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0033B -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0033B
CN117830033B CN202410253812.0A CN202410253812A CN117830033B CN 117830033 B CN117830033 B CN 117830033B CN 202410253812 A CN202410253812 A CN 202410253812A CN 117830033 B CN117830033 B CN 117830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station
differential pressure
pressure difference
process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538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30033A (zh
Inventor
王朝晖
旷金国
许健
胡勣
王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538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0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0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0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30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0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基于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针对每一换热站,基于目标工艺类型和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实际运行压差和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整合每一换热站对应的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从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基于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控。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域供冷供热***是一种集中供暖和供冷的***,能够对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物群提供冷媒、或热媒,或冷媒和热媒,以满足用户制冷或制热的需求。
目前,对区域供冷供热***的调控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或结合历史运行数据的统计结果,无法根据每个换热站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这导致了区域供冷供热***能效低下,并大量浪费能源。
因此,如何提高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并减少能源浪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提高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并减少能源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所述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
基于所述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
针对每一所述换热站,基于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和所述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所述实际运行压差和所述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
整合每一所述换热站对应的所述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
从所述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
基于所述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所述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包括多个备选工艺类型,在所述获取每一所述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换热站,确定所述换热站的目标工艺类型;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换热站的目标工艺类型,包括:
获取所述换热站的阀门类型数据和阀门位置数据;
基于所述阀门类型数据和所述阀门位置数据从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中确定所述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并将所述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作为所述目标工艺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备选工艺类型配置有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所述针对每一所述换热站,基于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和所述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包括:
基于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
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站包括第一压差控制阀,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最小工作压差;
所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包括:
当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一工艺类型,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
将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站包括静态平衡阀和第二压差控制阀,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包括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最小工作压差;
所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包括:
当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二工艺类型,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
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相乘,得到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
将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和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站包括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包括:所述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板换压降数据和所述换热站的管路综合压降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包括:
当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三工艺类型,将所述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所述板换压降数据和所述管路综合压降数据进行聚合运算,得到设计工况压差数据;
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设计工况压差数据进行相乘,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实际供水信息包括所述换热站的实际运行流量、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所述基于所述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包括:
获取换热站的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
基于所述实际运行流量、所述回水温度和所述供水温度计算得到换热站的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
基于所述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和所述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计算得到换热站冷负荷率,并将所述换热站冷负荷率作为所述流量负荷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
