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999B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5999B
CN112135999B CN201980033025.2A CN201980033025A CN112135999B CN 112135999 B CN112135999 B CN 112135999B CN 201980033025 A CN201980033025 A CN 201980033025A CN 112135999 B CN112135999 B CN 112135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vehicle lamp
flexible printed
extraction electrode
printed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30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5999A (zh
Inventor
原田知明
伊藤义朗
志藤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35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5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rear of vehicle, e.g. by means of reflecting surfaces
    • B60Q1/3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rear of vehicle, e.g. by means of reflecting surfaces mounted in the vicinity, e.g. in the middle, of a rear wind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3/145Surface emitters, e.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3/195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3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3/31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3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3/37Attachmen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21V23/0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arranged on a substrate, e.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F21V23/005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arranged on a substrate, e.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the substrate is supporting also the light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面状发光体,该面状发光体具有透明的基体、配置在基体的内部的发光部、以及形成在基体上且用于向发光部供给电流的取出电极;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该柔性印刷配线板具有透明的配线基底、形成在配线基底上且与取出电极连接的连接电极、以及与连接电极连接的导电部,取出电极和连接电极分别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构成。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是2019年5月9日提交的PCT申请编号PCT/JP2019/018541的中国国家阶段申请,要求2018年5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8-099426为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编入其记载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灯具中,作为光源,使用有机电致发光面板(有机EL面板)等面状发光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于有机EL面板等面状发光体能够成为薄型,并且能够进行大范围的光照射,因此使用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的开发正在进展。
这样的面状发光体例如配置于作为由灯壳体和罩形成的内部空间的灯室而使用,或者安装于作为透明体的车辆的窗户等而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638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具有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虽然面状发光体的发光面透明或大致透明,但由于设置于面状发光体的外周部的用于向发光部供给电流的取出电极、与取出电极连接的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一部分不透明,因此在熄灯时从外部进行观察时,不透明的部分变得明显,可视性可能会降低。
特别是,在面状发光体安装于窗户等透明体或沿着透明体的内表面配置而使用的情况下,在熄灯时,当车辆的搭乘者经由窗户观察车辆的外部时、从车辆的外部经由窗户进行观察时等,会产生不透明的部分进入视野,从而可视性降低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实现可视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第一,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具备:面状发光体,该面状发光体具有:透明的基体、配置在所述基体的内部的发光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上且用于向所述发光部供给电流的取出电极;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该柔性印刷配线板具有:透明的配线基底、形成在所述配线基底上且与所述取出电极连接的连接电极、以及与所述连接电极连接的导电部,所述取出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分别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构成。
由此,由以规定的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分别构成取出电极和连接电极,因此取出电极和连接电极难以显眼。
