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7082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7082U
CN211177082U CN201922132486.5U CN201922132486U CN211177082U CN 211177082 U CN211177082 U CN 211177082U CN 201922132486 U CN201922132486 U CN 201922132486U CN 211177082 U CN211177082 U CN 211177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louver
indoor unit
outle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24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长林
张爱川
丁鹏垒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324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7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7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7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道框、出风框及多个百叶。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框形成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适用于将自所述风道出风口通过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出。多个所述百叶沿上下向排布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多个所述百叶沿上下向可摆动,多个所述百叶具有摆动至其内叶缘朝上而其外叶缘朝下的导风状态,在所述导风状态下,位于最上方的百叶的内叶缘低于所述风道出口的上边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室内机,通常会在其壳体内安装有出风框,并在出风框内设置可摆动的百叶,利用该百叶摆动以将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向室内导出,实现对室内环境制冷或制热。然而,在制热模式下,百叶朝下摆动将大量的热风均导向室内的下层空间,这容易导致室内的中上层空间热风较少,进而出现较明显的气流温差层,导致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改善制热模式下气流分层的情况出现,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包括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道框、出风框及多个百叶。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框形成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适用于将自所述风道出风口通过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出。多个所述百叶沿上下向排布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多个所述百叶沿上下向可摆动,多个所述百叶具有摆动至其内叶缘朝上而其外叶缘朝下的导风状态,在所述导风状态下,位于最上方的百叶的内叶缘低于所述风道出口的上边缘。
可选地,所述风道出口的上边缘朝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延伸出有上导风件,所述上导风件的下表面自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朝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上导风件的下表面具有靠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的上导风边,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0mm。
可选地,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
可选地,在所述导风状态下,所述最上方的百叶和所述出风框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上百叶间隙;所述风道出口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百叶间隙对应。
可选地,在所述导风状态下,位于最下方的百叶的内叶缘低于所述风道出口的下边缘。
可选地,所述风道出口的下边缘朝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延伸出有下导风件,所述下导风件的上表面自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朝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下导风件的上表面具有靠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的下导风边,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0mm。
可选地,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
可选地,在所述导风状态下,所述最上方的百叶到所述空调室内机底面的距离不小于1.2m~1.7m。
可选地,所述出风框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出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限定多个所述百叶在其导风状态,位于最上方的百叶的内叶缘低于风道出口的上边缘,使得从风道出口的上边缘引导吹出的气流,可以从最上方的百叶上侧的上百叶间隙吹出,这部分气流能够被引导到室内的中上层空间(如距1.5m高度附近),也就是将部分热风释放到室内中上层空间,进而使得室内上下层空间获得气流量较为均匀,改善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出风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出风框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出风框和风道框装配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目前市场上常规出风框和风道框装配后气流流向的效果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出风框和风道框装配后气流流向的效果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室内机 142 风道出口
110 壳体 150 上导风件
111 底盘 160 下导风件
112 前壳 170 风门
113 后壳 210 出风框
114 面框 220 导风板
101 进风口 230 百叶
102 出风口 240 出风格栅
120 换热组件 201 第一通风口
130 风轮组件 202 第二通风口
140 风道框 203 旋转轴
141 风道入口 204 上百叶间隙
