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51C - 流体机械 - Google Patents

流体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51C
CN1081751C CN97115490A CN97115490A CN1081751C CN 1081751 C CN1081751 C CN 1081751C CN 97115490 A CN97115490 A CN 97115490A CN 97115490 A CN97115490 A CN 97115490A CN 1081751 C CN1081751 C CN 10817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working room
cylinder barrel
leakage path
spira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5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588A (zh
Inventor
平山卓也
恒川辉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 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18/1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 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with helical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9/00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17/00
    • F04B19/08Scoop devices
    • F04B19/12Scoop devices of helical or screw-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Electromagnetic Pump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流体机械,其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工作室异常高压的时候,能切实将其压力释放,且可消除叶片应力,提高其可靠性,切实防止过压缩状态,提高其性能。该流体机械备有螺旋叶片式工作机构,设有缸筒5、偏心设置在缸筒内的滚子11、滚子的周面的螺旋状沟槽14、可自由出入嵌装在该螺旋状沟槽内且将滚子外周面与缸筒之间的空间划分成多个工作室16的螺旋状叶片15;在沟槽靠排出侧的一端的壁面上设置泄放通道20,当工作室内超过所定压力时,它使该压力向排出侧工作室泄出。

Description

流体机械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的流体机械。
背景技术
属于流体机械范畴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过去多采用活塞式、回转式等各种形式,但这些形式中将转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构部分的驱动部及压缩部的构造复杂,零件数量多。
为了提高效率而在排出侧设计逆止阀,但由于该逆止阀两侧的压力差非常大,所以,气体容易从逆止阀泄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各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组装精度,这样会使制造成本提高。
为此,最近提出了一种也叫做流体压缩机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该螺旋叶片式压缩机,在与转动驱动源连接的缸筒内偏心配置作为转动体的滚子,滚子与缸筒以同样的转数被驱动转动。在该滚子的周面上设计螺旋状沟槽,叶片可自由出入地卷装在螺旋状沟槽内。
在上述叶片与滚子周面及缸筒周面之间形成作为工作室的压缩室,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气体被吸入上述压缩室的一端,在向另一端移送的过程中被逐渐压缩。
因此,可消除传统压缩机中如上所述的缺点,利用较简单结构可达到提高密封性的目的,可使压缩效率高,并且,使零件的制造及组装变得容易。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即使在这种压缩机上,由于螺旋形状决定了压缩比,在离开设计压缩比以外区域的低转速和起动等时候,在压缩比低的运转状态下会产生过压缩,导致压缩性能显著下降。
另外,在例如空调负荷小的时候有回液现象。压缩室超过所定压力而达到异常高压,会使特别是合成树脂系列材料制作的叶片上受到应力的作用,容易损坏。
