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0213A - 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0213A
CN114830213A CN202080086743.9A CN202080086743A CN114830213A CN 114830213 A CN114830213 A CN 114830213A CN 202080086743 A CN202080086743 A CN 202080086743A CN 114830213 A CN114830213 A CN 114830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ain body
display panel
panel mai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6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西亮司
有贺荣
锦织英一
奥田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30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0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69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connector relating fea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connector pins with the PCB or for mounting the connector body with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46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is selected from a number of characters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05K5/0018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having an electronic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图像显示装置(2)具备:显示面板主体(26);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隔开间隔而配置,用来驱动显示面板主体(26);第1柔性基板(32)及第2柔性基板(34),将显示面板主体(26)与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分别电连接;调光面板主体(36),能够进行从透射状态及非透射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第1电极部(44),具有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配置于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周部的第1电极主体(64)、以及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从第1电极主体(64)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并以不与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重叠的方式延伸的第1电极极耳(66);以及第1引线(48),将第1电极极耳(66)与控制部(24)电连接。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能够切换为图像显示模式和透射模式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切换为图像显示模式和透射模式的图像显示装置。这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与显示面板的背面对置而配置的调光面板、以及切换为图像显示模式和透射模式的控制部。
控制部在图像显示模式下,使显示面板显示图像,并且将调光面板切换为不使光透射的非透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外界光入射到显示面板的背面,使显示面板显示对比度高的鲜明的图像。
此外,控制部在透射模式下,在显示面板中不显示图像,并且将调光面板切换为使光透射的透射状态。由此,能够从前方透过显示面板及调光面板来辨识到配置于调光面板的背面侧的物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66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引线与柔性基板干涉的图像显示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主体,在前表面上显示图像;驱动基板,沿着显示面板主体的一边配置,用来驱动显示面板主体;柔性基板,将显示面板主体与驱动基板电连接;调光面板主体,与显示面板主体的背面对置而配置,能够进行从使光透射的透射状态及与透射状态相比不使光透射的非透射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电极部,具有电极主体和电极极耳,电极主体沿着显示面板主体的一边配置于调光面板主体的外周部,在从显示面板主体的前表面侧观察时,电极极耳从电极主体横穿显示面板主体的一边而以不与驱动基板重叠的方式延伸;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从图像显示模式和透射模式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在所述图像显示模式下,在显示面板主体上显示图像,并且将调光面板主体切换为非透射状态,在所述透射模式下,在显示面板主体上不显示图像,并且将调光面板主体切换为透射状态;以及引线,将电极极耳与控制部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抑制引线与柔性基板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显示模式下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透射模式下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调光面板的平面图。
图8是基于图7的VIII-VIII线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基于图7的IX-IX射线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0是基于图7的X-X射线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的平面图。
图12是将有关实施方式1的调光面板的第1电极极耳及第2电极极耳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有关比较例的透明显示器的平面图。
图14是将有关比较例的调光面板的第1电极极耳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透明显示器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3的透明显示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认识)
本公开的发明人关于在“背景技术”栏中记载的技术,发现会发生以下的问题。
