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8381B -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8381B
CN116058381B CN202310024036.2A CN202310024036A CN116058381B CN 116058381 B CN116058381 B CN 116058381B CN 202310024036 A CN202310024036 A CN 202310024036A CN 116058381 B CN116058381 B CN 116058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ziothiazolinone
chlorpyrifos
cloxaprid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40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8381A (zh
Inventor
霍树红
王倩
李景壮
崔继程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te Western Sha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te Western Sha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te Western Sha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te Western Sha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40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8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8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8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8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8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24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the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2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其活性成分为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其中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质量比为20:1~1:2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或超低容量液剂。该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高,主要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甜瓜炭疽病以及番茄灰霉病等。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属于噻唑杂环化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真菌的细胞膜表面的阴离子结合或与巯基反应,破坏蛋白质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繁殖,干扰病原菌细胞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导致病原菌死亡。该化合物对农作物上的腐烂病、溃疡病、炭疽病、梨黑星病、叶斑病、霜霉病等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农作物十分安全。
氯啶菌酯,化学名称为N-甲氧基-N-[2-[(3,5,6-三氯-2-吡啶氧基)基]苯基]甲酸甲酯,是一种strobilurin高效广谱低毒杀菌剂。对由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番茄白粉病、灰霉病,苹果锈病,花卉白粉病等多种病害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且活性较高,对非标生物及环境相容性好,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以及兼具预防和治疗活性等特点。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作物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单一药剂以及常见药剂的使用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杀菌效率低且抗药性也逐渐增强。而且长期连续高剂量的使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合理的使用新型药剂并进行合理复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病害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而杀菌剂复配或混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也能够较大程度的节约农户的用药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的复配杀菌组合物,能够做到协同增效扩大药剂杀菌谱,其次也能够提高其速效性和持效期,让用户使用起来安全环保且能够大大的降低用药成本。
本发明人通过多次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发现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在一定到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甜瓜炭疽病和番茄灰霉病等病害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的研发试验,来验证这一结果完成本项发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剂剂型,其次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含有噻霉酮·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尤其是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甜瓜炭疽病和番茄灰霉病等病害的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其中,所述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20,最优选重量份数比为1:5。
本发明复配组合物中,噻霉酮的重量百分含量为噻霉酮1%~30%,氯啶菌酯1%~90%,其余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组合物中,噻霉酮和氯啶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0%,优选重量百分比为1%~65%。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应用剂型,例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或超低容量液剂等,其中优选剂型为悬浮剂。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成分外,还包括农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溶剂、渗透剂、分散剂、扩散剂、崩解剂、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载体或填料等。
本发明中所述复配组合物中的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于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详细作为说明。
本发明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害,例如大田作物病害,瓜菜病害等,优选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甜瓜炭疽病以及番茄灰霉病等病害。
本发明是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其杀菌效果明显提高,且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针对上述病害均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二者组合的杀菌效果明显要高于单剂,且共毒系数至少为120以上,这样的组合不仅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以及成本,而且降低了农残,减轻了对环境的伤害。
2.本发明中两种活性成分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并且其具有低剂量、高活性、高渗透性,内吸传导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的特点,对环境友好,对蜜蜂安全,符合全球市场减少植保产品影响生态***安全的预期。
