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82691U -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2691U
CN205882691U CN201620784170.8U CN201620784170U CN205882691U CN 205882691 U CN205882691 U CN 205882691U CN 201620784170 U CN201620784170 U CN 201620784170U CN 205882691 U CN205882691 U CN 205882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ischarge tube
varistor
termina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841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德志
雷成勇
阮建中
杨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ONGGUANG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ONGGUANG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ONGGUANG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ONGGUANG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841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82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2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269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一压敏电阻、第一气体放电管、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二气体放电管;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涌保护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防雷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SPD)已经从单一保护模式走向多保护模式。例如:单相工频交流线路保护模式有:线路L(相线)与线路N(中性线)之间的保护、线路L(相线)与线路PE(地线)之间的保护以及线路N(中性线)与线路PE(地线)之间的保护;又例如:三相工频交流供电***线路,保护模式有:线路L1(相线)与线路N(中性线)之间的保护、线路L2(相线)与线路N(中性线)之间的保护、线路L3(相线)与线路N(中性线)之间的保护以及线路N(中性线)与线路PE(地线)之间的保护;再例如:直流供电***线路,保护模式有:线路DC+(直流正极线)与线路DC-(直流负极线)之间的保护、线路DC+(直流正极线)与线路PE(地线)之间的保护、线路DC-(直流负极线)与线路PE(地线)之间的保护;还例如:信号线路,保护模式有:线路L1(信号线)与线路L2(信号线)之间的保护、线路L2(信号线)与线路PE(地线)之间的保护、线路L2(信号线)与线路PE(地线)之间的保护。
现有方案(此处以单相工频交流供电***多模式保护为例)如图12所示:L-N保护模式由第一电涌保护器SPD1(由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进行保护,N-PE保护模式由第二电涌保护器SPD2(由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进行保护,L-PE保护模式则是由第一电涌保护器SPD1和第二电涌保护器SPD1串联组合为第三电涌保护器“SPD3”进行保护,对于L-PE保护模式:SPD3等效于SPD1与SPD2的串联组合,则L-PE保护模式中: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的数量为SPD1、SPD2的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数量之和,而串联的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数量越多,则启动电压越高,从而降低了电涌保护器的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式结构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用于为工程应用提供过电压多模式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式结构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一压敏电阻、第一气体放电管、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二气体放电管;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第三压敏电阻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第一熔断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第三气体放电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还包括指示电路,所述指示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指示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还包括第二熔断器和第三熔断器;
具体地,所述第二熔断器串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之间;所述第三熔断器串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还包括第一脱离器和第二脱离器;
所述第一脱离器串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之间;
所述第二脱离器串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还包括第四压敏电阻;
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一压敏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公共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还包括第四气体放电管;
所述第四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四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子和第二气体放电管公共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还包括第五气体放电管、第六气体放电管、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
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六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并结后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差值小于200V,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标称压敏电压差值小于200V。
进一步地,所述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大于所述标称压敏电压,且所述标称火花放电电压与所述标称压敏电压的差值不超过200V。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应用于多保护模式下的线路保护。例如:该实用新型对单相工频交流线路进行保护,其保护模式有L-N保护模式、N-PE保护模式、L-PE保护模式,其中L-N保护模式之间的电子设备由第一电涌保护器SPD1进行保护,N-PE保护模式之间的电子设备由第二电涌保护器SPD2进行保护,而L-PE保护模式是通过由L-N保护模式下的导线连接的前部分元件与N-PE保护模式下的导线连接的后部分元件组成的一个新的“电涌保护器SPD3”,该新的“电涌保护器SPD3”用于保护L-PE保护模式下的电子设备。
1、很明显本实用新型的新“电涌保护器”的防雷器件少于由L-N保护模式下与N-PE保护模式下所有防雷器件串联起来的数量,故本电涌保护器的启动电压更低,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涌保护器的电性能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对于L-N保护模式的电涌保护器由原来的一个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气体放管V1变成了一个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并联支路为一个气体放管V1与一个压敏电阻RV2的并联),很显然改变之后的L-N保护模式相当于在V1的基础上多了一条放电路径,同理,N-PE保护模式相当于在RV2的基础上多了一条放电路径,由此,对于电涌泄放这一参数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优。
3、本实用新型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中L-N保护模式和N-PE保护模式之间的部分防雷器件(例如:压敏电阻RV1、气体放电管V2)在不同保护模式的电涌防护过程中参与工作,即电涌保护器内部器件能够得到重复使用,因此器件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电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1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2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3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4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5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6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7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8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9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10种实施例电原理图;
图12是现有单相工频交流线路的方案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通过导线连接。