在上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的外周部,经由柔性基板电连接有用来将显示面板驱动的驱动基板。此外,在调光面板的外周部,配置有用来向调光面板供给规定的电压的电极部。在电极部,电连接有引线。
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当使柔性基板弯曲而将驱动基板向调光面板侧折回时,有可能因引线与柔性基板干涉而柔性基板损伤。此外,由于引绕引线的距离比较长,所以有可能对其他的电路基板等带来噪声等的影响。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其中,有时将所需以上详细的说明省略。例如,有时将已经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省略。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变得容易。
另外,本公开的发明人提供附图及以下的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并不是要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图1~图4及图6~图12中,将图像显示装置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图像显示装置2的进深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图像显示装置2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前表面是指Y轴的负侧的面,背面是指Y轴的正侧的面。
[1-1.图像显示装置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图5对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显示模式下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透射模式下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图像显示装置2具备框体4和透明显示器6。
如图1及图2所示,框体4在XZ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状。框体4具有上壁部8、下壁部10、右侧壁部12和左侧壁部14。上壁部8和下壁部10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相互对置而配置。右侧壁部12和左侧壁部14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相互对置而配置。如图2所示,在下壁部10的上表面上载置有例如照片、人偶、花瓶、玩具、模型或绘画等的物品16。
如图1及图2所示,透明显示器6在XZ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状,透明显示器6的外周部被框体4支承。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的物品16与透明显示器6的背面对置而配置。
如图3及图4所示,透明显示器6具有显示面板18以及与显示面板18的背面对置而配置的调光面板20。另外,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8和调光面板20例如通过粘接剂22相互贴合。
显示面板18例如由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构成。在显示面板18的前表面上显示图像。另外,显示在显示面板18上的“图像”是静止图像及运动图像中的哪一种都可以,或者也可以是包括静止图像及运动图像双方的影像内容。
调光面板20是例如使用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方式等的调光面板。调光面板20根据有没有施加规定的电压,从使光透射的透射状态以及与透射状态相比不使光透射的非透射状态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具体而言,调光面板20在被施加了规定的电压时,从非透射状态切换为透射状态,在停止了规定的电压的施加时,从透射状态切换为非透射状态。另外,在透射状态下,调光面板20并不需要一定是透射率100%的透明度,例如也可以是透射率50%~60%左右的透明度。此外,在非透射状态下,调光面板20并不需要一定是透射率0%,只要是比透射状态下的透射率低的透射率(例如透射率10%左右)即可。
如图5所示,图像显示装置2作为功能结构而具备透明显示器6和控制部24。
控制部24对透明显示器6进行控制,以使得从图像显示模式及透射模式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
具体而言,控制部24在图1所示的图像显示模式下,在显示面板18上显示图像,并且,通过不对调光面板20施加规定的电压,将调光面板20切换为非透射状态。由此,调光面板20将显示面板18的背面侧遮光,所以能够抑制外界光入射到显示面板18的背面,使显示面板18显示对比度高的鲜明的图像。
此外,控制部24在图2所示的透射模式下,在显示面板18中不显示图像,并且通过对调光面板20施加规定的电压,将调光面板20切换为透射状态。由此,用户能够从前方透过显示面板18及调光面板20而辨识到与透明显示器6的背面(调光面板20的背面)对置配置的物品16。
[1-2.显示面板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及图6对显示面板18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显示面板18的平面图。
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8具有显示面板主体26、第1驱动基板28、第2驱动基板30、多个第1柔性基板32和多个第2柔性基板34。
显示面板主体26在XZ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状。在显示面板主体26中,以矩阵状配置有具有EL层和从两侧夹着EL层的一对透明电极层的有机EL元件。在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上显示图像。
显示面板主体26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33和以包围显示区域33的方式配置的边框区域35。显示区域33在XZ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状。边框区域35是用于电极及封固等的非有源区域,是不贡献于图像的显示的边框状的区域。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6中用单点划线表示显示区域33与边框区域35的边界。边框区域35包括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一边的一例)配置的连接区域35a和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上边、右边及左边配置的非连接区域35b。
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分别是用来驱动显示面板主体26的细长状的源极基板,与上述的控制部24(参照图5)电连接。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隔开间隔而配置。
如图4及图6所示,多个第1柔性基板32沿着第1驱动基板2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将显示面板主体26的连接区域35a与第1驱动基板28电连接。多个第2柔性基板34沿着第2驱动基板3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将显示面板主体26的连接区域35a与第2驱动基板30电连接。