第二,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的是,当将从观察者到所述取出电极或所述连接电极的距离设为L,将所述面状发光体或所述柔性印刷配线板中所需的透过率设为T,并且所述距离L和所述透过率T分别被确定规定值时,在所述取出电极或所述连接电极的至少一方中,所述金属线的线宽x和所述金属线间的间隔y为满足以下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值,
(1) x≤L/4250
(2) y≥Tx/(100-T)
其中,L、x和y的单位为mm,T的单位为%。
由此,由于取出电极的金属线的线宽在观察者的眼睛的分辨率以下,因此观察者不能识别取出电极。
第三,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取出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这两方中,所述金属线的线宽x和所述金属线间的间隔y为满足前述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值。
由此,能够在取出电极和连接电极这两方中,使用条件式(1)及条件式(2)计算书线宽x和间隔y,从而能够提高取出电极和柔性印刷配线板这两方的透明性。
第四,另一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有:面状发光体,该面状发光体具有:透明的基体、配置在所述基体的内部的发光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上且用于向所述发光部供给电流的取出电极;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该柔性印刷配线板具有:透明的配线基底、形成在所述配线基底上且与所述取出电极连接的连接电极、以及与所述连接电极连接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配线基底的内部,并由在与所述配线基底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构成,所述金属线形成为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中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形状,所述金属线的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配线基底的厚度方向一致。
由此,由以规定的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构成导电部,并且柔性印刷配线板中的导电部的观察范围变小,因此柔性印刷配线板难以显眼。
第五,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的是,所述金属线在所述长边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由此,金属线的被分割的各部分在配线基底的厚度方向和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
第六,在上述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的是,当将从观察者到所述导电部的距离设为L,将所述柔性印刷配线板中所需的透过率设为T,并且所述距离L和所述透过率T分别被确定为规定值时,在所述导电部中,所述金属线的线宽x和所述金属线间的间隔y为满足以下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值,
(1) x≤L/4250
(2) y≥Tx/(100-T)
其中,L、x和y的单位为mm,T的单位为%。
由此,由于导电部的金属线的线宽在观察者的眼睛的分辨率以下,因此观察者不能识别导电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分别构成取出电极和连接电极,或者,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构成导电部,并且柔性印刷配线板中的导电部的观察范围变小,因此,取出电极和连接电极或柔性印刷配线板难以显眼,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的可视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与图2至图26一起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的图,本图是表示车辆用灯具配置于车身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3是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
图4是面状发光体的主视图。
图5是另一面状发光体的主视图。
图6是又一面状发光体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条件式(1)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条件式(2)的曲线图。
图9是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柔性印刷配线板的导电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柔性印刷配线板的另一导电部的剖视图。
图12是另一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主视图。
图13是又一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主视图。
图14是又一面状发光体和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与车辆用灯具和后窗的透过率相关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形成有环绕电极的面状发光体的主视图。
图17是形成有环绕电极的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
图18是将形成有环绕电极且环绕电极通过金属线与取出电极连接的面状发光体和后窗一起表示的概念图。
图19是表示车辆用灯具与后窗的中央部对应配置的例子的后视图。
图20是表示车辆用灯具分别与后窗的左右两端部对应配置的例子的后视图。
图21是表示车辆用灯具与后窗的下端部对应配置的例子的后视图。
图22是表示车辆用灯具与后窗的上端部对应配置的例子的后视图。
图23是表示车辆用灯具配置在罩的内表面侧的例子的后视图。
图24是附加了遮光性的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
图25是附加了遮光性的其他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在附加了遮光性的车辆用灯具中用不同的方法安装遮光薄膜的各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应用于配置在车辆的后窗的内表面侧的尾灯等车辆用灯具。另外,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前照灯、示廓灯、转向信号灯、停车灯、日间行车灯、转弯灯、危险警示灯、位置灯、倒车灯、雾灯或作为它们的组合的组合灯等各种车辆用灯具。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来自车辆用灯具的光的射出方向为后方的状态下表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但是,以下所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向。另外,以下示出使用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作为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的例子,但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也包含显示文字、图形等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面状发光体不限于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也可以使用例如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的面状发光体等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以外的其他面状发光体。