压缩室的异常高压状态在设定的条件下肯定会产生,而无法避免。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也必须具有防止叶片损坏的措施,本发明人首先在特别公开平5-71482号公报上提出了流体压缩机的方案。
该技术的特征在于设计了泄压通道,当压缩过程中的压力超过所定压力时,在划分压缩室的叶片上,该压力向排出侧的工作室泄出,减少了应力对上述叶片的作用。
但是,单纯设计泄压通道,会减小叶片的厚度,这种情况下,扭转等变形会使叶片容易折断,从而降低其可靠性。
另外,作为叶片的成形方法,是先将叶片成形为所定的形状,再经切削加工而形成上述泄压通道,所以,加工性差。
本发明即则针对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机械,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工作室异常高压的时候,能切实将其压力释放,且可消除应力对叶片的作用,提高叶片的可靠性,切实防止过压缩状态,使其性能得到提高。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机械,备有螺旋叶片式工作机构,该流体机械包括:缸筒;偏心设置在该缸筒内的滚子,其外周面的一部分与缸简的内周面转动连接地配置;沿该滚子的周面设置的螺旋状沟槽,其螺距从吸入侧的一端向排出侧的另一端逐渐减小;以及可自由出入地嵌装在该螺旋状沟槽内且将滚子的外周面与缸筒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划分成多个工作室的螺旋状叶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状沟槽的另一端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泄放通道,当工作室内超过所定压力时,泄放通道使该压力向排出侧的工作室泄出。
在上述的流体机械中,泄放通道沿径向设在对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的螺旋状沟槽的壁面上,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通道面积依次增大。
在上述的流体机械中,泄放通道沿径向设在对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的螺旋状沟槽的壁面上,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通道数量依次增多。
在上述的流体机械中,泄放通道,从上述滚子周面算起的深度尺寸设计得比螺旋状沟槽的深度尺寸浅。
在上述的流体机械中,工作机构是以上述缸筒的中间部位为界左右对称设置的双列式,上述泄放通道设置在使各组工作机构的工作室中的压力达到相同的位置上。
利用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在本发明中,可将超过设定值以上的压力从工作室向排出侧的工作室泄出,并且,作用在叶片上的应力完全消除,不必对叶片进行特别的加工。
在上述的发明中,越是高压侧的工作室泄放通道面积越大,所以,可促进排气,并且,由于在吸入侧也设有泄放通道,所以,即使对在压缩过程的早期所产生的过压缩或液化压缩现象,也能切实排气泄压。
在上述的发明中,在所定压力以下的通常状态的压缩过程中,可阻断从相邻工作室间的螺旋状沟槽的底部漏气。
在上述的发明中,各工作***可在达到同样压力的时候同时泄放,所以,各工作***的压力不会产生不均匀现象。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在螺旋状沟槽吸入侧的壁面上设计泄放通道,当工作室内超过所定压力时,使该压力向排出侧的工作室泄出,所以,完全消除了叶片所受应力,可使设定值以上的压力切实从工作室泄出,可非常有效地降低高压,防止压力带来的损害,达到提高可靠性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发明,使对应各工作室、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泄放通道的通道面积依次增大。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泄放通道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通道数量依次增多。
因此,根据上述的发明,越是高压侧的工作室,泄放通道面积越大,所以,即使对在压缩过程的早期所产生的过压缩或液化压缩也能切实泄压。
根据上述的发明,因为泄放通道的深度尺寸设计得比螺旋状沟槽的深度尺寸浅,所以,在通常状态的压缩过程中,可阻断(气体)从相邻工作室间的螺旋状沟槽的底部泄漏。
根据上述的发明,工作机构,是以上述缸筒的中间部位为界左右对称设置的双列式,泄放通道设置在双列式工作机构相互达到同样压力的同位相上,所以,在两工作机构的***之间没有压力不均匀现象,可得到稳定的压缩性能。
图面的简单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作为流体机械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的纵断侧面图。