3.本发明组合物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甜瓜炭疽病以及番茄灰霉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效,且使用安全无不良影响,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下述实施案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案例中所涉及的试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试验方法,检测方法等。活性成分均以有效成分计。本实验采用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合适的配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制剂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20%氯啶菌酯+1%噻霉酮,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2:15%噻霉酮+1%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10%噻霉酮+1%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4:10%噻霉酮+2%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5:5%噻霉酮+5%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6:2%噻霉酮+10%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7:1%噻霉酮+10%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8:1%噻霉酮+15%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9:1%噻霉酮+20%氯啶菌酯,悬浮剂。
将以上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或高速剪切后过滤得到悬浮剂。
二、室内生测活性测定
实施例1: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水稻稻瘟病的复配比例筛选及共毒系数测定1.1供试菌种
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oryaeCav)由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
1.2供试培养基
AEA培养基:酵母5g,甘油20ml,MgSO4 0.25g,NaNO3 6g,KCl 0.5g,KH2PO4 1.5g,琼脂20g,加入去离子水至1000ml。
1.3供试药剂
95%氯啶菌酯原药(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5%噻霉酮原药(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95%氯啶菌酯将原药和95%噻霉酮原药分别用丙酮配制成母液,使用时用含2%的吐温80无菌水进行稀释。
1.4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
将配制好的不同配比的药剂加入到灭菌并能够冷却至45-50℃的AEA培养基中,摇晃均匀后倒入到培养皿中,冷却后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带毒培养基平板,设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以含2%吐温80的无菌水代替药剂)。将培养备用的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打孔器取直径为6mm的菌饼,后接种到已经冷却的含毒AEA培养基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每皿放置一块,每处理3次重复,后置于25℃的人工培养箱中,培养9d后取出以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对各浓度的3个重复取平均值。后再计算不同配比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采用共毒系数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进行计算: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效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NY/TI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药剂名称及配比 配比 EC50(mg/L) ATI TTI CTC
噻霉酮(A) —— 17.42 4.36
氯啶菌酯(B) —— 0.76 100
A:B 20:1 6.47 11.75 8.91 131.77
A:B 15:1 4.95 15.35 10.34 148.52
A:B 10:1 3.86 19.69 13.05 150.82
A:B 5:1 2.57 29.57 20.30 145.67
A:B 1:1 0.98 77.55 52.18 148.62
A:B 1:5 0.54 140.74 84.06 167.43
A:B 1:10 0.50 152.00 91.31 166.47
A:B 1:15 0.53 143.40 94.02 152.51
A:B 1:20 0.56 135.71 95.45 142.19
由表1可知,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水稻稻瘟病的EC50分别为17.42mg/L和0.76mg/L,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在配比为20:1~1:20时,其共毒系数(CTC)均≥120,对水稻稻瘟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在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67.43,可见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2: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对水稻稻曲病的室内毒力测定2.1供试菌种
水稻稻曲病(Ustilaginoidea oryzae)由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测实验室保存和培养。
2.2供试培养基
采用马铃薯蔗糖固体培养基(PSA):马铃薯300g,蔗糖20g,琼脂15g,加入去离子水至1000ml。
2.3供试药剂
95%氯啶菌酯原药(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5%噻霉酮原药(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95%氯啶菌酯将原药和95%噻霉酮原药分别用丙酮配制成母液,使用时用含2%的吐温80无菌水进行稀释。
2.4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水稻稻曲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
将配制好的不同配比的药剂加入到灭菌并能够冷却至45-50℃的PSA培养基中,摇晃均匀后倒入到培养皿中,冷却后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带毒培养基平板,设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以含2%吐温80的无菌水代替药剂)。将培养备用的水稻稻曲病病原菌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打孔器取直径为6mm的菌饼,后接种到已经冷却的含毒PSA培养基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每皿放置一块,每处理3次重复,后置于28℃的人工培养箱中培养12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对各浓度的3个重复取平均值。后再计算不同配比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采用共毒系数法计算共毒系数(同前),确定混剂的增效性。
表2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对水稻稻曲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由表2可知,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水稻稻曲病的EC50分别为15.68mg/L和0.57mg/L,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在配比为20:1~1:20时,其共毒系数(CTC)均≥120,对水稻稻曲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在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54.33,可见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3: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对甜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3.1供试菌种