<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车辆用灯具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至图3)。
车辆用灯具1配置在例如车辆100的后窗101的内表面侧(参照图1)。车辆用灯具1可以安装在后窗101的内表面,也可以以与后窗101的内表面具有一定间隔的状态配置。车辆用灯具1位于例如与后窗101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
车辆用灯具1具有面状发光体2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3(参照图2及图3)。
面状发光体2是例如有机电致发光面板(有机EL面板),并形成为例如横长的大致矩形状。面状发光体2具有透明的基体4、配置在基体的内部的发光部5和用于向发光部5供给电流的取出电极6、6。
基体4具有透明基板7、阳极8和阴极9。透明基板7在面状发光体2中位于最后侧,并且例如外周部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带等固定于后窗101的内表面101a。阳极8在透明基板7的前表面层叠,且外形比透明基板7小。作为阳极8,使用例如ITO(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等透明电极。阴极9的外形比透明基板7小,且一部分在透明基板7的前表面层叠,另一部分以与阳极8相对的状态位于阳极8的前方。作为阴极9,使用例如ITO等透明电极。
发光部5是在阳极8与阴极9之间层叠的有机物层(有机EL层)。在发光部5的外周侧配置有绝缘层10,绝缘层10在阳极8和阴极9之间层叠。
在面状发光体2中,除去阳极8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除去阴极9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发光部5以及绝缘层10被密封材料11密封。阳极8的下端部配置在透明基板7的下端部,并设置为从密封材料11向下方突出的电极形成部8a。阴极9的下端部配置在透明基板7的下端部,并设置为从密封材料11向下方突出的电极形成部9a。电极形成部8a和电极形成部9a位于左右分离的位置,电极形成部8a配置在透明基板7的左右方向上的一方的大致半部,电极形成部9a配置在透明基板7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方的大致半部。
取出电极6、6分别形成在电极形成部8a、9a上。取出电极6、6具有用于经由阳极8或阴极9向发光部5供给电流的功能。取出电极6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有色的多根金属线6a、6a、…构成。金属线6a、6a、…例如形成为向左右延伸的平行线(参照图4)。金属线6a、6a、…间的间隔是任意的,可以是等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另外,作为取出电极6,也可以使用例如ITO等透明电极。
另外,金属线6a、6a、…不限于左右延伸的平行线,也可以是例如网眼状的斜线(参照图5),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纵横延伸的网眼状。另外,金属线6a、6a、…不限于网眼状,也可以是例如平行的斜线(参照图6)。
如上所述,取出电极6由多根金属线6a、6a、…构成,金属线6a的线宽和相邻的金属线6a、6a间的距离如以下确定。
将金属线6a的线宽设为x,将相邻的金属线6a、6a间的间隔设为y,将从观察者到取出电极6的距离设为L,并将面状发光体2中所需的透过率设为T。在距离L和透过率T被确定为规定的值时,线宽x和间隔y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和条件式(2)的值。
(1) x≤L/4250
(2) y≥Tx/(100-T)
其中,L、x和y的单位为mm,T的单位为%。
将条件式(1)和条件式(2)分别作为曲线图表示在图7和图8中。条件式(1)是在与距离L的关系中,用于使线宽x为人眼的分辨率以下的条件式。条件式(2)是在与计算出的线宽x的关系中,计算出用于确保所需的透过率T的间隔y的条件式,是基于如下认识而确定的式子:在线宽x为从距离L处观察取出电极6的观察者的眼睛的分辨率以下时,线宽x与间隔y的面积比(开口率)相当于透过率T。
因此,通过确定满足条件式(1)和条件式(2)的线宽x和间隔y,在观察者观察取出电极6时,观察者无法识别取出电极6,从而识别为包含取出电极6的面状发光体2的下端部是透明的。
具体而言,使用条件式(1)和条件式(2)以如下方式计算出线宽x和间隔y。线宽x和间隔y的计算是在将面状发光体2所需的透过率T和距离L确定为规定的值的基础上进行的。
设从后方车辆的驾驶员(观察者)到配置于前方车辆的面状发光体2的取出电极6的距离为2000mm。2000mm是在不妨碍到安全的范围内,通常后方车辆最接近前方车辆时的距离。在距离L为2000mm时,根据条件式(1)计算出线宽x为0.47mm以下。此时,当将面状发光体2所需的透过率T设为90%时,由于线宽x为0.47mm,因此根据条件式(2)计算出间隔y为4.24mm以上。
另外,通常,车辆的后窗的透过率为60~70%,当透过率T为70%时,通过条件式(2)计算出间隔y为1.1mm以上。
此外,通过将条件式(1)的x代入条件式(2)而确定作为间隔y、距离L和透过率T的关系式的以下条件式(3)。
(3) y≥TL/4250(100-T)
因此,在确定距离L的情况下,能够不考虑线宽x而求出用于确保所需的透过率T的间隔y。
另外,上述的距离L和透过率T的具体的数值是一个例子,因此,与上述的数值无关,通过确定车辆100使用时设想的距离L和面状发光体2所需的透过率T,根据条件式(1)和条件式(2)确定取出电极6的线宽x和间隔y即可。
如上所述,在车辆用灯具1中,由于取出电极6的金属线6a的线宽x在观察者的眼睛的分辨率以下,因此能够使观察者无法识别取出电极6,从而将包含取出电极6在内的面状发光体2的下端部识别为是透明的。
柔性印刷配线板3、3分别与面状发光体2的取出电极6、6连接(参照图2)。
柔性印刷配线板3具有透明的配线基底12、形成在配线基底12上的连接电极13、与连接电极13连接的中继连接部14、经由中继连接部14与连接电极13连接的导电部15、以及与导电部15连接的底部16(参照图9)。
配线基底12由形成为横长的矩形状的第一部分12a、从第一部分12a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第二部分12b、与第二部分12b的下端连续且横向宽度比第二部分12b大的第三部分12c构成。
连接电极13形成于配线基底12的第一部分12a,例如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有色的多根金属线13a、13a、…构成。金属线13a、13a、…例如形成为上下延伸的平行线。金属线13a、13a、…间的间隔是任意的,可以是等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
