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1008U - 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51008U CN209351008U CN201821517769.0U CN201821517769U CN209351008U CN 209351008 U CN209351008 U CN 209351008U CN 201821517769 U CN201821517769 U CN 201821517769U CN 209351008 U CN209351008 U CN 2093510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adhesive layer
- composite fabric
-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 outer adhe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 Decoration Of Texti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该复合面料包括:基底层和功能层,所述基底层和所述功能层连接;所述基底层为蕾丝和花边组合成的一体结构;所述功能层包括:外附着层和内附着层,所述基底层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内附着层之间。该服饰由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制作而成。本申请解决了由于面料软塌、易折、耐磨性差,外观上缺乏骨感,而且成衣后耐油、耐水、耐污程度低造成的人员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面料或辅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
背景技术
面料或辅料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面料或辅料被用于制作服装、服饰、配件、饰品等。
面料或辅料按照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棉材质、涤纶及涤纶混纺材质、锦纶及锦纶混纺材质等。按照样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蕾丝花边、蜈蚣纱、结子纱布料等。
目前,蕾丝和花边大多为镂空结构,以增强美观性和透气性;但是,面料软塌、易折、耐磨性差,外观上缺乏骨感,而且成衣后耐油、耐水、耐污程度低。
针对相关技术中面料软塌、易折、耐磨性差,外观上缺乏骨感,而且成衣后耐油、耐水、耐污程度低造成的人员使用体验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以解决面料软塌、易折、耐磨性差,外观上缺乏骨感,而且成衣后耐油、耐水、耐污程度低造成的人员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
根据本申请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包括:基底层和功能层,所述基底层和所述功能层连接;所述基底层为蕾丝和花边组合成的一体结构;所述功能层包括:外附着层和内附着层,所述基底层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内附着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内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接触层。
进一步的,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活性炭纤维编织而成的接触层。
进一步的,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活性炭纤维和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混合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基底层之间用于防紫外线辐射的防护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基底层之间用于防紫外线辐射的防护层;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活性炭纤维和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混合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外的着色层。
进一步的,所述着色层为由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颜料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饰。
根据本申请的服饰由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制作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附着功能层的方式,通过在基底层的内外表面分别设置内附着层、外附着层,达到了通过内附着层和外附着层增强面料韧性、弹性、耐磨性,使面料外观具有骨感,且提高了成衣后的耐油、耐水、耐污染程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人员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面料软塌、易折、耐磨性差,外观上缺乏骨感,而且成衣后耐油、耐水、耐污程度低造成的人员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复合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底层;2、功能层;3、外附着层;4、内附着层;5、防护层;6、着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该复合面料包括:基底层1和功能层2,所述基底层1和所述功能层2连接;所述基底层1为蕾丝和花边组合成的一体结构;所述功能层2包括:外附着层3和内附着层4,所述基底层1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3和所述内附着层4之间。
具体的,基底层1是指基础面料;功能层2是指附着于基底层1,且能够改进基底层1特性的层次结构;基底层1和功能层2可以采用胶水相互粘接达到附着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热压工艺使两者紧密结合;优选的,基底层1为蕾丝和花边,具有柔软、轻薄、美观的特性;而且采用镂空结构,具有透气性。功能层2为双层结构,分别附着于基底层1的外侧和内侧,附着于外侧的外附着层3可以防止蕾丝和花边和外界空气的接触,从而至少起到保护蕾丝和花边的作用;附着于内侧的内附着层4可以防止蕾丝和花边直接和皮肤接触,从而至少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外附着层3和所述内附着层4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通过TPU材质层或PVC材质层包裹蕾丝和花边,可以有效利用TPU或PVC的特性,从而增强复合面料的韧性、弹性、耐磨性,使面料外观具有骨感,且提高了成衣后的耐油、耐水、耐污染程度,进而可以提升人员使用该复合面料时的体验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附着功能层2的方式,通过在基底层1的内外表面分别设置内附着层4、外附着层3,达到了通过内附着层4和外附着层3增强面料韧性、弹性、耐磨性,使面料外观具有骨感,且提高了成衣后的耐油、耐水、耐污染程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人员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面料软塌、易折、耐磨性差,外观上缺乏骨感,而且成衣后耐油、耐水、耐污程度低造成的人员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外附着层3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4为由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接触层。