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2913B -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2913B
CN114242913B CN202111514881.5A CN202111514881A CN114242913B CN 114242913 B CN114242913 B CN 114242913B CN 202111514881 A CN202111514881 A CN 202111514881A CN 114242913 B CN114242913 B CN 114242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lens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48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2913A (zh
Inventor
孙亮
姜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48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2913B/zh
Priority to CN202410088801.1A priority patent/CN1178357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0124 priority patent/WO2023108724A1/zh
Priority to US17/597,16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239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24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2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2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2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31Nanoparticles used in non-emissive layers, e.g. in packag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平坦层和透镜层,透镜层具有多个透镜单元,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平坦层的折射率,以此利用透镜层与平坦层的折射率差异以及透镜单元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减小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大角度光线向中间收敛传播,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正向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的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电子装置具有机身薄、自发光、视角广以及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然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多种膜层及发光层组合而成,如玻璃或聚酰亚胺基底以及发光器件层等,当光线从发光器件层射出时,存在大量的大角度光线,由于反射和折射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光线以大角度射出或者在发光器件表面发生全反射无法逸出至空气中,从而降低了光线的正向出光以及透过率,降低显示光效率以及增大了功耗。
综上所述,现有显示面板存在正向出光效率低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存在的正向出光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发光器件层,具有多个发光器件;
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发光器件对位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平坦层;以及
透镜层,具有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透镜层填充所述凹槽,并且覆盖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平坦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5μm,所述透镜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μm且小于或等于50μm。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透镜层的材料包括光学胶以及分布于所述光学胶中的折射粒子。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4,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2。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折射粒子在所述透镜层的材料中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0%。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凹槽具有平铺设置的底面以及倾斜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75°。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器件的所述发光面之间的距离为h;
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与所述发光器件的所述发光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b;
其中,b=h*n,其中n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0.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平坦层和透镜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具有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发光器件对位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平坦层,所述透镜层具有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以此利用透镜层与平坦层的折射率差异以及透镜单元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减小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大角度光线向中间收敛传播,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正向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中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至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电子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也可以是可穿戴式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增强现实设备等,电子装置还可以是固定终端,例如台式电脑、电视等。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以及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和发光器件层12。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内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用于连接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由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构成。
所述发光器件层12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20,所述发光器件120电性连接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以在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和驱动下进行发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12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器件120包括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a、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b以及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c,所述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a与所述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b以及所述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c相互间隔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光器件120的种类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还可以为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芯片或者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