中继连接部14形成于配线基座12的第一部分12a的下端部,例如由有色的金属线14a构成。金属线14a例如向左右延伸,并与连接电极13的金属线13a、13a、…连接。
导电部15除了上下两端部以外形成在配线基底12的第二部分12b的内部,例如由以规定的间隔排列的有色的多根金属线15a、15a、…构成。金属线15a、15a、…与中继连接部14的一端部连接。金属线15a、15a、…例如形成为上下延伸的平行线。金属线15a、15a、…间的间隔是任意的,可以是等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
底部16形成于配线基底12的第三部分12c,并与导电部15的金属线15a、15a、…的下端连接。底部16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端子部连接,控制基板经由电缆等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由于底部16是在车辆用灯具1配置在后窗101的内表面侧的状态下从外部看不到的部分,因此也可以是有色的。
柔性印刷配线板3、3的连接电极13、13分别经由例如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17、17等与面状发光体2的取出电极6、6连接(参照图3)。
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导电部15形成在第二部分12b的内部,导电部15的金属线15a、15a、…形成为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中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形状(参照图10)。金属线15a、15a、…,例如,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长方形状,并且在剖面形状中,以长边方向与配线基底12的厚度方向一致的状态形成在第二部分12b的内部。
这样,由于导电部15的金属线15a、15a、…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的长边方向与配线基座12的厚度方向一致,因此在从作为观察方向A的后方观察车辆用灯具1时,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导电部15的被观察的部分是金属线15a、15a、…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面15b、15b、…,从而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的导电部15的观察范围变小。
这样,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由于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15a、15a、…构成导电部15,并且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的导电部15的观察范围变小,因此导电部15变得难以显眼,观察者将柔性印刷配线板3识别为是透明的,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1的可视性的提高。
另外,由于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连接电极13和导电部15均由多根金属线13a、13a、…、15a、15a、…构成,因此与面状发光体2的取出电极6的情况相同,能够使用上述的条件式(1)和条件式(2)计算出线宽x和间隔y,从而能够提高柔性印刷配线板3的透明性。
即,通过确定满足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金属线13a的线宽x和金属线13a、13a间的间隔y,在观察者观察柔性印刷配线板3时,观察者将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的形成有连接电极13的部分识别为是透明的。另外,通过确定满足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金属线15a的线宽x和金属线15a、15a间的间隔y,在观察者观察柔性印刷配线板3时,观察者将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的形成有导电部15的部分识别为是透明的。
特别是,如上所述,在导电部15中,由于与金属线15a、15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的长边方向与配线基底12的厚度方向一致,因此相对于金属线15a的线宽x容易增大金属线15a、15a间的间隔y,从而能够不减小流过金属线15a、15a、…的电流的电流密度而提高透明性。
另外,由于容易增大金属线15a、15a间的间隔y,因此,能够相应地减小柔性印刷配线板3的横向宽度,从而能够实现柔性印刷配线板3的小型化。
进而,在车辆用灯具1中,在取出电极6和连接电极13这两者中,能够使用条件式(1)及条件式(2)计算出线宽x和间隔y,从而提高取出电极6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这两方的透明性。另外,在取出电极6、连接电极13和导电部15中,也能够使用条件式(1)及条件式(2)计算出线宽x和间隔y,从而提高取出电极6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这两方的透明性。
此外,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金属线15a也可以在上述剖面形状的长边方向上分割成多个部分15x、15x、…(参照图11)。金属线15a向部分15x的分割数是任意的。
这样,在金属线15a被分割为部分15x、15x、…的情况下,由于金属线15a的部分15x、15x、…在配线基底12的厚度方向和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能够在不减小流过金属线15a、15a、…的电流的电流密度而使导电部15被识别为为透明的基础上,实现柔性印刷配线板3的设计的自由度的提高。
此外,金属线15a的上述剖面形状的长边方向与配线基底12的厚度方向一致的结构(参照图10及图11),也能够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应用于相对于配线基底12的连接电极13的金属线13a和中继连接部14的金属线14a,另外,也能够在面状发光体2中应用于取出电极6的金属线6a。
以上示出了连接电极13、中继连接部14和导电部15均由金属线13a、14a、15a构成的柔性印刷配线板3的例子,但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也可以是连接电极13和中继连接部14由金属线13a、14a构成,且导电部15由例如ITO等透明电极构成(参照图12)。另外,在柔性印刷配线板3中,也可以是连接电极13和中继连接部14由例如ITO等透明电极构成,且导电部15由金属线15a构成(参照图13)。进而,虽然未图示,但可以是连接电极13由金属线13a构成,且中继连接部14和导电部15由例如ITO等透明电极构成,也可以是连接电极13由例如ITO等透明电极构成,且中继连接部14和导电部15由金属线14a、15a构成。
