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2465B -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2465B
CN112612465B CN202011510625.4A CN202011510625A CN112612465B CN 112612465 B CN112612465 B CN 112612465B CN 202011510625 A CN202011510625 A CN 202011510625A CN 112612465 B CN112612465 B CN 112612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model
component
layer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06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2465A (zh
Inventor
刘彬
高鲁
刘铁林
刘广宇
岳强斌
吴魏屹
杨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0115106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2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2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2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5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model driv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6Software re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适用于***开发领域。包括:业务建模层,用于建立和维护业务模型;构件层,基于所述业务模型建立、维护、组装构件,所述构件包括业务构件和公共构件;基础架构平台,用于为构件提供互操作机制,通过建立体系结构和规范来保证信息***的互操作性、可迁移性和可重用性,实现信息***的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软件支撑平台层,包括操作***、数据库管理***及网络***,用于为业务建模层、构件层及基础架构平台提供基础平台与支撑环境。本发明采用业务构建开发,以“自上而下”驱动的“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开发各阶段,具有高度的并发性,能够适应变化的需求,减少B‑T隔阂,促进了软件生产工业化。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在领域信息***开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提高领域业务模型的复用性是开发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领域业务模型是对领域***内具体业务知识的抽象描述,良好的领域业务模型可以有效支持领域信息***的开发。本体是指一种“形式化的,对于共享概念体系的明确而又详细的说明”,它可以提供一种共享词表,确定特定领域的概念及相关关系。基于本体的领域业务模型是以业务领域本体作为元模型,给领域内各方面的人员提供共同理解和共享的领域模型。
信息***开发过程是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软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可以实现将相应的业务体系中的功能需求转换为信息***的功能操作。软件复用是将事先建立好的软件元素用于构造新的软件***的过程。软件复用的出发点是应用***的开发不再采用一切从头开始的模式,而是以已有的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过去应用***开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营,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提高领域业务模型的复用性的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包括:
业务建模层,用于建立和维护业务模型,所述业务模型包括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信息模型、资源模型、控制模型、过程模型及活动模型;
构件层,基于所述业务模型建立、维护、组装构件,所述构件包括业务构件和公共构件;
基础架构平台,用于为所述构件提供互操作机制,通过建立体系结构和规范来保证信息***的互操作性、可迁移性和可重用性,实现信息***的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
软件支撑平台层,包括操作***、数据库管理***及网络***,用于为所述业务建模层、构件层及基础架构平台提供基础平台与支撑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构件包括业务用例构件和业务对象构件;
所述业务用例构件用于表示领域本身的业务活动,包括计划构件、组织构件、协调构件、控制构件及决策构件;
所述业务对象构件用于表示业务过程要运用的业务概念,包括人员构件、信息构件、物资构件、命令构件、指示构件;
所述公共构件包括信息收发构件、查询统计构件、数据维护构件、态势显示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构件层包括业务构件***,所述业务构件***的关联规则为:上层业务构件可依赖任何下层业务构件,但不能依赖同层或上层业务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构件包括用户接口层、工作空间层、组织层和资源层,其中:
所述用户接口层用于与用户交互;
所述工作空间层,用于协调多个并行用户的活动,维护单个活动内部的一致性;
所述组织层用于管理共享资源的一致性,执行***规则并传递***数据至工作空间层;
所述资源层用于提供***共享资源的存取服务。
进一步的,所述软件基础架构层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可以在两个或多个信息***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的开发方法,包括:
构建领域业务模型,以业务领域本体作为元模型,为领域内人员提供领域业务模型,包括业务领域需求分析和领域业务模型开发;
信息***开发,基于领域业务模型开发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领域需求分析用于获取领域内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类,反映领域中用户对***的功能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领域业务模型开发包括业务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业务对象分析、对象行为分析和对象活动分析,其中:
