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7210U -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7210U
CN213167210U CN202021551554.8U CN202021551554U CN213167210U CN 213167210 U CN213167210 U CN 213167210U CN 202021551554 U CN202021551554 U CN 202021551554U CN 213167210 U CN213167210 U CN 213167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oven
pore structure
nexine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15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振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chua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engchu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engchua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engchu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15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7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7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7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保暖梭织面料,涉及纺织品技术,旨在解决内衣面料保暖效果欠佳,而保暖效果较好的面料过于厚重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表层和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所述复合纱线一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孔隙结构一的若干绒毛,所述里层通过复合纱线三和复合纱线四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二,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与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连接,孔隙结构一和孔隙结构二之间形成若干气腔。本实用新型减少面料厚度同时保证面料的保暖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暖效果较好的衣物,或者在外套内多穿几层保持身体的温暖,但是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衣物面料的要求同样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衣物轻薄同时还要兼具保暖的效果,各种羽绒服就随之出现了,但是羽绒服作为外套不具备贴身效果,同时在寒冷季节还是需要在外套内增加衣物,保持体温,所以人们需要挑选贴身保暖的内衣物,但是现有的内衣中面料轻薄保温性不好,保温性好的内衣大都通过叠加衣物面料来提高衣物保温性能,但是一味的增加面料层数不仅会造成布料整体臃肿重量增加,同时还增加面料的成本,穿着舒适度降低。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具有较好保暖性能并且面料轻便穿着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所述复合纱线一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孔隙结构一的若干绒毛,所述里层通过复合纱线三和复合纱线四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二,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与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连接,孔隙结构一和孔隙结构二之间形成若干气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层通过经纬编织而成的,便于表层结构更加紧密,经纬编织中相交叉形成组织点,各个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为了增强表层的保暖性能在复合纱线一上的绒毛可以将孔隙结构一覆盖,形成保温层,同时防止冷风穿过,里层同样通过经纬编织而成,保证上下层统一便于缝合,同时表层和里层中孔隙结构一和孔隙结构二互相适配连接形成气腔,气腔内的空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绝效果,有效防止冷气进入增强面料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一包括纱芯一、缠绕于纱芯一外侧的蚕丝以及缠绕于蚕丝外侧的醋腈复合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蚕丝缠绕在纱芯一外侧可以提高复合纱线一的舒适度,醋腈复合纤维上有若干绒毛可以提高复合纱线一的蓬松度,增强保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一通过若干异形棉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异形棉纶纤维截面呈现三叶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纱芯一通过若干异形棉纶纤维加捻而成,三叶形的异形棉纶纤维通过加捻具有较好的蓬松性,有利于增强衣物的保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二包括相互缠绕的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纱线二通过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便于提高复合纱线二抗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三包括相互缠绕的聚酯纤维和十字异形涤纶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纱线三通过聚酯纤维和十字异形涤纶纤维加捻而成,便于提高里层的保暖效果同时保持衣物干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四包括相互缠绕的亚麻纤维和纱芯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纱线四通过亚麻纤维和纱芯二加捻而成,便于提高复合纱线四的吸湿排汗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二通过若干中空异形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捻机将若干中空异形涤纶纤维进行加捻形成纱芯二,有利于提高纱芯二的蓬松性和纱芯二的弹性,透气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和里层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合线缝合舒适度较好,有利于表层和里层连接的紧密度,同时缝合线材质柔软,有利于提高面料整体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经纬编织使面料连接紧密,同时复合纱线一上的绒毛可以加强面料的保温效果,起到较好的隔绝作用,表层与里层之间形成气腔,在气腔内形成相对密封的空气层便于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发,同时里层中有相对蓬松的纱线进行经纬编织,增强里层的透气性提高面料接触人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线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线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线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线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表层;2、里层;3、复合纱线一;4、复合纱线二;5、孔隙结构一;6、绒毛;7、复合纱线三;8、复合纱线四;9、气腔;10、纱芯一;11、蚕丝;12、醋腈复合纤维;13、异形棉纶纤维;14、棉纤维;15、甲壳素纤维;16、聚酯纤维;17、十字异形涤纶纤维;18、亚麻纤维;19、纱芯二;20、中空异形涤纶纤维;21、孔隙结构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保暖梭织面料,表层1通过经纬编织而成,表层1通过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交织而成,经纬编织的规律为复合纱线一3为经纱,复合纱线二4为纬纱,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通过经纬编织,编织点连接在一起,产生若干气腔9,复合纱线一3上设置有若干绒毛6,绒毛6覆盖在气腔9上方,便于衣物保暖,气腔9内形成相对密封的空气层,起到较好的隔绝作用,增强表层1的保温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表层1通过平纹编织而成,结构紧密,保暖性能好,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经纬编织点之间产生的孔隙结构一5被复合纱线一3上的绒毛6覆盖住,增强表层1面料的保温性,同时复合纱线一3包括纱芯一10、缠绕在纱芯一10外侧的蚕丝11和缠绕在蚕丝11外侧的醋腈复合纤维12,里层2通过平纹编织而成,里层2通过复合纱线三7和复合纱线四8经纬编织而成,里层2经纱和纬纱均按照一根复合纱线三7、一根复合纱线四8的顺序循环往复编织,保证里层2材质的均匀。
