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5090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5090B
CN111585090B CN202010084305.0A CN202010084305A CN111585090B CN 111585090 B CN111585090 B CN 111585090B CN 202010084305 A CN202010084305 A CN 202010084305A CN 111585090 B CN111585090 B CN 1115850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terminal
tower
groove
gro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43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5090A (zh
Inventor
伊藤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8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5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1)与箱体(11)一起形成收纳电路基板(12)的内部空间(13)。连接器(1)具备多个第一端子(2)、第一型芯(5)、第二端子、第二型芯、壳体(8)以及通气路(14)。第一型芯(5)使第一端子(2)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第一端子(2)。第二型芯与第一型芯(5)面对地重叠。第二型芯使第二端子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第二端子。壳体(8)将第一型芯(5)的至少一部分及第二型芯的至少一部分覆盖。通气路(14)使箱体(11)的内部空间(13)与大气连通。通气路(14)的至少一部分由槽部(512)构成,槽部形成于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相互的重叠面中的至少一方。槽部在重叠面内具有弯曲的形状。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设备用连接器,其装配于收纳电路基板的箱体的壁部。为了抑制由于电路基板发热的原因而使箱体内的压力上升,所述设备用连接器形成有使箱体的内外连通的通气口。
在此,在将通气口形成于设备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在连接器壳体的成型模具中配置用于形成通气口的销,在连接器壳体成型后拔出销,从而能够在连接器壳体内形成通气口。但是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如下:所述销容易变得细长,在连接器壳体成型时等销被折断等,从而未很好地形成通气口。
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设备用连接器中,使用分别保持端子零件的2个一次成型体、和将2个一次成型体作为型芯进行嵌件成型得到的连接器壳体,通过使2个一次成型体重合而形成通气口。具体地讲,在一方一次成型体的对接面形成槽部,以由另一方一次成型体的对接面将槽部的开口侧覆盖的方式使2个一次成型体重合,从而在槽部的内侧形成通气口。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设备用连接器中,槽部形成为横跨一次成型体中的以相互正交的方式相邻的2个对接面。并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中,在一次成型体中的各平面状的对接面内所形成的槽部的部位为直线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9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形成于第一型芯、第二型芯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等的配置、形状,也考虑到不能将通气口用的槽部在平面状的对接面内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也就是说,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槽部的结构,因为槽部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等干涉,有时难以适当地形成槽部。
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容易适当地形成槽部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连接器,其与箱体一起形成收纳电路基板的内部空间,所述连接器具备:
多个第一端子;
第一型芯,其使所述第一端子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第一端子;
多个第二端子;
第二型芯,其与所述第一型芯面对地重叠,使所述第二端子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第二端子;
壳体,其将所述第一型芯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二型芯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以及
通气路,其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所述通气路的至少一部分由槽部构成,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型芯与所述第二型芯相互的重叠面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槽部在所述重叠面内具有弯曲的形状。
发明效果
在所述方式的连接器中,通气路用的槽部在重叠面内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即使存在将槽部形成为直线状时有槽部与形成于第一型芯的第一端子、形成于第二型芯的第二端子等干涉的情况,但这里能够使得槽部不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等干涉。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方式,能够提供容易适当地形成槽部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具备连接器的控制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具备连接器的控制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塔槽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2的V-V线向视剖视图。