[1-3.调光面板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及图7~图12对调光面板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调光面板20的平面图。图8是基于图7的VIII-VIII线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9是基于图7的IX-IX射线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0是基于图7的X-X射线的、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的平面图。图12是将有关实施方式1的调光面板20的第1电极极耳(tab)66及第2电极极耳72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7中省略第1玻璃板40的图示。
如图4及图7所示,调光面板20具有调光面板主体36、密封部件38、第1玻璃板40、第2玻璃板42、第1电极部44、第2电极部46、第1引线48和第2引线50。
如图7所示,调光面板主体36在XZ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状。调光面板主体36具有能够进行从透射状态及非透射状态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的调光区域47、以及以包围调光区域47的方式配置的周边区域49。调光区域47在XZ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状。周边区域49是不贡献于调光的边框状的区域。如图7所示,XZ平面图中,周边区域49以与显示面板主体26的边框区域35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图7中,用单点划线表示了将显示面板主体26和调光面板主体36重合的情况下的显示面板主体26的显示区域33与边框区域35的边界。
如图7所示,密封部件38是例如以感电防止及防水等目的而用来将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周部封固的封固带,以将调光面板主体36的周边区域49的整周覆盖的方式粘贴。在图8~图10所示的截面中,密封部件38从调光面板主体36的前表面经过调光面板主体36的侧面到调光面板主体36的背面以大致被折回为U字状的状态粘贴。
如图8~图10所示,调光面板主体36通过从距显示面板18近的一方起依次层叠第1透明基材52、第1透明电极层54、调光层56、第2透明电极层58和第2透明基材60而构成。
第1透明电极层54及第2透明电极层58相互对置而配置,以将调光层56从两侧夹入的方式配置。第1透明电极层54及第2透明电极层58上被施加被供给到第1电极部44及第2电极部46的规定的电压。第1透明电极层54及第2透明电极层58分别例如由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等形成。
调光层56配置在第1透明电极层54与第2透明电极层58之间。调光层56根据有没有向第1透明电极层54及第2透明电极层58施加规定的电压,从透射状态及非透射状态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具体而言,调光层56在被施加了规定的电压时,从非透射状态切换为透射状态,在停止了规定的电压的施加时,从透射状态切换为非透射状态。此外,调光层56还具有用来将第1透明电极层54和第2透明电极层58电绝缘的作为绝缘层的功能。
第1透明基材52及第2透明基材60分别是用来保护第1透明电极层54及第2透明电极层58的基材,以将第1透明电极层54及第2透明电极层58从外侧覆盖的方式配置。第1透明基材52及第2透明基材60分别由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透明的树脂等形成。
如图4及图8~图10所示,第1玻璃板40及第2玻璃板42相互对置而配置,以将调光面板主体36从两侧夹入的方式配置。第1玻璃板40与调光面板主体36的第1透明基材52对置而配置,第2玻璃板42与调光面板主体36的第2透明基材60对置而配置。第1玻璃板40及第2玻璃板42各自与调光面板主体36通过粘接树脂62相互贴合。
如图7所示,第1电极部44及第2电极部46配置在调光面板主体36的周边区域49中,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隔开间隔而配置。第1电极部44及第2电极部46分别例如由铜箔带等的导电性带构成。
如图7所示,第1电极部44具有第1电极主体64和第1电极极耳66。第1电极主体64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形成为细长状。第1电极极耳66从第1电极主体6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第2电极主体70对置一侧的端部)在相对于第1电极主体64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即,第1电极部44整体上形成为大致L字状。另外,在XZ平面图中,第1电极部44以与显示面板主体26的边框区域35中的连接区域35a重叠的方式配置。
如图9所示,在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周部上的第1电极部44的配置部位,第2透明基材60、第2透明电极层58及调光层56的各一端部被切口,由此第1透明电极层54露出到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部。第1电极主体64经由银膏粘贴于该露出的第1透明电极层54。
此外,第1电极主体64被上述的密封部件38封固。另外,在向配置有第1电极极耳66的部位粘贴密封部件38时,只要在沿着第1电极极耳66的两侧边缘对密封部件38加工了一对切口的状态下,在第1电极极耳66的两侧将密封部件38分别沿着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周部以大致U字状折回即可。
如图7所示,第2电极部46具有第2电极主体70和第2电极极耳72。第2电极主体70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形成为细长状。即,第1电极主体64及第2电极主体70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隔开间隔而配置。第2电极极耳72从第2电极主体7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第1电极主体64对置一侧的端部)在相对于第2电极主体7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即,第2电极部46整体上形成为大致L字状。另外,在XZ平面图中,第2电极部46以与显示面板主体26的边框区域35中的连接区域35a重叠的方式配置。
如图10所示,在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周部上的第2电极部46的配置部位,第1透明基材52、第1透明电极层54及调光层56的各一端部被切口,由此第2透明电极层58露出到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部。第2电极主体70经由银膏粘贴于该露出的第2透明电极层58。
此外,第2电极主体70被上述的密封部件38封固。另外,在向配置有第2电极极耳72的部位粘贴密封部件38时,只要在沿着第2电极极耳72的两侧边缘对密封部件38加工了一对切口的状态下,在第2电极极耳72的两侧将密封部件38分别沿着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周部以大致U字状折回即可。
如图11所示,第1电极极耳66及第2电极极耳72配置在与第1驱动基板28与第2驱动基板30之间对应的位置,朝向第1驱动基板28与第2驱动基板30之间延伸。即,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在XZ平面图中)时,第1电极极耳66从第1电极主体64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并以不与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重叠的方式延伸。此外,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第2电极极耳72从第2电极主体70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并以不与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重叠的方式延伸。
