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9797A -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9797A
CN115789797A CN202211482403.5A CN202211482403A CN115789797A CN 115789797 A CN115789797 A CN 115789797A CN 202211482403 A CN202211482403 A CN 202211482403A CN 115789797 A CN115789797 A CN 115789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air
plate
assembly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24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刚
支开云
安柏林
钟精诚
李晨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24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97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9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97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4449 priority patent/WO202410921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该电控盒包括盒体、电控组件和散热组件,盒体上设置有与盒体内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电控组件设置在盒体内;散热组件与盒体连接,并对应于电控组件设置,散热组件设置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在风叶组件的作用下,气流经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经第二进风口流向第二出风口。电控盒可利用空气源热泵空调本身具有的风叶组件形成气流驱动动力,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驱动源,结构简单,且利用双散热路径,可以对电控组件进行有效散热,改善了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空气源热泵空调具有较好的节能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控盒是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控盒内设置有多种电控元件,电控元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所以需要及时对电控盒内进行散热。现有电控盒的散热结构较为复杂且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电控盒的散热结构较为复杂且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控盒,用于空气源热泵空调,电控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盒体内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电控组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散热组件,与所述盒体连接,并对应于所述电控组件设置,所述散热组件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进风口靠近所述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的进风端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二进风口靠近所述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的进风端设置,以在所述风叶组件的作用下,使气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经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侧面上,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对应于所述电控组件位置的外侧面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控盒,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风罩和散热件,所述导风罩贴合固定于所述盒体的外侧面,所述导风罩内形成有所述通风通道,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底板、顶板和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控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面,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外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模块板、滤波板和主控板,所述模块板、滤波板和主控板均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面上,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对应于所述模块板位置的外侧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顶板的周向依次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子板所在的平面呈直角设置;
所述模块板、所述滤波板和所述主控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上,或所述模块板、所述滤波板和所述主控板三者中的其中两者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板,其中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子板上,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子板之间设置有安装空隙,所述滤波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隙内,并与所述第一子板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子板沿所述底板面向所述顶板的方向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和/或所述第二子板上,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配置成面向所述风叶组件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一端背离所述顶板凹陷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与所述侧板平行的侧面部,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侧面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合围形成所述盒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形成有上下依次设置的上腔室和下腔室;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上腔室内,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于所述连通口设置,并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
