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3875U -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3875U
CN211493875U CN201921936177.7U CN201921936177U CN211493875U CN 211493875 U CN211493875 U CN 211493875U CN 201921936177 U CN201921936177 U CN 201921936177U CN 211493875 U CN211493875 U CN 211493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rear wall
main body
wall portion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6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宗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61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3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3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3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其包括底部和后壁部。其中,底部支撑车用控制装置且沿车身横向水平延伸。后壁部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并且与底部垂直地向上延伸。后壁部包括沿车身横向向两侧延伸的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左侧的左侧连接部、以及位于主体部右侧的右侧连接部。后壁部的上部朝向主体部后侧弯折而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后壁部之间的过渡部分上形成有朝向后壁部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加强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强度较高,能稳固地固定车用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安装支架,其尤其适于安装诸如ESC (ElectronicStability Controller,即车身电子稳定性控制器)的车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三电模块在整车成本上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使用的电控模块也越来越多。设计一款合理的电控模块安装结构对于整车安全性能尤为重要。
ESC是一种辅助驾驶者控制车辆的主动安全技术,它能自动对车身的不稳定性进行矫正有助于防止事故的发生。
ESC应用高级的传感技术来判断驾驶者行驶方向的意图,在车辆开始偏离道路时,***启动干预措施对一个或多个车轮实施制动力减少发动机气门的干预将车辆引导回正确路线。
此外,ESC是电子汽车稳定控制***和行驶安全性补充***。在快速转弯或变道,车辆极不稳定的状况下,ESC可以通过控制车轮制动器或控制发动机扭矩,来补偿车辆的稳定性。
ESC电子稳定控制***的基础是ABS制动防抱死功能,该***在汽车制动情况下轮胎即将抱死时,一秒内连续制动上百次,有点类似于机械式“点刹”。如此一来,在车辆全力制动时,轮胎依然可以保证滚动,滚动摩擦的效果比抱死后的滑动摩擦效果好,且可以控制车辆行驶方向。
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前舱需要布置的设备很多,ESC 电子稳定性控制器的布置成为一个难题。对于众多电子控制模块,工程师都要根据其外形特征,在整车上寻找合适的安装空间、固定方式和符合设计要求的安装支架。
ESC电子稳定性控制器作为一个电子控制单元,过大的振动必然导致其***的稳定性变差,内电子元件损坏的风险大大增加。ESC电子稳定性控制器安装结构难以设计且难以保证期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强度较高的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根据现有车用控制装置固定领域存在的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支撑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以下形式的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来实现。该安装支架能够可拆装地固定于汽车的支撑结构上,并且包括底部和后壁部。其中,底部支撑车用控制装置,并且沿车身横向水平延伸。后壁部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并且与所述底部垂直地向上延伸。所述后壁部包括沿车身横向向两侧延伸的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左侧的左侧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右侧的右侧连接部。
其中,所述后壁部的上部朝向主体部后侧弯折而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后壁部之间的过渡部分上形成有朝向后壁部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加强区。
安装支架的主体部以及后壁部上部的弯折部分别沿车身的横向、纵向将安装支架牢固地固定在车身上,因此可以牢固地固定位于安装车架上的车用控制装置。
遭受频繁的交变应力作用的过渡区设有朝向后壁部凹陷的第一加强区。第一加强区使得弯折部朝上或朝下弯折的抵抗能力得以显著提高,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因此得以保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部的靠近后壁部的部位形成有朝上凹陷且沿所述底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壁部的所述左侧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二者由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主体部凹陷的第三加强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部的远离所述后壁部的一端还设有朝上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被构造成能够限制并固定所述车用控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车用控制装置借由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被配置成使得紧固件能够沿竖直方向下落至所述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槽的纵向间距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槽的最小间隙不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紧固架,所述第一紧固架包括能够接合所述后壁部的主体部的朝前表面并固定于所述后壁部的第一部分,能够固定于所述底部上的第二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沿竖向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部分能够接合于所述底部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紧固架,所述第二紧固架包括能够接合所述后壁部的所述右侧连接部的朝前表面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其上的第一部分,能够接合所述底部的底面并固定于其上的第二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壁部沿纵向至少设有2个彼此隔离的第一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紧固架被构造成能够焊接于所述后壁部和所述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紧固架的第二部分被构造成能够焊接于所述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其包括底部和后壁部。