图2所示为同一实施例中在螺旋状沟槽内卷装叶片的透视图。
图3(A)是同一实施例在通常的压缩过程中叶片与螺旋状沟槽的关系示意图,
(B)是过压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另一实施例的滚子的局部透视图。
图5所示为又一实施例的滚子的局部透视图。
图6所示为再一实施例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的纵断侧面图。
图7所示为再一实施例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的纵断侧面图。
图8所示为再一实施例的滚子的局部透视图。
图9所示为再一实施例的滚子的局部透视图。
符号说明
5、50…缸筒,11、54、54A…滚子,14、62…螺旋状沟槽,16、64…工作室,15、63…叶片,3、51、51A、51B工作机构部,20、20A、20B、20C、20D…泄放通道。
实施例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所述的作为流体机械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是用于,例如,空调机的制冷循环。
如图1所示那样,在密封壳体1内,以密封壳体1的轴向大致中间部位为界,分别在图中的右侧部分装入压缩机构部分3、左侧部分装入电动机部分4。
上述压缩机构部分3是两侧端开口的中空筒,且设有缸筒5,在缸筒5两侧端的外周面上设置一体形成的凸缘5a、5b。
在上述缸筒5的一端(图中的左侧)的侧面上,通过固定件7安装固定主轴承6,并将缸筒的开口部封闭。在另一端(图中的右侧)的侧面上,通过固定件7安装固定副轴承8,并将缸筒的开口部封闭。
沿该主轴承6和副轴承8的轴心可自由转动地***并支承曲轴9。上述曲轴9不只是贯穿主轴承6和副轴承8之间的缸筒5内,而且从主轴承6向图中左侧方向突出,构成电动机部分4的转动轴9Z。
对上述曲轴9进一步说明如下,在上述主轴承6和副轴承8之间的(曲轴9的)周面上,在相距一定间隔的位置上,一体设置2个以轴心b为轴心的曲柄部9a、9b,且轴心b与曲轴轴心a仅偏心设定尺寸e。
位于图左侧的曲柄部9a称为第1曲柄部、右侧的曲柄部9b称为第2曲柄部。两曲柄部9a、9b以同一的设定宽度形成。
在第1曲柄部9a的更左侧的部分,设有平衡锤9c,平衡锤9c与曲轴一体形成。该平衡锤9c向上述第1曲柄部9a的偏心突出方向相反侧的周面部位偏心,所谓相反侧是相对轴心而言。
另外,在第2曲柄部9b的更右侧的相邻部位,嵌装固定着平衡件10,平衡件10与曲轴9不为一体。该平衡件10向上述第2曲柄部9b的偏心突出方向相反侧的周面部位偏心。
在如此构成的曲轴9与上述缸筒5之间,装有滚子11,其材质采用比重比铁小的材料,如铝合金材料。该滚子11是两端开口的圆筒,轴向的长度与缸筒轴向的长度一致。
在滚子11的内周部,形成阶梯状的内腔部12,特别是在与曲轴9的第1、第2曲柄部9a、9b相对的部分,以该曲柄部同样的宽度设置第1、第2内腔轴支撑部12a、12b,该第1、第2内腔轴支撑部12a、12b可自由转动地与外周面滑动连接。
这样,滚子11的轴心b与第1、第2曲柄部9a、9b的轴心b一致,相对缸筒5等的轴心a仅有偏心e。而滚子11外周壁的一部分,其尺寸设定为可沿轴向转动相接于缸筒5内周壁的一部分上。
在上述滚子11的主轴承6侧端部与滚子11部位之间,装有十字头联轴节机构13。该十字头联轴节机构13是限制滚子11自转的构件。
在上述滚子11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状沟槽14,从副轴承8侧端部至主轴承6侧端部其螺距逐渐减小;在该沟槽内卷装可自由出入的螺旋状叶片15。
上述叶片15,可采用例如氟化乙烯树脂等高滑动性材料,其内径尺寸做得较滚子11的外径尺寸大。即,强制缩小叶片15直径而嵌入螺旋状沟槽14,这样,当滚子11装入缸筒5内时,叶片15的外周面胀出变形,在通常状态下与缸筒的内周面弹性相接。
如果从上述缸筒5和滚子11沿径向的截面看,滚子11是以相对缸筒5偏心的形式装配的,且滚子的周面一部分处于转接在缸筒上的状态,所以,在这些缸筒和滚子之间形成三个月牙形的空间部。
如果从轴向看上述空间部,则是在滚子11的螺旋状沟槽14内卷装叶片15,其外周面转接在缸筒5内周壁上,所以,滚子与缸筒之间被叶片隔成多个空间部。
将这些隔成的空间部称作工作室16…。各工作室16的容积,相应上述螺旋状沟槽14的螺距设定而从副轴承8侧端部至主轴承6侧端部逐渐减小。
而在上述各工作室16…,分别设有后面叙及的泄放通道20。
在上述密封壳体1侧部,贯通设置吸入管17,吸入管17与图中未示出的构成制冷循环***的蒸发器连通,在密封壳体1内部,则与设在上述副轴承8上的连接部8a连接。该连接部8a的开口对应设在缸筒凸缘部5b上的凹陷部19,并与设在滚子11端部外周面上的缓冲部21连通。
在上述主轴承6的侧面设有排出用孔24。通过该排出用孔24,缸筒5及滚子11侧端的空间部与电动机部分4侧的空间部连通。
根据上述螺旋状沟槽14的螺距设定情况,设有上述缓冲部21侧的工作室16成为吸入部A、与其相反侧设有排出用孔24侧的工作室16成为排出部B。
由上述主轴承6、曲轴9及滚子11围绕形成第1空间部25,由曲轴9及滚子11围绕形成第2空间部26,且副轴承8、曲轴9及滚子11围绕形成第3空间部27。
