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1367U -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1367U
CN211041367U CN201922138004.7U CN201922138004U CN211041367U CN 211041367 U CN211041367 U CN 211041367U CN 201922138004 U CN201922138004 U CN 201922138004U CN 211041367 U CN211041367 U CN 211041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air conditioning
pipe
ai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80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森
王庆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380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1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1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1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包括空调箱、循环水泵和排风扇,所述空调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污浊空气进入口,且空调箱的上方螺栓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方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且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空调箱的内部,所述空调箱的内侧粘接连接有第一冷凝管,且第一冷凝管的右上方固定安装有连接管。该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并且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卡合到空调箱内,便于对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进行拆装,方便对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进行清理和更换,提高装置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是现代社会家庭中最为常见的家用电器,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性,随着空调性能的逐步提高,市场上的空调在使用时已经逐步具有节能减排、恒温低湿等性能,更加适用于人们使用,空调在使用时涉及到空气的流通,室内污浊的空气会进入到空调箱内,空调箱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过滤后排到外界。
但是,现有的空调箱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不能对空气过滤板进行灵活方便的拆装清洗,杂质累积在过滤板上影响后期过滤板的使用,且不能对空气进行冷却之后再进行排放,热空气进行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加大温室效应。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空调箱不能对空气过滤板进行灵活方便的拆装清洗,且不能对空气进行冷却之后再进行排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包括空调箱、循环水泵和排风扇,所述空调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污浊空气进入口,且空调箱的上方螺栓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方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且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空调箱的内部,所述空调箱的内侧粘接连接有第一冷凝管,且第一冷凝管的右上方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管,且第二冷凝管的下侧通过出水管与冷凝水箱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进水管和输水管分别与第一冷凝管和冷凝水箱连接,所述排风扇固定安装在空调箱的右侧,且空调箱的右方贯穿有排放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为活性炭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一过滤板关于连接杆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第二过滤板与第一过滤板的主剖面和侧剖面均为“T”形结构,并且第二过滤板和第一过滤板与空调箱均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凝管的侧剖面呈“S”形结构,且第一冷凝管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冷凝管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凝管的侧剖面为“S”形结构,且第二冷凝管与第一冷凝管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排放管竖直贯穿空调箱与冷凝水箱相互连通,且冷凝水箱内侧面的最高点高于排放管的最低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1)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并且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卡合到空调箱内,便于对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进行拆装,方便对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进行清理和更换,提高装置实用性;
(2)设置有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控制冷凝水在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内循环流动,对空气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并过滤净化的空气排放到外界,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冷凝管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调箱;2、污浊空气进入口;3、第一过滤板;4、第二过滤板;5、安装槽;6、连接杆;7、第一冷凝管;8、连接管;9、第二冷凝管; 10、进水管;11、循环水泵;12、出水管;13、冷凝水箱;14、排放管;15、排风扇;16、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包括空调箱1、污浊空气进入口2、第一过滤板3、第二过滤板4、安装槽5、连接杆6、第一冷凝管7、连接管8、第二冷凝管9、进水管10、循环水泵11、出水管12、冷凝水箱13、排放管14、排风扇15和输水管16,空调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污浊空气进入口2,且空调箱1的上方螺栓固定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下方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且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安装槽5,安装槽5开设在空调箱1的内部,空调箱1的内侧粘接连接有第一冷凝管7,且第一冷凝管7的右上方固定安装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管9,且第二冷凝管9的下侧通过出水管12与冷凝水箱13连接,循环水泵 11通过进水管10和输水管16分别与第一冷凝管7和冷凝水箱13连接,排风扇15固定安装在空调箱1的右侧,且空调箱1的右方贯穿有排放管14。
本例中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均为活性炭材质,可对污浊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第二过滤板4与第一过滤板3关于连接杆6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第二过滤板4与第一过滤板3的主剖面和侧剖面均为“T”形结构,并且第二过滤板4和第一过滤板3与空调箱1均紧密贴合,此设计便于对第二过滤板4 和第一过滤板3进行拆卸清理;