所述业务功能分析用于通过对每个功能活动的输入、输出、控制、约束进行描述生成业务功能模型;
所述业务流程分析用于描述业务框架和业务过程并生成业务过程模型;
所述业务对象分析用于明确参与业务过程或活动的对象并生成业务对象模型;
所述对象行为分析用于分析业务过程或活动中对象状态的变化,并以UML中的状态图描述对象状态的变化,生成对象状态模型;
所述对象活动分析用于分析业务过程或活动中多个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以UML中的交互图描述对象的协作关系,生成对象活动模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业务构建开发,以“自上而下”驱动的“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开发各阶段,具有高度的并发性,能够适应变化的需求,减少B-T隔阂,促进了软件生产工业化。本发明基于业务领域建模理论,抽象和描述了业务所涉及的各类要素及其关系,本发明的业务软件平台中封装了信息***的实现部分,并且采用构件化的业务构件开发方式,所以最困难的实现部分和大量重复的业务逻辑已经无需编程,信息***开发人员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开发特定的业务逻辑,即在业务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专用的领域业务模型。本发明将业务模型和信息***实现技术分离开来,从根本上提升了信息***的技术无关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领域业务模型与业务领域本体的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的领域业务模型开发过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业务软件平台的信息***开发模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操作***、基础架构平台和业务软件平台的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业务构件分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的信息***包括业务建模层、构件层、基础架构平台及软件支撑平台层,如图5所示,业务建模层,用于建立和维护业务模型,所述业务模型包括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信息模型、资源模型、控制模型、过程模型及活动模型;构件层,基于所述业务模型建立、维护、组装构件,所述构件包括业务构件和公共构件;基础架构平台,用于为所述构件提供互操作机制,通过建立体系结构和规范来保证信息***的互操作性、可迁移性和可重用性,实现信息***的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软件支撑平台层,包括操作***、数据库管理***及网络***,用于为所述业务建模层、构件层及基础架构平台提供基础平台与支撑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构件包括业务用例构件和业务对象构件;所述业务用例构件用于表示领域本身的业务活动,包括计划构件、组织构件、协调构件、控制构件及决策构件;所述业务对象构件用于表示业务过程要运用的业务概念,包括人员构件、信息构件、物资构件、命令构件、指示构件;所述公共构件包括信息收发构件、查询统计构件、数据维护构件、态势显示构件。所述构件层包括业务构件***,所述业务构件***的关联规则为:上层业务构件可依赖任何下层业务构件,但不能依赖同层或上层业务构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构件包括用户接口层、工作空间层、组织层和资源层,其中:所述用户接口层用于与用户交互;所述工作空间层,用于协调多个并行用户的活动,维护单个活动内部的一致性;所述组织层用于管理共享资源的一致性,执行***规则并传递***数据至工作空间层;所述资源层用于提供***共享资源的存取服务。所述软件基础架构层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可以在两个或多个信息***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本发明的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的开发方法包括:构建领域业务模型,以业务领域本体作为元模型,为领域内人员提供领域业务模型,包括业务领域需求分析和领域业务模型开发;信息***开发,基于领域业务模型开发上述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所述业务领域需求分析用于获取领域内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类,反映领域中用户对***的功能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领域业务模型开发包括业务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业务对象分析、对象行为分析和对象活动分析,如图2所示,所述业务功能分析用于通过对每个功能活动的输入、输出、控制、约束进行描述生成业务功能模型;所述业务流程分析用于描述业务框架和业务过程并生成业务过程模型;所述业务对象分析用于明确参与业务过程或活动的对象并生成业务对象模型;所述对象行为分析用于分析业务过程或活动中对象状态的变化,并以UML中的状态图描述对象状态的变化,生成对象状态模型;所述对象活动分析用于分析业务过程或活动中多个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以UML中的交互图描述对象的协作关系,生成对象活动模型。
本发明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UML来表示领域需求分析的结果,更好地将领域需求分析与***开发结合起来提供模型复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领域需求分析是对业务领域内的需求进行获取、分类的过程,是领域内一系列相似或相关***需求的并集,表示领域中用户对各***功能要求的总和,集中反映域中用户对***的功能需求。领域需求分析不仅描述领域的的需求,并且从复用的观点出发,立足于需求的可复用性。
本发明以业务领域本体作为需求获取的元模型,以之规范整个领域需求获取过程,并通过对领域模型的重用,完成目标***的模型构造。如图1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本体的领域业务模型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领域业务模型开发过程是在领域专家、用户、***开发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在参考已有***需求模型和需求文档的条件下进行的,业务本体作为领域模型的输入,用于统一业务知识的组织和表达,解决领域知识共享的问题,有效的消除领域专家、用户、***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障碍。具体步骤包括5个阶段:业务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业务对象分析、对象行为分析和独享活动分析,最后输出领域业务模型。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如下:
