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0770A -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0770A
CN115810770A CN202211493851.5A CN202211493851A CN115810770A CN 115810770 A CN115810770 A CN 115810770A CN 202211493851 A CN202211493851 A CN 202211493851A CN 115810770 A CN115810770 A CN 115810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ydrogen storage
air duct
box body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38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波
南温暖
阎有花
周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cui Antai Chuangm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cui Antai Chuangm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cui Antai Chuangm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cui Antai Chuangm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38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07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07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包括固态储氢瓶、风冷式氢燃料电堆、风扇、箱体和风道隔板,所述箱体预留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箱体的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相连,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与所述风扇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流过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和所述箱体,空气吸收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的废热成为热风,热风流过所述箱体能够对所述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该***利用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能效利用得到提高。通过设置风道隔板使热风在箱体内停留时间加长,提高传热。通过增加导热翅片,提高传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背景技术
固态储氢瓶储存氢气,氢气从储氢合金里脱离释放出来时,合金需要通过瓶体不断的吸收外界的热量。如果没有外界热源持续加热瓶体,氢瓶表面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很快降低,低温阻止固态储氢瓶进一步的放氢。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热电偶对固态储氢瓶瓶体进行加热,或者采用电热丝对自然风进行加热,然后用加热的风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两者均需要额外的消耗一定电能,能效利用非常低。
因此,需要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该***利用风冷式氢燃料电堆产生的废热为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使固态储氢瓶能持续放氢,极大的提高了能效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包括固态储氢瓶、风冷式氢燃料电堆、风扇、箱体和风道隔板,其中,所述固态储氢瓶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预留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箱体的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相连,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与所述风扇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流过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和所述箱体,空气吸收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的废热成为热风,热风流过所述箱体能够对所述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箱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所述第二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的下部,所述固态储氢瓶设置有二个,分别为第一固态储氢瓶和第二固态储氢瓶。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和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之间紧贴布置,所述风道隔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风道隔板分别为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所述第一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第四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二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二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一风道隔板和所述第二风道隔板两侧的空间连通并形成用于热风在所述箱体内流通的通道。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第一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之间的距离为40mm-70mm,所述第二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之间的距离为40mm-70mm。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共设置有七块风道隔板,分别为第三风道隔板、第四风道隔板、第五风道隔板、第六风道隔板、第七风道隔板、第八风道隔板和第九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风道隔板,所述第三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第三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风道隔板,所述第四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四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风道隔板,所述第五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第五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不连接,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六风道隔板,所述第六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六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七风道隔板,所述第七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七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八风道隔板,所述第八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第八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不连接,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九风道隔板,所述第九