205 下百叶间隙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风道框140、出风框210及多个百叶230。其中,所述壳体110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风道框140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风道框140形成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具有风道入口141和风道出口142,所述风道入口141与所述进风口101对应。出风框210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适用于将自所述风道出风口102通过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102吹出。多个所述百叶230沿上下向排布安装于出风框210,多个所述百叶230沿上下向可摆动,多个所述百叶230具有摆动至其内叶缘朝上而其外叶缘朝下的导风状态,在所述导风状态下,位于最上方的百叶230a的内叶缘低于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为了与其他百叶区别,在此将“最上方的百叶”用符号“230a”进行标识)。
具体说来,壳体110的由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如图2所示),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具体在此,所述横截面的后端呈半圆形设置,而其前端逐渐向前缩小而呈半椭圆形设置,使得该横截面大致呈蛋形。这样可使得空调室内机100整体体积减少,减少其前端占用空间,使得整机小型化。
壳体110包括底盘111、前壳112、后壳113及面框114。其中,底盘111和前壳112及后壳113三者围合形成有空腔,面框114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前壳112固定于所述面框114上。风道框140安装于所述空腔内,风道框140用以形成送风风道。该送风风大具有风道入口141和风道出口142,风道入口141与壳体110的进风口101对应连通,风道出口142与出风框210对应连通,以通过该出风框210将风从壳体110的出风口102吹出。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风轮组件130和换热组件120;其中,风轮组件130安装于风道框140内,换热组件安装于风道框140和壳体110的进风口101之间。
请参阅图2,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风轮组件130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10内,经换热组件120换热后继续由风轮组件130驱动而从风道框140的风道入口141进入到送风风道中,接着从风道框140的风道出口142吹向出风框210,最后经出风框210向室内导出。在此过程中,出风框210起到将气流聚集挤压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将大量的气流引导吹向用户所需的送风的区域。
鉴于壳体110的出风口102呈长条状沿上下向延伸,故也将出风框210呈长条状设置,以对应所述出风口102。出风框210可与壳体110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在此,出风框210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如图3中L0所示),出风框210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10内。出风框210的旋转轴线也沿上下向延伸延伸。出风框210的旋转轴线为虚拟轴线,用于描述出风框210的旋转中心,即出风框210可环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具体在此,出风框21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凸设有沿旋转轴203,旋转轴203的延伸方向对应所述旋转轴线。出风框210可通过旋转轴203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110内。通过驱动出风框210旋转,还可调节出风框210的送风方向,例如向左送风、向右送风或向前送风等。
除了通过出风框210旋转调节送风方向之外,还可以通过出风框210内的多个百叶230上下摆动,来实现将出风气流向上导出或向下导出。具体说来,多个所述百叶230具有摆动至其内叶缘朝上而其外叶缘朝下的导风状态,在该所述导风状态下,多个百叶230可将出风气流向下导出,从而实现向室内的上下层空间导风;此导风状态适用于制热模式,以将密度较小易向上漂浮的热气流引导吹向室内的下层空间,实现暖足效果。
在上述导风状态下,多个所述百叶230中,位于最上方的百叶230a和出风框210的顶部之间形成有上百叶间隙204。如果最上方的百叶230a的内叶缘所在位置,高于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所在位置,则从该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吹出的气流会被该最上方的百叶230a遮挡(如图8所示),使得气流只能从该最上方的百叶230a下侧通过,进而大量的出风气流均被引导到室内的下层空间,室内中上层空间获得气流较少,送风不均匀。
故基于此,将位于最上方的百叶230a的内叶缘所在位置低于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所在位置设置,使得从该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吹出的气流不会被该最上方的百叶230a遮挡,因此,部分气流可以从该最上方的百叶230a上侧通过(即如图9所示,部分气流F1从上百叶间隙204通过),而能够被引导到室内的中上层空间(如距1.5m高度附近),相当于将部分热风释放到室内中上层空间,进而使得室内上下层空间获得气流量较为均匀,改善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度。
在上述导风状态下,鉴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和出风框210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上百叶间隙204,故还可以将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与上百叶间隙204对应。可以理解为,上百叶间隙204与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基本处于相同水平高度位置,这样可以使得从从该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吹出的气流直接向外流入到该上百叶间隙204中,进而从该上百叶间隙204吹出是室内的中上层空间。
考虑到用户的活动空间通常在距离地面1.5m范围左右,故为了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在此可限定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到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底面的距离不小于1.2m~1.7m,例如但不局限于1.2m、1.3m、1.5m、1.6m等,从而确保从上百叶间隙204吹出的风可以到达1.5m范围左右,改善该区域空间的送风均匀度,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性能。