业务功能分析阶段的目的是弄清楚业务***的业务目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功能活动来实现的,从而确定业务功能的逻辑结构和相互关系。在需求分析过程中,业务功能分析在领域业务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功能活动的输入、输出、控制、约束等进行详细描述形成业务***的功能需求,生成业务功能模型。
业务流程分析阶段的目标是从概念上描述业务***的业务框架和过程。***的业务流程是由若干个业务过程组成的。以业务本体提供的领域知识为支撑,以领域业务过程模型为基础,与业务人员、***开发人员等进行全面反复的讨论研究,以获得对业务流程的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生成业务过程模型。
业务对象分析阶段的目标是搞清参与业务过程或活动的实体。业务对象分析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业务过程模型中的每个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活动参与的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生成业务对象模型。
对象行为分析的目的是分析业务流程分析过程中对象状态的变化,并以UML中的状态图来描述对象状态的变化,生成对象状态模型。
对象活动分析的目的是分析业务流程分析过程中多个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以UML中的交互图来描述对象的协作关系,生成对象活动模型。
本发明的软件体系为“操作***+基础架构平台+业务软件平台+应用软件”。面向复用的信息***开发模式如图3所示,本发明基于业务软件平台进行信息***开发,以业务软件平台统一信息***的基本运行支撑环境,以业务建模工具作为信息***的开发维护工具。整个开发过程以业务建模理论与技术为支撑,以业务领域模型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模型,创建应用***的业务对象,构建出特定组织内的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信息模型、资源模型、过程模型和控制模型,通过模型驱动,构造出应用***框架,并通过业务运行引擎来定义业务规则,驱动业务过程的运作。将信息***的需求进行形式化描述,利用可重用的应用程序生成器自动或半自动的生成所需的信息***。
面向复用的信息***开发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基于业务领域建模理论,业务领域模型抽象和描述了业务所涉及的各类要素及其关系,使用业务领域模型作为信息***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更好地保证了信息***设计的合理性。
开发方式主要以建立模型为主,这里所说的模型是业务模型,而不是为编程和技术服务的程序结构模型。由于在业务软件平台中封装了信息***的实现部分,并且由于采用构件化的业务构件开发方式,所以最困难的实现部分和大量重复的业务逻辑已经无需编程,信息***开发人员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开发特定的业务逻辑,即在业务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专用的领域业务模型。
模型驱动自动化,当开发人员完成业务建模的工作以后,业务人员就可以在业务软件平台上运行业务模型,处理领域业务,以业务建模作为基本手段架构、开发和维护领域信息***,从而显著提升信息***开发和维护的效率。
技术无关性,将业务模型和信息***实现技术分离开来,从根本上提升了信息***的技术无关性。业务软件平台使用户更多地关注过程、组织和业务逻辑,而不必关注业务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大大加快信息***部署和实施的速度,缩短信息***的开发周期。
把应用内容与运行部分分离,与应用相关的内容全部被存储在服务端的数据库里,而运行部分则独立于应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跨越各种不同的软件***。这样把底层的实现技术从应用***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剥离出去,***开发人员不用再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掌握和解决底层的技术实现问题。
基于快速动态建模的可配置性,动态的业务建模提供了业务运行的框架结构,以保证信息***能够紧密匹配业务过程和业务模型,这有助于减少***的复杂性,增加信息柔性,方便信息***的仿真、分析,进而获得优化的信息***。
本发明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用于进一步降低在基础架构平台开发复杂应用***的难度,实现以业务导向和驱动,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的软件平台。如图4所示,操作***平台解决了信息***与硬件之间的交互与管理问题,基础架构平台解决了信息***与操作***平台之间的交互与管理问题,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用于解决软件的业务描述与操作***平台、基础架构平台之间的交互与管理问题,它是以业务导向和驱动的软件架构体系。
本发明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是信息***建设的架构工具和运行平台,提供能够完成指挥控制、信息集成、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发布和协作交流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的基础框架,是一种以领域业务为背景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将各种软件中通用的业务部分,例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决策等抽取出来,作为平台提供的服务,当新的软件开发时,就避免了对这些功能模块的重新设计和研发。
本发明的基于业务领域模型的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图如图5所示,体系结构包括四层:业务建模层、构件层、软件基础架构层、软件支撑平台层。
(1)业务建模层
面向对象的业务建模是构建信息***的基础。模型化的业务软件平台就是以业务建模为根本,通过建立和维护一体化的业务模型来保障业务模型长期的应用拓展和平滑过渡。业务建模工具是业务软件平台的开发与管理体系,采用业务导向,基于业务领域模型构建,通过预置业务领域模型库作为构建业务模型的参考模型,从而省去基础性的模型研发工作,提高模型的开发效率。
(2)构件层
构件管理层包括构件管理功能、构件建立功能和构件组装功能,是建立、维护、组装业务构件或其他公共构件的层次。构件可分为业务用例构件、业务对象构件和公共构件,其中业务用例构件代表领域本身的业务活动,对应于公共业务过程的***级或子***级的业务构件(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决策等);业务对象构件表达了业务过程要运用的业务概念,对应于业务对象的构件(如人员、信息、物资、计划、指示等);公共构件对应于通用的信息***开发构件(如信息收发、查询统计、数据维护、战场态势显示等)。