甜瓜炭疽病(Colletorichum orbiculare)由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测实验室保存和培养。
3.2供试培养基
采用马铃薯蔗糖固体培养基(PSA):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加入去离子水至1000ml。
3.3供试药剂:
95%噻霉酮原药(常规市场购买),92%氯啶菌酯原药(常规市场购买)。将95%噻霉酮原药和92%氯啶菌酯原药分别用丙酮配制成母液,使用时用含2%的吐温80无菌水进行稀释。
3.4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甜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
将配制好的不同配比的药剂加入到灭菌并能够冷却至45-50℃的PSA培养基中,摇晃均匀后倒入到培养皿中,冷却后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带毒培养基平板,设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以含2%吐温80的无菌水代替药剂)。将培养备用的t甜瓜炭疽病病原菌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打孔器取直径为6mm的菌饼,后接种到已经冷却的含毒PSA培养基平板中央,每处理3次重复,后置于25℃的人工培养箱中培养15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对各浓度的3个重复取平均值。后再计算不同配比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采用共毒系数法计算共毒系数(同前),确定混剂的增效性。
表3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对甜瓜炭疽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药剂名称及配比 配比 EC50(mg/L) ATI TTI CTC
噻霉酮(A) —— 31.28 1.98
氯啶菌酯(B) —— 0.62 100
A:B 20:1 7.51 8.26 6.65 124.19
A:B 15:1 5.82 10.65 8.11 131.42
A:B 10:1 4.22 14.69 10.89 134.90
A:B 5:1 2.47 25.10 18.32 137.04
A:B 1:1 0.96 64.58 50.99 126.66
A:B 1:5 0.49 126.53 83.66 151.24
A:B 1:10 0.46 134.78 91.09 147.97
A:B 1:15 0.48 129.17 93.87 137.60
A:B 1:20 0.51 121.57 95.33 127.52
由表3可知,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甜瓜炭疽病的EC50分别为31.28mg/L和0.62mg/L,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在配比为20:1~1:20时,其共毒系数(CTC)均≥120,对甜瓜炭疽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在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51.24,可见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4: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对番茄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4.1供试菌种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后由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测实验室保存和培养。
4.2供试培养基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加入去离子水至1000ml。
4.3供试药剂
95%氯啶菌酯原药(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5%噻霉酮原药(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95%氯啶菌酯将原药和95%噻霉酮原药分别用丙酮配制成母液,使用时用含2%的吐温80无菌水进行稀释。
4.4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番茄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
将配制好的不同配比的药剂加入到灭菌并能够冷却至45-50℃的PDA培养基中,摇晃均匀后倒入到培养皿中,冷却后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带毒培养基平板,设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以含2%吐温80的无菌水代替药剂)。将培养备用的番茄灰霉病病原菌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打孔器取直径为6mm的菌饼,后接种到已经冷却的含毒PDA培养基平板中央,每处理3次重复,后置于21℃的人工培养箱中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对各浓度的3个重复取平均值。后再计算不同配比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采用共毒系数法计算共毒系数(同前),确定混剂的增效性。
表4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药剂名称及配比 配比 EC50(mg/L) ATI TTI CTC
噻霉酮(A) —— 23.79 4.50
氯啶菌酯(B) —— 1.07 100
A:B 20:1 9.12 11.73 9.05 129.67
A:B 15:1 7.25 14.76 10.47 140.98
A:B 10:1 5.49 19.49 13.18 147.86
A:B 5:1 3.43 31.20 20.42 152.79
A:B 1:1 1.29 82.95 52.25 158.75
A:B 1:5 0.78 137.18 84.08 163.15
A:B 1:10 0.75 142.67 91.32 156.23
A:B 1:15 0.79 135.44 94.03 144.04
A:B 1:20 0.81 132.10 95.45 138.39
由表4可知,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对番茄灰霉病的EC50分别为23.79mg/L和1.07mg/L,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在配比为20:1~1:20时,其共毒系数(CTC)均≥120,对番茄灰霉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在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63.15,可见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田间药效试验
实例1: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制剂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自安徽·广德历年水稻稻瘟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进行,试验田面积4500m2,栽培管理及施肥水平中等,相对条件一致。供试水稻品种为香两优68。
试验处理:试验药剂选用制剂实施例6的(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对照药剂选用5%噻霉酮悬浮剂(市售,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0%氯啶菌酯悬浮剂(市售,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空白对照为喷施等量的清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处理,交错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小区,每小区长22m,宽16m,面积为350m2,小区间设0.3m走道,重复间设0.5m走道,四周设置保护行。本次试验施药2次,第一次施药于水稻破口期(整个田里有10%的稻穗抽出叶鞘一半时),第二次施药于齐穗期(80%稻株抽穗)。具体时间分别为,2021年9月10日和9月17日。采用HD-400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用水量450kg/hm2
调查方法:于病情稳定期调查防治效果,具体调查时间为2021年10月2日(第二次施药后15d),共调查1次。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每点调查25穗(分蘖),共调查1500穗,调查各小区穗瘟发生情况,计算病穗率及病穗防治效果。水稻稻瘟病分级标准如下:
穗瘟分级(以穗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药效计算方法:根据国标《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穗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级代表值)
