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6402B -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6402B
CN107256402B CN201710605953.4A CN201710605953A CN107256402B CN 107256402 B CN107256402 B CN 107256402B CN 201710605953 A CN201710605953 A CN 201710605953A CN 107256402 B CN107256402 B CN 107256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supporting
fixing
len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59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6402A (zh
Inventor
杨毅
吴伟
杨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nosec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nosec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nosec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nosec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059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6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6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6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6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6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该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固定机构,该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反光镜组、镜头和感光元件,该框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该反光镜组的反光镜固定构件、用于固定该镜头的镜头固定架和用于固定该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固定架。该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包括如上该的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该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该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反光镜组、镜头和感光元件,该方法包括:调整并固定该反光镜组和该镜头,调整该感光元件相对于该镜头的位置。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有效减少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也给制造、运输和使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证件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调整反光镜、摄像头和感光元件的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以及采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的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证件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利用图像采集装置对各种证件图像(二代身份证、护照、驾照、行驶证等)进行快速扫描及图像采集,读取证件图像上的所有联系信息,并通过证件识别软件自动判别证件上的各栏位信息,存入证件信息数据库。证件识别已经广泛应用于通讯、银行、证券、保险、邮政、公安、海关、铁路、民航、医院、民政、教育等行业实名制及证件登记场所。
目前的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大多采用将图像采集装置中的镜头设置于图像采集区域的正下方,由该镜头对放置在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电子证件直接进行拍摄或者扫描。受到该镜头的视角范围的限制,进行图像采集时,电子证件与该镜头之间的距离不得过近,也就是说,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镜头的像平面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该镜头是设置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框架本体内,为了保证该镜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的光照条件,在所述镜头的周围一般都设置有大量的补光灯,因此,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框架本体也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由此,导致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无法降低,使得现有的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体积均较大,不仅造成较高的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也给制造、运输和使用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证件识别装置,能有效减少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也给制造、运输和使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固定机构,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反光镜组、镜头和感光元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光镜固定构件、用于固定所述镜头的镜头固定架和用于固定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固定架;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能经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进入所述镜头,并能在透过所述镜头后进入所述感光元件,且所述镜头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重合。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反光镜组包括至少一块反光镜。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反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平行;所述反光镜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固定架和第二反光镜固定架,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架,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架。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反光镜的非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个侧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隙;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底部搁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卡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隙内。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架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支撑方孔,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方孔内,且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镜头固定架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镜头能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固定架包括主板和连接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其包括通过所述感光元件采集该待识别证件的目标图像的图像采集装置和用于识别该目标图像的图像识别装置,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图像识别装置电信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本申请再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其包括反光镜组、镜头和感光元件;所述方法包括:调整并固定所述反光镜组和所述镜头,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通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进入所述镜头;调整所述感光元件相对于所述镜头的位置,使透过所述镜头的光线进入所述感光元件,且所述镜头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重合。