(3)软件基础架构层
软件基础架构层屏蔽了构件与基础平台及构件之间的一些交互技术细节,如操作***、通讯协议、存储机制、构件的位置等,为基于中间件的构件提供一种透明的互操作机制,使开发者可专注业务逻辑,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基础架构平台主要用于解决硬件和软件***的互连问题,通过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一套体系结构和一组规范来保证分布式***的互操作性、可迁移性和可重用性,进而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共享与应用集成。基础架构平台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可以在两个或多个信息***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4)软件支撑平台层
软件支撑平台层主要包括操作***、数据库管理***以及底层的支撑网络环境***,是整个***得以运行的最基础的环境,它包括了应用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构件是业务对象的软件实现,表达了自治的业务概念;是自治的、可复用的信息***的元素,可由若干软构件的合成。如果业务对象是问题域的概念,那么业务构件则是解域的概念,业务构件更侧重于实现。业务构件***,也称业务构件***模型(BusinessComponentSystem Model,BCSM),是由一组自治的业务构件开发的完整的业务概念***,它有两个特点:一组独立开发的业务构件通过协作发布功能;业务构件***中的关联规则是,上层业务构件可依赖任何下层业务构件,但不能依赖同层或上层业务构件。为避免构件有太多的交叉关联,***演化困难,业务构件***分为两层:业务过程构件、业务对象构件,如图6所示。业务过程构件,代表领域本身的业务活动,如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组织等;业务对象构件,表达了业务过程要运用的业务概念,包括控制信息、人员状态信息、资料信息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构件***的内部结构从分布式计算的角度来看,单个业务构件分为四个逻辑层次:用户层、工作空间层、组织层、资源层。四个逻辑层与C/S物理结构并不是直接的对应关系,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业务构件***是一组构件集合,它们可分布在不同的逻辑层上协同作用。其中:
用户层:即用户接口层,负责表达处理结果,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工作空间层:支持本地的属于同一用户活动的构件集;负责协调多个并行用户的活动,维护单个活动内部的一致性;执行本地的处理逻辑。
组织层:管理共享资源的一致性,执行***规则并传递***数据到它的上一层工作空间层。
资源层:提供***共享资源的存取服务,负责存取数据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构件的开发过程为:以“自治”为中心:自治的BCSM、自治的业务构件包、自治的业务构件本身、自治的业务构件层、自治的分布式构件等。从软件生命周期开始,软件项目就由业务构件***(BCSM)支持,BCSM可以自行开发、从市场获得、或两者兼而有之。即便是从头开始的项目,也要在获得需求前,确定候选业务构件,构造候选BCSM。如某种新型计算机的设计,虽然其具体特点尚不明了,但从工业级别上,组成计算机的构件种类是确定的。业务构件技术是代表软件工业化的生产技术,那些候选业务构件及候选BCSM可以通过行业经验来获得。总之,业务构件的概念贯穿***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只是其内涵随不同开发阶段而不同。
同OO开发及CBD开发相比,业务构件开发具有下列优点:
(1)开发各阶段,具有高度的并发性。业务构件开发是以“自上而下”驱动的“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的。整个开发由“自上而下”的体系结构做指导,而具体业务构件的功能定义、分析、设计、实现及测试,可以在给定的业务构件***和应用体系结构的早期进行,因而开发各阶段可以并发进行。
(2)开发各阶段,高度的面向重用的生命周期。新项目可以重用BCSM、业务构件包、业务构件及其模型、源代码、可执行文件,甚至布置和使用指南。
(3)能够适应变化的需求。业务构件可以很好地模拟业务过程并将其平滑地转变成软件实现。业务构件模型具有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无缝地跟踪业务过程模型、应用软件模型和物理数据库模型的能力,设计良好的业务构件可通过即插即用的方式,随业务变化而灵活重组,因而业务构件模型能够快速、灵活并有效地响应变化。
(4)减少B-T隔阂。业务构件是业务对象与构件概念的融合,有助于业务体系结构向技术体系结构的平滑过渡。
(5)促进了软件生产工业化。业务构件技术为软件生产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Claims (1)

1.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的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领域业务模型,以业务领域本体作为元模型,为领域内人员提供领域业务模型,包括业务领域需求分析和领域业务模型开发;
信息***开发,基于领域业务模型开发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
所述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包括:
业务建模层,用于建立和维护业务模型,所述业务模型包括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信息模型、资源模型、控制模型、过程模型及活动模型;
构件层,基于所述业务模型建立、维护、组装构件,所述构件包括业务构件和公共构件;
基础架构平台,用于为所述构件提供互操作机制,通过建立体系结构和规范来保证信息***的互操作性、可迁移性和可重用性,实现信息***的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
软件支撑平台层,包括操作***、数据库管理***及网络***,用于为所述业务建模层、构件层及基础架构平台提供基础平台与支撑环境;
所述业务用例构件用于表示领域本身的业务活动,包括计划构件、组织构件、协调构件、控制构件及决策构件;
所述业务对象构件用于表示业务过程要运用的业务概念,包括人员构件、信息构件、物资构件、命令构件、指示构件;
所述公共构件包括信息收发构件、查询统计构件、数据维护构件、态势显示构件;
所述构件层包括业务构件***,所述业务构件***的关联规则为:上层业务构件可依赖任何下层业务构件,但不能依赖同层或上层业务构件;
所述业务构件包括用户接口层、工作空间层、组织层和资源层,其中:
所述用户接口层用于与用户交互;
所述工作空间层,用于协调多个并行用户的活动,维护单个活动内部的一致性;
所述组织层用于管理共享资源的一致性,执行***规则并传递***数据至工作空间层;
所述资源层用于提供***共享资源的存取服务;