所述发光器件层12包括像素定义层122,所述像素定义层122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22上设置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122。所述发光器件120包括发光层121,所述发光层121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22上的像素开口内。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3,所述封装层13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并且覆盖所述发光器件层12,以此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侵入至发光器件层12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13可以通过薄膜封装(Thin-FilmEncapsulation,TFE)工艺制备形成,所述封装层13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疏水性较好的氮化硅、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无机材料,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或亚克力系材料等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14,所述触控层14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3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15,所述平坦层15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所述平坦层15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发光器件120对位设置的凹槽150。
如图1所示,所述平坦层15设置于所述触控层14背离所述封装层13的一侧上,所述平坦层15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凹槽150,所述凹槽150在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平坦层15,所述凹槽150与所述发光器件120一一对位设置,以使所述发光器件120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所述凹槽150射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50在垂直于所述平坦层15的截面呈倒置梯形。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凹槽150在垂直于所述平坦层15的截面形状并与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倒置梯形,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梯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型其他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透镜层16,所述透镜层16具有多个透镜单元160,所述透镜单元160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且所述透镜层16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平坦层15的折射率。
如图1所示,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分别填充于各个所述凹槽150内,并且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透镜单元160,所述透镜单元160呈棱镜状。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包括光学胶以及分布于所述光学胶中的折射粒子161,所述折射粒子16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通过在光学胶中添加折射粒子,可以增大光学胶的折射率,使得透镜层16的折射率能够大于平坦层15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15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4,所述平坦层15的折射率具体可以为1.1、1.2、1.3或者1.4等。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5μm,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具体可以为1μm、2μm、4μm或者5μm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或等于1.4且小于或等于1.7,所述折射粒子161的折射率大于1.8,所述折射粒子161与光学胶混合形成的透镜层16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5且2。所述透镜层16的折射率具体可以为1.5、1.7、1.9或者2等。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折射粒子161可以是氧化锆颗粒。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折射粒子的材料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氧化锆,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纳米级有机硅材料、SiNx、Si3N4、TiO2、MgO、ZnO、SnO2、Al2O3以及CaF2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制备形成的颗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应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50nm,所述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具体可以为5nm、10nm、30nm、45nm或者50nm等,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应小于所述透镜层16的厚度,如此可以使折射粒子161能够均匀的分布于透镜层16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层16填充所述凹槽150,并覆盖所述平坦层15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图2所示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中的透镜层16不仅填充所述凹槽150,同时还覆盖所述平坦层15背离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即透镜层16的厚度大于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中的光路示意图,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即为发光层121发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由于透镜层16的折射率大于平坦层15的折射率,当发光层121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单元160的内部照射至透镜单元160与平坦层15的界面时,可以发生全反射,使得光线的出射角度变小,并重新经由所述透镜单元160的出光面射出,如此可以利用透镜层16将发光层121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向中间收敛,并且可以减少大角度光线在其他膜层之间发生全反射所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正向出光效率。
相较于图1所示的第一种显示面板,图2所示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中,透镜层16超出平坦层15的部分同样是由光学胶以及分布于光学胶中的折射粒子161构成,以使透镜层16超出平坦层15的部分可以光线起到扩散的作用,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进一步的,以图2所示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为例,所述凹槽150的截面形状呈倒置梯形,所述凹槽150具有平铺设置的底面151以及倾斜设置的侧壁152,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一夹角α,夹角α所述夹角α应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75°。需要说明的是,将凹槽150的侧壁152设置为倾斜侧壁,可以使得光线在透镜单元160与凹槽150的侧壁152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以使进入至透镜层16的大角度光线向中间收敛,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正向出光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夹角α可以为30°、40°、50°、60°、70°或者75°等,仅需要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75°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50的所述底面151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器件120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器件120从发光面123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封装层13后,以大角度向外扩散,通过限制凹槽150的所述底面151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器件120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可以使得凹槽150的底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发光器件120的出光面123的尺寸,以使更多的光线能够进入凹槽150,而不被凹槽150四周未被刻蚀去除的平坦层15所遮挡,从而可以提高光线在平坦层15的透过率。
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150的所述底面151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器件120的所述发光面123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凹槽150的所述底面151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与所述发光器件120的所述发光面123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b,其中,b=h*n,其中n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0.2。