另外,在上述中,示出了面状发光体2中的取出电极6的金属线6a、6a、…在左右方向或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且柔性印刷配线板3的金属线13a、13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例子,但金属线6a、6a、…和金属线13a、13a、…也可以形成为均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平行线(参照图14)。例如,金属线6a、6a、…和金属线13a、13a、…形成为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行线,并且金属线6a、6a、…和金属线13a、13a、…构成为位置重合,由此两者连接。另外,金属线6a、6a、…和金属线13a、13a、…也可以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的相同方向延伸的平行线。
如上所述,在车辆用灯具1中,取出电极6和连接电极13分别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6a、6a、…和多根金属线13a、13a、…构成。
因此,由于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6a、6a、…、13a、13a、…分别构成取出电极6和连接电极13,因此取出电极6和连接电极13变得难以显眼,面状发光体2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3被识别为是透明的,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1的可视性的提高。
<与车辆用灯具和透明体的透过率相关的结构>
接着,对与车辆用灯具1和后窗101等透明体的透过率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5)。
车辆用灯具1例如配置在设置为透明体的后窗101的内表面侧。如上所述,车辆用灯具1具有面状发光体2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3。面状发光体2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3的作为整体的透过率被设为规定值,例如60%。
后窗101的区域R(图15的带梨皮纹理的区域)的透过率被设为规定值,例如60%。区域R以外的区域S(图15的不带梨皮纹理的区域)是配置车辆用灯具1的区域,即配置面状发光体2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3的除下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区域,例如,透过率被设为100%。
通过使作为透明体的后窗101和配置于后窗101的面状发光体2及柔性印刷配线板3、3分别成为上述那样的透过率,在由观察者观察后窗101时,后窗101的整体被识别为相同的透过率,面状发光体2及柔性印刷配线板3、3相对于后窗101不会显眼。
因此,后窗101和车辆用灯具1被观察者识别为一体化,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1的可视性的提高。
此外,后窗101的区域S不必为100%,只要在车辆用灯具1配置于区域S的状态下,区域S和车辆用灯具1整体的透过率与后窗101的区域R的透过率相等即可。例如,面状发光体2和柔性印刷配线板3、3为60%,区域S为90%,作为整体,该区域为54%,区域R为54%即可。
<降低发光不均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
接着,对降低发光不均的车辆用灯具1A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6及图17)。此外,由于以下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A与上述车辆用灯具1相比,仅在发光部的周围形成环绕电极这一点上不同,因此仅对与车辆用灯具1相比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其他部分标注与车辆用灯具1中的相同部分标注的符号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车辆用灯具1A的面状发光体2A中,在阳极8和阴极9分别与环绕电极18、18连接。环绕电极18、18比发光部5的外形大一圈,且位于发光部5的周围。从环绕电极18、18向发光部5供电。作为环绕电极18,使用例如MAM(钼-铝-钼的层叠结构)等金属配线。
通常,在有机EL面板中,取出电极形成在基体的一端部,由ITO等形成的阳极、阴极的电阻高,因此,距取出电极的距离越大,电压下降越大,从而在发光部的接近取出电极的部分和远离取出电极的部分,亮度的差变大,容易产生发光不均。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从环绕电极18、18向发光部5进行供电,发光部5的各部分的亮度不依赖于取出电极6、6相对于发光部5的位置,而依赖于距环绕电极18、18的距离。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做成将环绕电极18、18设置在发光部5的周围的结构,在发光部5的各部分距环绕电极18、18的距离不会产生大的差,从而在发光部5的各部分处亮度的差降低,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用灯具1A中的发光不均的发生。
另外,在车辆用灯具1A中,能够构成为通过金属线19、19、…分别将环绕电极18、18和取出电极6、6连接,并从取出电极6、6经由金属线19、19、…和环绕电极18、18向发光部5进行供电(参照图17)。金属线19是上下延伸的平行线。
在该情况下,能够加长金属线19、19、…的长度而使面状发光体2A中的包含取出电极6、6的部分位于后窗101的外侧(下侧)(参照图18)。
这样,通过使面状发光体2A中的包含取出电极6、6的部分位于后窗101的外侧,能够通过车辆100的车身遮蔽包含取出电极6、6的部分和分别与取出电极6、6连接的柔性印刷配线板3、3,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1A的可视性的进一步提高。
<车辆用灯具的配置方式>
以下,对车辆用灯具1、1A相对于透明体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9至图23)。此外,在图19至图23中,示出了不同形状的面状发光体和柔性印刷配线板,但这些不同形状的面状发光体和柔性印刷配线板只是形状不同,而结构与上述的面状发光体2及柔性印刷配线板3相同。
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例如对应地配置在作为透明体的后窗101的中央部(参照图19)。通过将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对应地配置在后窗101的中央部,在发光部5发光时(亮灯时),对后方车辆的搭乘者、行人而言,亮灯状态容易显眼,能够使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作为标识灯发挥良好的功能。
另外,车辆用灯具1、1或车辆用灯具1A、1A例如分别对应地配置在作为透明体的后窗101的左右两端部(参照图20)。通过将车辆用灯具1、1或车辆用灯具1A、1A分别对应地配置在后窗101的左右两端部,在亮灯时,对后方车辆的搭乘者、行人而言,亮灯状态容易显眼,并且在亮灯时和熄灯时,对车辆100的搭乘者而言,都确保了后方的良好视野,能够在确保外部的良好视野的基础上使车辆用灯具1、1或车辆用灯具1A、1A作为标识灯发挥良好的功能。