第一冷凝管7的侧剖面呈“S”形结构,且第一冷凝管7通过连接管8与
第二冷凝管9相互连通,便于冷凝水在第一冷凝管7和第二冷凝管9内流动;
第二冷凝管9的侧剖面为“S”形结构,且第二冷凝管9与第一冷凝管7 相互平行设置,可对空气进行冷却处理;
排放管14竖直贯穿空调箱1与冷凝水箱13相互连通,且冷凝水箱13内侧面的最高点高于排放管14的最低点,可对空调内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利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时,首先,使用者先将图4所示的整个装置安装到工作区域内,并将空调冷凝水排放管14如图1 所示贯穿空调箱1与冷凝水箱13连接,接着便可对整个装置进行使用;
空调在使用时,产生的冷凝水从排放管14输送到冷凝水箱13内进行收集,便于对冷凝水进行循环使用,而室内的污浊空气从污浊空气进入口2进入到空调箱1内,先经过活性炭材质的第一过滤板3,通过第一过滤板3对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同时将循环水泵11和排风扇15外接电源,结合图2所示,循环水泵11通过输水管16与冷凝水箱13连通,使得循环水泵11可将冷凝水箱13内的冷凝水输送到进水管10,接着进入到第一冷凝管7,第一冷凝管 7通过连接管8与第二冷凝管9连通,故可将冷凝水充斥到第一冷凝管7和第二冷凝管9中,因第二冷凝管9通过出水管12与冷凝水箱13连通,故可将使用之后的冷凝水收集到冷凝水箱13内再次进行循环使用,通过此方式,实现冷凝水在第一冷凝管7和第二冷凝管9内的循环流动,在初步过滤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冷凝管7和第二冷凝管9时,可对空气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空气继续向右流动,经过活性炭材质的第二过滤板4时,再次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使得净化并降温之后的空气从排风扇15处排出到空气中,完成空气的排放,需要对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进行拆卸清洗时,便可将固定连接杆6的螺栓拆卸下来,上拉连接杆6,将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拉出空调箱1,方便的对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进行清洗,清洗维护完毕之后,便可将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卡到对应位置的安装槽5内,并使用螺栓将连接杆6锁定,便可方便的对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进行使用,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包括空调箱(1)、循环水泵(11)和排风扇(15),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污浊空气进入口(2),且空调箱(1)的上方螺栓固定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下方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且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的外侧均贴合设置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开设在空调箱(1)的内部,所述空调箱(1)的内侧粘接连接有第一冷凝管(7),且第一冷凝管(7)的右上方固定安装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管(9),且第二冷凝管(9)的下侧通过出水管(12)与冷凝水箱(13)连接,所述循环水泵(11)通过进水管(10)和输水管(16)分别与第一冷凝管(7)和冷凝水箱(13)连接,所述排风扇(15)固定安装在空调箱(1)的右侧,且空调箱(1)的右方贯穿有排放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过滤板(3)和第二过滤板(4)均为活性炭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板(4)与第一过滤板(3)关于连接杆(6)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第二过滤板(4)与第一过滤板(3)的主剖面和侧剖面均为“T”形结构,并且第二过滤板(4)和第一过滤板(3)与空调箱(1)均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管(7)的侧剖面呈“S”形结构,且第一冷凝管(7)通过连接管(8)与第二冷凝管(9)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管(9)的侧剖面为“S”形结构,且第二冷凝管(9)与第一冷凝管(7)相互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14)竖直贯穿空调箱(1)与冷凝水箱(13)相互连通,且冷凝水箱(13)内侧面的最高点高于排放管(14)的最低点。
CN201922138004.7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Active CN211041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8004.7U CN211041367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8004.7U CN211041367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1367U true CN211041367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5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8004.7U Active CN211041367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1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5700A (zh) * 2020-12-15 2021-05-07 瞿松华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有害颗粒物处理用净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5700A (zh) * 2020-12-15 2021-05-07 瞿松华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有害颗粒物处理用净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3419Y (zh) 配置离心风机的空调扇
CN107246664A (zh) 一种全热除霾新风一体机
CN109631208A (zh) 一种模块化空气处理装置
CN111594957A (zh) 一种具有水幕除尘功能的空调设备
CN211041367U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恒温低湿空调装置
CN104791921B (zh) 一种新风机
CN205747362U (zh) 带ifd净化模块的全热交换器
CN213066391U (zh) 一种暖通进气用水淋净化降温装置
CN206669890U (zh) 一种热泵式热回收新风净化除湿一体机
CN104654454B (zh) 一种除霾空调
CN205878395U (zh) 一种多回风口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05579801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机
CN209228144U (zh) 一种可加湿降温的厂房结构
CN203615550U (zh) 回收排风能量的地铁专用蒸发制冷空调机组
CN217004734U (zh) 一种洁净室节能工程***
CN215002047U (zh) 一种手术室新风净化***
CN206973722U (zh) 一种具有空气洗涤功能的新风***
CN206361875U (zh) 一种新风换气机
CN206338882U (zh) 一种无初效过滤段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4370676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通风降温的屋顶新风装置
CN210197661U (zh) 一种用于空调机组的水洗过滤器
CN207179835U (zh) 一种全热除霾新风一体机
CN210434267U (zh) 一种蒸煮车间用的去雾除湿装置
CN211204275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加湿装置
CN20717989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空气净化降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