风叶组件,设置于所述下腔室,所述风叶组件的进风端与所述连通口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于所述连通口或所述电控盒对应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有挡水板。
本发明提供的电控盒,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空调中时,在空气源热泵空调开启后,风叶组件在其进风端形成负压,由于第一出风口相对第一进风口靠近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的进风端设置,第二出风口相对第二进风口靠近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的进风端设置,从而气流会经第一进风口向第一进风口处流动,经第二进风口向第二出风口处流动,相应的,第一进风口、盒体内的空间和第一出风口形成一个散热路径,可使盒体内热量快速散出,有利于对盒体内的电控组件进行散热;散热组件针对于电控组件设置,第二进风口、散热通道和第二出风口形成另一个散热路径,可针对性对电控组件加强散热。本发明电控盒可利用空气源热泵空调本身具有的风叶组件形成气流驱动动力,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驱动源,结构简单,且利用双散热路径,可以对电控组件进行有效散热,改善了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开启后,风叶组件在进风端形成负压,来自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气流向连通口处流动,相应的,第一进风口、盒体内的空间和第一出风口形成一个散热路径,可使盒体内热量快速散出,有利于对盒体内的电控组件进行散热;散热组件针对于电控组件设置,第二进风口、散热通道和第二出风口形成另一个散热路径,可针对性对电控组件加强散热。本发明空气源热泵空调利用自身具有的风叶组件形成电控盒散热的气流驱动动力,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驱动源,结构简单,且利用双散热路径,可以对电控组件进行有效散热,改善了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所示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体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图1中的第二部分的内部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控盒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图3中的电控盒的第二部分的内部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使用图1所示的电控盒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内部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图5中的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使用图3所示的电控盒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电控盒;110-盒体;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第一部分;114-第二部分;115-顶板;116-底板;1161-凹陷部;1162-侧面部;1171-第一子板;1172-第二子板;1173-第三子板;1174-第四子板;1175-固定架;120-电控组件;121-模块板;122-滤波板;123-主控板;124-接线座;130-散热组件;131-散热件;132-导风罩;133-第二进风口;134-第二出风口;
200-壳体;201-第一隔板;2011-连通口;2012-挡水板;202-第二隔板;203-上腔室;204-第一腔室;205-第二腔室;
300-风叶组件;310-风侧换热器;
400-压缩机;
500-水泵;
600-水侧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组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组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组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组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组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组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组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组件或者特征下方”的组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组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组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100,用于空气源热泵空调,电控盒100包括盒体110、电控组件120和散热组件130。盒体110上设置有与盒体110内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电控组件120设置在盒体110内;散热组件130与盒体110连接,并对应于电控组件120设置,散热组件130设置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133和第二出风口134。
其中,第一出风口112相对第一进风口111靠近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设置,第二出风口134相对第二进风口133靠近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设置,也即,第一出风口112用于朝向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的进风端设置,并与进风端连通;第二出风口134用于朝向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设置,并与进风端连通,以在风叶组件300的作用下,使气流经第一进风口111流向第一出风口112,经第二进风口133流向第二出风口134。
空气源热泵空调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其工作原理是依据逆卡诺循环原理,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即空气源能的热量,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能等)的目的。
空气源热泵空调包括壳体200、设置在壳体200内的风叶组件300、风侧换热器310、膨胀阀、压缩机400和水侧换热器600,水侧换热器600包括冷媒管路和水流管路。空气源热泵空调能够实现制冷也可以实现制热。
空气源热泵空调在制热时,压缩机400、水侧换热器600的冷媒管路、膨胀阀和风侧换热器310依次通过冷媒管道串联,并形成闭合回路。制热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压缩机400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水侧换热器600的冷媒管路,冷媒管路内的冷媒与水流管路内的水流完成热交换,冷媒管路输出低温高压(低温是相对于高温而言的,低温也可认为是常规的中温))的液态冷媒,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膨胀阀变成低压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在风侧换热器310气化吸热后进入压缩机400,完成一次制热、换热过程。