流量负荷率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
压差差值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换热站,基于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和所述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所述实际运行压差和所述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
差值整合模块,用于整合每一所述换热站对应的所述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
最不利换热站筛选模块,用于从所述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
反馈调控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通过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基于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针对每一换热站,基于目标工艺类型和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实际运行压差和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整合每一换热站对应的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从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基于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提出根据换热站的工艺类型计算最小资用压差的方法,以此确定最不利换热站,根据最不利换热站的压差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区域供冷供热***管网运行状态,优化区域供冷供热***管网运行情况,提高了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站的工艺类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图1中的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5是图1中的步骤S103的流程图;
图6是图5中的步骤S402的流程图;
图7是图5中的步骤S402的流程图;
图8是图5中的步骤S402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站工艺类型下最小资用压差与流量负荷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若干名词进行解析:
区域供冷供热***(District Heating and Cooling, DHC)是一种集中供暖和供冷的***,能够对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物群提供冷媒、或热媒,或冷媒和热媒,以满足用户制冷或制热的需求。
流量负荷率,是指在某一时刻通过换热器的流量与设计流量之比,通常用于评估换热器的运行效率。流量负荷率越高,说明换热器的运行效率越高,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物对热量的需求。
冷负荷率,换热站的冷负荷率是指换热站所处理的冷负荷与设计冷负荷的比值,是评价换热站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资用压差,在换热站中,资用压差指的是一次网和二次网之间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差用于推动热量的传递,即从一次网传递到二次网。资用压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换热站的换热效率和供暖效果。如果资用压差过大,可能会导致一次网压力过高,增加设备的磨损和能耗;如果资用压差过小,则可能会导致热量传输效率低下,影响供暖效果。
最小资用压差,指为了确保换热站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压力差。这个参数是换热站设计的重要依据,能够确保换热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实际资用压差小于最小资用压差,可能会导致换热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换热器堵塞等问题,影响供暖效果。最小资用压差是换热站设计的基准,而实际运行中的资用压差需要在满足最小资用压差的前提下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和供暖效果。在实际运行中,如果发现资用压差过小,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调节,以保证换热站的稳定运行。
最不利换热站,是指在区域供冷供热***中,换热效果最差、供热最困难的换热站。通常位于供热***的末端,服务的建筑物数量较少或距离热源较远,导致供热能力受到限制。为了确保整个供热***的稳定性和供热效果,需要对最不利换热站进行特别关注和优化,以提高其换热效率和供热能力。
压降数据,压降数据是指在***中,各换热站的压力降落数据。压降数据可以通过测量管网的压力变化获得,是评估***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参数。通过对压降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管网的阻力和流量分布情况,进而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如管网堵塞、设备故障等。压降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对于保障供热***的正常运行和供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换热站管路综合压降数据,是指在换热站内的管路***中,由于流体流动阻力产生的压力降低。具体来说,当流体(通常是水或热媒)在管路***中流动时,会受到摩擦、阳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压力逐渐降低,这个压力降低的数值就是管路综合压降数据。
设计工况,设计工况是指在设计特定的装置、设备或***时,为了确保其在预定的工作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所假设的工作条件。这些预定的工作条件通常是***最苛刻的工作状态,例如最大流量、最高压力、最大功率等设计工况通常用于评估***的性能、效率以及安全系数。在这个状态下,设备或***必须能够满足其预定的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如果在设计工况下出现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装置、设备或***的正常运行。
目前,对区域供冷供热***的调控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或结合历史运行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使用人工经验对***进行调控,调控的准确性难以把握;而结合历史运行数据进行统计,首先要求运行数据的样本数量足够且准确,然而实际的使用情况可能与统计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别,当发生改变时,例如用户使用面积或入驻率发生变化,运行数据的样本数量不足,无法指导大数据模型,进而影响对***调控的准确性。即上述两类方法均无法根据每个换热站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这导致了区域供冷供热***能效低下,并大量浪费能源。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提高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并减少能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通过如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涉及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可应用于终端中,也可应用于服务器端中,还可以是运行于终端或服务器端中的软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服务器端可以配置成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配置成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软件可以是实现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的应用等,但并不局限于以上形式。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基于微处理器的***、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区域供冷供热***包括管网水泵、多个换热站和供水管路,管网水泵和多个换热站通过供水管路进行连接,
管网水泵通过供水管路将冷水输送至换热站,通过换热站进行热交换后,将热水输送至用户场所中,经由用户场所使用后变成冷水,通过供水管网、管网水泵重新进入换热站,形成一个封闭式循环,提高水或冷媒的利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换热站站之间是并联连接,便于安装和维修;