其中,底部支撑车用控制装置且沿车身横向水平延伸。后壁部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并且与底部垂直地向上延伸。后壁部包括沿车身横向向两侧延伸的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左侧的左侧连接部、以及位于主体部右侧的右侧连接部。后壁部的上部朝向主体部后侧弯折而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后壁部之间的过渡部分上形成有朝向后壁部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加强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强度较高,能稳固地固定车用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的第一紧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的第二紧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设有第一紧固架、第二紧固架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将安装支架固定于横梁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D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例如“上”、“下”、“内”、“外”等方向性的术语,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2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的总体结构。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100包括底部120和后壁部110。其中,底部120并且沿车身横向水平延伸。后壁部110与底部120垂直地向上延伸,其包括沿车身横向向两侧延伸的主体部111、位于主体部111左侧的左侧连接部113、以及位于主体部111右侧的右侧连接部114。
后壁部110的上部朝向主体部111后侧弯折而形成弯折部112。弯折部112与后壁部110之间的过渡部分上形成有朝向后壁部110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加强区A。
本实用新型中,朝向某一方向凹陷的加强区,其可以通过钣金、冲压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形成。对于具有加强区的部件或部位而言,加强区在部件或部位的一个表面(第一表面)呈现为向内凹陷的形式,而在与该表面相背离的另一表面(第二表面)中,与加强区相对应的位置则表现为朝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对于具有通过凹陷形成的区域的部件而言,凹陷区域可以抵制呈弯折关系的两个部分进一步发生相对弯折,这会使得部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
以下以图1、2所示的第一加强区A为例,进一步说明加强区的作用机理。第一加强区A朝向背离主体部111的方向凹陷,第一加强区A在后壁部110的背面(图1、2未示出),其表现为朝后壁部110 的后侧凸起。过渡区域上,由第一加强区A朝其它位置过渡的区段可视为过渡区域的厚壁区段,厚壁区段将使得弯折部112朝上或朝下弯折。通过这种方式,在过渡区域整体壁厚未增加的情况下,安装支架 100的结构强度即可得到明显加强。
以下根据图1、2并结合图6、7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 100的固定方式,其中图6示出了固定于汽车横梁200时的安装支架 100,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后壁部110 的左侧连接部113、右侧连接部114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16;弯折部112设有第二通孔117。诸如螺栓的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116、第二通孔117而将安装支架100固定在汽车横梁200上。
诸如ESC等的车用控制装置300可通过任意已知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安装支架100的底部12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100可适用于诸如汽车横梁200的其他具有互为弯折关系的表面构造的其他支撑结构上。
类似地,底部120的靠近后壁部110的部位可设置有朝上突出且沿底部12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区B,以此保证底部120以及底部120与厚壁部连接区域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后壁部110的左侧连接部113与主体部111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左侧连接部113与主体部111由连接板115连接在一起。连接板115与主体部111、左侧连接部113之间可以通过圆滑过渡或斜角过渡等方式形成互为弯折的构件。优选地,连接板115设有至少一个朝向主体部111凹陷的第三加强区C,由此防止左侧连接板115相对于主体部111发生弯折。
以上说明的第二加强区B、第三加强区C的结构与第一加强区A 的机理同第一加强区A,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见图1-2并结合图6、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部 120远离后壁部110的一端还设有朝上延伸的限位板121,限位板121 被构造成能够限制并固定车用控制装置。具体地,限位板121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122,车用控制装置借由第三通孔122固定于底部120。
优选地,限位板1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三通孔122连通的导向槽123,导向槽123被配置成使得紧固件能够沿竖直方向下落至第三通孔12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导向槽123的纵向间距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导向槽123的最小间隙,也即导向槽123与第三通孔122相连位置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第三通孔122的直径。
使用时,操作人员可实现将螺栓固定在ESC上,而后握持ESC,使得ESC上的螺栓沿导向槽123下放至第三通孔122内,最后紧固螺母。在ESC发生故障或需要进行检修的时候,操作人员松紧螺母即可拆卸ESC。
为了进一步提高如图1、2的安装支架100的结构强度,根据本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安装支架100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第一紧固架130。其中,第一紧固架130固定于安装支架100的左侧区域,其包括能够接合后壁部110的主体部111的朝前表面并固定于后壁部110的第一部分131;能够固定于底部120上的第二部分13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的第一竖板133。
优选地,第一紧固架130的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之间沿竖向形成有间隙G。间隙G被构造成使得第二部分132能够接合于底部120的底面,也即,该间隙应不小于上述安装支架100的底部120 的相应位置的厚度。
第一紧固架130的各个部分131、132可通过的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支架100的各相应位置处。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数处焊点E。
类似地,安装支架100可设置如图4所示的第二紧固架140。第二紧固架140固定在安装支架100的右侧区域,其包括能够接合后壁部110的右侧连接部114的朝前表面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其上的第一部分141,能够接合底部120的底面并固定于其上的第二部分14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的竖板143。