图6是图2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端子、第一型芯、第二端子、第二型芯、第三端子、以及第三型芯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端子及第一型芯、第二端子及第二型芯、以及第三端子及第三型芯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端子及第一型芯、第二端子及第二型芯、以及第三端子及第三型芯的分解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从第二型芯侧观看第一端子及第一型芯的图。
图11是图9的XI-XI线向视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向视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端子及第二型芯的立体图。
图14是图9的XIV-XIV线向视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中的连接器的在延设槽部通过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中的从第二型芯侧观看第一端子及第一型芯的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中的第二端子及第二型芯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3中的连接器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图14对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与箱体11一起形成收纳电路基板12的内部空间13。连接器1具备多个第一端子2、第一型芯5、第二端子3、第二型芯6、壳体8以及通气路14。
如图7、图8所示,第一型芯5使第一端子2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第一端子2。第二型芯6与第一型芯5面对地重叠。第二型芯6使第二端子3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第二端子3。如图3、图5、图6所示,壳体8将第一型芯5的至少一部分及第二型芯6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如图3所示,通气路14使箱体11的内部空间13与大气连通。如图3~图6所示,通气路14的至少一部分由槽部512构成,槽部512形成于第一型芯5和第二型芯6相互的重叠面中的至少一方。如图3、图4所示,槽部512在重叠面内具有弯曲的形状。
后面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连接器1〕
如图3所示,连接器1能够作为控制设备10用的连接器使用,控制设备10具备对例如自动变速器等车载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12。控制设备10通过在箱状的箱体11内收纳由于通电而发热的电路基板12而构成。本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作为用于将收纳于箱体11内的电路基板12和箱体11的外部的电气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使用。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有一对第一端子2、6个第二端子3以及6个第三端子4。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以及第三端子4均由导体销构成,连接器1是所谓的阳连接器。并且,如图3所示,与连接器1连接的对方连接器191是所谓的阴连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2构成电源用的一对端子,第二端子3、第三端子4构成控制用的端子,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型芯5〕
如图8~图10所示,第一型芯5以一对第一端子2成为平行排列的状态的方式保持一对第一端子2。第一端子2以预定间隔配置,该预定间隔由第一型芯5维持。
第一型芯5具有:第一底座型芯部52,其在与电路基板12平行的面方向形成;和第一塔型芯部51,其从第一底座型芯部52向电路基板12的法线方向(后面称为“Z方向”。)上的、箱体11的内部空间13侧的相反侧突出。后面将Z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塔型芯部51从第一底座型芯部52突出的一侧称为Z1侧,将Z1侧相反侧称为Z2侧。
第一塔型芯部51在与Z方向正交的X方向具有厚度。如图8、图9所示,在第一塔型芯部51中的X方向的一侧的面形成有与第二型芯6的后述的第二塔型芯部61重叠的重叠面。后面将第一塔型芯部51中的与第二塔型芯部61重叠的面称为第一重叠面511,将第二塔型芯部61中的与第一塔型芯部51的第一重叠面511重叠的面称为第二重叠面611。将X方向上的一侧、且相对于第一塔型芯部51来说的第二塔型芯部61侧称为X2侧,将X2侧相反侧称为X1侧。
第一重叠面511形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面状。如图10所示,在第一塔型芯部51的第一重叠面511形成有构成所述槽部512的塔槽。塔槽构成所述通气路14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512仅由塔槽构成,后面将槽部512称为塔槽512。
如图8所示,塔槽512以第一重叠面511的一部分凹陷的方式形成。如图5、图6所示,塔槽512形成为:在与其形成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塔槽512的内侧空间形成为四边形。如图10、图11所示,塔槽512在Z方向形成得细长。
塔槽512在第一重叠面511内具有折弯的曲柄形状。塔槽512具有外侧槽部512a、连结槽部512b以及内侧槽部512c。
外侧槽部512a在Z方向形成得细长。如图10所示,外侧槽部512a位于Y方向上的第一重叠面511的大致中央。Y方向是与X方向和Z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