管网水泵的台数为多台,可以通过调整管网水泵的运行频率或增减运行台数,以满足区域供冷供热***中同期大量使用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区域供冷供热***中使用的水通常为软化水,能够有效隔绝空气,不会腐蚀管路,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也可以为其他液体,不限于此。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图,图1中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6。
步骤S101,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
步骤S102,基于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
步骤S103,针对每一换热站,基于目标工艺类型和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实际运行压差和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
步骤S104,整合每一换热站对应的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
步骤S105,从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
步骤S106,基于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6,通过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基于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针对每一换热站,基于目标工艺类型和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实际运行压差和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整合每一换热站对应的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从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基于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提出根据换热站的工艺类型计算最小资用压差的方法,以此确定最不利换热站,根据最不利换热站的压差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区域供冷供热***管网运行状态,优化区域供冷供热***管网运行情况,提高了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换热站的阀门类型和阀门位置将换热站工艺分为三种形式,包括压差控制阀恒定板换支路压差、压差控制阀恒定调节阀压差、不设置压差控制阀等,其中,第一种形式可以分为配置静态平衡阀和不配资静态平衡阀,第二、第三种形式又可以分为调节阀设置于板换支路和总管,进而将换热站的工艺划分为六种类型,具体参见表1:
其中,第一种形式包括工艺1和工艺2,能够将管网中各个换热站的流量调节解耦,每个换热站的流量控制互相独立;
第二种形式包括工艺3和工艺4,能够将换热站内每个板换支路的流量调节解耦,各个板换的流量控制互相独立,同时也能满足每个换热站流量控制的互相独立;
第三种形式包括工艺5和工艺6,采用高可调比的调节阀,在任意换热站管网供回水压差条件下,均可获得板换需要的任意流量负荷率。
参见图2,图2为换热站的工艺类型示意图,包含图2(a)-(f),其中,图2(a)为工艺1的示意图,图2(b)为工艺2的示意图,图2(c)为工艺3的示意图,图2(d)为工艺4的示意图,图2(e)为工艺5的示意图,图2(f)为工艺的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实线代表供水,虚线代表回水。
表1 换热站工艺分类情况
在本申请使用的计算模型中,将上述六种工艺类型划分为三个备选工艺类型,从而形成了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包括三个备选工艺类型,根据表1所示的换热站工艺分类情况,可以将换热站工艺重新划分为三个备选工艺类型;其中,第一个备选工艺类型为第一工艺类型,包括工艺3和工艺4;第二个备选工艺类型为第二工艺类型,包括工艺1、工艺2;第三个备选工艺类型为第三工艺类型,包括工艺5和工艺6。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01中,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均可以通过换热站的采集传感器实时获取。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01之前,该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
针对每一换热站,确定换热站的目标工艺类型;
其中,确定换热站的目标工艺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2:
步骤S201,获取换热站的阀门类型数据和阀门位置数据;
步骤S202,基于阀门类型数据和阀门位置数据从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中确定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并将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作为目标工艺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2,通过获取换热站的阀门类型数据和阀门位置数据;基于阀门类型数据和阀门位置数据从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中确定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并将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作为目标工艺类型,从而实现预先对换热站进行分类,便于在进行调控的时候能够快速确认换热站对应的目标工艺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站的阀门类型数据包括使用了哪些种类的阀门和对应的数量,例如球阀、V型球阀、座阀、电动蝶阀等,不限于此。
阀门位置数据为各个种类的阀门在换热站中安装的位置,例如将阀门安装在板换支路上,或者将阀门安装在总管上,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202中,通过阀门类型数据和阀门位置数据与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中的备选工艺类型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换热站是哪种备选工艺类型,进而将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作为目标工艺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实际供水信息包括换热站的实际运行流量、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
其中,实际供水信息可以通过换热站能量计对换热站中管网的实际运行流量、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进行实时采集。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站能量计也可以称为冷量计,或热量计,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301,获取换热站的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
步骤S302,基于实际运行流量、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计算得到换热站的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
步骤S303,基于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和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计算得到换热站冷负荷率,并将换热站冷负荷率作为流量负荷率。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3,基于实际运行流量、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计算得到换热站的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将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和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换热站冷负荷率,并将换热站冷负荷率作为流量负荷率,从而确定换热站的流量负荷率,便于后续根据流量负荷率判断换热站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站的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为换热站的理论设计值,是可以直接获取的,无需经过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步骤S302中,对于换热站来说,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
(1);
其中,为第i个换热站的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单位为KW;/>为第i个换热站的实际运行流量,单位为m3/h;/>为水的密度,单位为kg/m3;/>为水的比热容;/>为第i个换热站的回水温度,/>为第i个换热站的供水温度,单位为℃。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303中,假设和/>均按照设计值运行,换热站冷负荷率可以等于流量负荷率,因此,根据换热站的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和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得到换热站冷负荷率,进而得到流量负荷率,如公式(2)所示:
