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2710A -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2710A
CN115742710A CN202211609388.6A CN202211609388A CN115742710A CN 115742710 A CN115742710 A CN 115742710A CN 202211609388 A CN202211609388 A CN 202211609388A CN 115742710 A CN115742710 A CN 115742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way valve
water pump
vehicle
circulation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093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晗
黄志宏
范家洪
徐建威
李章军
梁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Gree Altairnano New Ener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Gree Altairnano New Ener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Gree Altairnano New Energy Inc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093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27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2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2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的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组件、换热器和换向件;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箱和第一循环水泵,第一流路通过换热器与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控制单元、驱动电机、散热器、三通阀和第二循环水泵,三通阀第三端通过第四流路与第二循环水泵连接,第四流路通过换热器与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媒循环回路实现对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和动力电池箱的同时冷却或分别冷却,提高车辆在极端工况下运行安全,该车辆热管理***的集成度高,减小了车内占用空间,降低车辆设计难度,能耗低、运行效率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辆的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共识下,新能源的纯电汽车已成为主流的可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并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解决方案,为保证炎热地区的电力驱动车辆在40℃以上的高温情况下正常行驶,需发展出适应高温环境下的纯电动车辆的冷却***,保证各种车载动力电池,电控单元,电机等部件的的安全运行。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空调集成电池冷却***,是通过独立的电池冷却***对动力电池箱进行冷却,通过独立的电机电控冷却***对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单元进行冷却,为了满足各个***的热管理要求,各个***部件大幅占用了车内的安装空间,有时很难有足够空间满足各个***的热管理要求,提高了车辆设计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通过采用一个冷却***以实现对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和动力电池箱的冷却,减小了车内的占用空间,降低车辆设计难度。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该车辆热管理***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组件、换热器和换向件;
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箱和第一循环水泵,所述动力电池箱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相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箱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以及
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控制单元、驱动电机、散热器、三通阀和第二循环水泵,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流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通过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第四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补偿水箱,所述补偿水箱通过第五流路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连接,所述补偿水箱通过第六流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偿水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机电控循环回路还包括四通接口,所述四通接口的第一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的第二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六流路远离所述补偿水箱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的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三通阀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二流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散热风扇,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并排设置,且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共用所述散热风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路包括:
流路第一部,所述流路第一部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
流路第二部,以连接所述流路第一部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所述流路第二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
流路第三部,以连接所述流路第一部和所述动力电池箱,所述流路第三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热管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向的车辆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冷模式;
控制第一循环水泵工作以对动力电池箱进行冷却;
断开三通阀的第三端,打开三通阀的第二端,以使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控制第二循环水泵工作以对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单元冷却;
获取第二流路内的第一温度信号,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高于电机温度阈值时,断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打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以使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连通,使得第四流路通过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进而对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控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热模式;