空气源热泵空调在制冷时,压缩机400、风侧换热器310、膨胀阀和水侧换热器600的冷媒管路依次通过冷媒管道串联,并形成闭合回路。制冷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压缩机400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输送至风侧换热器310的冷媒管路,风侧换热器310内的冷媒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输出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膨胀阀变成低压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流入水侧换热器600的冷媒管路,在水侧换热器内,液态冷媒与水流管路内的水流完成热交换气化吸热后进入压缩机400,完成一次制冷、换热过程。
在制热过程中,风侧换热器相当于蒸发器,在制冷过程中,风侧换热器相当于冷凝器。制冷或制热过程的切换,可通过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接四通阀实现。
为了保证风侧换热器310内的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通常空气源热泵空调对应于风侧换热器310还设置有风叶组件300,风叶组件300用于促进空气流动。风叶组件300可以是轴流风机等构件,其包括风叶和驱动件,驱动件可以是电机配合传动件的形式,驱动件与风叶连接,以驱动风叶转动,从而使空气在风侧换热器310周围产生流动,使得风侧换热器能够与流动的空气接触,进而提高换热效果。
水侧换热器600的水流管路还可连接有水泵500,水泵500能够驱动水流管路内的循环水流动,水泵500也可设置在壳体200内。
盒体110可以是塑料盒,以降低盒体110的重量,盒体110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具体的可以是长方体形、圆柱形等等。
电控组件120包括对空气源热泵空调进行智能控制的弱点元件以及对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强电进行转换等的强电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电控组件120包括滤波板122、主控板123和模块板121。其中,主控板123是用于对空气源热泵空调进行控制的电路板,其属于弱点元件,具有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及整机控制等功能;滤波板122可对输入、输出的强电信号进行处理,防止外部电网干扰空气源热泵空调的运行,也防止空气源热泵空调内部输出的电信号对电网造成干扰。模块板121具有对压缩机的变频驱动控制功能和对交流、直流电转换控制功能等,其可以实现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变频运行,以及交流和直流电的转换。
散热组件130用于针对性的对电控组件120进行散热,其可以设置在盒体110内,具体的,散热组件130可设置在电控组件120一侧的盒体上,其也可以对应于电控组件120设置在盒体110的外侧。在散热组件130设置在盒体110的外侧时,电控组件120散发的热量传递给盒体110,盒体110进一步传递给散热组件130,散热组件130通过对盒体110降温最终实现对电控组件120的降温。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开启后,风叶组件300在进风端形成负压,来自第二出风口134和第一出风口112的气流向连通口2011处流动,相应的,第一进风口111、盒体110内的空间和第一出风口112形成一个散热路径,可使盒体110内热量快速散出,有利于对盒体110内的电控组件120进行散热;散热组件130针对于电控组件120设置,第二进风口133、散热通道和第二出风口134形成另一个散热路径,可针对性对电控组件120加强散热。
本实施例空气源热泵空调利用自身具有的风叶组件300形成电控盒100散热的气流驱动动力,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驱动源,结构简单,且利用双散热路径,可以对电控组件120进行有效散热,改善了电控盒100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散热组件130包括散热件和导风罩132,导风罩132对应连接于盒体110设置电控组件120的位置上,导风罩132内设置有通风通道,散热件安装在通风通道内。
其中,导风罩132的通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134和第二进风口133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通常为了保证散热件的散热效果,可在导风罩132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出风口134和第二进风口133。也即,第二出风口134和第二进风口133分别位于散热件的相对的两端,从而来自第二进风口133进入第二出风口134的气流可以流过散热件的整体部分,使得散热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导风罩132和散热件的材质具有是导热材料,具体可以是钢材等,以利于导热并散热。导风罩13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具体可以是圆柱形、长方体形等等。散热件具体可以是导热的翅片结构,也可以是板状结构等等,散热件可固定在导风罩132朝向盒体110的一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盒体110包括顶板115、底板116以及连接在底板116和顶板115之间的侧板,底板116、侧板以及顶板115合围形成容纳空间,电控组件120安装在容纳空间内。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盒体110大致为长方体形,底板116和顶板115平行相对设置,侧板连接在底板116和底板116之间,底板116、顶板115和侧板合围形成长方体状的容纳空间,电控组件12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具体的,电控组件120可以直接固定在侧板的内侧面、底板116的内侧面和/或侧板的内侧面上,也可通过支撑结构悬空固定在电控盒100内。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33可根据风叶组件300的设置位置,合理选择设置在底板116、顶板115或侧板上。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对电控盒100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一进风口111不宜设置在同一个方向的板上。在本实施中,底板116对应于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所以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底板116上,此时,第一进风口111可设置顶板115或侧板上,或者在顶板115和侧板上均设置第一进风口111。
本实施例电控盒100将电控组件12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盒体110上仅留出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电控盒100防水、防尘、防火能力较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电控组件120安装于盒体110的内侧面上,散热组件130安装在盒体110对应于电控组件120位置的外侧面上。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电控组件120与散热组件130设置在盒体110的同一板面上,且分别相对处于板面的内外两侧。其中,电控组件120可以全部贴合或局部贴合于盒体110的内侧面上。