具体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第一端子与第三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V2组成;
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中,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的标称压敏电压范围为18V~1800V,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为70V~3500V。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可大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但差值小于200V,或者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可小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但差值小于200V;第一压敏电阻RV1标称压敏电压可大于第二压敏电阻RV2的标称压敏电压,但差值小于200V,或者第一压敏电阻RV1标称压敏电压可小于第二压敏电阻RV2的标称压敏电压,但差值小于200V。
优选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的标称压敏电压范围为330V~750V,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350V~800V;
具体地,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参数选择时,所述标称火花放电电压与标称压敏电压均大于电源电压峰值,且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大于标称压敏电压,但差值不超过200V,例如标称压敏电压取值330V,则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取值可为350V;又例如标称压敏电压取值470V,则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取值可为500V。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通过导线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V2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的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N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N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N-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N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第三压敏电阻RV3;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压敏电阻RV3的第一端与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连接,第三压敏电阻RV3的第二端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与第三压敏电阻RV3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第三压敏电阻RV3串联后再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压敏电阻R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依次串联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压敏电阻RV3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三压敏电阻R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压敏电阻R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压敏电阻R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该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三压敏电阻RV3,可以通过改变第三压敏电阻RV3大小来调节电路参数,从而影响不同泄放电路泄流。具体地,第一保护电路中并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与第三压敏电阻RV3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改变第三压敏电阻RV3的标称压敏电压值,就可以改变第二压敏电阻RV2与第三压敏电阻RV3串联后总的标称压敏电压值,从而影响了这条泄放电路的泄流,更利于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参数的匹配。
该实施例中,第三压敏电阻RV3的标称压敏电压范围为18V~1800V。优选地,第三压敏电阻RV3的标称压敏电压取值为68V~150V。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第一熔断器FU1;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熔断器FU1的第一端与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连接,第一熔断器FU1的第二端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一熔断器FU1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一熔断器FU1串联后再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熔断器FU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依次串联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熔断器FU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一熔断器FU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熔断器FU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一熔断器FU1,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存在过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时,第一熔断器FU1熔断,从而切断了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熔断器FU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的泄放电路,此时第一保护电路就只有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的泄放电路;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存在过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时,第一熔断器FU1熔断,从而切断了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一熔断器FU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此时第二保护电路就只有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存在过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时,第一熔断器FU1熔断,则第三保护电路断开,从而保护了第三保护电路上的元器件。更进一步地,第三保护电路恢复到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2、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
该实施例中,第一熔断器FU1的额定电流取值为0.5A~500A。优选地,第一熔断器FU1的额定电流取值为35A~50A。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第三气体放电管V3;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气体放电管V3的第一端与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连接,第三气体放电管V3的第二端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气体放电管V3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和第三气体放电管V3串联后再与第二压敏电阻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气体放电管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依次串联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气体放电管V3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气体放电管V3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气体放电管V3、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三气体放电管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气体放电管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三气体放电管V3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该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三气体放电管V3,可以通过改变第三气体放电管V3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值的大小来调节电路参数,从而影响不同泄放支路泄流。具体地,第一保护电路中并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与第三气体放电管V3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改变第三气体放电管V3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值,就可以改变第二压敏电阻RV2与第三气体放电管V3串联后总的启动电压值,从而影响了这条泄放电路的泄流,更利于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参数的匹配。