另外,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例如对应地配置在作为透明体的后窗101的下端部(参照图21)。通过将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对应地配置在后窗101的下端部,在亮灯时,对后方车辆的搭乘者、行人而言,亮灯状态容易显眼,并且在亮灯时和熄灯时,对车辆100的搭乘者而言,都确保了后方的良好视野,从而能够在确保外部的良好视野的基础上使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作为标识灯发挥良好的功能。
另外,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例如对应地配置在作为透明体的后窗101的上端部(参照图22)。通过将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对应地配置在后窗101的上端部,在亮灯时,对后方车辆的搭乘者、行人而言,亮灯状态容易显眼,并且在亮灯时和熄灯时,对车辆100的搭乘者而言,都确保了后方的良好视野,从而能够在确保外部的良好视野的基础上使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作为标识灯发挥良好的功能。
另外,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例如配置在作为透明体的罩102的内表面侧(参照图23)。罩102可以安装于车辆100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中的任意一个。另外,例如如图23所示,车辆用灯具1、1A可以配置于车身上的固定部,或者,也可以配置在安装于车身上的作为可动部的行李箱盖103的罩104的内表面侧。
通过将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配置在罩102或罩104的内表面侧,能够使车辆用灯具1或车辆用灯具1A作为标识灯或前照灯发挥良好的功能。另外,如图23所示,通过将多个车辆用灯具1、1、…或多个车辆用灯具1A、1A、…配置在罩102或罩104的内表面侧,能够使各车辆用灯具1、1、…或各车辆用灯具1A、1A、…成为具有不同的功能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的提高及功能性的提高。
<附加了遮光性的车辆用灯具>
接着,对附加了遮光性的车辆用灯具1B进行说明(参照图24至图26)。
车辆用灯具1B具有面状发光体2B,是从面状发光体2B的一个面射出光的所谓单面发光型的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1B用作尾灯、停车灯等的标识灯。
面状发光体2B具有透明基板20、发光部21、21、…和密封材料22(参照图24)。车辆用灯具1B例如配置在车辆100的后窗101的内表面侧。车辆用灯具1B可以安装在后窗101的内表面,也可以以与后窗101的内表面具有一定间隔的状态配置。车辆用灯具1B位于与后窗101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
发光部21、21、…在被密封材料22密封的状态下,在透明基板20的前表面左右等间隔地分离配置。
在密封材料22的前表面左右分离地粘贴有遮光薄膜23、23、…。另外,遮光薄膜23也可以是不透明的阴极。
遮光薄膜23、23、…分别位于发光部21、21、…的前侧。发光部2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线M1与遮光薄膜2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线M2一致。遮光薄膜23、23、…的横向宽度在面状发光体2B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最小,且随着从面状发光体2B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左右离开而变大。因此,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遮光薄膜23、23的横向宽度最大。
在车辆用灯具1B中,从发光部21、21、…分别以相同的最大射出角向后方射出光。从发光部21向后方射出的光从透明基板20的后表面透过后窗101向后方照射,但一部分光在透明基板20的后表面被内表面反射而在车室内朝向前方。此时,当被内表面反射而朝向前方的光入射到存在于车室内的后视镜(车内后视镜)105时,在驾驶员106通过后视镜105确认后方的状况时,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被后视镜105反射而进入驾驶员106的视野,从而难以确认后方的状况。
特别是,由于车辆用灯具1B用作尾灯等的标识灯,因此从发光部21、21、…射出的光是红色光,当红色光进入视野时,驾驶者106有可能误认为是从其他车辆等发出的光。
但是,在车辆用灯具1B设有遮光薄膜23、23、…,并构成为,从发光部21射出并被内表面反射而朝向前方的光中的除了一部分之外的光P1、P1、…被遮光薄膜23、23、…遮挡,从而被内表面反射而朝向前方的光不会入射到后视镜105。因此,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不会进入驾驶员106的视野,从而能够不产生不良情况地确认后方的状况,并且不会产生误认。
另外,在车辆用灯具1B中,在遮光薄膜23、23、…之间分别形成间隙Q、Q、…,驾驶员106能够通过后视镜105从间隙Q、Q、…观察后方而确认后方的状况。
另一方面,在透明基板20的后表面被内表面反射的光中,未被遮光薄膜23、23、…遮挡的光P2、P2、…通过形成于遮光薄膜23、23、…之间的间隙Q、Q、…而在车室内朝向前方。
如上所述,车辆用灯具1B位于与后窗101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面状发光体2B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一致。因此,在后视镜105与发光部21、21、…的位置关系中,越是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端附近的发光部21,光越容易以大的射出角入射到后视镜105。
例如,如图24所示,从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发光部21A射出而被内表面反射的光Pa与从位于比发光部21A靠内侧的发光部21B射出而被内表面反射的光Pb的射出角度相同,但在左右方向上发光部21A位于比发光部21B远离后视镜105的位置,因此光Pa成为朝向后视镜105的光,光Pb成为朝向从后视镜105偏离的位置的光。
因此,在车辆用灯具1B中,考虑到根据后视镜105与发光部21、21、…的位置关系,光向后视镜105的入射状态对应于来自发光部21、21、…的光的射出角度而发生变化,从而确定遮光薄膜23、23、…的横向宽度。
即,越是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端附近的发光部21,光越容易以大的射出角入射到后视镜105,因此,使遮光薄膜23、23、…的横向宽度随着从面状发光体2B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左右离开而变大。
另一方面,由于遮光薄膜23A能够防止朝向后视镜105的光中从发光部21以最大射出角度射出的光入射到后视镜105,因此通过在发光部21、21、…的前侧分别配置遮光薄膜23A、23A、…,能够防止从发光部21、21、…射出并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入射到后视镜105。
但是,当采用在发光部21、21、…的前侧分别配置遮光薄膜23A、23A、…的结构时,由于遮光薄膜23A在遮光薄膜23、23、…中横向宽度最大,因此间隙Q、Q、…变小,驾驶员106对后方的观察范围变小。
