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4234U -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4234U
CN210404234U CN201921723551.5U CN201921723551U CN210404234U CN 210404234 U CN210404234 U CN 210404234U CN 201921723551 U CN201921723551 U CN 201921723551U CN 210404234 U CN210404234 U CN 210404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electromagnetic structure
power supply
aviation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35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涛
张有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235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4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4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4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涉及航空插头技术领域。该航空插头的一端用于连接供电设备,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插座,航空插头包括插头主体、电磁结构和控制电路。插头主体用于与插座插接。电磁结构设置于插头主体内部。控制电路与电磁结构和供电设备均电连接,以在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时导通,进而控制电磁结构通电并吸附于插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设备,其采用了上述的航空插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能够保证航空插头在传输电力时与插座的连接稳定性,并能避免在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航空插头进行通断操作。

Description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插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的航空插头是一种很常见的电力、通信相关的接插件,航空插头都是通过带螺纹或者带卡槽的机械结构来保证机械连接的。
现有的航空插头均采用纯机械锁紧结构,然后纯机械锁紧结构允许用户在带电情况下通断航空插头,带电通断航空插头会导致插头尖端打火,影响设备安全。并且,采用纯机械锁紧结构的航空插头为了插拔省力、一般都会留有空隙,在震动强烈的工况下,航空插头的插针和插座会同步震动,导致插针和插座磨损,接触电阻变大,最终可能导致烧毁航空插头,也极大地增大了航空插头的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航空插头,其能够保证航空插头在传输电力时与插座的连接稳定性,并能避免在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航空插头进行通断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无人设备,其能够保证航空插头在传输电力时与插座的连接稳定性,并能避免在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航空插头进行通断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航空插头,所述航空插头的一端用于连接供电设备,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插座,所述航空插头包括插头主体、电磁结构和控制电路。
所述插头主体用于与所述插座插接。
所述电磁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主体内部。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磁结构和所述供电设备均电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时导通,进而控制所述电磁结构通电并吸附于所述插座。
可选择地,所述插头主体包括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通信连接的通信线,所述通信线用于传输所述通信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和开关管,所述控制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通信线,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通信信号并依据所述通信信号导通所述开关管。
可选择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以接收所述通信信号并依据所述通信信号导通。
可选择地,所述插头主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的正极电源线和负极电源线。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电源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电源线,所述电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线。
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用于依据所述通信信号导通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可选择地,所述插头主体包括外壳和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用于与所述插座插接。
所述外壳内设置于插接腔,所述插接端子和所述电磁结构均设置于所述插接腔内部,并且所述电磁结构连接于所述插接端子的外侧。
可选择地,所述电磁结构包括固定件和磁力线圈。
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插接端子,并且所述固定件外侧开设有安装槽。
所述磁力线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部,并且所述磁力线圈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安装槽弯曲设置,并且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共同形成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插接端子的顶部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插接端子顶部的侧面。
可选择地,所述电磁结构套设于所述插接端子底部,所述插接端子的外周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插接端子的顶部设置,并且所述电磁结构抵持于所述限位部底部。
一种无人设备,包括航空插头。所述航空插头的一端用于连接供电设备,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插座,所述航空插头包括插头主体、电磁结构和控制电路。
所述插头主体用于与所述插座插接。
所述电磁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主体内部。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磁结构和所述供电设备均电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时导通,进而控制所述电磁结构通电并吸附于所述插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航空插头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插头能通过插头主体与插座插接,并且当供电设备向插座传输通信信号时,连接电磁结构的控制电路能接收通信信号并依据通信信号导通控制电路,以使得电磁结构通电并吸附于插座,便能实现通过电磁结构锁紧插头主体和插座的目的,能避免插头主体和插座之间虚接或者插头虚位的情况,保证插头主体和插座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有效地避免航空插头因为震动导致插头主体磨损增加电阻甚至烧毁的情况,同时能避免在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航空插头进行通断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设备,该无人设备采用了上述的航空插头,并且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航空插头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航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插接端子和电磁结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航空插头;100-插头主体;110-外壳;111-插接腔;120-插接端子;121-限位部;200-电磁结构;210-固定件;211-安装槽;220-磁力线圈;221-铁芯;222-导线;230-通信线;241-正极电源线;242-负极电源线;300-控制电路;310-开关管;311-控制极;312-第一电极;313-第二电极;320-控制模块;331-第一导线;332-第二导线;340-限流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人设备(图未示),该无人设备可以是无人机、无人车或者航空设备等。