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通过设置并调整所述反光镜组,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在所述反光镜组中进行反射,从而延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在所述框架本体内的行进距离,以便于在所述镜头的视角范围内能够拍摄到更多的内容;在满足所述镜头能够拍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电子证件的完整的视频和/或图像的要求下,所述框架本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可以进行相应的减少,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体积也随之缩小,从而实现有效缩小使用时所需占用的空间、便于制造和运输、以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技术效果。相比较而言,由于在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中,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是直接进入镜头,因此,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在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中的行进距离非常短,受到该镜头的视角范围的限制,需要使电子证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满足镜头的成像要求,因此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的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镜头的像平面之间较远,造成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的体积无法缩小。另外,日光光线通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能够使所述框架本体内的光照条件满足所述镜头进行图像采集的光照要求,确保所述镜头能够拍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电子证件的清晰的视频和/或图像,以便于后期进行文字及图像识别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未安装第一反光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仰视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未安装第二反光镜时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反光镜,12、第二反光镜,13、镜头,14、感光元件,21、第一反光镜固定架,211、第一支撑板,212、弹性支撑件,213、第一止挡件,214、开口,215、支撑凸起,216、第一容纳空隙,217、顶抵固定件,218、第一容纳孔,219、顶抵凸点,22、第二反光镜固定架,221、第二支撑板,222、支撑方孔,223、支撑件,224、第二止挡件,225、弹性固定件,226、支撑槽,227、第二容纳空隙,228、第二容纳孔,229、凸起,23、镜头固定架,231、第三支撑板,232、连接通孔,233、限位件,24、感光元件固定架,241、主板,242、连接件,25、第一固定板,26、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固定机构,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反光镜组、镜头13和感光元件14,所述反光镜组包括至少一块反光镜,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反光镜固定构件、镜头固定架23和感光元件固定架24,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光镜固定构件、用于固定所述镜头13的镜头固定架23和用于固定所述感光元件14的感光元件固定架24;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能经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进入所述镜头13,并能在透过所述镜头13后进入所述感光元件14,且所述镜头13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重合。
本申请的图像采集装置,通过设置所述反光镜组,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在所述反光镜组中进行反射,从而延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在所述框架本体内的行进距离,以便于在所述镜头13的视角范围内能够拍摄到更多的内容;在满足所述镜头13能够拍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电子证件的完整的视频和/或图像的要求下,所述框架本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可以进行相应的减少,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体积也随之缩小,从而实现有效缩小使用时所需占用的空间、便于制造和运输、以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技术效果。相比较而言,由于在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中,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是直接进入镜头,因此,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在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中的行进距离非常短,受到该镜头的视角范围的限制,需要使电子证件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满足镜头的成像要求,因此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的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镜头的像平面之间较远,造成现有的证件识别装置的体积无法缩小。另外,日光光线通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能够使所述框架本体内的光照条件满足所述镜头13进行图像采集的光照要求,确保所述镜头13能够拍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电子证件的清晰的视频和/或图像,以便于后期进行文字及图像识别处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反光镜组包括至少一块反光镜。考虑到反光镜的反射面的漫反射作用,优选地,所述反光镜组仅包括两块反光镜。当然,所述反光镜组也可以包括三块甚至更多的反光镜,以达到其他适于实用的目的,只需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之后能够在所述感光元件14成像即可。
以所述反光镜组仅包括两块反光镜的实施方式为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反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光镜11和第二反光镜12,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平行;所述反光镜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固定架21和第二反光镜固定架22,所述第一反光镜1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架21,所述第二反光镜1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架22;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能经过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到达所述第二反光镜12,并在经过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后进入所述镜头13。相比较现有的图像采集装置,在本申请的图像采集装置中,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在所述框架本体内的行进距离的延长长度,也就是光线从所述第一反光镜11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距离,从而保证在所述镜头13的视角范围内能够拍摄到更多的内容。
在如图3至图5所示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架21包括第一支撑板211,所述第一支撑板211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镜1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211。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支撑件212,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两个侧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213,所述第一止挡件213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隙216;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底部搁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12上,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卡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隙216内。安装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211,撑开所述弹性支撑件212,使所述第一反光镜11自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顶部滑动,直至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底部越过所述弹性支撑件212并搁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12上,同时,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卡设于所述第一止挡件213和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之间的第一容纳空隙216内,将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固定地卡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上;再由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底部,所述第一止挡件2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周围边沿,因此,所述弹性支撑件212和所述第一止挡件213均不会遮盖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面,保证所述第一反光镜11能够接收并反射待识别证件反射的所有光线,使得所述镜头13能够在其视角范围内能够拍摄到完整的待识别证件的视频和/或图像。
具体的是,所述弹性支撑件212为L形结构的弹性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214,所述开口214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支撑件212,用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来稳固支撑所述第一反光镜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件212的一端与所述开口21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件21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支撑凸起215,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底部搁置于所述支撑凸起215上。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口214,所述弹性支撑件212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开口214内。可选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213。