从上述曲轴9的副轴承8侧端面至作为中间部的主轴承6的轴支撑部,沿曲轴的轴心设有导入用孔28。该导入用孔28的开口端和副轴承8的轴支撑部的开口端被闭塞板30封闭,闭塞板30通过固定件29安装在副轴承端面上。
上述导入用孔28和曲轴9外周面以及各轴承6、8由多个气孔31、32连通。在缸筒凸缘部5a的图的上部侧,设有贯通两侧面的气体导孔43。
上述电动机部分4由转子45和定子46构成,其中,转子45嵌在从主轴承6突出的曲轴9所形成的转动轴9Z上,而定子46与该转子45的外周面有一定间隔地嵌在上述壳体1a内周面上。
上述泄放通道20,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设在滚子11上形成的螺旋状沟槽14的壁面上,其设置位置是螺旋状沟槽14的每1圈的同一位置(螺旋位置角度为360°)。换言之,各泄放通道20只设在对应各工作室16的排出部B侧的壁面上。
泄放通道20,断面大致成半圆形,沿滚子11的径向设置,其一端在滚子11的周面开口,另一端与螺旋状沟槽14的底面大致一致。
这样构成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当电动机部分4通电时,驱动曲轴9与转子45成一体转动。该曲轴9的转动力通过第1、第2曲柄部9a、9b传递给滚子11。
即,曲柄部9a、9b偏心设置,这种情况下,滚子11的内腔轴支撑部12a、12b与之可自由转动地接合,所以,滚子11压在曲柄部上。并且,在曲轴9与滚子11之间架设的十字联轴节机构13限制了滚子的自转,所以,滚子作公转运动。
在其另一方,从吸入管17吸入制冷气体,并暂时滞留在由缸筒5和滚子11形成的缓冲部21内,然后导入吸入部A侧的工作室16。
随着滚子11的公转运动,滚子转动接合在缸筒5上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逐渐移动,叶片15出入于螺旋状沟槽14。也即是,叶片15在滚子的径向突出缩回移动。
导入吸入部A侧的工作室16的制冷气体,由于叶片15成螺旋状,所以,可随着滚子11的公转运动顺次向排出部B方向的工作室16移送。
上述叶片15的设定是从吸入部A侧向排出部B侧螺距逐渐减小,由该叶片隔成的工作室16的容积也逐渐减小,所以,制冷气体在沿工作室顺次移送的过程中被压缩,最后在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内达到所定压力而成为高压。
高压气体,从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16排出,充满第1空间部25后,通过设在主轴承6上的排出用孔24导入电动机部分4侧的空间部。然后通过设在缸筒5的凸缘部5b上的气体导孔43导入并充满压缩机构部分3侧的空间部。
由于排出管18的开口端向着该空间部。所以,高压气体被导向排出管18,并从此处导出而流向冷凝器。
另外,上述泄放通道20在以下的状态下起作用。即,如图3(A)所示那样,在通常的压缩过程中,图的左侧部位形成排出部B、右侧部位形成吸入部A,所以,左侧的工作室16b所处的压力状态比右侧的工作室16a更高。
但是,接合在螺旋状沟槽14上的叶片15在图中的左侧面受到压力作用,使其紧密地压在螺旋状沟槽14的右侧面上。划分出工作室16b的叶片15被压在相邻的工作室16a侧(吸入部A侧)的壁面上,并且,压在与相邻的工作室16c相反侧的壁面上、即与设在该排出部B侧的泄放通道20相反侧的侧面上。
上述叶片从卷绕始端至卷绕终端同样形成,因此,可切实密封各工作室16。
无论什么原因导致过压缩状态,都可使工作室16b的压力超过所定压力。这时,如同图中(B)图所示那样,划分工作室16b的叶片15被压向左右相邻连接的工作室16a、16c侧。
即,叶片15被压在吸入部A侧的工作室16a侧面的状态,不改变通常状态的压缩作用而与其相邻的工作室16c侧的叶片15,则被紧压在设在该工作室16b的排出部B侧的泄放通道20上。此时,叶片15离开在这种情况下紧接状态相反的泄放通道20的壁面时,则与该壁面间形成间隙。
在处于异常高压状态的工作室16b内,高压气体从螺旋状沟槽14的壁面与叶片15之间的间隙向工作室16c侧的螺旋状沟槽14内泄漏。由于在该螺旋状沟槽14上形成了泄放通道20,所以,高压气体通过该泄放通道导入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16c。
这样,可进行压力控制,使处于异常高压状态的工作室16的压力立即下降,防止压力造成的损害,同时,使螺旋状叶片15不会受到大的负荷作用,从而保持其可靠性。
上述泄放通道也可采用以下的结构。
如图4所示那样,在螺旋状沟槽14的壁面上,分别对应图中未示出的各工作室设计泄放通道20a、20b、20c…。各泄放通道20a…,是从吸入部A侧至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通道面积依次增大而形成的。
另外说明的是,由于各泄放通道20a…的断面成半圆形,所以,从吸入部A侧至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其直径、即泄放通道的宽度尺寸D,E,F…依次增大。