所述软件基础架构层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可以在两个或多个信息***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所述业务领域需求分析用于获取领域内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类,反映领域中用户对***的功能需求;
所述领域业务模型开发包括业务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业务对象分析、对象行为分析和对象活动分析,其中:
所述业务功能分析用于通过对每个功能活动的输入、输出、控制、约束进行描述生成业务功能模型;
所述业务流程分析用于描述业务框架和业务过程并生成业务过程模型;
所述业务对象分析用于明确参与业务过程或活动的对象并生成业务对象模型;
所述对象行为分析用于分析业务过程或活动中对象状态的变化,并以UML中的状态图描述对象状态的变化,生成对象状态模型;
所述对象活动分析用于分析业务过程或活动中多个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以UML中的交互图描述对象的协作关系,生成对象活动模型。
CN202011510625.4A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Active CN112612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0625.4A CN112612465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0625.4A CN112612465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465A CN112612465A (zh) 2021-04-06
CN112612465B true CN112612465B (zh) 2024-04-16

Family

ID=7524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0625.4A Active CN112612465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2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7898B (zh) * 2023-02-25 2023-05-23 武汉万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构建和运行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466A (zh) * 2008-05-27 2008-10-08 北京中企开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本体特征的业务对象建模方法
CN101329629A (zh) * 2008-07-22 2008-12-2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业务级的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及***
CN101876902A (zh) * 2009-11-24 2010-11-03 武汉大学 基于rgps元模型框架的领域服务资产组织方法
CN102034173A (zh) * 2010-12-31 2011-04-27 东莞市高明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soa的模具信息协同管理***开发方法及***
CN102375731A (zh) * 2010-08-23 2012-03-14 融建信息技术(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免编码集成应用软件平台***
CN103049279A (zh) * 2011-10-11 2013-04-17 神州数码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业务加载的方法
CN103455325A (zh) * 2013-07-24 2013-12-18 北京起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模型的架构平台
CN103761082A (zh) * 2013-12-31 2014-04-30 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化研发模式与领域驱动模型相结合的应用开发***及平台
CN106815013A (zh) * 2016-12-15 2017-06-09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交互的民用客机健康管理地面支持***架构
CN107463358A (zh) * 2016-06-02 2017-12-12 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模型的管理***
CN110058846A (zh) * 2019-04-19 2019-07-26 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9740A1 (en) * 2001-06-11 2003-01-09 Esoftbank (Beijing) Software Systems Co., Ltd. Dual & parallel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
US8112257B2 (en) * 2007-07-31 2012-02-07 Sap Ag Semantic extensions of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tools
US9015665B2 (en) * 2008-11-11 2015-04-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ng functional artifacts from low level design diagrams
US9317814B2 (en) * 2013-03-21 2016-04-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n ontology and axioms from a business-process model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466A (zh) * 2008-05-27 2008-10-08 北京中企开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本体特征的业务对象建模方法
CN101329629A (zh) * 2008-07-22 2008-12-2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业务级的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及***
CN101876902A (zh) * 2009-11-24 2010-11-03 武汉大学 基于rgps元模型框架的领域服务资产组织方法
CN102375731A (zh) * 2010-08-23 2012-03-14 融建信息技术(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免编码集成应用软件平台***
