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0063A -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0063A
CN114330063A CN202111649432.1A CN202111649432A CN114330063A CN 114330063 A CN114330063 A CN 114330063A CN 202111649432 A CN202111649432 A CN 202111649432A CN 114330063 A CN114330063 A CN 114330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tip deflection
deflection
tip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94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峰
贾攀峰
吕路勇
董敏
边奇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nheng Offshore Wind Electricity Detection Authentication Center Co ltd
Jianheng Weideyi Guangdo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Co ltd
Zhangbei Jianheng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CHINA GENERAL CERTIFIC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anheng Offshore Wind Electricity Detection Authentication Center Co ltd
Jianheng Weideyi Guangdo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Co ltd
Zhangbei Jianheng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CHINA GENERAL CERTIFIC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anheng Offshore Wind Electricity Detection Authentication Center Co ltd, Jianheng Weideyi Guangdo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Co ltd, Zhangbei Jianheng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CHINA GENERAL CERTIFIC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anheng Offshore Wind Electricity Detection Authentic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94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00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0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0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基于所述第一叶尖挠度和所述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通过本公开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情况的效率和精度,从而使得叶片设计更加合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数据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风轮直径越来越大,传统的经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大型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力学分析,精确计算真实工作状态下叶片的气动性能和受力状态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的风电叶片,风轮直径大,叶片的叶尖和后缘部位尺寸很小,导致流场划分的网格量很大,流场分析时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较高,计算时间长;叶片的结构铺层和载荷复杂,网格划分困难;流场和结构之间的载荷数据传输量大;叶片的变形较大,导致流场网格重构困难;由于网格划分的差异,导致流场网格中的叶片边界与结构网格中的叶片无法完全一致,导致载荷及变形插值困难。因此传统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不适用于大尺寸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快速设计及迭代。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风机过大导致的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的情况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基于所述第一叶尖挠度和所述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
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有限元模型和所述第一气动载荷数据,获取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包括:
在预定坐标系中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建立第一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风机的特征参数,建立所述叶片的第一仿真模型,
设置所述叶片的边界条件,并将所述边界条件映射到所述第一仿真模型中,确定所述第一气动载荷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限元模型通过以下方式建立:
基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叶片的结构铺层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有限元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基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获得所述叶片的第二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二气动载荷;
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二有限元模型和所述第二气动载荷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有限元模型通过以下方式建立:
基于所述第二三维模型和所述叶片的结构铺层信息,建立所述第二有限元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叶尖挠度和所述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包括:
如果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叶尖挠度为所述叶尖目标挠度;
如果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重建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直到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差值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叶尖挠度和所述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公开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情况的效率和精度,从而使得叶片设计更加高效、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叶片翼型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叶片预弯、弦长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叶片铺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叶片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风电叶片在工作时,存在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为了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所设计风电叶片的受力状态及变形情况,就必须进行叶片的流固耦合分析。目前国内关于叶片的流固耦合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还未展开***全面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不适用于大尺寸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风轮直径大,叶片的叶尖和后缘部位尺寸很小,导致流场划分的网格量很大,流场分析时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较高,计算时间长;二、叶片的结构铺层和载荷复杂,网格划分困难;三、流场和结构之间的载荷数据传输量大;四、叶片的变形较大,导致流场网格重构困难;五、由于网格划分的差异,导致流场网格中的叶片边界与结构网格中的叶片无法完全一致,导致载荷及变形插值困难。所以很难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情况,从而使得叶片设计更加困难。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现有风机过大导致的无法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的情况的问题。