如图10、图11所示,连结槽部512b从外侧槽部512a的Z2侧的端部朝向Y方向的一侧沿着Y方向形成。Y方向的连结槽部512b的长度比Z方向的外侧槽部512a的长度形成得短。
内侧槽部512c从连结槽部512b的Y方向的与外侧槽部512a连通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朝向Z2侧形成。内侧槽部512c在相对于外侧槽部512a向Y方向偏置的位置上沿着Z方向形成得细长。另外,内侧槽部512c形成于比外侧槽部512a靠通气路14中的离箱体11的内部空间13近的一侧。内侧槽部512c在Z方向笔直地形成,Z2侧端部开放。后面,将Y方向上的相对于内侧槽部512c来说的外侧槽部512a侧称为Y1侧,将Y1侧相反侧称为Y2侧。
如图4所示,内侧槽部512c的Z2侧端部的开放部经由在第二型芯6形成的后述的第二孔部621及在后述的第三型芯7形成的第三孔部721与内部空间13连通。第二孔部621及第三孔部721与塔槽512一起构成通气路14的一部分。
如图6、图9、图10、图11所示,从第一塔型芯部51中的、外侧槽部512a的底部的Z1侧的端部向X1侧形成有贯穿孔513。贯穿孔513以在X方向贯穿第一塔型芯部51的方式形成。贯穿孔513形成为:在与其长度方向(X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贯穿孔513的内侧空间成为圆形。如图6、图11所示,贯穿孔513以在一对第一端子2之间贯穿的方式形成。第一端子2不露出到贯穿孔513。
如图6所示,在贯穿孔513的X1侧形成有壳体8的壳体开口部810。壳体开口部810是用于使贯穿孔513向大气开放的开口。塔槽512经由贯穿孔513及壳体开口部810与大气连通。贯穿孔513及壳体开口部810与塔槽512一起构成通气路14的一部分。
如图10、图11所示,在第一重叠面511形成有多个凹条部(第一凹条部514a、第二凹条部514b、第三凹条部514c以及第四凹条部514d)。如图5所示,凹条部是供形成于第二型芯6的后述的凸条部***嵌合的槽。
第一凹条部514a在第一重叠面511中的塔槽512整体的Y2侧沿着Z方向笔直地形成。在Z方向上,第一凹条部514a形成于Z方向上的塔槽512的形成区域的整体。第一凹条部514a的Z2侧的端部开放。
第二凹条部514b具有在塔槽512的连结槽部512b的Z2侧以沿着连结槽部512b的方式在Y方向形成的部位、和在塔槽512的内侧槽部512c的Y1侧以沿着内侧槽部512c的方式在Z方向形成的部位,在整体上呈L字状。第二凹条部514b与连结槽部512b及内侧槽部512c平行地形成。第二凹条部514b的Z2侧端部在Z2侧开放。第二凹条部514b形成于连结槽部512b及内侧槽部512c的附近。
第三凹条部514c在第一重叠面511的Y1侧的端部沿着Z方向笔直地形成。第三凹条部514c在外侧槽部512a的Y1侧以沿着外侧槽部512a的方式形成。第三凹条部514c形成于比第二凹条部514b靠Y1侧。在Z方向上,第三凹条部514c从塔槽512的Z1侧端部的位置形成到比外侧槽部512a的Z2侧端部的位置靠Z2侧的位置。第三凹条部514c的Z2侧端部形成于与第二凹条部514b的Z1侧端部在Y方向重叠的位置。
第四凹条部514d形成于第一重叠面511中的Y2侧端部的Z2侧端部。第四凹条部514d形成于第三凹条部514c的Z2侧。并且,如图8~图10所示,第一底座型芯部52从第一塔型芯部51的Z2侧端部形成。
第一底座型芯部52形成为与Z方向正交的面状。第一底座型芯部52从第一塔型芯部51向X1侧形成,并且向比第一塔型芯部51靠Y1侧突出。第一端子2的与电路基板12连接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一底座型芯部52的Y1侧端部朝向Z2侧突出。
〔第一端子2〕
如图11所示,作为一对第一端子2各自的端部的第一突出端子部21从第一塔型芯部51的Z1侧端部朝向Z1侧突出。一对第一端子2中的第一突出端子部21在Y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排列。
将第一端子2中的埋设于第一塔型芯部51内的部位称为第一塔端子部22。2个第一塔端子部22中的Y1侧的第一塔端子部22以在Y方向上的第二凹条部514b与第三凹条部514c及第四凹条部514d之间通过的方式在Z方向笔直地形成。
如图12所示,2个第一塔端子部22中的Y2侧的第一塔端子部22在与Y方向正交的面方向上具有折弯的曲柄形状。即,该Y2侧的第一塔端子部22具有:第一顶端塔端子221,其从第一突出端子部21向Z2侧形成;第一中间塔端子222,其从第一顶端塔端子221向X1侧延设;以及第一基端塔端子223,其从第一中间塔端子222的X1侧端部向Z2侧延设。
如图11、图12所示,第一顶端塔端子221形成于与连结槽部512b在Z方向重叠的位置。第一顶端塔端子221从第一突出端子部21形成到比Z方向上的连结槽部512b稍微靠Z2侧的位置。并且,如图12所示,第一中间塔端子222形成到比塔槽512靠X1侧的位置。第一基端塔端子223在塔槽512的X1侧的位置上沿着Z方向笔直地形成。这样,第一端子2的至少一方以避开塔槽512的方式形成为曲柄状。
〔第二型芯6〕
如图8、图9、图13所示,第二型芯6以6个第二端子3成为平行排列的状态的方式保持第二端子3。第二端子3以预定间隔配置,该预定间隔由第二型芯6维持。
第二型芯6具有:第二底座型芯部62,其在与电路基板12平行的面方向形成;和第二塔型芯部61,其从第二底座型芯部62向Z1侧突出。如图7~图9所示,第二型芯6以使第二塔型芯部61与第一塔型芯部51的X2侧重叠、使第二底座型芯部62的一部分与第一底座型芯部52的Z2侧重叠的方式组装到第一型芯5。
如图13所示,第二塔型芯部61在X方向具有厚度。第二塔型芯部61的X1侧的面构成与第一型芯5的第一塔型芯部51的第一重叠面511重叠的第二重叠面611。
第二重叠面611形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面状。将第一型芯5的塔槽512在X方向投影到第二重叠面611而得的区域形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并且,在第一型芯5与第二型芯6重叠的状态下,第二重叠面611将塔槽512从X2侧封闭,在塔槽512与第二重叠面611之间形成有通气路14的一部分。
如图13所示,在第二重叠面611形成有多个凸条部(第一凸条部612a、第二凸条部612b、第三凸条部612c以及第四凸条部612d)。如图4、图5所示,凸条部以从第二重叠面611向配置有第一型芯5的一侧(X1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凸条部形成于将第一型芯5的凹条部在X方向投影到第二重叠面611而得的区域。在第一型芯5和第二型芯6重合的状态下,第一凸条部612a***嵌合到第一凹条部514a,第二凸条部612b***嵌合到第二凹条部514b,第三凸条部612c***嵌合到第三凹条部514c,第四凸条部612d***嵌合到第四凹条部514d。