在图2所示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中,由于平坦层15与发光器件层12之间设置有封装层13和触控层14,封装层13会对光线起到扩散的作用,为了使从封装层13出射的大角度光线能够进入至凹槽150,需要使凹槽150的底面的尺寸大于发光器件120的发光面123的尺寸,因此n可以为0.2、0.15、0.1、0.08、0.05等,仅需要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2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n的值可以根据凹槽150的底面与发光器件120的发光面123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平坦层15与发光器件层12之间无封装层13和触控层14,则n可以为0,即凹槽150的底面151的尺寸可以与发光器件120的发光面123的尺寸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折射粒子161在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中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0%,所述折射粒子161在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中的质量比具体可以为1%、10%、20%、30%或者40%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折射粒子161在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中的质量比与所述透镜层16的折射率相关,折射粒子161的质量比越大,透镜层16的折射率也就越大,若折射粒子161的质量比不足1%或超过40%就会使得透镜层16的折射率过小或过大,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17,所述偏光片17设置于所述透镜层16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
具体的,所述偏光片17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胶层171、偏光层172和保护层173,偏光层172通过粘胶层171与透镜层16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表面贴合,所述粘胶层171可以是压敏胶或光学胶。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第三种显示面板与图2所示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图4所示的第三种显示面板中并未设置偏光片,而是采用去偏光片(Pol-Less)结构。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层18,所述彩色滤光层18设置于所述透镜层16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
所述彩色滤光层18包括多个滤光单元180,所述滤光单元180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120的出光侧,并与所述发光器件120对位设置。
具体的,所述滤光单元180包括红色滤光单元180a、绿色滤光单元180b以及蓝色滤光单元180c,所述红色滤光单元180a与所述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a对位设置,所述绿色滤光单元180b与所述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b对位设置,所述蓝色滤光单元180c与所述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120c对位设置。
所述彩色滤光层18还包括多个黑色矩阵181,多个所述黑色矩阵18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滤光单元180设置于相邻所述黑色矩阵181之间。所述滤光单元180可以与所述凹槽150对位设置,所述滤光单元180的尺寸可以与所述凹槽150的尺寸相等,或者大于所述凹槽150的尺寸,以此减少黑色矩阵181对于出射光线的遮挡,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图5所示的第四种显示面板中的所述彩色滤光层18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2与所述透镜层16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平坦层19,所述第二平坦层19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18与所述触控层14之间,以此提高所述彩色滤光层18的平整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盖板20,所述保护盖板20设置于所述透镜层16背离所述彩色滤光层18的一侧上,以此对透镜层16以及其他膜层进行保护,避免在制作或者使用过程中被磨损。
在图5所示的第五种显示面板中,由于平坦层15直接形成于彩色滤光层18的上方,彩色滤光层18中滤光单元180尺寸可以与平坦层15中凹槽150的底面151的尺寸相等,即可避免彩色滤光层18中的黑色矩阵181对照射至凹槽150的光线进行遮挡。
如图6a至图6d所示,图6a至图6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备形成上述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发光器件层12;
步骤S20: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形成平坦层15;
步骤S30:在所述平坦层15上形成多个间隔排布的凹槽150;
步骤S40:在所述平坦层15上形成透镜层16,所述透镜层16具有多个透镜单元160,所述透镜单元160至少设置于所述凹槽150内。
如图6a所示,所述步骤S10中,所述发光器件层12形成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在制备形成所述发光器件层12之前,还应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内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用于连接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由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构成。
所述发光器件层12包括像素定义层122,像素定义层122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上,像素定义层122上设置有多个像素开口121,像素开口121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122。
发光器件层12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20,所述发光器件120电性连接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以在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和驱动下进行发光。所述发光器件120包括发光层121,所述发光层121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形成平坦层15之前,还应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形成封装层13以及触控层14。
所述封装层13可以通过薄膜封装(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工艺制备形成,所述封装层13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疏水性较好的氮化硅、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无机材料,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或亚克力系材料等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
所述步骤S20中,所述平坦层15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4,所述平坦层15的折射率具体可以为1.1、1.2、1.3或者1.4等。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5μm,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具体可以为1μm、2μm、4μm或者5μm等。
如图6b所示,所述步骤S30中,所述平坦层15设置于所述触控层14背离所述封装层13的一侧上,所述平坦层15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凹槽150,所述凹槽150在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平坦层15,所述凹槽150与所述发光器件120一一对位设置,以使所述发光器件120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所述凹槽150射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50在垂直于所述平坦层15的截面呈倒置梯形。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凹槽150在垂直于所述平坦层15的截面形状并与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倒置梯形,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梯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型其他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6c所示,所述步骤S40中,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分别填充于各个所述凹槽150内,并且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透镜单元160,所述透镜单元160呈棱镜状,所述透镜层16还覆盖所述平坦层15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包括光学胶以及分布于所述光学胶中的折射粒子161,所述折射粒子16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通过在光学胶中添加折射粒子,可以增大光学胶的折射率,使得透镜层16的折射率能够大于平坦层15的折射率。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或等于1.4且小于或等于1.7,所述折射粒子161的折射率大于1.8,所述折射粒子161与光学胶混合形成的透镜层16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5且2。所述透镜层16的折射率具体可以为1.5、1.7、1.9或者2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折射粒子161可以是氧化锆颗粒。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折射粒子的材料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氧化锆,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纳米级有机硅材料、SiNx、Si3N4、TiO2、MgO、ZnO、SnO2、Al2O3以及CaF2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制备形成的颗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应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50nm,所述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具体可以为5nm、10nm、30nm、45nm或者50nm等,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应小于所述透镜层16的厚度,如此可以使折射粒子161能够均匀的分布于透镜层16中。