断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工作,使第一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进而对所述动力电池箱进行加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车辆热管理***通过冷媒循环回路可实现对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和动力电池箱的同时冷却或分别冷却,提高车辆在极端工况下运行安全,同时该车辆热管理***的集成度高,减小了车内的占用空间,降低车辆设计难度,能耗低、运行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的原理图(一);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的原理图(二);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的原理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3、冷凝器;4、储液器;5、节流组件;6、换热器;7、换向件;8、动力电池箱;9、第一循环水泵;10、第一流路;11、电机控制单元;12、驱动电机;13、散热器;14、三通阀;15、四通接口;16、第二循环水泵;17、补偿水箱;18、散热风扇;19、第二流路;20、第三流路;21、第四流路;22、第五流路;23、第六流路;24、第七流路;25、第一温度传感器;26、第二温度传感器;27、第三温度传感器;2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动力电池循环回路以及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其中,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3、节流组件5、换热器6和换向件7;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箱8和第一循环水泵9,所述动力电池箱8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9相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箱8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流路10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9连接,所述第一流路10通过所述换热器6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
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控制单元11、驱动电机12、散热器13、三通阀14和第二循环水泵16,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流路19与所述散热器13连接,所述三通阀14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流路20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16连接,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三端通过第四流路21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16连接,所述第四流路21通过所述换热器6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
通过冷媒循环回路可实现对驱动电机12、电机控制单元11和动力电池箱8的同时冷却或分别冷却,提高车辆在极端工况下运行安全,同时该车辆热管理***的集成度高,减小了车内的占用空间,降低车辆设计难度,能耗低、运行效率高,成本低。
参照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6采用板式换热器6结构,以实现换热器6内集成三个循环回路。所述动力电池循环回路的第一流路10与所述电机电控循环回路的第四流路21可以并排设置;所述换向件7通过第七流路24与节流组件5连接,第七流路24具有位于所述换热器6内的流路换热部,通过流路换热部实现对第一流路10和/或第四流路21的热交换。示例性的,换热器6的长度方向即为左右方向,换热器6的高度方向即为上下方向。可选地,第一流路10与第四流路21并排设置包括位于换热器6内的第一流路10和第四流路21在换热器6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此时第七流路24可以位于第一流路10和第四流路21在换热器6高度方向的两侧,或者位于第一流路10和第四流路21在换热器6宽度方向的两侧。同样地,第一流路10和第四流路21也可以在换热器6的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故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同样地,位于所述换热器6内的第一流路10和第四流路21还可以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6长度方向的两侧;或者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6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的两侧。示例性的,位于所述换热器6内的第一流路10和第四流路21还可以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6长度方向的两侧,位于换热器6内的第七流路24位于换热器6长度方向的一侧,以实现可以对第一流路10和第四流路21的热交换。
同样地,由于动力电池箱8的运行温度范围低于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运行温度范围,故位于所述换热器6内的第一流路10与位于换热器6内的第七流路24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换热器6内的第四流路21与位于换热器6内的第七流路24之间的距离,以保障在动力电池箱8、驱动电机12和电机控制单元11同时进行冷却时,驱动电池箱、驱动电机12和电机控制单元11均可以被冷却至运行温度范围内,进而保障车辆运行的可靠性。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补偿水箱17,所述补偿水箱17通过第五流路22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9连接,所述补偿水箱17通过第六流路23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16连接。通过将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和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共用一个补偿水箱17,以提高***整体的集成度,降低***占用空间,降低成本。补偿水箱17与第一循环水泵9相连接,具体地,补偿水箱17与第一循环水泵9的进液端连通,以实现对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内加注冷却液。补偿水箱17与第二循环水泵16相连接,具体地,补偿水箱17与第二循环水泵16的进液端连通,以实现对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加注冷却液。
可选地,所述补偿水箱17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通过液位传感器的设置以检测冷却液是否缺失,以保障***运行的可靠性。
具体地,补偿水箱17设置于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和电机电控循环回路的高点处,以保障对冷却液的加注。
可选地,所述电机电控循环回路还包括四通接口15,所述四通接口1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三通阀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15的第二接口与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1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六流路23远离所述补偿水箱17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15的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16连接。通过四通接口15的设置使得***内与第二循环水泵16相连接的管路进行集成,便于管路的连接和安装,同时减少管路的长度,降低成本。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三通阀14电性连接的控制器28,所述第二流路19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28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5。通过控制器28控制三通阀14的通断,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25检测第二流路19的温度,从而更好的控制三通阀14的连通方式。