(2);
其中,为换热站的流量负荷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获取换热站的设计工况运行流量;
基于实际运行流量和设计工况运行流量,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公式(3)所示:
(3);
其中,为换热站的设计工况运行流量,单位为m3/h。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种备选工艺类型配置有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02:
步骤S401,基于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
步骤S402,基于流量负荷率和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401至步骤S402,通过确定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基于流量负荷率和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从而能够根据换热站的工艺类型计算最小资用压差,能够提高计算过程的可解释性,无需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节省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401中,每种备选工艺类型与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当确认某一换热站具体属于哪一类备选工艺类型时,即可快速确认压差计算参数,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并且在此情况下,最小资用压差的计算参数就只有流量负荷率这一个自变量了,能够提高计算效率,进而提高计算频次,从而能够实时的对区域供冷供热***进行调控,优化区域供冷供热***管网运行情况,提高了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但区域供冷供热***运行一段时间后,换热站管路的阻力系数发生变化,比如板换发生堵塞,也可以通过测量某一时刻换热站的压力分配数据得到压差计算参数的修正系数,基于压差计算参数的修正系数对计算最小资用压差过程中的压差计算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运行状态,优化区域供冷供热***管网运行情况,提高***调控的准确性。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的调控方法,不需要经过长时间、大量数据的积累即可准确的计算得到换热站的最小资用压差,提高了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一工艺类型,即工艺3和工艺4,换热站包括第一压差控制阀,该第一压差控制阀用于恒定调节阀两端的压差;压差计算参数包括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最小工作压差;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2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501至步骤S502:
步骤S501,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一工艺类型,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
步骤S502,将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501至步骤S502,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一工艺类型,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将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能够提高最小资用压差的计算效率。
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一工艺类型,所需参数包括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最小工作压差和流量负荷率,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4);
其中,为第一工艺类型的换热站的最小资用压差,/>是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为设计工况下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单位为m水柱,也是压力单位,1m水柱等于9.8kPa。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为预设数据,无需进行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是用于恒定调节阀两端的压差。
其中,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的计算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获取换热站设计工况流量和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大流量系数;
基于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大流量系数和设计工况流量进行压差计算,得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公式(5)所示:
(5);
其中,为第一压差阀阀芯全开时的最大流量系数,单位为m3/h;/>为换热站的设计工况运行流量,单位为m3/h。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均为设计工况下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二工艺类型,即工艺1和工艺2,换热站包括静态平衡阀和第二压差控制阀,该第二压差控制阀用于恒定板换支路两端的压差,压差计算参数包括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最小工作压差;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步骤S402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601至步骤S603:
步骤S601,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二工艺类型,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
步骤S602,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相乘,得到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
步骤S603,将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和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601至步骤S603,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二工艺类型,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相乘,得到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将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和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能够提高最小资用压差的计算效率。
具体地,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二工艺类型,所需参数包括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最小工作压差、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和流量负荷率,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6);
其中,为第二工艺类型的换热站的最小资用压差,/>为设计工况时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是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为设计工况下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单位为m水柱,也是压力单位,1m水柱等于9.8kPa。
需要说明的是,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为预设数据,无需进行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是用于恒定板换支路两端的压差。其中,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的计算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获取换热站设计工况流量和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大流量系数;
基于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大流量系数和设计工况流量进行压差计算,得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公式(7)所示:
(7);
其中,为第二压差阀阀芯全开时的最大流量系数,单位为m3/h;/>为换热站的设计工况运行流量,单位为m3/h。