其中,该无人设备采用了航空插头10,并且该航空插头10能实现保证航空插头10在传输电力时与插座的连接稳定性,并能避免在供电设备(图未示)和插座(图未示)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航空插头10进行通断操作的目的,进而使得该无人设备实现保证航空插头10在传输电力时与插座的连接稳定性,并能避免在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航空插头10进行通断操作的目的。
无人设备包括航空插头10、供电设备和插座,其中,航空插头10的一端连接于供电设备,并且航空插头10的另一端能用于与插座选择性地插接或者相互脱离,当航空插头10插接于插座上时,供电设备能通过航空插头10向插座传递电力并同时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以使得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建立通信。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航空插头10包括插头主体100、电磁结构200和控制电路300。其中,插头主体100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供电设备,另一端用于选择性地插接于插座。电磁结构200连接于插头主体100并位于插头主体100的内部,控制电路300则与电磁结构200和供电设备均电连接。当插头主体100插接于插座,并且供电设备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时,控制电路300同样能接收供电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并在接收到通信信号之后导通,以使得电磁结构200通电并吸附于插座。此时,便能通过电磁结构200和插座之间的磁力吸附作用保证插头主体100和插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能通过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座实现锁紧插头主体100和插座的连接关系,并避免插头主体100虚位或者虚接的情况,同时能有效地避免插头主体100震动导致磨损增加接触电阻设置烧毁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将控制电路300导通的条件设置为控制电路300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即能保证供电设置在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时电磁结构200能通电并吸附于插座,能避免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在进行通信时对插头主体100的通断操作,进而保证了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通信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插头主体100包括用于供电设备通信连接的通信线230,通信线230用于传输通信信号。另外,控制电路300包括控制模块320和开关管310,控制模块320的一端连接于开关管310,另一端连接于通信线230,控制模块320用于接收通信信号并依据通信信号导通开关管310。其中,能通过导通开关管310的方式实现控制电路300的导通,进而使得控制电路300能将电流导向至电磁结构200,便能使得电磁结构200得电并吸附于插座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头主体100插接于插座,并且供电设备与插座之间建立通信时,此时,供电设备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同时,供电设备发送通信信号至控制模块320,控制模块320依据通信信号导通开关管310,进而使得开关管310导通,并实现控制电路300导通,电磁结构200通电并产生电磁力吸附于插座。即,当供电设备在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的同时,供电设备便能向控制模块320发送通信信号,此时能保证电磁结构200能产生电磁力吸附于插座,避免供电设备在和插座之间建立通信的同时操作者对插头主体100和插座进行通断的操作,保证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通信的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控制电路300可以包括开关管310,并且开关管310用于与供电设备连接以接收通信信号并依据通信信号导通。即,航空插头10的一端连接于供电设备时,此时插头主体100和开关管310均连接于供电设备。当插头主体100插接于插座,供电设备与插座之间建立通信时,此时供电设备同时向插座和开关管310发送通信信号,开关管310则依据通信信号导通,进而使得控制电路300导通,实现电磁结构200通电产生电磁力吸附于插座的目的。此时,当供电设备在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的同时,供电设备便能向开关管310发送通信信号,此时能保证电磁结构200能产生电磁力吸附于插座,避免供电设备在和插座之间建立通信的同时操作者对插头主体100和插座进行通断的操作,保证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通信的稳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插头主体100还包括用于与供电设备电连接的正极电源线241和负极电源线242。并且,控制电路300还包括第一导线331和第二导线332。第一导线331的一端连接于正极电源线241,另一端连接于开关管310的第一电极312。第二导线332的一端连接于负极电源线242,电磁结构200的一端连接于开关管310的第二电极3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导线332。另外,开关管310的控制极311用于依据供电设备发出的通信信号导通第一电极312和第二电极31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管310的控制极311连接于控制模块320,以便于控制模块320依据通信信号导通或者关闭开关管310。
在本实施例中,当插头主体100插接于插座中,并且供电设备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时,供电设备从通信线230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此时在控制电路300中,控制模块320从通信线230中接收到通信信号并依据该通信信号导通开关管310。在开关管310导通之后,正极电源线241中的电流从第一导线331经过开关管310传递至电磁结构200,并从第二导线332传递至负极电源线242,便能使得电磁结构200通电并吸附于插座,实现锁紧插头主体100和插座的目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插头主体100插接于插座中,并且供电设备向插座发送通信信号时,供电设备能直接向开关管310的控制极311发送通信信号,开关管310并依据通信信号导通。在开关管310导通之后,正极电源线241中的电流从第一导线331经过开关管310传递至电磁结构200,并从第二导线332传递至负极电源线242,便能使得电磁结构200通电并吸附于插座,实现锁紧插头主体100和插座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管310采用三极管设置,即控制极311为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极312为开关管310的集电极,第二电极313为开关管310的发射极。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管310也可以是MOS管,即,控制极311为MOS管的栅极,第一电极312和第二电极313分别对应MOS管的源极和漏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00上还设置有限流电阻340,限流电阻340与电磁结构200串联,进而能通过限流电阻340限制控制电路300通过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造成开关管310的损坏。