通过将散热组件130设置于盒体110安装有电控组件120位置的外侧面上,一方面,可以较好的针对于电控组件120进行散热;另一方面,散热组件130不占用电控组件120的内部空间,可以缩小盒体110的体积,并方便于电控组件120在盒体110内的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组件130可以是针对于所有的电控组件120进行设置,也即在电控组件120相对应的板面的外侧均覆盖有散热组件130,也可以仅针对于部分电控组件120进行设置。可选的,散热组件130可仅对应于滤波板122和模块板121的设置位置,或散热组件130仅对应于模块板121的设置位置等。由于主控板123和滤波板122本身的发热量不大,通过第一出风口112引导第一进风口111的气流流动即可实现较好的降温,而模块板121的散热量较大,需要进行较强的散热,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30对应于模块板121的设置位置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布置结构中,电控组件120和散热组件130分别设置在侧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其中,模块板121、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均设置在侧板的内侧面上,散热组件130可以设置在盒体110对应于模块板121位置的外侧面上。
具体而言,参照图1所示,导风罩132贴合固定于第一子板1171的设置有模块板121的位置上,导风罩132的下端形成第二出风口134,上端形成第二进风口133,,导风罩132在第二出风口134和第二进风口133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风通道,散热件设置于通风通道内。
侧板包括沿顶板115的周向依次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板1171和第二子板1172,第一子板1171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子板1172所在的平面呈直角设置,其中,第一子板1171和第二子板1172均与顶板115和底板116连接。模块板121、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均设置在第一子板1171上,或模块板121、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三者中的其中两者设置在第一子板1171,三者中的其中另一者设置在第二子板1172。模块板121、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三者可以叠放,也可以依次设置。
其中,第一子板1171和第二子板1172为相邻的侧面板,且是呈直角设置的两块板,也即盒体110应当具有两块相邻且呈直角设置的两块侧板。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10呈大致长方体形,相应的,第一子板1171和第二子板1172可以是四块侧板中任意相邻的两块。
下面给出滤波板122、主控板123和模块板121的几种具体布置方式。
参照图2所示,在第一种布置方式中,滤波板122、主控板123和模块板121均设置于第一子板1171上,模块板121与滤波板122依次沿侧板的第一方向设置,主控板123层叠于滤波板122上。具体的,电控盒100还包括固定架1175,固定架1175固定连接在第一子板1171上,主控板123设置于固定架1175上,固定架1175与第一子板1171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隙,滤波板122设置于安装空隙内并与第一子板1171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滤波板122的单独拆卸维修,而不受主控板123的影响,可将滤波板122设置为抽拉结构,使得滤波板122能够相对第一子板1171沿底板116朝向于顶板115的方向滑动。具体的,可以是在第一子板1171沿底板116朝向于顶板115的方向(也即竖直方向)设置有两滑槽,滤波板122滑动设置在两滑槽内,其中,滑槽与滤波板122之间配合,使得滤波板122仅具有沿底板116与顶板115连接方向的自由度。
需要说明的是,模块板121、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均设置在第一子板1171上时,第一子板1171的长度通常大于第二子板1172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模块板121独立设置于第一子板1171上,有利于发热量较大的模块板121进行快速散热。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层叠设置,可以减小盒体110的体积,有利于电控盒100的小型化设计。并且,模块板121、主控板123和滤波板122均设置在第一子板1171上,且三者可平行布置,在组装电控时,操作人员可以将盒体110处于一个状态下,完成三种板的组装,不需要来回翻转盒体110,进行盒体110方位的变化,电控盒100的组装效率较高,且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滤波板122、模块板121和主控板123也可以其他的排列方式共同设置在第一子板1171上,例如将滤波板122、模块板121和主控板123依次沿第一子板1171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再例如,滤波板122、模块板121沿第一子板1171的长度方向布置,滤波板122与主控板123沿第一子板1171的宽度方向布置。
在该第一种布置方式中,为了能够对滤波板122、模块板121和主控板123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111设置在第二子板1172以及与第二子板1172相对的第三子板1173上,且第二子板1172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三子板1173上的第一进风口111均位于靠近第一子板1171的位置,第一出风口112设置于底板116上,并靠近散热量较大的模块板121设置,底板116配置成面向风叶组件300设置。
在实际布置时,可将盒体110的第一子板1171置于后侧,相应的第二子板1172和第三子板1173为左右侧,这样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壳体200对应于第一进风口111位置的进风口可以设置在壳体200的后侧,更加美观,且有利于其他构件的布置。
在第二种布置方式中,滤波板122和模块板121可以布置在第一子板1171上,主控板123布置在第二子板1172上,且主控板123处于不影响第一进风口111的位置。其他的布置于第一种布置方式相同。这种布置方式,主控板123可以直接与第二子板1172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固定架1175,结构较为简单。
参照图4所示,在第三种布置方式中,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沿第一子板117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一子板1171上,模块板121设置在第二子板1172上。第一进风口111设置在第一子板1171和第一子板1171相对的第四子板1174上。其中,第一子板1171上的第一进风口111处于不影响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设置的位置。
由于模块板121通常较大,为了不过于增大盒体110的体积,底板116对应于模块板121的一端,也即与第二子板1172连接的一端,背离顶板115凹陷形成有凹陷部1161。在该种方式下,凹陷部1161具有与侧板平行的侧面部1162,第一出风口112可设置在侧面部116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滤波板122、模块板121和主控板123的其他布置方式中,底板116也可一端形成凹陷部1161,并在凹陷部1161上形成第一出风口11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凹陷部1161的侧面部1162上,可以避免风叶组件300在转动时,风叶组件300上的冷凝水或雨水等通过第一出风口112甩入盒体110内,可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避免盒体110内的电控组件120受损。