如图4所示,将凸条部和凹条部嵌合的部位称为嵌合部15。并且,在塔槽512的Y1侧具有嵌合部15中的作为沿着外侧槽部512a的部位的外侧嵌合部15a、和嵌合部15中的作为沿着内侧槽部512c的部位的内侧嵌合部15b。外侧嵌合部15a由第三凸条部612c的一部分及第三凹条部514c的一部分构成,内侧嵌合部15b由第二凸条部612b的一部分及第二凹条部514b的一部分构成。在此,如上所述,内侧槽部512c配置于相对于外侧槽部512a向Y2侧偏置的位置。并且,内侧嵌合部15b配置于相对于外侧嵌合部15a向Y2侧偏置的位置。由此,容易使内侧嵌合部15b及外侧嵌合部15a双方接近折弯的塔槽512。
凸条部在与Z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与要嵌合的凹条部大致同等的形状。即,凸条部恰好嵌入凹条部。另外,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在与Z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使凸条部比凹条部稍大并将凸条部压入到凹条部的结构,也能够使凸条部比凹条部稍小。并且,第二底座型芯部62从第二塔型芯部61的Z2侧端部向X1侧形成。
第二底座型芯部62形成为与Z方向正交的面状。第二底座型芯部62从第二塔型芯部61向X1侧形成,并且向比第二塔型芯部61靠Y1侧突出。第二端子3的与电路基板12连接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一底座型芯部52的Y1侧端部朝向Z2侧突出。
〔第二端子3〕
如图13、图14所示,作为6个第二端子3各自的端部的第二突出端子部31从第二塔型芯部61的Z1侧端部朝向Z1侧突出。6个第二端子3中的第二突出端子部31在Y方向以等间隔排列。
将6个第二端子3中的埋设于第二塔型芯部61的部位称为第二塔端子部32。各第二塔端子部32的Z方向的中央部折弯,各第二塔端子部32在整体上成为曲柄形状。即,第二塔端子部32具有:第二顶端塔端子321,其从第二突出端子部31向Z2侧形成;第二中间塔端子322,其以从第二顶端塔端子321向Y方向折弯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基端塔端子323,其从第二中间塔端子322的与第二顶端塔端子32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Z2侧延设。
6个第二顶端塔端子321分别在Z方向笔直地形成。6个第二顶端塔端子321在Y方向以等间隔配置。
6个第二中间塔端子322中的除Y2侧端部的第二中间塔端子322以外的5个以从第二顶端塔端子321起越朝向Z1侧越朝向Y1侧的方式倾斜。另一方面,6个第二中间塔端子322中的配置于Y2侧端部的第二中间塔端子322以从第二顶端塔端子321起越朝向Z1侧越朝向Y2侧的方式倾斜。即,6个第二中间塔端子322中的配置于Y2侧端部的第二中间塔端子322以越朝向Z1侧越远离相邻的第二中间塔端子322的方式倾斜。
第二基端塔端子323从第二中间塔端子322向Z2侧沿着Z方向形成。6个第二基端塔端子323中的配置于Y2侧端部的第二基端塔端子323与和其相邻的第二基端塔端子323之间的Y方向的间隔比其他的第二基端塔端子323彼此的间隔增宽。
在此,在图14中,将从X方向观看时的塔槽512的外廓用双点划线表示。如图14所示,塔槽512的内侧槽部512c在Y方向上位于Y2侧端部的第二基端塔端子323与和其相邻的第二基端塔端子323之间的区域。
如图13所示,从6个第二塔端子部32的Z2侧端部向X1侧延设有第二底座端子部33。第二底座端子部33是埋设于第二型芯6的第二底座型芯部62的部位。另外,第二端子3中的埋设于第二底座型芯部62的部位的一部分的表面从第二底座型芯部62露出。
如图4、图9、图13所示,6个第二底座端子部33具备6个第二特定端子部331,6个第二特定端子部331从第二塔端子部32朝向X1侧在X方向形成,并且以在Y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
6个第二特定端子部331具备配置于Y2侧端部的第二隔离端子331a、和由在Y方向等间隔配置的5个第二特定端子部331构成的第二等间隔端子组331b。Y方向上的、第二隔离端子331a和第二等间隔端子组331b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二隔离端子331a侧的第二特定端子部331的间隔,比Y方向上的、第二等间隔端子组331b的相互相邻的第二特定端子部331彼此的间隔大。
并且,在第二型芯6的第二底座型芯部62中的第二隔离端子331a与第二等间隔端子组331b的Y方向之间的部位形成有第二孔部621。也就是说,第二孔部621以避开第二端子3的方式形成于第二底座型芯部62。
第二孔部621以在Z方向贯穿第二底座型芯部62的方式形成。如图4所示,第二孔部621形成为:在使第一型芯5和第二型芯6重合的状态下,与塔槽512的内侧槽部512c的Z2侧的开放部在Z方向重叠,与内侧槽部512c连通。从Z方向观看时的第二孔部621的大小与内侧槽部512c的Z2侧的开放部的大小相等。
如图4所示,在使第一型芯5和第二型芯6重合的状态下,塔槽512的外侧槽部512a在Z方向上形成于与第二等间隔端子组331b重叠的位置。故此,在第二底座型芯部62中的与外侧槽部512a在Z方向重叠的部位不能形成第二孔部621。故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塔槽512形成为曲柄状,使得塔槽512能够与在从外侧槽部512a向Y方向偏移的位置形成的第二孔部621连通。
〔第三型芯7〕
如图7~图9所示,第三型芯7以6个第三端子4成为平行排列的状态的方式保持第三端子4。第三端子4以预定间隔配置,该预定间隔由第三型芯7维持。
如图8、图9所示,第三型芯7具有在与电路基板12平行的面方向形成的第三底座型芯部72、和从第三底座型芯部72向Z1侧突出的第三塔型芯部71。第三型芯7以使第三塔型芯部71与第二塔型芯部61的X2侧重叠、使第三底座型芯部72的一部分与第二底座型芯部62的Z2侧重叠的方式组装到第二型芯6。
第三塔型芯部71在与Z方向正交的X方向具有厚度。并且,第三塔型芯部71的X1侧的面与第二型芯6的第二塔型芯部61的X2侧的面在X方向重叠。第三塔型芯部71的X1侧的面及第二塔型芯部61的X2侧的面各自形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面状。
如图8所示,在第二塔型芯部61的X2侧的面形成有向X2侧突出的定位凸部613,在第三塔型芯部71的X1侧的面形成有供定位凸部613卡合的定位凹部(省略图示)。在第二型芯6和第三型芯7重叠的状态下,定位凸部613***嵌合到定位凹部内,由此,可防止第二型芯6与第三型芯7之间的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错位。第三底座型芯部72从第三塔型芯部71的Z2侧端部向X1侧形成。
第三底座型芯部72形成为与Z方向正交的面状。第三底座型芯部72从第三塔型芯部71向X1侧形成,并且向比第三塔型芯部71靠Y1侧突出。第三端子4的与电路基板12连接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三底座型芯部72的Y1侧端部朝向Z2侧突出。
〔第三端子4〕