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九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由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四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所述第三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九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由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五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四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二区域,由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九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所述第八风道隔板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三区域,由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六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五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四区域,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四区域连通,由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八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七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五区域,由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七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所述第三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六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六区域。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依次连通形成用于热风在所述箱体内流通的一个通路,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依次连通形成用于热风在所述箱体内流通的另一个通路。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热翅片。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导热翅片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导热翅片由所述固态储氢瓶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固态储氢瓶的下端。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导热翅片为片状结构,或者管状结构,或者折叠状结构,或者螺旋状结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中,所述风扇同时带正吹和反吹功能,所述风扇正吹时,经过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加热的空气在所述风扇的风压下从所述第一风口流入所述箱体内,流入所述箱体内的热风加热所述固态储氢瓶后由所述第二风口流出所述箱体,所述风扇反吹时,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风口流入所述箱体,流入所述箱体内的空气加热所述固态储氢瓶后由所述第一风口流出,流出所述箱体的空气经过所述风扇后流经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
分析可知,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该***利用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使储氢合金能够持续放氢,对固态储氢瓶的加热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产生热量,能效利用得到提高。将固态储氢瓶置于密封的箱体内,热风经箱体的第一风口进入,在箱体内流转一圈,从箱体的第二风口流出,在箱体内形成一个高温腔体环境,在箱体内,流动的热风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风道隔板优化箱体内风道的结构,使热风在箱体内停留时间加长,提高传热。通过增加附着在固态储氢瓶上的导热翅片,加大热风和固态储氢瓶的瓶体间的导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通过改变风扇的运转方向,既解决夏季高温时自然界中的空气温度高无法给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冷却的问题,又能满足对固态储氢瓶加热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风扇和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固态储氢瓶和第二固态储氢瓶设置有导热翅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固态储氢瓶和第二固态储氢瓶设置有导热翅片的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的C-C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固态储氢瓶;2第二固态储氢瓶;3风冷式氢燃料电堆;4风扇;5箱体;50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第三侧壁;53第四侧壁;54第一区域;55第二区域;56第三区域;57第四区域;58第五区域;59第六区域;60第一风口;61第二风口;62第一风道隔板;63第二风道隔板;64第三风道隔板;65第四风道隔板;66第五风道隔板;67第六风道隔板;68第七风道隔板;69第八风道隔板;70第九风道隔板;8导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示例通过本发明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发明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所附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详细描述使用了数字和字母标记来指代附图中的特征。附图和描述中的相似或类似标记的已经用于指代本发明的相似或类似的部分。如本文所用的那样,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可互换地使用,以将一个构件与另一个区分开,且不旨在表示单独构件的位置或重要性。
如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如图1至图3所示,该***包括固态储氢瓶、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风扇4、箱体5、风道隔板及控制单元和附件,其中,固态储氢瓶置于箱体5内,箱体5预留有第一风口60和第二风口61,箱体5的第一风口60与风扇4的出风口相连,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与风扇4的进风口相连,风道隔板设置在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箱体5的侧壁之间,空气在风扇4的作用下流过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和箱体5,空气流过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能够使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降温,空气吸收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的废热成为热风,热风流过箱体5能够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控制单元用于对风扇4的运转进行控制,附件用于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通过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产生的废热加热空气,并利用热风对箱体5内的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风道隔板能够延长热风在箱体5内的运行路径,提高热风与固态储氢瓶之间的换热效果,达到固态储氢瓶内氢气从储氢合金里脱离释放所需温度,使固态储氢瓶能持续放氢,极大的提高了能效利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箱体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50、第二侧壁51、第三侧壁52和第四侧壁53,第一风口60设置在第一侧壁50的下部,第二风口61设置在第三侧壁52的下部。