当然,多个所述百叶230还可以具有摆动至其内叶缘朝下而其外叶缘朝上的工作状态,在该工作状态下,多个百叶230可将出风气流向上导出,从而实现向室内中上层空间导风;此第二状态适用于制冷模式,以将密度较大温度较低的冷气流引导吹向室内的上层空间,使得冷气流自上向下逐渐沉降,避免直吹用户。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不工作时,则可以将多个百叶230摆动至首尾依次对应拼接而将出风框210关闭,此时多个百叶230则处于闭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限定多个所述百叶230在其导风状态,位于最上方的百叶230a的内叶缘低于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使得从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引导吹出的气流,可以从最上方的百叶230a上侧的上百叶间隙204吹出,这部分气流能够被引导到室内的中上层空间(如距1.5m高度附近),也就是将部分热风释放到室内中上层空间,进而使得室内上下层空间获得气流量较为均匀,改善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度。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出风框210的结构,并没有具体限定。在此,出风框210具有位于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两侧的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连通。出风框210的百叶230可以对应第一通风口201设置,也可以对应第二通风口202设置。在此,多个百叶230对应第二通风口202设置。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导风板220,多个导风板220对应第一通风口201设置,多个导风板220沿出风框210的宽度方向可摆动。
因此,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驱动出风框210旋转180°,可以将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的位置对调,从而实现出风框210出风口102的切换,改变送风模式,如导风板送风或百叶送风。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出风框210内安装出风格栅240(如图4所示),出风格栅240与第一通风口201对应,以替代导风板220。
请参阅图5和图6,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了方便风道框140将出风气流顺利导入到上百叶间隙204中,可选地,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朝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延伸出有上导风件150,上导风件150的下表面自风道出口142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朝下倾斜。从风道出口142的上边缘吹出的上层气流,将顺沿沿上导风件150的下表面附壁流动,然后顺沿其倾斜方向导入到上百叶间隙204中,减小流动阻力。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上导风件150的下表面具有靠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的上导风边,显然,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高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所在位置。为便于解释,在此假定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为△H1
理论上说来,如果△H1越大,上导风件150导出的气流更容易进入上百叶间隙204;但相应地,上导风件150的上导风边与出风框210的上端部高度差就越小,从而上导风件150导出的气流容易被出风框210的上端部阻挡,不利于向外送风。而如果△H1越小,则上导风件150导出的气流容易被该最上方的百叶230a叶面阻拦而从该百叶230的下侧导出,难以进入到上百叶间隙204中。
因此,上导风件150的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所在位置的高度差应当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经研究得出,当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0mm(即1mm≤△H1≤20mm)时,从上导风件150导出的气流可以顺利进入到上百叶间隙204中,不易被出风框210的上端部或该最上方的百叶230a阻拦。至于△H1的具体取值,可以是但不限于:5mm、10mm、12mm、15mm、18mm、20mm等。
可选地,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230a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即5mm≤△H1≤10mm。在此范围内,从上导风件150导出的气流在流向上百叶间隙204的过程中,略有向上漂浮,当达到上百叶间隙204时,可以附壁到通风间隙的顶壁,而后沿该通风间隙的顶壁附壁向外导出。当气流与该通风间隙的顶壁分离后,仍然保持有向前吹动的惯性,从而可以保持在室内1.5m范围处一段较长的时间,大大提高舒适性。
请参阅图5和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了与其他百叶区别,在此将“最下方的百叶”用符号“230b”进行标识。位于最下方的百叶230b和出风框210的下端部之间还形成有下百叶间隙205。理论上说来,从风道出口142的下边缘引导出的气流可以从该下百叶间隙205通过吹出。但实际情况是,下百叶间隙205处在较低位置,内外压力差较大,从风道出口142的下边缘引导出的气流流向该下百叶间隙205时,在内外压力差下不能从该下百叶间隙205通过,而是向内回流涡旋并形成涡流(如图8中F2所示)。该涡流的产生会产生较大的涡流噪音,且影响送风量,
请参阅图5、图7及图9,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此限定在所述导风状态下,位于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内叶缘所在位置低于风道出口142的下边缘所在位置。这样可以使得从风道出口142的下边缘导出的气流,直接从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上侧通过,并经该最下方百叶230的上叶面引到吹出(如图9中F3所示),从而使得气流不易进入到该下百叶间隙205中,进而避免在该位置产生涡流,减少涡流噪音噪音的产生,确保气流大量导出,保证送风量。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将从风道出口142的下边缘导出的气流顺利引到到该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上叶面,可选地,风道出口142的下边缘朝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延伸出有下导风件160,下导风件160的上表面自风道出口142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朝下倾斜。从风道出口142的下边缘吹出的下层气流,将顺沿沿下导风件160的上表面附壁流动,然后顺沿其倾斜方向导入到该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上叶面上,减小流动阻力。
请继续参阅图5、图7及图9,在一实施例中,下导风件160的下表面具有靠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下导风边,显然,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高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所在位置。为便于解释,在此假定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为△H2
理论上说来,如果△H2越大,下导风件160导出的气流更容易导入到该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上叶面;但相应地,上导风件150的上导风边所处位置越高,所导出的气流不易到达近地面。而如果△H2越小,则上导风件150导出的气流容易被该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下叶面阻拦,进而进入到下百叶间隙205形成有涡流。