需要说明的是,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均为设计工况下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用户入驻率不断变化的管网,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需要在不同时期进行不断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工艺类型包含工艺1和工艺2,其中,工艺2的换热站并未设置静态平衡阀,因此在针对工艺2计算最小资用压差时,在公式(6)中,设计工况时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为0,具体可以得到公式(8):
(8);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工艺类型和第二工艺类型中,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最小工作压差和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最小工作压差均不相同,具体需要根据实际的工艺类型进行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三工艺类型,换热站包括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压差计算参数包括: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板式换热器的板换压降数据和换热站的管路综合压降数据;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步骤S701至步骤S702:
步骤S701,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三工艺类型,将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板换压降数据和管路综合压降数据进行聚合运算,得到设计工况压差数据;
步骤S702,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设计工况压差数据进行相乘,得到最小资用压差。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意的步骤S701至步骤S702,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三工艺类型,将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板换压降数据和管路综合压降数据进行聚合运算,得到设计工况压差数据,将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设计工况压差数据进行相乘,得到最小资用压差,能够提高最小资用压差的计算效率。
当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三工艺类型,即工艺5和6,对于工艺5和6,在管网逐时使用系数为1的理想状况,调节阀开度可以维持设计工况开度,换热站内各部件压降比例不变,不需要通过减小调节阀开度来消耗额外的压降,因此计算最小资用压差所需参数包括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板式换热器的板换压降数据和换热站的管路综合压降数据和流量负荷率,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9);
其中,为第三工艺类型的换热站的最小资用压差,/>为调节阀的压降数据,/>为板式换热器的板换压降数据,/>为换热站的管路综合压降数据,单位为m水柱,也是压力单位,1m水柱等于9.8kPa。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板式换热器的板换压降数据,换热站的管路综合压降数据/>均为设计工况下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站是至少包括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而在第一工艺类型和第二工艺类型中,采用的计算参数不涉及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板式换热器的板换压降数据和换热站的管路综合压降数据,并不代表第一工艺类型和第二工艺类型的换热站不包括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即第一工艺类型和第二工艺类型的换热站均包括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
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站工艺类型下最小资用压差与流量负荷率的关系示意图,从图9中可以看出:
对于工艺1,随着流量增大,静态平衡阀需要消耗的额外压差增加,在设计工况时达到最大值,工艺1的最小资用压差比工艺2增加的部分即是静态平衡阀压差。根据公式(6),在不同流量负荷率时,最小资用压差变化幅度为0-。按照设置目的,静态平衡阀的设定范围可以覆盖外网泵扬程范围,以图9中所示设计工况静态平衡阀压差20m为例,设计工况时工艺1比工艺2的最小资用压差多了20m。
对于工艺3和4,根据公式(4),压差控制阀只恒定调节阀压差,在保证足够的压差控制阀工作压差基础上,随着流量负荷率减小,换热站最小资用压差减小,在10%流量负荷率时,最小资用压差为2m,与工艺1比较,降低6m压差。因此对于工艺3和4,在小负荷率时,可以降低外网泵运行频率。
对于工艺5和6,在5%流量负荷率时,最小资用压差变为0m。这两个工艺在小流量负荷率时,外网泵可以采用更低的运行频率,实现更节能的运行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9只是举例说明,每种工艺使用的具体的参数与换热站设计和设备选型有关,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03中,还包括:基于实际运行压差和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0);
其中,为第i个换热站供回水管网压差的偏差,也就是差值计算结果,为实际运行压差,/>为第i个换热站最小资用压差,单位为m水柱,也是压力单位,1m水柱等于9.8kPa。
最终,将每一换热站对应的差值计算结果进行整合,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05中,从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得到:
(11);
其中,对应的换热站为最不利换热站;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06中,管网水泵的运行是通过最不利换热站的压差反馈来确定,当最不利换热站的压差不满足其流量要求时,控制***得到反馈信号,调整管网水泵运行参数,直到最不利换热站的压差能够满足该换热站流量调节要求。
基于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使得然后区域供冷供热***中所有换热站的压差都能大于或等于最小资用压差,从而在确保温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高了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相较于基于人工经验或结合历史运行大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调整的方法,对调控的准确性更有依据;并且无需结合历史运行大户数据,调整响应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管网水泵的运行频率或运行台数。
具体地,如果为负数,说明冷热源的水泵需要增加频率或者增加水泵运行台数;
如果为正数,说明冷热源的水泵需要降低频率或者减少水泵运行台数。
在一些实施例的步骤S106之后,该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还包括:
判断最不利换热站的实际运行压差是否满足对应的最小资用压差(大于或等于)。若不满足,则重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
另外,当满足预设的调控时间间隔要求时,重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更新最不利换热站,以实现动态、实时的对区域供冷供热***进行调控,优化区域供冷供热***管网运行情况,提高了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换热站的工艺类型进行分类,根据换热站的工艺类型计算最小资用压差,提高了计算过程的可解释性,无需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节省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并以此确定最不利换热站,根据最不利换热站的压差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然后区域供冷供热***中所有换热站的压差都能大于或等于最小资用压差,从而在确保温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高了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相较于基于人工经验或结合历史运行大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调整的方法,对调控的准确性更有依据;并且无需结合历史运行大户数据,调整响应性更好。
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
流量负荷率计算模块1002,用于基于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
压差差值计算模块1003,用于针对每一换热站,基于目标工艺类型和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实际运行压差和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
