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0750U - 室内通风*** - Google Patents

室内通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0750U
CN206890750U CN201720506194.1U CN201720506194U CN206890750U CN 206890750 U CN206890750 U CN 206890750U CN 201720506194 U CN201720506194 U CN 201720506194U CN 206890750 U CN206890750 U CN 206890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air
exhaust duct
indoor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61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庆元
国丰
刘吉旗
康建辉
王晓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shine Yiy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5061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0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0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0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通风***。该室内通风***包括:补风端和排风端,其中,补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补风管道、高效过滤器、补风风机、电辅热装置、第二补风管道和补风出口;排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入口、第一排风管道、排风风机、第二排风管道;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和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并列设置;室内通风***还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端伸入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通风系采用的热回收方式存在排出风和补入风相互接触的问题,避免了排出风和补入风的相互接触。

Description

室内通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换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通风***。
背景技术
现有实验室的通风排风设备为通风柜和排烟罩等,均为有针对的点状排风设施,基本没有针对整体房间的排风方案。且上述排风设备对整体排风***管道的依赖非常明显,如果没有预先设计好排风管井的位置和屋顶排风风机,则无法再实验室内对气味进行排出。这就造成不同楼层和房间在公用同一个排风***的问题,不同实验室排出的气体在管道内混合,会有安全隐患。风量也无法调节,在进行一个实验室通风***改造的同时会影响其他实验室的风量和分配,还有可能造成不同实验室倒灌的情况。
在没有补风***的通风***中,每个实验室都是仅靠排出空气实现实验室内部空气新鲜,则势必会吸入楼道中的空气,延续会对楼道,电梯井楼体大堂,大门均造成负压,且此负压无法控制和弥补,各楼层的压力会有差异,空气会在各楼层之间流动,整个建筑的一二层会出现温度无法控制的局面,所有的没经过补风处理的实验楼在冬天都会造成底层过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实验环境。即使在实验室,如果没有补风***,也会造成屋门无法打开或关闭的情况。
能量的回收也是现有通风***非常严重的问题,传统做法是使用空调或建筑内已有的冷热水***对进入建筑的新风进行加热和制冷。由于实验室要求强制排风,因此对新风的处理量会非常大,这就意味着补风***会消耗大量的能源。热回收***的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能源的消耗,但传统的热回收***都是根据民用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回收方式有转轮式热交换和平板式热交换两种,上述两种热回收方式均存在排出和补入的空气的接触,且所有材料均不能耐腐蚀气体,会造成排风、补风***的空气串流,导致***崩溃。
另外,现有的通风***的控制***均为定量***,每个实验室的补风量是根据排风量的比例进行调节,而且均为固化好的比例,实验人员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实验室内的排风、补风比例进行调节。而所有固化好的补风***均为实验室负压***。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种实验室是需要正压***的,因此现有***很难满足多需求的实验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通风***,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通风系采用的热回收方式存在排出风和补入风相互接触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通风***,包括:补风端和排风端,其中,
所述补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补风管道、高效过滤器、补风风机、电辅热装置、第二补风管道和补风出口;
所述排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入口、第一排风管道、排风风机、第二排风管道;
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并列设置;
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
可选地,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机组箱体,所述机组箱体由隔板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高效过滤器、所述补风电机、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第二补风管道的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贯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使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
可选地,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风管道和所述排风风机之间。
可选地,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活性炭滤芯为高效椰壳活性炭。
可选地,所述补风风机和/或所述排风风机为低噪音离心式风机。
可选地,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包括管壳和吸液芯;所述管壳内被抽成负压,所述吸液芯密封在所述管壳内并充满工作液体,其中,
所述管壳包括玻璃材料或者环氧树脂表面处理的金属材料,所述工作液体为乙二醇。
可选地,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控制***,用于控制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补风风机的转速,和/或,用于控制所述电辅热装置的发热功率。