为了使所述第一反光镜11更稳固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11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顶抵固定件217,所述顶抵固定件217顶抵于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
具体的是,所述顶抵固定件217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孔218,所述第一容纳孔218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顶抵固定件217。进一步的,所述顶抵固定件21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孔218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顶抵固定件217的另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例如可以是,所述顶抵固定件217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顶抵凸点219,所述顶抵凸点219顶抵于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以增强所述顶抵固定件217对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的顶抵作用,使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非反射面能够更加稳固地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上。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顶抵固定件217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所述顶抵凸点219。
为了使所述第一反光镜11更加稳固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上,可以采用所述第一反光镜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固定连接,例如,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侧边通过粘结剂与所述弹性支撑件212和/或所述第一止挡件213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侧边可以通过粘结剂仅与所述弹性支撑件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侧边也可以通过粘结剂仅与所述第一止挡件213固定连接,更可以是,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侧边可以通过粘结剂与所述弹性支撑件212和所述第一止挡件213同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架22包括第二支撑板221,所述第二支撑板221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21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所述第二支撑板221的中部开设有支撑方孔222,所述第二反光镜12设置于所述支撑方孔222内,且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面。具体地,所述支撑方孔22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件223,所述支撑方孔222的两个侧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224,所述第二止挡件22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隙227;所述支撑方孔222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固定件225;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底部搁置于所述支撑件223上,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卡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隙227内,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顶部顶抵于所述弹性固定件225。安装过程中,将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也就是朝向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面,然后,压着所述弹性固定件225,使所述第二反光镜21自所述第二支撑板221的顶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221的底部滑动,直至所述第二反光镜21的顶部越过所述弹性固定件225,且所述第二反光镜21的底部搁置于所述支撑件223上,同时,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卡设于所述第二止挡件22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之间的第二容纳空隙227内,将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上;再由于所述支撑件223位于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底部,所述第二止挡件224位于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非反射面,因此,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不会被遮盖,保证所述第二反光镜12能够接收并反射所述第一反光镜11所反射的光线,使得所述镜头13能够在其视角范围内能够拍摄到完整的待识别证件的视频和/或图像。
为了使所述第二反光镜12稳固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支撑方孔222的底部向下延伸的支撑槽226,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底部容置于所述支撑槽226内,所述支撑件223设置于所述支撑槽226的下部。将所述第二反光镜12安装于所述支撑方孔222后,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的底部支撑于所述支撑槽226内,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的顶部顶抵于所述弹性固定件225,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件22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之间,且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非反射面顶抵于所述第二止挡件224,至此,所述第二反光镜12稳固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上。
具体的是,所述弹性固定件225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固定件225的第二容纳孔228,所述第二容纳孔228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固定件225,用以提供更大的弹性支撑力来稳固支撑所述第二反光镜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固定件2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孔228的孔壁相连接,所述弹性固定件225的另一端设置有顶抵于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凸起229,提高所述弹性固定件225对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顶抵支撑力。
为了使所述第二反光镜12更稳固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上,可以采用所述第二反光镜1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1固定连接,例如,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侧边通过粘结剂与所述支撑件223和/或所述第二止挡件224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侧边可以通过粘结剂仅与所述支撑件2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侧边也可以通过粘结剂仅与所述第二止挡件224固定连接,更可以是,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侧边可以通过粘结剂与所述支撑件223和所述第二止挡件224同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板22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如图3至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孔228内设置有三个所述弹性固定件225。
如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固定架23包括第三支撑板231,所述第三支撑板231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1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板231上开设有连接通孔232,所述镜头13能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通孔232内;所述镜头13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以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光镜11和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依次反射后能进入所述镜头13。
如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光元件固定架24包括主板241和连接件242,所述感光元件14设置于所述主板241上;通过所述连接件242,所述主板241与所述第三支撑板231固定连接。所述主板24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231之间顶抵设置有限位件233,以便于限制所述主板241与所述支撑板231之间的距离。为了简化制造过程,降低制造成本,所述限位件233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为一体结构。具体的,所述限位件233为柱状连接螺孔,所述连接件242为螺钉,所述螺钉通过外螺纹与所述柱状连接螺孔螺接。所述主板241与所述第三支撑板23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垫片(图中未示出),用以弹性支承所述主板241,避免所述主板241与所述第三支撑板231之间的刚性顶抵对所述主板241的破坏,提高所述主板241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支撑板2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三支撑板231平行于水平面,且所述镜头13的光轴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主板241平行于水平面,且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以使本申请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达到最小化,实现有效缩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使用时所需占用的空间、便于制造和运输、以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技术效果。
