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75534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75534U
CN203375534U CN201320313401.3U CN201320313401U CN203375534U CN 203375534 U CN203375534 U CN 203375534U CN 201320313401 U CN201320313401 U CN 201320313401U CN 203375534 U CN203375534 U CN 203375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using
air conditioner
axle part
indoor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134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云良
李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134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75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75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75534U/zh
Priority to AU2014273772A priority patent/AU201427377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71027 priority patent/WO2014190780A1/zh
Priority to US14/779,539 priority patent/US9933168B2/en
Priority to EP14804198.1A priority patent/EP3006837B1/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的独立送风部件,出风口处设置有环壁,独立送风部件包括外框,设置于环壁上且在第一平面内来回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外框上且在第二平面上来回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及将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二转动机构及外框随着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的安装架。独立送风部件整体在出风口处转动而改变出风方向,使得出风方向有效改变,独立送风部件的二个平面内的转动实现广角送风,独立送风部件可以定位于某一转动方向上而实现集中送风。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动顺畅,没有风阻增加,也没有伴随而生的凝露现象。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空调室内机通常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一壳体100、蒸发器101、贯流风轮102、进风口103和出风口104,由于该空调室内机采用细而长的贯流风轮102和固定的风道105,其出风方向和送风距离都受到限制,尽管大都设置有水平方向导风叶片106和垂直方向的导风叶片107。当风轮102旋转时,在贯流风轮102内部形成蜗心,以前蜗舌108和后蜗舌109为分界点,其上半部为吸入区,下半部为吐出区,经由风道105收集扩压吹出,由于出口处流体的贯性,通过改变水平或垂直导风叶片106、107角度来改变出风方向,其导向的效果是有限的;同时采用导风叶片106、107来改变风向,导风叶片本身在风道105中也产很大的风阻,也由于用导风叶片106、107来强制改变流场,容易在导风叶片106、107两侧产生温差进而产生凝露。由于出风口104是细长的,导致出风分散,不利于集中送风。从而影响了被调节房间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使空调室内机风向有效改变且实现广角和集中送风,同时也避免导风的过程中风阻的增加和凝露水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及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的独立送风部件,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环壁,所述独立送风部件包括外框,设置于所述环壁上且在第一平面内来回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外框上且在第二平面上来回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及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及所述外框随着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的安装架。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具有球状外表面,所述环壁具有球状内表面,所述外框的球状外表面的球心与所述环壁的球状内表面的球心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装设于所述环壁的相对两内侧的第一轴件和第二轴件、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轴件上的第一齿轮副及驱动所述第一齿轮副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轴件和所述第二轴件共同形成第一转动中心轴线,所述安装架包括一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轴件和第二轴件上,所述第一齿轮副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安装臂围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外框的相对两侧的第三轴件和第四轴件、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三轴件上的第二齿轮副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架还包括一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二安装臂与所述第一安装臂交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臂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三轴件和所述第四轴件上,并形成第二转动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二齿轮副围绕所述第二转动中心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臂的相对两端与相对应的环壁的内表面之间装设有二减振胶垫,其中一减振胶垫套于所述第一轴件上,另外一减振胶垫套于所述第二轴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具有球状外表面,所述第一安装臂与所述第二安装臂的交叉连接处位于所述外框的球状外表面的球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包括第一框部及套于所述第一框部之外的第二框部,所述第三轴件和所述第四轴件装设于所述外框的第一框部,所述第二安装臂的相对两端伸入所述第一框部与所述第二框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独立送风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所围合成的空间内的风轮组件,所述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及驱动所述风轮转动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独立送风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的空间内的电机安装部及由所述电机安装部的***放射性延伸至所述外框的内表面的若干导风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安装部与所述风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与所述外框是一体成型的,所述风轮具有吸风侧及出风侧,所述导风叶位于所述风轮的出风侧。