如图12的(a)及(b)所示,第1电极极耳66形成为大致L字状,沿着第1电极主体64的长度方向卷绕在筒状的第1金属套筒68的外周面上。此时,第1金属套筒68在将第1引线48的一端部覆盖的状态下被敛缝,通过两面粘贴带(未图示)固定于第1电极极耳66。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将卷绕在第1金属套筒68的外周面上的第1电极极耳66向第2玻璃板42侧折回,用绝缘带固定到第2玻璃板42上。
此外,如图12的(a)及(b)所示,第2电极极耳72形成为大致L字状,沿着第2电极主体70的长度方向卷绕在筒状的第2金属套筒74的外周面上。此时,第2金属套筒74在将第2引线50的一端部覆盖的状态下被敛缝,通过两面粘贴带(未图示)固定于第2电极极耳72。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将卷绕在第2金属套筒74的外周面上的第2电极极耳72向第2玻璃板42侧折回,用绝缘带固定到第2玻璃板42上。
如图11所示,第1引线48从第1电极部44的第1电极极耳66经过第1驱动基板28与第2驱动基板30之间向下方(Z轴的负方向)延伸,将第1电极部44与控制部24(参照图5)电连接。此外,第2引线50从第2电极部46的第2电极极耳72经过第1驱动基板28与第2驱动基板30之间向下方延伸,将第2电极部46与控制部24电连接。
由此,来自控制部24的规定的电压经由第1引线48、第1金属套筒68、第1电极极耳66及第1电极主体64被供给至第1透明电极层54,并且经由第2引线50、第2金属套筒74、第2电极极耳72及第2电极主体70被供给至第2透明电极层58。
[1-4.效果]
关于通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效果,将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与有关比较例的透明显示器100进行比较来说明。
首先,参照图13及图14对有关比较例的透明显示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有关比较例的透明显示器100的平面图。图14是将有关比较例的调光面板102的第1电极极耳116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3及图14中,对于与有关实施方式1的透明显示器6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有关比较例的透明显示器100的调光面板102具有调光面板主体104、密封部件105(参照图14)、第1玻璃板(未图示)、第2玻璃板(未图示)、第1电极部106、第2电极部108、第1引线110和第2引线112。
第1电极部106及第2电极部108配置在调光面板主体104的外周部,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隔开间隔而配置。
第1电极部106具有第1电极主体114和第1电极极耳116。第1电极主体114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形成为细长状。第1电极极耳116从第1电极主体1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相对于第1电极主体114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即,第1电极部106整体上形成为大致T字状。
第2电极部108具有第2电极主体120和第2电极极耳122。第2电极主体120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形成为细长状。第2电极极耳122从第2电极主体1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相对于第2电极主体12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即,第2电极部108整体上形成为大致T字状。
如图14的(a)及(b)所示,第1电极极耳116形成为长方形,沿着第1电极主体114的短边方向(Z轴方向)卷绕在筒状的第1金属套筒118的外周面上。此时,第1金属套筒118在将第1引线110的一端部覆盖的状态下被敛缝。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第2电极极耳122形成为长方形,沿着第2电极主体120的短边方向(Z轴方向)卷绕在筒状的第2金属套筒124的外周面上。此时,第2金属套筒124在将第2引线112的一端部覆盖的状态下被敛缝。
如图13所示,第1电极极耳116配置在与第1驱动基板28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第2电极极耳122配置在与第2驱动基板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由此,第1引线110从第1电极部106的第1电极极耳116沿横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第2引线112从第2电极部108的第2电极极耳122沿横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
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使第1柔性基板32弯曲而将第1驱动基板28向调光面板102侧折回时,有可能因第1引线110与第1柔性基板32干涉而第1柔性基板32损伤。同样,在使第2柔性基板34弯曲而将第2驱动基板30向调光面板20侧折回时,有可能因第2引线112与第2柔性基板34干涉而第2柔性基板34损伤。
此外,由于将第1引线110及第2引线112分别从第1电极极耳116及第2电极极耳122引绕的距离比较长,所以有可能对其他的电路基板等带来噪声等的影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图像显示装置2具备:显示面板主体26,在前表面上显示图像;驱动基板(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配置,用来驱动显示面板主体26;柔性基板(第1柔性基板32及第2柔性基板34),将显示面板主体26与驱动基板(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电连接;调光面板主体36,与显示面板主体26的背面对置而配置,能够进行从使光透射的透射状态及与透射状态相比不使光透射的非透射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第1电极部44(第2电极部46),具有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配置于调光面板主体36的外周部的第1电极主体64(第2电极主体70)、以及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从第1电极主体64(第2电极主体70)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并以不与驱动基板(第1驱动基板28和第2驱动基板30)重叠的方式延伸的第1电极极耳66(第2电极极耳72);控制部24,进行控制,以使得从图像显示模式及透射模式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在图像显示模式中,在显示面板主体26上显示图像,并且将调光面板主体36切换为非透射状态,在透射模式中,在显示面板主体26上不显示图像,并且将调光面板主体36切换为透射状态;以及第1引线48(第2引线50),将第1电极极耳66(第2电极极耳72)与控制部24电连接。