差值整合模块1004,用于整合每一换热站对应的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
最不利换热站筛选模块1005,用于从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
反馈调控模块1006,用于基于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
该区域供冷供热***调控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包括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任意智能终端。
请参阅图11,图11示意了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1101,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1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102可以存储操作***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102中,并由处理器1101来调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
输入/输出接口1103,用于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
通信接口1104,用于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105,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输入/输出接口1103和通信接口1104)之间传输信息;
其中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输入/输出接口1103和通信接口1104通过总线1105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通过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基于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针对每一换热站,基于目标工艺类型和流量负荷率进行资用压差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实际运行压差和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整合每一换热站对应的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从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基于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
能够对换热站的工艺类型进行分类,根据换热站的工艺类型计算最小资用压差,提高了计算过程的可解释性,无需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节省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并以此确定最不利换热站,根据最不利换热站的压差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然后区域供冷供热***中所有换热站的压差都能大于或等于最小资用压差,从而在确保温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高了区域供冷供热***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相较于基于人工经验或结合历史运行大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调整的方法,对调控的准确性更有依据;并且无需结合历史运行大户数据,调整响应性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示出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步骤,或者组合某些步骤,或者不同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多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的介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所述区域供冷供热***包括管网水泵、多个换热站和供水管路,所述管网水泵和多个所述换热站通过所述供水管路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所述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包括多个备选工艺类型,每一所述备选工艺类型配置有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
基于所述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
针对每一所述换热站,基于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所述实际运行压差和所述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
整合每一所述换热站对应的所述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
从所述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
基于所述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所述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每一所述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换热站,确定所述换热站的目标工艺类型;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换热站的目标工艺类型,包括:
获取所述换热站的阀门类型数据和阀门位置数据;
基于所述阀门类型数据和所述阀门位置数据从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中确定所述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并将所述换热站对应的备选工艺类型作为所述目标工艺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包括第一压差控制阀,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最小工作压差;
所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包括:
当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一工艺类型,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
将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所述第一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包括静态平衡阀和第二压差控制阀,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包括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和最小工作压差;
所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包括:
当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二工艺类型,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最小工作压差相乘,得到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
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压降数据相乘,得到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
将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所述第二压差控制阀的工作压差和所述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压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包括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包括:所述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板换压降数据和所述换热站的管路综合压降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包括:
当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第三工艺类型,将所述调节阀的压降数据、所述板换压降数据和所述管路综合压降数据进行聚合运算,得到设计工况压差数据;
将所述流量负荷率的平方值与所述设计工况压差数据进行相乘,得到所述最小资用压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供水信息包括所述换热站的实际运行流量、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所述基于所述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包括:
获取换热站的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
基于所述实际运行流量、所述回水温度和所述供水温度计算得到换热站的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