如图7~图9所示,作为6个第三端子4各自的端部的第三突出端子部41从第三塔型芯部71的Z1侧端部朝向Z1侧突出。6个第三突出端子部41在Y方向以等间隔排列。
6个第三端子4中的埋设于第三塔型芯部71的部位具备与第二塔端子部32同样的形状、结构。并且,如图4所示,第三端子4具备6个第三特定端子部42,6个第三特定端子部42从第三端子4中的埋设于第三塔型芯部71的部位的Z2侧端部朝向X1侧沿着X方向形成,并且以在Y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6个第三特定端子部42具备与6个第二特定端子部331同样的结构。
即,6个第三特定端子部42具备配置于Y2侧端部的第三隔离端子421、和由在Y方向等间隔配置的5个第三特定端子部42构成的第三等间隔端子组422。Y方向上的、第三隔离端子421与第三等间隔端子组422中的配置于最靠第三隔离端子421侧的第三特定端子部42的间隔,比Y方向上的、第三等间隔端子组422的相互相邻的第三特定端子部42彼此的间隔大。
并且,在第三型芯7的第三底座型芯部72中的第三隔离端子421与第三等间隔端子组422之间的部位形成有第三孔部721。也就是说,第三孔部721以避开第三端子4的方式形成于第三底座型芯部72。
第三孔部721以在Z方向贯穿第三底座型芯部72的方式形成。第三孔部721形成为:在使第一型芯5、第二型芯6以及第三型芯7重合的状态下与塔槽512的内侧槽部512c的Z2侧的开放部及第二型芯6的第二孔部621在Z方向重叠,与内侧槽部512c及第二孔部621连通。从Z方向观看时的第三孔部721的大小与内侧槽部512c的Z2侧的开放部的大小相等。
第一型芯5、第二型芯6、第三型芯7各自通过如下的嵌件成型而形成:在用于将上述第一型芯5、第二型芯6、第三型芯7成型的模具中将端子以排列状态配置,在模具内注入树脂材料。如图3所示,以覆盖第一型芯5、第二型芯6以及第三型芯7的方式形成有壳体8。
〔壳体8〕
壳体8通过将保持第一端子2的第一型芯5、保持第二端子3的第二型芯6、以及保持第三端子4的第三型芯7作为嵌件物的嵌件成型来成型。
如图3所示,壳体8具备:壳体塔部81,其将第一型芯5的第一塔型芯部51、第二型芯6的第二塔型芯部61以及第三型芯7第三塔型芯部71的周围覆盖,并且在Z方向形成得细长;和壳体底座部82,其形成为从壳体塔部81的Z2侧端部附近起与Z方向正交的面状。
如图1~图3所示,壳体塔部81在Z1侧的端部具备安装部811。如图1、图3所示,安装部811将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以及第三端子4各自的一端部的周围包围,并且在内侧安装对方连接器191。安装部811呈在Z方向形成的筒状。
在壳体8形成有隔壁812,隔壁812用于确保露出到安装部811内的端子间的电绝缘性。隔壁812在一对第一端子2之间、及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之间以向Z1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安装部811的Z2侧由壳体8的一部分、第一型芯5、第二型芯6以及第三型芯7封闭。
如图2所示,在壳体塔部81的侧面的安装部811的Z2侧附近的部位形成有所述的壳体开口部810。如上所述,壳体开口部810是使第一型芯5的贯穿孔513向大气开放的开口。如图6所示,壳体开口部810与贯穿孔513连续地形成为X方向的一条直线状。塔槽512没有与安装部811内的空间直接地连通。
如图2、图6所示,在壳体塔部81的侧面配置有将壳体开口部810从X1侧覆盖的通气膜16。通气膜16是抑制液体及固体通过并且容许气体通过的过滤器。通气膜16能够由多孔质膜构成,该多孔质膜由例如氟树脂或者聚烯烃形成。通气膜16呈圆形,但是不限于此。
如图2、图3所示,壳体塔部81的侧面在壳体开口部810的Z2侧具有密封配置凹部813。密封配置凹部813具有全周向内周侧凹陷的形状。并且,在密封配置凹部813嵌合有环形的密封部17。
如图3所示,密封部17将连接器1与例如装配有对方连接器191的对方箱体192之间密封。即,壳体塔部81***到在对方箱体192形成的对方配置孔193,密封部17将连接器1与对方箱体192的对方配置孔193之间密封。
壳体塔部81的Z2侧端部及壳体底座部82贯穿第一箱体部111的壁部,并且与该壁部密合。
〔箱体11〕
如图2、图3所示,与连接器1一起形成内部空间13的箱体11通过将在Z方向二分割的2个构件(第一箱体部111、第二箱体部112)利用未图示的螺栓进行螺栓紧固而构成。第一箱体部111通过如下的嵌件成型形成:在用于将第一箱体部111成型的模具内配置连接器1,并在模具内注入构成第一箱体部111的树脂材料。由此,壳体8以与第一箱体部111密合的方式形成。
如图3所示,壳体8在与第一箱体部111密合的密合部具有向内周侧凹陷的卡合凹部821。第一箱体部111也进入到卡合凹部821内。由此,使壳体8和第一箱体部111的密合强度提高。电路基板12用螺栓B紧固到设置于第一箱体部111的凸起部111a。
在此,具备连接器1的控制设备10配置于在自动变速器内装满的油中。如图3所示,在对方连接器191、对方箱体192已组装的状态下,控制设备10的比密封部17靠Z2侧的区域配置于油中环境下,另一方面,控制设备10的比密封部17靠Z1侧的区域配置于对方箱体192的内部空间13。伴随于此,在Z方向上配置于安装部811与密封部17之间的壳体开口部810配置于对方箱体192的内部空间13。
对方箱体192的内部空间13与大气连通。由此,在具备连接器1的控制设备1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通气路14从壳体开口部810经由对方箱体192与大气连通。并且,控制设备10构成为:在将通气路14堵住的状态下,箱体11的内部空间13成为密封的空间。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塔槽512在重叠面内具有弯曲的形状。故此,即便在将塔槽512形成为直线状时有塔槽512与形成于第一型芯5的第一端子2、形成于第二型芯6的第二端子3等干涉的情况,而这里能够使得塔槽512不与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等干涉。
另外,塔槽512具有:在Z方向细长的外侧槽部512a;和内侧槽部512c,其在相对于外侧槽部512a向Y方向偏置的位置上向突出方向形成得细长,并且形成于比外侧槽部512a靠向通气路14的离内部空间13近的一侧。故此,即使在例如端子、其他的障碍物在外侧槽部512a的Z方向的延长线上配置于第一型芯5、第二型芯6内的情况下,这里,通过使内侧槽部512c相对于外侧槽部512a向Y方向偏置而能够躲开该障碍物而形成通气路14。
另外,第二底座端子部33配置于使塔槽512的外侧槽部512a向Z方向延长的延长线上。故此,当以使外侧槽部512a向Z方向原样地延长的方式形成槽部512时,有可能通气路14被第二底座端子部33堵住、或者第二底座端子部33进行干扰而不能形成通气路14。因此,第二底座型芯部62具有第二孔部621,第二孔部621形成于在面方向上从第二底座端子部33偏移的位置,构成通气路14的一部分。并且,塔槽512的内侧槽部512c与第二孔部621连通。故此,即使第二底座端子部33位于使外侧槽部512a在Z方向延长的延长线上,也能够以避开第二底座端子部33的方式形成槽部512及第二孔部621。