箱体5除第一风口60和第二风口61外的部位均经过密封处理,第二风口61为敞开式,第二风口61直接与大气连通。固态储氢瓶设置有二个,分别为第一固态储氢瓶1和第二固态储氢瓶2。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固态储氢瓶1和第二固态储氢瓶2之间紧贴布置,风道隔板设置有两块,两块风道隔板分别为第一风道隔板62和第二风道隔板63,第一风道隔板62设置在第一固态储氢瓶1的外壁与箱体5的第二侧壁51之间,第二风道隔板63设置在第二固态储氢瓶2的外壁与箱体5的第四侧壁53之间,第一风道隔板62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连接,第一风道隔板62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不连接,第二风道隔板63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连接,第二风道隔板63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不连接,第一风道隔板62和第二风道隔板63两侧的空间连通并形成用于热风在箱体5内流通的通道。第一风道隔板62的轴线、第二风道隔板63的轴线、第一固态储氢瓶1的轴线和第二固态储氢瓶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风道隔板62、第二风道隔板63、第一固态储氢瓶1和第二固态储氢瓶2将箱体5的内腔体分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分别为右侧腔体和左侧腔体,第一风口60与右侧腔体连通,第二风口61与左侧腔体连通。经过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加热的空气在风扇4的风压下从箱体5的第一风口60流入右侧腔体内,在右侧腔体内热风从底部垂直向上流动到达顶部后,分别跨过第一风道隔板62和第二风道隔板63的上侧流动到左侧腔体内,在左侧腔体内热风从顶部垂直向下流动到达底部,直至汇聚到第二风口61处,经第二风口61流出箱体5。热风在箱体5内呈倒“U”型流动,热风在箱体5内流过了两个固态储氢瓶的瓶体长度的距离,增加了热风和固态储氢瓶接触的时间,传热时间长,则热风给固态储氢瓶传递的热量更多。
进一步地,风道隔板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之间的距离为40-70mm,第二风道隔板63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之间的距离为40-70mm。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七块风道隔板,分别为第三风道隔板64、第四风道隔板65、第五风道隔板66、第六风道隔板67、第七风道隔板68、第八风道隔板69和第九风道隔板70,第一固态储氢瓶1与第二固态储氢瓶2之间设置有第三风道隔板64,第三风道隔板64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连接,第三风道隔板64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连接,第一固态储氢瓶1与第一侧壁50之间设置有第四风道隔板65,第四风道隔板65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不连接,第四风道隔板65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连接,第一固态储氢瓶1与第二侧壁51之间设置有第五风道隔板66,第五风道隔板66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连接,第五风道隔板66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不连接,第一固态储氢瓶1与第三侧壁52之间设置有第六风道隔板67,第六风道隔板67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不连接,第六风道隔板67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连接,第二固态储氢瓶2与第三侧壁52之间设置有第七风道隔板68,第七风道隔板68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不连接,第七风道隔板68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连接,第二固态储氢瓶2与第四侧壁53之间设置有第八风道隔板69,第八风道隔板69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连接,第八风道隔板69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不连接,第二固态储氢瓶2与第一侧壁50之间设置有第九风道隔板70,第九风道隔板70的上端与箱体5的顶板不连接,第九风道隔板70的下端与箱体5的底板连接,由第一侧壁50、第四风道隔板65、第一固态储氢瓶1的外壁、第三风道隔板64、第二固态储氢瓶2的外壁和第九风道隔板70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区域54,由第一侧壁50、第二侧壁51、第五风道隔板66、第一固态储氢瓶1的外壁和第四风道隔板65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二区域55,由第一侧壁50、第九风道隔板70、第二固态储氢瓶2的外壁、第八风道隔板69和第四侧壁53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三区域56,由第二侧壁51、第三侧壁52、第六风道隔板67、第一固态储氢瓶1的外壁和第五风道隔板66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四区域57,由第三侧壁52、第四侧壁53、第八风道隔板69、第二固态储氢瓶2的外壁和第七风道隔板68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五区域58,由第三侧壁52、第七风道隔板68、第二固态储氢瓶2的外壁、第三风道隔板64、第一固态储氢瓶1的外壁和第六风道隔板67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六区域59。六个区域将第一固态储氢瓶1和第二固态储氢瓶2包围。第二风口61设置有1~3个,当第二风口61设置有3个时,3个第二风口61分别与箱体5内的第四区域57、第五区域58和第六区域59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区域54、第二区域55、第四区域57和第六区域59依次连通形成用于热风在箱体5内流通的一个通路,第一区域54、第三区域56第五区域58和第六区域59依次连通形成用于热风在箱体5内流通的另一个通路。在风扇4的作用下,空气经过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加热后,从风扇4流出并进入箱体5的第一区域54,在第一区域54内空气垂直向上流动,跨过纵置的第四风道隔板65和第九风道隔板70的上部,经分流进入两侧的第二区域55和第三区域56,然后在第二区域55和第三区域56垂直向下流动,从第五风道隔板66和第八风道隔板69的下部流入第四区域57和第五区域58,然后垂直向上流动,跨过纵置的第六风道隔板67和第七风道隔板68的上部汇入第六区域59,在第六区域59垂直向下流动,到达箱体5的第二风口61,热风具体流动轨迹如图6、图9和图12所示。热风在箱体5内流过四个固态储氢瓶的瓶体长度的距离,热风与第一固态储氢瓶1和第二固态储氢瓶2接触传热的时间得到翻倍,接触的时间更长,传热时间长则热风给第一固态储氢瓶1和第二固态储氢瓶2传递的热量更多,保证固态储氢瓶内氢气从储氢合金里脱离释放所需温度。
进一步地,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热翅片8。热风流经固态储氢瓶的瓶体时,导热翅片8增加了固态储氢瓶的瓶体吸收热风热能的导热面积,热量先传递给导热翅片8,然后导热翅片8将热量传递给固态储氢瓶。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改善箱体5内热风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效果,提高热风与固态储氢瓶之间的换热效率,保证固态储氢瓶内氢气从储氢合金里脱离释放所需温度。
进一步地,导热翅片8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导热翅片8由固态储氢瓶的上端延伸至固态储氢瓶的下端,若干根导热翅片8在固态储氢瓶周圈均匀分布。导热翅片8为片状结构,或者管状结构,或者Z形折叠状结构,或者螺旋状结构,在保证箱体5内风阻不增加的前提下,导热翅片8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导热翅片8的展开面积越大,传热面积则越大,则导热量就越大,进一步提高热风与固态储氢瓶之间的换热效率。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仅展示了两种导热翅片8的布置方案,如图10所示,导热翅片8为Z形折叠状结构,如图11所示,导热翅片8为片状结构,基于本技术方案的原理,而设计的其它导热翅片8的改进方案,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畴,本发明不一一描述。