可选的,盒体110包括第二部分114和第一部分113,第二部分114和第一部分113合围形成盒体110,第二部分114和第一部分113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第一部分113包括顶板115和部分侧板,第二部分114包括顶板115和部分侧板。其中,形成第二子板1172和第一子板1171的侧板处于同一部分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板1172和第一子板1171处于第二部分114上,这样操作人员针对于第二部分114进行操作,即可完成滤波板122、模块板121和主控板123的安装。
由于第一部分113与第二部分114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或拆卸时,仅需拆装第一部分113或第二部分114即可,提高了电控盒100的拆装效率。
本实施例电控盒100内还设置有接线座124,接线座124用于连接与滤波板122、主控板123和模块板121连接的线路,接线座124可设置在盒体110的底板116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其壳体20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01,第一隔板201上设置有连通口2011,第一隔板201的两侧形成有上下依次设置的上腔室203和下腔室。该空气源热泵空调包括本实施例提出的电控盒100,电控盒100设置于上腔室203内,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34对应于连通口2011设置,并通过连通口2011与下腔室连通;风叶组件300以及风侧换热器310,设置于下腔室,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与连通口2011对应设置。
其中,壳体200对应于上腔室203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散热进风口和整机进风口。风侧换热器310可以是翅片换热器,呈L型设置在下腔室的侧面上,壳体200对应于风叶组件300的出风侧设置有整机出风口。连通口201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针对于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34分别设置一个连通口20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34分别设置一个连通口2011。其中,第一隔板201对应于第一出风口112的连通口2011设置有挡水板,或电控盒100对应于第一出风口112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与连通口2011或第一出风口112配合能够允许气流的通过,且能够阻止风叶组件300将雨水甩入电控盒100内。
其中,对应于上述的滤波板122、主控板123和模块板121的第一种布置方式和第二种布置方式中,挡水板可以连接在电控盒100的底板116上,也可以连接在第一隔板201上。对应于上述滤波板122、主控板123和模块板121的第三种布置方式中,挡水板可以连接在电控盒100的侧面部1162上。
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盒100位于独立的上腔室203内,便于电控盒100整体的安装与拆卸。
下腔室可进一步设置有第二隔板202,第二隔板202设置在第一隔板201与壳体200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204和第二腔室205,第一腔室204和第二腔室205并列设置,上腔室203设置在第一腔室204和第二腔室205的上部,风叶组件300及风侧换热器310设置在第一腔室204,压缩机400、水侧换热器600等设置在第二腔室205。
通过将壳体200分成三个腔室,有利于空气源热泵空调内各个构件的紧凑布置,降低空气源热泵空调的体积。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空气源热泵空调在电控盒100工作时,气流A由设置在上腔室203的散热进风口进入上腔室203,由电控盒100的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电控盒100,气流A流经电控组件120带走热量后,由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一隔板201的连通口2011流入负压的第一腔室204,最终将热量排出。位于模块板121后部的散热组件130同时为电控盒100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电控盒,用于空气源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100)包括:
盒体(110),所述盒体(110)上设置有与所述盒体(110)内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
电控组件(120),设置在所述盒体(110)内;
散热组件(130),与所述盒体(110)连接,并对应于所述电控组件(120)设置,所述散热组件(130)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133)和第二出风口(134);
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相对所述第一进风口(111)靠近所述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134)相对所述第二进风口(133)靠近所述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设置,以在所述风叶组件(300)的作用下,使气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经所述第二进风口(133)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120)设置于所述盒体(110)的内侧面上,所述散热组件(130)设置在所述盒体(110)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电控组件(120)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30)包括导风罩(132)和散热件(131),所述导风罩(132)贴合固定于所述盒体(110)的外侧面,所述导风罩(132)内形成有所述通风通道,所述散热件(131)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132)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口(13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34)。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0)包括底板(116)、顶板(115)和连接在底板(116)和顶板(115)之间的侧板,所述底板(116)、所述顶板(115)和所述侧板合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电控组件(12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120)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面,所述散热组件(130)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120)包括模块板(121)、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所述模块板(121)、滤波板(122)和主控板(123)均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面上,所述散热组件(130)设置在所述盒体(110)对应于所述模块板(121)位置的外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顶板(115)的周向依次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板(1171)和第二子板(1172),所述第一子板(1171)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子板(1172)所在的平面呈直角设置;