如图6d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在所述透镜层16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形成偏光片17以及保护盖板20。
所述步骤S50中,所述偏光片17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胶层、偏光层和保护层,偏光层通过粘胶层与透镜层16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表面贴合,所述粘胶层可以是压敏胶或光学胶。所述保护盖板20设置于所述偏光片17背离所述透镜层16的一侧。
如图7a至图7c所示,图7a至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备形成上述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发光器件层12;
步骤S20: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形成平坦层15;
步骤S30:在所述平坦层15上形成多个间隔排布的凹槽150;
步骤S40:在所述平坦层15上形成透镜层16,所述透镜层16具有多个透镜单元160,所述透镜单元160至少设置于所述凹槽150内。
如图7a所示,所述步骤S10中,所述发光器件层12形成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在制备形成所述发光器件层12之前,还应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内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用于连接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由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构成。
所述发光器件层12包括像素定义层122,像素定义层122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上,像素定义层122上设置有多个像素开口121,像素开口121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122。
发光器件层12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20,所述发光器件120电性连接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以在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和驱动下进行发光。所述发光器件120包括发光层121,所述发光层121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形成平坦层15之前,还应在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形成封装层13以及触控层14。
所述封装层13可以通过薄膜封装(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工艺制备形成,所述封装层13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出光侧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疏水性较好的氮化硅、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无机材料,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或亚克力系材料等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
所述步骤S10中,还应该在所述触控层14背离所述封装层13的一侧形成第二平坦层19,然后在所述第二平坦层19背离所述触控层14的一侧形成彩色滤光层18。
所述彩色滤光层18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滤光单元180以及分布于相邻所述滤光单元180之间的黑色矩阵。所述滤光单元180包括红色滤光单元、绿色滤光单元以及蓝色滤光单元,所述红色滤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器件层12中的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位设置,所述绿色滤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器件层12中的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位设置,所述蓝色滤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器件层12中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位设置。
如图7b所示,所述步骤S30中,所述平坦层15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18背离所述第二平坦层19的一侧上,所述平坦层15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凹槽150,所述凹槽150在所述平坦层15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平坦层15,并暴露出位于所述平坦层15底部的滤光单元180。所述凹槽150与所述滤光单元180以及所述发光器件120一一对位设置,以使所述发光器件120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所述凹槽150射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50在垂直于所述平坦层15的截面呈倒置梯形。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凹槽150在垂直于所述平坦层15的截面形状并与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倒置梯形,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梯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型其他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7c所示,所述步骤S40中,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分别填充于各个所述凹槽150内,并且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透镜单元160,所述透镜单元160呈棱镜状,所述透镜层16还覆盖所述平坦层15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层16的材料包括光学胶以及分布于所述光学胶中的折射粒子161,所述折射粒子16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通过在光学胶中添加折射粒子,可以增大光学胶的折射率,使得透镜层16的折射率能够大于平坦层15的折射率。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或等于1.4且小于或等于1.7,所述折射粒子161的折射率大于1.8,所述折射粒子161与光学胶混合形成的透镜层16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5且2。所述透镜层16的折射率具体可以为1.5、1.7、1.9或者2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折射粒子161可以是氧化锆颗粒。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折射粒子的材料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氧化锆,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纳米级有机硅材料、SiNx、Si3N4、TiO2、MgO、ZnO、SnO2、Al2O3以及CaF2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材料制备形成的颗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应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50nm,所述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具体可以为5nm、10nm、30nm、45nm或者50nm等,折射粒子161的粒径应小于所述透镜层16的厚度,如此可以使折射粒子161能够均匀的分布于透镜层16中。
如图7c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在所述透镜层16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形成保护盖板20。所述保护盖板20可以为玻璃盖板,保护盖板20可以通过光学胶与所述透镜层16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12的一侧表面进行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平坦层和透镜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具有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发光器件对位设置的凹槽,所述透镜层具有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以此利用透镜层与平坦层的折射率差异以及透镜单元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减小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大角度光线向中间收敛传播,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正向出光效率。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器件层,具有多个发光器件;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出光侧;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彩色滤光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背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上,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发光器件对位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平坦层;以及