由此,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第1电极极耳66(第2电极极耳72)从第1电极主体64(第2电极主体70)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并不与驱动基板(第1驱动基板28和第2驱动基板30)重叠的方式延伸,所以在使第1柔性基板32(第2柔性基板34)弯曲而将第1驱动基板28(第2驱动基板30)向调光面板20侧折回时,能够抑制第1引线48(第2引线50)与第1柔性基板32(第2柔性基板34)干涉,能够抑制第1柔性基板32(第2柔性基板34)损伤。此外,由于将第1引线48(第2引线50)从第1电极极耳66(第2电极极耳72)引绕的距离变得比较短,所以能够抑制对其他的电路基板等带来噪声等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基板包括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柔性基板包括将显示面板主体26与第1驱动基板28及第2驱动基板30分别电连接的第1柔性基板32及第2柔性基板34。电极部包括第1电极部44及第2电极部46。第1电极部44的第1电极主体64及第2电极部46的第2电极主体70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形成为细长状并且隔开间隔而配置。第1电极部44的第1电极极耳66及第2电极部46的第2电极极耳72分别从第1电极主体64及第2电极主体70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第1驱动基板28与第2驱动基板30之间延伸。
由此,在使第1柔性基板32弯曲而将第1驱动基板28向调光面板20侧折回时,能够抑制第1引线48与第1柔性基板32干涉。此外,在使第2柔性基板34弯曲而将第2驱动基板30向调光面板20侧折回时,能够抑制第2引线50与第2柔性基板34干涉。结果,能够抑制第1柔性基板32及第2柔性基板34损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装置2还具备筒状的第1金属套筒68(第2金属套筒74),该第1金属套筒68(第2金属套筒74)在将第1引线48(第2引线50)的一端部覆盖的状态下被敛缝,沿着第1电极主体64(第2电极主体70)的长度方向卷绕于第1电极极耳66(第2电极极耳72)。
由此,能够使从第1电极极耳66引出第1引线48的方向成为第1电极主体64的短边方向。此外,能够使从第2电极极耳72引出第2引线50的方向成为第2电极主体70的短边方向。结果,能够使第1电极极耳66与第2电极极耳72间的距离比较短,能够进一步缩短引绕第1引线48及第2引线50的距离。
(实施方式2)
[2-1.透明显示器的结构]
参照图15对有关实施方式2的透明显示器6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透明显示器6A的平面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在有关实施方式2的透明显示器6A中,显示面板18A的驱动基板的数量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具体而言,显示面板18A具有显示面板主体26、驱动基板78和多个柔性基板80。
驱动基板78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配置。多个柔性基板80沿着驱动基板7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将显示面板主体26的连接区域35a(参照图6)与驱动基板78电连接。
此外,如图15所示,在有关实施方式2的透明显示器6A中,调光面板20A的第1电极部44A及第2电极部46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具体而言,第1电极部44A及第2电极部46A配置在调光面板主体36的周边区域49(参照图7)中,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配置。
第1电极部44A的第1电极主体64A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的一端部(在图15中是右侧的端部)附近到另一端部(在图15中是左侧的端部)附近形成为细长状。第2电极部46A的第2电极主体70A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的中央部到另一端部附近形成为细长状。
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第1电极部44A的第1电极极耳66从第1电极主体64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并以不与驱动基板78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一侧(在图15中是左侧)。此外,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第2电极部46A的第2电极极耳72从第2电极主体70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并以不与驱动基板78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一侧。即,第1电极极耳66及第2电极极耳72都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一侧。
[2-2.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部包括第1电极部44A及第2电极部46A。第1电极部44A的第1电极主体64A及第2电极部46A的第2电极主体70A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形成为细长状。第1电极部44A的第1电极极耳66及第2电极部46A的第2电极极耳72分别从第1电极主体64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及第2电极主体70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并以不与驱动基板78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一侧。
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3-1.透明显示器的结构]
参照图16对有关实施方式3的透明显示器6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3的透明显示器6B的平面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2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6所示,在有关实施方式3的透明显示器6B中,显示面板18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但调光面板20B的第1电极部44B及第2电极部46B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2不同。
具体而言,第1电极部44B及第2电极部46B配置在调光面板主体36的周边区域49(参照图7)中,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隔开间隔而配置。第1电极部44B的第1电极主体64B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中央部到一端部(在图16中是右侧的端部)附近形成为细长状。第2电极部46B的第2电极主体70B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的中央部到另一端部(在图16中是左侧的端部)附近形成为细长状。