如果采用这种泄放通道20a…的结构,由于在吸入侧也有泄放通道20a,所以,对于在压缩过程的最早时期所发生的过压缩甚至液化压缩,也可非常有效地进行降压。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采用泄放通道的宽度尺寸D、E、F…全部相同的结构。
如图5所示那样,也可采用使螺旋状沟槽14壁面上的、对应图中未示出的各工作室而设计的泄放通道20的数量,从吸入部A侧至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依次增加的构成。当然,各个泄放通道的面积彼此相同。
这种泄放通道20结构,也同样可对过压缩甚至液化压缩进行有效地降压。
也适用于图6所示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
在密封壳体50内,收有压缩机构部分51和电动机部分52。上述压缩机构部分51,在缸筒5内偏心配置滚子活塞(以下,称滚子)54。
上述滚子54,其两端的轴部分54a、54b***固定在密封壳体50内壁上的主轴承55和副轴承56的轴支撑孔部分,轴支撑成可自由转动的形式。
在缸筒53的两端内侧,分别压入嵌装上由轴瓦构成的缸筒轴承57、58,它们分别介于(缸筒)与主、副轴承55、56的外周之间。上述滚子54的轴芯仅比上述缸筒53的轴心偏心e所示距离。在缸筒53与滚子54之间,装有转动力传递机构66,使缸筒53的转动力传递给滚子54。
在此,图右侧,即主轴承55侧的缸筒轴承57叫做第1缸筒轴承,而图左侧,即副轴承56侧的缸筒轴承58叫做第2缸筒轴承。
只在第2缸筒轴承58上设有气体通路G。因为该气体通路G作为排出通路用,所以,也叫做排出通路。而在设有该排出通路G侧的密封壳体50的周壁上设置排出管65。
第1、第2缸筒轴承57、58是厚壁环形构件。上述排出通路G,由设在第2缸筒轴承58壁中的、沿其轴向的、且位于相对缸筒轴承的轴心对称位置上的一对孔构成。
在上述密封壳体50的另一侧连接吸入管59,与其连通的吸入导向通路60设在主轴承55上。该吸入导向通路60与吸入通路61连通,而吸入通路61从滚子轴部54a的一端表面沿轴向设置,进而向滚子轴部54a、54b之间的滚子本体54c的端部外周面开口。
在上述滚子本体54c的周面上,形成螺旋状沟槽62,其螺距从一端侧至另一端侧逐渐减小,在该沟槽内嵌入可自由出入的螺旋状叶片63。由此,缸筒53内周面与滚子54周面间的空间被上述叶片63划分成数个,形成多个工作室64…,且从一端侧至另一端侧、即从吸入部A侧至排出部B侧,工作室的容积逐渐减小。
在对应这些工作室64的螺旋状沟槽62的、且位于排出部B侧的壁面上,分别设计与前述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泄放通道20形状相同的泄放通道20A。
但是,在此,将各泄放通道20A的螺旋位置角特定为在360°以下。
这样构成的压缩机,当对电动机部分52通电时,驱动缸筒53转动,缸筒53的转动力通过转动力传递机构66传递给滚子54。缸筒53与滚子54,由于相互的半径不同而有不同的圆周速度、且在保持相互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同步转动。
随着该缸筒53与滚子54的转动,叶片63出入于螺旋状沟槽62,在滚子的径向突出缩回运动。这样,例如可使制冷气体从吸入管59吸入、通过主轴承55上形成的吸入导向通路60和设在滚子54上的吸入通路61导入缸筒53内。
而吸入缸筒53内的制冷气体,从各工作室64中最靠吸入部A侧的工作室64向最靠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64依次移送。并且,制冷气体在沿工作室64依次移送的过程中被逐渐压缩。
当移送至最靠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64时上升至所定压力,再从此处沿第2缸筒轴承58的排出通路G流动。高压气体从气体通路G向密封壳体50内排入,一旦将该箱子内部充满,就从排出管65导向外部的制冷循环机构。
在这样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上,当工作室64处于过压缩状态时,设在该工作室排出部B侧的泄放通道20A向叶片63打开,高压气体被导出。
因此,高压气体从该工作室64至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64,依次通过各泄放通道20A被导出,最后,从最靠排出部B侧的工作室通过排出通路G导入密封壳体50内,使高压迅速下降,抑制了过压缩损失,变为稳定的压缩工作。
图7所示是叫做所谓双列式的压缩机。前提是设有前面图6中介绍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分51,并以缸筒53A的中间部位为界左右对称设计2***的压缩机构部分51A、51B。(另外,因为该压缩机以前面图6中介绍的压缩机为基础,所以,在此省去详细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
在各工作室64的排出部B侧的壁面上,设有泄放通道20B。即泄放通道20B在各***的压缩机构部分51A、51B相互同位相设置。
在各***的压缩机构部分51A、51B上设有上述泄放通道20B的作用效果,与前面图1及图6中介绍的螺旋叶片式压缩机完全相同。