CN102034173A (zh) * 2010-12-31 2011-04-27 东莞市高明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soa的模具信息协同管理***开发方法及***
CN103049279A (zh) * 2011-10-11 2013-04-17 神州数码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业务加载的方法
CN103455325A (zh) * 2013-07-24 2013-12-18 北京起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模型的架构平台
CN103761082A (zh) * 2013-12-31 2014-04-30 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化研发模式与领域驱动模型相结合的应用开发***及平台
CN107463358A (zh) * 2016-06-02 2017-12-12 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模型的管理***
CN106815013A (zh) * 2016-12-15 2017-06-09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交互的民用客机健康管理地面支持***架构
CN110058846A (zh) * 2019-04-19 2019-07-26 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main-Specific Business Modeling with the Business Model Developer;Steve Boßelmann 等;《Springer》;第546-560页 *
Using Ontologies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Knowledge Reuse;Bruno Antunes 等;《Springer》;第357-368页 *
一种基于关联规则与K-means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李征;李斌;;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115(第01期);第30-38页 *
业务本体开发与描述方法;刘云杰 等;《计算机应用》;第第27卷卷(第第06期期);第1423-14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465A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ranchelli et al. Towards recovering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of microservice-based systems
CN105677446B (zh) 分布式仿真平台的可视化建模方法
Blobel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nent paradigm for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dvanced health system architectures
CN101901150A (zh) 通用分布式机载设备健康管理仿真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CN102375734B (zh) 应用产品开发***、方法、装置和运行***、方法、装置
CN110992100A (zh) 一种电力营销***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2034173A (zh) 基于soa的模具信息协同管理***开发方法及***
CN102253974B (zh) 一种地理模型网络服务的动态组合方法
CN112612465B (zh) 一种面向领域本体复用的信息***及开发方法
Redding et al. Transforming object-oriented models to process-oriented models
CN110766163B (zh) 用于实施机器学习过程的***
Pernici et al. Conceptual modeling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reuse: towards the unification
Anshina Agile Architecture for Digital Enterprises
Ruiz et al. Model-driven organisational reengineering A framework to support organisational improvement
Tsigkanos et al. On formalizing and identifying patterns in cloud workload specifications
CN112199075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及框架
Efendioglu et al. Modelling method design: An adoxx realisation
Dridi et al. Towards a Multi-Viewpoints Approach for the SoS Engineering
Liu et 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 for domain ontology reuse
Gu et al. Multi-view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embedded real-time software with meta-modeling and model transformation
Singer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and Execution--A Compiler for Distributed Microservices
Gimenes et al. A product line architecture for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 with 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
Zagorskiy Integration of third-party functional services on a unified semantic basis
Zhang et al. A Design Method of Service-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 Supporting Performance Modeling
Aldinucci et al. A Systematic Mapping Study of Italian Research on Workflow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