另外,第二底座型芯部62在第二底座端子部33彼此之间具有第二孔部621。故此,能够将第二底座型芯部62中的第二底座端子部33彼此之间的空间作为通气路14有效利用,因此容易防止连接器1整体大型化。
另外,第二型芯6的第二重叠面611具有凸条部,该凸条部在槽部512的形成部位的两侧以沿着槽部512的方式形成,第一型芯5的第一重叠面511具有与凸条部嵌合的凹条部。故此,能够使凸条部和凹条部的接触面的形状复杂。故此,能够容易防止如下情况:在壳体8成型时,在第一型芯5及第二型芯6配置于壳体8成型模具的状态下,当将构成壳体8的液态树脂注入到模具内时,该液态树脂通过第一型芯5和第二型芯6的界面而将通气路14堵住。
另外,凸条部与凹条部嵌合而成的嵌合部15中的作为沿着内侧槽部512c的部位的内侧嵌合部15b相对于嵌合部15中的作为沿着外侧槽部512a的部位的外侧嵌合部15a向与内侧槽部512c相对于外侧槽部512a偏置的一侧相同的一侧(Y2侧)偏置。故此,容易使内侧嵌合部15b及外侧嵌合部15a双方接近塔槽512。故此,在壳体8成型时,即使在构成壳体8的液态树脂浸入到第一型芯5和第二型芯6的界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槽部512的附近阻挡该液态树脂浸入。故此,容易进一步防止所述液态树脂通过第一型芯5和第二型芯6的界面而将通气路14堵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容易适当地形成槽部的连接器。
(实施方式2)
如图15~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是针对实施方式1将通气路14的一部分变更的实施方式。
图15、图16所示,塔槽512具有从外侧槽部512a的Z1侧端部向Y2侧延设的延设槽部512d。延设槽部512d的与外侧槽部512a侧相反的一侧侧的端部(即Y2侧端部)向Y2侧开放。
如图17所示,第二型芯6的第二塔型芯部61的第二重叠面611在整体上形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如图15所示,在第一型芯5与第二型芯6重叠的状态下,在包括延设槽部512d在内的塔槽512与第二重叠面611之间形成通气路14的一部分。
如图15所示,壳体开口部810以与延设槽部512d的Y2侧端部连通的方式形成于延设槽部512d的Y2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型芯5不具有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贯穿孔(参照图4、图6等的附图标记51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重叠面511及第二重叠面611不具有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凸条部及凹条部。
其他与实施方式1同样。
另外,关于在实施方式2的后面使用的附图标记中、与在已出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特别明示,则表示与已出现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同样的结构要素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构成通气路14,只要在第一型芯5仅形成槽部512即可。故此,容易将第一型芯5的形状简化。
其他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是如图18所示用壳体8构成相当于实施方式1记载的第一箱体部(参照图1~图3等的附图标记111)的部位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与作为箱体11的第二箱体部112一起形成收纳电路基板12的内部空间13。
其他与实施方式1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壳体8的一部分具有作为箱体的功能,因此容易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其他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适用于各种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接器
10 控制设备
11 箱体
111 第一箱体部
111a 凸起部
112 第二箱体部
12 电路基板
13 内部空间
14 通气路
15 嵌合部
15a 外侧嵌合部
15b 内侧嵌合部
16 通气膜
17 密封部
191 对方连接器
192 对方箱体
193 对方配置孔
2 第一端子
21 第一突出端子部
22 第一塔端子部
221 第一顶端塔端子
222 第一中间塔端子
223 第一基端塔端子
3 第二端子
31 第二突出端子部
32 第二塔端子部
321 第二顶端塔端子
322 第二中间塔端子
323 第二基端塔端子
33 第二底座端子部
331 第二特定端子部
331a 第二隔离端子
331b 第二等间隔端子组
4 第三端子
41 第三突出端子部
42 第三特定端子部
421 第三隔离端子
422 第三等间隔端子组
5 第一型芯
51 第一塔型芯部
511 第一重叠面
512 槽部(塔槽)
512a 外侧槽部
512b 连结槽部
512c 内侧槽部
512d 延设槽部
513 贯穿孔
514a 第一凹条部
514b 第二凹条部
514c 第三凹条部
514d 第四凹条部
52 第一底座型芯部
6 第二型芯
61 第二塔型芯部
611 第二重叠面
612a 第一凸条部
612b 第二凸条部
612c 第三凸条部
612d 第四凸条部
613 定位凸部
62 第二底座型芯部
621 第二孔部
7 第三型芯
71 第三塔型芯部
72 第三底座型芯部
721 第三孔部
8 壳体
81 壳体塔部
810 壳体开口部
811 安装部
812 隔壁
813 密封配置凹部
82 壳体底座部
821 卡合凹部
B 螺栓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与箱体一起形成收纳电路基板的内部空间,所述连接器具备:
多个第一端子;
第一型芯,其使所述第一端子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第一端子;
多个第二端子;
第二型芯,其与所述第一型芯面对地重叠,使所述第二端子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第二端子;
壳体,其将所述第一型芯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二型芯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以及