并且,设有这种双列式压缩机构部分51A、51B的压缩机,通过在两方的压缩机构部分的同位相位置设计上述泄放通道20B,从各压缩机构***达到同样压力的时候,高压同时开始降低。
因此,在两压缩机构部分51A、51B的***的压缩过程中,没有压力不均匀现象,可得到稳定的压缩性能。而因为没有压力不均匀现象,所以,滚子54A不会向任何一方的推力方向移动,从而消除了与轴承等其他构件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如图8所示那样,泄放通道20C的深度尺寸L(即,从滚子11周面到底面的尺寸)比螺旋状沟槽14的深度尺寸D(即,从滚子11周面到底面的尺寸)浅(L<D),这样,在通常的压缩状态下,可防止气体从螺旋状沟槽14的底面向相邻的工作室泄漏。
如图9所示那样,当泄放通道20D的宽度尺寸(直径)为X、螺旋状沟槽14的底部直径为φd0时,设定X≤0.6d0
实际上,加工泄放通道20D的工具(刀具)65可依然采用加工螺旋状沟槽14的刀具。即,在切削滚子11周面、加工螺旋状沟槽14后,不换刀具,转而进行泄放通道20D的加工。
因此,可省去换刀工序,并且,还省去了更换工具所带来的麻烦的对位工作。
以上说明的工作机械虽然都是设有螺旋叶片式压缩机构的压缩机,但并不只限于这种机械,也可用于设有螺旋叶片式泵机构的泵。

Claims (5)

1.一种流体机械,备有螺旋叶片式工作机构,该流体机械包括:缸筒;偏心设置在该缸筒内的滚子,其外周面的一部分与缸筒的内周面转动连接地配置;沿该滚子的周面设置的螺旋状沟槽,其螺距从吸入侧的一端向排出侧的另一端逐渐减小;以及可自由出入地嵌装在该螺旋状沟槽内且将滚子的外周面与缸筒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划分成多个工作室的螺旋状叶片;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状沟槽的另一端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泄放通道,当工作室内超过所定压力时,泄放通道使该压力向排出侧的工作室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通道沿径向设在对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的螺旋状沟槽的壁面上,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通道面积依次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通道沿径向设在对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的螺旋状沟槽的壁面上,且从吸入侧至排出侧的各工作室通道数量依次增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通道从所述滚子周面算起的深度尺寸设计得比螺旋状沟槽的深度尺寸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构是以所述缸筒的中间部位为界设置成左右对称的双列式,所述泄放通道设置在使各组工作机构的工作室中的压力达到相同的位置上。
CN97115490A 1996-07-30 1997-07-30 流体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7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200296A JPH1047272A (ja) 1996-07-30 1996-07-30 流体機械
JP200296/96 1996-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88A CN1173588A (zh) 1998-02-18
CN1081751C true CN1081751C (zh) 2002-03-27

Family

ID=1642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54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751C (zh) 1996-07-30 1997-07-30 流体机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H1047272A (zh)
KR (1) KR100225277B1 (zh)
CN (1) CN1081751C (zh)
TW (1) TW406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807B (zh) 2007-11-05 2012-02-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台代理、基站子***和网络适配方法