本公开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可应用于智能终端等设备,该方法可以提高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情况的精度,从而使得叶片设计更加合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图1给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主要包括步骤S101至S103:
S101,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其中,第一变形量集合可以包括叶片整体的各个不同截面的挥舞变形量、摆振变形量和扭转变形量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量集合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S11,基于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三维模型主要指的是用风机叶片当前的三维坐标点创建的三维模型,也可以是风机叶片的原始三维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气动载荷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预定坐标系(风机叶片当前的三维坐标系)中基于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建立第一三维模型。
其中,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可以为叶片原始外形参数,可以包括叶片的弦长、扭角、预弯、厚度和变桨轴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叶片具体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上述参数仅供参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弦长主要指的是风机叶片翼型顶端和尾端的直线距离,如图2所示的A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扭角主要指的是风机叶片不同截面位置翼型的弦长坐标系相对于叶根坐标系的扭转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预弯主要指的是风机叶片在未承载的情况下,叶尖偏离变桨轴的距离。如图3所示的B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的厚度主要指的是叶片翼型中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最大厚度。如图2所示的A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桨轴位置线信息主要指的是叶片变桨时的旋转轴,为一条直线。如图3所示的直线B1。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特征参数可以包括叶片的桨距角和攻角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叶片的桨距角(Pitch Angle)也称节距角,主要指的是叶片顶端翼型弦线与旋转平面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叶片的攻角(Angle of attack)主要指的是叶片的翼型(就是叶片的截面)弦向与相对风的夹角。
步骤2:基于第一三维模型和风机的特征参数,建立叶片的第一仿真模型。
其中,第一仿真模型优选采用流场仿真分析模型。具体仿真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步骤3:设置叶片的边界条件,并将边界条件映射到第一仿真模型中,确定第一气动载荷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界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叶片的对称边界、周期边界、速度入口信息、压力出口信息和固壁面位置信息。在实际操作中,边界条件所包含的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就不一一论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的对称边界主要指的是叶片模型的约束条件镜像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的周期边界主要指的是叶片模型的约束条件周期性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速度入口主要指的是流场仿真中计算不可压缩流动时最常用的入口边界,用于定义在入口边界处的流速及相关标量特性。采用此类边界条件时,入口总压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通过调整入口总压使得入口速度满足输入值)。速度入口边界条件可用于不可压缩流动和可压缩流动。
在一些实施中,压力入口主要用于定义流体域入口的流体压力,以及其他与流动相关的标量数据(如温度、辐射、组分等)。
在一些实施中,固壁面主要指的是流场仿真分析模型的固体边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仿真模型采用流场仿真分析模型为例,将设置好的叶片边界条件映射到流场仿真分析模型中,通过流场仿真分析模型的仿真计算,输出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数据。采用流场仿真分析模型可以独立计算风机流场,又保障计算叶片变形量集合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动载荷数据具有展向分段载荷的形式,即第一仿真模型以展向分段载荷的形式输出气动载荷数据。
S12,基于叶片的第一有限元模型和第一气动载荷数据,获取第一变形量集合。
其中,第一有限元模型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基于第一三维模型和叶片的结构铺层信息,建立第一有限元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常见的叶片由复合材料制作,所以叶片的结构铺层信息主要指的是纤维布铺层方向及厚度等信息。如图4所示,叶片具有若干数量的铺层。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仿真模块输出的第一气动载荷数据映射到第一有限元模型中,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第一变形量集合。
通过将气动载荷数据以展向分段载荷的形式映射到简化的有限元模型上,操作简单,加载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叶片的第一有限元模型简化为带预弯的梁单元结构,加载流场仿真分析模型计算的气动载荷数据可以快速精确计算出叶片的变形量,包括叶片摆振和挥舞方向的挠度、叶片的扭转变形量(即叶片整体的挥舞变形量、摆振变形量和扭转变形量)。
具体地,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块输出的变形量集合是叶片整体的变形量集合,即是叶片各不同截面上的变形量。如图5所示,一个叶片可以分为若干部分,而每一个部分的截面上的变形量又是不同的(如截面(1)、截面(2)等),而叶片的叶尖部分的截面上的变形量便是第一叶尖挠度。
S102,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其中,第二变形量集合可以包括叶片整体的挥舞变形量、摆振变形量和扭转变形量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第二变形量集合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S21,基于第一变形量集合,获得叶片的第二三维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叶片的第一变形量集合,修正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得到叶片的第二外形参数,并基于叶片的第二外形参数重建叶片的三维模型,以得到叶片的第二三维模型。
其中,根据叶片的第一变形量集合,将叶片的弦长、扭角、预弯、厚度等外形参数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参数修正,得到新的叶片外形参数,即叶片的第二外形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因为叶片的外形数据被修正,所以叶片的三维坐标点也会发生变化,在预定坐标系(风机叶片当前的三维坐标系)中基于叶片的修正后的外形参数建立第二三维模型也会发生变化。
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叶片变形量集合来修正叶片的外形参数,可以快速重建叶片的三维模型,操作简单。