该实施例中,第三气体放电管V3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70V~3500V。优选地,第三气体放电管V3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90V~150V。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指示电路;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通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通过导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指示电路使得该电涌保护器具备指示功能,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中有交流电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则表示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处于通电状态,其中,指示电路由熔断器FU11、降压电容C1、泄放电阻R1、限流电阻R2、整流二极管VD1、保护二极管VD2、发光二极管VL1、限流电感L1组成,其中,泄放电阻R1与降压电容C1并联连接组成RC电路,RC电路的一端与熔断器FU1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1的另一端与L端子连接,RC电路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保护二极管VD2的负极、整流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整流二极管VD1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VL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L1的负极与保护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并同时和限流电感L1的一端连接,限流电感L1的另一端与N端子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V2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N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N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二熔断器FU2和第三熔断器FU3;
具体地,第二熔断器FU2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二熔断器FU2的第二端与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三熔断器FU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三熔断器FU3的第二端与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通过导线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二熔断器FU2、第一压敏电阻RV1、一个并联支路依次串联组成,其中,并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熔断器FU3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熔断器FU3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二熔断器FU2、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依次串联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二熔断器FU2、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二熔断器FU2、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熔断器FU3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N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N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三熔断器FU3、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二熔断器FU2、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二熔断器FU2和第三熔断器FU3,可起到过载保护功能。具体地,当第一保护电路存在过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时,第二熔断器FU2熔断,从而切断第一保护电路,避免了持续电流流过,由此起到过载保护功能;当第二保护电路存在过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时,第三熔断器FU3熔断,从而切断第二保护电路,避免了持续电流流过,由此起到过载保护功能;当第三保护电路存在过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时,第二熔断器FU2熔断,从而切断第三保护电路,避免了持续电流流过,由此起到过载保护功能。
该实施例中,第二熔断器FU2与第三熔断器FU3的额定电流值取均为0.5A~500A。优选地,第二熔断器FU2与第三熔断器FU3的额定电流值取为35A~50A。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一脱离器D1和第二脱离器D2;
具体地,第一脱离器D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脱离器D1的第二端与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脱离器D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脱离器D2的第二端与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通过导线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脱离器D1、第一压敏电阻RV1、一个并联支路依次串联组成,其中,并联支路由第二脱离器D2与第二压敏电阻RV2串联后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其中,并联支路由第二脱离器D2和第二压敏电阻RV2串联后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脱离器D1、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依次串联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一脱离器D1、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脱离器D1、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脱离器D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N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N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一条沿第二脱离器D2、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另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脱离器D1、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的过电压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一脱离器D1与第二脱离器D2,可起到过载保护功能。具体地,当第一保护电路有电流流过时,压敏电阻RV1发热,其热量传递给第一脱离器D1,第一脱离器D1中的焊点受热融化,则断开第一保护电路,由此起到过载保护功能;当第二保护电路有电流流过时,压敏电阻RV2发热,其热量传递给第二脱离器D2,第二脱离器D2中的焊点受热融化,则断开第二保护电路,由此起到过载保护功能;当第三保护电路有电流流过时,压敏电阻RV1发热,其热量传递给第一脱离器D1,第一脱离器D1中的焊点受热融化,则断开第三保护电路,由此起到过载保护功能。
该实施例中,第一脱离器D1与第二脱离器D2的额定温度阈值均为60℃~500℃。优选地,第一脱离器D1与第二脱离器D2的额定温度阈值均为90℃~200℃。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第四压敏电阻RV4;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第二端RV2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压敏电阻RV1与L端子的公共端c与第二压敏电阻RV2与N端子的公共端d之间通过第四压敏电阻RV4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四压敏电阻RV4与一个串联支路并联组成,(串联支路由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后再与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与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四压敏电阻RV4与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后再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再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一个并联支路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V2组成,其中,并联支路由第四压敏电阻RV4和第二压敏电阻RV2串联后再与第一压敏电阻RV1并联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四压敏电阻RV4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三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三条沿第四压敏电阻RV4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N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N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四压敏电阻RV4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三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三条沿第四压敏电阻RV4、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四压敏电阻RV4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沿第四压敏电阻RV4、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压敏电阻RV4,则L-N保护模式第一保护电路就多了一条沿第四压敏电阻RV4的泄放路径,更有利于第一保护电路的电涌泄放;则N-PE保护模式第二保护电路就多了一条沿第四压敏电阻RV4与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的泄放路径,则更有利于第二保护电路的电涌泄放;L-PE保护模式第三保护电路就多了一条沿第四压敏电阻RV4和第二压敏电阻RV2串联方向的泄放路径,更有利于第三保护电路电涌泄放。