EP3994362A4 (en) * 2019-08-19 2023-07-05 Q.E.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c. PNEUMATIC FLUID PUMP WITH CLEANING ACTION WITH DOUBLE ROTARY SWIR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01A (zh) * 1989-01-30 1990-08-15 株式会社东芝 流体压缩机
US4997352A (en) * 1989-01-30 1991-03-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otary fluid compressor having a spiral blade with an enlarging section
US5163827A (en) * 1991-01-14 1992-11-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xial flow fluid compressor with specific blade dimensions
US5350280A (en) * 1991-06-12 1994-09-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luid compress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01A (zh) * 1989-01-30 1990-08-15 株式会社东芝 流体压缩机
US4997352A (en) * 1989-01-30 1991-03-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otary fluid compressor having a spiral blade with an enlarging section
US5163827A (en) * 1991-01-14 1992-11-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xial flow fluid compressor with specific blade dimensions
US5350280A (en) * 1991-06-12 1994-09-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luid compres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80009940A (ko) 1998-04-30
TW406165B (en) 2000-09-21
JPH1047272A (ja) 1998-02-17
KR100225277B1 (ko) 1999-10-15
CN1173588A (zh) 1998-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590C (zh) 涡旋式压缩机的防真空装置
CN1280546C (zh) 涡轮压缩机
CN1135298C (zh) 带有排出阀的涡旋机
CN105587663B (zh) 一种冰箱用立式两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1052808A (zh) 容量变化型旋转式压缩机
CN1950608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991178A (zh) 双缸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双缸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CN1644927A (zh) 压缩机
AU2010202892A1 (en) Rotary compressor
CN1547645A (zh) 密封旋转式压缩机的消音器
CN2804436Y (zh)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101033746A (zh) 涡卷压缩机
CN1789726A (zh) 用于绕动叶片式压缩机的背压装置
EP0780576A2 (en) Scroll fluid apparatus
CN1277327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81751C (zh) 流体机械
CN1608173A (zh) 封闭式压缩机
CN1166861C (zh) 容积型流体机械
CN1124414C (zh) 容积式流体机械
US20230080650A1 (en) Rotary compressor
KR20100081810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101044321A (zh) 压缩机的***安装结构
CN200978805Y (zh) 同心环滚筒式压缩机
CN1932293A (zh) 能实现多级压缩的球形压缩机和膨胀压缩机
CN1757928A (zh) 具有侧进气口结构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