所述模块板(121)、所述滤波板(122)和所述主控板(123)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1171)上,或所述模块板(121)、所述滤波板(122)和所述主控板(123)三者中的其中两者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板(1171),其中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板(117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100)还包括固定架(1175),所述固定架(1175)连接在所述第一子板(1171)上,所述主控板(123)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175)上,所述固定架(1175)与所述第一子板(1171)之间设置有安装空隙,所述滤波板(122)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隙内,并与所述第一子板(117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板(12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子板(1171)沿所述底板(116)面向于所述顶板(115)的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1171)和/或所述第二子板(1172)上,所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所述底板(116)上,所述底板(116)配置成面向所述风叶组件(300)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6)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陷部(1161),所述凹陷部(1161)具有与侧面部(1162),所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在所述侧面部(116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0)包括第一部分(113)和第二部分(114),所述第一部分(113)与所述第二部分(114)合围形成所述盒体(110),所述第一部分(113)与所述第二部分(114)可拆卸连接。
14.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0),所述壳体(20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01),所述第一隔板(201)上设置有连通口(2011),所述第一隔板(201)的两侧形成有上下依次设置的上腔室(203)和下腔室;
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100)设置于所述上腔室(203)内,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34)对应于所述连通口(2011)设置,并通过所述连通口(2011)与所述下腔室连通;
风叶组件(300),设置于所述下腔室,所述风叶组件(300)的进风端与所述连通口(2011)对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01)对应于所述连通口(2011)或所述电控盒(100)对应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2)设置有挡水板。
CN202211482403.5A 2022-11-24 2022-11-24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Pending CN1157897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2403.5A CN115789797A (zh) 2022-11-24 2022-11-24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PCT/CN2023/114449 WO2024109214A1 (zh) 2022-11-24 2023-08-23 空气源热泵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2403.5A CN115789797A (zh) 2022-11-24 2022-11-24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9797A true CN115789797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2403.5A Pending CN115789797A (zh) 2022-11-24 2022-11-24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97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214A1 (zh) * 2022-11-24 2024-05-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214A1 (zh) * 2022-11-24 2024-05-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2390B (zh) 控制箱及包括该控制箱的空调室外机
WO2007131355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ontainer
CN215292784U (zh) 变速一体机及其井场设备
CN115789797A (zh)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CN115405484A (zh) 驱动装置散热***及井场设备
CN110657519A (zh) 一种厨房空调***
CN108417926B (zh) 动力电池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15789799A (zh) 空气源热泵空调
CN115789798A (zh)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CN115789800A (zh)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CN209197552U (zh) 用于色选机的散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色选机
CN114667038B (zh) 一种小型化压电风冷闭环控制散热架构
CN115789937A (zh) 空气源热泵空调
CN217882274U (zh) 采用一体冷却的光纤激光器
CN101178225A (zh) 双***机柜空调器
CN218006860U (zh) 一种液冷设备、集成机柜以及集装箱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1684759U (zh) 高效双扇热管理***液冷装置
EP4181641A1 (en) Heat exchange module and cabinet
CN209838620U (zh) 可冷热分区散热的空气压缩机
CN112555981A (zh) 空调机组
CN202768294U (zh) 一种独立于机舱外的风电机组散热装置
CN219228207U (zh)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545325U (zh) 一种户外机柜
CN220287613U (zh) 电控盒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