进一步地,风扇4同时带正吹和反吹功能,风扇4正吹时,经过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加热的空气在风扇4的风压下从第一风口60流入箱体5内,流入箱体5内的热风加热固态储氢瓶后由第二风口61流出箱体5,风扇4反吹时,空气在风扇4的作用下,空气由第二风口61流入箱体5,流入箱体5内的空气加热固态储氢瓶后由第一风口60流出,流出箱体5的空气经过风扇4后流经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并对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进行降温。风扇4正吹即为图1所示风流动的方向,风扇4反吹是指风向同图1所示风向相反的方向。
在非夏季,环境温度<35℃时,风扇4正吹,空气流动如图1所示,低温空气先经过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空气对氢燃料电堆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吸收热量成为热风,热风在风扇4的作用下由第一风口60流入箱体5内,并由第二风口61流出,热风在箱体5内的流动过程中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满足固态储氢瓶的吸热需求。
在夏季,当环境温度为35℃~45℃时,因自然风温度太高,温差太小,无法对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进行降温,这时通过控制单元使风扇4反吹,改变空气的流向。在风扇4的作用下,空气先由箱体5的第二风口61流入,然后在箱体5的第一风口60流出,空气在流经固态储氢瓶的表面时,35℃~45℃的空气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同时空气的温度得到冷却,这时空气的温度已经降低到20℃~25℃左右。从箱体5流出的低温空气再流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内,对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进行冷却降温。
通过改变风扇4的运转方向,解决夏季环境温度高,自然风相对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温差小而无法对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降温的难题,使固态储氢瓶和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都能够处于自身所需要的合适温度范围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该***利用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使储氢合金能够持续放氢,对固态储氢瓶的加热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产生热量,能效利用得到提高。
2、将固态储氢瓶置于密封的箱体5内,热风经箱体5的第一风口60进入,在箱体5内流转一圈,从箱体5的第二风口61流出,在箱体5内形成一个高温腔体环境,在箱体5内,流动的热风对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
3、通过在箱体5内设置风道隔板优化箱体内风道的结构,使热风在箱体5内停留时间加长,提高传热。
4、通过增加附着在固态储氢瓶上的导热翅片8,加大热风和固态储氢瓶的瓶体间的导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5、通过改变风扇4的运转方向,既解决夏季高温时自然界中的空气温度高无法给风冷式氢燃料电堆3冷却的问题,又能满足对固态储氢瓶加热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态储氢瓶、风冷式氢燃料电堆、风扇、箱体和风道隔板,其中,
所述固态储氢瓶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预留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
所述箱体的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相连,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与所述风扇的进风口相连,
所述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
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流过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和所述箱体,空气吸收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的废热成为热风,热风流过所述箱体能够对所述固态储氢瓶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下部,所述第二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的下部,
所述固态储氢瓶设置有二个,分别为第一固态储氢瓶和第二固态储氢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和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之间紧贴布置,所述风道隔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风道隔板分别为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
所述第一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所述第二风道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与所述箱体的第四侧壁之间,
所述第一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二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二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
所述第一风道隔板和所述第二风道隔板两侧的空间连通并形成用于热风在所述箱体内流通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之间的距离为40mm-70mm,所述第二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之间的距离为40mm-7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共设置有七块风道隔板,分别为第三风道隔板、第四风道隔板、第五风道隔板、第六风道隔板、第七风道隔板、第八风道隔板和第九风道隔板,
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风道隔板,所述第三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第三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
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风道隔板,所述第四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四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
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风道隔板,所述第五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第五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不连接,
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六风道隔板,所述第六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六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
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七风道隔板,
所述第七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七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
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八风道隔板,