防治效果(%)=(CK1-P1)/CK1×100
P1:处理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
CK1:对照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各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试验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施药后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实例2: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制剂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自安徽·泾县,选择的试验水稻田前茬为油菜,地势平坦,土壤为紫砂泥田,耕作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中等,肥力均匀一致,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为历年稻曲病常发田块。试验田面积3500m2,栽培、水肥管理、杂草防除等与当地水稻生产一致。供试水稻品种为Y两优957,处于破口前期。
试验处理:试验药剂选用制剂实施例6的(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对照药剂选用5%噻霉酮悬浮剂(市售,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0%氯啶菌酯悬浮剂(市售,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空白对照为喷施等量的清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处理,交错排列,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1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8~24m2,每个小区间均筑埂,每个小埂用塑料薄膜覆盖,单独排灌,以防止药剂串灌影响试验效果。常规栽培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不喷撒杀菌剂。施药次数2次,第一次施药在水稻破口前10d左右,具体施药时间为2021年8月16日,第二次施药在第一次施药后7d进行,时间为2021年8月23日。使用HD-400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用水量450kg/hm2,人工均匀喷洒。
调查方法:于病情稳定期调查防治效果,具体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6日(第二次施药后15d),共调查1次。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每点调查20丛,共调查1600丛,调查各小区病穗数、病粒数,计算病穗率及病穗防治效果。水稻稻曲病分级标准如下:
0级:;病穗率<1%,高抗(HR);
1级:病穗率0.1~3.0%,抗(R);
3级:病穗率3.1~7.0%,中抗(MR);
5级:病穗率7.1~15.0%,中感(MS);
7级:病穗率15.1~25.0%,感(S);
9级:病穗率≥25.1%,高感(HS)。
然后,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同前。
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各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试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施药后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实例3: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制剂对甜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自山东省寿光田马镇的日光温室进行,试验田面积1500m2,土壤pH为6.5的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沃而通气良好。于2021年2月25日定植“景甜208”,试验期间浇水6次。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都均匀一致,甜瓜的长势基本也均匀一致。
试验处理:试验药剂选用制剂实施例6的(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对照药剂选用5%噻霉酮悬浮剂(市售,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0%氯啶菌酯悬浮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空白对照为喷施等量的清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处理,交错排列,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16个小区,每个小区小区面积为72m2,每小区额定喷雾用药量为5kg。2021年5月17日甜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喷施第一次,施药时甜瓜平均为15片叶;2021年5月24日喷施第二次;2021年5月31日喷施第三次,本试验共喷药三次,使用药械为压缩式喷雾器,人工均匀喷洒。
调查方法:于病情稳定期调查防治效果,具体调查时间为2021年6月7日(第三次施药后7d),共调查1次。调查时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条瓜蔓,每蔓调查5片叶(即从瓜蔓顶部回数第5~9片叶),每点调查50片叶,每小区250片叶。统计每片叶病斑面积占调查叶的叶面积的比值,依据被害程度和病症情况进行分级记载,以此计算病情指数和药剂的防治效果。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然后,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同前。
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各处理药剂防治甜瓜炭疽病的试验结果
从表7可以看出,(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施药后对甜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实例4: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自山东·聊城,为老菜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冲积壤土偏粘,前茬为辣椒,试验地区历年都有灰霉病的发生。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每畦双行,密度4000株/667m2,于2月下旬定植“02·金迪688”红果番茄。大棚规格长×宽×高为42.0m×7.8m×3.2m,定植前约10天盖棚增温。试验期间浇水5次。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都均匀一致,并遵循当地的生产习惯。
试验处理:试验药剂选用制剂实施例6的(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对照药剂选用5%噻霉酮悬浮剂(市售,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0%氯啶菌酯悬浮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空白对照为喷施等量的清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处理,交错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小区面积为50m2,每小区额定喷雾用药量为3kg。2021年4月15日番茄灰霉病发生初期用药,此时为番茄开花期。7天后(2021年4月22日)进行第二次施药,2021年4月29日进行第三次施药,本试验共喷药三次,使用药械为利农15L(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
调查方法:于病情稳定期调查防治效果,具体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6日(第三次施药后7d),共调查1次。采用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的全部果实,以单果为单位,依据被害程度和病症情况进行分级记载,以此计算病情指数和药剂的防治效果。
0级:无病斑;
1级:残留花瓣或柱头发病;
3级:萼片腐烂或柱头发病蔓延到果脐部;
5级:果脐部有浸润斑无霉层;
7级:果脐部有霉层但未扩展到其它部位;
9级:霉层扩展到果实的其它部位。
然后,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同前。