通气路,其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所述通气路的至少一部分由槽部构成,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型芯与所述第二型芯相互的重叠面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槽部形成为在所述重叠面内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内侧槽部、相对于所述内侧槽部向横向偏移而与大气连通的外侧槽部、以及将所述内侧槽部中的与所述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和所述外侧槽部中的与所述大气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结的连结槽部,从而在所述重叠面内具有弯曲的形状。
2.一种连接器,其与箱体一起形成收纳电路基板的内部空间,所述连接器具备:
多个第一端子;
第一型芯,其使所述第一端子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第一端子;
多个第二端子;
第二型芯,其与所述第一型芯面对地重叠,使所述第二端子的两端部露出并且保持所述第二端子;
壳体,其将所述第一型芯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二型芯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以及
通气路,其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
所述通气路的至少一部分由槽部构成,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型芯与所述第二型芯相互的重叠面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第一型芯及所述第二型芯具有:底座型芯部,其在与所述电路基板平行的面方向形成;和塔型芯部,其从所述底座型芯部向与所述内部空间侧相反的一侧突出,
所述槽部具有形成于所述塔型芯部的塔槽,
所述塔槽具有:外侧槽部,其在所述塔型芯部从所述底座型芯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上呈细长形状;内侧槽部,其在相对于所述外侧槽部向与所述突出方向正交的横向偏置的位置沿所述突出方向形成为细长形状,并且在比所述外侧槽部靠所述通气路中的离所述内部空间近的一侧形成;以及连结槽部,其将所述外侧槽部与所述内侧槽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埋设于所述底座型芯部的底座端子部,
所述底座型芯部具有孔部,所述孔部形成于在所述面方向上从所述底座端子部偏移的位置且构成所述通气路的一部分,
所述底座端子部配置于使所述塔槽的所述外侧槽部向所述突出方向延长的延长线上,
所述塔槽的所述内侧槽部与所述孔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底座型芯部在所述底座端子部彼此之间具有所述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型芯的所述重叠面和所述第二型芯的所述重叠面具有通过形成于一方的凸条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凹条部嵌合而构成的嵌合部,
所述嵌合部在所述横向上的所述塔槽的一侧具有沿着所述外侧槽部的外侧嵌合部和沿着所述内侧槽部的内侧嵌合部,
所述内侧嵌合部相对于所述外侧嵌合部向所述横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内侧槽部相对于所述外侧槽部偏置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偏置。
CN202010084305.0A 2019-02-15 2020-02-10 连接器 Active CN111585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5713 2019-02-15
JP2019025713A JP7163812B2 (ja) 2019-02-15 2019-02-1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090A CN111585090A (zh) 2020-08-25
CN111585090B true CN111585090B (zh) 2022-01-07

Family

ID=72042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4305.0A Active CN111585090B (zh) 2019-02-15 2020-02-1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8682B2 (zh)
JP (1) JP7163812B2 (zh)
CN (1) CN1115850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3812B2 (ja) * 2019-02-15 2022-11-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10583A (ja) * 1987-06-04 1988-12-1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ソケット型電気コネクタ
CN201490396U (zh) * 2009-04-25 2010-05-2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JP201209927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機器用コネクタ
CN103682834A (zh) * 2012-09-05 2014-03-26 至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026358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防水型控制装置
CN207381583U (zh) * 2017-10-30 2018-05-18 深圳市优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ecu连接器