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限流电阻340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控制电路300上设置开关管310,并且开关管310依据供电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导通,进而使得控制电路300导通实现电磁结构200通电产生电磁力吸附于插座的目的。能在供电设备在和插座建立通信时,保证插头主体100和插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能避免供电设备在和插座之间建立通信的同时操作者对插头主体100和插座进行通断的操作。同时能保证插头主体100和插座之间出现虚位或者虚接的情况,能有效地避免插头主体100因为震动导致插头主体100磨损增加接触电阻甚至烧毁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1、图4、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插头主体100包括外壳110和插接端子120。其中,插接端子120用于与插座插接。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线230、正极电源线241和负极电源线242均与插接端子120电连接,以使得插接端子120插接于插座时,能实现通信线230、正极电源线241和负极电源线242均与插座电连接,进而能使得供电设备向插座提供电能并与插座建立通信。外壳110内设置有插接腔111,插接端子120和电磁结构200均设置于插接腔111内部,并且电磁结构200连接于插接端子120外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座上设置有适配于插接端子120的插接部(图未示),插接端子120插接于插接部时,插接部伸入至插接腔111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插接端子120内部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多个接线端分别与正极电源线241、负极电源线242和通信线230相对应电连接,例如,一个接线端与正极电源线241电连接,一个接线端和负极电源线242电连接,一个接线端与通信线230电连接。
当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建立通信之后,电磁结构200通电并吸附于插接部,以实现电磁结构200和插座之间的磁力吸附,并通过电磁结构200和插接端子120的连接关系实现插头主体100和插座的锁紧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插接端子120插接于插接部时,插接部与电磁结构200相接触,进而使得电磁结构200通电并产生吸附力时能直接吸附于插接部,避免插接部在收到吸附力时对电磁结构200造成冲撞或者对插接端子120造成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插接腔111为呈圆柱形的凹槽,并且插接腔111具有相对设置的底壁和腔口。插接端子120自插接腔111的底壁延伸而出并延伸至腔口处。插接端子120的外周壁与插接腔111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安装电磁结构200,并还用于容置插接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结构200套设于插接端子120的底部,即电磁结构200靠近插接腔111的底壁设置,以避免电磁结构200影响插接部伸入至插接腔111内部。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5,插接端子120的外周凸设有限位部121,并且限位部121靠近插接端子120的顶部设置,电磁结构200抵持于限位部121的底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21的底部指代的是限位部121靠近插接腔111底壁的一侧。通过限位部121的底部抵持于电磁结构200,能避免电磁结构200脱离插接端子120并脱出插接腔1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结构200卡持于底壁和限位部121之间,以保证电磁结构200的稳定性,进而能保证电磁结构200能稳定地吸附于插接部,提高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接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1为多个,并且多个限位部121沿外接端子的外圆周等间距设置,进而能通过多个限位部121向电磁结构200提供稳定充分的限位作用,保证电磁结构200套设于插接端子120底部的稳定性,同时也能保证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接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1为平行于插接端子120轴线延伸的凸块,即限位部121形成长条形,并且限位部121的一端抵持于电磁结构200,能提高限位部121的强度,并且降低限位部121的加工难度。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12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限位部121为围绕于插接端子120设置的环形凸起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长条形的限位部121,还可以用于插接部的插接导向,以向插接部提供导向作用,能保证插接部精准地插接于插接端子120。
可选地,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电磁体包括固定件210和磁力线圈220。其中,固定件210连接于插接端子120,并且固定件210外侧开设有安装槽2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10呈环形,并且固定件210套设于插接端子120。并且多个限位部121的底部抵持于固定件210。磁力线圈220安装于安装槽211内部,并且磁力线圈220与控制电路300电连接。当控制电路300导通时,磁力线圈220通电并产生磁力,进而能使得整个电磁结构200产生磁力并吸附于插接部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1弯曲设置,并且安装槽211的两端共同形成开口,开口朝向插接端子120顶部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1沿曲线路径延伸,并且该路径的两个端部共同形成开口,开口朝向插接腔111的腔口设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1形成U形,并且U形安装槽211的开口朝向插接腔111的腔口设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磁力线圈220包括铁芯221和导线222,铁芯221沿安装槽211设置,进而使得铁芯221同样形成U形。导线222则沿螺旋路径缠绕于铁芯221上,进而能共同形成呈U型的磁力线圈2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铁芯221采用U形设置,使得U形铁芯221的开口处的磁力作用力最大,进而能提高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接部的作用力,以保证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接部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当磁力线圈220通电时,此时磁力线圈220产生磁力并吸附于插接部,并且同时磁力线圈220能压持于安装槽211的侧壁,进而能使得固定件210整体抵持于插接部,能进一步提高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接部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1的两端均贯穿固定件210靠近插接端子120顶部的侧面。即,固定件210具有朝向插接腔111的腔口的环形端面,安装槽211开设于固定件210外周的侧面,并且安装槽211的两个端部均贯穿环形端面,进而能使得磁力线圈220形成的U形的开口处能靠近插接部,即将产生电磁力最大的地方靠近插接部设置,进一步提高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接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10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安装槽211,多个安装槽211等间距的设置于固定件210的外侧,并且多个安装槽211沿固定件210的圆周方向设置。