第二紧固架140的第二部分142优选地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支架100的底部120。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处焊点E。
参见图5,其示出了将第一紧固架130、第二紧固架140安装在安装支架100上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区A、第二加强区B、第三加强区C可视弯折部112、底部120、连接板115的延伸区域的长度情况,任意地设置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结构的替代结构作为可行的替代实施方式,并且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实施方式,它们同样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能够可拆装地固定于汽车的支撑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底部,所述底部支撑车用控制装置,并且沿车身横向水平延伸;
后壁部,所述后壁部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并且与所述底部垂直地向上延伸,所述后壁部包括沿车身横向向两侧延伸的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左侧的左侧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右侧的右侧连接部,
其中,所述后壁部的上部朝向主体部后侧弯折而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后壁部之间的过渡部分上形成有朝向后壁部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加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的靠近后壁部的部位形成有朝上凹陷且沿所述底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部的所述左侧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二者由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主体部凹陷的第三加强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远离所述后壁部的一端还设有朝上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被构造成能够限制并固定所述车用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车用控制装置借由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被配置成使得紧固件能够沿竖直方向下落至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纵向间距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最小间隙不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紧固架,所述第一紧固架包括能够接合所述后壁部的主体部的朝前表面并固定于所述后壁部的第一部分,能够固定于所述底部上的第二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竖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沿竖向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部分能够接合于所述底部的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紧固架,所述第二紧固架包括能够接合所述后壁部的所述右侧连接部的朝前表面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其上的第一部分,能够接合所述底部的底面并固定于其上的第二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竖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部沿纵向至少设有2个彼此隔离的第一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架被构造成能够焊接于所述后壁部和所述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架的第二部分被构造成能够焊接于所述底部。
CN201921936177.7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Active CN211493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6177.7U CN21149387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6177.7U CN21149387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3875U true CN211493875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6177.7U Active CN21149387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3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4102B2 (en) Structure of high-strength vehicle body member
EP1975042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020925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cab-over type vehicle
US6354654B2 (en) Vehicle frame reinforcement
KR20230006646A (ko) 차량용 견인 장치 및 차량
JPH08175425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20120126579A1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103635337B (zh) 吊架梁组件、车辆组件和控制车辆部件侵入乘客舱的方法
JP2001171560A (ja) 車両用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CN211493875U (zh) 一种适于车用控制装置的安装支架
JP2020199987A (ja) センサ搭載構造
CN213768423U (zh)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6106850U (zh) 载货车车桥推力杆装置
JP7272222B2 (ja) 電装部品支持構造
JP5185070B2 (ja) 荷掛け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CN210235101U (zh) 电动车的车体前部结构
US20030111868A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pickup trucks
JP417638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CN219651125U (zh) 一种汽车esc模块安装支架总成
JP2010095044A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CN219312570U (zh) 座椅安装支架和汽车
CN219544899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和车辆
JP2006297978A (ja)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構造
JP2007083948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マウント構造
CN210391323U (zh) 一种前壁板支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