不仅具有增强复合面料的韧性、弹性、耐磨性,使面料外观具有骨感,同时提高了成衣后的耐油、耐水、耐污染程度的效果;由于黏胶纤维质量较轻,透明且透气性好的特性;因此,还可以通过内附着层4采用的黏胶纤维,当其与蕾丝层进行混纺时,不会破坏蕾丝的质感,不会与使用者的皮肤发生过敏现象,适宜皮肤敏感人员的使用,进而提高了人员使用体验度。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外附着层3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4为由活性炭纤维编织而成的接触层。不仅具有增强复合面料的韧性、弹性、耐磨性,使面料外观具有骨感,同时提高了成衣后的耐油、耐水、耐污染程度的效果;由于活性炭纤维质量较轻,能够吸附杂质的特性;因此,还可以通过内附着层4采用的活性炭纤维,当其与蕾丝和花边层进行混纺时,可以吸附人体与衣物间的杂质,保持人体的舒适度,进而提高了人员使用体验度。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外附着层3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4为由活性炭纤维和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混合层。不仅具有增强复合面料的韧性、弹性、耐磨性,使面料外观具有骨感,同时提高了成衣后的耐油、耐水、耐污染程度的效果;由于黏胶纤维质量较轻,透明且透气性好的特性;因此,还可以通过内附着层4采用的黏胶纤维,当其与蕾丝层进行混纺时,不会破坏蕾丝的质感,不会与使用者的皮肤发生过敏现象,适宜皮肤敏感人员的使用;再者还可以通过内附着层4采用的活性炭纤维,当其与蕾丝和花边层进行混纺时,可以吸附人体与衣物间的杂质,保持人体的舒适度,进而大大提高了人员使用的体验度。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3和所述基底层1之间用于防紫外线辐射的防护层5。通过防护层5能够起到一定出度的防紫外辐射的作用,进而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3和所述基底层1之间用于防紫外线辐射的防护层5;所述外附着层3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4为由活性炭纤维和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混合层。通过防护层5能够起到一定出度的防紫外辐射的作用,进而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还可以具有增强复合面料的韧性、弹性、耐磨性,使面料外观具有骨感,同时提高了成衣后的耐油、耐水、耐污染程度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内附着层4采用的黏胶纤维,当其与蕾丝层进行混纺时,不会破坏蕾丝的质感,不会与使用者的皮肤发生过敏现象,适宜皮肤敏感人员的使用;再者还可以通过内附着层4采用的活性炭纤维,当其与蕾丝和花边层进行混纺时,可以吸附人体与衣物间的杂质,保持人体的舒适度。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3外的着色层6。通过着色层6能够提升美观性。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着色层6为由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颜料层。通过不同的颜色可以进一步提升美观性。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服饰,由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制作而成。采用多功能复合面料制作的服饰,使服饰实现了多功能复合面料同样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和功能层,所述基底层和所述功能层连接;
所述基底层为蕾丝和花边组合成的一体结构;
所述功能层包括:外附着层和内附着层,所述基底层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内附着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内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接触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活性炭纤维编织而成的接触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活性炭纤维和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混合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基底层之间用于防紫外线辐射的防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附着层和所述基底层之间用于防紫外线辐射的防护层;所述外附着层为TPU材质组成的材料层;所述内附着层为由活性炭纤维和黏胶纤维编织而成的混合层。
8.一种服饰,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面料制作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7769.0U CN209351008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7769.0U CN209351008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51008U true CN209351008U (zh) | 2019-09-06 |
Family
ID=67778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17769.0U Active CN209351008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51008U (zh) |
-
2018
- 2018-09-17 CN CN201821517769.0U patent/CN2093510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249250A1 (en) | Textile Based on a Mixture of Abrasion Resistant Technical Fibers | |
CN103386797A (zh) | 一种新型荧光面料 | |
CN109291563B (zh) | 一种抗菌保健、防紫外线的环保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6544357U (zh) | 柔韧经编锦涤复合面料 | |
CN209351008U (zh) | 多功能复合面料及其制作的服饰 | |
CN208500849U (zh) | 一种汽车内饰顶棚用涤棉复合布 | |
CN103462277A (zh) | 一种多功能防水透气面料 | |
CN106739216A (zh) | 一种新型大衣面料 | |
CN102476485A (zh) | 一种仿皮复合面料 | |
CN206264482U (zh) | 一种新型大衣面料 | |
CN102514315A (zh) | 绝缘舒适面料 | |
CN107351467A (zh) | 一种轻质舒适透气抗菌面料 | |
CN104275844A (zh) | 一种具有夜光效果的面料 | |
CN107700033A (zh) | 一种防紫外线聚酯纤维面料 | |
CN209924312U (zh) | 一种用于室内装潢设计的无缝墙布 | |
CN201541750U (zh) | 新型活性炭纤维防护服 | |
CN205597216U (zh) | 一种复合织物 | |
CN207310691U (zh) | 一种新型夜光面料 | |
CN206264531U (zh) | 一种复合防水面料 | |
CN210940729U (zh) | 一种防火防水变色面料 | |
CN210337196U (zh) | 一种内置拱形腔体的耐久型抗菌锦纶复合面料 | |
CN205144250U (zh) | 一种防滑地毯面料 | |
CN204977689U (zh) | 一种透气阻燃针织面料 | |
CN215321087U (zh) | 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 | |
CN219894754U (zh) | 一种多功能手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