该实施例中,第四压敏电阻RV4的标称压敏电压范围为18V~1800V。优选地,第四压敏电阻RV4的标称压敏电压取值为68V~150V。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L(相线)端子、N(中性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第四气体放电管V4;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与N端子的公共端c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与PE端子的公共端d之间通过第四气体放电管V4连接。
由此,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后再与一个串联支路并联组成(串联支路由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与第四气体放电管V4串联组成);
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第四气体放电管V4与一个串联支路并联组成,其中,串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后再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组成;
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其中并联支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四气体放电管V4串联后再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并联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一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四气体放电管V4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三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三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第四气体放电管V4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N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N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当N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四气体放电管V4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三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三条沿第四气体放电管V4方向形成泄放电路),当L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第三保护电路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四气体放电管V4导通变成低阻后,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四气体放电管V4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L-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L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气体放电管V4,则L-N保护模式第一保护电路就多了一条沿第二气体放电管V2和第四气体放电管V4串联的方向的路径,更有利于第一保护电路的电涌泄放;则N-PE保护模式第二保护电路就多了一条沿第四气体放电管V4方向的泄放路径,更有利于第二保护电路的电涌泄放;L-PE保护模式第三保护电路就多了一条沿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四气体放电管方向V4的泄放路径,更有利于第三保护电路电涌泄放。
该实施例中,第四气体放电管V4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70V~3500V。优选地,第四气体放电管V4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90V~150V。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电路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DC+(直流正极线)端子、DC-(直流负极线)端子和PE(地线)端子、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气体放电管V2、第五气体放电管V5、第六气体放电管V6、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
具体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DC+端子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第二端与第五气体放电管V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气体放电管V5的第二端与第六气体放电管V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气体放电管V6的第二端与DC-端子连接;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和第五气体放电管V5的公共端连接,第三电容器C3的第一端与第五气体放电管V5和第六气体放电管V6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器C3的第二端并结后与DC-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DC-端子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第二端与PE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一气体放电管V1的公共端a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公共端b通过导线连接。
由此,DC+端子与DC-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一个并联支路组成。其中并联支路由放电隙链(为方便描述,称之为G)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其中,放电链G由3层放电隙和2条触发电路组成,具体地,3层放电隙由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五气体放电管V5、第六气体放电管V6串联组成,2条触发电路分别由第二电容器C2和第三电容器C3组成;
DC-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二保护电路)由一个并联支路(并联支路由放电隙链G与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组成)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串联组成,DC+与PE端子之间的保护电路(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压敏电阻RV1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V2组成;
电路工作时:当DC+线与DC-线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电涌电压同时施加到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与放电隙链G两端,其中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电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减少,最终均变为能够泄放电涌能量的低阻。而放电隙链G两端瞬间电压达到气体放电管V1的启动阈值后,触发电路中的第二电容器C2辅助第一气体放电管V1点火导通,则第一气体放电管V1变为低阻,同时第五气体放电管V5两端的电压上升,其达到启动其阈值后,触发电路中的第三电容器C3辅助放电隙链中的第五气体放电管V5导通,第五气体放电管V5变为低阻,而第六气体放电管V6两端的电压上升,同样当其达到启动其阈值后,第六气体放电管V6变为低阻,进而整个第一保护电路中的所有元器件均变成低阻;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一压敏电阻RV1与放电链G的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是沿第一压敏电阻RV1与第二压敏电阻RV2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DC+-DC-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DC+线与DC-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当DC-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电涌电压同时施加到第二压敏电阻RV2、放电隙链G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两端,其中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电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减少,最终均变为能够泄放电涌能量的低阻,第二气体放电管V2导通后变成低阻。而放电隙链G两端瞬间电压达到气体放电管V1的启动阈值后,触发电路中的第二电容器C2辅助第一气体放电管V1点火导通,则第一气体放电管V1变为低阻,同时第五气体放电管V5两端的电压上升,其达到启动其阈值后,触发电路中的第三电容器C3辅助放电隙链中的第五气体放电管V5导通,第五气体放电管V5变为低阻,而第六气体放电管V6两端的电压上升,同样当其达到启动其阈值后,第六气体放电管V6变为低阻,进而整个第二保护电路中的所有元器件均变成低阻;形成两条过电压泄放电路(第一条沿第二压敏电阻RV2与放电链G的方向形成泄放电路,第二条是沿第二压敏电阻RV2与放电链G方向形成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DC--PE端子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DC-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当DC+端子与PE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电涌电压同时施加到第一压敏电阻RV1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两端,其中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电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减少,最终均变为能够泄放电涌能量的低阻,第二气体放电管V2两端电压超过其绝缘强度导通后变成低阻。进而整个第三保护电路中的所有元器件均变成低阻;形成沿第一压敏电阻RV1与第二气体放电管V2的方向的泄放电路,从而将窜入到线路DC+-PE之间的电涌限制在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实现对连接在DC+线与PE线间电子设备的保护。