可选地,所述控制***包括:控制芯片以及与所述控制芯片分别连接的控制指令输入器、控制芯片、显示屏和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风机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室内通风***包括:补风端和排风端,其中,补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补风管道、高效过滤器、补风风机、电辅热装置、第二补风管道和补风出口;排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入口、第一排风管道、排风风机、第二排风管道;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和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并列设置;室内通风***还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端伸入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通风系采用的热回收方式存在排出风和补入风相互接触的问题,避免了排出风和补入风的相互接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通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通风***的机组箱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过滤领域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可用来解决实验室内环境问题,利用排风***解决实验室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沉积,改善实验室内整体环境。利用补风***解决实验室中因为排风产生负压问题。利用控制***解决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对压力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包括合成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或者医疗场所,或者其他需要消除室内有毒害气体或需要调节室内外压差的室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通风***,该室内通风***优选以吊装方式安装在室内,可以应用于各类实验室或者医疗场所。该室内通风***包括:补风端和排风端。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通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通风***的机组箱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
补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补风管道10、高效过滤器11、补风风机12、电辅热装置13、第二补风管道14和补风出口15;
排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入口20、第一排风管道21、排风风机22、第二排风管道23;
第一补风管道10的出风口和第二排风管道23的入风口并列设置;各管道的口径与风量成正比。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的口径(横截面)保证管道内风速低于每秒十米的流速;
室内通风***还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30;热管式热交换器30的一端伸入第一补风管道10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第二排风管道23的入风口。
通过上述结构,室内通风***设计有补风端和排风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风***没有补风***所导致的各种问题;高效过滤器11设置在第一补风管道10之后、补风风机12的进风口,可以实现补风的过滤以使其达到室内新风的洁净要求;本实施例的热回收***采用热管式热交换器30,由于补风和排风的热交换通过热管内的热传导进行,避免了补风和排风的相互接触。
可选地,室内通风***还包括:机组箱体40,机组箱体40由隔板41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补风管道10的出风口、高效过滤器11、补风电机12、电辅热装置13和第二补风管道14的入风口设置在第一区域;第一排风管道21的出风口、排风风机22和第二排风管道23的入风口设置在第二区域;热管式热交换器30贯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使一端伸入第一补风管道10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第二排风管道23的入风口。通过上述的结构,将室内通风***的各类器件集中布置在机组箱体40内,并将补风端和排风端通过隔板41分隔。在安装具有机组箱体40的室内通风***时,通过吊装机组箱体40就能完成风机等设备的固定,有利于简化室内通风***的安装。
可选地,室内通风***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50,设置在第一排风管道21和排风风机22之间。在排风端设置活性炭过滤器50,位置在排风风机22进风一侧,使有毒害的腐蚀气体在进入机组前即被过滤,减少对机组的腐蚀。并且,通过活性炭过滤器50对排出的废气的处理,可以使废气符合排放标准,且降低或者避免对本楼的其他实验室形成二次吸入污染。
可选地,活性炭过滤器50的活性炭滤芯为高效椰壳活性炭。高效椰壳活性炭吸附量大更换周期长且更换成本低。
可选地,补风风机12和/或排风风机22为低噪音离心式风机。排风风机22选用低噪音离心式风机,既保证总体噪音符合国标要求的低于60分贝,且排风压力和风量达到设备的设计值,风机本身电机与废气不接触,适合实验室耐腐蚀和防爆要求;补风风机12选用低噪音离心式风机,既可以保证噪音符合国标,又可以保证有足够的风压以克服补风端高效过滤器11的风阻。上述补风风机12和排风风机22均为变频风机,均可单独对每个风机的转速进行调节。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可以与***中的控制***对接以调节排补风比例,以便以后调节整体压力。
可选地,热管式热交换器30包括管壳和吸液芯;管壳内被抽成负压,吸液芯密封在管壳内并充满工作液体,其中,管壳包括玻璃材料或者环氧树脂表面处理的金属材料,工作液体为乙二醇。采用热管式热交换器30,当温度上升或下降超过2摄氏度时,工作液体的性质发生变换,会在气体和液体间进行转换,在气化和液化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能量,从而达到能量的传递和回收功能。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热管式热交换器30具有以下优点或效果:回收效率高,基本测量会达到60%-70%,即有三分之二的能量被回收,大大节省了能源。由于所有热量传递都是以气体和液体方式进行,因此,排出和补入的气体不会接触混合,就不会造成气体串流的现象。热管的材质为防腐材质,不会因腐蚀造成工作液体的流失。乙二醇为无毒介质,即使泄露也不会对环境或实验室内部造成影响。该热回收***运行稳定且无需维护,可连续运转多年。
可选地,室内通风***还包括:控制***,用于控制排风风机和补风风机的转速,和/或,用于控制电辅热装置的发热功率。
可选地,控制***包括:控制芯片以及与控制芯片分别连接的控制指令输入器、控制芯片、显示屏和传感器。
本实施例的控制***至少可实时无级调整排补风风机转速,从而达到任意调节排补风量的功能。通过安放在室内(例如实验室)内墙壁上的工控显示控制屏幕,使用者可无级调节排补风量,则***可按使用者意图通过变频器,使风机的转速进行改变,以加大或减少风量。当需要实验室负压时,加大排风量或降低补风量即可。当需要实验室正压时,则调大补风量或减少排风量即可。在控制面板上可以显示当前实验室排风量,补风量,补风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压力等关键数据,使用者可调整任意参数,则***会按指令调整风机转速或启动电辅热***,以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可选地,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风机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在控制***中设置气压传感器,一方面可以实时查看室内的气压;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设定需要达到的气压值,然后由控制***自动控制排风量和补风量,以调整室内气压并保持需要达到的气压值。
可选地,控制***的传感器检测到的监测数据还可通过网络传到至使用者手机,进行远程监控。
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通风***的工作可以分为补风流程和排风流程。
补风流程中,室外的新风被从位于窗口的补风风口吸入第一补风管道10后,经过热管式热交换器30、高效过滤器11、补风风机12、电辅热装置13,然后经由第二补风管道14从补风出口15吹入房间。
排风流程中,室内的有毒害和腐蚀性气体通过设置在排风入口20的吸风罩、第一排风管道21进入第二区域,在第二区域内经过活性炭过滤器50、排风风机22、热管式热交换器30然后经由第二排风管道23从位于窗户的排风口排出。
可选地,排风入口20和补风出口15分别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排风入口20和补风出口15可以一一对应也可以散布在实验室内,在室内形成内循环,即可充分换走实验室内有毒害气体,补充新鲜空气。排风入口20也可以连接通风柜或通风药品柜等通风设备,使得上述设备都无需与已有的通风***连接,也不必有外加的通风***。