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各处理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试验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2+10)%噻霉酮·氯啶菌酯悬浮剂施药后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本发明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复配的增效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何剂型,本发明通过试验筛选优选悬浮剂,且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在配比为20:1~1:20时,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甜瓜炭疽病和番茄灰霉病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在噻霉酮:氯啶菌酯等于1:5时,对以上四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最佳,增效效果显著。
针对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案例,通过针对上述案例的说明,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选择更加适合的剂型及最佳配方。

Claims (8)

1.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噻霉酮和氯啶菌酯,其中,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重量比为15:1~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含量的组分组成:噻霉酮1%~30%,氯啶菌酯1%~90%,其余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噻霉酮和氯啶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噻霉酮和氯啶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6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选自溶剂、渗透剂、分散剂、扩散剂、崩解剂、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或防冻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可制备成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或超低容量液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制备成的剂型为悬浮剂。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害为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甜瓜炭疽病或番茄灰霉病。
CN202310024036.2A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16058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4036.2A CN116058381B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4036.2A CN116058381B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8381A CN116058381A (zh) 2023-05-05
CN116058381B true CN116058381B (zh) 2024-05-10

Family

ID=8617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4036.2A Active CN116058381B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838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240A (zh) * 2011-03-01 2011-09-07 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7771827A (zh) * 2016-08-31 2018-03-09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霉酮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9303060A (zh) * 2018-12-06 2019-02-05 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霉酮和唑菌酯的组合杀菌物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240A (zh) * 2011-03-01 2011-09-07 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7771827A (zh) * 2016-08-31 2018-03-09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霉酮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9303060A (zh) * 2018-12-06 2019-02-05 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霉酮和唑菌酯的组合杀菌物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8381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2483A (zh) 贝莱斯芽孢杆菌可溶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87141B1 (ko) 식물병 방제 효과를 가지는 스트렙토마이세스 그리세우스 big105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CN114868770B (zh) 一种含菌剂和γ-聚谷氨酸的农用组合物
Ivchenko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il tillage metho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rot in spring wheat
CN102640761A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10558332A (zh)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b1126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388888A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6489956A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617127B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058381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氯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532345A (zh) 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634878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CN112998029A (zh) 一种含卵磷脂的功能性农用组合物
CN111838166A (zh) 一种绿藻多糖杀菌剂复配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616298A (zh) 一种含有氟苯醚酰胺和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58565B (zh)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与氯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960424A (zh) 含有吡虫啉·氟虫腈·克菌丹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51416B (zh)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30687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13767906B (zh) 一种用于防治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杀菌组合物
CN112998017B (zh) 含春雷霉素和噻唑锌组合物用于防治铁皮石斛软腐病的用途
CN113243379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719744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784326A (zh) 一种含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用杀菌剂组合物
CN112438269A (zh) 一种含吡噻菌胺与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