该实施例中,第五气体放电管V5与第六气体放电管V6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70V~3500V。优选地,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五气体放电管V5、第六气体放电管V6取值相同,标称火花放电电压范围90V~230V。优选地,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五气体放电管V5、第六气体放电管V6均为一体化元件,例如为叠层气体放电管。第二电容器C2和第三电容器C3的电容量为10PF~100nF,优选50PF~3nF,耐受电压为100V~10kV。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都是电压敏感性器件,即在不同电压下,其内部特性会发生改变。具体地,压敏电阻的电阻会随着电压的升高而降低,气体放电管当外加电压超过其绝缘强度时,两极间的间隙将放电击穿,由原来的断开状态转化为导通状态。例如当L端子与N端子之间的电路出现电涌时,电涌电压同时施加在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气体放电管V1、第二压敏电阻RV2两端。在电涌电压的作用下,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变为低阻,反过来限制了电涌电压的幅度。与此同时,如果第一气体放电管V1两端的电涌电压超过其绝缘强度,第一气体放电管V1变为导通状态,也限制了电涌电压的幅度。由于第二压敏电阻RV2与第一气体放电管V1并联,除了分流外,还降低了第一气体放电管响应时带来的尖脉冲,进一步提高了对电涌的响应速度,对于电涌泄放这一参数来说,效果更优。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一压敏电阻、第一气体放电管、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二气体放电管;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导线连接;
或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第三压敏电阻连接;
或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第一熔断器连接;
或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通过第三气体放电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电路,所述指示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指示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熔断器和第三熔断器;
所述第二熔断器串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之间;
所述第三熔断器串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脱离器和第二脱离器;
所述第一脱离器串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之间;
所述第二脱离器串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压敏电阻;
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一压敏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四压敏电阻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公共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气体放电管;
所述第四气体放电管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一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四气体放电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子和第二气体放电管公共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气体放电管、第六气体放电管、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
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气体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气体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六气体放电管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并结后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和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的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差值小于200V,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标称压敏电压差值小于200V。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称火花放电电压大于所述标称压敏电压,且所述标称火花放电电压与所述标称压敏电压的差值不超过200V。
CN201620784170.8U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82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4170.8U CN205882691U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4170.8U CN205882691U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2691U true CN205882691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84170.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82691U (zh) 2016-07-22 2016-07-22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826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065A (zh) * 2016-07-22 2016-10-12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065A (zh) * 2016-07-22 2016-10-12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CN106026065B (zh) * 2016-07-22 2018-07-03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6065B (zh)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CN103646805B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拓扑
CN106026064B (zh) 一种桥式结构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
CN110088864A (zh) 低压保护开关器
WO2015081615A1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
CN205882691U (zh) 一种桥式结构电涌保护器
CN1764031A (zh) 智能漏电断路器
CN103839710A (zh) 一种混合型直流断路器
CN102022702A (zh) 发光模组、发光二极管晶片及交流发光二极管的保护电路
CN108493913A (zh) 一种交流电源浪涌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682988A (zh) 串补工程用火花放电间隙触发装置及触发方法
CN106655103A (zh) 一种家用电器过压保护电路
CN106257786A (zh) 一种高安全性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
TW591843B (en) Bi-level voltage surge protection
CN207910454U (zh) 一种高稳定性多极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
CN102882181A (zh) 一种基于双向可控硅的反接保护及过压保护电路
CN206559027U (zh) 一种磁感应转移的限流开断式直流断路器
CN108063432A (zh) 一种高稳定性多极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
CN206349751U (zh) 一种桥式结构多层间隙型电涌保护器
CN203289095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防雷电路
CN208174265U (zh) 电子式放电线圈
CN106374423A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电路结构
CN107887899B (zh) 一种避雷保护电路
CN201263123Y (zh) 具有防雷放电结构的电源电路
CN206060196U (zh) 一种hud电源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