如图4所示,蚕丝11较为柔软,有一定弹性,可以增强复合纱线一3的舒适度,同时蚕丝11外侧缠绕醋腈复合纤维12,醋腈复合纤维12通过喷丝板和纺丝工艺设计,其中含有连贯的孔隙结构一5,醋腈复合纤维12可以减少热传导达到保暖效果,纱芯一10通过加捻机加捻若干异形棉纶纤维13而成,三叶形的异形棉纶纤维13加捻可以增强纱芯本身的蓬松性,增强表层1的保温性。
如图5所示,复合纱线二4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复合纱线二4包括棉纤维14和甲壳素纤维15,棉纤维14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甲壳素纤维15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提高衣物本身的抑菌效果同时还能增强保暖性能。
如图6所示,聚酯纤维16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有效增强里层2面料的保温效果,同时复合纱线三7还包括十字异形涤纶纤维17,十字异形涤纶纤维17具有较好的排汗导湿功能,可以向外转移汗水,保持衣物的干爽。
如图7所示,亚麻纤维18与纱线二相互缠绕,复合纱线四8内中亚麻纤维18利用纤维表面细微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迅速迁移至织物表面发散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同时配合复合纱线三7中十字异形涤纶纤维17,增强里层2的干爽度,增强里层2面料的舒适度,复合纱线四8还包括由若干中空异形涤纶纤维20加捻而成的纱芯二19,中空异形涤纶纤维20根据自身特性具有较好的蓬松性和透气性,且中空异形涤纶纤维20不易起球,提高面料的舒适度,便于贴身穿着。
在具体调节过程中,里层2接触身体,身体在出汗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导出汗液,保证面料的干爽,穿着舒适的同时起到保温透气的作用,里层2面料使用相对弱软的纤维,保证面料舒适度,同时里层2与表层1之间形成若干气腔9,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增强衣物面料的保温性能,表层1上设置若干绒毛6进一步增强面料的保温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包括表层(1)和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通过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1)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5),所述复合纱线一(3)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孔隙结构一(5)的若干绒毛(6),所述里层(2)通过复合纱线三(7)和复合纱线四(8)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里层(2)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二(21),所述表层(1)经纬编织点与所述里层(2)经纬编织点连接,所述孔隙结构一(5)和孔隙结构二(21)之间形成若干气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一(3)包括纱芯一(10)、缠绕于纱芯一(10)外侧的蚕丝(11)以及缠绕于蚕丝(11)外侧的醋腈复合纤维(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纱芯一(10)通过若干异形棉纶纤维(13)加捻而成,所述异形棉纶纤维(13)截面呈现三叶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二(4)包括相互缠绕的棉纤维(14)和甲壳素纤维(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三(7)包括相互缠绕的聚酯纤维(16)和十字异形涤纶纤维(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四(8)包括相互缠绕的亚麻纤维(18)和纱芯二(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纱芯二(19)通过若干中空异形涤纶纤维(20)加捻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和里层(2)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
CN202021551554.8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Active CN213167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1554.8U CN213167210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1554.8U CN213167210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7210U true CN213167210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1554.8U Active CN213167210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72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4670A (zh) * 2021-06-28 2021-11-02 吴江明珠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纱布及其织造工艺
CN115476550A (zh) * 2022-10-13 2022-12-16 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寒衣物的保温结构及生产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4670A (zh) * 2021-06-28 2021-11-02 吴江明珠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纱布及其织造工艺
CN115476550A (zh) * 2022-10-13 2022-12-16 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寒衣物的保温结构及生产方法
CN115476550B (zh) * 2022-10-13 2024-03-19 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寒衣物的保温结构及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8211A (zh) 一种三层保暖面料的设计方法与织造工艺
CN108263052A (zh) 一种透湿保温弹性复合面料
CN213167210U (zh)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CN211972618U (zh) 一种新型排汗速干布
CN210390308U (zh) 一种防霉保暖型面料
CN220114193U (zh) 一种吸湿快干轻薄透气双层面料
CN218869450U (zh) 一种单向导湿速干且不易沾身的跑步短t恤
CN213733797U (zh) 一种柔软舒适型服装面料
CN212938141U (zh) 一种防风抗寒羽绒面料
CN216183401U (zh) 一种吸汗抑菌型面料
CN213108523U (zh) 一种耐磨防水双层面料
CN215887401U (zh) 一种涤纶超细纤维面料
CN211730522U (zh) 一种摇粒绒复合面料
CN210309338U (zh) 高支防缩防蛀纳米银离子面料
CN213261433U (zh) 一种防静电面料
CN107933024A (zh) 一种防紫外线运动功能面料
CN210911455U (zh) 一种抗菌效果好的半精梳丝毛条混针织纱线面料
CN210975009U (zh) 一种涡流纺纱线编织保暖透湿机织物
CN207711534U (zh) 一种防紫外线运动功能面料
CN217993715U (zh) 阳离子刺绣保温府绸
CN113071161A (zh) 一种基于大豆蛋白的抑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14164277U (zh) 一种防风保暖面料
CN220464960U (zh) 防风保暖面料
CN216001718U (zh) 一种轻薄防水透气凉感面料
CN218701853U (zh) 一种凉爽型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