示例性的,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5检测第二流路19上的温度在(或低于)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运行温度范围,那么此时控制器28就判定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循环流通即可将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冷却至安全温度区间,无须经过换热器6进行再次冷却,控制器28就控制三通阀14的第一端打开,三通阀14的的第二端打开,三通阀14的第三端关闭,使得经过三通阀14的冷却液直接流向第二循环水泵16。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5检测第二流路19上的温度高于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运行温度范围,那么此时控制器28控制散热风扇18全速运转,以保障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可以冷却至目标运行温度范围;在散热风扇18全速运行状态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5检测第二流路19上的温度高于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运行温度范围,就判定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循环流通无法将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冷却至安全温度区间,需要经过换热器6进行再次冷却,控制器28就控制三通阀14的第一端打开,三通阀14的的第三端打开,三通阀14的第二端关闭,使得经过三通阀14的冷却液流向换热器6内进行热交换,以对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进行再次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入第二循环水泵16内再对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进行冷却,以保障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可以冷却至目标运行温度范围。
具体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28电连接的散热风扇18,所述冷凝器3和所述散热器13并排设置,且所述冷凝器3和所述散热器13共用所述散热风扇18。通过冷凝器3与散热器13的并排设置,使得散热风扇18可以同时作用于冷凝器3和散热器13上,散热风扇18可以同时对冷凝器3和散热器13挺冷却风量,提高散热风扇18的作用效果,降低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10包括流路第一部、流路第二部和流路第三部,其中,所述流路第一部通过所述换热器6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流路第二部以连接所述流路第一部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9,所述流路第二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28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6;流路第三部以连接所述流路第一部和所述动力电池箱8,所述流路第三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28电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27。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6检测驱动电池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温度,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27检测从换热器6出来后的驱动电池循坏回路内的冷却液温度,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6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7检测到的温度值可以调控冷媒循环回路中压缩机1输出功率,以保障***中对动力电池箱8的冷却效果。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组件5包括膨胀阀或毛细管;所述换向件7包括四通阀。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冷凝器3之间还连接有气液分离器2,所述冷凝器3和所述节流组件5中还连接有储液器4,通过气液分离器2和储液器4的设置以保障冷媒循环回路的工况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热管理***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箱8的加热或冷却;实现对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冷却,提高车辆在高温环境的运行安全性,增加车辆的总行驶里程。
参照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前述所述的车辆热管理***。
参照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前述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冷模式;
控制第一循环水泵9工作以对动力电池箱8进行冷却;
断开三通阀14的第三端,打开三通阀14的第二端,以使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14的第二端连通,控制第二循环水泵16工作以对驱动电机12和电机控制单元11冷却;
获取第二流路19内的第一温度信号,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高于电机温度阈值时,断开所述三通阀14的第二端,打开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三端,以使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三端连通,使得第四流路21通过换热器6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进而对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
参照图1,当车辆在常温环境下充电或行驶时,控制器28控制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冷模式,并控制散热风扇18旋转,启动第一循环水泵9工作,动力电池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循环流通,启动压缩机1工作,通过压缩机1的工作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先经过冷凝器3冷却,再通过节流组件5进入到换热器6中,并从换热器6流出,液态的冷媒在换热器6内吸热变成气态制冷剂,此时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在换热器6中被冷却,变成低温冷却液,并通过第一循环水泵9泵送至动力电池箱8,以对动力电池箱8内的电池冷却降温。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28还可以与车辆的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实时获得车辆的当前运行状况,并且可以根据获取到的车辆的运行状况进行作出判断,即是否开启热管理***或者控制热管理***处于哪一种具体工作模式中等操作。以达到快速相应的效果,保障车辆的安全使用。
参照图2,可选地,在上述运行过程中,控制器28从车辆的整车控制器获取环境温度值,以此判断车辆是否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当车辆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时,控制器28断开三通阀14的第二端,控制器28打开三通阀14的第三端,以使三通阀14的第一端与三通阀14的第三端连通,故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会通过第四流路21流至第二循环水泵16。由于第四流路21通过换热器6与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且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冷模式,故第四流路21内冷却液在换热器6内进行降温冷却,并通过四通接头和第二循环水泵16实现对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冷却工作。
可选地,当检测到第一温度信号在预设时间段内低于目标温度值时,则说明此时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可以满足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冷却需求,此时控制器28断开三通阀14的第三端,控制器28打开三通阀14的第二端,以使三通阀14的第一端和三通阀14的第二端相连通,以使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无须经过换热器6换热。示例性的,预设时间段可以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等。
可选地,在前述两种车辆的运行工况情况下,控制器28实时检测第一温度传感器25、第二温度传感器26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7以监测车辆的运行状况。在相应的工况下,控制器28还可以通过控制散热风扇18的转速以辅助调节车辆热管理***内的冷媒和/或冷却液的温度。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热模式;
断开所述三通阀14的第三端,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水泵9工作,使第一流路10通过所述换热器6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进而对所述动力电池箱8进行加热。