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蒸发器,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独立送风部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另一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若干个另一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的若干个独立送风单元,所述独立送风单元与所述独立送风部件结构相同。
独立送风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出风口处的环壁上,具体地,独立送风部件通过第一转动机构在第一平面内来回转动,通过第二转动机构及安装架的联结而在第二平面内来回转动,从而使独立送风部件整体在出风口处转动而改变出风方向,使得出风方向有效改变,独立送风部件的二个平面内的转动实现广角送风,独立送风部件可以定位于某一转动方向上而实现集中送风。出风风向的改变是独立送风部件在出风口处的转动位置的改变所致的,而不是通过设置导风叶片来实现的,因此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动顺畅,在气流流动过程中没有风阻增加,也没有伴随而生的凝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转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转动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2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9示出了利用了二个图3所示的送风部件20所形成的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其中二个送风部件朝左右相反的方向送风。
图10示出了图9的空调室内机中的二个送风部件均向上送风。
图11示出了图9的空调室内机中的二个送风部件均向下送风。
图12示出了利用了二个图3所示的送风部件所形成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中,二个送风部件均朝左送风。
图13示出了图12的空调室内机的二个送风部件均朝向右送风。
图14示出了图12的空调室内机的二个送风部件均朝向下送风。
图15示出了图12的空调室内机的二个送风部件均朝向上送风。
图16示出了是图9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是图9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10包括壳体10及开设于所述壳体10上的出风口11。所述空调室内机11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出风口11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的独立送风部件20。这里所说的“独立”是指该送风部件20可以作们一个单独的部件使用在空调室内机110中。
所述出风口11处设置有环壁12。所述独立送风部件20包括一转动装置30,该转动装置30包括外框21,设置于所述环壁12上且在第一平面内来回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31、设置于所述外框21上且在第二平面上来回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40及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3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40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40及所述外框21随着所述第一转动机构31的转动而转动的安装架50。
独立送风部件20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出风口11处的环壁12上,具体地,独立送风部件20通过第一转动机构31在第一平面内来回转动,通过第二转动机构40及安装架50的联结而在第二平面内来回转动,从而使独立送风部件20整体在出风口11处转动而改变出风方向,使得出风方向有效改变,独立送风部件20的二个平面内的转动实现广角送风,独立送风部件20可以定位于某一转动方向上而实现集中送风。出风风向的改变是独立送风部件20在出风口11处的转动位置的改变所致的,而不是通过设置导风叶片来实现的,因此空调室内机110的气流流动顺畅,在气流流动过程中没有风阻增加,也没有伴随而生的凝露现象。
具体地,所述外框21具有球状外表面23,所述环壁12具有球状内表面13,所述外框21的球状外表面23的球心与所述环壁12的球状内表面13的球心重合。当第一转动机构31和/或第二转动机构40工作时,外框21的球状外表面23与环壁12的球状内表面13始终能够保持同样的间隙,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外框21与环壁12发生干涉,另外,外框21的球状外表面23与环壁12的球状内表面13之间的间隙可以做得很小,保证外框21与环壁12之间的密封要求。
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所述第一转动机构31包括分别转动装设于所述环壁12的相对两内侧的第一轴件34和第二轴件35、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轴件34上的第一齿轮副32及驱动所述第一齿轮副3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3。所述第一轴件34和所述第二轴件35共同形成第一转动中心轴线(即在第一平面内转动的轴线)。所述安装架50包括一第一安装臂51,所述第一安装臂5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轴件34和第二轴件35上,所述第一齿轮副32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安装臂51围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轴线转动。