因此,如车辆用灯具1B那样,通过使遮光薄膜23、23、…的横向宽度随着从面状发光体2B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左右离开而变大,与配置横向宽度更大的遮光薄膜23A、23A、…的结构相比,间隙Q、Q、…的合计变大,在确保驾驶员106对后方的大的观察范围的基础上,能够防止从发光部21、21、…射出并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向后视镜105入射。
另外,从发光部21射出并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通过发光部21的两侧的间隙Q、Q而朝向前方,但朝向后视镜105的光是通过一方的间隙Q的光。例如,如图24所示,从发光部21射出并朝向面状发光体2B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光Pc是朝向后视镜105的光,但从同一发光部21射出并朝向面状发光体2B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光Pd是不朝向后视镜105的光。
因此,为了使车辆用灯具1B仅遮蔽朝向后视镜105的一侧的光,也能够是除了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发光部21之外,以发光部21、2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线M1、M1、…为基准,仅在单侧配置遮光薄膜23、23、…的结构(参照图25)。
通过配置这样的遮光薄膜23、23、…,遮光薄膜23、23、…的横向宽度进一步变小,从而间隙Q、Q、…的合计进一步变大,因此,能够在确保驾驶员106对后方的更大的观察范围的基础上,防止从发光部21、21、…射出并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向后视镜105入射。
另外,在车辆用灯具1B中,遮光薄膜23能够通过粘接带24粘贴于密封材料22(参照图26的左侧的图)。通过利用粘接带24将遮光薄膜23粘贴于密封材料22,能够将遮光薄膜23廉价地粘贴于密封材料22。
但是,在利用粘接带24将遮光薄膜23粘于在密封材料22的情况下,需要遮光薄膜23相对于密封材料22的高粘贴精度,因而存在遮光薄膜23相对于密封材料22的位置精度降低的担忧。
因此,也可以通过印刷在密封材料22上形成遮光薄膜23(参照图26的右侧的图)。通过利用印刷在密封材料22上形成遮光薄膜23,能够确保遮光薄膜23相对于密封材料22的高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发光部21射出并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向后视镜105入射。
另外,在利用粘接带24将遮光薄膜23粘贴于密封材料22的情况下,面状发光体2B的厚度因粘接带24的存在而变厚,从而在面状发光体2B中光的扩散方式变大,因此需要增大遮光薄膜23的横向宽度。另一方面,在通过印刷在密封材料22上形成遮光薄膜23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粘接带,面状发光体2B的厚度变薄,在面状发光体2B中光的扩散方式变小,因此能够减小遮光薄膜23的横向宽度。
因此,在通过印刷在密封材料22上形成遮光薄膜23的情况下,由于间隙Q、Q、…的合计变大,因此能够在确保驾驶员106对后方的更大的观察范围的基础上,防止从发光部21射出并在透明基板20被内表面反射的光向后视镜105入射。
符号说明
1…车辆用灯具、2…面状发光体、3…柔性印刷配线板、4…基体、5…发光部、6…取出电极、6a…金属线、12…配线基底、13…连接电极、13a…金属线、15…导电部、15a…金属线、21…发光部、1A…车辆用灯具、2A…面状发光体、1B…车辆用灯具、2B…面状发光体。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状发光体,该面状发光体具有:透明的基体、配置在所述基体的内部的发光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上且用于向所述发光部供给电流的取出电极;以及
柔性印刷配线板,该柔性印刷配线板具有:透明的配线基底、形成在所述配线基底上且与所述取出电极连接的连接电极、以及与所述连接电极连接的导电部,
所述取出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分别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构成,
当将从观察者到所述取出电极或所述连接电极的距离设为L,将所述面状发光体或所述柔性印刷配线板中所需的透过率设为T,并且所述距离L和所述透过率T分别被确定为规定值时,
在所述取出电极或所述连接电极的至少一方中,所述金属线的线宽x和所述金属线间的间隔y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值,
(1) x≤L/4250
(2) y≥Tx/(100-T)
其中,L、x和y的单位为mm,T的单位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取出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这两方中,所述金属线的线宽x和所述金属线间的间隔y为满足所述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值。
3.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状发光体,该面状发光体具有:透明的基体、配置在所述基体的内部的发光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上且用于向所述发光部供给电流的取出电极;以及
柔性印刷配线板,该柔性印刷配线板具有:透明的配线基底、形成在所述配线基底上且与所述取出电极连接的连接电极、以及与所述连接电极连接的导电部,
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配线基底的内部,并由在与所述配线基底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线构成,
所述金属线形成为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中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形状,
所述金属线的所述长边方向与所述配线基底的厚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线在所述长边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当将从观察者到所述导电部的距离设为L,将所述柔性印刷配线板中所需的透过率设为T,并且所述距离L和所述透过率T分别被确定为规定值时,
在所述导电部中,所述金属线的线宽x和所述金属线间的间隔y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值,
(1) x≤L/4250
(2) y≥Tx/(100-T)
其中,L、x和y的单位为mm,T的单位为%。
CN201980033025.2A 2018-05-24 2019-05-09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112135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9426 2018-05-24
JP2018099426 2018-05-24
PCT/JP2019/018541 WO2019225334A1 (ja) 2018-05-24 2019-05-09 車輌用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5999A CN112135999A (zh) 2020-12-25