进而能通过设置于多个安装擦内部的多个磁力线圈220向插接部提供充分并且均匀的吸附力,进一步保证电磁结构200吸附于插接部的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磁结构20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电磁结构200包括多个固定件210和多个磁力线圈220,多个固定件210沿插接端子120的圆周方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插接端子120的外周,并且每个固定件210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11,并且每个安装槽211内部均设置有磁力线圈220,进而能通过多个固定件210在多个磁力线圈220分别吸附在插接部上实现向插接端子120和插接部提供稳定的锁紧作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航空插头10能通过插头主体100与插座插接,并且当供电设备向插座传输通信信号时,连接电磁结构200的控制电路300能接收通信信号并依据通信信号导通控制电路300,以使得电磁结构200通电并吸附于插座,便能实现通过电磁结构200锁紧插头主体100和插座的目的,能避免插头主体100和插座之间虚接或者插头虚位的情况,保证插头主体100和插座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能有效地避免航空插头10因为震动导致插头主体100磨损增加电阻甚至烧毁的情况,同时能避免在供电设备和插座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航空插头10进行通断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航空插头,所述航空插头的一端用于连接供电设备,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插头包括插头主体、电磁结构和控制电路;
所述插头主体用于与所述插座插接;
所述电磁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头主体内部;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磁结构和所述供电设备均电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时导通,进而控制所述电磁结构通电并吸附于所述插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包括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通信连接的通信线,所述通信线用于传输所述通信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和开关管,所述控制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通信线,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通信信号并依据所述通信信号导通所述开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以接收所述通信信号并依据所述通信信号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的正极电源线和负极电源线;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电源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电源线,所述电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线;
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用于依据所述通信信号导通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包括外壳和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用于与所述插座插接;
所述外壳内设置于插接腔,所述插接端子和所述电磁结构均设置于所述插接腔内部,并且所述电磁结构连接于所述插接端子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包括固定件和磁力线圈;
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插接端子,并且所述固定件外侧开设有安装槽;
所述磁力线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部,并且所述磁力线圈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弯曲设置,并且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共同形成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插接端子的顶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插接端子顶部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套设于所述插接端子底部,所述插接端子的外周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插接端子的顶部设置,并且所述电磁结构抵持于所述限位部底部。
10.一种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航空插头。
CN201921723551.5U 2019-10-14 2019-10-14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Active CN210404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3551.5U CN210404234U (zh) 2019-10-14 2019-10-14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3551.5U CN210404234U (zh) 2019-10-14 2019-10-14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4234U true CN21040423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3551.5U Active CN210404234U (zh) 2019-10-14 2019-10-14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4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3276B2 (en) Safety connector for household table-top electrical appliances
US20190036254A1 (en) Plug connector part having a cooled contact element
KR200473045Y1 (ko) 이중접점스위치 및 이중접점스위치를 갖는 마그네틱 커넥터
KR102010288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충전장치
CN102769227A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快速连接装置
JP6780082B2 (ja) 第1のコネクタ、第2の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WO201110006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interlock circuit
CN104071020A (zh) 供电控制装置
JP5863198B2 (ja) 車両内において車両用電力を供給又は伝送するための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6525272A (ja) 改ざん防止読取手段を有する電気プラグを備える電気器具およびそのような電気器具を備える電気アセンブリ
CN109818213A (zh) 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装置
EP2538501B1 (en) Connector
CN210404234U (zh)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CN114207950B (zh) 电插塞式连接器
CN101820110B (zh) 线缆连接器
CN105745795B (zh) 用于继电器***的继电器连接器组件
CN218215769U (zh) 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装置
KR101688333B1 (ko) 복합 커넥터 장치
KR101634802B1 (ko) 복합 커넥터 장치
CN217062606U (zh) 一种接电组件
US10063017B2 (en) Connector
KR101657036B1 (ko) 복합 커넥터 장치
CA2260617A1 (en) Suspensio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over-travel male contact members
CN219371585U (zh) 一种插拔机构及处理***
KR101681825B1 (ko) 전력 전달 및 차단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A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