当第一齿轮副32转动时,由于第一齿轮副32与第一轴件34固定,而第一轴件34和第二轴件35转动安装于环壁12上,因此,第一齿轮副32在第一驱动电机33的带动下转动时,第一轴件34及第二轴件35均相对于环壁12转动,使得第一齿轮副32相对于第一转动中心轴线,而第一安装臂5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轴件34和第二轴件35固定连接,在第一轴件34和第二轴件35同时相对于环壁12转动时,第一安装臂51相对于第一转动中心轴线转动。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37。所述第一齿轮37与所述第一齿轮副32相啮合。当第一驱动电机33工作时,第一齿轮37转动而带动第一齿轮副32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副32呈扇形,其扇形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轴件34上,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齿38,所述第一齿轮37与所述第一齿38相啮合。第一安装臂51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齿轮副32的端部设置有二支撑臂60。所述二支撑臂60由第一安装臂51的该端部向外延伸,并且二支撑臂60的自由端向内相面对弯折而形成二固定耳6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设置有二安装耳33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的二安装耳330对应与所述二固定耳61通过固定件(图未示)连接,以使第一驱动电机33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臂60上。此时,所述第一齿轮37位于所述二支撑臂60之间。所述固定件可为螺钉、铆钉等常用固定物件。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40包括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外框21的相对两侧的第三轴件(图未示)和第四轴件(图未示)、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三轴件上的第二齿轮副43及第二驱动电机44。所述安装架50还包括一第二安装臂52,所述第二安装臂52与所述第一安装臂51交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臂52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三轴件和所述第四轴件上,并形成第二转动中心轴线(即在第二平面内转动的轴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带动所述第二齿轮副43围绕所述第二转动中心轴线转动。
由于第二安装臂52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装设于第三轴件和第四轴件上,而第三轴件与第四轴件是固定连接于外框21上,使得外框21与第二安装臂52之间是可转动的。当第二齿轮副43在第二驱动电机44的带动下转动时,第二齿轮副43与第三轴件相对于第二安装臂52的对应端是一起转动,同时第四轴件相对第二安装臂52的对应端是转动的,由此,外框21相对于第二安装臂52可以在第二平面内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45。所述第二齿轮45与所述第二齿轮副43相啮合。当第二驱动电机44工作时,第二齿轮45转动而带动第二齿轮副43转动。
所述第二齿轮副43呈扇形,其扇形的一端固定于第三轴件上,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齿46,所述第二齿轮45与所述第二齿46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副43的扇形的圆心角大于第一齿轮副32的扇形的圆心角。
为了使第二齿轮副43不妨碍外框21的转动,第二齿轮副43弯曲呈球面状,第二齿轮副43弯曲的弧度与对应的外框21的弯曲弧度一致。
第二安装臂52的对应于所述第二齿轮副43的端部设置有一固定臂4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设置有二凸耳4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的二凸耳48通过固定件(图未示)与所述固定臂47连接,以使第二驱动电机44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臂47上。所述固定件可为螺钉、铆钉等常用固定物件。
由于第二安装臂52与第一安装臂51交叉固定连接,当第一安装臂51相对于第一转动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二安装臂52、外框21及第二转动机构40随之转动。由此,使得第一平面内的转动与第二平面内的转动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二个不同平面内的转动送风。
所述第一安装臂51的相对两端与相对应的环壁12的内表面13之间装设有二减振胶垫36,其中一减振胶垫36套于所述第一轴件34上,另外一减振胶垫36套于所述第二轴件35上。具体地,套于第一轴件34上的减振胶垫36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副32与所述环壁12之间,套于第二轴件35上的减振胶垫36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臂51的对应端部与所述环壁12之间。减振胶垫36起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所述第一安装臂51与所述第二安装臂52的交叉连接处位于所述外框21的球状外表面23的球心处,以使第一安装臂51转动时及第二安装臂52转动时,外框21的球状外表面23与环壁12的球状内表面13保持恒定的间隙。
请同时再次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三轴件与第四轴件的安装不会与环壁12发生干涉,所述外框21包括第一框部210及套于所述第一框部210之外的第二框部211,所述第三轴件和所述第四轴件装设于所述外框21的第一框部210,所述第二安装臂52的相对两端伸入所述第一框部210与所述第二框部21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框21可以不包括第一框部210和第二框部211,仅有一层结构,外框21与环壁12之间的间隙设计得稍大,或第三轴件和第四轴件伸出外框21的部分缩小,也一样可以解决第三轴件、第四轴件与环壁12的干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臂52的相对两端与所述外框21的第二框部211之间装设有二减振胶垫(图未示),其中一减振胶垫套于所述第三轴件上,另外一减振胶垫套于所述第四轴件上。减振胶垫起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该处的减振胶垫与上述减振胶垫36可以是相同的。
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及图2,所述独立送风部件20还包括风轮组件22。所述外框21围合形成一空间24。所述风轮组件22设置于所述外框21的空间24内。所述风轮组件22包括风轮220及驱动所述风轮220转动的电机221。所述送风部件20的外框21的空间24内设置有电机安装部25。所述电机221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部25上。所述电机221的输出轴222穿过所述电机安装部25并与所述风轮220连接,以驱动所述风轮22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轮220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可以理解地,所述风轮220不限于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这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安装部25设置于所述外框21的对称轴线处,所述独立送风部件20还包括由所述电机安装部25的***放射性延伸至所述外框21的内表面13的若干导风叶26。电机安装部25通过这些导风叶26与外框21相连接,使得电机安装部25支撑于外框21的风路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导风叶26与所述外框21是一体成型的。
所述风轮220具有吸风侧及出风侧。所述导风叶26位于所述风轮220的出风侧,达到改变气流流动方向和提高静压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部25为具有凹槽250的壳251。导风叶26连接于该壳251的在外框21的对称轴线方向的***上,电机221的输出轴222穿过该壳251的凹槽250底部并与风轮220连接。所述独立送风部件2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凹槽250的开口端的盖体27,盖体27将电机221盖于所述电机安装部25的凹槽250内。