CN112135999B true CN112135999B (zh) 2022-08-05

Family

ID=68616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3025.2A Active CN112135999B (zh) 2018-05-24 2019-05-09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0110B2 (zh)
JP (1) JPWO2019225334A1 (zh)
CN (1) CN112135999B (zh)
WO (1) WO2019225334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6304A (ja) * 1989-03-29 1990-10-17 Honda Denshi Giken:Kk 透明平面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TW200527970A (en) * 2003-10-23 2005-08-16 Lg Chemical Ltd Electrod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1180764A (zh) * 2005-04-01 2008-05-1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车辆用透明天线以及带天线的车辆用玻璃
WO2012121249A1 (ja) * 2011-03-07 2012-09-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装置
CN104302032A (zh) * 2013-07-19 2015-01-2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有机el 面板以及车辆用灯具
WO2015098822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TW201635116A (zh) * 2015-03-20 2016-10-01 Fujifilm Corp 透明導電薄膜、透明導電薄膜的製造方法及觸控面板
CN107546240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8043A (ja) * 1991-04-26 1992-11-17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車輌用標識灯の取付構造
KR101784406B1 (ko) * 2015-02-25 2017-10-12 금호전기주식회사 투명 전광 장치
JP6546024B2 (ja) 2015-07-15 2019-07-1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WO2017187913A1 (ja) 2016-04-25 2017-11-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6304A (ja) * 1989-03-29 1990-10-17 Honda Denshi Giken:Kk 透明平面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TW200527970A (en) * 2003-10-23 2005-08-16 Lg Chemical Ltd Electrod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1180764A (zh) * 2005-04-01 2008-05-1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车辆用透明天线以及带天线的车辆用玻璃
WO2012121249A1 (ja) * 2011-03-07 2012-09-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装置
CN104302032A (zh) * 2013-07-19 2015-01-2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有机el 面板以及车辆用灯具
WO2015098822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CN105814360A (zh) * 2013-12-25 2016-07-2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TW201635116A (zh) * 2015-03-20 2016-10-01 Fujifilm Corp 透明導電薄膜、透明導電薄膜的製造方法及觸控面板
CN107546240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225334A1 (ja) 2021-05-27
CN112135999A (zh) 2020-12-25
US11320110B2 (en) 2022-05-03
WO2019225334A1 (ja) 2019-11-28
US20210239294A1 (en)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03072A1 (en) Vehicular rear panel
JP6584072B2 (ja) 車両用標識灯
US9669754B2 (en) Turn signal lamp
CA2751267C (en) A vehicula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including integrated backlighting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CN105313764A (zh) 用于具有集成照明部件的车辆玻璃面板的***和方法
US10132461B2 (en) Vehicular lamp
JP6587508B2 (ja) 発光装置
US9688182B2 (en) Vehicle lamp
CN104235723A (zh) 车辆用灯具
US11560094B2 (en) Vehicular exterior lighting assembly with micro-LED lighting devices
US9371034B2 (en) Lighting device
US9511707B2 (en) Vehicular lamp
CN107546240B (zh) 发光装置
CN112135999B (zh) 车辆用灯具
JP2015076294A (ja) 車両用標識灯
US20210213888A1 (en) Vehicle lighting and display systems using switchable opaque film
CN110822371B (zh) 车辆用灯具
CN113574314B (zh) 车辆用灯具
CN109386813B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
JP2022028359A (ja) パネル装置
JP7330698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22116679A (ja) 面状ヒーター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TWI790565B (zh) 透明顯示器
CN115867461A (zh) 一种移动体搭载显示装置
JP5125923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