具体的是,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25和第二固定板26,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6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211、所述第二支撑板22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6之间。同样,为了简化制造过程,降低制造成本,可选地,所述第一止挡件213、所述弹性支撑件212、所述第二止挡件224、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6呈一体结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所述电子证件识别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似,因此所述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包括通过所述感光元件14采集该待识别证件的目标图像的图像采集装置和用于识别该目标图像的图像识别装置,所述感光元件14与所述图像识别装置电信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的图像采集装置,本申请的图像识别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体积较小,能有效缩小使用时所需占用的空间,便于制造和运输,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技术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的图像采集装置相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6至图9是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的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及附图所示的执行顺序。所述的方法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应用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连接进行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分布式处理环境)。
本申请提供的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通过采用固定所述反光镜组与所述镜头之间的距离、微调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镜头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反光镜组、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的对准,有效缩短了对准时间,大大提高了对准效率,而且能够直观地根据成像效果来判断所述反光镜组、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是否调整合适,所以本方法也大大提高了对准之后的成像效果。
具体如图6所示的本申请的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反光镜组、镜头13和感光元件14;所述方法包括:
S101:调整并固定所述反光镜组和所述镜头,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通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进入所述镜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反光镜组包括至少一块反光镜。考虑到反光镜的反射面的漫反射作用,优选地,所述反光镜组仅包括两块反光镜。当然,所述反光镜组也可以包括三块甚至更多的反光镜,以达到其他适于实用的目的,只需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之后能够在所述感光元件14成像即可。
以所述反光镜组仅包括两块反光镜的实施方式为例,如图7所示,所述反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光镜11和第二反光镜12(可参看图1至图3),调整并固定所述反光镜组和所述镜头的具体步骤如下:
S1011:将所述第一反光镜11固定安装于第一反光镜固定架21,将所述第二反光镜12固定安装于第二反光镜固定架22,使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面;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后,进入所述第二反光镜12;
S1012:将所述镜头13固定安装于镜头固定架23,并调整所述镜头13,使所述镜头13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反光镜11的反射和所述第二反光镜12的反射后,进入所述镜头13。
至此,完成步骤S101,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通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后,能进入所述镜头13。
S201:调整所述感光元件14相对于所述镜头13的位置,使透过所述镜头13的光线进入所述感光元件14,且所述镜头13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重合。
在此,仍然以上述所述反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光镜11和第二反光镜12为例,调整所述感光元件14相对于所述镜头13的位置,具体步骤如下:
S2011:将所述感光元件14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固定架24上,调整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镜头13的光轴方向之间的角度,使透过所述镜头13的光线进入所述感光元件14;优选为:
S2011’:调整所述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
S2012:调整所述感光元件14与所述镜头13之间的距离,使所述镜头13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重合,以使所述感光元件14能够清晰成像。优选为:
S2012’:调整所述感光元件14在垂直于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移动,直至所述镜头13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重合。
即先调整好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镜头13的光轴方向之间的角度,然后再移动所述逛逛元件14,调整所述感光元件14与所述镜头13之间的距离。
经过调整后,使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能经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进入所述镜头13,并能在透过所述镜头13后进入所述感光元件14,且所述镜头13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14所在的平面重合,即可实现清晰、完整地成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申请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20)

1.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固定机构,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反光镜组、镜头和感光元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光镜固定构件、用于固定所述镜头的镜头固定架和用于固定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元件固定架;待识别证件反射的光线能经过所述反光镜组的反射进入所述镜头,并能在透过所述镜头启进入所述感光元件,且所述镜头的像平面与所述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反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平行:所述反光镜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固定架和第二反光镜固定架,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架,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架;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倾斜设置目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反光镜的非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个侧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隙;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底部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卡设干所述第一容纳空隙内;所述弹性支撑件为L形结构的弹性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反光镜的支撑凸起,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底部搁置于所述支撑凸起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口,所述弹性支撑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一支撑板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顶抵固定件,所述顶抵固定件顶抵于所述第一反光镜的非反射面;所述顶抵固定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一容纳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顶抵固定件;所述顶抵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顶抵固定件的另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一反光镜的非反射面;所述顶抵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顶抵凸点,所述顶抵凸点顶抵于所述第一反光镜的非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架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支撑方孔,所述第二反光镜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方孔内,且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所述支撑方孔