当需要对动力电池箱8加热时,控制器28控制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热模式,启动第一循环水泵9工作,动力电池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循环流通,启动压缩机1工作,通过压缩机1的工作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先经过换热器6并在换热器6内放热,实现对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加热,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经过第一循环水泵9泵送至动力电池箱8实现对电池的加热。在对动力电池箱8加热时,控制器28需要断开三通阀14的第三端,打开三通阀14的第二端,以避免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流经换热器6。可选地,控制器28控制第二循环水泵16关闭,对驱动电机12和电机电控单元的冷却停止工作。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热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组件、换热器和换向件;
动力电池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箱和第一循环水泵,所述动力电池箱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相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箱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以及
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控制单元、驱动电机、散热器、三通阀和第二循环水泵,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通过第二流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通过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第四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水箱,所述补偿水箱通过第五流路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连接,所述补偿水箱通过第六流路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水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电控循环回路还包括四通接口,所述四通接口的第一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的第二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六流路远离所述补偿水箱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口的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三通阀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二流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散热风扇,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并排设置,且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共用所述散热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包括:
流路第一部,所述流路第一部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
流路第二部,以连接所述流路第一部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所述流路第二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
流路第三部,以连接所述流路第一部和所述动力电池箱,所述流路第三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
9.一种车辆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冷模式;
控制第一循环水泵工作以对动力电池箱进行冷却;
断开三通阀的第三端,打开三通阀的第二端,以使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控制第二循环水泵工作以对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单元冷却;
获取第二流路内的第一温度信号,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高于电机温度阈值时,断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打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以使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连通,使得第四流路通过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进而对电机电控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处于制热模式;
断开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工作,使第一流路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进而对所述动力电池箱进行加热。
CN202211609388.6A 2022-12-14 2022-12-14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Pending CN1157427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9388.6A CN115742710A (zh) 2022-12-14 2022-12-14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9388.6A CN115742710A (zh) 2022-12-14 2022-12-14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2710A true CN115742710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6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09388.6A Pending CN115742710A (zh) 2022-12-14 2022-12-14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27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9014A (zh) 热管理***、热管理方法及汽车
CN111251823B (zh) 一种热管理***及电动汽车
CN109849616A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
CN10812811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控制***
KR20170108447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제어방법
CN113547890B (zh) 一种热管理***、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1129663B (zh) 车载热管理***和车辆
CN112448063A (zh) 热管理***、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KR20220139758A (ko) 차량용 열관리시스템의 난방 제어방법
CN113665318A (zh) 插电式混动车动力电池的控制***及方法
CN11038596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11888139B2 (en) Temperature adjustment circuit
CN218400117U (zh) 车辆热管理***及车辆
CN111251808B (zh) 车辆的热管理***及车辆
CN115465089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17455588U (zh) 热管理***及工程机械
CN115742710A (zh) 车辆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JP7295155B2 (ja) 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CN113954697B (zh) 燃料电池辅助***与电池热管理集成***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32844A (zh) 车辆热管理***、其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4801646A (zh) 车辆热管理***及作业机械
CN116424067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控制方法
CN114619833A (zh) 热管理***及汽车
CN112046242A (zh) 热管理***、电动汽车
CN217347555U (zh) 电池热管理***及作业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