因此,下导风件160的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所在位置的高度差应当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经研究得出,当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0mm(即1mm≤△H2≤20mm)时,从下导风件160导出的气流可以顺利达到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上叶面,不易进入到该下百叶间隙205中。至于△H2的具体取值,可以是但不限于:5mm、10mm、12mm、15mm、18mm、20mm等
可选地,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230b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即5mm≤△H2≤10mm。在此范围内,从下导风件160导出的气流在流向最下方的百叶230b的上叶面时,热气流略有向上漂浮,从而被夹持最下方的百叶230b与上一百叶230之间吹出,从而有效将该热气流引导吹到近地面位置,实现热风暖足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100,所述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道框,所述风道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形成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适用于将自所述风道出口通过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出;以及
多个百叶,多个所述百叶沿上下向排布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多个所述百叶沿上下向可摆动,多个所述百叶具有摆动至其内叶缘朝上而其外叶缘朝下的导风状态,在所述导风状态下,位于最上方的百叶的内叶缘低于所述风道出口的上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口的上边缘朝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延伸出有上导风件,所述上导风件的下表面自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朝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件的下表面具有靠近所述最上方的百叶的上导风边,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上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状态下,所述最上方的百叶和所述出风框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上百叶间隙;所述风道出口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百叶间隙对应。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状态下,位于最下方的百叶的内叶缘低于所述风道出口的下边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口的下边缘朝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延伸出有下导风件,所述下导风件的上表面自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朝下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件的上表面具有靠近所述最下方的百叶的下导风边,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0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边所在位置与所述最下方的百叶所在位置的高度差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状态下,所述最上方的百叶到所述空调室内机底面的距离不小于1.2m~1.7m。
11.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出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CN201922132486.5U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177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2486.5U CN211177082U (zh)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2486.5U CN211177082U (zh)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7082U true CN211177082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2486.5U Active CN211177082U (zh)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7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2366B (zh)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9974089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068050B (zh) 用于柜式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柜式空调器
CN107314453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388383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57529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JP360900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117711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0194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78103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
CN210014537U (zh)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CN21117708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48461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56336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019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241759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17903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4760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88677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CN207334907U (zh) 空调柜机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944510U (zh) 空调柜机
CN112963902A (zh) 空调器
CN207179831U (zh) 层流送风空调器与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