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支撑方孔的两个侧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止挡件,多个所述第二止挡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隙,所述支撑方孔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底部搁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反光镜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均卡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隙内,所述第二反光镜的顶部顶抵于所述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二反光镜的非反射面顶抵于所述第二止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组包括至少两块反光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抵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所述顶抵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镜的侧边通过粘结剂与所述弹性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一止挡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支撑方孔的底部向下延伸的支撑槽,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底部容置于所述支撑槽内,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槽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定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固定件的第二容纳孔,所述第二容纳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孔的孔壁相连接,所述弹性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顶抵于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镜的侧边通过粘结剂与所述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止挡件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孔内设置有三个所述弹性固定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固定架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框架本体固定连接、日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镜头能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固定架包括主板和连接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顶抵设置有限位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为一体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柱状连接螺孔,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所述连接件通过外螺纹与所述柱状连接螺孔螺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垫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三支撑板平行于水平面,且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主板平行于水平面,且所述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呈一体结构。
20.一种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包括通过所述感光元件采集该待识别证件的目标图像的图像采集装置和用于识别该目标图像的图像识别装置,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图像识别装置电信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CN201710605953.4A 2017-07-24 2017-07-24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Active CN107256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5953.4A CN107256402B (zh) 2017-07-24 2017-07-24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5953.4A CN107256402B (zh) 2017-07-24 2017-07-24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6402A CN107256402A (zh) 2017-10-17
CN107256402B true CN107256402B (zh) 2024-03-29

Family

ID=60025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5953.4A Active CN107256402B (zh) 2017-07-24 2017-07-24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640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49498U (zh) * 2011-01-02 2011-11-23 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 证件识读装置
CN202339558U (zh) * 2011-10-29 2012-07-18 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信息采集传输装置
CN103428521A (zh) * 2012-05-25 2013-12-04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摄像附加镜头和3d摄像头
WO2016206002A1 (zh) * 2015-06-23 2016-12-29 博立多媒体控股有限公司 折反射镜头组及全景影像采集装置
CN207082117U (zh) * 2017-07-24 2018-03-09 北京中安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证件识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49498U (zh) * 2011-01-02 2011-11-23 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 证件识读装置
CN202339558U (zh) * 2011-10-29 2012-07-18 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信息采集传输装置
CN103428521A (zh) * 2012-05-25 2013-12-04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摄像附加镜头和3d摄像头
WO2016206002A1 (zh) * 2015-06-23 2016-12-29 博立多媒体控股有限公司 折反射镜头组及全景影像采集装置
CN207082117U (zh) * 2017-07-24 2018-03-09 北京中安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证件识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6402A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0239B (zh) 镜头驱动模块
JP2022167979A (ja) レンズ駆動モジュール
CN106462029B (zh) 摄像机模块
US9426340B2 (en) Vehicle CCTV camera apparatus
CN110596851B (zh) 反射镜装置及光路***
CA23813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trapezoidal distor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mage sharpness in a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US20170146771A1 (en) Camera lens module
CN107256402B (zh)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及图像采集单元对准方法
CN113050350B (zh) 投影主机
CN207082117U (zh)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证件识别装置
US7274836B1 (en) Optical module using a linear sensor for identifying images
US8866965B2 (en) Imaging device for adjusting a distance between an image sensor and a lens
US20100128167A1 (en) Foldable picture-taking device with scanning function
US11223814B2 (en) Imaging optics for one-dimensional array detector
CN211857025U (zh) 基于合像光学元件的双面检测棱镜转像***的装配结构
CN114355552A (zh) 光学单元
CN221125252U (zh) 图像获取组件及生物样本存储装置
CN112379571B (zh) 投影镜头及激光投影装置
US9369616B2 (en) Camera with internal assembly frame an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the camera
US20040150898A1 (en)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light valve
JP2014075640A (ja) エリア撮影装置
KR101347204B1 (ko) 셀 바코드 리딩장치
CN216210272U (zh) 一种组立镜片位置预判装置
JP2014075643A (ja) エリア撮影装置
CN219179668U (zh) 一种扩散镜片驱动结构及应用该扩散镜片驱动结构的振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8

Address after: Room 1611, No. 9 North Fourth Ring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SINOSEC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190 room 1609, 16 / F, Yingu building, No.9,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Zhang Y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