S22,基于第二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叶片的第二气动载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二气动载荷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和风机的特征参数,建立叶片的第二仿真模型。
其中,第二仿真模型优选采用流场仿真分析模型。具体仿真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步骤2:根据上述的叶片的边界条件,并将边界条件映射到第二仿真模型中,确定第二气动载荷数据。其中,具体步骤可根据上述步骤过程。
S23,基于叶片的第二有限元模型和第二气动载荷数据,确定第二变形量集合。
其中,第二有限元模型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和叶片的结构铺层信息,建立第二有限元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仿真模块输出的第二气动载荷数据映射到第二有限元模型中,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第二变形量集合。
S103,基于第一叶尖挠度和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在一些实施中,如果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第一叶尖挠度为叶尖目标挠度,如果差值大于预设阈值,重建叶片的三维模型,直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其中,预设阈值也可为百分比、常数等形式,例如2%、20。具体阈值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其中,预设阈值也可为百分比、常数等形式,例如2%、20。具体阈值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预设阈值为20为例,若是第一叶尖挠度和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小于20,则第一叶尖挠度为叶尖目标挠度,如果该差值大于或等于20,重建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直到该第一叶尖挠度与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预设阈值为2%为例,若是第一叶尖挠度和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偏差小于2%,则第一叶尖挠度为叶尖目标挠度,如果该偏差大于或等于2%,重建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直到该第一叶尖挠度与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偏差小于2%。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建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并得到叶尖挠度的步骤可如下,开始循环迭代(N=0,1,2…):
步骤(1),根据叶片的变形量集合DN修正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重建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CN
步骤(2),根据重建后的叶片三维模型CN和风机的特征参数建立流场仿真分析模型,设置与上述相同的边界条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叶片气动载荷数据,并以展向分段载荷的形式输出LN
步骤(3),将分段载荷数据LN加载到有限元模型F0上,计算得到叶片的各截面的变形量集合(挥舞变形、摆振变形、扭转变形)DN,确定修正后的叶尖挠度DTN
步骤(4),判断修正后的叶尖挠度DTN与上次计算的叶尖挠度DTN-1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判断偏差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步骤(5),如偏差小于预设阈值,输出DTN,循环结束;
步骤(6),如偏差大于预设阈值,重新返回步骤(1)重建叶片的三维模型,直到满足步骤(5)偏差要求。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叶尖挠度大小作为计算收敛的依据,可以精确计算得到叶片的变形情况,操作简单方便。
再者,与传统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无需将流场仿真分析模型和结构分析模型中的叶片网格进行对齐,操作更加简单快捷,通过本公开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情况的效率和精度,从而使得叶片设计更加合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6给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201,用于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第二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差值模块203,用于基于第一叶尖挠度和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通过本公开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情况的精度,从而使得叶片设计更加合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公开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至少包括存储器302和处理器301,存储器302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01在执行存储器302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示例性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步骤如下S31至S33:
,S31,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S32,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S33,基于第一叶尖挠度和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确定第一变形量集合时,具体执行如下计算机程序:
基于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
基于叶片的第一有限元模型和第一气动载荷数据,获取第一变形量集合。
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基于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时,还执行如下计算机程序:
在预定坐标系中基于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建立第一三维模型;
基于第一三维模型和风机的特征参数,建立叶片的第一仿真模型,
设置叶片的边界条件,并将边界条件映射到第一仿真模型中,确定第一气动载荷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输入装置303和输出装置304;
该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301、存储器302、输入装置303和输出装置3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
存储器3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性固态存储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3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3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303可包括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健信号输入。
输出装置3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公开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具体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41至S43:
S41,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S42,基于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S43,基于第一叶尖挠度和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确定第一变形量集合时,具体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基于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
基于叶片的第一有限元模型和第一气动载荷数据,获取第一变形量集合。
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基于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时,具体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预定坐标系中基于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建立第一三维模型;