透镜层,具有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所述凹槽的底面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面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凹槽的底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b,其中,b=h*n,n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层填充所述凹槽,并且覆盖所述平坦层背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5μm,所述透镜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μm且小于或等于5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层的材料包括光学胶以及分布于所述光学胶中的折射粒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4,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粒子在所述透镜层的材料中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平铺设置的底面以及倾斜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7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514881.5A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242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4881.5A CN114242913B (zh)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02410088801.1A CN117835760A (zh)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PCT/CN2021/140124 WO2023108724A1 (zh) 2021-12-13 2021-12-21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7/597,169 US20240032398A1 (en) 2021-12-13 2021-12-21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4881.5A CN114242913B (zh)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88801.1A Division CN117835760A (zh)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2913A CN114242913A (zh) 2022-03-25
CN114242913B true CN114242913B (zh) 2023-12-19

Family

ID=8075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4881.5A Active CN114242913B (zh)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02410088801.1A Pending CN117835760A (zh)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88801.1A Pending CN117835760A (zh) 2021-12-13 2021-12-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398A1 (zh)
CN (2) CN114242913B (zh)
WO (1) WO2023108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8657A (zh) * 2022-04-01 2023-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7015259A (zh) * 2022-04-26 2023-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31554B (zh) * 2022-08-17 2023-1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7715475A (zh) * 2023-08-07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4136A (zh) * 2021-03-11 2021-06-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80951A (zh) * 2021-07-09 2021-10-08 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折射增强型光学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54938A (zh) * 2021-07-21 2021-10-26 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出光改善型功能膜以及显示面板
CN113568080A (zh) * 2021-07-21 2021-10-29 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折光膜以及显示面板
CN113629206A (zh) * 2021-07-20 2021-11-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19325A (ko) * 2013-08-13 2015-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00128287A (ko) * 2019-05-02 2020-11-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7006653B2 (ja) * 2019-05-09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382648A (zh) * 2020-11-13 2021-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112670431A (zh) * 2020-12-25 2021-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4136A (zh) * 2021-03-11 2021-06-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80951A (zh) * 2021-07-09 2021-10-08 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折射增强型光学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9206A (zh) * 2021-07-20 2021-11-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554938A (zh) * 2021-07-21 2021-10-26 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出光改善型功能膜以及显示面板
CN113568080A (zh) * 2021-07-21 2021-10-29 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折光膜以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5760A (zh) 2024-04-05
CN114242913A (zh) 2022-03-25
WO2023108724A1 (zh) 2023-06-22
US20240032398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42913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0658441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with reflectors
US20220140292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42429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22103B2 (en) Privacy films for curved displays
US20230422584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933600A (zh) 量子點顯示器以及製造量子點顯示器的方法
CN115117119A (zh) 显示装置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装置
CN114355658A (zh) 混接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US1199476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112259571B (zh) 柔性背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393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813764B (zh) 顯示裝置
KR20210102562A (ko) 표시 장치
CN114122080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4355657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US20210384379A1 (en) Display panel
CN115424538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69199A (ko) 표시 장치
KR20210145887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1477652B (zh) 微型发光元件显示装置
WO2024021053A1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205966A1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307488A1 (en) Pixel Optical Structures for Display Optical Efficiency
US20230307590A1 (en) Pixel Optical Structures for Display Optical Efficienc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