所述空调室内机110还包括蒸发器28,在出风方向上,所述独立送风部件20位于所述蒸发器28的前面。以使气流先经过蒸发器28,然后再流经送风部件20,使空调室内机110所排出的气流是经过换热后的气流。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10为顶部出风的空调,所述壳体10仅开设一个出风口11,所述壳体10的四周开设有进风口14。所述蒸发器28沿着所述进风口14大致呈环状设置,以使由进风口14处进入壳体10内的气流与蒸发器28进行换热。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仅开设一个出风口11,仅设置一个送风部件20,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10的壳体10上可开设若干个另一出风口,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若干个另一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的若干个独立送风单元,每一独立送风单元与所述独立送风部件20结构相同,如图9和图12所示。可以理解地,壳体10上可开设多于二个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处均设置一个独立送风部件20,通过各个独立送风部件20的组合送风,使空调室内机送风更加自如,送风范围更大。
请同时参阅图9至图11,图9至图11是利用了二个上述送风部件20所形成的挂壁式空调室内机120。图9示出了二个送风部件20朝左右相反的方向送风,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二个送风部件20均朝上或均朝下送风。可以理解地,这两个送风部件20的转向可以相互靠近,两个送风部件20将气流送到二者之间的区域,实现集中送风。
请同时参阅图12至图15,图12至图15是利用了二个上述送风部件20所形成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30,图12和图13分别示出了二个送风部件20朝左和朝右的方向送风,图14和图15分别示出了二个送风部件20朝下和朝上送风。可以理解地,这两个送风部件20的转向可以相互靠近,两个送风部件20将气流送到二者之间的区域,实现集中送风。
请参阅图16和图17,对于挂壁式空调室内机120,所用的蒸发器28可以是图16所示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28,也可以是图17所示的管翅式蒸发器28。上述蒸发器可以是围绕送风部件20的入风侧设置的多折的蒸发器。当然,对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30,蒸发器也可以采用管翅式蒸发器、管翅式蒸发器或多折的蒸发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及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的独立送风部件,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环壁,所述独立送风部件包括外框,设置于所述环壁上且在第一平面内来回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外框上且在第二平面上来回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及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及所述外框随着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的安装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具有球状外表面,所述环壁具有球状内表面,所述外框的球状外表面的球心与所述环壁的球状内表面的球心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装设于所述环壁的相对两内侧的第一轴件和第二轴件、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轴件上的第一齿轮副及驱动所述第一齿轮副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轴件和所述第二轴件共同形成第一转动中心轴线,所述安装架包括一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轴件和第二轴件上,所述第一齿轮副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安装臂围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轴线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外框的相对两侧的第三轴件和第四轴件、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三轴件上的第二齿轮副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架还包括一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二安装臂与所述第一安装臂交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臂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三轴件和所述第四轴件上,并形成第二转动中心轴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二齿轮副围绕所述第二转动中心轴线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相对两端与相对应的环壁的内表面之间装设有二减振胶垫,其中一减振胶垫套于所述第一轴件上,另外一减振胶垫套于所述第二轴件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具有球状外表面,所述第一安装臂与所述第二安装臂的交叉连接处位于所述外框的球状外表面的球心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第一框部及套于所述第一框部之外的第二框部,所述第三轴件和所述第四轴件装设于所述外框的第一框部,所述第二安装臂的相对两端伸入所述第一框部与所述第二框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送风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所围合成的空间内的风轮组件,所述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及驱动所述风轮转动的电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送风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的空间内的电机安装部及由所述电机安装部的***放射性延伸至所述外框的内表面的若干导风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安装部与所述风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与所述外框是一体成型的,所述风轮具有吸风侧及出风侧,所述导风叶位于所述风轮的出风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蒸发器,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独立送风部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面。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另一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若干个另一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的若干个独立送风单元,所述独立送风单元与所述独立送风部件结构相同。