基于所述实际运行冷负荷数据和所述设计工况冷负荷数据,计算得到换热站冷负荷率,并将所述换热站冷负荷率作为所述流量负荷率。
7.一种区域供冷供热***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换热站的实际供水信息、实际运行压差和目标工艺类型;其中,所述目标工艺类型为根据预设的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包括多个备选工艺类型,每一所述备选工艺类型配置有对应的压差计算参数;
流量负荷率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际供水信息进行负荷率计算,得到流量负荷率;
压差差值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换热站,基于所述换热站工艺分类基准确定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基于所述流量负荷率和所述目标工艺类型对应的所述压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最小资用压差,基于所述实际运行压差和所述最小资用压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差值计算结果;
差值整合模块,用于整合每一所述换热站对应的所述差值计算结果,生成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
最不利换热站筛选模块,用于从所述换热站压差差值序列中选择差值数值最小的换热站作为最不利换热站;
反馈调控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不利换热站的差值对管网水泵的运行参数进行反馈调控。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
CN202410253812.0A 2024-03-06 2024-03-06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830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3812.0A CN117830033B (zh) 2024-03-06 2024-03-06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3812.0A CN117830033B (zh) 2024-03-06 2024-03-06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0033A CN117830033A (zh) 2024-04-05
CN117830033B true CN117830033B (zh) 2024-06-04

Family

ID=9051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53812.0A Active CN117830033B (zh) 2024-03-06 2024-03-06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0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31274A (zh) * 2024-04-11 2024-05-14 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区域集中供冷供暖***及其方法、电子设备、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980A (zh) * 2020-09-14 2021-01-15 浙江大学 一种区域能源供热***热泵机组调控方法
CN113513783A (zh) * 2021-08-09 2021-10-19 哈尔滨天达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站在线监控***及换热站控制方法
CN114909706A (zh) * 2022-04-24 2022-08-16 常州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强化学***衡调控方法
CN115468215A (zh) * 2022-09-06 2022-12-13 北京全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历史运行数据的热力管网设备调控初始化方法及装置
CN117346202A (zh) * 2023-11-27 2024-01-05 山东国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蓄热结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980A (zh) * 2020-09-14 2021-01-15 浙江大学 一种区域能源供热***热泵机组调控方法
CN113513783A (zh) * 2021-08-09 2021-10-19 哈尔滨天达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站在线监控***及换热站控制方法
CN114909706A (zh) * 2022-04-24 2022-08-16 常州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强化学***衡调控方法
CN115468215A (zh) * 2022-09-06 2022-12-13 北京全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历史运行数据的热力管网设备调控初始化方法及装置
CN117346202A (zh) * 2023-11-27 2024-01-05 山东国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蓄热结构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区域供冷***外管网输配水泵 运行工作区分析》;戴明明 等;《制冷与空调》;20230630;第23卷(第6期);第42-48页 *
分布式水泵***和传统方式在某区域热源应用对比分析研讨;那海涛 等;应用能源技术;20150925(09);第24-29页 *
基于动态水压图的供热管网运行工况分析研究;朱铁军;;科技通报;20151231(12);第231-23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0033A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830033B (zh) 区域供冷供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92515B (zh)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冷热源机房节能控制方法及***
CN110410942B (zh) 一种冷热源机房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及***
CN112128841A (zh)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和室温反馈修正的全网平衡调节方法
CN105135623B (zh) 一种满足电网调峰和用户舒适度的中央空调减载控制方法
CN104654538A (zh) 一种控制风量输出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82258A (zh) 空调节能方法
CN102147146A (zh) 中央空调数字化集成智能控制***及其调节方法
CN201992769U (zh) 中央空调数字化集成智能控制***
CN101922783A (zh) 一种基于焓值控制的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及***
EP3732401B1 (en) Responsive power steering and redundancy
US11989008B2 (en) Methods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s for regulating rated outlet pressures of gate station compressors for smart gas
CN111102645A (zh) 一种集中供热***热量平衡控制方法
CN113221304A (zh) 一种天然气管网能量间接赋值的计算***及方法
CN113446661A (zh) 一种智能高效的热网运行调节方法
Xuefeng et al. Diversity of energy-sav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a parallel chilled water pump based on variable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ntrol in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17650628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预调节场景的能效管理***
CN103471178A (zh) 供热节能控制***以及节能控制方法
CN203258800U (zh) 一种中央空调动态跟踪节能管理控制***
CN204987368U (zh) 一种冷冻水泵组节能控制***
CN114980666B (zh) 一种数据中心液冷散热***的控制方法及其***
CN202119007U (zh) 一种基于水工、热工平衡的换热站控制***
CN113283649B (zh) 供需协同运行能效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Tianyi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for a variable flow air-conditioning water system
CN101922780A (zh) 一种风机盘管***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