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第1电极部44B的第1电极极耳66从第1电极主体64B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距第2电极部46B较远的端部)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并以不与驱动基板78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一侧(在图16中是右侧)。此外,在从显示面板主体26的前表面侧观察时,第2电极部46B的第2电极极耳72从第2电极主体70B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距第1电极部44B较远的端部)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下边并以不与驱动基板78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另一侧(在图16中是左侧)。即,第1电极极耳66及第2电极极耳72分别夹着驱动基板78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一侧及另一侧。
[3-2.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部包括第1电极部44B及第2电极部46b。第1电极部44B的第1电极主体64B及第2电极部46B的第2电极主体70B沿着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形成为细长状并隔开间隔而配置。第1电极部44B的第1电极极耳66及第2电极部46B的第2电极极耳72分别从第1电极主体64B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及第2电极主体70B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横穿显示面板主体26的一边并以不与驱动基板78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夹着驱动基板78配置在驱动基板78的一侧及另一侧。
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以上这样,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适当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组合而作为新的实施方式。
所以,以下例示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显示面板18(18A)用有机EL面板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无机EL面板等的自发光型的任意的显示面板构成。
如以上这样,作为本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及详细的说明。
因而,在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括为了解决课题而必须的构成要素,还可能包括为了例示上述技术、为了解决课题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因为这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记载在附图或具体实施方式中就直接做出这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认定。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来例示本公开的技术的,所以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价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例如能够应用于能够切换为图像显示模式和透射模式的图像显示装置。
标号说明
2 图像显示装置
4 框体
6、6A、6B、100 透明显示器
8 上壁部
10 下壁部
12 右侧壁部
14 左侧壁部
16 物品
18、18A 显示面板
20、20A、20B、102 调光面板
22 粘接剂
24 控制部
26 显示面板主体
28 第1驱动基板
30 第2驱动基板
32 第1柔性基板
33 显示区域
34 第2柔性基板
35 边框区域
35a 连接区域
35b 非连接区域
36、104 调光面板主体
38、105 密封部件
40 第1玻璃板
42 第2玻璃板
44、44A、44B、106 第1电极部
46、46A、46B、108 第2电极部
47 调光区域
48、110 第1引线
49 周边区域
50、112 第2引线
52 第1透明基材
54 第1透明电极层
56 调光层
58 第2透明电极层
60 第2透明基材
62 粘接树脂
64、64A、64B、114 第1电极主体
66、116 第1电极极耳
68、118 第1金属套筒
70、70A、70B、120 第2电极主体
72、122 第2电极极耳
74、124 第2金属套筒

Claims (5)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具备:
显示面板主体,在前表面上显示图像;
驱动基板,沿着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一边配置,用来驱动上述显示面板主体;
柔性基板,将上述显示面板主体与上述驱动基板电连接;
调光面板主体,与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背面对置而配置,能够进行从使光透射的透射状态及与上述透射状态相比不使光透射的非透射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
电极部,具有电极主体和电极极耳,上述电极主体沿着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配置于上述调光面板主体的外周部,在从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前表面侧观察时,上述电极极耳从上述电极主体横穿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并以不与上述驱动基板重叠的方式延伸;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从图像显示模式和透射模式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在所述图像显示模式下,在上述显示面板主体上显示图像,并且将上述调光面板主体切换为上述非透射状态,在所述透射模式下,在上述显示面板主体上不显示图像,并且将上述调光面板主体切换为上述透射状态;以及
引线,将上述电极极耳与上述控制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电极部包括第1电极部及第2电极部;
上述第1电极部及上述第2电极部各自的上述电极主体沿着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形成为细长状;
上述第1电极部及上述第2电极部各自的上述电极极耳从上述电极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横穿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并以不与上述驱动基板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配置于上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电极部包括第1电极部及第2电极部;
上述第1电极部及上述第2电极部各自的上述电极主体沿着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形成为细长状,并隔开间隔而配置;