可选地,每套室内通风***的设计风量为从1500立方米每小时至3000立方米每小时不等,根据实验室面积大小可为面积从10平米至100平米的实验室提供每小时2至10次的换气量,从而满足各专业实验室对室内压力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通风***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优选采用的吊装方式,以房间为单位将废气从窗口排出,可以解决实验室需要整体布置管道的问题,实现了实验室整体空气净化的功能。
2、采用的热管式热回收方式辅助电加热,从根本上解决了新风温度处理的问题,能源消耗仅为传统方式的1/3,无需整体的能源***。且热管式热回收排风和补风空气无接触机会,材料耐腐蚀,解决了实验室腐蚀气体无法进行热回收的问题。
3、用户可以在室内通过控制界面直接调整排补风量的比例,从而解决了室内压力无法控制的关键问题。用户可任意调整实验室的正负压,也为整体建筑的压力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室内通风***,其特征在于包括:补风端和排风端,其中,
所述补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补风管道、高效过滤器、补风风机、电辅热装置、第二补风管道和补风出口;
所述排风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入口、第一排风管道、排风风机、第二排风管道;
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并列设置;
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
机组箱体,所述机组箱体由隔板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高效过滤器、所述补风电机、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第二补风管道的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贯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使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补风管道的出风口,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入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风管道和所述排风风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活性炭滤芯为高效椰壳活性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风机和/或所述排风风机为低噪音离心式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包括管壳和吸液芯;所述管壳内被抽成负压,所述吸液芯密封在所述管壳内并充满工作液体,其中,
所述管壳包括玻璃材料或者环氧树脂表面处理的金属材料,所述工作液体为乙二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通风***还包括:控制***,用于控制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补风风机的转速,和/或,用于控制所述电辅热装置的发热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包括:控制芯片以及与所述控制芯片分别连接的控制指令输入器、控制芯片、显示屏和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风机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
CN201720506194.1U 2017-05-08 2017-05-08 室内通风*** Active CN206890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6194.1U CN206890750U (zh) 2017-05-08 2017-05-08 室内通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6194.1U CN206890750U (zh) 2017-05-08 2017-05-08 室内通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0750U true CN206890750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4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6194.1U Active CN206890750U (zh) 2017-05-08 2017-05-08 室内通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07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9464A (zh) * 2017-05-08 2017-07-21 李庆元 室内通风***
US11604006B2 (en) 2021-05-17 2023-03-14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Makeup air parallel flow energy recovery system atop air condition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9464A (zh) * 2017-05-08 2017-07-21 李庆元 室内通风***
US11604006B2 (en) 2021-05-17 2023-03-14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Makeup air parallel flow energy recovery system atop air conditio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66057A1 (zh) 一种通过室内浊气管控避免交叉感染的建筑物
CN208859777U (zh) 一种分体式新风换气机
CN2911507Y (zh)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无冷却塔冷水式通风空调***
CN106969464A (zh) 室内通风***
CN108344093A (zh) 一种工程工业用节能通风***
CN206890750U (zh) 室内通风***
CN207422555U (zh) 一种发动机集装箱式热试间的通风循环***
CN207335019U (zh) 可移动式冷气机空调***
CN202166135U (zh) 一种综合实现防结露的辐射新风空调***
CN206583013U (zh) 一种新型空调装置
CN206531144U (zh) 一种清洁型采暖通风空调装置
CN206991454U (zh) 落地式预付费控制柜
CN206572697U (zh) 具有排风除湿设备的造纸车间
CN206683262U (zh) 一种整装式车载移动冷源
CN113739311B (zh) 一种综合管廊入口段防结露送风装置及实现方法
CN206323937U (zh) 一种猪舍综合调温***
CN211119855U (zh) 基于衡温衡湿衡氧***下的楼层分布式柔性调压换热装置
CN103604188B (zh) 家用室内外空气循环***
CN206300311U (zh) 一种用于不含硫天然气压缩机房的通风***
CN206371037U (zh) 一种加快机房空气流动装置
CN112032909A (zh) 一种新型地下通风***
CN201407774Y (zh) 一种变频通风装置
CN206618070U (zh) 一种公共建筑排风热回收***
CN106196378A (zh) 洁净手术室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恒温恒湿空调***
CN206582965U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7

Address after: 100070 104, 1, 139 and 140, Fengtai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Yiy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100 7a, 2 light Link Industrial Park, five Chuang street,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Guo Feng

Patentee before: Li Qingyuan

Co-patentee before: Liu Jiqi

Co-patentee before: Kang Jianhui

Co-patentee before: Wang Xiao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