CN201320313401.3U 2013-05-31 2013-05-31 空调室内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75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13401.3U CN203375534U (zh) 2013-05-31 2013-05-31 空调室内机
AU2014273772A AU2014273772B2 (en) 2013-05-31 2014-01-21 Air supply apparatus use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having the same
PCT/CN2014/071027 WO2014190780A1 (zh) 2013-05-31 2014-01-21 用于空调的送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US14/779,539 US9933168B2 (en) 2013-05-31 2014-01-21 Air supply apparatus use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having the same
EP14804198.1A EP3006837B1 (en) 2013-05-31 2014-01-21 Air supply apparatus use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ha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13401.3U CN203375534U (zh) 2013-05-31 2013-05-31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75534U true CN203375534U (zh) 2014-01-01

Family

ID=4983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1340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75534U (zh) 2013-05-31 2013-05-31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7553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3589A (zh) * 2013-05-31 2013-10-23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WO2014190780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送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7449123A (zh) * 2017-09-14 2017-12-08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874A (zh) * 2017-11-23 2018-05-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机构及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3589A (zh) * 2013-05-31 2013-10-23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WO2014190780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送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3363589B (zh) * 2013-05-31 2015-10-0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US9933168B2 (en) 2013-05-31 2018-04-03 Midea Group Co., Ltd. Air supply apparatus use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having the same
CN107449123A (zh) * 2017-09-14 2017-12-08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874A (zh) * 2017-11-23 2018-05-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机构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755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63589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63588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63587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空调用独立送风部件
CN203116174U (zh) 立式空调
CN2033755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110727A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5299862A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装置
CN20345426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WO2014190780A1 (zh) 用于空调的送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6152261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8800328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4515284A (zh) 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
CN102425819A (zh) 一种出风框可任意旋转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4697143B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4227555U (zh) 空调器
CN108917004A (zh) 空调器
CN104374066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9026785A (zh) 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104358696B (zh) 风机***及空调器
CN104456883B (zh) 风道***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的风扇和空调器
CN208669661U (zh) 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110398006A (zh) 一种空调扇风道转动结构及其空调扇
CN208765211U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00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