上述第1电极部及上述第2电极部各自的上述电极极耳从上述电极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横穿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并以不与上述驱动基板重叠的方式延伸,并且夹着上述驱动基板而分别配置于上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及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驱动基板包括沿着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1驱动基板及第2驱动基板;
上述柔性基板包括将上述显示面板主体与上述第1驱动基板及上述第2驱动基板分别电连接的第1柔性基板及第2柔性基板;
上述电极部包括第1电极部及第2电极部;
上述第1电极部及上述第2电极部各自的上述电极主体沿着上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上述一边形成为细长状,并隔开间隔而配置;
上述第1电极部及上述第2电极部各自的上述电极极耳从上述电极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上述第1驱动基板与上述第2驱动基板之间延伸。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还具备筒状的金属套筒,该金属套筒在将上述引线的一端部覆盖的状态下被敛缝,沿着上述电极主体的长度方向卷绕于上述电极极耳。
CN202080086743.9A 2019-12-25 2020-12-18 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8302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3620 2019-12-25
JP2019-233620 2019-12-25
PCT/JP2020/047547 WO2021132105A1 (ja) 2019-12-25 2020-12-18 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0213A true CN114830213A (zh) 2022-07-29

Family

ID=76574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6743.9A Pending CN114830213A (zh) 2019-12-25 2020-12-18 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1887A1 (zh)
JP (1) JPWO2021132105A1 (zh)
CN (1) CN114830213A (zh)
WO (1) WO20211321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2804A (ja) * 2012-01-11 2013-07-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KR20130088686A (ko) * 2012-01-31 2013-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방법
JP2016014755A (ja) * 2014-07-02 2016-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742312B (zh) * 2014-12-31 2019-02-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9605984B2 (en) * 2015-01-23 2017-03-28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display assembly
JP6439029B1 (ja) * 2017-12-13 2018-12-19 株式会社正興電機製作所 調光装置及び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962826B2 (en) * 2018-05-30 2021-03-30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650635B2 (en) * 2018-07-20 2023-05-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20202622A1 (ja) * 2019-04-02 2020-10-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家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2105A1 (ja) 2021-07-01
JPWO2021132105A1 (zh) 2021-07-01
US20230021887A1 (en)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20982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324346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009670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823668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101685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313439A1 (en) Display device
US87304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conductive members
EP3009884B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narrow bezel area
US10203537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929576A (zh) 集成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设备
CN107665636B (zh) 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US8908112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unit
CN110737369A (zh) 触摸面板装置和显示装置
JP2018077777A (ja) タッチ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6983618B2 (ja) 表示装置
CN110888548A (zh) 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
CN206990977U (zh) 显示装置
CN110618761B (zh) 位置输入装置和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US10649254B2 (en) Display
CN114830213A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11995275B2 (en) Detec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a sensor function
US10408993B2 (en) Light source unit,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20441194U (zh) 显示装置
KR20100007612A (ko) 표시장치
JP202110320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