WO2018114098A1 (de) * 2016-12-20 2018-06-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bindungselement und verbindungsvorrichtung zum elektrischen verbinden eines kabels mit einem elektrischen gerät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08127477U (zh) * 2018-05-09 2018-11-20 东莞市普利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usb3.0叠层母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7589A (ja) * 2009-05-18 2010-1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3016388A (ja) * 2011-07-05 2013-0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48177B2 (ja) * 2011-11-09 2015-07-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積層体
JP6604298B2 (ja) * 2016-10-05 2019-11-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6893128B2 (ja) * 2017-06-16 2021-06-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ユニット及び端子ユニット製造方法
JP6992711B2 (ja) * 2018-09-06 2022-02-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63812B2 (ja) * 2019-02-15 2022-11-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67761B2 (ja) * 2019-02-15 2022-11-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10583A (ja) * 1987-06-04 1988-12-1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ソケット型電気コネクタ
CN201490396U (zh) * 2009-04-25 2010-05-2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JP201209927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機器用コネクタ
CN103682834A (zh) * 2012-09-05 2014-03-26 至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026358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防水型控制装置
WO2018114098A1 (de) * 2016-12-20 2018-06-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bindungselement und verbindungsvorrichtung zum elektrischen verbinden eines kabels mit einem elektrischen gerät eines kraftfahrzeugs
CN207381583U (zh) * 2017-10-30 2018-05-18 深圳市优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ecu连接器
CN208127477U (zh) * 2018-05-09 2018-11-20 东莞市普利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usb3.0叠层母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090A (zh) 2020-08-25
JP7163812B2 (ja) 2022-11-01
US20200266586A1 (en) 2020-08-20
JP2020135990A (ja) 2020-08-31
US10998682B2 (en)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80659B (zh) 连接器
US20200044374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6368130B1 (en) Connector adapted to absorb a positional misalignment
US10608422B2 (en) Lock structure,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US9985364B2 (en) Shield connector
JP2008505465A (ja) 接続構造及びコンタクトピン
US10578139B2 (en) Lock structure,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CN103825138A (zh) 电子控制装置的框体以及电气连接器
JP2001244012A (ja) コネクタ
CN111585090B (zh) 连接器
TW201524017A (zh) 端子及具備該端子的連接器
JP6580548B2 (ja) コネクタ
JP2016035931A (ja) ロック封止を有するプラグ要素
TWI605638B (zh)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module and module and object connector
JP5685453B2 (ja) コネクタ用フィルタ部材、コネクタ組立体、コネクタ組立体の組立方法
US7077701B2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20107484A (ja) コネクタ
JP7221810B2 (ja) 分岐ユニット
CN114173498B (zh) 树脂结构体
JP7217790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7221811B2 (ja) 分岐ユニット
JP2018099849A (ja) 樹脂複合成形体
JP420403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23045370A (ja) 樹脂成形体及びコネクタ
JP2024078772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