基于第一三维模型和风机的特征参数,建立叶片的第一仿真模型,
设置叶片的边界条件,并将边界条件映射到第一仿真模型中,确定第一气动载荷数据。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实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的技术方案。
通过本公开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风力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情况的精度,从而使得叶片设计更加合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公开实施提供的装置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和步骤,且还具有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功能模块,能够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公开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基于所述第一叶尖挠度和所述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
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有限元模型和所述第一气动载荷数据,获取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气动载荷,包括:
在预定坐标系中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一外形参数建立第一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风机的特征参数,建立所述叶片的第一仿真模型,
设置所述叶片的边界条件,并将所述边界条件映射到所述第一仿真模型中,确定所述第一气动载荷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限元模型通过以下方式建立:
基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叶片的结构铺层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有限元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基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获得所述叶片的第二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三维模型、风机的特征参数,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二气动载荷;
基于所述叶片的第二有限元模型和所述第二气动载荷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限元模型通过以下方式建立:
基于所述第二三维模型和所述叶片的结构铺层信息,建立所述第二有限元模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叶尖挠度和所述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包括:
如果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叶尖挠度为所述叶尖目标挠度;
如果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重建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直到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
8.一种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一叶尖挠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叶片的不同截面的第二变形量集合,确定所述叶片的第二叶尖挠度,所述第二变形量集合基于所述第一变形量集合确定;
差值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叶尖挠度和所述第二叶尖挠度之间的差值,确定叶尖目标挠度。
9.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49432.1A 2021-12-30 2021-12-30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300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9432.1A CN114330063A (zh) 2021-12-30 2021-12-30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9432.1A CN114330063A (zh) 2021-12-30 2021-12-30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0063A true CN114330063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8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9432.1A Pending CN114330063A (zh) 2021-12-30 2021-12-30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00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5483A (zh) * 2023-06-21 2023-09-05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油箱强度优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5483A (zh) * 2023-06-21 2023-09-05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油箱强度优化方法
CN116705483B (zh) * 2023-06-21 2024-03-22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油箱强度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0566B (zh) 一种风力机叶片内侧厚翼型的气动稳健优化设计方法
US11441542B2 (en)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using estimated wind speed while accounting for blade torsion
Johnson et al. Wind turbine performance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BEM modeling and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U2020100825A4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wind wheel of wind turbine based on three-factor fitting integral method
CN109902384B (zh) 一种基于气弹模型的风力机柔性叶片预弯预扭设计方法
Sale HARP_Opt User’s Guide
CN112031998A (zh) 基于激光雷达的风电机组独立变桨控制优化方法及***
CN105787212A (zh) 一种抗气动弹性变形的风力机翼型设计方法
CN114330063A (zh) 叶片的叶尖挠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30438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ecskemety et al. Influence of wake effects and inflow turbulence on wind turbine loads
CN116822417B (zh) 一种风力机叶片表面风压分析方法
CN109325274B (zh) 基于三因子拟合积分法的风力机风轮气动性能评价方法
CN110457800A (zh) 考虑机械惯性的水平轴风机风速出力折算方法
CN114329813A (zh) 基于Wilson模型和粒子群算法的风机叶片优化设计方法
CN116257958A (zh) 风力机叶片模型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260498B (zh) 一种大型民机机翼变弯度设计方法
CN110781618B (zh) 基于曲折闪电打击与疲劳损伤的风机叶片优化设计方法
CN111898074B (zh) 一种翼型气动力系数计算方法及***
CN112283051A (zh) 一种基于升力线模型的振动信号特征优化方法及***
CN113378330A (zh) 用于超长柔性下风向风力机叶片有效扫风半径的计算方法
CN114676510A (zh) 风机的叶片外形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Hjort et al. Fast prototype blade design
CN112948973B (zh) 一种用于连续变弯度后缘的机翼失速颤振闭环控制方法
CN113353285B (zh) 一种旋翼翼型的确定方法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