所述第八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第八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不连接,
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九风道隔板,
所述第九风道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不连接,所述第九风道隔板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连接,
由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四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所述第三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九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
由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五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四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二区域,
由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九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所述第八风道隔板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三区域,
由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六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五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四区域,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四区域连通,
由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八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七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五区域,
由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七风道隔板、所述第二固态储氢瓶的外壁、所述第三风道隔板、所述第一固态储氢瓶的外壁和所述第六风道隔板依次围成的区域为第六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依次连通形成用于热风在所述箱体内流通的一个通路,
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依次连通形成用于热风在所述箱体内流通的另一个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储氢瓶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热翅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翅片设置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导热翅片由所述固态储氢瓶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固态储氢瓶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翅片为片状结构,或者管状结构,或者折叠状结构,或者螺旋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同时带正吹和反吹功能,
所述风扇正吹时,经过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加热的空气在所述风扇的风压下从所述第一风口流入所述箱体内,流入所述箱体内的热风加热所述固态储氢瓶后由所述第二风口流出所述箱体,
所述风扇反吹时,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风口流入所述箱体,流入所述箱体内的空气加热所述固态储氢瓶后由所述第一风口流出,流出所述箱体的空气经过所述风扇后流经所述风冷式氢燃料电堆。
CN202211493851.5A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Pending CN1158107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3851.5A CN115810770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3851.5A CN115810770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0770A true CN115810770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4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3851.5A Pending CN115810770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07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8399A (zh) * 2024-01-11 2024-03-01 广东佳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态储氢的快速加氢/放氢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8399A (zh) * 2024-01-11 2024-03-01 广东佳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态储氢的快速加氢/放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9618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
CN207265190U (zh) 电池包的换热装置、动力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CN115810770A (zh) 一种利用废热给固态储氢瓶加热的***
CN111007925B (zh) 一种计算机废热高效回收装置
CN215893291U (zh) 一种篦冷机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9029509U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热管协同散热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US20190217680A1 (en) Phase-change energy storage air duct and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9273797B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热管协同散热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CN207800826U (zh) 一种分流式散热的电池包
CN207353325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
CN201512558U (zh) 氮气保护退火炉冷却装置
CN205945408U (zh) 一种发电机用热管冷却器
CN208570863U (zh) 一种基于相变耦合风冷的冷热两用电池包热管理结构
CN208045580U (zh) 电池热管理***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8127372U (zh) 一种流量可控的智能动力电池水冷板
CN207338578U (zh) 电池装置以及车辆
CN207474516U (zh) 一种电池包换热结构
CN116053604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化成柜
CN106870076B (zh) 热交换器以及热电转换装置
CN201877543U (zh) 动力蓄电池封装模块的散热***
CN211507722U (zh) 一种风冷与热管组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6033620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废热回收车厢取暖装置
CN208955144U (zh) 一种动力电池中涡流管冷热气流控制装置
CN208706735U (zh) 电池包
CN207719367U (zh) 一种新型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