括托盘盘框1、设置在托盘盘框1上部的托碗板2、以及设置在托盘盘框1底部的托盘底板3,所述托碗板2上开设有放碗孔4,所述托碗板2的顶部设有筷子架5和勺子架6,所述托碗板2的两端开设有可容纳手指的手指孔7,所述托盘盘框1的外侧设有把手8。
优选的,所述托盘盘框1、托碗板2和托盘底板3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具体实施中,可将托盘盘框1、托碗板2和托盘底板3的形状进行变化,但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把手8的形状为不对称H型号,所述把手8包括第一竖直面9、以及与托盘盘框1连接的第二竖直面10,第一竖直面9与第二竖直面10之间设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的顶部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部11的底部设有曲面。
优选的,所述筷子架5和勺子架6设置在放碗孔4的两侧,更优选的,筷子架5和勺子架6对称设置在放碗孔4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筷子架5包括至少两个支座,所述勺子架6包括至少两个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设有与托碗板2贴合的固定面,所述支座的顶部设有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放碗孔4设置在托碗板2的中心部位。
优选的,所述托盘盘框1的下端设有可容纳托盘底板3的固定槽。所述托盘盘框1由四个侧板连接而成,且相邻两个侧板通过明燕尾榫12连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托盘盘框1内壁粘合有托碗板支架13,托碗板支架13四角为45°夹角粘合连接,所述托盘盘框1顶端距离托碗板支架13顶部距离为1.5厘米。更优选的,所述托盘盘框1内壁紧贴固定在托碗板支架13上。
优选的,所述托碗板支架13的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孔14,所述托盘盘框1和把手8上设有与固定孔14相对应的通孔15,托碗板支架13、托盘盘框1和把手8可通过钉子贯穿相对应的固定孔14、通孔15,实现固定连接。所述钉子包括木钉,但不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托盘盘框1、托碗板支架13、托盘底板3和托碗板2上涂覆有防护材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盘框、设置在托盘盘框上部的托碗板、以及设置在托盘盘框底部的托盘底板,所述托碗板上开设有放碗孔,所述托碗板的顶部设有筷子架和勺子架,所述托碗板的两端开设有可容纳手指的手指孔,所述托盘盘框的外侧设有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盘框、托碗板和托盘底板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第一竖直面、以及与托盘盘框连接的第二竖直面,第一竖直面与第二竖直面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架和勺子架设置在放碗孔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架包括至少两个支座,所述勺子架包括至少两个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设有与托碗板贴合的固定面,所述支座的顶部设有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碗孔设置在托碗板的中心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盘框的下端设有可容纳托盘底板的固定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盘框内壁粘合有托碗板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碗板支架的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孔,所述托盘盘框和把手上设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防烫手的端饭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盘框、托盘底板、托碗板支架和托碗板上涂覆有防护材料。
CN202121000787.3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Active CN214678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787.3U CN21467856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787.3U CN21467856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8562U true CN214678562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51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0787.3U Active CN21467856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8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1190B1 (ko) 주방기구 배치부를 갖는 손잡이를 구비하는 뚜껑을 포함하는 조리기구
US9414715B2 (en) Universal pot cover holder/lid holder with spoon rest
US9526378B2 (en) Universal pot cover holder with spoon rest 2
CN214678562U (zh) 一种防烫手的端饭托盘
CN2868116Y (zh) 一种多功能锅具
CN103494482A (zh) 一种食堂用餐盘
JPS6324910A (ja) 足部分付採食用食器
CN210540762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锅
KR101668223B1 (ko) 일회용 식판
CN213487551U (zh) 一种餐桌板专用放置槽和干湿分区结构
CN218127941U (zh) 餐盘
CN212755237U (zh) 一种方便放筷子和勺子的锅
CN212815676U (zh) 一种组合式陶瓷汤碗
CN210581955U (zh) 一种防滑的餐具组合
CN211833802U (zh) 一种宴会用的餐盘
CN210227333U (zh) 一种老人桌
CN21883225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餐桌
CN210331149U (zh) 一种中医药煎煮锅
CN217408512U (zh) 一种锅架
JP3221959U (ja) 食器および取り付け器具
CN210540943U (zh) 一种分体式烫菜装置
CN218921941U (zh) 一种注水保温防烫餐具
KR200470807Y1 (ko) 배식용 위생 주걱
JP2022173012A (ja) 把手付き食器
CN2390504Y (zh) 餐具托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